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洞庭碧螺春的製作工藝

洞庭碧螺春的製作工藝

洞庭碧螺春是一種綠茶,其製作工藝如下:

1. 採摘:在春季嫩葉剛長出時,以嫩芽爲主體,採摘新鮮茶葉,最好在早上8點到11點之間進行。

2. 萎凋:採摘後將茶葉放置在涼爽通風的地方,讓茶葉逐漸失去水分,使葉片變軟。

3. 殺青:將萎凋好的茶葉放入殺青機中,加熱至80℃-90℃,經過殺青處理後,茶葉的鮮綠色減退,變成暗綠色。

4. 揉捻:將殺青好的茶葉放入揉捻機中,由機器揉捻茶葉,使茶葉的形成改變,茶汁流出,茶葉變得柔軟。

5. 烘乾:將揉捻好的茶葉放入烘乾機中,以120℃-130℃的溫度進行烘乾,讓茶葉的水分揮發掉,茶葉顏色變成深綠色。

6. 分選:將烘乾好的茶葉進行篩選、分等、裝箱,即可成爲洞庭碧螺春。

總體來說,洞庭碧螺春的製作工藝注重保持茶葉的鮮嫩度,重視溫度控制和輕揉輕壓,以保證製成的茶葉色澤翠綠,滋味清香甘醇,口感鮮爽。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碧螺春爲何又稱“洞庭碧螺春”?進階碧螺春是怎樣製成的?

碧螺春中國十大茶葉之一,來自於江蘇省蘇州市洞庭山,所以也被稱爲是洞庭碧螺春,這個名字和洞庭湖沒有什麼關係。在茶葉中屬於綠茶。外形是呈彎曲狀,表面有一層茸毛,顏色是綠中發點白,洞庭碧螺春和碧螺春還是有些差別的。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在唐代時碧螺春更是掀起了一股風潮,是隻有貴族們才能享用到。碧螺春還有一個故事,說的是從前有個人上山遊玩,在爬山的過程中摘了幾片葉子,放進熱水中,泡好後,先是聞到了一股清香,喝下去的口感更是比和水要好的多。此後這種葉子便開始被當地人採摘,回家泡水喝。之後康熙視察民情時,來到了洞庭,便品嚐了當地特有的茶葉,便起名爲碧螺春。碧螺春採摘起來也較爲麻煩,在每一年的春分時期就是最忙的時候,每天早早起來便開始採摘茶葉,需要在它們很稚嫩的時候就先採摘完畢,若不然老的茶葉就會掉很多檔次。採好的嫩芽還需要二次挑揀,要保證這一批的葉子大小一致,絕不能參差不齊。這些工作都要在當天完成,隔夜茶不能炒。正是因爲茶葉本身和前期的各種工序,碧螺春就有了等級的劃分。上等的碧螺春,樣貌是嫩綠新鮮的,品質越好身上的茸毛也就越多,口感更是甘甜持久,香味更是讓人舒心,但現在茶葉的門道實在是太複雜,很多假冒僞造的碧螺春流入市場,一分錢一分貨,大家也不要貪小便宜吃大虧,畢竟是會進肚子裏的東西,別給身體造成了負擔纔是大麻煩。這種碧螺春首先顏色會偏重偏黑,沖泡進水中也沒有香味,泡水顏色更不會是偏綠色,而是發黃。

碧螺春的製作工藝 碧螺春怎麼製成的

洞庭山碧螺春茶農陳勇是原產地碧螺春茶農炒茶技藝傳承人之一,也是當地炒茶師傅中少有的“70後”,16歲就跟父輩學炒茶了,憑着對炒茶的悟性,心得最拿手的便是“高溫殺青”和“搓團顯毫”兩個環節。“殺青時候,一般人怕燙不敢用高溫,但是殺青時候火一定要旺,就跟炒菜似的,旺火才能炒得好菜。”許多訣竅都是多年摸索的結果,像搓團也不是使勁搓,而需要借“巧勁”而這些看家“絕活”都在手上,能掌握此技能的都不是一般的老師傅

碧螺春炒茶工藝是透過上千年經驗的歸納總結而得出的一種工藝,具有優良的文化傳統。一代代蘇州茶人保護原產地洞庭山碧螺春茶的品質,傳承碧螺春的製作工藝,使得洞庭山碧螺春茶文化源遠流長、代代相傳。

  

碧螺春因獨特的製作工藝,需四斤鮮葉炒出一斤幹茶

新茶價格爲何年年小幅上漲。“關鍵在於勞動力成本上漲20%,我們從蘇北找來的採茶工日薪從80元漲到了110元,來回車費也從200元漲到了300元。炒茶製茶成本上漲。”

“自產自銷”、“現炒現售”,在蘇州市吳中區東西山的路上片地生花,但也不乏部分奸商以次充好,坑騙消費者,大家需要擦亮眼睛

 

茶農宗旨:徹底擺脫兩頭跳;當中笑的尷尬局面,不給中間商留利潤,做真正良心茶。茶農第一手貨源價直供.支援果園採摘遊.還可以觀摩茶師炒茶全過程。

希望能幫到你

碧螺春有哪些製作工序?

一斤碧螺春要用5.5萬至6萬個嫩芽製成,每個嫩芽又要揀去褲子瓣,成一旗一的嫩尖,壯如雀舌,一個人採半天茶,還需揀半天才能完成。但一到穀雨季節,茶芽生長特別快,就改爲白天整日採茶,夜裏揀剔與炒制,日夜忙碌了。

後世根據碧螺春的特點,發展出一套茶藝,共十二道程序:

一爲焚香通靈。我國茶人認爲“茶須靜品,香能通靈。”在品茶之前,首先點燃一支香,讓心平靜下來,以便以空明虛靜之心,去體悟這碧螺春中所蘊含的大自然的資訊。

二爲仙子沐浴。晶瑩剔透的玻璃杯子好比是冰清玉潔的仙子,“仙子沐浴”也就是再清洗一次茶杯,以表示對飲茶人的崇敬之心。三爲玉壺含煙。在燙洗了茶杯之後,不用蓋上壺蓋,而是敞着壺,讓壺中的開水隨着水汽的蒸發而自然降溫。壺口蒸汽氤氳。四爲碧螺亮相。就是請客人傳看碧螺春幹茶的形美、色豔、香濃、味醇“四絕”,賞茶是欣賞它的第一絕:“形美”。五爲雨漲秋池。向玻璃杯中注水,水只宜注到七分滿,留下三分裝情。正如唐代李商隱的名句“巴山夜雨漲秋池”的意境。

六爲飛雪沉江。即用茶導將茶荷裏的碧螺春依次撥到已衝了水的玻璃杯中去。滿身披毫、銀白隱翠的碧螺春如雪花紛紛揚揚飄落到杯中,吸收水分後即向下沉,瞬時間白雲翻滾,雪花翻飛,煞是好看。

七爲春染碧水。碧螺春沉入水中後,杯中的熱水溶解了茶,逐漸變爲綠色,整個茶杯好像盛滿了春天的氣息。八爲綠雲飄香。這道程序是聞香,碧綠的茶芽,碧綠的茶水,在杯中如綠雲翻滾,氤氳的蒸汽使得茶香四溢,清香襲人。

九爲初嘗玉液。品飲碧螺春應趁熱連續細品。頭一口如嘗玄玉之膏,雲華之液,感到色淡、香幽、湯味鮮雅。

十爲再啜瓊漿。這是品第二口茶。二啜感到茶湯更綠、茶香更濃、滋味更醇,並開始感到了舌本回甘,滿口生津。

十一爲三品醍醐。在佛教典籍中用醍醐來形容最玄妙的“法味”。品第三口茶時,所品到的是太湖春天的氣息,在品洞庭山盎然的生機,在品人生的百味。

十二爲神遊三山。古人講茶要靜品、慢品、細品,唐代詩人盧仝在品了七道茶之後寫下了傳誦千古的《茶歌》,在品了三口茶之後,繼續慢慢地自斟細品,靜心去體會七碗茶之後“清風生兩腋,飄然幾欲仙。神遊三山去,何似在人間”的絕妙感受。

碧螺春的產地出自哪裏 關於碧螺春的介紹

1、碧螺春屬於綠茶,產地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吳縣洞庭東山及西山兩地,也稱洞庭碧螺春。碧螺春的製作工藝爲採摘、殺青、揉捻、搓團顯毫、烘乾、炒制、包裝,碧螺春幹茶捲曲如螺,銀綠隱翠,葉芽幼嫩,果香馥郁,口感醇厚鮮爽,回甘生津。

2、碧螺春的特點:

洞庭碧螺春以“形美、色豔、香濃、味醇”的特點而聞名,其品質特點爲:條索纖細,捲曲成螺,滿身披毫,銀白隱翠,香氣濃郁,有天然的花果香,滋味甘醇,回味綿長,湯色嫩綠清澈,葉底芽頭細嫩柔勻。

當地的茶農形容洞庭碧螺春爲“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花果香味,鮮爽生津”。

洞庭碧螺春產自哪裏

洞庭碧螺春產自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一帶,洞庭碧螺春屬於綠茶類,按照茶的發酵程度分類,洞庭碧螺春發酵程度爲0,屬於不發酵茶。

碧螺春的採摘標準爲,一芽一葉、一芽二葉初展、一芽二葉,特級的碧螺春還需要加一步鮮葉揀剔,以保持芽葉勻整一致。洞庭碧螺春採用的是特種炒青的製作工藝,挑選出芽頭後,在鐵鍋中高溫殺青,然後熱揉成型,搓團提毫,最後文火乾燥,期間鍋溫的把控全靠師傅的經驗和手感。洞庭碧螺春以形美、色豔、香濃、味醇的特色深受人們喜愛。

碧螺春的製作工藝流程

製作碧螺春工藝流程 碧螺春的製做工藝如下:

殺青:在平鍋內或斜鍋內進行,當鍋溫190~200°C時,投葉500克左右,以抖爲主,雙手翻炒,做到撈淨、抖散、殺勻、殺透、無紅梗無紅葉、無煙焦葉,歷時3~5分鐘。歷史上的碧螺春茶

揉捻:鍋溫70~75°C,採用抖、炒、揉三種手法交替進行,邊抖,邊炒,邊揉,隨着茶葉水分的減少,條索逐漸形成。炒時手握茶葉鬆緊應適度。太鬆不利緊條,太緊茶葉溢出,易在鍋面上結“鍋巴”,產生煙焦味,使茶葉色澤發黑,茶條斷碎,茸毛脆落。當茶葉幹度達六、七成幹,時間約10分鐘左右,繼續降低鍋溫轉入搓團顯毫過程。歷時12~15分鐘左右。

搓團顯毫:是形成形狀捲曲似螺、茸毫滿披的關鍵過程。鍋溫50~60°C,邊炒邊用雙手用力地將全部茶葉揉搓成數個小團,不時抖散,反覆多次,搓至條形捲曲,茸毫顯露,達八成幹左右時,進入烘乾過程。歷時13~15分鐘。碧螺春鑑賞細節

烘乾:採用輕揉、輕炒手法,達到固定形狀,繼續顯毫,蒸發水分的目的。當九成幹左右時,起鍋將茶葉攤放在桑皮紙上,連紙放在鍋上文火烘至足幹。製作碧螺春工藝流程 碧螺春的製做工藝如下:

殺青:在平鍋內或斜鍋內進行,當鍋溫190~200°C時,投葉500克左右,以抖爲主,雙手翻炒,做到撈淨、抖散、殺勻、殺透、無紅梗無紅葉、無煙焦葉,歷時3~5分鐘。歷史上的碧螺春茶

揉捻:鍋溫70~75°C,採用抖、炒、揉三種手法交替進行,邊抖,邊炒,邊揉,隨着茶葉水分的減少,條索逐漸形成。炒時手握茶葉鬆緊應適度。太鬆不利緊條,太緊茶葉溢出,易在鍋面上結“鍋巴”,產生煙焦味,使茶葉色澤發黑,茶條斷碎,茸毛脆落。當茶葉幹度達六、七成幹,時間約10分鐘左右,繼續降低鍋溫轉入搓團顯毫過程。歷時12~15分鐘左右。

搓團顯毫:是形成形狀捲曲似螺、茸毫滿披的關鍵過程。鍋溫50~60°C,邊炒邊用雙手用力地將全部茶葉揉搓成數個小團,不時抖散,反覆多次,搓至條形捲曲,茸毫顯露,達八成幹左右時,進入烘乾過程。歷時13~15分鐘。碧螺春鑑賞細節

烘乾:採用輕揉、輕炒手法,達到固定形狀,繼續顯毫,蒸發水分的目的。當九成幹左右時,起鍋將茶葉攤放在桑皮紙上,連紙放在鍋上文火烘至足幹。鍋溫約30~40°C,足幹葉含水量7%左右,歷時6~8分鐘。全程約爲40分鐘左右。

手不離茶,茶不離鍋,揉中帶炒,炒中有揉,炒揉結合,連續操作,起鍋即成。主要工序爲:殺青、揉捻、搓團顯毫、烘乾鍋溫約30~40°C,足幹葉含水量7%左右,歷時6~8分鐘。全程約爲40分鐘左右。

手不離茶,茶不離鍋,揉中帶炒,炒中有揉,炒揉結合,連續操作,起鍋即成。主要工序爲:殺青、揉捻、搓團顯毫、烘乾

碧螺春茶加工步驟

洞庭山碧螺春加工工藝流(規)程 一、 碧螺春茶手工採製工藝流程:</b>正宗碧螺春茶產於江蘇吳縣太湖洞庭東西二山,以豐圻灣、槎灣、俞塢、秉常、石豐、五豐、塢裏爲主,洞庭山地處中帶北緣,氣候溫暖溼潤,土壤深厚肥沃,林果茶滿山。茶樹間種在楊梅、枇杷、柑桔、銀杏、柿、桃、梅等十多種果樹中,洞庭山茶樹羣體種以中葉型灌木爲主,葉色綠,發芽早,生化指標優異,咖啡鹼、氨基酸含量較高,自然品質好。採製工藝特點是:採摘細嫩,揀剔嚴格,炒制精緻。其工藝流程如下:(一)、採摘 1、採摘時間:清明前開始至穀雨結束。2、採摘標準:一芽一葉初展,一級鮮葉芽葉全長1.6~2.5釐米。3、掌握要求:總的原則是分批勤採。關鍵在於抓好頭批茶的採摘,有部分茶樹的芽葉達到標準就要開採,並採清,採淨,這是提高碧螺春的品質,多產高檔碧螺春的關鍵。頭一、二次茶採摘得清以後茶樹萌發的芽葉就較勻,反對採單芽,它不僅影響產量,而且製成的碧螺春味淡、形差、香低。(二)、揀剔 1、揀剔標準:達到芽葉長短大小整齊,均勻一致。2、揀剔方法:採回鮮葉要“頭頭”過堂,剔除魚葉老葉,“搶標”(秋冬氣溫還暖時,提早萌發的越冬芽)和其他雜質。並將揀好芽葉薄攤在陰涼處,揀剔過程,也是一個輕萎凋過程,有利於香氣形成。(三)、炒制 碧螺春茶炒制,包括高溫殺青,熱揉成形,搓團顯毫,文火乾燥,四個工序。炒制特點是:“手不離茶,茶不離鍋,揉中帶炒,炒中帶揉,連續操作,起鍋即成”,全過程31-40分。1、高溫殺青 (1)投葉量:鮮葉1市斤;(2)下鍋溫度:150℃~180℃,高檔溫度稍低,低檔則稍高;(3)殺青時間:3~4分;(4)掌握程度:略失光澤,手感柔軟,稍有粘性,始發清香,失重約二成;(5)手法:雙手或單手反覆旋轉抖炒,動作輕快;(6)要點:先拋後悶,拋悶結合,殺透殺勻,青葉於鍋心發白時投入,先拋以散發水分,揮發青臭氣,使茶葉清香。後悶以加速抑制酶素,使湯色清,葉底勻。拋得過長則不利殺透,易產生紅莖,只悶不拋,有黃熟味。悶拋結合,後期以悶爲主,則清香持久,葉底柔勻,色澤嫩綠。2、熱揉成形 (1)鍋溫:65℃~75℃;(2)時間:10~15分;(3)程度:揉葉成條,不粘手而葉質尚軟失重約五成半;(4)手法:雙手或單手按住殺青葉,沿鍋壁順一個方向盤旋,使葉在手掌和鍋壁間進行公轉與自轉,揉葉邊揉邊從手掌邊散落,不使揉葉成團,開始時旋三四轉即抖散一次,以後逐漸增加旋轉次數,減少抖散次數,基本形成捲曲緊結的條索。(5)要點:甲:加溫熱揉,邊揉邊抖。碧螺春茶需保持小火,加溫熱揉。熱揉因葉質柔軟,果膠質粘性較大,易揉緊成條,缺點是容易悶黃,產生悶熱氣。故需邊揉邊解塊,以散發葉內水分。乙:先輕後重,用力勻均。先輕揉4-5分,如開始用力太重,茶汁會粘在鍋壁上,結成鍋巴,影響品質,防礙操作,又易使芽尖斷碎,以後要重揉6-8分,否則條索鬆,茸毛不顯露。丙:揉後洗鍋,在揉捻時有茶汁流出,粘着鍋壁,形成鍋垢,故要將揉葉起鍋,洗掉茶垢,以免產生焦火氣。3、搓團顯毫 (1)鍋溫:55℃-60℃;(2)時間:12分-15分;(3)程度:茸毛顯露,條索捲曲,失重七成;(4)手法:一臂撐着鍋臺,將揉葉置於兩手掌中搓團,順一個方向搓,每搓4-5轉解塊一下,要輪番清底,邊搓團,邊解塊,邊乾燥;(5)要點:甲:鍋溫要“低—高—低”。搓團初期火溫要低,如溫度過高則水分散失多,乾燥快,條索鬆;中期茸毛初顯時要提高溫度,促使茸毛充分顯露;後期要降溫,否則毫毛被燒,色澤泛黃。乙:用力要“輕一重一輕”。開始水分尚多,用力過大易粘結成團塊,故需輕搓;中期在揉葉韌性大時需要用力搓,以達到毫毛顯露;後期隨水分減少,果膠質變性,可塑性降低,如用力過大,易斷碎脫毫。4、文火乾燥 (1)鍋溫50℃-55℃;(2)時間:6分-7分;(3)程度:茶葉有觸手感覺,成茶水分8-10%;(4)手法:將搓團後的茶葉,用手微微翻動或輕團幾次,達到有觸手感時,即將茶葉均勻攤於潔淨紙上,放在鍋內再烘一下,即可起鍋。二、 機械加工碧螺春茶操作規程:碧螺春的品質風格特徵爲:條索纖細,捲曲成螺,茸毛披覆,銀綠隱翠,清香文雅,甘醇鮮爽,湯色嫩綠清沏,葉底柔嫩均勻。其機械加工工藝技術如下:(一)、採摘 鮮葉以中小葉種茶樹爲佳,一般在“清明”開始,至“穀雨”前後和秋茶白露前後採製結束。要求採以一芽一葉爲主和少量的一芽二葉初展肥壯的鮮葉,不採魚葉、老葉、紫芽葉、雨水葉、病蟲害葉。(二)、攤青 採回鮮葉要及時攤放在陰涼通風處,時間4~6小時,厚度爲3cm,其間翻動1~2次。(三)、殺青 1、選用機械:6csm30、40型名茶殺青機或6CST65型滾筒殺青機。2、操作方法:殺青前先點燃爐子,同時開動機器動轉,待時口溫度達到140℃,出口溫度達120℃時,開始投葉,投葉時要先多後勻,防止焦葉,殺青時溫度力求穩定,要求殺透殺勻,清香顯露,手握柔軟,有三分之一左右葉緣略卷,手握有觸手感。3、攤涼:在殺青機出口處,用鼓風機把殺青葉吹開,讓殺青葉快速散熱帶走水蒸氣,防止殺青葉變黃和水悶氣的產生。因此殺青葉的快速冷卻是制好綠茶的重要措施。(四)、第一次揉捻 1、選用機械:6CKM25、35型名茶揉捻機。2、操作方法:根據殺青葉的量選擇機械,一般放滿一筒殺青葉,空揉10分鐘,要求條索形成即可下機。(五)、初烘 1、選用機械:6CH-94I型碧螺春烘乾機。2、操作方法:機溫達90~100℃時投葉,將揉捻葉鋪開,邊烘邊翻,使其散發水份,一般不要搓團,當葉子比較爽手後,約六成左右干時即可下機攤涼。(六)、第二次揉捻 1、選用機械:6CKM25、35型名茶揉捻機操作。2、操作方法:裝滿一筒第一次烘乾攤涼回軟葉,一般空揉2分鐘,待揉筒內葉條全部翻動即可加中壓3分鐘,然後空壓3分鐘,再加重壓3分鐘,達到條索緊細,茸毫顯露,不斷碎。一般不鬆壓立即下機,有利於外形捲曲。(七)、烘乾搓毫 1、選用機械:6C-941型碧螺春烘乾機。2、操作方法:當機溫達80℃時投葉鋪開,可用手輕輕搓團,直至茶葉捲曲成螺,茸毫顯露,達八成干時停止搓團。此時,溫度控制在70℃,茶葉繼續在烘乾機上烘,至含水量達6%左右,下機攤涼。搓團時應注意用力要均勻,先輕後重再輕,搓團後期要輕,以免芽葉斷碎,茸毫脫落。搓團烘乾用時15分鐘左右。上述的操作工藝流(規)程僅供參考,在具體加工中還必須按照鮮葉老嫩情況、環境溫、溼度以及機械等情況,調整不同工序的溫度、時間等參數。在機械選用上,也要隨着更適於制碧螺春茶機械的試製成功,而進行相應的調整。

洞庭碧螺春產地哪裏

洞庭碧螺春產地在太湖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等地,茶園面積爲965公頃,製作洞庭碧螺春時,要將鮮嫩的茶葉放入平鍋中殺青,然後對其揉捻、搓團、炒青即可,沖泡碧螺春要使用八十度的熱水,讓茶葉的香味更加濃郁。

洞庭碧螺春產自哪些地方

1、產地介紹

洞庭碧螺春產自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太湖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主要分佈在金庭鎮東村、東河、縹緲村、石公堂裏以及東山鎮莫釐、碧螺、楊灣、陸巷等地區。

2、加工工藝

加工製作洞庭碧螺春時,要挑選芽葉勻整的茶葉,並將其放入平鍋中,利用高溫對茶葉進行翻炒殺青,然後採取抖、炒、揉三種手法使茶葉中的水分減少,再將其揉捻成團,等待茶葉中的水分低於百分之七,則表示製作完成。

3、沖泡方法

沖泡洞庭湖碧螺春時,要用開水將茶具燙一遍,然後在茶杯中倒入三分之一的熱水,加入一撮茶葉,等待茶葉沉入水底後,再次注入三分之一的熱水,並等待五分鐘的時間,即可飲用。

碧螺春 茶

碧螺春

碧螺春系我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茶之一,始於唐,盛於宋,歷史上都是宮廷貢品,在海內外市場久負盛名。

洞庭碧螺春屬細嫩炒青綠茶。產於江蘇吳縣太湖洞庭山,洞庭山是著名的茶、果間作區,茶樹與桃、李、梅、橘等果木間種,茶吸果香,花融茶葉,二者相得益彰,加之太湖周邊氣候溫和溼潤,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孕育了碧螺春的良好品質。碧螺春的採製非常嚴格,它每年春分前後開採,以春分至清明這段時間採摘的品質最好。通常採摘一芽一葉初展,形如雀舌。採回的芽葉須進行精細的揀剔,並做到當天採摘當天炒制。碧螺春條索纖細,捲曲如螺,白毫顯露,銀白隱翠,沖泡之時,恰似白雲翻浪,香氣濃郁,滋味鮮醇,湯色清綠,有“一嫩(芽葉)三鮮(色、香、味)”的讚譽。

碧螺春屬於綠茶,因產於江蘇吳縣的洞庭山區,故又稱“洞庭碧螺春”。洞庭山分東西兩處,洞庭東山爲三面環水的半島;洞庭西山則爲太湖上的小島。東西洞庭山均爲果茶間種。這裏,太湖碧水,煙波浩渺。茶樹與批把、桔子、楊梅等果樹交錯相間,枝葉相連,根脈相通;從果樹枝葉中透過來的稀疏的陽光,浸透着花果之香。真是:“入山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碧螺春,原名“嚇煞人香”,自古就是茶中珍品,傳說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採製歷史。據清王應奎撰《柳南續筆》記載,洞庭東山碧螺峯石壁產野茶數株,當地人每年都要持竹筐前去採摘以供飲用。一次,因其葉多,筐不勝貯,因置懷間,茶得熱氣,異香忽發,採茶者驚呼“嚇煞人香”。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皇帝南巡到太湖,巡撫以此茶進呈,康熙皇帝覺得這個名字太俗,遂改名“碧螺春”。

“碧螺春”色澤碧綠.形似螺旋,產於早春。外形條索纖細,茸毛遍佈,白毫隱翠;泡成茶後,色嫩綠明亮,味道清香濃郁,飲後有回甜的感覺。人們稱讚此茶:“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花香果味,鮮爽生津”。

碧螺春茶因其嬌嫩,沖泡和品欽也與衆名茶不局。一般茶葉是先放茶。後沖水。而碧螺春則不能用水沖泡,。也不能加蓋緊悶,而是先在杯中倒人沸水,然後放進茶葉;略過三四分鐘,芽、葉紛紛伸腰舒展,茶色濃豔,聞之清香撲鼻,令人垂涎欲滴。 碧螺春,產於江蘇省吳縣太縣的洞庭山,又名洞庭碧螺春。吳縣隸屬蘇州,也有稱之爲蘇州碧螺春。外形捲曲如毛螺,花香果味得天生,素爲茶中之萃。

關於碧螺春的歷史,清代王應奎在“柳南續筆”中曾有一段記敘,頗富風趣。《柳南續筆》戴:“洞庭東山碧螺峯石壁產野茶數株,每歲土人持竹筐將歸,以供日用。歷數十年如是,未見其異也。康熙某年,按候以採,因其葉較多,筐不勝貯,因置懷間,茶得熱氣,異香忽發,採茶者爭呼“哧煞人香”。哧煞人香者,意思是說這種茶特別香,香煞人,吳中方言也,遂也名是茶雲。自是以後,每值採茶者,不分男女長幼,莫不沐浴,貯不用筐,悉置懷間。而土人朱元正獨精製,法出自其家,尤稱妙品,每斤價值三兩。

己卯歲(公元一六九九年)康熙三十八年,車駕幸太湖,宋公(指巡撫宋榮)購此茶進,上以其名不雅,因以碧螺峯爲名,賜題該茶爲“碧螺春”。自此以後,碧螺春遂得名,聞名遐邇,流傳至今。

據《清史考》記載,康熙皇帝曾七次南下蘇州,有的是南巡河工,有的是去杭州等地,路過蘇州駐太湖,天池山等地,康熙巡幸到蘇州,蘇州地方進獻當地名茶哧煞人香,康熙頗有文采,嫌其名不雅,因以賜題碧螺春爲茶名,這是完全可能的,故事情節亦能順理成章。

關於碧螺春由來,民間還有一傳說。說是洞庭有一漁家姑娘,名叫碧螺。碧螺姑娘曾以她採製成的春茶,治癒了因救她而受傷的一青年。碧螺姑娘妙手回春,因而將該茶命名爲碧螺春。

前人曾有一首贊詠碧螺春的詩,詩日:從來雋物有嘉名,物以名傳愈見珍。梅盛每稱香雪海,茶尖爭說碧螺春。已知焙制傳三地,喜得揄揚到上京。哧煞人香原誇語,還須早摘趁春分。詩中所謂,寓有一定科學道理,特別是:“哧煞人香原誇語,還須早摘趁春分”。早採嫩採是碧螺春的一大特點。碧螺春採得特別嫩,當新芽初展一芽一葉就及時採下,進階碧螺春,不但外形美觀,而且品質優異。正是:

哧煞人香原誇語,還須早採趁春分,

銅絲螺旋混身毛,花香果味倍生津。

洞庭碧螺春是綠茶珍品,以形美、色豔、香濃、味醇 " 四絕 "聞名。碧螺春始於何時,名稱由來,說法頗多。據清代《野史大觀》〈卷一〉記載:「洞庭東山碧螺峯石壁,產野茶數株,土人稱曰:“嚇煞人香 ”,康熙己卯……撫臣宋犖購此茶以進……,以其名不雅馴,題之曰碧螺春。自地方有司,歲必採辦進奉矣。」又據相傳,明朝期間,宰相王鰲,是東山人,碧螺春名稱系他所題。又據《隨見錄》載:「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細,味甚甘香,俗稱 " 嚇殺人 ",產碧螺峯者尤佳,名 “ 碧螺春”。」

若以此爲實,則碧螺春茶應始於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聲顯赫。也有人認爲,碧螺春是因爲形狀捲曲如螺,色澤碧綠,採於早春而得名。不論名稱由來如何,該茶歷史悠久,早已是貢茶,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了。

碧螺春產於江蘇吳縣太湖洞庭山,洞庭山分東、西兩山,洞庭東山是宛如一個巨舟伸進太湖的半島,洞庭西山是一個屹立在湖中的島嶼。太湖水面,水氣升騰,霧氣悠悠,空氣溼潤,加之該地土壤呈微酸性,土質疏鬆,極宜於茶樹生長。

碧螺春屬於茶果間作,茶樹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錯種植,一行行青翠欲滴的茶蓬,像一道道綠色的屏風,一片片濃蔭如傘的果樹,蔽覆霜雪,掩映秋陽。茶樹、果樹枝椏相連,根脈相通,茶吸果香,花氤茶味,陶冶著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質。正如明代《茶解》所說:「茶園不宜雜以惡木,唯桂、梅、辛夷、玉蘭、玫瑰、蒼松、翠竹之類與之間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陽。」

“碧螺春”是蘇州洞庭山有名的茶葉,市場上怎麼會有福建碧螺春?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作爲人們日常生活必需的飲品:茶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也形成了具有濃郁特色的茶文化。按照其不同的加工方法可分爲六大類:

1、綠茶: 這是我國產量最多的一類茶葉,其花色品種之多居世界首位。綠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沖泡等特點。其製作工藝都經過殺青一揉捻一干燥的過程。由於加工時乾燥的方法不同,綠茶又可分爲炒青綠茶、烘青綠茶、蒸青綠茶和曬清綠茶。 綠茶是我國產量最多的一類茶葉,全國18個產茶省(區)都生產綠茶。我國綠茶花色品種之多居世界之首,每年出口數萬噸,佔世界茶葉市場綠茶貿易量的70%左右。我國傳統綠茶--眉茶和珠茶,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耐沖泡,而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

2、紅茶: 紅茶與綠茶的區別,在於加工方法不同。紅茶加工時不經殺青,而且萎凋,使鮮葉失雲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 成條或切成顆粒),然後發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變成紅色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一部分溶於水,一部分不溶於水,而積累在葉片中,從而形成紅湯、紅葉。紅茶主要有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和紅碎茶三大類。

3、青茶(烏龍茶): 屬半發酵茶,即製作時適當發酵,使葉片稍有紅變,是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的一種茶類。它既有綠茶的鮮濃,又有紅茶的甜醇。因其葉片中間爲綠色,葉緣呈紅色,故有“綠葉紅鑲邊”之稱。

4、白茶----是我國的特產。它加工時不炒不揉,只將細嫩、葉背滿茸毛的茶葉曬乾或用文火烘乾,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來。白茶主要產於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陽等縣,有“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幾種。

5、黃茶: 在製茶過程中,經過悶堆渥黃,因而形成黃葉、黃湯。分“黃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銀芽、四川雅安、名山縣的蒙頂黃芽、安徽霍山的霍內芽)、“黃小茶”(包括湖南嶽陽的北港在、湖南寧鄉的潙山毛尖、浙江平陽的平陽黃湯、湖北遠安的鹿苑)、“黃大茶”(包括的大葉青、安徽的霍山黃大茶)三類。

6、黑茶:原料粗老,加工時堆積發酵時間較長,使葉色呈暗褐色。黑茶原來主要銷往邊區,是藏、蒙、維吾爾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像雲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一種。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廣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邊茶”“南路邊茶”、雲南的“緊茶”、“扁茶”、“方茶”和“圓茶”等品種。

再加工茶以各種毛茶或精製茶再加工而成的稱爲再加茶,包括花茶、緊壓茶,液體茶、速溶茶及藥用茶等。

藥茶: 將藥物與茶葉配伍,製成藥茶,以發揮和加強藥物的功效,利於藥物的溶解,增加香氣,調和藥味。這種茶的種類很多,如“午時茶”、“薑茶散”、“益壽茶”、“減肥茶”等。

花茶,這是一種比較稀有的茶葉花色品種。它是用花香增加茶香的一種產品,在我國很受喜歡。一般是用綠茶做茶坯,少數也有用紅茶或烏龍茶做茶坯的。它根據茶葉容易吸收異味的特點,以香花以窨料加工而成的。所用的化品種有茉莉花、桂花等好幾種,以茉莉花最多。

從世界上來看,在以上類茶中,以紅茶的數量最大,其次是綠茶,最少的是白茶。

中國茶葉歷史悠久,各種各樣的茶類品種,萬紫千紅,竟相爭豔,猶如龍鳳撒下的光輝,使萬里山河分外妖嬈。中國名茶就是在浩如煙海諸多花色品種茶葉中的珍品。同時,中國名茶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名茶,有傳統名茶和歷史名茶之分。

1、杭州西湖龍井 ,居中國名茶之冠。產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圍的羣山之中。多少年來,杭州不僅以美麗的西湖聞名於世界,也以西湖龍井茶譽滿全球。相傳,乾隆皇帝巡視杭州時,曾在龍井茶區的天竺作詩一首,詩名爲《觀採茶作歌》。西湖龍井茶向以“獅(峯)、龍(井)、雲(棲)、虎(跑)、梅(家塢)”排列品第,以西湖龍井茶爲最。龍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勻齊、色澤綠中顯黃。沖泡後,香氣清高持久,香馥若蘭;湯色杏綠,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齊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飲茶湯,沁人心脾,齒間流芳,回味無窮。

2、江蘇蘇州洞庭碧螺春,位居第二。中國著名綠茶之一。洞庭碧螺春茶產於江蘇省蘇州吳縣太湖洞庭山。當地人稱“嚇煞人香”。碧螺春茶條索纖細,捲曲成螺,滿披茸毛,色澤碧綠。沖泡後,味鮮生津,清香芬芳,湯綠水澈,葉底細勻嫩。尤其是進階碧螺春,可以先沖水後放茶,茶葉依然徐徐下沉,展葉放香,這是茶葉芽頭壯實的表現,也是其他茶所不能比擬的。因此,民間有這樣的說法:碧螺春是“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一嫩(指芽葉)三鮮(指色、香、味)自古少”。目前大多仍採用手工方法炒制,其工藝過程是:殺青——炒揉——搓團焙乾。三個工序在同一鍋內一氣呵成。炒制特點是炒揉並舉,關鍵在提毫,即搓團焙乾工序。

3、太平黃山毛峯 黃山毛峯茶產於安徽省太平縣以南,歙縣以北的黃山。黃山毛峯茶園就分佈在雲谷寺、鬆谷庵、吊橋庵、慈光閣以及海拔1200米的半山寺周圍,茶樹天天沉浸在雲蒸霞蔚之中,因此茶芽格外肥壯,柔軟細嫩,葉片肥厚,經久耐泡,香氣馥郁,滋味醇甜,成爲茶中的上品。黃山茶的採製相當精細,認清明到立夏爲採摘期,採回來的芽頭和鮮葉還要進行選剔,剔去其中較老的葉、莖,使芽勻齊一致。在製作方面,要根據芽葉質量,控制殺青溫度,不致產生紅梗、紅葉和殺青不勻不透的現象;火溫要先高後低,逐漸下降,葉片着溫均勻,理化變化一致。每當製茶季節,臨近茶廠就聞到陣陣清香。黃山毛峯的品質特徵是:外形細扁稍捲曲,狀如雀舌披銀毫,湯色清澈帶杏黃,香氣持久似白蘭。

4、安溪鐵觀音屬青茶類,是我國著名烏龍茶之一。安溪鐵觀音茶產於福建省安溪縣。安溪鐵觀音茶歷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稱。據載,安溪鐵觀音茶起源幹清雍正年間(1725~1735年)。安溪縣境內多山,氣候溫暖,雨量充足,茶樹生長茂盛,茶樹品種繁多,奼紫嫣紅,冠絕全國。安溪鐵觀音茶,一年可採四期茶,分春茶、夏茶、暑茶、秋茶。製茶品質以春茶爲最佳。鐵觀音的製作工序與一般烏龍茶的製法基本相同,但搖青轉數較多,涼青時間較短。一般在傍晚前曬青,通宵搖青、涼青,次日晨完成發酵,再經炒揉烘焙,歷時一晝夜。其製作工序分爲曬青、搖青、涼青、殺青、切揉、初烘、包揉、復烘、烘乾9道工序。品質優異的安溪鐵觀音茶條索肥壯緊結,質重如鐵,芙蓉沙綠明顯,青蒂綠,紅點明,甜花香高,甜醇厚鮮爽,具有獨特的品味,回味香甜濃郁,沖泡7次仍有餘香;湯色金黃,葉底肥厚柔軟,豔亮均勻,葉緣紅點,青心紅鑲邊。

5、岳陽君山銀針 我國著名黃茶之一。君山茶,始幹唐代,清代納入貢茶。君山,爲湖南嶽陽縣洞庭湖中島嶼。清代,君山茶分爲“尖茶”、“茸茶”兩種。“尖茶”如茶劍,白毛茸然,納爲貢茶,素稱“貢尖”。君山銀針茶香氣清高,味醇甘爽,湯黃澄高,芽壯多毫,條真勻齊,着淡茸毫。沖泡後,芽豎懸湯中衝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蔚成趣觀。君山銀針茶於清明前三四天開採,以春茶首輪嫩芽製作,且須選肥壯、多毫、長25~30毫米的嫩芽,經揀選後,以大小勻齊的壯芽製作銀針。製作工序分殺青、攤涼、初烘、復攤涼、初包、復烘、再包、焙乾等8道工序。

6、普洱茶 普洱茶是在雲南大葉茶基礎上培育出的一個新茶種。普洱茶亦稱滇青茶,原運銷集散地在普洱縣,故此而得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它是用攸樂、萍登、倚幫等11個縣的茶葉,在普洱縣加工成而得名。茶樹分爲喬木或喬木形態的高大茶樹,芽葉極其肥壯而茸毫茂密,具有良好的持嫩性,芽葉品質優異。其製作方法爲亞發酵青茶製法,經殺青、初揉、初堆發酵、復揉、再堆發酵、初幹、再揉、烘乾8道工序。在古代,普洱茶是作爲藥用的。其品質特點是:香氣高銳持久,帶有云南大葉茶種特性的獨特香型,滋味濃強富於刺激性;耐泡,經五六次沖泡仍持有香味,湯橙黃濃厚,芽壯葉厚,葉色黃綠間有紅斑紅莖葉,條形粗壯結實,白毫密佈。普洱茶有散茶與型茶兩種。

7、九江廬山雲霧 中國著名綠茶之一。據載,廬山種茶始於晉朝。宋朝時,廬山茶被列爲“貢茶”。廬山雲霧茶色澤翠綠,香如幽蘭,昧濃醇鮮爽,芽葉肥嫩顯白亮。廬山雲霧茶不僅具有理想的生長環境以及優良的茶樹品種,還具有精湛的採製技術。採回茶片後,薄攤於陰涼通風處,保持鮮葉純淨。然後,經過殺青、抖散、揉捻等九道工序才製成成品。

8、信陽毛尖

產於河南信陽車雲山、集雲山、天雲山、雲霧山、震雷山、黑龍潭和白龍潭等羣山峯頂上,以車雲山天霧塔峯爲最。人云:“師河中心水,車雲頂上茶。”成品條索細圓緊直,色澤翠綠,白毫顯露;湯色清綠明亮,香氣鮮高,滋味鮮醇;葉底芽壯、嫩綠勻整。

鑑別方法:產於河南信陽車雲山。其外形條索緊細、圓、光、直,銀綠隱翠,內質香氣新鮮,葉底嫩綠勻整,清黑色,一般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假的爲捲曲形,葉片發黃。

9、安徽祁門祁紅 在紅遍全球的紅茶中,祁紅獨樹一幟,百年不衰,以其高香形秀着稱。祁紅,是祁門紅茶的簡稱,爲工夫紅茶中的珍品。祁紅生產條件極爲優越,真是天時、地利、人勤、種良、得天獨厚,所以祁門一帶大都以茶爲業,上下千年,始終不敗。祁紅工夫一直保持着很高的聲譽,芬芳常在。祁紅向以高香着稱,具有獨特的清鮮持久的香味,被國內外茶師稱爲砂糖香或蘋困香,並蘊藏有蘭花香,清高而長,獨樹一幟,國際市場上稱之爲〔祁門香〕。

10、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是著名綠茶,也是名茶中唯一以單片嫩葉炒制而成的產品,堪稱一絕。產於安徽西部大別山茶區,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縣所產品最佳,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六安瓜片”,色翠綠,香清高,味甘鮮,耐沖泡。它最先源於金寨縣的齊雲山,而且也以齊雲山所產瓜片茶品質最佳,故又名“齊雲瓜片”。其沏茶時霧氣蒸騰,清香四溢,所以也有“齊山雲霧瓜片”之稱。

在齊雲瓜片中,又以齊雲山蝙蝠洞所產瓜片爲名品中的最佳,因蝙蝠洞的周圍,整年有成千上萬的蝙蝠雲集在這裏,排撒的糞便富含磷質,利於茶樹生長,所以這裏的瓜片最爲清甜可口。但由於產量的制約,很多茶客對“只聞其名,未見其容”。六安瓜片的成品,葉緣向背面翻卷,呈瓜子形,與其他綠茶大不相同,沖泡後,湯色翠綠明亮,香氣清高,味甘鮮醇,又有清心明目,提神乏,通竅散風之功效。如此優良的品質,緣於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同時也離不開精細考究的採製加工過程。瓜片的採摘時間一般在穀雨致電立夏之間,較其它進階茶遲半月左右,攀片時要將斷梢上的第一葉到第三四葉和茶芽,用手一一攀下,第一葉制“提片”,二葉制“瓜片”,三葉或四葉“梅片”,芽制“銀針”,隨攀隨炒。炒片起鍋後再烘片,每次僅烘片2-3兩,先“拉小火”,再“拉老火”,直到葉片白霜顯露,色澤翠綠均勻,然後趁熱密封儲存。果如宋代梅堯臣《茗賦》所言:“當此時也,女廢蠶織,男廢農耕,夜不得息,晝不得停”。色香味俱佳,是瓜片茶中的珍品

TAG標籤:碧螺春 洞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