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賀年食品有哪些

賀年食品有哪些

賀年食品有紅燒魚、四喜丸子、滷牛肉、餃子、湯圓等。

1、紅燒魚:寓意年年有餘,以諧音對新一年的祝願。

2、四喜丸子:丸子自古就是年夜飯的必有一道菜,團團圓圓是丸子的美好寓意。

3、滷牛肉:寓意牛氣沖天,是很好的下酒菜。

4、餃子:是年夜飯必不可少的一道傳統美食,寓意招財進寶。

5、湯圓:寓意團團圓圓,是年夜飯的飯後小甜點。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賀年食品是指在中國農曆新年期間常見的傳統食品,下面是一些常見的賀年食品:

1. 年糕:年糕是賀年期間最重要的食品之一,象徵着“年年高升”。

它通常由糯米制成,有各種口味和形狀,如甜年糕和鹹年糕。

2. 餃子:餃子是農曆新年期間必不可少的食品。

它們通常以肉、蔬菜或海鮮為餡料,形狀像金元寶,寓意着財富和好運。

3. 春捲:春捲是一種油炸或煎炸的卷狀食品,通常以蔬菜和肉類為餡料。

它們形狀細長,象徵着金條,寓意着財富和長壽。

4. 脆餅:脆餅是一種薄脆的糕點,有時會在上面刻上祝福的話語或圖案。

人們常常在賀年期間互相贈送脆餅,表達祝福和友誼。

5. 糖果和糕點:賀年期間,人們也會享用各種糖果和糕點,如花生糖、杏仁糖、酥皮點心等。

這些甜食象徵着甜蜜和幸福。

6. 乾果和瓜子:乾果和瓜子是賀年期間常見的零食。

人們喜歡在親朋好友聚會時分享這些小吃,增進友誼和團結。

以上只是一些常見的賀年食品,不同地區和家庭可能還有其他特色的食品。

賀年食品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它們代表着團圓、吉祥和幸福。

“賀年食品有哪些”主要包括:年糕、餃子、湯圓、春捲、春餅、糖瓜、煎堆、餈粑、鯽魚、年糕、餃子、湯圓、春捲、春餅、糖瓜、煎堆、餈粑、鯽魚,並且大部分用户都認為年糕更好。

年糕 年糕多是以糯米(江米)或糯米粉為原料,添加不同的輔料製成的節令食品。

過年吃年糕的傳統習俗,從周代就開始了。

年糕有黃、白兩色,象徵金銀。

既寄寓了五穀豐登、生活富足的美好願望,又取“年高”的長壽之意。

如今的年糕已經發展成色彩豐富、形狀各異的新年美食。

餃子:是年夜飯必不可少的一道傳統美食,寓意招財進寶。

湯圓:寓意團團圓圓,是年夜飯的飯後小甜點。

湯圓:寓意團團圓圓,是年夜飯的飯後小甜點。

春捲 春捲,又稱春餅、春盤、薄餅,是*民間節日的一種傳統食品。

春節之時,準備幾樣小菜,烙上一疊薄薄的小餅,這味道不僅僅是美食,還包含着新年的美好味道。

餈粑 餈粑同樣也是春節裏一道可口的點心,全家人高高興興的一起打餈粑為春節做準備,口感香甜,其樂融融。

芝麻酥、花生酥 芝麻酥和花生酥也是過年不可

春餅:又稱春捲,是用麪粉烙制而成的薄餅。

吃春餅講究包着菜一起吃,從頭吃到尾,意為“有頭有尾”,代表吉利。

糖瓜 北京有句民謠———“糖瓜祭灶”,首先進入節日的食品便是“祭灶”用的糖瓜、關東糖等。

糖瓜外形圓圓胖胖,由麥芽糖制

煎堆華北地區稱麻團,東北地區稱麻圓,海南又稱珍袋,是中國油炸麪食的一種,流行於廣東地區。

煎堆以糯米粉團炸起,加上芝麻而製成,有些包在麻茸、豆沙等餡料,有些沒有,也是廣東常見的賀年食品,有“煎堆轆轆,金銀滿屋”之意。

餈粑 餈粑同樣也是春節裏一道可口的點心,全家人高高興興的一起打餈粑為春節做準備,口感香甜,其樂融融。

芝麻酥、花生酥 芝麻酥和花生酥也是過年不可缺乏的食物,製作方法是以芝麻和花生仁為原料,將川糖煎成糊狀再與炒熟的芝麻和花生仁攪拌,倒入錫盒內鋪*壓實,用刀切成小方塊。

江米條 江米條的外表香甜,酥

鯽魚:“鯽”與“吉”諧音,吃鯽魚寓意接下來的一年都會走好運。

“賀年食品有哪些”主要包括:年糕、餃子、湯圓、春捲、春餅、糖瓜、煎堆、餈粑、鯽魚、年糕、餃子、湯圓、春捲、春餅、糖瓜、煎堆、餈粑、鯽魚,並且大部分用户都認為年糕更好。

年糕 年糕多是以糯米(江米)或糯米粉為原料,添加不同的輔料製成的節令食品。

過年吃年糕的傳統習俗,從周代就開始了。

年糕有黃、白兩色,象徵金銀。

既寄寓了五穀豐登、生活富足的美好願望,又取“年高”的長壽之意。

如今的年糕已經發展成色彩豐富、形狀各異的新年美食。

餃子:是年夜飯必不可少的一道傳統美食,寓意招財進寶。

湯圓:寓意團團圓圓,是年夜飯的飯後小甜點。

湯圓:寓意團團圓圓,是年夜飯的飯後小甜點。

春捲 春捲,又稱春餅、春盤、薄餅,是*民間節日的一種傳統食品。

春節之時,準備幾樣小菜,烙上一疊薄薄的小餅,這味道不僅僅是美食,還包含着新年的美好味道。

餈粑 餈粑同樣也是春節裏一道可口的點心,全家人高高興興的一起打餈粑為春節做準備,口感香甜,其樂融融。

芝麻酥、花生酥 芝麻酥和花生酥也是過年不可

春餅:又稱春捲,是用麪粉烙制而成的薄餅。

吃春餅講究包着菜一起吃,從頭吃到尾,意為“有頭有尾”,代表吉利。

糖瓜 北京有句民謠———“糖瓜祭灶”,首先進入節日的食品便是“祭灶”用的糖瓜、關東糖等。

糖瓜外形圓圓胖胖,由麥芽糖制

煎堆華北地區稱麻團,東北地區稱麻圓,海南又稱珍袋,是中國油炸麪食的一種,流行於廣東地區。

煎堆以糯米粉團炸起,加上芝麻而製成,有些包在麻茸、豆沙等餡料,有些沒有,也是廣東常見的賀年食品,有“煎堆轆轆,金銀滿屋”之意。

餈粑 餈粑同樣也是春節裏一道可口的點心,全家人高高興興的一起打餈粑為春節做準備,口感香甜,其樂融融。

芝麻酥、花生酥 芝麻酥和花生酥也是過年不可缺乏的食物,製作方法是以芝麻和花生仁為原料,將川糖煎成糊狀再與炒熟的芝麻和花生仁攪拌,倒入錫盒內鋪*壓實,用刀切成小方塊。

江米條 江米條的外表香甜,酥

鯽魚:“鯽”與“吉”諧音,吃鯽魚寓意接下來的一年都會走好運。

中國傳統春節吃什麼?

中國春節吃餃子、雞、魚等。

1、餃子,餃子在中國古代是祭祀食物,而它的外形酷似元寶,有招財的好意頭。

2、雞,雞是中國家庭最常見的家禽,其音同吉利的吉,所以很多人覺得吃雞就像是把吉利帶回家,而一些方言中雞也有家的意思,吃全雞意思是全家團聚。

3、魚,俗話説,年年有餘(魚),大吉大利,因此春節在吃飯時很多家庭會故意剩下一些,來印證有餘這兩個字,而有的家庭也故意春節吃魚頭,第二天吃魚身,取得是連年有餘之意。

春節的餐桌上有哪些美食

春節的餐桌上有哪些美食

  春節的餐桌上有哪些美食。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不僅家裏的氣氛會變得非常的熱鬧,同時餐桌上的美食也是非常豐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春節的餐桌上有哪些美食

  春節的餐桌上有哪些美食1

   1、餃子

  俗話説“好吃不過餃子”,在北方人的血脈裏,“餃子”是奔騰的“大動脈”,缺之不可。餃子有 許多吉利的寓意,餃子象徵團聚合歡;同時又表示辭舊迎新之意;此外,餃子形似中國古代用金、銀鑄造的 “元寶”,吃餃子便有了“招財進寶”的寓意。一家人圍坐一起一邊包餃子一邊又有説不完的話,那種 温馨的.家庭氣氛才是人們至今仍然珍視餃子的最重要原因。

   2、油角

  油角是廣州家常小吃的一種,各個地方口味不同,所用原料也不盡相同,有的是甜的,再有就是菜 的,方法基本相同,就是所用陷料不同,甜的包糖,鹹的換成蔬菜即可。在廣東過年,油角少不了。以 前,離春節還有十天廿日,家家户户就要開油鑊,炸煎堆油角了。開開油鑊炸些煎堆油角,是為求來年 的日子也像那隻油鑊似的—油油潤潤、富富足足。

   3、餈粑

  餈粑同樣也是春節裏一道可口的點心,尤其是在南方的武夷山一代最為盛行,全家人高高興興的一 起打餈粑為春節做準備,其樂融融。餈粑是以糯米為主料,清浸泡後擱蒸籠裏蒸熟,再迅速放在石舀裏 舂至綿軟柔韌。趁熱將飯泥製作成可大可小的團狀,擱芝麻炒香磨粉拌白砂糖(或是黃豆炒香磨粉拌白砂 糖)的盤裏滾動,即可取食。口感香甜。大凡有喜事,當地人都要做紅糖拌餈粑招待客人,以表吉利。

   4、湯圓

  元宵節吃湯圓,團團圓圓。湯圓是中國的代表小吃之一,歷史十分悠久。據傳,湯圓起源於宋朝。 當時各地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各種果餌做餡,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 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球煮在鍋裏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 改稱元宵。

   5、春捲

  春捲是過年時餐桌上一道不可缺少的美食,春捲又名又名春餅、薄餅,是福州民間流行的傳統小 吃,歷史悠久有迎春喜慶之吉兆。春捲是由古代的春餅演化而來的。據古書陳元靚的《歲時廣記》中記 載:“在春日,食春餅,生菜,號春盤。”清代的《燕京歲時記》也有:“打春,是日富家多食春 餅。”可見春日做春餅,食春餅的民俗風情由來已久。

   6、煎堆

  煎堆華北地區稱麻團,東北地區稱麻圓,海南又稱珍袋,是中國油炸麪食的一種,由於流行於廣東 地區,因此也是廣東油器的一種。以糯米粉團炸起,加上芝麻而製成,有些包在麻茸、豆沙等餡料,有些沒有。也是廣東及港澳地區常見的賀年食品,有“煎堆轆轆,金銀滿屋”之意。

   7、年糕

  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年糕。年糕有黃、白兩色,象徵金銀,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 高”諧音,寓意着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所以前人有詩稱年糕:年糕寓意稍雲深,白色如 銀金。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另有老北京傳統老字號以“年糕錢”為名。

  春節的餐桌上有哪些美食2

   1、東北過年吃:粘豆包

  東北民俗中有“臘七臘八,凍掉下巴”的諺語,所以要吃粘豆包粘住下巴。粘豆包是東北人過冬的美食,現在在許多農家飯莊裏依然是一道非常受歡迎的主食小吃。

   2、北京人過年吃:春餅

  北京人春節吃春餅,並講究炒菜,它要韭黃、粉絲、菠菜切絲炒一下,拌和在一起,稱為和 菜,卷春餅吃。另外還有春餅夾醬肘絲、雞絲、肚絲等熟肉的吃法,而且講究包起來從頭吃到 尾,叫“有頭有尾”。

   3、蒙古人過年吃:烤全羊

  蒙古族人春節第一餐是全家人圍坐在蒙古包內的火爐旁,向長輩獻辭歲酒後飽餐烤羊腿和煮水餃。

   4、安徽人過年吃:蘿蔔

  安徽一些地方春節第一餐時每人要咬一口生蘿蔔,名為“咬春”,可“除菌防病,新年吉 祥”。

   5、湖北人過年吃:雞湯

  湖北過年要喝雞湯,象徵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寓意“新年抓財”,“有希望的後生”要吃雞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飛,當家人則吃雞頭,有“出人頭地”之意。

   6、江蘇人過年吃:青菜、黃豆芽、芹菜

  蘇州一帶,春節的餐桌上必有青菜(安樂菜)、黃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懇懇)。

   7、福建閩南人過年吃:麪條

  福建閩南人,春節第一餐吃麪條,寓意“年年長久”。漳州一帶春節第一餐吃香腸、松花蛋和生薑,寓意“日子越過越紅火”。

春節吃的食物有哪些春節吃的食物有哪些寓意

轉眼間又到了春節,春節的時候家長會準備很多好吃的,自己出去串門的時候也會準備很多好吃的,春節有些什麼是必吃的食物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酥糖

流行地域:全國範圍。

酥糖是一種傳統的春節應時糕點,呈長條和麻將形,塊型整齊,用蠟紙包好,酥糖霄中均勻分佈着麥芽糖骨子,吃時酥糖入口即化,香甜膩口,還記得那種滿口留香的感覺。

豆兒醬

流行地域:北京。

老北京人家裏還要打“豆兒醬”———種由肉皮、豆腐乾、黃豆、青豆、水芥做成的涼菜,此外還有“芥末墩兒”,也是一種涼菜,用來佐酒和開胃。

糖瓜

流行地域:北方地區。

北京有句民謠———“糖瓜祭灶”,首先進入節日的食品便是“祭灶”用的糖瓜、關東糖等。糖瓜外形圓圓胖胖,由麥芽糖製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兒,是很好的零食,可惜現在已不多見了。

手工餃子

流行地域:北方地區。

一提到過年,大家印象都應該是“吃餃子”,可見餃子對於中國人來説是一種非常傳統的美食。春節是中國最大的節日,所謂無餃不成年,過年的餃子可是規矩多多。每到年三十上午,家家户户砰砰咚咚地便開始剁餡,有時候還會在一鍋餃子內挑幾個“幸運餃”包上硬幣或者花生,吃到的人寓意着一年都會有好運,那種美滋滋的感覺還真是讓人懷念啊。

金幣巧克力

流行地域:全國範圍。

很多糖果品牌都會在過年時將巧克力包裝成金幣的樣子,人們喜歡購買這樣的巧克力放在客廳招呼來串門的客人,小時候總被那“金燦燦”的樣子吸引,現如今我們只是拿來逗小孩子一笑罷了。

糖蓮子

流行地域:兩廣地區。

廣東人過年愛吃糖蓮子,白白的蓮子外裹上一層糖霜,蓮子的內芯有點苦,但裹上糖後,甜甜的,既好吃又不會上火。

臘味

流行地域:南方地區。

過去臘味在秋冬季節特別受歡迎,它的獨特風味是經歷了長年累月的改良創新而形成的。色澤鮮明,口味鮮甜,香味獨特,食在口中感覺脆嫩,美味可口。

紅瓜子

流行地域:全國範圍。

以前的人平日嗑瓜子叫做窮磕,而年三十晚上嗑瓜子叫做磕窮,是擺脱貧窮的意思,所以就傳下來年三十要嗑瓜子的習俗。紅瓜子曾經是過年時必不可少的小零嘴,一家人聚在一起聊天喝茶再磕一把紅瓜子,年味兒十足!可現在紅瓜子在眾多堅果的衝擊下,地位已遠不如過去了。

酥炸開口笑

流行地域:老北京。

色澤金黃,口感酥脆,油潤綿甜的小食品。將和好的麪糰摘成小劑子,噴上適量的水,然後沾上白芝麻仁炸至其浮上油麪時,表面裂開口就出鍋了,彷彿吃一個開口笑在新的一年就能笑口常開。

粘豆包

流行地域:北方地區。

粘豆包”也叫“年豆包”,顧名思義,就是過年時包的年餑餑。粘豆包大都是黃米麪做成,餡是豇豆、紅小豆或綠豆的。黃米麪是由糜子磨成,糜子品種也不一樣,有黑糜子、紅糜子,他們的粘度色澤大不相同,最好的造型是底寬上窄,光滑圓潤,小巧玲瓏。要整整齊齊擺在蓋簾上,口感香甜軟糯。

炸蛋散

流行地域:廣東地區。

炸蛋散也是過年不可缺少的香酥小吃,主要原料就是雞蛋和麪粉,炸蛋散有甜口和鹹口兩種,剛出鍋時那種香香脆脆的口感非常好吃。

貓耳朵

流行地域:全國大部分地區。

顧名思義就是長着像小貓耳朵一樣的油炸小零食,裹着白糖,有的軟乎兒,有的焦脆。畢竟那時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小時候也只有過年才吃得到。

湯圓

流行地域:南方地區。

湯圓,因它“飄”在碗裏,像是一輪明月掛在天邊,象徵團圓吉利之意,主要是南方人愛吃的春節食品。在糯米粉中包以豆沙、果仁或肉餡等。舊時在江浙地區還流行在湯圓中包一個小錢,誰吃到,誰就有“好運道”。不少地區都流行吃湯圓,但以寧波湯圓和成都湯圓最為有名。

芝麻酥、花生酥

流行地域:全國大部分地區。

製作方法和打炒米相類似,以芝麻和花生仁為原料,將川糖煎成糊狀再與炒熟的芝麻和花生仁攪拌,倒入錫盒內鋪平壓實,用刀切成小方塊。芝麻酥和花生酥也是過年不可缺乏的食物。

油果

流行地域:南方地區。

製作油果要先將糯米碾成粉,將糖煮成糖液與糯米粉搓均勻,搓越久越鬆軟。搓成粉團後再捏成一個個狀似乒乓球大小的粉團,表面粘上白芝麻再放進油鍋中燒炸,將粉團炸成深紅色即可起鍋。過年時將油果蒸軟作為下酒料,這是在小時候新年期間每餐不可缺少的食餚。

手打年糕

流行地域:北方地區。

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着變化多端的口味,是過年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有南北風味之別,北方年糕的口味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可乾脆沾糖吃。而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湯煮諸法,味道甜鹹皆有。

荸薺

流行地域:北方地區。

過年吃荸薺,新年親人需“必齊”。在北京,除夕買了“荸薺”表示年貨已備齊。除夕的黃昏時分,能夠聽到乒乒乓乓在案板上剁餃子餡的聲音從各家傳出來。就在這時候,衚衕裏會傳來一聲聲“賣荸薺嘍!賣荸薺嘍”的叫喊。人們買完荸薺彼此笑笑,點頭稱喏,算是提前拜了年。

橘子

流行地域:全國大部分地區。

逢年拜節,柑橘一定是桌上貢拜品,就連送禮也要拿數粒柑橘,討個好意頭。由於中國人對數目字敏感,一般都會以8粒、9粒或雙數湊成。新春佳節互贈橘子的風俗,與中華民族的文化緊密相連的。在潮州,人們把柑橘叫大桔,它的諧音又是“大吉”,因而,到親戚家賀年都要帶柑橘,主人就拿自家的大桔和賀客帶來的互換,以便互盡好意,各得吉祥。新春時節,民間用橘子相互饋贈以求吉利,希望在新的一年裏大吉大利,小小的橘子也就成了人們的護身符。

甘蔗

流行地域:北方地區。

過年正好是吃甘蔗的時節,而且寓意節節高。象徵着人們希望能夠一年甜到頭,對來年的美好期盼。

春節是我國一年一度必過的傳統節日,那春節的美食都有哪些呢?

春節是我國一年一度必過的節日,春節對我們來説不僅僅只是一個傳統節日,更多的是歸屬感,春節到來的時候,漂泊在外、四處奔波的人們都會回到家鄉,團聚新春,一起吃吃團年飯,嘮嘮嗑。

美食篇:

説到年味美食,當然少不了我們四川。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川妹子,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四川的過年必吃美食吧!

一、煙燻臘肉,臘香腸

涼曬的臘肉、香腸

在四川,人們為了慶祝新年的到來,早在臘月剛剛開始就會準備賀年的美食,而在臘月最早迎來的食物就是——過年豬。從古至今,都有殺年豬的傳統,一户人家在殺過年豬的時候會請來周圍的鄰居幫忙,在當天就會用剛剛處理出來的新鮮豬肉做滿滿的一大桌席,被叫做“泡湯”。一頭大肥豬被巧手的四川人切開,按照不同部分的肉質不同製作成香腸、臘肉。而香腸和臘肉的製作工藝也是可以使豬肉方便儲存的。 

切片臘肉

人們會把這些切好的豬肉用繩串起來,掛在廚房裏的房樑上吊在灶的上方。柴火灶在做飯炒菜的時候,火舌會從灶底升起。掛在灶上方的年豬肉被這麼從灶裏伸出來的火舌舐着,同時又被柴火燒出的煙燻制,慢慢地,一塊白花花的豬肉在這種煙火氣中被熏製成金,肉香四溢。偶然間,年豬肉上的肥油因為高温而滴落,觸碰到那張揚的火舌時,發出滋滋的聲響,那醉人的燻肉香氣不禁讓人垂涎。臘肉製作成型後就已經非常的誘人了。在加工炒制的過程中,放點蒜苗或者折耳根,苕粉可以説是人間絕品了。

切片臘腸

臘腸的製作方法其實也和臘肉相差不多的,首先要調製好灌腸裏面的肥瘦比例和口味,然後灌在腸衣裏面,掛在柴火灶上面熏製。

製作好的臘肉可以儲存一年以上的時間,而且越是薰得久的臘肉香腸就越香!

二、賴湯圓

賴湯圓

過年一家人團圓,那麼象徵團圓的湯圓總不能少。在成都有一種很著名的小食叫做“賴湯圓”,這種湯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百年前。賴湯圓和一般湯圓不一樣,吃起來不粘牙,也不粘筷子,軟糯的口感卻不膩口,十分爽滑。

賴湯圓之所以不粘牙,是因為它與其它湯圓的製作方法不一樣,這種賴湯圓是用湯圓粉做的。通常湯圓都是用糯米粉製作的,因為糯米的特性,吃起來會有一點粘口。而湯圓粉卻是用糯米粉和大米粉按照一定的比例勾兑好,再搓成麪糰製作成湯圓。加入了大米粉,減輕了糯米粉粘稠的口感,所以用湯圓粉製作的湯圓既能像普通湯圓那樣軟糯,又不像普通湯圓那樣粘牙、膩口,吃的時候還有一種爽滑感。

醪糟賴湯圓

且在煮制湯圓的過程中,會加上我們的醪糟,醪糟是用糯米泡好後鋪上紗布上鍋蒸,再加酒麴發酵而成,這也是過年必不可少的,加上醪糟煮制的湯圓,口感極佳,因為是來自大米和糯米的甜糖分,所以甜度適宜,加上一點紅棗枸杞,也是很適合養生吃的!

三、九大碗

九大碗

四川的“九大碗”是很聞名的。不管是吃壩壩席,還是搬家或者白喜事,甚至是過節過年,都會有“九大碗”的出現。現在很多飯店也會有九大碗在賣。它的特色注重的是蒸菜,原意是以蒸菜的九大菜而得名。分別為:軟炸蒸肉、清蒸排骨、粉蒸牛肉、蒸甲魚、蒸渾雞、蒸渾鴨、蒸肘子、夾沙肉、鹹燒白。

九大碗

但是在四川部分地方的九大碗也是有一定差異的,他們會把其中一些菜換為酥肉、扣,還有包圓(就是肉醬和麪粉調製蒸制而成的)。可別小瞧了這些蒸制食品,其實口味是相當豐富的,我們四川人吃的食物都是色香味俱全的。如果來過四川一定要來試一試“九大碗”。

四、口水雞

口水雞

一直都有這樣一句話:“無雞不成宴”,在過年的飯桌上雞是必需品。雞肉大家都喜歡吃,而且做法也是多種多樣,可以炒着吃,燉着吃,蒸着吃。四川人喜歡把雞做口水雞,口水雞帶有鮮明的四川特色,口水雞是四川達州的一道傳統名菜,佐料非常的豐富,雞肉滑嫩Q彈,沒有一個人吃了不叫好的,是年夜飯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口水雞之所以叫口水雞是因為有很多花椒,吃了會麻到嘴巴癱瘓不由自主流口水。

口水雞

其實口水雞也算是一道葷涼菜,雖然是涼菜,但是它的做工是非常將就的,在煮制雞肉的時候,用湯用火和用的雞肉都是非常講究的,我們用的雞肉一般都會選擇雞腿肉,因為相比較雞的其他部位的肉來説,腿部的肉是彈性比較好的,而其他部位的肉則會要柴一些,要想口水雞口感Q彈,那是必須要用到雞腿肉的。在煮制的過程中要注意好時間和火候,這樣子才會煮製出最適宜的雞肉口感。煮好以後撈出來過完涼水,加上豐富的佐料,一道誘人的“口水雞”就誕生了。

五、東坡肉

東坡肉

東坡肉其實也就是紅燒肉。在年夜飯的時候有這道菜是因為紅燒肉紅皮赤壯,寓意着你每天都紅紅火火,是一個很好的意頭菜來的。東坡肉如其名,就是由四川眉山的東坡居士“蘇軾”研製出來的,一般選用半肥半瘦的豬肉,多用精品五花肉切成約二寸許的方正形豬肉做食材。東坡肉做出來以後薄皮嫩肉,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膩口。

東坡肘子

其實不只是五花製作出來的東坡肉,還有我們的東坡肘子,做法與東坡肉相差不多,軟糯鹹香,都是我們在過年的時候飯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佳餚。

六、紅燒魚

紅燒魚

紅燒魚的魚的寓意同“餘”即剩餘,多出來的,祝福年年有餘,餘之財富。付出的是辛勞,得到的就是財富,餘留下來的是健康。紅燒魚燒製一定要炸制過,而且配料一定要豐富,具有濃厚的川味特點。

七、粉蒸肉

粉蒸肉

粉蒸肉糯而清香,酥而爽口,有肥有瘦,紅白相間,嫩而不糜,米粉油潤,五香味濃郁。而且用料不限,牛肉羊肉魚肉豬肉都能蒸,紅苕南瓜土豆都能打底。

我們四川的過年菜中也還有很多寓意吉祥的內容,比如熱菜中的“發財海皇羹”寓意發財;傳統鍋料的“毛血旺”寓意一年更比一年好;“香菇菜心”寓意親情濃郁;“香考桂魚”寓意年年有餘;“酒釀湯圓”則寓意團團圓圓。

過年,最重要的當然是一家子齊齊整整,所以菜式都是全鴨(樟茶鴨)、全魚(香烤桂魚)、全蹄膀的,體現“全”的概念;含豬耳、牛尾的菜(湯)則代表“有頭有尾”。

四川的菜餚是相當豐富的,在過年的時候吃的菜餚其實遠遠不只是這些,每家每户會根據自己的需求去製作一桌年夜飯,上面這些菜餚則是比較經典的年菜。不過不管吃的是什麼,最重要的還是一家人能夠團聚坐在一起好好吃一頓熱乎乎的年夜飯!

習俗篇:

大家都知道北方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南方的小年是臘月二十四,而在四川,其實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就已經開始過年了。而且四川過年的習俗很多,年味很濃。

一、祭灶

祭灶

在臘月二十三,則是“祭灶”的日子,“祭灶”也就是送灶王爺。灶王爺一年到頭為大家服務辛苦了,這一天他要離開各家各户,迴天庭“述職”。所以在這一天,吃過晚飯後,四川人會把灶頭打掃乾淨,點上香燭,擺上果酒之類的祭品,然後在鍋中放一盞清油燈,好為灶王爺上天照路。同時還要燃放鞭炮,為灶王爺踐行。不過現在日子過得好了,很多家庭都是燒氣的,這樣子的習俗就很少見了。

二、打揚塵

打揚塵

在臘月二十四,則是“打揚塵”的日子,也就是四川人民一年一度的大掃除。“打揚塵”一般是全家老小一起出動,因為馬上要辭舊迎新,所以除了掃地抹灰以外,還要舉着掃帚,將天花板上、屋檐下每一個角落都打掃得乾乾淨淨,屋前屋後的水溝也要在這一天清淘乾淨。

打掃

整個屋子都會被打掃得非常乾淨,因為在四川如果臘月沒有講衞生打掃好,正月是不可以隨便掃的,據説是會把好運氣給掃走,不過我個人覺得,這樣子的習俗是很好的,能發動全家打掃衞生,營造一個感覺整潔的過年環境。

三、團年

團聚

大年三十一家人聚在一起,在我們四川是被叫做團年的,因為四川人對過年家人團聚是非常注重的,所以才會叫做團年,在大年最後一天的團年的時候,一家人不論分散到天涯海角,都會盡力的團聚起來,一家人坐在一起聊聊天,吃團圓飯的。

四、初一的規矩與“走人户”

大年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在四川過初一,有很多規矩要遵守,我印象中有這些規矩:

初一不能掃地,不用刀、針,不倒垃圾、不往外潑水。

初一早上要吃一碗湯圓,寓意團團圓圓。

初一起牀後第一句話必須説吉利話。

初一當天忌説死、病、窮、不夠、沒有、少了等不吉利的話。

初一當天忌哭鬧、吵架、打爛東西(如果不小心打爛東西必須馬上説“碎碎平安”)。

初一這天的活動,各家不一,有的去進廟上香,有的去掃墓祭祖,有的去趕集玩耍——這一天有些大的集市、會館會舉辦耍龍燈、舞獅等活動,或者請戲班子來唱戲。

拜年

一般從初二起,四川人就開始“走人户”了,“走人户”是貫穿初二到十五的活動,四川人所説的“走人户”就是走親戚、串門。大家都會穿戴一新,然後依次到親戚家裏拜年,並帶上糕點、水果作為禮物。

走人户

“走人户”時小孩子是最開心的,每到一處,除了能吃上好吃的,還能收到“新年錢”,因為拜年時的規矩是必須給小孩子發壓歲錢。小時候只要跟着大人去走親戚,都是可以收到紅包的,不過呢,你收到的紅包大人最後是會還禮的啦~

五、看川劇、逛燈會

自貢燈會、川劇

媳婦、姑爺回孃家,在農村比較遠的還要住幾天。晚上(城市中)逛燈會。白天場(廟會)茶館非常熱鬧,有許多川劇、評書等表演。我們四川自貢的燈會一直都是榜上有名的,自貢還有專門的燈會節,去身臨其境的感受就真的明白什麼叫做燈光的藝術。在娛樂方式多元化的今天,雖然古老的戲劇形式早已呈現出式微的態勢,但川劇仍擁有不斷創新的文化土壤,擁有作為一種小眾藝術所獨具的風格魅力。

所以一般注重傳統文化的四川人聚在一起都會選擇去看看川劇的,這不僅僅是對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更是對家鄉文化熱愛的一種體現。

六、洗腳

洗腳

洗腳洗得高來年運氣好。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洗腳的場面都十分熱鬧,大人會一邊講這個習俗,一邊親自示範,小孩們半信半疑,嬉笑着挽褲腿,照着大人的方式洗一遍腳。

七、撿柴

撿柴

大年初一去“撿柴”,我相信生長在四川的夥伴們應該都不陌生。大年初一“撿柴”的習俗就是每逢大年初一大人就會帶上孩子一起到公園或者是有樹木枝的地方撿一個柴棍帶回家,撿柴諧音“撿財”,寓意來年財源滾滾。

八、偷青

採青

所謂偷青也就是採青,就是在正月十五晚上,趁着月色,去別人的地裏偷點綠色蔬菜,比如蒜苗、芹菜、白菜、青菜、葱、豌豆尖什麼的,但也就是意思一下,偷點別人的運氣,去掉自己的誨氣就行,沒人會真偷。習俗很重要,但是我們也要適度,千萬不要趁着習俗去大偷特偷哦~

四川是一個美食、習俗非常多的地方,而且也是獨具特色的,作為一個從小在四川長大的川妹子,我表示我們四川的年味其實很濃的,不過應該都是小時候的年味更重一點,在我很小的時候,每一年都在期待着過年,因為過年在外邊工作的爸爸媽媽都會回家,他們會給我們買很多好吃的,而且我們有壓歲錢收,可以放火炮,可以穿上一身新的衣服去找小朋友玩耍,小時候多麼的單純可愛,沒有煩惱。

各位在外漂泊奮鬥的朋友們,不管你離家鄉多麼的遠,在可以的情況下,多回回家,陪陪老人,過一個好年,落葉歸根,鄉愁是我們每個人都逃不掉的。如果真的沒有回家,沒有關係的,人在哪裏,家就在哪裏,只要我們還在祖國,那麼哪裏都可以是家!快過年了,自己動手做做家鄉特有的美食吧!新年快樂!

春節傳統食品有哪些

春節傳統食品有哪些

  春節傳統食品有哪些?春節是一個喜慶的節日,在春節到來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吃一些美食,因為這樣才有過年過節的氣氛,那麼春節傳統食品有哪些呢?下面就跟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春節傳統食品有哪些1

   1、餃子

  餃子是北方年夜飯餐桌必不可少的食物,餃與交諧音,取“更歲交子”之意。另外就是餃子外形如元寶,春節吃餃子意為“招財進寶”,人們還會將硬幣包在餃子裏,吃到該餃子的人在新的一年裏會有好的財運。

   2、年糕

  早期蘇州百姓為紀念伍子胥,過年的時候都要做年糕,後來逐漸在全國各地盛行,比如山東的紅棗年糕、北京的百果年糕、福建芋艿年糕及紅、白糖年糕、寧波的水磨年糕、蘇州的桂花糖年糕等。年糕諧音“年高”,是春節必備的應景食品,寄託了人們“年年高”的期望。

   3、魚

  春節飲食講究好寓意,當然少不了魚,一般為餐桌上最後一道菜,有些地方這道菜基本留下來不吃的,意為“年年有餘”。並且有些地方對挑選年夜飯裏的魚也是有講究的,鰱魚為連年有餘,鯽魚和鯉魚為大吉大利,鮭魚則為富貴有餘。

   4、餛飩

  在江蘇靖江,不管是招待客人還是逢年過節或者辦喜事,都一定要吃餛飩。除夕早上,家家户户就開始剁菜餡包餛飩,從年三十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餛飩就酒,越吃越有”,寄託了靖江人對新一年的美好願望。

   5、湯圓

  四川地區大年初一的早餐要吃湯圓,這天的湯圓叫“元寶”,吃湯圓叫“得元寶”,取其團圓、、甜美之意。揚州人新年第一天要吃四喜湯圓,寓意事事如意、閤家團圓;上海人年初一早飯也是吃湯圓,寓意圓滿、有財有勢。

  春節傳統食品有哪些2

   春節傳統美食盤點

   1、餃子

  過年北方民間少不了吃餃子,把肉、雞蛋、香菇、白菜等混合做成餡,也可用糖、花生、棗、栗子等做成甜餡包成餃子。因為餃子的形狀與元寶相似,過年時吃餃子有“財運亨通”的美好寓意。餃子最早的'出現可以追溯到三國,並且從唐代開始成形為與現在近似。現在過年與家人一邊包餃子、一邊看春晚已經成為了不少家庭的必備節目。

   2、 年糕

  南北方都有吃年糕的習慣,用糯米粉與粘米粉混合做成,或者將米磨粉制糕。根據飲食喜好可以做出不同的菜式,蒸、炒、湯煮、油炸都適宜。過年吃年糕寓意“年年高”,祝願今年勝舊年。年糕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江浙水磨年糕、塞北黃米糕等。

   3、 餈粑

  餈粑在南方很多地區流行,特別是福建武夷山一帶,家家户户都在過年前一起打餈粑。用糯米作為主料,浸泡後蒸熟,放到特定的石舀裏,用木棍反覆捶打使其綿軟。做好以後的餈粑可以放在芝麻粉或者是糖上滾一圈,香甜可口,是小孩和喜甜人士的最好零食之一。

   4、 元宵

  元宵,在南方也叫湯圓,用餡做法豐富,用糯米糰根據口味喜好包裹豆沙、芝麻、栗子、棗泥甚至是肉餡等等,放到熱鍋裏開水煮熟即可。因為元宵呈現圓形形狀,春節吃元宵包含着人們“團團圓圓”的美好願望。

   5、 煎堆

  煎堆,也叫麻團、麻圓。廣東過年有吃煎堆的傳統食俗,俗話為“煎堆轆轆,金銀滿屋”。用糯米粉團包上豆沙餡,外面粘上白芝麻,放油鍋油炸臌脹,有些地方更有越膨脹越“發”的説法,寓意為“發財”。煎堆是廣東地區家家户户春節必不可少的賀年油炸食品。

   6、 春餅

  春餅用麪粉烙製成薄餅,包上一些蔬菜一起進食,有喜迎春季、祝願豐收的寓意。北京人習慣在每年的立春吃春餅,稱為“咬春”。現在春餅的做法已經越來越多樣化和豐富,除了蔬菜以外,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加入肉絲、醬料製作成豐富的捲餅。

   7、 灶糖

  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河南等北方地區流行吃灶糖。灶糖用麥芽糖和芝麻做成,在祭灶王的時候用以供奉,意為用糖粘着灶王爺的嘴,讓其在玉皇大帝跟前不多説自家壞話,而是多説好話,祝願新的一年年家裏一切順利。

西昌賀年食品有什麼

大興蒜薹、西昌洋葱、琅環小香葱、樟木櫻桃、民勝核桃、興勝草莓、鳳凰葡萄、黃聯關大德石榴。 西昌食品企業生產的特色食品:苦蕎茶、手撕犛牛肉、各類山珍(袋裝乾貨)、板鴨。

春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春節吃什麼傳統食物1

   北方人春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我國北方人春節第一餐吃餃子,餃子頗似元寶,寓有進寶之意。餃子中有的餡裏放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有的餡裏放花生(稱長生果),用意是吃了人可長壽;有一個餃子餡中放一枚制錢,用意是誰吃到了就“財運亨通”。新年裏麪條和餃子同煮,叫做“金絲穿元寶”。新年飲食都要取吉利的用語。各地餃子的做法和食法不同,北京的清水煮餃,東北的老邊餃子,江南的水煎餃,玉潤玲瓏,餡鮮味美。

  四川、重慶地區的人春節第一餐吃湯圓。用自制的湯圓粉或市場上出售的幹湯圓粉製成各種餡心的湯圓,潤甜可口。

   重慶人春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重慶人過年“扣肉”“灌海椒”不可少為了準備好這頓年夜飯,一些必不可少的傳統主菜不提前十天半月準備是不行的。其中最主要的當數“扣肉”和“灌海椒”。“扣肉”看似簡單,但要做到真正肥而不膩、嫩滑爽口,是要下一番工夫的;“灌海椒”則是把糯米麪拌上佐料後填入一個個掏空的海椒中,然後放入鹹菜罐子裏封存半個月。到了除夕,拿出來用油一炸就可以上桌了。

  湖南人春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湖南大部分地方,春節第一餐要吃“年糕”,意為“一年更比一年好”,而居住在湖南的苗族人民,春節第一餐吃的是甜酒和粽子,寓意“生活甜蜜,五穀豐登”。

  湖北人春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湖北一些地方,過年要喝雞湯,象徵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寓意“新年抓財”,“有希望的後生”要吃雞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飛,當家人則吃雞頭,有“出人頭地”之意。秭歸人春節第一餐吃油炸的白蒿,取其諧音“百好”以圖吉利。沙市一帶,春節第一餐要吃雞蛋,意謂“實實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二個煮得很嫩,可透過蛋白見蛋黃的“荷包蛋”,意即“銀包金,金纏銀,得金得銀”。

   上海人春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上海人年夜飯不喝湯,一般人家年夜飯席上,發芽豆和黃豆芽總是有的,因為這象徵着升和發,十分吉祥如意。至於上海舊俗説是除夕吃飯時不宜淘湯,傳為淘了湯吃飯的話,第二年外出辦事或旅行,會要遭到雨淋的。這當然是無稽之談了。

   廣東人春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廣東部分地區春節第一餐要吃“萬年糧”,即掏出或蒸出足夠春節三天家人吃的飯菜,寓意“不愁吃喝”之意。潮州一帶,春節第一餐常吃用米粉和蘿蔔乾油炸而成的“腐圓”,喝茨實、蓮子等熬成的“五果湯”,寓意“生活甜美,源遠流長”之意。

   安徽人春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合肥的飯桌上有一碗“雞抓豆”,意思是“抓錢發財”。管家人要吃一隻雞腿,名為“抓錢爪”,意味着明年招財財進寶。安慶的當家人要在飯前先吃一碗麪條,叫“錢串子”。安徽一些地方春節第一餐時每人要咬一口生蘿蔔,名為“咬春”,可“除菌防病,新年吉祥”。安徽南部僅肉類菜餚就有紅燒肉、虎皮肉、肉圓子、木須肉、粉蒸肉、燉肉及豬肝、豬心、豬肚製品,另外還有各種炒肉片、炒肉絲等。皖中、皖南餐桌上有兩條魚,一條完整的鯉魚,只能看卻不許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餘,另一條是鰱魚,可以吃,象徵連子連孫,人丁興旺。祁門家宴的第一碗萊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筍、蝦米、鮮肉等製成,含義為“和氣生財”。

   江西人春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贛南的年夜飯一般為12道菜。江西南昌地區一般十多道菜,講究四冷、四熱、八大菜、兩個湯。南昌地區必食年糕、紅燒魚、炒米粉、八寶飯、煮糊羹,其含義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魚、糧食豐收、稻米成串、八寶進財、年年富裕。

   台灣人春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在台灣,除夕之夜,外出的親人除非特殊情況,都得回家“圍爐”。島內全家人都要歡聚在一起“圍爐”,即一家男女老少團團圍坐在火爐或火鍋旁吃年夜飯(或叫“團圓飯”)。這一餐當然要格外豐盛。吃年夜飯“圍爐”時,八仙桌下安放新炭爐和一把新葵扇,扇上和爐上貼有紅紙書寫的“春”和“福”字。台灣有句俗語説:“年夜沒返沒某(妻),清明沒返沒祖”,説的便是年夜合家團聚的意義。如果在外親人無法趕回,就要空出一個位子放那人的衣物,表示團聚。圍爐時要説吉利話,如“吃紅棗,年年好!”、“吃年飯,年年賺!”等。

   江西人春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江西鄱陽地區,春節第一餐要吃餃子和魚,意為“交子”和“年年有餘”,有的在餃子中放糖塊、花生和銀幣,意味着“生活甜蜜”、“長生不老”、“新年發財”。

   廣西人春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廣西部分地方春節第一餐吃甜食,表示新的一年生活美好,甜蜜如意。壯族人春節第一餐要吃白斬雞、釀豆腐、油堆等。

   雲南人春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雲南的白族人,春節第一餐要喝泡米花糖水,祝願新的一年裏日子像糖一樣甜。苗族人家家户户喜歡吃奶餅、手抓肉、油餅等。

   福建人春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福建閩南人,春節第一餐吃麪條,寓意“年年長久”。漳州一帶春節第一餐吃香腸、松花蛋和生薑,寓意“日子越過越紅火”。

  江浙一帶部分地方,春節第一餐吃由芹菜、韭菜、竹筍等組成的“春盤”,寓意“勤勞長久”。

   新疆人春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新疆維吾爾族人春節第一餐吃以大米、羊肉、葡萄乾做成香噴噴的普羅,還吃用麪粉、羊肉等做成的包子和用帶骨羊肉做成的手抓羊肉。

   蒙古人春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蒙古族人春節第一餐是全家人圍坐在包內火爐旁,向長輩獻辭歲酒後,飽餐烤羊腿和煮水餃。

   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説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户户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衞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樑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户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户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着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隨着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國現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曆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曆,至今風靡全國。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着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説。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着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現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温州等地區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説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牀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春節對聯大全

  1、黃山松鼠跳;綠野早春歸

  2、子時春意鬧;鼠歲笑聲甜

  3、黃鶯鳴翠柳;金鼠戀蒼松

  4、鼠穎題春貼;鵲舌報福音

  7、百年推甲子;福地在春申

  8、碧野青蛙叫;黃山松鼠鳴

  9、丙輝覘瑞應;子庶登

  10、丙輝騰瑞氣;子庶樂豐年

  11、蒼松隨歲古;子鼠與年新

  12、春潮傳喜訊;鼠歲報佳音

  13、春風拂綠柳靈鼠跳松青

  14、春燕鳴暖樹金鼠跳青松

  15、鵲語紅梅放鼠年喜氣濃

  16、人歡為體健;鼠碩因年豐

  17、豕去呈豐稔;鼠來報吉祥

  18、豕去春無限;鼠來歲有餘

  19、鼠來豕去遠;春到景更新

  20、鼠為生肖首;春乃歲時先

  21、鼠至調新律;雞鳴早報春

  22、欣有鼠須筆;喜題燕尾書

  23、新粧鼠嫁女;美景豔迎春

  24、子年春到户;鼠歲喜臨門

  25、子時春意鬧;鼠歲笑聲甜

  26、子時歲交替;鼠節春更新

  27、子為地支首;鼠乃生肖先

  28、子夜松濤勁;鼠年鵲語香

  29、子夜歲交替;鼠年春更新

  30、子夜鐘聲響;鼠年爆竹喧

春節吃什麼傳統食物2

   春節傳統食物

  一、餃子

  餃子是春節時期的傳統食物,對於北方人來説,春節食物怎能少了餃子呢,餃子不僅吃起來美味,寓意也很深刻,它有着“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所以在過年時吃餃子就寓意着新的一年能走財運。而且餃子餡料的選擇和寓意有着直接的聯繫,比如説韭菜餡的餃子有着久財的意思,白菜餡餃子有着百財的意思,香菇餡的餃子有着鼓財的意思,酸菜餡的餃子有着算財的意思等等,所以説水餃是春節期間少不了的美食。

  二、雞

  春節期間雞肉是不能少的一道美食,雞和吉同音,吃雞肉寓意着百事大吉,而且吃雞肉也很講究,雞翅給年輕的人吃,有着大展宏圖的意思,雞腿給長輩吃,有一家的頂樑柱意思。在過年期間我們吃的食物熱量比較高,所以很多地區的人都會在烹飪後將雞肉去皮,來減少脂肪的攝入,也能保證雞肉的鮮美。

  三、魚

  年年有餘(魚)是中國比較傳統的説法,所以在春節這個吉祥的日子裏,魚肉就顯得非常重要了,不少家庭為了吃出連年有餘的好兆頭,會在除夕夜吃一條,大年初一吃一條,這樣就是連年有餘了。不過呢,我們還有另一種説法,就是在除夕夜吃魚尾,大年初一吃魚頭,這樣也是連年有餘,有頭有尾。

  四、年糕

  春節吃什麼傳統食品,其實最主要的還是一些寓意吉祥的,比如年糕。全國各地幾乎都用江米麪和黍子黏面做成黏糕(也叫年糕),寓意“年年高”。春節吃的食物大部分是節前準備好的,北方多吃饅頭。南方是頭幾天淘米,名叫萬年糧米,意思是年年有餘糧。年糕也是漢族過新年的必備食物。做年糕的穀物有多種,各地作法不盡相同。其中以江南的水磨黏糕最為着名。北方則吃白糕或黃米黏糕,西南少數民族習慣吃糯米粑粑。

  五、元宵

  正月十五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湯圓。元宵在宋代時就很流行,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通常是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原料為餡,用糯米粉包裹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團圓圓、生活美滿之意。

  六、年夜飯

  年夜飯要吃得愈慢愈好,每樣菜都要吃一口。有幾道菜餚,因含有吉祥意味,在年夜飯中是不可少的,如:[長年菜](芥菜)要一根一根從頭吃到尾,年首才能長長久久;[菜頭]表示好彩頭;[全雞]象徵全家福([雞]與[家]諧音);吃[蚶]與[胖]諧音,取其發福之意;吃魚丸、蝦丸、肉丸,乃指[三元及第]之意(即狀元、會元、解元)。餐桌上唯有魚不能吃,表示[年年有餘]之意。

   春節的傳説

  有一年,世上大亂。玉帝得知後,降下御旨:要派一位大神去管理人間的衣食住行。可是,沒有神仙肯接旨。

  這時候,南天門外傳來一聲吆喝:“這差事我幹啦!”抬頭看時,是光頭頂、胖乎乎、笑哈哈的彌勒佛。卻説這彌勒佛來到人間,第一件事就是讓人們過一個痛快年,吃好的,穿好的,不幹活。他還要大家把各路神仙都請到,香箔紙錁,準備齊全。到了初一,家家都要起五更,放鞭炮。

  這樣又過了幾天,到了初五,天剛矇矇亮,忽然傳來一陣吵鬧聲。吵鬧者是姜太公的老婆(專管茅房、糞土的髒神),正在跟彌勒佛吵架呢。原來,人們請神仙時把她給忘了。彌勒佛只好説:“這樣吧!今兒是初五,讓人們再為你放幾個炮,包一次餃子,破費一次吧!”——這就是“破五”的來歷。

  不想這幾聲炮響傳到天宮,玉帝以為人間又出了什麼事,便派財神去察看。財神來到人間一看,到處都是香箔紙錁,高興得就忘了回去。

  玉帝等啊等,財神還是沒有回來,便親自到人間察看。他一看,人們啥活都不幹,非常生氣,召來彌勒佛喝道:“你怎麼儘讓人們吃好的,穿好的,不幹活?”

  彌勒佛笑嘻嘻地説:“你要我管人們的衣食住行,可並沒有叫我讓人們幹活呀!”玉帝一想,也對,既然已經這麼辦了,那一年只能有此一次,開春以後就要下地幹活。

  從那以後便留下了舊例,一年有一次春節。

春節吃什麼

春節期間比較適合吃海帶蘿蔔湯。

1、把蘿蔔削皮切成小塊,用1500毫升水,以大火煮沸後放蘿蔔、海帶、薑片。

2、待水再度滾時轉成小火,直到蘿蔔、海帶煮熟爛,最後加入用紗布包着的其他藥材,再煮15分鐘即可。

點評:海帶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和食物纖維,與利水的蘿蔔同煮,特別適合多吃大餐油膩食物的春節食用。

有哪些地方的春節美食?

大家好哇,我的家鄉在美麗的潮汕地區,這裏靠近海邊,有着豐富的美食,小吃尤多,富有地方風味和美食特色,以及有着有趣的過年特色風俗,下面我給你們分享一下我的家鄉的年味美食以及特色風俗吧。


 年味美食

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民俗特色小吃,豐富多樣,也代表了當地的習俗。而潮汕地方更是有很多精緻、有特色、美味的小吃。除夕前幾天,潮汕地區家家户户開始準備製作各式粿品,以備過年之用。

下面我來介紹我家鄉過年常做的幾種美食小吃。

紅桃粿

在潮汕地區,過年過節常要做粿來祭祀,而光是粿就有好幾種,有甜粿、米粿、蘿蔔粿、鼠殼粿、糯米粿和紅桃粿等等,其中我們家最常做的粿就是紅桃粿啦。

 紅桃粿的外皮為低筋麪粉,酵母粉,糯米粉和麪做成,餡料為糯米,花生,香菇,或白蘿蔔芹菜等配料製成。

其外表形狀像一個桃子,顏色也是粉紅色的,所以取名為紅桃粿。潮汕人認為紅色是吉祥如意、好意頭的象徵,而粿在製作過程需要發酵,故取其“發”的好意義。桃果象徵長壽,所以製作桃粿也反映了祈福祈壽的願望。

這種桃粿是過年過節祭祖家家户户都會做的一種食品,是潮汕人的一種習俗。它的味道也非常香,軟軟糯糯的,很有彈性,餡料豐富,而且不易膩,可炸可蒸可煮,形式多樣,非常好吃。

紅桃粿

酥餃

外皮用料為手工面擀皮,餡料是白糖,花生,芝麻,而且簡單易做,每次我都會在家裏幫我媽媽一起做,先拿起一張薄薄的餃皮,把適量的餡料放上去,再對摺合在一起,最後捏上一些褶紋,全做完後再由我媽媽放到鍋裏油炸而成,酥餃是否好吃,離不開對火候把控,將之炸至金黃酥脆,便可出鍋。

“酥餃”的外表形狀像彎月,邊緣上捏些間隔相等優美的褶紋,顏色也金黃金黃的,油炸出來又好看又酥香,外皮酥酥脆脆,餡料香甜可口,可以當零食一樣解解饞,吃上一個忍不住吃下一個,小孩子也非常喜歡吃,餡料裏糖漿的甜、花生和芝麻的香,讓人口齒生香。

酥餃不僅是潮汕人春節、元宵的必備供品之一。而且在農曆正月前幾天,潮汕地區家家户户的茶几上總擺着幾盤酥餃,要是有親友來拜年,便圍在茶几邊,邊喝工夫茶邊吃酥餃,氣氛温馨和諧,非常愜意。

酥餃

滷味

潮汕過年常見滷味之中有滷鵝、滷鴨、滷豬腳、滷五花肉、滷雞爪等等,滷味在潮汕地區也是不同地方有着不同口味,有的偏甜,有的偏鹹香的,但大體上都有一個滷汁的香味。

在我們家鄉每次過年前許多家庭就會早早買一些雞鴨鵝、豬肉等放在冰箱,過年前幾天拿出來,加上一些滷料,進行滷製。那個香味,讓聞到味道的人都忍不住想咬上一口。

在滷味中,尤其是隆腳飯,是我家鄉一道有名的菜餚,也是經典的小吃。曾經還上過《舌尖上的中國》。

陳曉卿曾在《舌尖上的中國》這樣描述:“隆腳,皮下脂肪豐盈醇厚,大師傅在小火慢燉的鍋裏,一刻不停地用滷水淋澆,直至油脂盡除,汁味盡入……”。

在過年前,許多家庭都會買豬蹄進行滷製,我家也不例外。每次過年我媽都會買豬蹄隆腳,將其洗乾淨,滷製好放進高壓鍋,煮出來的豬腳非常彈嫩糯香,色香味俱全,香氣四溢,而且肥而不膩,入口香爽,一咬裏面的肉立馬散開,加上潮汕特有的開胃菜——酸鹹開胃的菜脯更是絕了。

隆腳飯

魚丸和蝦棗

潮汕地區多為沿海地區,每逢過年過節,許多人就會買許多海鮮備用,特別是魚和蝦,用來製作成魚丸和蝦棗。

在我的家鄉,以魚或以蝦為主料做成的魚丸和蝦棗,是潮汕一道地道且有特色的美食,每次都有外地人前來品嚐。在經過油炸之後,魚丸和蝦棗顏色金黃,入口酥鬆,肉質非常彈牙,但由於整個做工比較複雜,花費時間較多,一般情況下也只有過年或者一些比較重要的節日才會做。每次我回家最想吃到的就是這個了,香甜可口,毫無腥味,非常入味,吃過一次就難以忘記那個味道,在外地上大學有時候很想念吃上家鄉的魚丸和蝦棗。

潮汕特色蝦棗

牛肉丸

相信許多人都吃過潮汕牛肉丸吧,牛肉丸為潮汕特色美食,以柔、潤、鮮、爽而美名遠揚。據説潮汕牛肉丸還入選了今年的北京冬奧會餐桌哦,牛肉丸在經過潮汕人多年的探索與積累,也有了獨特的風味和口感。在我們家鄉,過年過節更是少不了牛肉丸的出現,正宗的潮汕牛肉丸,選用新鮮牛腿肉,純靠完全人工手打,肉質細嫩,口感鮮香濃郁,有時候還會在打牛肉丸的時候加進一些嫩筋,增加了點嚼勁。每次我家過年打火鍋必下鍋煮,一口咬下去彈牙爆汁!

每次我在外地上大學吃的牛肉丸感覺跟家裏的真的是天壤之別,這也難怪好多人買牛肉丸就要專買潮汕牛肉丸。而且不只潮汕當地人喜歡吃,很多外地遊客甚至就奔着嚐嚐正宗潮汕牛肉丸而來。

潮汕牛肉丸


特色風俗

在潮汕地區裏,許多傳統的過年習俗還保存完好。因此在我印象當中,我對在家鄉過春節的氛圍感受,為年味比較足,有趣好玩。

在這個月裏,潮汕人的春節從“辦年貨”開始,到“鬧元宵”結束,是潮汕人最忙也最熱鬧的時候。

採囤

過年前,在日曆上找一個吉利且適合打掃的日子,用竹葉、榕葉、甘蔗尾或長掃把將屋頂,天花板,門窗,犄角旮旯進行打掃清潔,把蛛絲、灰塵都清除乾淨,聽我媽媽説這就叫“採囤”。 “採囤”是潮汕地區的傳統習俗,這一習俗寓意為把一年來的晦氣都清出去,迎接新春的到來。

家家户户都要徹頭徹尾大掃除,陸陸續續將家裏的門窗、桌椅、磚牆、被子蚊帳、坐墊抱枕等等清洗乾淨,所以每次我寒假放假回家在過年那一段時間都非常忙,不是在洗這件東西,就是在清洗那件東西。

清洗完畢,將每樣物品歸位後,布入眼簾的是整齊擺放而又幹淨整潔的大小物件,小時候家裏採囤完了之後看到家裏擺放整齊,乾淨空闊了許多,心情也舒坦了許多,正所謂,清掉晦氣,新年新氣象是也。

潮汕“採囤”

“神上天”之日

在我們家鄉,農曆十二月廿四日被稱為“神明”上天“述職”之時。下界諸神要向玉皇大帝朝賀述職,報告一年來下界人間善惡諸事。人們在這一天會舉行一些祭祀活動。“神上天”這一日,各家各户都會祭拜灶神。在我們家鄉,這位灶神叫“申面公”,也有名為司命帝君,簡稱司命公。

《風俗通義》中記載所祀小神就有司命這位帝君,他主管和生命有關的事物。《管子。囿蓄》説:“五穀食米,民之司命也。”屈原《楚辭》稱司命帝君主災咎、主壽。

婦女們在農曆十二月廿四日這天,天還沒亮就要起牀,先要把鍋拿到屋外巷頭清除黑黑的煙漬污垢,俗稱“耙鼎”。從送司命公上天后,各家各户就開始清理室內衞生,從這一天起,要等到過年後正月初四“神落天”後才能再“耙鼎”,意思是不要驚動司命公。如果玉皇大帝不信司命公的話,再派人巡視時,看到人間百姓真的把村社家內打掃得乾乾淨淨,又虔誠地禱求玉皇大帝賜福賜壽,不會再有謊言。玉皇大帝就會更加信任司命公,把為百姓消災咎、添福壽、增五穀、飼大豬諸事交由司命公管理。

在潮汕,人們對供奉的神靈稱呼為“老爺”,家家户户的婦女們要把這一年裏貼的各種“老爺符”撕下來,以及把平時隨身攜帶的老爺符都拿出來聚集在一起,再把香枝取下來,然後一起放入袋子裏或桶裏,再火化後拿去放在河邊,隨流飄走。

農曆臘月廿四日

過年前的準備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煥然一新後,等待新年的到來。除夕前家家户户不但忙碌打掃清洗房子,還要張羅備辦各種年貨,年貨一般以紅色外包裝為主,象徵喜慶吉利。對於潮汕人來説,過年還要準備許多肉類和素食祭拜,肉類一般有雞、鵝、鴨、魚肉和豬肉等等,而水果則尤其要買柑桔、橘子、青橄欖等水果,作為象徵吉祥如意和迎送親友的佳果,非常豐富。

 除了準備吃的,潮汕人在年前還要理髮,即在過年前,要“剃個雅頭過大年”,潮汕俗語有“有錢無錢,剃頭過年”。潮汕人愛清爽整潔,在年前,男性一定要理髮,女性則一般為“挽面”,“挽面”是潮汕女性理髮美容的一種特別手藝,即用線將額前、鬢角的汗毛拔掉,後修出彎彎的月牙眉,以容光煥發迎新年。

潮汕人還喜歡用洗澡來圖吉利,“洗滌污穢,消災免禍”,年三十這天潮汕人都得“洗白白”。而且這一天還要早洗澡,每到這天我媽在下午就會開始催促我們該早點洗澡了。在除夕這一天就要貼對聯了,以及掛福字、貼春花。到了晚上就有人家開始放鞭炮了,這一一都是跟“年”的傳説有關,為了驅趕怪獸“年”,防止它來傷害百姓,同時驅邪避兇,潮汕地區至今仍保留這些習俗。

貼對聯

除夕夜

除夕夜裏,家庭主婦們忙着準備做一年之中最豐盛、最富意義的年夜飯。因為這個時候是一年中家裏人聚的最齊的時候了,祭拜完畢,將祭祖用的飯菜重新熱過再上桌,一家人團團圍坐,圍着桌子裏談笑風生,熱熱鬧鬧的聊天,一片喜氣洋洋。

除夕夜送壓歲錢是也潮汕過年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後輩,能掙錢的後輩也要送錢給長輩。這些壓歲錢不是直接遞送,而是要很講究地裝在一個紅包裏,我們家鄉俗稱為“壓腰”,寓意一年從頭到尾,腰包裏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

長輩給晚輩送壓歲錢

拜年

拜年,又稱為“拜正”。一般是正月初早餐後,大人攜小孩都穿上新衣服,帶上禮物到親友家拜年,互相問候,説一些恭賀發財添福等吉利話;主人以橘子(大桔)、青橄欖、油柑、糖果等擺至客廳,一邊聊天,一邊共品工夫茶和酥餃。

客人贈上橘子祝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橘子回贈,俗謂轉敬式換吉,意在回敬美好祝願。所以,在潮汕地區,拜年的人無論帶了多少禮物,其中橘子(大桔)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諧音“大吉”,帶多帶少都沒有關係,一定要是雙數,雙數寓意吉利。大人看到對方的小孩,也會給他們包上紅包,祝他們學業有成,順順利利,健健康康。

拜年

正月“營老爺”

潮汕地區特有春節“勞熱”活動,又稱“營老爺”,是潮汕最重視的祭祀活動,不同地方迎老爺的日子不完全一樣,一般都在農曆正月輪流於各鄉村舉行,祭祀活動目的是祈求風調雨順,全村平安。

各村表演節目,小朋友們挑着燈籠跳着舞,旁邊的鑼鼓喧天響,年輕姑娘們身穿美妙的旗袍或具有潮式風情的戲服,還有不少舞獅班及英歌隊敲鑼打鼓,整齊的着裝異常鮮豔和美觀,給這個節日增添了亮麗的色彩。所用樂器不在多,鑼鼓敲起來,嗩吶吹起來,優美的潮汕樂曲迴盪在歡樂的節日裏。“營老爺”是一種文化傳承,營老爺中的兒孫旗、燈陣、燈河代表的是族羣枝葉的繁衍,潮汕人也通過這項古老活動來增強族羣的認同感和凝聚力。

 小時候每逢過年我最期盼的就是去看這個活動了,每次在正月前幾天挑一天早上早起,吃早餐完穿上新衣服,然後就跟媽媽還有弟弟妹妹去觀賞,現場非常熱鬧,鑼鼓聲和鼓掌聲不斷,大家都喜笑顏開,拿着手機拍短視頻,分享此刻的歡樂與現場熱鬧畫面。

潮汕“營老爺”

表演結束後就開始遊神,遊神隊伍中的主角是武帝廟的關老爺,和來自十四鄉各寺廟中供奉的老爺們。還包括之前表演節目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在鎮中各處巡遊,結束後把老爺們又送回武帝廟。整個遊神環節從下午一直持續到晚上。新年夜晚,會有許多人盛放煙花,非常好看,將新年氣氛烘托至。

 在正月裏,還有一些人會手搖萬年青葉(俗謂搖錢樹)或手執書有“招財進寶”等吉利話語,將代表吉祥如意的小紅紙貼於別人家門口兩邊的;或是吹嗩吶、敲竹板、唱歌謠、説吉利話挨家賀年的人,都趁着討點賞錢。而潮汕人過年講究吉利,正月一般不會説髒話或直接拒絕,都會給點小零錢打發他們。所以現金在我們家鄉還是經常使用的,過年還要準備一些零花錢以給這些人。

初二、初三日各鄉鎮組織一些新春文娛活動,不僅有搭戲棚演潮劇、做皮影戲外,還有大鑼鼓隊、虎獅隊、英歌隊等沿街挨村寨表演。活動豐富多樣,白天夜晚人們成羣結隊盡興遊賞觀看,呈現一片迎春的熱鬧喜樂氣氛。

正月初七食“七樣羹”

在潮汕地區有傳説,農曆正月初七是“始祖人”的生日,女媧氏開天闢地,正月初一為雞日,初二為狗日,初三為豬日,初四為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初七為人日,因而潮汕人把初七稱為“人日”。 潮汕正月初七就有吃七樣羹的傳統,潮汕有一句俗語:“七樣羹,七樣羹,大人愈吃愈後生(年輕),奴仔(孩子)吃了變紅雅(臉紅潤),姿娘(姑娘)吃了像朵花。”

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會吃“七樣羹”。大人、小孩每人至少吃上一大碗。食七樣菜,其實就是品嚐生活,也是取個好兆頭。按潮汕話的諧音來説,七樣羹的寓意分別是:厚合菜(閤家平安)、大芥菜(大發財)、春菜(春來發芽)、芹菜(勤勞致富)、菠菜(潮汕音飛龍菜,寓意飛龍在天)、大蒜(諸事精算)、韭菜(長長久久)。

七樣羹”煮法十分簡單隨便,各種蔬菜取適量,生菜落鍋,熱火煮熟,便成了原汁原湯的潮汕美食“七樣羹”。正月初七取七種寓意美好的蔬菜一鍋煮是潮汕地區民間一種特色食俗,寄託了人們對新一年的祈望。

將七樣羹將煮成一鍋


以上就是我的家鄉——潮汕地區的年味美食還有特色風俗,它們都包含了許多美好寓意,當然實際上的美食和風俗肯定不止這幾種啦,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潮汕文化源遠流長,歡迎你們來潮汕遊玩呀,相信這裏的美食以及特色風俗肯定讓你流連忘返!

春節的美食有哪些

餃子、湯圓、春餅、粘豆包等。

1、餃子

餃子是北方人過年必吃的食品,因其形似元寶,被人們賦予“招財進寶”的寓意,人們還把寓意吉祥的硬幣、糖果等包在餡裏面。吃到硬幣象徵新年發財,吃到糖果表示來年生活更甜美。

2、湯圓

南方過年的標配是湯圓。上海、江蘇等地正月初一的早餐要吃湯圓,寓意團圓美滿。            

3、春餅

春餅又稱春捲,是用麪粉烙制而成的薄餅。吃春餅講究包着菜一起吃,從頭吃到尾,意為“有頭有尾”,代表吉利的意思。

4、粘豆包

粘豆包又叫“年豆包”,粘豆包一般是用黃米麪做成的紅豆、綠豆或豇豆餡的糕點,是東北人春節期間喜歡吃的一種粘食。

TAG標籤: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