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綠泥石片巖

綠泥石片巖

綠泥石片巖一般指綠泥片巖。

綠泥石片巖主要礦物為綠泥石,但次要礦物之含量有時相當高,包括石英、滑石、藍閃石、雲母、黃鐵礦、方解石、磁鐵礦、鈦鐵礦及石榴子石等。

綠泥石片巖是一種由綠泥石和其他礦物質組成的硬石頭。

它的顏色通常是深綠色,有時也會帶有灰色或褐色。

它的質地很堅硬,可以用來製作高質量的建築材料。

綠泥石片巖通常在地殼變動或變質作用的過程中形成。

在自然界中,它經常出現在山脈和巖石地層中。

因其美麗的顏色和堅硬的特性,綠泥石片巖也常被用於裝飾和室內裝修材料。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綠泥片巖的巖性描述與化學成分

片理明顯之綠色至暗綠色巖石,呈鱗片狀或鱗片粒狀,有時含有白色條帶。綠泥石片巖可再依其次要礦物分成藍閃石綠泥石片巖、滑石綠泥石片巖及角閃石綠泥石片巖等。台灣之綠泥石片巖,依其組成礦物之粒度,可分為細粒與中粒兩種。

細粒綠泥石片巖又可細分成兩類:(1)等粒形:細粒等粒之綠色巖石,片理甚發達,主要礦物為綠泥石、綠簾石、角閃石、石英、黝簾石及方解石;(2)帶狀型:由方解石、石英及斜長石組成之白色條紋,其綠色部分則由綠泥石及綠簾石組成。

中粒綠泥石片巖亦可細分成兩類:(1)等粒形:呈綠色,具中粒及等粒結構;(2)斑狀形:斑晶礦物主要為石榴子石、電氣石、石英及黃鐵礦等,充填礦物多為綠泥石、石英、綠簾石、絹雲母及鐵礦。

綠泥片巖的產地與產狀

綠泥石片巖多呈層狀,與上下巖層有明顯之界面,但有時亦呈漸變關係,通常夾於石墨片巖及結晶石灰巖中,亦有與角閃巖及石英片巖相伴者。台灣之綠泥石片巖分佈很廣,巖層厚度從數公尺到超過一百公尺都有,如東澳沿蘇花公路至南澳北溪中游及銅山一帶之「東澳片巖」,其石墨片巖當中常夾有綠泥石片巖;又如位於豐田礦牀南方知亞幹溪左岸清昌山南麓之「西林礦牀」,其石棉礦便是產生於綠泥石片巖與石墨片巖間;而和平南溪上碧海水力發電廠之西側頭水隧道及壩址一帶之石英雲母片巖,夾有薄至中層之易尖滅的綠泥石片巖;中部橫貫公路之慈母橋西側代表海底山殘餘之混雜巖塊中亦有綠泥石片巖;另外如西帽山、大濁水溪、立霧溪、木瓜溪、萬里橋溪中游、馬太鞍溪中上游、太平溪中游、拉克拉克溪、清水溪、北絲鬮溪、大南溪及知本溪等亦都可見。

--------------------------------------------------------------------------------

撰稿者:陳耀麟

投稿日期:2006/01/24

資料來源:台灣大百科

資料出處:1. H. Blatt and R.J. Tracy(1982), Petrology, 2nd Edition, W.H. Freeman and Company, New York, 529pp.

2. 王執明(1991),太魯閣峽谷之變質巖,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共244頁。 3.餘炳盛、方建能、宋聖榮、何鎮平 (1999) 花東礦物巖石圖鑑,國立台灣博物館,212頁。 4.陳肇夏(1998) 台灣的變質巖,經濟部地質調查所,357頁。

綠泥片巖的特徵和鑑定要訣

綠泥片巖,呈淡綠或暗綠色,呈塊狀或鱗片狀,片理明顯,常具有小褶皺,片理面觸之有滑膩感;綠泥石一般很細肉眼不易辨識,其質地很軟,用指甲便可刮傷之,有時可看到斑狀變晶的石榴子石與磁鐵礦。

綠片巖的解析

綠片巖為相對不高的温度、壓力條件下區域變質作用形成的低級變質巖,具有指相意義。原巖為中、基性火山巖,凝灰巖以及富含鐵、鎂、鈣成分的泥質沉積巖。基性火山巖經低至中級變質作用的產物。主要由綠泥石、綠簾石、黝簾石、陽起石等綠色礦物和鈉長石、石英、絹雲母、斜長石、黑雲母等組成,有時可含少量方解石。片柱狀礦物呈定向排列,形成纖狀和鱗片狀變晶結構。根據主要暗色礦物可分為綠泥片巖、陽起石片巖等。發育於造山帶,常是太古代綠巖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綠泥石化巖、青磐巖及其找礦意義

一、概述

綠泥石化是中-低温熱液的一種重要和常見的交代蝕變。綠泥石是鐵、鎂、鋁的含水鋁硅酸鹽礦物。由於成分變化大,在詳細的綠泥石的分類中,可劃分出三十幾種綠泥石;其中對熱液交代蝕變有意義的有鎂綠泥石類,包括葉綠泥石、斜綠泥石、蠕綠泥石、鎂綠泥石等;鎂鐵綠泥石類,包括鐵葉綠泥石、輝綠泥石等;以及鐵綠泥石類,包括鱗綠泥石、鮞綠泥石和鐵綠泥石等。在顯微鏡下,一一加以區別,常有困難,所以這裏以綠泥石概括之。

與綠泥石化有關的圍巖主要是弱酸性、中性、基性火成巖及各種變質巖;超鐵鎂巖和酸性巖發生強烈的綠泥石化現象較少見;泥質巖或由其變成的角巖、泥灰巖、灰巖、白雲質灰巖、復礦物砂巖等都可發生綠泥石化。

青磐巖(propylite)由裏希霍芬最先(1868)提出,最初是指綠巖石化巖石。1928年美國林格侖確定它是熱液蝕變產物,其有關的作用稱為青磐巖化,其圍巖為中性火山巖類,因此我國最初譯為青安山巖。現在可以認為:青磐巖化作用主要發生在中-低温近地表條件,與青磐巖化有關的圍巖主要是弱酸性、中性到基性的火山巖、次火山巖以及輝綠巖;共生礦物有碳酸鹽、綠泥石、綠簾石、石英、絹雲母、黃鐵礦,其次是硬石膏、石膏、鈉長石和冰長石等。由此可以認為,有關溶液的成分較為複雜,巖石的礦物組成也較複雜。一般可分為形成温度較高的綠簾青磐巖和形成温度較低的綠泥青磐巖。

與綠泥石化巖和青磐巖有關的礦牀如:鐵、銅、金、銀、鉛、鋅、錫、鉬和黃鐵礦等熱液礦牀。

由於綠泥石化巖石主要表現為青磐巖,因此將它們一起來討論,我們將與火山-次火山巖有關的綠泥石化巖稱為青磐巖,而將其他圍巖列入綠泥石化巖。

二、主要巖石類型

在交代蝕變過程中,綠泥石交代黑雲母的現象最為常見。它可以沿黑雲母的邊緣、解理和中心進行交代,並可保持黑雲母的假象(照片550;彩照156,157,158)。有時黑雲母遭受綠泥石化時,可分解出粉末狀氧化鐵(磁鐵礦、赤鐵礦)和毛髮狀金紅石等鈦礦物(照片551,552;彩照157)。當火山巖遭受綠泥石化時,一般基質和鐵鎂礦物先被綠泥石所交代,其次是斜長石斑晶;在中、基性火山巖和淺成巖的氣孔中,常有綠泥石、石英、碳酸鹽及沸石等填充交代形成的杏仁體。杏仁體雖屬填充產物,但其周圍經常伴有綠泥石化和碳酸鹽化現象存在(彩照159)。綠泥石交代角閃石和輝石等鐵、鎂硅酸鹽也較常見,也常可保持其假象(照片551;彩照160)。有時也交代鉀長石(彩照161,162)。

綠泥石片巖一般是基性火山巖變質成因的,分佈十分廣泛,它與熱液交代蝕變的綠泥石化最明顯的區別在於前者有明顯的片理構造,而後者不具有,但當綠泥石化巖石遭受區域變質時形成的綠泥片巖,則兩者就很難區分,如四川彭縣和祁連山紅溝黃鐵礦型礦牀中要區別出熱液蝕變成因的綠泥石化巖就很困難,需深入研究。

與綠泥石化巖和青磐巖有關的交代蝕變巖主要有:

(1)碳酸鹽-綠泥石青磐巖:這屬於中-低温交代蝕變巖;圍巖以中-基性火山巖及次火山巖為主;蝕變巖石一般為淡綠至暗綠色;呈緻密塊狀,硬度小;有時有硫化物、磁鐵礦和赤鐵礦等呈浸染狀伴生;有時碳酸鹽呈變斑晶結構。綠泥石在巖石中分佈常不均勻(照片553,554,555;彩照163,164,165)。在福建龍巖鐵礦區中,輝綠巖也發育綠泥青磐巖(照片556)。

(2)石英-綠泥石巖和碳酸鹽-石英-綠泥石青磐巖:在鉛、鋅、銅、錫、金、鎢和鐵等熱液礦牀中,石英-綠泥巖是一種較常見的交代蝕變巖。與其有關的圍巖種類很多,其中以中-酸性及基性火成巖、鈣質的頁巖和砂巖以及不純灰巖為主。當弱酸性的花崗閃長巖和花崗巖發生絹雲母化、絹英巖化,甚至雲英巖化過程中,造巖礦物可為石英-綠泥石巖所交代(照片557,558;彩照166)。但安山巖類有關的青磐巖化巖石中經常伴有綠泥石,其分佈很廣。

弱酸性巖完全轉變為石英-綠泥石巖是沒有見到的,這表明圍巖的成分常是決定蝕變類型的因素之一。在銅、鉛、鋅硫化物礦牀中,當圍巖條件有利時,石英-綠泥石青磐巖和碳酸鹽-石英-綠泥青磐巖較為普遍,其中還常有硫化物、螢石和碳酸鹽礦物等共生。有的鐵礦牀中也可發育這種交代蝕變巖。碳酸鹽-石英-綠泥青磐巖是常見的一種青磐巖(照片557,558,559)。

(3)絹雲母-綠泥石青磐巖和絹雲母-石英-綠泥石青磐巖:安山巖或粗安巖類火山巖和玢巖經中温熱液交代蝕變,形成絹雲母(或水雲母)-綠泥石青磐巖是比較常見的(照片560;彩照167)。但這有兩種情況:其一是圍巖中含K2O較高,如英安巖、粗面巖和粗安巖,而一般安山巖和玄武巖卻不利於這類蝕變;另一是成礦溶液含K2O較高,例如與斑巖銅、鉬和金等礦牀有關的熱液蝕變。

(4)硬石膏-綠泥石青磐巖:硬石膏的形成温度範圍很廣,它可以和多種礦物組成多種交代蝕變巖(照片561,562;彩照168,169)。除此以外,在玢巖鐵礦和黃鐵礦型礦牀中,可局部發育硬石膏-綠泥石青磐巖;有關的圍巖主要是粗安巖和安粗巖系列的火山巖系和次火山巖。它有時是在纖磷鈉長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時硬石膏呈斑狀變晶,而綠泥石呈放射球狀集合體,當磷灰石化巖石(“玢巖鐵礦”礦牀的圍巖)疊加硬石膏-綠泥石交代蝕變時,其磷灰石常可保留。這種巖石呈淺綠、暗綠和紫色帶綠色;綠泥石常呈不規則集合體,硬石膏有時呈變斑晶。

(5)螢石-綠泥石巖:這種巖石很少見到,但在湖南香花鋪的含鈹條紋巖礦牀中個別不純灰巖中發現有螢石-綠泥石巖的產出(彩照170)。

(6)綠簾石青磐巖:一般綠簾石青磐巖的形成温度較高,可稱為高温相青磐巖,其中常分佈有黃鐵礦。在浙江平水銅礦中這種蝕變較普遍(照片563,564)。此外在吉林二道洋岔和寧蕪坳陷的南山黃鐵礦中也有局部分佈(照片565,566)。

(7)綠簾-鈉長青磐巖和綠簾-鈉長-綠泥石巖:綠簾-鈉長青磐巖比較常見(彩照171,172),其中鈉長石常是當斜長石發生碳酸鹽化或綠簾石化時,由於去鈣長石化造成的。河北淶源矽卡巖型鐵礦的內接觸帶也有類似蝕變(照片567)。

(8)普通青磐巖:這是由黃鐵礦-絹雲母-碳酸鹽-綠泥石組成的一種典型的青磐巖,其分佈最為廣泛(照片568,569,570,571,572,573,574,575,576;彩照173,174,175,176,177,178)。從照片上可以清楚看出:青磐巖常保持原火山巖及火山碎屑巖的結構或變餘結構。

三、找礦意義

(1)綠泥石化是中-低温熱液礦牀中常見的、分佈廣泛的一類交代蝕變作用。

(2)與綠泥石化有關的圍巖種類很多,從酸性巖類一直到超鐵鎂巖,其中以弱酸性-基性巖的侵入巖最為重要,特別是它們的淺成巖和噴出巖;花崗巖類和超鐵鎂巖綠泥石化一般表現很弱,但不能忽視;沉積巖以泥質巖石為主,特別是泥質灰巖。成分相當的變質巖,在中-低温熱液作用下,也常發生綠泥石化現象。

(3)青磐巖化是綠泥石化最常見的交代蝕變作用,其有關圍巖以弱酸性-基性的火山-次火巖最為重要。組成青磐巖的礦物種類較多,因此巖石種類也較多。

(4)與綠泥石化巖和青磐巖有關的礦牀的種類很多,如鐵、銅、鉬、鉛、鋅、金、銀和黃鐵礦型礦牀等。“玢巖鐵礦”和斑巖銅、鉬、金礦的外圍和頂部青磐巖以及成礦作用後期綠泥石化巖較常見;錫石-硫化物礦牀、浸染狀和脈狀鉛鋅礦礦牀、多金屬礦礦牀以及金-銀等礦牀中綠泥石化現象也較常見。

(5)在“玢巖鐵礦”的下部或底部分佈有鈉長石化巖,斑巖銅、鉬、金礦的下部常分佈有鉀長石化巖;在它們的頂部或上部除綠泥石化巖和青磐巖外,還常有泥化、絹英巖化、黃鐵絹英巖化巖硅化帽相伴生,這些在找礦和勘探時是需要注意的。因此查明青磐巖和綠泥石化巖在空間上和時間上分佈的特徵是有一定意義的。

綠泥片巖與鹽酸反應嗎

反應。綠泥片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遇到鹽酸會發生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綠泥片巖會被腐蝕。

什麼是綠泥石化巖類?

綠泥石是中低温氣液蝕變的一種重要和常見的礦物。黑雲母、角閃石、輝石、石榴子石等暗色礦物被綠泥石交代置換現象十分普遍,一般是綠泥石沿着礦物的解理、裂紋和邊緣進行交代,開始常有原礦物的部分殘留,同時析出細小的黑色鐵質物或呈針柱狀的金紅石等礦物。當交代作用進行完全時,則由綠泥石單個晶體或細小綠泥石集合體形成黑雲母、角閃石、輝石、石榴子石等礦物的假象。當巖石中其他礦物被綠泥石交代,且綠泥石在巖石中含量>90(85)%時,巖石具有片狀變晶結構、塊狀構造,則稱為綠泥石化巖(chloritization rock)。

由鈉長石、綠泥石、綠簾石、陽起石和碳酸鹽礦物組成的青磐巖或綠泥石化巖、綠簾石化巖、陽起石化巖等氣液變質巖與綠片巖相鎂鐵質區域變質巖中的綠巖不易區別,兩者不僅在礦物上相同,且均是塊狀構造。但綠巖(綠簾綠泥巖、綠泥鈉長綠簾巖、綠泥巖、綠簾巖和陽起巖)是區域變質作用形成的巖石,它們具有一定的分佈範圍,與形成青磐巖常有成因聯繫的火山作用和火山巖的產狀及其他的構造裂隙無成因聯繫,綠巖中不存在氣液變質巖石中廣泛發育的交代結構,也不與其他的氣液蝕變巖石共生產出。

綠片巖相絹雲母-綠泥石亞相變質

調查區內的區域變質作用主要見於調查區北部的可可西里-巴顏喀拉地塊,作用於三疊系巴顏喀拉山羣(TB)。巴顏喀拉山羣的分佈範圍幾乎佔可可西里-巴顏喀拉地塊的一半面積,其上被中新統嗩吶湖組不整合覆蓋,其下未見底,該羣沉積厚度巨大,構成可可西里-巴顏喀拉地塊的組成主體,巴顏喀拉山羣的原巖是以碎屑巖為主的復理石沉積建造,其內間夾少量薄層泥晶灰巖,幾乎不含火山巖地層,根據碎屑物成分、粒度等不同,自下而上可分為砂巖板巖組(TB1)、板巖組(TB2)和砂巖組(TB3)。區域變質巖石不同程度地分佈於巴顏喀拉山羣之中,其中尤以下中部的砂巖板巖組和板巖組常見。

(一)變質巖石類型

主要有板巖、千枚狀板巖、粉砂質板巖、砂質板巖、變質砂巖等。

板巖、千枚狀板巖:以板劈理髮育為主要特徵,互相平行的板狀劈理面密集分佈,破裂面上見有少量微晶絹雲母、綠泥石等片狀礦物順劈理面分布。有時見絲絹光澤強烈,顯示泥質重結晶作用較強,為千枚狀板巖。變餘含粉砂、含砂泥巖結構,板狀構造;巖石由泥質(大於70%)和少量碎屑(小於30%)組成,泥質成分在顯微鏡下見多已重結晶為隱晶—微晶鱗片狀絹雲母、綠泥石集合體及微粒石英、方解石,長軸定向排列;少量碎屑物粒度以細砂、粉砂為主,成分以石英為主,少量長石、巖屑;石英具波狀消光,邊部有次生加大現象,碎屑物的長軸亦大致定向平行排列,顯示為板劈理方向。

粉砂質板巖、砂質板巖:板劈理間隔分佈,間距一般在1~2 cm之間,劈理面上有少量微晶絹雲母、綠泥石分佈。變餘含泥粉砂巖、變餘含泥砂巖結構,板狀構造;巖石由泥質(小於30%)和碎屑物(大於70%)組成,泥質成分在顯微鏡下多見已重結晶為隱晶—微晶鱗片狀絹雲母、綠泥石集合體及微粒狀變晶的石英、方解石,長軸定向平行排列;碎屑物多以石英為主,長石、巖屑次之,長軸亦大致平行定向排列(彩色圖版4-1)。

變質巖屑砂巖、變質長石石英砂巖:板劈理不發育,變餘不等粒砂狀結構,塊狀構造,定向構造。巖石由變餘碎屑(80%)和變質填隙物組成,變餘碎屑以巖屑為主,長石、石英次之,石英普遍具波狀消光,邊部見有次生加大現象;變質填隙物由粒狀變晶的石英和少量顯微鱗片狀絹雲母、方解石組成,並呈定向平行排列,粒度一般多小於0.05 mm。

(二)變質特徵礦物組合及變質相

上述變質巖石類型中出現的變質特徵礦物有:絹雲母、綠泥石、石英、方解石。

絹雲母:普遍出現的變質礦物,由原巖中泥質粘土礦物變質重結晶而來,偏光顯微鏡下無色,粒度較細為隱晶—微晶鱗片狀集合體,定向排列。

綠泥石:少量出現的變質礦物,由原巖中富鐵的粘土礦物變質重結晶而來,偏光顯微鏡下為淡綠色,與絹雲母相似的是亦呈隱晶—微晶鱗片狀集合體,定向排列。

石英:普遍出現的變質礦物,有兩種表現形式,其一表現為在原巖碎屑石英邊部生長的次生加大邊;其二為微粒狀變晶石英顆粒,共生於絹雲母、綠泥石鱗片狀集合體中。

變質巖石中一般還普遍發育有碳酸鹽化作用變質特徵礦物方解石。

變質礦物共生組合有:

絹雲母+綠泥石+石英+方解石(Ser+Chl+Q+Cal)

絹雲母+石英+方解石(Ser+Q+Cal)

由於三疊系巴顏喀拉山羣的原巖以長英質和富鉀的泥質巖石為主,在變質礦物共生圖解中SiO2與K2O是過剩組分,適用ACF和A′KF圖解表示共生礦物組合(圖4-2)。

圖4-2 綠片巖相絹雲母-綠泥石亞相區域變質巖變質礦物共生組合的ACF和A′KF圖解

從特徵變質礦物和共生組合來看,變質相為綠片巖相絹雲母-綠泥石亞相,屬極低級變質。變質温度為350~450℃,壓力為0.3~0.5 GPa。

(三)變質作用特點和變質時代

作用於可可西里-巴顏喀拉地塊三疊系巴顏喀拉山羣的綠片巖相絹雲母-綠泥石亞相的變質,有兩個主要特點,其一是變質程度較低,屬極低級變質;其二是與變形作用關係緊密。變質巖的原巖為一套復理石碎屑巖,基本保持了原巖的原貌,層理清晰完整,局部板巖發育地段(以細碎屑地層為主)的板劈理(S1)亦與層理面(S0)平行(圖4-3)。微觀結構一般為變餘結構,原巖結構基本保存,變質重結晶作用主要作用於原巖中的易變質粘土礦物。

圖4-3 板劈理及尖稜褶皺照片

變質作用與變形作用密切相關。變質作用過程中發生的變形作用主要為板劈理的形成,局部發育順層無根褶曲,區域上以發育中小型中常褶皺為主的全形褶皺為特徵。

變質變形作用的發生與三疊紀可可西里一帶形成前陸盆地關係密切,前陸盆地內充填巨厚的沉積物(局部厚度超過10 000 m),使三疊系巴顏喀拉山羣達到較大的埋深,從三疊系巴顏喀拉山羣內發生的綠片巖相絹雲母-綠泥石亞相淺變質温壓條件(温度350 ~450℃,壓力0.3~0.5 GPa)來看,其變質反應發生的埋深應在10~15 km範圍內,而巴顏喀拉山羣自身的巨大沉積厚度,已使其達到了這一深度要求。三疊紀末的造山運動使可可西里一帶普遍褶皺成山,前陸盆地向南部羌塘地塊一側遷移,本地區結束了海相地層的發育歷史,伴隨造山作用過程,發生了一系列的變質變形及巖漿活動。結合以上的區域地質構造特徵,我們認為區域變質作用發生的時間為三疊紀末期的印支造山運動期間。

火礞石是什麼中藥材?

中藥礞石對於大多人來説已經是很熟悉了。但實際上,瞭解中藥礞石的功效與作用的人並沒有多少,那麼下面我們就來説一説。

【來源】為變質巖類巖石 綠泥石片巖  或雲母片巖  的石塊或碎粒。採得後,揀淨雜石泥土。

【原形態】①綠泥石片巖

【性狀】①青礞石(《聖惠方》)

【化學成份】青礞石主要成分為鎂、鋁、鐵、硅酸及結晶水,為一種形似雲母的含水硅酸鹽礦物。因含顯着量的低鐵,故常呈綠色。

【炮製】煅青礞石:揀淨,加等量的火硝混合,置坩堝內煅燒至煙盡為度,用水飛法制成細粉,或取淨青礞石置坩堝內,在無煙的爐火中煅紅透呈金為度,取出,放涼,簸取淨礞石,除去沙石。

【性味】鹹,平。

【歸經】入肝、肺、胃經。

【功能主治】墜痰,消食,下氣,平肝。治頑痰癖積,宿食症瘕,癲狂驚癇,咳嗽喘急,痰涎上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布包),3~5錢;或入丸、散。

【注意】脾胃虛弱及孕婦忌服。

【附方】①通治痰為百病:礞石、焰硝各二兩(煅過,研飛,曬乾,一兩),大黃(酒蒸)八兩,黃芩(酒洗)八兩,沉香五錢。為末,水丸梧子大。常服一、二十丸,欲利大便則服一、二百丸,温水下。(《養生主論》滾痰丸)

綠泥石(Chlorite)

【化學組成】(Mg,Fe2+,Fe3+,Al)6[(Si,Al)4O10](OH)8。成分變化很大,還可有Ni和Cr等進入八面體片。

圖19-61 綠泥石TOT層與[Y(OH)6]八面體片(O′)相間排列的結構

【晶體結構】多型非常複雜,最常見的屬單斜晶系;TOT型-三/二八面體型層狀結構(圖19-61),層間域為[Y(OH)6]八面體片(稱水鎂石片,其與上下結構單元層的鍵力弱於雲母之離子鍵,強於滑石之分子鍵,故無彈性亦無滑感);空間羣

C2/m;a0=0.52nm,b0=0.9261nm,c0=1.43nm;β=97°;Z=4。

【形態】假六方片狀或板狀,少數呈桶狀,但晶體少見。常呈鱗片狀集合體、土狀集合體。依雲母律或綠泥石律成雙晶。

【物理性質】富鎂者淺藍綠色,富鐵者深綠到黑綠色,含錳者淺褐、橘紅色,含鉻者淺紫到玫瑰色;條痕無色;玻璃光澤,解理面珍珠光澤。硬度2~2.5,隨含鐵量增加可達3;{001}完全解理;解理片具撓性。相對密度為2.680~3.40。

【成因產狀】廣泛分佈於低級區域變質的綠片巖相巖石中,與鈉長石、綠簾石、陽起石、方解石等礦物共生;也是巖漿巖中輝石、角閃石、黑雲母等富鐵鎂礦物受熱液蝕變的次生礦物;常見於火山巖氣孔中。在沉積巖和粘土中都有產出。

【主要用途】具礦物學和巖石學意義,也能指示礦化。

TAG標籤:片巖 綠泥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