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關於歌聲的抒情散文作品

歌聲,常常另自己腦海中浮現出畫面,自己的情緒也會因為歌詞或曲子而情緒化,歌的每一個音符,每一處聲音,都會讓自己的腦海放鬆,活躍,自己的身體跳動,休止,自己的情感流淚,大笑。下面是美文網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關於歌聲的抒情散文作品,供大家欣賞。

關於歌聲的抒情散文作品

關於歌聲的抒情散文作品:歌聲還在耳際縈繞

那年臘月,天空中總是飄着魚鱗似的雪片。一天中午,我蜷縮在爐火旁打着盹兒,突然,一陣清脆悦耳的手機鈴聲把我從恍惚中喚醒。覷眼細看,“喲!”這不是半年前已調入本邑的小芬老師嗎?“喂!”的一聲,話筒裏立即傳來如蜜蜂嗡嗡的嚶嚶碎語,我才張口道聲:小芬老師好!她噎噎咽咽竟傷感地哭了起來,從她斷斷續續的啜訴聲中,我得知她患了一種急性傳染性疾病(傷寒症),正在醫院接受治療。

當我還來不及安慰她時,她驀地向我甩下一句:“我快要死噠!”就立即掛斷了電話。望着掂在手中那沉甸甸的手機,我傻乎乎地愣着,思緒把我帶進了兩年前的那個暑假。

那個暑假,我留在學校護校。有一天,我正準備出門,忽然一位身着優雅時尚蕾絲連衣裙,肩上挎着一個黑色揹包的時髦女郎來到了我校。我還來不及向她打招呼,她已笑吟吟地來到了我跟前。幾句寒暄,已知道她是從邊遠山區學校將要調進我校的一位語文老師。她説是來學校看看的。她的雅人深致,温柔可掬讓我不自覺地向她介紹了學校的悠久歷史和周邊的人文景觀。在與她談及學校的師資力量以及學校的內部管理時,她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臨別時,她深情地望了望學校,又望了望我,從她深情飽噙晶瑩淚珠的眼眸中,可揣測這女孩一定有不可告人的隱諱故事。望着她匆匆離去的背影,我好一陣惆悵……

新學期伊始,她主動承擔着畢業班的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繁忙的教育教學工作累得她喘不過氣來,有時雙休日也懶得回家。

我是個無處可逃以校為家的人。無數個如血的黃昏,她邀我在校園的樹蔭下對坐,看落日餘暉、晚霞嫣紅,聊心靈的故事,每次,她總有種難以釋懷的悲憫、怨艾。當我得知她深深陷入失戀的痛苦而不能自拔時,我就為那些不知憐香惜玉的莽夫而悲哀。面對毫無自信精神瀕臨崩潰的女孩,我以人生的歷練苦口婆心地勸慰她面對現實,走出陰影,接受紛至沓來的各種挑戰。在我的感化下,慢慢地,她終於有了對人生的重新思考,性格也變得開朗起來,終於有了做人的底氣。

她是個心地格外善良的女孩,在她人生的活字典裏,找不出“嫉妒”別人的字眼,也找不出怨恨、詛咒別人的詞語。她與學生打成一片,很多學生都叫她姐姐老師。她愛笑、愛唱、愛跳。她常常對着高天流雲唱響春的嫵媚、夏的馥郁、秋的沉甸、冬的熱烈。

我想,這麼一位富有情調、富有愛心、富有內涵、富有朝氣的年輕女教師難道輕易就這樣被病魔擊垮嗎?我的靈魂深處突然升騰一股憐香惜玉的情愫,不由分説,我披上一件棉外套,叫了身邊一位同事頂着風雪去了離學校很遠的縣城醫院。

走進醫院,我看到她躺在病榻上,左手插着輸液管,潔白的被褥緊緊裹住她虛弱的身子,映襯她蠟黃的臉。輸液管裏的藥液一滴一滴地滴進她的血脈裏,攻克與她挑戰的頑魔,喚醒她恍惚的神志。

我倆佇立她跟前,她沒有驚詫,表情木訥。我輕輕喚她的名字,她頓時喉嚨哽咽,淚雨潸然。見我倆向她微笑,她抿了抿嘴,戰戰慄慄的聲音如蜜蜂嗡嗡。她遲凝的目光、憂鬱的眼神,讓我一時不知怎樣安慰她才好。

我沒有用習慣的嘉言懿行安慰她,而是立在病房中央低着頭默默祈禱上帝護佑好人一生平安,長命百歲。不知是我的虔誠感動了上帝,還是主宰她命運的神動了惻隱之心,她的眉宇突然舒展開來,使勁地挪了挪虛弱的身子欲爬起來。我看到她吃力的樣子,忙阻止了她的行動,安慰她樹立與病魔作鬥爭的信念。她聽了我的話,就像一個小孩一樣望着我默默地點了點頭。看到她自信的目光,我懸着的心終於踏實了。

移動如根的腳,我輕輕走近窗台,推開緊閉的窗櫺。外面的雪越下越大,白皚皚的積雪反照病房,她如蠟的面容更加憔悴蒼白,但深邃的目光透射出堅毅乃至自強不息的光華,面頰上露出了甜甜的笑靨。看到她心情豁然開朗,我那顆懸着的心終於落了地,才向她揮揮手走出門坎。突然,從病房裏飄來一陣陣柔柔的歌聲,駐足傾聽,正是韋唯的一曲《愛的奉獻》,那淺吟低唱,表達了她對所有關愛她生命的人的無限感激之情,詮釋了她超然淡薄的平常慈悲之心,也凝結着她對人世間的美好追求和無限嚮往。

……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這是人間的春風,這是生命的源泉……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漸行漸遠,那斷斷續續的歌聲還在耳際縈繞。

關於歌聲的抒情散文作品:爸爸媽媽的歌聲

今年,老家收麥子的時候,因三弟遠在深圳,我特意休了幾天假,回老家幫忙。都晚上十點多了,在農村的老家裏,農忙時節那特有的喧鬧聲,漸漸地安靜下來……我和爸爸媽媽忙了一天了,都很累、很累……我半躺在牀上,剛剛翻開書,準備看書時,突然,一陣歌聲傳來。

“麥苗兒香來,菜花兒黃,毛主席來到咱們農莊……”

我仔細聽聽,這是來自爸媽房間裏傳來的歌聲。做兒子的,對於辨別爸爸媽媽的聲音,是一定不會錯的。沒錯,一定是他們的聲音!當時我聽到這歌聲時,心裏感到特別震驚和奇怪!因為這是我長這麼大來,第一次聽到爸爸媽媽在唱歌。

自我記事起到現在,都三十多年了,我還真不知道爸爸媽媽還會唱歌!我小的時候,時常聽到的是媽媽和爸爸為了家庭瑣事不斷的吵鬧聲;自我十六歲上初中住校到現在,也許因工作太忙,而一直很少回老家,二十四年了,八千六百多天呀!可我回老家在爸爸媽媽身邊的天數累計加起來,我估計可能也不超過一百天吧。作為兒子,我真的深感慚愧啊!

爸爸媽媽與共和國是同齡人,今年都已經是六十歲的人了。辛勞了一生的他們,白髮也早早的爬了出來……爸爸個頭比較高,身體清瘦但還算硬朗,現在更瘦了;早年間,媽媽身軀高大微胖,去年我從廣東回來後發現她瘦多了。我在廣東期間最擔心的是媽媽那血壓一直偏高,動不動頭就昏暈。每次給老家打電話,首先要問的便是爸爸媽媽的身體狀況,就不斷的叮囑弟弟:一定要照顧好爸爸媽媽,家裏有什麼事一定要告訴我。

爸爸媽媽都是地地道道的老農民,他們都沒什麼文化,認不了幾個字,這都是因為家境貧寒而幾乎沒讀過幾天書。

幾年前的暑假裏,上小學的女兒萌萌隨我回到老家。在寫作業時問過媽媽一個很簡單的字,媽媽説她不會,萌萌便頑皮地對媽媽説:“奶奶連個9字都不認得,誰叫你小時候不好好唸書?”媽媽微笑着對萌萌説:“我們那時候家裏太窮了,只念了三年書,現在都忘得差不多了。”隨後,我記得媽媽曾對我説過:“我念書的那時候,你外爺就不情願地説‘女孩子念啥書哩’。你爸爸比我還強一點,多念一年書,也就念了四年書就回來放羊了。”

唉!在那個貧困的年代,窮人家的孩子飢一頓飽一頓的,連最起碼的生存都不保證,還上什麼學呢?大概念書、鬧革命,那都是有錢人的事吧!

cctV有條公益廣告詞説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爸爸媽媽雖是個普通的老農民,卻有着關中農民那特有的博愛睦鄰、正直無私、純樸厚道、勤勞善良、頑強堅毅的高尚品德。是他們的這些美德對我影響極深,耳濡目染,無聲無息地滲入了我們幼小的心靈。是的,當我們來到這世上,第一次睜開雙眼時,好奇地打量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看到的第一個人便是爸爸媽媽。躺在媽媽的懷裏,吮吸着媽媽的乳汁,接受着爸爸媽媽的養育,聆聽着爸爸媽媽的呼吸,承受着爸爸媽媽的愛撫和薰陶。爸爸媽媽的光輝使他們成為孩子心理、性格與思想形成的基石與設計師

我自豪,我慶幸,我是老農民的兒子!正是這關中老農民那特有的博愛睦鄰、正直無私、純樸厚道、勤勞善良、頑強堅毅的高尚品德,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我、塑造着我、完善着我。才使得我能夠在人生的低谷中,一次次的重新站了起來,衝出了一個又一個逆境,而頑強的走下去。這些優秀的品德將伴我終生,使我受益終生,直到永遠,永遠……

其實,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爸爸媽媽的聲音!

爸爸媽媽所唱的歌聲,雖然不夠標準、不太好聽,但我知道,這是他們發自心底的歌聲。他們吵吵鬧鬧近四十年了,正像電視劇《金婚》裏文麗和佟志那樣,這也許這是夫妻感情經過了幾十年的磨合後,所出現的一種和諧吧。爸爸媽媽之間的這種和諧,不正是我們作為兒女的所期盼的家庭和諧嗎?

再就是這幾年,隨着國家惠農政策的落實,再加上我們兄弟們的努力,家境漸漸的好轉起來,家庭和睦了許多,爸爸媽媽心情自然也好了起來,便想唱起歌來了……

爸爸媽媽呀!現實很無奈啊!我真想時常回到你們的身邊,再聽聽你們唱唱那發自內心的歌聲……

關於歌聲的抒情散文作品:歌聲

感人的歌聲留給人的記憶是長遠的。無論哪一首激動人心的歌,最初在哪裏聽過,哪裏的情景就會深深地留在記憶裏。環境,天氣,人物,色彩,甚至連聽歌時的感觸,都會烙印在記憶的深處,象在記已裏攝下了聲音的影片一樣。那影片純粹是用聲音繪製的,聲音繪製色彩,聲音繪製形象,聲音繪製感情。只要在什麼時候再聽到那種歌聲,那聲音的影片便一幕幕放映起來。“雲霞燦爛如堆錦,桃李兼紅杏”,《春之花》那樣一首並不高明的歌,帶來一整套辛亥革命以後啟蒙學堂的生活。“我們是開路先鋒”,反映出一個暴風雨來臨的時代。“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描繪出抗日戰爭初期一幅動亂的景象。……

我以無限戀念的心情,想起延安的歌聲來了。

延安的歌聲,是革命的歌聲,戰鬥的歌聲,勞動的歌聲,極為廣泛的羣眾的歌聲。列寧在紀念《國際歌》的作者歐仁·鮑狄埃的文章裏説:“一個有覺悟的工人,不管他來到哪個國家,不管命運把他拋到哪裏,不管他怎樣感到自己是異邦人,言語不通,舉目無親,遠離祖國,——他都可以憑《國際歌》的熟悉的曲調,給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國際歌》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共同的聲音,共同的語言。我們也可以這樣看延安的歌。在延安,《國際歌》就是被最莊嚴最普遍地歌唱的。

回想從洗星海同志指揮的《生產大合唱》開始吧。那是一九三九年夏初一個晚上,在延安城北門外西山腳下的坪壩上。煤氣燈照得通亮。以煤氣燈為中心,聚集了上萬的人。印象中彷彿都是青年人。少數中年以上的人,也是青年人的心情,青年人的襟懷和氣魄。記得那時候我剛剛從前方回到延安,雖然只出去四五個月,也象久別回家那樣,心裏熱呼呼的,見到每個人都感到親熱。不管認識不認識,見到誰都打招呼。會場上那些男的,女的,都一律穿着灰布軍裝,樸素整潔,打扮得都那樣漂亮。大家説説笑笑,熙熙攘攘,象歡度快樂的節日一樣。是的,正是歡樂的節日,是第一個五四青年節。就是在那天晚上,我們聽了偉大的領袖毛澤東同志那篇有名的報告:《青年運動的方向》。

説的這時候,是報告完了,熱烈的鼓掌、歡呼以後,大家正極興奮的時候。那真是“意氣風發,鬥志昂揚”;只是大家酣醉的幸福裏,那裏還想不出這樣恰當的形容文字。每個人都咀嚼、回味報告裏的深刻意義和警闢的語句:“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識分子的最後的分界,看其是否願意並且實行和工農民眾相結合。”“今天到會的人,大多數來自千里萬里之外,不論姓張姓李,是男是女,作工務農,大家都是一條心。”咀嚼着,回味着這些語句,同時等候大合唱開始。

露天會場。西邊是黑黝黝的羣山,東邊是流水湯湯的延河,隔河是青涼山。南邊是隱隱約約的古城和城上的女牆。北邊是一條路,沿了延河,蜿蜒過藍家坪,狄青牢,直通去三邊的陽關大道。合唱開始,大概已經是夜裏十一點了。

就在那樣不平凡的時刻,在那個可紀念的地方,我第一次聽見唱:

二月裏來,好風光,

家家户户種田忙。……

洗星海同志指揮得那樣有氣派,姿勢優美,大方;動作有節奏,有感情。隨着指揮棍的移動,上百人,不,上千人,還不,彷彿全部到會的,上萬人,都一齊歌唱。歌聲悠揚,淳樸,象諄諄的教誨,又象娓娓的談話,一直唱到人們的心裏,又從心裏唱出來,瀰漫整個廣場。聲浪碰到羣山,羣山發出迴響;聲浪越過延河,河水演出伴奏;幾翻迴盪往復,一直輻散到遙遠的地方。抗日戰爭的前線後方,有誰沒有聽過,沒有唱過那種從延安唱出來的歌呢?

延安唱歌,成為一種風氣。部隊裏唱歌,學校裏唱歌,工廠、農村、機關裏也唱歌。每逢開會,各路隊伍都是踏着歌走來,踏着歌回去。往往開會以前唱歌,休息的時候還是唱歌。沒有歌聲的集會幾乎是沒有的。列寧記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德國工人歌詠團,説他們是“在法蘭克福一家小酒館的一間黑暗的、充滿了油煙的裏屋集會,房子裏是用脂油做的蠟燭照明的”。在黑暗的時代裏,唱唱歌該是多麼困難啊。在延安,大家是在解放了的自由的土地上,為什麼不隨時隨地集體地,大聲地歌唱呢?每次唱歌,都有唱有合,互相鼓舞着唱,互相競賽着唱。有時簡直形成歌的河流,歌的海洋,歌聲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接唱,聯唱,輪唱,使你辨不清頭尾,摸不到邊際。那才叫盡情的歌唱哩!

唱歌的時候,一隊有一個指揮,指揮多半是多才多藝的,即能使自己的隊伍唱得整齊有力,唱得精采,又有辦法激勵別的隊伍唱了再唱,唱得盡興。最喜歡千人、萬人的大會上,一個指揮用伸出的右手向前一指,唱一首歌的頭一個音節定定調,全場就可以用同一種聲音唱起來。一首歌唱完,指揮用兩臂有力地一收,歌聲便嘎然停止。這樣簡直把唱歌變成了一種思想、一種語言、甚至一種號令。千人萬人能被歌聲團結起來,組織起來,踏着統一的步伐前進,聽着統一號令戰鬥。

延安歌聲,也有傳統,那就是陝北民歌。

“信天游”唱起來高亢、悠遠,“藍花花”唱起來纏綿、哀怨。那多半是歌唱愛情,訴説別離,控訴舊社會剝削壓迫的。過去陝北地廣人稀,走路走很遠才能碰到一個村子,村子也往往只有幾户人家散落在山峁溝畔。下地勞動,或者吆了牲口馱腳,兩三個人一夥,同不會説話的牲口嘀嘀鼕鼕地走着,夠寂寞,訴説不得不訴説的心事,於是就唱民歌。歌聲拖得很長很長,因此能聽得很遠很遠。人還沒看見,已經先聽見歌聲了;或者人已經轉過山頭望不見了,歌聲還餘音裊裊,不絕如縷。

時代變了,延安的歌就增加了新的曲調,換上了新的內容。二十年前那個時候,主要是歌唱革命,歌唱領袖,歌唱抗戰,歌唱生產。延安唱的歌很快傳到各抗日根據地,後來又傳到一個接一個的解放了的地區。日本投降以後,哪裏聽到延安的歌聲,哪裏就快要解放了。延安的歌聲直接變成了解放的先聲,譬如《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那首歌吧,從蘇區唱起,一直就是紅軍、八路軍、新四軍和人民解放軍的先遣部隊。哪個地方的人民最痛苦,哪個戰場上的戰鬥最艱鉅,這首歌就先到哪裏。聽見這首歌,連小孩子都知道人民的救星來了,毛主席的隊伍來了。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人們含着笑又含着喜歡的眼淚聽這首歌。我甚至養成了這樣一種習慣,聽別人唱這首歌,彷彿也是自己在唱。聽見聲音,彷彿同時看見了隊伍,看見隊伍兩旁擁擠着歡迎隊伍的人羣。人羣裏,年長的是大娘,大爺,同年的是大哥,大嫂,兄弟,姊妹,都是親人。又彷彿隊伍同時是羣眾,羣眾又同時是隊伍,根本分不清。這首歌,唱一千遍,聽一萬遍,我都喜歡。

TAG標籤:抒情散文 歌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