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安徽茶葉歷史

安徽茶葉歷史

安徽地區的茶葉栽培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以前的商周時期,當時的茶葉比較原始,以草本植物為主。經過長期的發展和不斷的改良,安徽茶葉在唐代達到了頂峯,被稱為“御茶”,是當時貢獻給皇室的特產。宋代時期,皖南茶區的綠茶漸漸走紅,成為江南茶葉的重要組成部分。明清時期,安徽茶葉的品種和質量進一步提升,茉莉花茶和六安瓜片成為國內著名的特色茶種。

20世紀初,安徽茶葉的銷售狀況比較良好,茶葉的出口量居全國之首。但是隨着咖啡、可樂等飲料的流行以及國內市場的競爭加劇,安徽茶業逐漸落後,茶農的收入也逐漸減少。近年來,安徽茶業正在尋求復興,通過創新和改良已有的茶葉品種,以及推廣新的茶葉種植技術,提高茶葉的品質和知名度,以重振安徽茶葉的輝煌歷史。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我國是茶葉的故鄉,有超過20個省份100多個地區都在種植生產茶葉,而在這其中安徽是產茶的大省,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安徽茶文化的發展歷史有哪些吧。

安徽茶文化的發展歷史

我國十大名茶中其中有四種就產自安徽,分別是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祁門紅茶和黃山毛峯。

早在2000多年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安徽就已經開始種植茶葉,但是直到明朝的中葉之前,都沒有什麼知名的茶葉出現,一直是出於有產量卻沒有名氣的狀態。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好幾百年的時間,根據陸羽茶經當中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當時的徽州80%的地區都在種植茶葉。

到了宋朝的時候,安徽種植茶葉的面積又進一步的擴大了,全國13個,賣茶葉的地區中,安徽就佔了5個,但安徽的茶葉品種依然不多。

這種情況直到明朝以後才開始改變,明朝中期的時候,徽州的鬆羅茶開始崛起,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也就是這一步才奠定了現在安徽茶葉茶文化的地位。鬆羅茶開創了安徽的茶葉。

無論是安徽的茶葉還是安徽茶文化都是經過了悠久的歷史才有了現如今,如果有喜歡喝茶的朋友,一定不要錯過安徽的四大名茶,相信不會讓你失望的。

祁門紅茶的歷史

祁門紅茶的歷史

   祁門紅茶的歷史 你知道祁門紅茶的起源嗎?

  據歷史記載,清朝光緒以前,祁門生產綠茶,品質好,製法似六安綠茶,稱為“安綠”。公元1875年,黟縣人餘干臣,從福建罷官回籍經商,在至德縣(今東至縣)堯渡街設立茶莊,仿照“閩紅”製法試製紅茶。1876年,餘從至德來到祁門,並在西路歷口、閃裏設立茶莊,擴大生產收購。繼而在南路貴溪一帶,也有人試製紅茶成功。當時上海“同合榮”茶棧也在祁門貸出資金。由於茶價高、銷路好,人們紛紛相應改制,逐漸形成了“祁門紅茶”。對祁紅的創制與發展,祁門胡元龍亦是有貢獻的。據1916年《農商公報》第二期記載:“安徽改制紅茶,權輿於。而有紅茶,實肇始於胡元龍(又名胡仰儒)。胡元龍為祁門南鄉之貴溪人,於前清咸豐年間,即在貴溪開闢荒山五千餘畝,興植茶樹。光緒元、二年之間,因綠茶銷場不旺,特考察製造紅茶之法,首先籌集獎金六萬元,建設日順茶廠,改制紅茶,親往各鄉教導園户,至今40餘年,孜孜不倦。”

  由於祁門自然環境優越,茶葉品質好,並逐年提高製茶技藝,其內質香氣獨樹一幟,竟與當時國內著名的“閩紅”、“寧紅”齊名。“祁紅”產區逐漸擴大,除原來祁門、至德縣外、毗鄰的.貴池、浮樑縣也相繼改制紅茶,產量逐年增大,至1911年前後,生產購銷量旺時產達6萬擔以上。後因國內軍閥混戰,兩次世界大戰的破環與影響,我國紅茶生產開始衰落,但“祁紅”一直保持較好的產銷形勢。1939年,祁門縣最高年產達4.9萬擔,佔當時全國紅茶總產量的三分之一。至1949年,下降為9618擔,1956年發展至3.3萬擔,1983年僅出口即達5.7萬擔。

   好山好水出好茶

  祁門地處安徽黃山西麓,與江西毗鄰,屬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自然條件優越,山地林木多,温暖濕潤,土層深厚,雨量充沛,雲霧多,很適宜於茶樹生長,加之當地茶樹的主體品種──櫧葉種內含物豐富,酶活性高,很適合於工夫紅茶的製造。

   祁門的光熱特點

  茶樹是一種喜温耐陰的植物,生長需要一定的光熱條件。祁門屬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温和,年平均氣温15.6℃,極端最高氣温41℃,極端最低氣温—13.2℃。全年10℃以上有效積温達到4897.1℃。而且,祁門的光照適度,年日照總時數1908.8小時,無霜期240天,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為茶樹的生長提供了理想的光照和熱量,有助於茶葉中的品質成分和芳香類化合物的有效積累。

   歷史文化

  祁紅同印度的大吉嶺紅茶和斯里蘭卡的烏瓦紅茶並稱“世界三大高香紅茶”。最初它們是英國貴族的飲品,被國際時尚評為“高檔茶”,後來在社會大為流行,卻因歷史原因經歷了數次起起落落。

  祁門縣原產綠茶,18世紀六十年代,隨着殖民地茶葉生產的興起,中國茶葉在國際市場上銷路受阻,為了開拓銷路,當地借鑑寧紅的製作工藝,改綠制紅,祁紅創制成功。

  1915年,祁門紅茶參加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一舉獲得金獎,名動天下。後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祁紅產銷受到衝擊,口岸也逐步由武漢轉至大都會上海。上海逐步成為了長達二十年的祁紅外銷的中轉站,茶號、洋行、茶棧林立,向各國輸出祁紅。後又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影響再受衝擊。直至建國,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大批茶界大師級人物如吳覺農、胡浩川、馮紹裘、莊晚芳等為祁紅的發展和推廣做出了很大貢獻,祁紅復興之路在波折中蒸蒸日上。

  茶文化,是飲茶和製茶的文化。而製茶文化,祁門絕對佔有重要地位。“沃土化育靈草香”,用這一句來形容土壤環境條件因素對祁門紅茶品質形成的的影響最恰當不過,土壤為萬物之母,正是在祁門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出獨冠天下的祁門紅茶。

;

銅陵歷史名茶是什麼

銅陵歷史名茶是銅陵野雀舌茶。

銅陵野雀舌茶簡稱野雀舌,為歷史名茶,茶葉聞名省內,享淮全國。屬綠茶類。乾隆飲後譽為“江南佳茗”。

野雀舌在明未至清未年間就有生產,1922年(十一)記載:(安徽省六十縣產業調查表)野雀舌,產銅官山和東鄉、西鄉等山區。製茶方法:以生葉用火烘焙,茶葉質量:質濃而味清香,惟所產甚少,年產百擔,每擔百元,銷售蕪湖順安。但以後野雀舌工藝失傳。

具有清心、明目、降壓、消炎、解毒、幫助消化等功能。常飲此茶,清香淡雅,沁人肺腑,回味悠長。傳説魏晉南北朝時期,詩人謝靈運品得好茶之後,因在家而忘家。

安徽產什麼茶 安徽茶葉的簡介

1、安徽有十大名茶。安徽十大名茶指的是黃山毛峯、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祁門紅茶、屯溪綠茶、霍山黃芽、嶽西翠蘭、涇縣特尖、湧溪火青、桐城小花。

2、黃山毛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徽茶,屬於綠茶。產於安徽省黃山。由清代光緒年間謝裕大茶莊所創制。每年清明穀雨,選摘初展肥壯嫩芽,手工炒制,該茶外形微卷,狀似雀舌,綠中泛黃,銀毫顯露,且帶有金魚葉(俗稱黃金片)。入杯沖泡霧氣結頂,湯色清碧微黃,葉底黃綠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氣如蘭,韻味深長。由於新制茶葉白毫披身,芽尖峯芒,且鮮葉採自黃山高峯,遂將該茶取名為黃山毛峯。

3、六安瓜片(又稱片茶),為綠茶特種茶類。採自當地特有品種,經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過獨特的傳統加工工藝製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葉。“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歷史底藴和豐厚的文化內涵。

4、太平猴魁。中國極品名茶,全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黃山區新明鄉,尤以猴坑高山茶園所採製的尖茶品質最優,特稱“猴魁”。外形兩葉抱一芽,平扁挺直,不散.不翹.不曲;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葉面色澤倉綠勻潤,葉背淺綠, 葉脈綠中藏紅;入杯沖泡,芽葉成朵,或懸或沉,懸在明澈嫩綠的茶計之中, 似乎有好些小猴子在杯中對你伸頭縮尾,有刀雲集.龍飛鳳舞的特色。其滋味鮮綠醇甘甜,香氣高爽持久,湯色清綠明淨,有爽口.潤喉.明目.提神之效。

安徽名茶是什麼茶葉

安徽名茶是黃山毛峯。

黃山毛峯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於綠茶。產於安徽省黃山(徽州)一帶,所以又稱徽茶。由清代光緒年間謝裕大茶莊所創制。每年清明穀雨,選摘良種茶樹“黃山種”、“黃山大葉種”等的初展肥壯嫩芽,手工炒制,該茶外形微卷,狀似雀舌,綠中泛黃,銀毫顯露,且帶有金魚葉(俗稱黃金片)。入杯沖泡霧氣結頂,湯色清碧微黃,葉底黃綠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氣如蘭,韻味深長。由於新制茶葉白毫披身,芽尖峯芒,且鮮葉採自黃山高峯,遂將該茶取名為黃山毛峯。

黃山毛峯茶產於黃山風景區和毗鄰的湯口、充川、崗村、芳村、揚村、長潭一帶,其中桃花峯、雲谷寺、慈光閣、釣橋庵、崗村、充川等。

黃山,除了具備一般茶區的氣候濕潤、土壤鬆軟、排水通暢等自然條件外,還兼有山高谷深,溪多泉清濕度大,巖峭坡陡能蔽日,林木葱蘢水土好等自身特點。在這樣的自然條件裏,很適合茶樹生長,因而葉肥汁多,經久耐泡。加上黃山遍生蘭花,採茶之際,正值山花爛漫,花香的薰染,使黃山茶葉格外清香,風味獨具。

安徽的茶文化,你知多少?

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而且由於我國地域廣闊,茶的品種也非常多樣化。安徽也是個產茶的地方,祁門紅茶、黃山毛峯、太平猴魁、竹鋪大方、綠牡丹等都是飲譽中外的出口產品。茶文化自然也成為安徽文化的一部分。現在,我們就來品一品安徽的茶文化吧。

安徽黃山為茶葉之鄉,出品之黃山毛峯、祁門紅茶(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太平猴魁等,享譽海內外,黃山人生在這好山好水之間,自然怡情山水,有了這傳世的茶道。

古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品茶”,不但是鑑別茶的優劣,也帶有神思遐想和領略飲茶情趣之意。生活在現今社會的人們,工作繁忙,很少有古人的閒情逸致,然而,品茶也並非全不可能,有人能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壺濃茶,擇雅靜之處,自斟自飲,消除疲勞,滌煩益思,振奮精神。

“茶道”一詞可簡單地解釋為茶之道,是指沏茶、品茶的一定程序。提起茶道,普遍認為它是日本的傳統藝術形式,其實茶道源於中國,唐宋時期,由日本的留學生從中國傳人日本,就連茶道一詞最早也見於唐代的《封氏見聞記》一書。南宋時期(1191年),被日本人尊為“茶祖”的禪師榮西,曾二度來到中國學佛,回國時帶回了茶籽和種茶技術,後由高僧千利休把茶道推廣到民間,成為頗具特色的日本傳統飲茶習俗。

徽州人一年中,飲茶不斷,鐵觀音包裝,但比較集中成習的有“朝茶”、“午茶”、“夜茶”。早晨洗漱完畢,一杯香茶,細品滿飲,清新的空氣與香茶的芬芳沁人心脾,這是健身妙道。有“朝不可食,不可不飲”之説。所以朝茶講究細品。午飯之後,濃茶一杯,消食健胃。喝午茶與朝茶不同,他講究的是濃。夜幕降臨,一杯香茗飲庭院,一天勞作的疲倦頓消,代之逍遙與愜意;冬夜,熱茶伴火爐,融融暖意彌心間,秋茶,夜茶講究的是舒適、隨興。

黃山人沏茶,很講究水,喜取清澈甜美的山泉,河水中,井水次。茶具也用錫壺膽,茶葉放膽中,膽放壺內,但上有細孔,汁出葉不出,便於飲喝。 古徽州奉行朱熹《家禮》,禮儀甚嚴,作為待人的茶禮就更講究,俗話説“看人上茶分三等”,其意就在此。

客到,主人第一禮便是上茶。貴客來,或遇喜慶,講究吃“三茶”,即棗慄茶(吃蜜棗煮板栗下茶),雞蛋茶(吃五香雞蛋下茶)、清茶。大年初一全家人要吃三茶;正月來客拜年要吃三茶;婚禮、新女婿來了要吃三茶。 黃山人的茶禮,還逐漸形成系統的禮規,俗稱“茶道”。他講究以茶立德,以茶陶情,以茶會友,以茶敬賓;注重環境、氣氛,追求湯 清、氣清、心清,和境雅、器雅、人雅。

茶道的主要程序

1、靜氣(排除雜念)

2、烹湯(一般用瓦器、錫壺)。

3、焚香(敬茶神陸羽)。

4、滌器(用白瓷茶盞,洗淨擦乾)。

5、燙盞。

6、賞茶(察茶色、觀茶形、聞茶香)。

7、投察(3——5克為宜)。

8、洗茶(用剛冒泡的初沸水少許浸潤茶葉,後將湯汁棄去)。

9、注湯。

10、敬茶。

11、聞香。

12、觀色。

13、品位。

14、上食(奉上豆乾絲、水果等食品,以佐品茶)。

安徽十大名茶

安徽十大名茶分別是黃山毛峯、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祁門紅茶、屯溪綠茶、霍山黃芽、嶽西翠蘭、涇縣特尖、雍溪霍青、桐城小花。

黃山毛峯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於綠茶,產於安徽省黃山(徽州)一帶,所以又稱徽茶,由清代光緒年間謝裕大茶莊所創制。每年清明穀雨,選摘良種茶樹黃山種、黃山大葉種等的初展肥壯嫩芽,手工炒制。該茶外形微卷,狀似雀舌,綠中泛黃,銀毫顯露,且帶有金魚葉。

六安瓜片簡稱瓜片、片茶,是中華傳統歷史名茶,也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其產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別山一帶。在唐代被稱為廬州六安茶,在明代被稱為六安瓜片,為上品、極品茶,清為朝廷貢茶。

黃山毛峯生長環境

黃山毛峯生長在北緯30°08的位置,該區地質地貌、物種礦藏、水文氣候等多樣複雜,地球上神祕現象也比較集中。位於帶和温帶的過度地帶,降水相對比較豐沛,植物茂盛。

黃山風景區境內海撥700~800米的桃花峯、紫雲峯、雲谷寺、鬆谷庵、吊橋庵、慈光閣一帶為特級黃山毛峯的主產地。風景區外周的湯口、崗村、楊村、芳村也是黃山毛峯的重要產區,歷史上曾稱之為黃山四大名家。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黃山毛峯

產於安徽的名茶是什麼茶

黃山的特色名茶有祁門紅茶,六安瓜片,黃山毛峯,太平猴魁,霍山黃芽。

1、祁門紅茶

祁門紅茶簡稱祁紅,茶葉原料選用當地的中葉、中生種茶樹“櫧葉種”(又名祁門種)製作,是中國歷史名茶,著名紅茶精品。

由安徽茶農創制於光緒年間,但史籍記載最早可追溯至唐朝陸羽的茶經。產於安徽省祁門、東至、貴池(今池州市)、石台、黟縣,以及江西的浮樑一帶。

2、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為綠茶特種茶類。“具有悠久的歷史底藴和豐厚的文化內涵。在世界所有茶葉中,六安瓜片是唯一無芽無梗的茶葉,由單片生葉製成。

去芽不僅保持單片形體,且無青草味;梗在製作過程中已木質化,剔除後,可確保茶味濃而不苦,香而不澀。六安瓜片每逢穀雨前後十天之內採摘,採摘時取二、三葉,求“壯”不求“嫩”。

3、黃山毛峯

黃山毛峯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於綠茶。產於安徽省黃山(徽州)一帶,所以又稱徽茶。由清代光緒年間謝裕大茶莊所創制。

每年清明穀雨,選摘良種茶樹“黃山種”、“黃山大葉種”等的初展肥壯嫩芽,手工炒制,該茶外形微卷,狀似雀舌,綠中泛黃,銀毫顯露,且帶有金魚葉(俗稱黃金片)。

4、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中國傳統名茶,中國歷史名茶之一,屬於綠茶類尖茶,產於安徽太平縣(現改為黃山市黃山區)一帶,為尖茶之極品,久享盛名。

其外形兩葉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隱伏,有“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的美名。

5、霍山黃芽

霍山黃芽,安徽省霍山縣特產,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霍山黃芽依其品質分為特一級、特二級、一級和二級。外形挺直微展,色澤黃綠披毫,香氣清香持久,湯色黃綠明亮,滋味濃厚鮮醇回甘,葉底微黃明亮。

2006年12月,霍山黃芽成功獲批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稱號。

安徽有哪些名茶

  安徽的特色名茶有祁門紅茶,六安瓜片,黃山毛峯,太平猴魁,霍山黃芽!

1、祁門紅茶

  祁門紅茶是安徽黃山的特色名茶,有着非常悠久的歷史,創始於光緒年間,距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了。祁門產區有着非常優越的地理自然花境,土層深厚,降水充沛,常年雲霧繚繞,非常適合茶樹的生長,所產出的祁門紅茶泡出來湯色鮮紅透亮,喝起來滋味醇厚,讓人回味無窮。祁門紅茶還含有氨基酸,蛋白質,各種微量元素等豐富營養,還有提神消疲,生津清熱,養胃等功效,是茶中的極品,更有着“紅茶皇后”的稱號。

2、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是安徽六安的特色產品之一,同時也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在明朝被稱為極品茶,在清朝被列為朝廷貢茶。六安瓜片一般在穀雨錢開採,經過傳統工藝精製而成的六安瓜片色澤寶綠,大小勻整,不含芽尖、茶梗,清香高爽,滋味鮮醇回甘,湯色清澈透亮,葉底綠嫩明亮。不管是自己飲用還是贈送親友,都是絕佳的上品。

3、黃山毛峯

  黃山毛峯是安徽黃山的特色名茶,有着非常悠久的歷史,起源於清朝光緒年間,距今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黃山有着優越的地理環境,土壤鬆軟,氣候濕潤,降水充沛,非常是和茶樹的是生長,所產出的黃山毛峯湯色清澈,綠中泛黃,飲用起來滋味甘醇,香氣如蘭,回味悠長,還含有茶多酚,維生素C,葉酸等豐富營養,還有放輻射,延緩衰老,抑制動脈硬化的功效,在1955年的時候就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4、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是安徽省黃山市太平的特色傳統名茶,有着悠久的歷史,創始於清朝咸豐年間,在清朝光緒中後期尤為興盛。黃山有着非常優越的地理環境,土壤肥沃,富含有機質,氣候良好,降水充沛,光照充足,非常適合茶樹的生長,所產出的太平猴魁湯色清澈明亮,滋味醇厚回甘,飲後回味無窮。2004年,在國際茶博會上獲得“綠茶茶王”稱號。

5、霍山黃芽

  霍山黃芽是安徽六安霍山縣的特色產品之一,霍山黃芽有着非常悠久的歷史,在西漢時期,霍山縣就已有開始種植茶樹了,在明代,霍山雪芽更被列為朝廷貢品。霍山縣有着優越的地理環境,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降水充沛,非常適合茶樹的生長。霍山黃芽選在在清明前後採摘,然後經過傳統的製茶工藝製作而成,所指出的霍山黃芽色澤黃綠,湯色透亮,滋味濃厚鮮醇,飲後回甘,2006年,霍山黃芽被列為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安徽有哪些名茶詳細資料?

黃山毛峯

中國十大名茶之一。黃山毛峯是綠茶中的又一珍品。它產於黃山風景區和毗鄰的湯口、充川、崗村、芳村、揚村、長潭一帶。黃山毛峯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400多年前,黃山所產茶葉就已經非常著名了。

黃山毛峯的品質分為特級和一、二、,以特級為代表,以下則是歙縣烘青。

產於安徽黃山,主要分佈在桃花峯的雲谷寺、鬆谷庵 、吊橋閹、慈光閣及半寺周圍。這裏山高林密,日照短,雲霧多,自然條件十分優越,茶樹得雲霧之滋潤,無寒暑之侵襲,藴成天然的香氣。

黃山毛峯採製十分精細。製成的毛峯茶外形細扁微曲,狀如雀舌,香如白蘭,味醇回甘。黃山名茶眾多,除毛峯外,還有休寧的“屯綠”,太平的“猴魁”,歙縣的“老竹大方”等等,都各具特色,膾灸人口。

祁紅

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在紅遍全球的紅茶中,祁紅獨樹一幟,百年不衰,以其高香形秀著稱,博得國際市場的經久稱讚,奉為茶之佼佼者。

祁紅,是祁門紅茶的簡稱,為工夫紅茶中的珍品,1915年曾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榮獲金牌獎章,創制一百多年來,一直保持優異的品質風格,蜚聲中外。

安徽祁門一帶是古老茶區,唐代就盛產茶,當時祁門一帶皆出產綠茶,製法與六安茶相似,到清代光緒元年,有一名叫餘干臣的黟縣人,從福建罷官回籍經商,因見紅茶暢銷利厚,便先在至德縣堯渡街設立紅茶莊,仿效閩江製法,試製紅茶成功,另一種説法,認為祁門改制紅茶是從胡元龍開始的,胡元龍為祁門南鄉貴溪人,因見當時綠茶銷路不景氣,紅茶暢銷,於1976年開設日順茶廠,仿製紅茶成功。

祁紅主要運銷英國,在倫敦茶葉市場, 祁紅被譽為茶中英豪。每當祁紅新茶上市,人們爭相競購,傳揚“中國的祁門香來了!”。

祁紅向以高香著稱,具獨特的清鮮持久的香味,被國內外茶師稱為砂糖香或蘋果香, 並藴藏有蘭花香,清高而長,獨樹一幟,國際市場上稱之為“祁門香”。

身世顯赫如祁門紅茶也有短暫沉寂的一段時候,直到它被一個著名品牌請出山來成為瓶裝茶飲料後,人們才關注到它已經迴歸的話題。

自1875年問世以來,它曾經三次榮膺國際金質大獎,也曾經是英倫皇室貴胄們下午茶桌上最時髦的飲品。英國人用堅船利炮把它從安徽的山區帶上了世界的舞台,卻受口福之累,拜倒在它泛着的奇妙花果香裏,進而呼它為“茶中英豪”、“羣芳最”,就連獨特高香也有一個專用名詞—“祁門香”。

“祁門香”是經自然發酵的過程散發出來,花香多如幽蘭,果香則接近桂圓,配合醇滑的口感,竟有“妙處更與何人説”的感慨。不過,據説最好的祁門紅茶倒不在安徽境內,而是屬於祁門茶區的江西“浮樑工夫紅茶”。

六安瓜片

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六安產茶,有着悠久的歷史。據史載,六安茶始於唐代,揚名於明清。早在唐代,大詩人李白就有“揚子江中水,齊雲頂上茶”之讚語。宋代更有茶中“精品”之譽。 六安瓜片根據品質共分為名片與一、二、共四個等級。起成品與其他綠茶大不相同,葉緣向背面翻卷,呈瓜子形,自然平展,色澤寶綠,大小勻整。六安瓜片宜用開水沏泡,沏茶時霧氣蒸騰,清香四溢;沖泡後茶葉形如蓮花,湯色清澈晶亮,葉底綠嫩明亮,氣味清香高爽、滋味鮮醇回甘。六安瓜片還十分耐沖泡,其中以二道茶香味最好,濃郁清香。 產於皖西大別山茶區,其中為六安、金寨、霍山三縣所產,因起其外形如瓜子狀,又呈片狀,故名六安瓜片。它最先產於金寨縣的齊雲山,而且也以齊雲山所產瓜片茶品質最佳,所以又名齊雲瓜片。 六安瓜片的採摘季節較其他高級茶遲約半月以上,高山區則更遲一些,多在穀雨至立夏之間。六安瓜片工藝獨特,長期流行手工生產的傳統採製方法,生產技術和品質風味都帶有明顯的地域性特色。這種獨特的採製工藝,形成了六安瓜片的獨特風格。六安瓜片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採摘,標準為多采一芽二葉,可略帶少許一芽三四葉;第二道工序為摘片,將採來的鮮葉與茶梗分開,摘片時要將斷梢上的第一葉到第三四葉和茶芽用手一一摘下,隨摘隨炒。第一葉制“提片”,二葉制“瓜片”,三葉制或四葉制“梅片”,芽制“銀針”;第三道工序的技術關鍵是在於把葉片炒開。炒片起鍋後再烘片,每次烘葉量僅2-3兩,先“拉小火”,再“拉老火”,直到葉片白霜顯露,色澤翠綠均勻,茶香充分發揮時趁熱裝入容器密封儲存。 此茶不僅可消暑解渴生津,而且還有極強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明代聞龍在《茶箋》中稱,六安茶入藥最有功效,因而被視為珍品。

太平猴魁

產於安徽太平縣(現改為黃山市黃山區)太平湖畔猴坑一帶,為尖茶之極品,久享盛名。太平縣產茶歷史可追溯至明朝。清末,猴坑茶農王老二(王魁成),在鳳凰尖茶園,選肥壯幼嫩芽葉,精工細製成王老二魁尖,現稱“魁尖”。因猴坑所出魁尖品質超羣,特冠以猴坑地名,稱“猴魁”。曾於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一等金質獎。

太平猴魁鮮葉採摘講究。穀雨前後,20%芽梢長至一芽三葉初展時,即開園。其後3-4天採一批,立夏停採。採摘標準為一芽三葉初展。採回的鮮葉需進行“揀尖”,即折下一芽帶二葉的“尖頭”,作為猴魁的原料。尖頭要求芽尖與葉尖等長,以保證成茶形成“二葉抱一芽”之外形。揀尖時剔除的芽葉、單片,均製成“魁片”。一般上午採,中午揀,當天制完。

太平猴魁外形兩葉抱芽,平扁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隱伏,有“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之稱。葉色蒼綠勻潤,葉脈綠中隱紅,俗稱“紅絲線”。花香高爽,滋味甘醇,香味有獨特“猴韻”。湯色清綠明淨。正所謂“頭泡香高,二泡味濃,三泡四泡幽香猶存”。

太平猴魁產地僅限猴坑一帶,產量少。其它地區所產統稱魁尖,製法與猴魁基本相同,外形亦相似,幾可亂真。品質風格則涇渭分明,不堪一比。次於猴魁者,為涇縣所出之提魁,再次則稱特尖。

屯綠

屯綠,屬眉茶,有珍眉、鳳眉、特貢、貢熙等品名,因歷史上集中在安徽屯溪加工輸出,故名。是我國外貿出口綠茶之極品名茶。主要產於安徽休寧、歙縣、祁門、屯溪等地。屯綠栽培生產於盛唐時期,至今有1200多年曆史。1851-1864年創制眉茶出口歐洲。1950年後,生產由手工操作轉為機械化。

產區多位於黃山之麓、新安江畔,自然環境極適於茶樹生長。採摘的鮮葉先製成毛茶,再經複雜工序製成特珍、珍眉、鳳眉、特貢、雨茶等花色。50年代後,簡化了繁瑣的名目,統一規格,精製後分為珍眉、貢熙和雨茶。

屯綠成品茶條索緊結,勻整壯實,色澤綠潤,香氣藴涵花香或熟板栗香;湯色嫩黃清明,滋味濃厚甘醇,先稍帶苦味,然後回甘。

老竹大方

老竹大方產於安徽歙縣東北部皖浙交界之昱嶺關附近,集中產區為老竹鋪、三陽坑、金川,以老竹嶺與福泉山所產之“頂谷大方”為最佳。大方茶相傳為明代僧方始創於歙縣老竹嶺,故名。清朝時為貢茶。頂谷大方曾中斷,近年方恢復生產。

頂谷大方於穀雨前採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一般大方於穀雨至立夏採摘,以一芽二、三葉為主。

成品之頂谷大方,外形扁平勻齊,挺秀光滑,翠綠微黃,色澤稍暗,滿批金毫而隱伏不露;湯色清澈略黃,香氣高長,有板栗香,滋味醇厚爽口,芽葉肥壯。普通大方則色澤深綠,似鑄鐵,形如竹葉,故又稱“鐵色大方”及“竹葉大方”。

大方茶因吸香性好,窨製成花茶後,頗有特色,稱之為“花大方”。

霍山黃芽

屬黃茶,產於安徽霍山縣。因用細嫩芽葉經悶黃工序製成,故稱。霍山產茶見於陸羽《茶經》,黃芽為唐代近二十種名茶之一。清朝霍山黃芽為貢茶,歲貢三百斤。可見霍山黃芽盛名數百年。然而歷代演變,竟致失傳,霍山黃芽僅聞其名,未見其茶。現時的霍山黃芽於1971年創制並恢復生產。

霍山處大別山腹地。霍山黃芽現產於佛子嶺水庫上游,其中以大化坪的金雞塢、金頭山,上和街的金竹坪,姚家阪的烏米尖所產最佳,俗稱“三金一烏”。產區位於深山,泉多溪長,三條河流蜿蜒其中,山高林密。生態環境優越。

霍山黃芽鮮葉細嫩,因山地高寒,開採期一般在穀雨前3-5天,以一芽一葉、一芽二葉初展為標準。採回鮮葉需薄攤以散失表面水分。

成品茶外形似雀舌,芽葉細嫩多毫,葉色嫩黃;湯色黃綠清明,香氣帶熟栗子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黃亮。

敬亭綠雪

產於安徽宣城近郊名勝敬亭山。始創於明代,以其芽葉色綠、白毫似雪而得名。明清時期為貢茶,可稱綠茶之珍品,名滿江南。30年代末期,敬亭綠雪採製工藝失傳。1972開始研製,歷時6年方成功,1978年恢復生產。

敬亭山屬黃山餘脈,風景幽雅秀麗,李白、謝眺為之以詩文贊詠,可謂名山名茶,相得益彰。茶園位於山峯之間的陰山上,尤以一峯庵一帶石縫所產之茶品質最佳。

敬亭綠雪於清明至穀雨採摘,採摘期15日,早採嫩摘。以一芽一葉初展為標準,大小勻齊,芽齊葉尖,形似雀舌。當天鮮葉當天製作。

成品茶形似雀舌,挺直飽潤,色澤翠綠,身披

嶽西翠蘭

生長在大別山區的優質雲霧茶。新創名茶。產於皖西大別山腹地嶽西縣境內的主薄、頭陀、來榜區。該地原屬陸羽《茶經》所載盛產茶葉的壽州和舒州,土壤肥沃,氣候温和,雨量充沛,晝夜温差大。茶園大多分佈在海拔600-800米的深山峽谷之中,周圍樹木葱籠,百花溢香,雲霧瀰漫。“嶽西翠蘭”是在地方名茶小蘭花的傳統制作技術基礎上創制的。穀雨前後選採一芽二葉,用竹帚翻炒殺青,繼而手工造形,後經炭火烘焙而成。其外形優美,芽葉相連,自然舒展,酷似小蘭花;其湯翠綠明亮,香氣持久;其味醇厚而回甘。

安徽什麼茶安徽的茶有哪些

1、安徽有黃山毛峯、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祁門紅茶、屯溪綠茶、霍山黃芽、嶽西翠蘭、涇縣特尖、湧溪火青、桐城小花等十大名茶。安徽茶葉歷史悠久,遠近聞名,製茶技術完整,禪茶品質優良,安徽名茶綠茶居多,少有黃茶,紅茶。

2、黃山毛峯

中國歷史名茶之一,屬於綠茶。原料採摘在每年清明穀雨時節,選取黃山高峯嫩芽採摘,手工炒制。成品茶茶葉微卷,顏色翠綠帶有淡淡,沖泡後的茶湯泛有碧色,茶湯入口甘醇,茶香撲鼻。

3、祁門紅茶

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原料採摘以一芽二葉為主,分多批次採摘,採摘季節在春夏秋季,春茶夏茶較多,儘量不採秋茶。祁門紅茶為紅茶中的極品,極富盛名,有“紅茶皇后”之美稱。

4、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是綠茶特種茶類,選取無芽無梗的單片葉為製作原料,用原始工具,人工翻炒製成,成品茶形狀像瓜子片,茶葉色澤碧綠,湯色呈現透亮的綠色,是一款消暑解渴的飲品。

TAG標籤:歷史 安徽 茶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