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故宮又被稱為什麼和什麼

故宮又被稱為什麼和什麼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時期的皇宮,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殿建築的精華,它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木結構之一,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又稱“紫禁城”,這裏曾住過二十四位皇帝,是明清兩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宮,現在是“故宮博物院”;紫禁城有四扇門。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故宮又稱什麼和什麼?要兩個答案

故宮又稱“故宮博物院”和“紫禁城”,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故宮佔地面積約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

故宮又稱什麼和什麼?要兩個答案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建成,成為明清兩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宮。

北京故宮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

北京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故宮又稱什麼和什麼,它的“三大殿”.........

舊稱為紫禁城,現在是故宮博物院,明永樂十八年建成,是明、清兩代的皇宮。

三大殿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太和殿是“東方三大殿”之一,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俗稱“金鑾殿,明永樂十八年建成,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改稱太和殿。但是屢遭焚燬,今天看見的為清康熙三十四年重建後的形制。

中和殿是北京故宮外朝三大殿之一,位於太和殿、保和殿之間,是皇帝舉行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

保和殿,位於中和殿後,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初名謹身殿,嘉靖時遭火災,重修後改稱建極殿。清順治二年改為保和殿,其意為“志不外馳恬神守志”。

故宮又稱為什麼?

1、名稱考義

故宮又稱紫禁城。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用天上的星辰與都城規劃相對應,以突出政權的合法性和皇權的至高性。天帝居住在紫微宮,而人間皇帝自詡為受命於天的“天子”,其居所應象徵紫微宮以與天帝對應,《後漢書》載“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宮,象而為之”。

2、營建原則

故宮嚴格地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建造。整個故宮,在建築佈置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合成一個整體。

3、建造過程

北京本來是燕王朱棣的封地。靖難之役以後,永樂元年(1403年),禮部尚書李至剛等奏稱,燕京北平是皇帝“龍興之地”,應當效仿明太祖對鳳陽的做法,立為陪都。明成祖於是大力擢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為北京,改北平府為順天府,稱為“行在”。

4、明朝時期

故宮建成後,明清宮廷五百多年的歷史,包含了帝后活動,等級制度、權力鬥爭、宗教祭祀等。永樂十八年(1420年),北京宮殿竣工。次年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燬。

擴展資料:

故宮的建築佈局:

整體格局

故宮位於北京城中心。佈局依據《周禮·考工記》中所載:“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的原則,建築在北京城南北長八公里的中軸線上,南北取直,左右對稱。如今故宮左前面的勞動人民文化宮,明清是皇帝祭祀祖宗的太廟;右前面的中山公園是皇帝祭祀土神和穀神的社稷壇;前面有朝臣辦事的處所;後面有人們進行交易的市場 。

外朝分佈

外朝是皇帝處理政事的地方,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最為高大、輝煌,它寬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皇帝登基、大婚、冊封、命將、出征等都要在這裏舉行盛大儀式,其時數千人“三呼萬歲”,數百種禮器鐘鼓齊鳴,極盡皇家氣派。

故宮內廷

故宮建築的後半部叫內廷,內廷宮殿的大門——乾清門,左右有琉璃照壁,門裏是後三宮。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之處也是皇帝與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故宮

6 35

更多回答(18)

北京故宮又叫什麼?

又名:皇城、紫禁城,故宮博物院

英文叫 :The Forbidden City

北京故宮,又稱紫禁城,是中國明清兩代皇宮,明永樂四年(1406年),朱棣下詔建北京宮殿,永樂十八年(1420年)基本建成,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羣,1961年公佈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自明成祖(1402年)遷都北京至1911年推翻清宣統溥儀,共509年,有24個皇帝(明朝14個,清朝10個)居住在紫禁城,統治全中國。北京故宮的規劃以明初南京(今南京)、中都(今安徽鳳陽)兩處宮殿為藍本,同時也是歷代尤其是宋、金、元宮殿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古代皇宮建築的總結,是現有中國古代建築羣體藝術的代表作。

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長753米,外繞52米寬的護城河,四面各開一門,上建城樓,四角建角樓。宮內佈局採用嚴格的軸線對稱手法,其軸線與北京城軸線相重合,宮內主要建築依南北軸線分為前朝、後寢和御花園三大部分,南門午門是宮城正門,俗稱五鳳樓,平面凹形,形似宮闕,高大的城台上正中建重檐廡殿頂大殿,左右凹字轉角及前伸盡端各建一座重檐方亭,亭殿之間有廊廡相連,輪廓錯落,巍峨雄壯。其三面圍合的內聚空間、紅牆黃頂的強烈色彩以及異乎尋常的體量給人一種森嚴肅殺的威嚴感,這正符合午門前舉行班師、獻俘典禮和廷仗朝臣的功能要求。進入午門即為外朝,外朝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中心,以文英殿、武英殿為兩翼,為皇帝行使權力的場所。太和殿曾名奉天殿、金極殿,是故宮最大的建築,也是封建社會最高等級的建築,面闊11間,進深5間,面積2380平方米,重檐廡殿頂,高約30米。大殿座於3啟漢白玉須彌座上,體量宏偉,造型端莊,象徵皇權的穩固。大殿的細部如斗拱、背飾、彩畫、石雕等亦相應採用了最高等級作法,並於殿前月台上陳設了象徵皇帝身份的銅龜、銅鶴,日晷和嘉量。中和殿曾名華蓋殿、中極殿,是皇帝臨朝前休憩之所,平面呈方形,開間進深各3間,四方攢尖頂。保和殿曾名謹身殿、建極殿,是舉行殿試和宴會賓客之處,廣9間,深5間,重檐歇山頂。三殿依前後次序坐於一個工字型漢玉白台基上,台基高三層,8.13米,前臨3.6公頃的巨大廣場,氣魄極為宏偉。內廷部分以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為主,三殿亦共立於工字形台基之上,其中乾、坤二宮均面闊9間,重檐廡殿頂,為內廷正殿和正寢,交泰殿面闊3間,單檐攢尖頂。內廷後御花園,是現存皇象園林的重要範例。此外,故宮內的重要建築還有皇帝聽學的文華殿、齋居的英武殿,嬪妃居住的東西六宮、乾隆居住的寧壽宮、皇太后居住的慈寧宮和皇帝辦理政務的養心殿等。寧壽宮西側的乾隆花園是故宮中著名的小型皇家園林。

故宮的建築藝術成就主要表現在外部空間組織和建築形體的處理上,其中用院落空間的大小。方向、開闔和形狀的對比變化成功地烘托與渲染氣氛是其最顯著的特點。由大清門到天安門用千步廊構成縱深向狹長庭院,至天安門前則展為橫向的廣場,對比十分強烈,氣氛由平和轉而激昂,突出了天安門的宏偉。天安門至端門的方形廣場狹小而封閉,為過渡性空間,經此至凹字形的午門廣場,廣場前的庭院用低矮的廊龐形成狹長的空間,產生了強烈的導向性,同時廊龐平緩的輪廓又反襯了午門形體高大威嚴。太和門廣場呈橫向長方形,是太和殿廣場的前奏,起着渲染作用。太和殿廣場形狀略近方形,面積約3萬平方米,周繞廊龐,四角建崇樓,氣氛莊重,體現了天子的威嚴和皇權的神聖。至乾清門廣場,空間體量驟減,寓含空間性質的變化,由此進入內廷區,空間緊湊,氣氛寧和,至御花園則又轉為半自由式園林空間,從而氣氛變為自由幽靜閒適。這種變化豐富、節奏起伏、首尾呼應的空間有機組合不愧為空間藝術的光榮典範。

TAG標籤:故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