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如何把一件事寫具體微課創作説明,微課創作目的怎麼寫

1.如何把一件事寫具體 微課創作説明

既然是您自己講的課程,那麼你就需要自己寫。我也就只能給你一個大概的想法。如果你微課是一個課程裏面的那麼您可以這麼寫:

微課創作目的怎麼寫 如何把一件事寫具體微課創作説明

本微課是《XX》第X章XX消費觀念的主要內容。此內容有一定難度,涉及到……的概念,但總體上知識點明晰,線路清楚,結合相應的圖片與視頻,生動的表述了怎麼正確的樹立消費觀念。本課程適應所有人,不管您是農民、工人還是白領一族,這節微課都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如果是獨立的課程,那麼就省略到前面,注重課程的趣味性和豐富的案例,給您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什麼該買,什麼不該買,什麼值得去買,什麼不值得去買,本節微課程都會進行詳細的解説。

2.微課是一種以什麼為基本目的的資源

一、“微課”的概念和組成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

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係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境”。因此,“微課”既有別於傳統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

二、“微課”的主要特點

(1)教學時間較短:教學視頻是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微課”的時長一般為5—8分鐘左右,最長不宜超過10分鐘。因此,相對於傳統的40或45分鐘的一節課的教學課例來説,“微課”可以稱之為“課例片段”或“微課例”。

(2)教學內容較少:相對於較寬泛的傳統課堂,“微課”的問題聚集,主題突出,更適合教師的需要:“微課”主要是為了突出課堂教學中某個學科知識點(如教學中重點、難點、疑點內容)的教學,或是反映課堂中某個教學環節、教學主題的教與學活動,相對於傳統一節課要完成的複雜眾多的教學內容,“微課”的內容更加精簡,因此又可以稱為“微課堂”。

(3)資源容量較小:從大小上來説,“微課”視頻及配套輔助資源的總容量一般在幾十兆左右,視頻格式須是支持網絡在線播放的流媒體格式(如rm,wmv,flv等),師生可流暢地在線觀摩課例,查看教案、課件等輔助資源;也可靈活方便地將其下載保存到終端設備(如筆記本電腦、手機、MP4等)上實現移動學習、“泛在學習”,非常適合於教師的觀摩、評課、反思和研究。

(4)資源組成/結構/構成“情景化”:資源使用方便。“微課”選取的教學內容一般要求主題突出、指向明確、相對完整。它以教學視頻片段為主線“統整”教學設計(包括教案或學案)、課堂教學時使用到的多媒體素材和課件、教師課後的教學反思、學生的反饋意見及學科專家的文字點評等相關教學資源,構成了一個主題鮮明、類型多樣、結構緊湊的“主題單元資源包”,營造了一個真實的“微教學資源環境”。這使得“微課”資源具有視頻教學案例的特徵。廣大教師和學生在這種真實的、具體的、典型案例化的教與學情景中可易於實現“隱性知識”、“默會知識”等高階思維能力的學習並實現教學觀念、技能、風格的模仿、遷移和提升,從而迅速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提高學生學業水平。

三、微課資源的開發

1.內容規劃

教育行政部門必須首先做好微課建設內容的整體規劃,確定建設方案和進程,形成建設規範和體系。內容規劃的一項重要工作是要按照課程標準並結合教材,組織教研員和一線學科專家共同確定各學科的知識點譜系,在徵求意見後統一發布。

2.平台建設

微課平台是微課資源建設、共享和應用的基礎。平台功能要在滿足微課 資源日常“建設、管理”的基礎上增加便於用户“應用、研究”的功能模塊。形成微課建設、管理、應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務環境。

3.微課開發

微課內容開發是一個較為複雜的系統工程。其建設模式一般有“徵集評審式”(面向教師個人)和“項目開發式”(面向學校和機構)。微課資源建設一般要經過宣傳發動、技術培訓、選題設計、課例拍攝、後期加工、在線報送、審核發佈、評價反饋等環節,才能確保其質量。

4.交流應用

交流與應用是微課建設的最終目的。通過集中展播、專家點評和共享交流等方式,向廣大師生推薦、展示優秀獲獎微課作品;定期組織教師開展 “微課庫”的觀摩、學習、評課、反思、研討等活動,推進基於微課的校本研修和網上教研新模式形成。

3.小學語文 怎樣利用微課實現教學目標

1、微課組成:“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

“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係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境”。因此,“微課”既有別於傳統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

2、微課特點:(1)教學時間較短:教學視頻是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根據中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微課”的時長一般為5—8分鐘左右,最長不宜超過10分鐘。

因此,相對於傳統的40或45分鐘的一節課的教學課例來説,“微課”可以稱之為“課例片段”或“微課例”。(2)教學內容較少:相對於較寬泛的傳統課堂,“微課”的問題聚集,主題突出,更適合教師的需要:“微課”主要是為了突出課堂教學中某個學科知識點(如教學中重點、難點、疑點內容)的教學,或是反映課堂中某個教學環節、教學主題的教與學活動,相對於傳統一節課要完成的複雜眾多的教學內容,“微課”的內容更加精簡,因此又可以稱為“微課堂”。

(3)資源容量較小:從大小上來説,“微課”視頻及配套輔助資源的總容量一般在幾十兆左右,視頻格式須是支持網絡在線播放的流媒體格式(如rm,wmv,flv等),師生可流暢地在線觀摩課例,查看教案、課件等輔助資源;也可靈活方便地將其下載保存到終端設備(如筆記本電腦、手機、MP4等)上實現移動學習、“泛在學習”,非常適合於教師的觀摩、評課、反思和研究。(4)資源組成、結構、構成“情景化”,資源使用方便。

“微課”選取的教學內容一般要求主題突出、指向明確、相對完整。它以教學視頻片段為主線“統整”教學設計(包括教案或學案)、課堂教學時使用到的多媒體素材和課件、教師課後的教學反思、學生的反饋意見及學科專家的文字點評等相關教學資源,構成了一個主題鮮明、類型多樣、結構緊湊的“主題單元資源包”,營造了一個真實的“微教學資源環境”。

這使得“微課”資源具有視頻教學案例的特徵。廣大教師和學生在這種真實的、具體的、典型案例化的教與學情景中可易於實現“隱性知識”、“默會知識”等高階思維能力的學習並實現教學觀念、技能、風格的模仿、遷移和提升,從而迅速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提高學生學業水平。

3、微課分類(1)、按照課堂教學方法來分類。根據李秉德教授對我國中小學教學活動中常用的教學方法的分類總結,同時也為便於一線教師對微課分類的理解和實踐開發的可操作性,筆者初步將微課劃分為11類,分別為講授類、問答類、啟發類、討論類、演示類、練習類、實驗類、表演類、自主學習類、合作學習類、探究學習類(如下表所示):表: 微課的分類及適用範圍分類依據常用教學方法微課類型適用範圍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講授法講授類適用於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如描繪情境、敍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

這是中小學最常見、最主要的一種微課類型。談話法(問答法)問答類適用於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檢查知識。

啟發法啟發類適用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習的客觀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採用多種方式,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討論法討論類適用於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

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演示法演示類適用於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把實物或直觀教具展示給學生看,或者作示範性的實驗,或通過現代教學手段,通過實際觀察獲得感性知識以説明和印證所傳授知識。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練習法練習類適用於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靠自覺的控制和校正,反覆地完成一定動作或活動方式,藉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為習慣。

尤其適合工具性學科(如語文、外語、數學等)和技能性學科(如體育、音樂、美術等)。實驗法實驗類適用於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件的操作過程,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從觀察這些現象的變化中獲取新知識或驗證知識。

在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識等學科的教學中,實驗類微課較為常見。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表演法表演類適用於在教師的引導下,組織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戲劇化的模仿表演和再現,以達到學習交流和娛樂的目的,促進審美感受和提高學習興趣。

一般分為教師的示範表演和學生的自我表演兩種。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自主學習法自主學習類適用於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

合作學習法合作學習類。

4.“微課”在教學中有哪些作用和意義

原發布者:龍源期刊網

摘要:本文從微課的概念和特點説明微課的前景,着重分析微課在教學中的作用以及在教學模式改革中的意義。

關鍵詞:微課;教學;作用;意義

一、微課的概念及特點

(一)微課的概念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1]國外也被稱為“Microcourses”,“Mini-lesson”,“mini courses”,“small lecture”等。其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除此之外有些教學視頻還包含與教學主題相關的輔助性教學資源,如教學設計,教學反思,教學反饋等。

(二)微課的特點

1.內容精簡,使用便捷

微課的首要特點就可以從其名稱上體現,筆者認為“微”字是與正常的課堂教學相比,沒有45分鐘的宏大全面,但在微課5-8分鐘的教學時間內,課程的包含的知識內涵和教學意義不容小覷,就因為微課的時間有限,所以教師儘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將教學內容精簡,呈現在微課中的內容往往是經過多次篩選和抉擇的精華。在此基礎上積少成多,聚沙成塔。

3.

5.如何製作一堂微課

微課程和紙質教材之間,不是排斥的關係,而是互補的關係,各有各的用處。它們結合在一起,我認為才是一個全方位的,更加適合學生學習的個性化的教材。我們來分析一下設計微課程程序的三大要素。

首先是選題。選重點、難點和易錯點。如果剛開始做微課程的時候,我建議從易錯點開始。因為它立竿見影來得快,可以提高學生的中考、高考成績,一用就行。

其次是設計。設計是什麼?就是報告內容結構。但是我特別要強調創意,回顧了三五分鐘講一個點,創意視頻,如果照本宣科念,學生不喜歡。

再其次是製作。製作主要是在技術上學生能看清楚。目前在我們組織的教學裏面,首先是用手機和平板的攝像,老師在備課稿紙上寫,然後錄下來就可以了。

如何把握微課程的發展趨勢

1.內容為王,輔以好的形式

微課程下一步怎麼發展?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就是微課程的內容的發展和形式的發展,要注意內容是核心,內容是主體。千萬不要去追求那種漂亮的或者説是有創意的形式,而忽略了內容。但是,妥當的形式可以提高內容的表達的效果。再下一個是創意和簡易。微課程最好是簡明的,越簡單越好。這個基礎上有新的創意則會使課程顯得更妙。創意和簡明是一對,內容和形式是一對,要把這幾對矛盾處理好。

2.系列化發展

無論是出版社、公司還是學校,那麼你會這樣考慮:微課程將會向着系列化,與教材配套方面發展。

現在很多老師剛開始學習微課程的時候,只是一個零散的、單獨的,或者説只是為參加他們的評比做的。倘若要深入到教學活動當中,“微課程”就應該是系統化的、配套的。

3.增強浮動性

打個比方來説,可以在微課程中加入學生自成參數,讓學生可以按照設計,去調控微課程的發展,在其中增加一些必要的交互式練習。

4.增加微課程的知識管理系統

打個比方來説,讓學生可以在上面旁批、做筆記和共享。添加一個學習分析系統,老師可以通過它瞭解學生狀況。

5.創新和選題的引領發展

整個微課程的發展,應該是創新和選題的引領發展,關鍵是創意。既可以是出版社做“微課程”,又可以是教師自己做,兩者皆有利亦有弊端。由於教師自身的閲歷、時間的限制,並不能大規模地完成“微課程”。

夢工坊視頻工作室,您的專屬視頻助理。

6.如何設計好一堂微課

微課設計五部曲——談微課的設計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

“微課”具有教學時間較短、教學內容較少、資源容量較小、資源使用方便等特點。對教師而言,微課將革新傳統的教學與教研方式,突破教師傳統的聽評課模式,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

對於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的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在網絡時代,隨着信息與通迅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隨着移動數碼產品和無線網絡的普及,基於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

那麼,如何設計一節好的微課呢?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瞭解微課的定義及作用 要想設計一節好的微課,我認為,首先要了解微課的定義和作用:1、微課是指利用5-10分鐘時間講解一個非常碎片化的知識點、考點、例題、作業題、或教學經驗的一種微視頻。2、微課的作用:啟惑、解惑而非授業,用於(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網絡在線教育,不能代替課堂新知識的教學。

二、選擇和分析處理知識點 一節微課能否設計得好、教學效果佳,知識點的選擇和分析處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設計每一節微課時,我首先慎重選擇知識點,並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處理,使它們更符合教學的認知規律,學習起來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通常做到如下幾點:1、知識點儘量選擇熱門的考點、教學的重點、難點。2、知識點的選擇要細,十分鐘內能夠講解透徹。

3、知識點要準確無誤,不允許有文字、語言、圖片上的知識性錯誤或誤導性的描述。4、要將知識點按照一定邏輯分割成很多個小知識點。

例如:在小學三年級的英語教學中,我選擇了“數字one-ten(1-10)”作為一個知識點設計一節微課,讓學生在短暫的10分鐘內整體感知、認讀並且能夠初步使用數字one-ten(1-10),突破了課本單元教學中的兩個重難點。三、選擇合適的微課類型 微課的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1、講授類--適用於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

這是最常見、最主要的一種微課類型。2、問答類--適用於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檢查知識。

3、啟發類--適用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習的客觀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採用多種方式,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4、討論類--適用於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

5、演示類--適用於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把實物或直觀教具展示給學生看,或者作示範性的實驗,或通過現代教學手段,通過實際觀察獲得感性知識以説明和印證所傳授知識。6、練習類--適用於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靠自覺的控制和校正,反覆地完成一定動作或活動方式,藉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為習慣。

7、實驗類--適用於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件的操作過程,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從觀察這些現象的變化中獲取新知識或驗證知識。8、表演類--適用於在教師的引導下,組織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戲劇化的模仿表演和再現,以達到學習交流和娛樂的目的,促進審美感受和提高學習興趣。

9、自主學習類--適用於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10、合作學習類--合作學習是一種通過小組或團隊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策略。

11、探究學習類--適用於學生在主動參與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的猜想或假設,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問題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獲得創新實踐能力、獲得思維發展,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一種學習方式。設計每個微課前,根據所要講解的知識點選擇適當的微課類型,有助於提高微課堂的效果。

例如:在設計小學三年級英語微課“數字one-ten(1-10)”時,我根據知識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選擇了“練習類”的微課類型,讓學生在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操練中掌握相關的知識點。 四、構建完整精煉的教學過程1、切入課題要新穎、迅速 由於微課時間短少,因此在設計微課時要注意切入課題的方法、途徑力求新穎、迅速而且要與題目關聯緊湊,以把更多的時間分配給內容的講授。

在微課教學設計中,我通常採用以下幾種方式切題:(1)設置一個題目引入課題。(2)從以前的基本內容引入課題。

(3)從生活現象、實際問題引入課題。(4)開門見山進入課題。

(5)設置一個疑問,懸念等進入課題。 2、講授線索要鮮明 在微課的設計中,要求儘可能的只有一條線索,在這一條線索上突出重點內容。

在講授重點內容時如需羅列論據,羅列論據必須做到精而簡,力求論據的充分、準確,不會引發新的疑問。在設計微課時要注意巧妙啟發、積極引導,力爭在有限的時間內,圓滿完成微課所規定的教學任務。

3、結尾要快捷 在。

7.微課是什麼

“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

“微課”的組成

“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係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境”。因此,“微課”既有別於傳統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

“微課”講課方法:

(1)教學時間較短:教學視頻是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根據中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微課”的時長一般為5—8分鐘左右,最長不宜超過10分鐘。因此,相對於傳統的40或45分鐘的一節課的教學課例來説,“微課”可以稱之為“課例片段”或“微課例”。

(2)教學內容較少:相對於較寬泛的傳統課堂,“微課”的問題聚集,主題突出,更適合教師的需要:“微課”主要是為了突出課堂教學中某個學科知識點(如教學中重點、難點、疑點內容)的教學,或是反映課堂中某個教學環節、教學主題的教與學活動,相對於傳統一節課要完成的複雜眾多的教學內容,“微課”的內容更加精簡,因此又可以稱為“微課堂”。

(3)資源容量較小:從大小上來説,“微課”視頻及配套輔助資源的總容量一般在幾十兆左右,視頻格式須是支持網絡在線播放的流媒體格式(如rm,wmv,flv等),師生可流暢地在線觀摩課例,查看教案、課件等輔助資源;也可靈活方便地將其下載保存到終端設備(如筆記本電腦、手機、MP4等)上實現移動學習、“泛在學習”,非常適合於教師的觀摩、評課、反思和研究。

(4)資源組成/結構/構成“情景化”:資源使用方便。“微課”選取的教學內容一般要求主題突出、指向明確、相對完整。它以教學視頻片段為主線“統整”教學設計(包括教案或學案)、課堂教學時使用到的多媒體素材和課件、教師課後的教學反思、學生的反饋意見及學科專家的文字點評等相關教學資源,構成了一個主題鮮明、類型多樣、結構緊湊的“主題單元資源包”,營造了一個真實的“微教學資源環境”。這使得“微課”資源具有視頻教學案例的特徵。廣大教師和學生在這種真實的、具體的、典型案例化的教與學情景中可易於實現“隱性知識”、“默會知識”等高階思維能力的學習並實現教學觀念、技能、風格的模仿、遷移和提升,從而迅速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提高學生學業水平。就學校教育而言,微課不僅成為教師和學生的重要教育資源,而且也構成了學校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基礎。

(5)主題突出、內容具體。一個課程就一個主題,或者説一個課程一個事;研究的問題來源於教育教學具體實踐中的具體問題: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學反思、或是難點突破、或是重點強調、或是學習策略、教學方法、教育教學觀點等等具體的、真實的、自己或與同伴可以解決的問題。

(6)草根研究、趣味創作。正因為課程內容的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為課程的研發者;正因為課程的使用對象是教師和學生,課程研發的目的是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手段緊密地聯繫起來,是“為了教學、在教學中、通過教學”,而不是去驗證理論、推演理論,所以,決定了研發內容一定是教師自己熟悉的、感興趣的、有能力解決的問題。

(7)成果簡化、多樣傳播。因為內容具體、主題突出,所以,研究內容容易表達、研究成果容易轉化;因為課程容量微小、用時簡短,所以,傳播形式多樣(網上視頻、手機傳播、微博討論)。

(8)反饋及時、針對性強。由於在較短的時間內集中開展“無生上課”活動,參加者能及時聽到他人對自己教學行為的評價,獲得反饋信息。較之常態的聽課、評課活動,“現炒現賣”,具有即時性。由於是課前的組內“預演”,人人蔘與,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心理壓力,不會擔心教學的“失敗”,不會顧慮評價的“得罪人”,較之常態的評課就會更加客觀。

TAG標籤:微課 創作 事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