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茶道精神中的清不包括

茶道精神中的清不包括

消毒和除菌。

茶道精神中的清,通常是指在物品、環境和心靈等方面的清澈、明亮和純淨。這種清的境界,需要在內心中追求並體悟,同時也需要通過實際行動和細節來表現出來。但是,茶道精神中的清並不包括消毒和除菌,因為這種清不是為了追求“乾淨”而存在的,而是一種內在的品質和境界。在茶道中,清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心情愉悦、身心放鬆,而不是簡單的清潔和衞生。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中國茶道精神有哪些?

中華茶道精神 台灣中華茶藝協會第二屆大會通過的茶藝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釋義如下: 『清』即『清潔』、『清廉』、『清靜』及『清寂』之清。『茶藝』的真諦,不僅求事物外表之清潔,更須求心境之清寂、寧靜、明廉、知恥在靜寂的境界中,飲水清見底之純潔茶湯,方能體味『飲茶』之奧妙。英文似purity與Tranquility表之為宜。   『敬』 敬者萬物之本,無敵之道也。敬乃對人尊敬,對己謹慎,朱子説:『主一無適』,即言敬之態度應專誠一意,其顯現於形表者為誠懇之儀態,無輕藐虛偽之意,敬與和相輔,勿論賓主,一舉一動,均佁有『能敬能和』之心情,不流凡俗,一切煩思雜慮,由之盡滌,茶味所生,賓主之心歸於一體,英文可用respect表之。   『怡』 據説文解字注『怡者和也、悦也、槳也。』可見『怡』字含意廣博。調和之意味,在於形式與方法,悦槳之意味,在於精神與情感,飲茶啜苦咽甘,啟發生活情趣,培養寬闊胸襟與遠大眼光。使人我之間的紛爭,消弭於形,怡悦的精神,在於不矯飾自負,處身於温和之中,養成謙恭之行為,英語可譯為harmony。   『真』 真理之真,真知之真,至善即是真理與真知結合的總體。至善的境界,是存天性,去物慾,不為利害所誘,格物致知,精益求精,換言之,用科學方法,求得一切事物的至誠,飲茶的真諦,在於啟發智能與良知,使人人在日常生活中淡泊明志,儉德行事,臻於真、善、美的境界。英文可用truth表之。 其它的説法: 我國學者對茶道的基本精神有不同的理解,莊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莊老解釋為:“廉儉育德,美真康樂,和誠處世,敬愛為人。” “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認為“和、靜、怡、真”應作為中國茶道的四諦。因為,“和”是中國這茶道哲學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靈魂。“靜”是中國茶道修習的方法。“怡”是中國茶道修習的心靈感受。“真”是中國茶道終極追求。 世上人人都在尋求快樂,但只有一個確實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控制你的思想。快樂不在乎外界的情況,而是依靠內心的情況。 行動好像是跟隨感覺走的。其實不是如此,行動是與感覺並行的。我們能使直接受意志支配的行動有規律,也能間接地使不直接受意志制約的支配有規律。

中國茶文化的精神內涵

茶文化的精神內涵為:“清”、“敬”、“和”、“美”。

1、“清”。是指與茶葉、茶飲相關的清茶、清醇、清淡、清香,與情操修養有關的清心、清靜、清純、清淨、清平、清雅、清逸、清高,與從政為官相關的清白、清風、清正、清廉、清官、清譽。“清”是茶的基本特徵和人的基本品質的充分體現。

2、“敬”。是指人與人之間互相敬重的友好關係;是指人對自然、規律、歷史、人民的敬畏之心。一個“敬”字體現的是茶之於禮的價值和人行於世的守則。

3、和”。是指基於茶文化“清”的本質和“敬”的理念之上的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自己的和諧關係。一個“和”字所體現的,既是茶道,也是人道和社會運行之道。

4、“美”。既指茶葉的色香味形、茶園的美化、茶人的美意、茶境的美妙,更是生活美滿、道德美好、人性美善的概括。

茶文化的發源地

茶樹原產於中國,自古以來,一向為世界所公認。只是在1824年之後,印度發現有野生茶樹,國外學者中有人對中國是茶樹原產地提出異議,在國際學術界引發了爭論。這些持異議者,均以印度野生茶樹為依據,同時認為中國沒有野生茶樹。其實中國在公元200年左右,《爾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樹,且現今的資料表明,全國有10個省區198處發現野生大茶樹,其中雲南的一株,樹齡已達1700年左右,僅是雲南省內樹幹直徑在一米以上的就有10多株。

目前所發現的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屬,380餘種,而我國就有15屬,260餘種,且大部分分佈在雲南、貴州和四川一帶。已發現的山茶屬有100多種,雲貴高原就有60多種,其中以茶樹種佔最重要的地位。從植物學的角度,許多屬的起源中心在某一個地區集中,即表明該地區是這一植物區系的發源中心。山茶科、山茶屬植物在我國西南地區的高度集中,説明了我國西南地區就是山茶屬植物的發源中心,當屬茶的發源地。

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是什麼?

茶道屬於東方文化。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在於東方文化往往沒有一個科學的、準確的定義,而要靠個人憑藉自己的悟性去貼近它、理解它。那麼x0dx0a呢?下面就做一詳細介紹。x0dx0a  1.台灣中華茶藝協會第二屆大會通過的茶藝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台灣教授吳振鐸解釋:清是指情潔、清廉、清靜、清寂。茶藝的真諦不僅要求事物外表之清,更需要心境清寂、寧靜、明廉、知恥。敬是萬物之本,敬乃尊重他人,對己謹慎。怡是歡樂怡悦。真是真理之真,真知之真。飲茶的真諦,在於啟發智慧與良知,詩人生活的淡泊明志、儉德行事。臻於真、善、美的境界。x0dx0a  2.我國學者對茶道的基本精神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茶業界泰斗莊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莊老解釋為:廉儉育德,美真康樂,和誠處世,敬愛為人。x0dx0a  3.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認為和、靜、怡、真應作為中國茶道的四諦。因為,和是中國這茶道哲學思想的核心,事茶道的靈魂。靜是中國茶道修習的不二法門。怡是中國茶道修習實踐中的心靈感受。真是中國茶道終極追求。x0dx0a  也有人説茶道是一種通過飲茶的方式,對人民進行禮法教育、道德修養的一種儀式。莊晚芳先生還歸納出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為:廉、美、和、敬他解釋説:廉儉育德、美真廉樂、合誠處世、敬愛為人。

什麼是中國茶道的精神內涵?

什麼是中國茶道的精神?浙江農業大學茶學專家莊晚芳教授提出中國的茶德應是“廉、美、和、敬”,並加以解釋:廉儉有德,美真康樂,和誠處世,敬愛為人。他明確主張“發揚茶德,妥用茶藝,為茶人修養之道”。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程啟坤和研究員姚國坤主張中國茶德可用“理、敬、清、融”四字來表述。理——理者,品茶論理,理智和氣之意。敬——敬者,客來敬茶,以茶示禮之意。清——清者,廉潔清白,清心健身之意。融——融者,祥和融洽、和睦友誼之意。

台灣的范增平先生於1985年提出中國“茶藝的根本精神,乃在於和、儉、靜、潔。”台灣的國學大師林荊南教授將茶道精神概括為“美、健、性、倫”四字,即“美律、健康、養性、明倫”,稱之為“茶道四義”。此外,台灣的周渝先生也曾提出“正、靜、清、圓”四字作為中國茶道精神的代表。據陳香白教授研究,他認為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就是“和”。“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它意味着宇宙萬物的有機統一與和諧,並因此產生實現天人合一之後的和諧之美……種種説法不一。但是,我們從中可以發現:各家的表述雖然不盡相同,但其主要精神還是接近的,特別是清、靜、和、美等是符合中國茶道的精神和茶藝的特點,和日本茶道和韓國茶禮的基本精神也是相通的。這是因為中、日、韓三國茶道的發展根基就是一脈相承的中國傳統文化精髓。

關於茶藝的知識

中國茶藝的四大特點分別是:茶道之道、茶道之清、茶道之真和茶道之淨。

“茶道之道”就是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行為藝術。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

“茶道之清”:清,則無雜。自古以來,喝茶為雅事,飲茶提倡“清”的精神,而與俗人飲茶則違背了茶道之清的精神,從而又引出了品茶即品人的説法。飲茶本是雅事,品茶之時卻仍想着蠅營狗苟之事,豈不敗興。所以説茶道的精神之一應當是--清。

“茶道之真”:真,乃茶道的起點,並追求於“真”。其中之意包括茶應是真茶、真香、真味;環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掛的字畫最好是名人名家的真字跡;用的茶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瓷,最重要的是飲茶之人要懷有一顆真心,敬客要真情、言語要真誠、心境要真閒。茶事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要認真、求真。

“茶道之淨”:淨,即飲茶環境的“淨”和飲茶茶具的“淨”,只有這兩方面做到了才能真正的做到茶道的境界,才能真正的享受品茗帶來的樂趣。

台灣茶道的精神是什麼?

中華茶藝業聯誼會的茶道精神:“靜、美”。

中華茶藝協會的茶道精神:“清、敬、怡、真”。

陸羽茶藝中心的茶道精神:“美津、健康、養性、明倫”。

高雄市茶藝協會的茶道精神:“中庸、儉德、養氣、品味”。

1. 中華茶藝業聯誼會的茶道精神:“靜、美”

中華茶藝業聯誼會為茶藝推廣先鋒,分則各據據點,推廣茶藝文化;合則統籌規劃,匯辦全國活動,發展茶藝,其功甚偉。惜該會至今尚未新擬統一之精神,故仍以草創期精神為探討依據,中華茶藝業聯誼會,第二次會員大會手冊言明以“靜”、“美”為營構理念,以社會眾生為訴求對象,引導民眾進入清淨桃花源,人茶室的營構理念退居次要地位,屬創始期茶藝文化,不似近年,各出心裁,特色明顯。

2. 中華茶藝協會的茶道精神:“清、敬、怡、真”

這是中華茶藝協會的茶道精神,發表於七十三年十二月會員大會,據該會理事長吳振鐸釋義如下:

“清”即“清潔”、“清廉”、“清靜”及“清寂”之清。“茶藝”的真諦,不僅求事物外表之清潔,更須求心境之清寂、寧靜、明廉、知恥在靜寂的境界中,飲水清見底之純潔茶湯,方能體味“飲茶”之奧妙。英文似purity與Tranquility表之為宜。

“敬”敬者萬物之本,無敵之道也。敬乃對人尊敬,對己謹慎,朱子説:“主一無適”,即言敬之態度應專誠一意,其顯現於形表者為誠懇之儀態,無輕藐虛偽之意,敬與和相輔,勿論賓主,一舉一動,均□有“能敬能和”之心情,不流凡俗,一切煩思雜慮,由之盡滌,茶味所生,賓主之心歸於一體,英文可用respect表之。

“怡”據説文解字注“怡者和也、悦也、槳也。”可見“怡”字含意廣博。調和之意味,在於形式與方法,悦槳之意味,在於精神與情感,飲茶啜苦咽甘,啟發生活情趣,培養寬闊胸襟與遠大眼光。使人我之間的紛爭,消弭於形,怡悦的精神,在於不矯飾自負,處身於温和之中,養成謙恭之行為,英語可譯為harmony。

“真”真理之真,真知之真,至善即是真理與真知結合的總體。至善的境界,是存天性,去物慾,不為利害所誘,格物致知,精益求精,換言之,用科學方法,求得一切事物的至誠,飲茶的真諦,在於啟發智慧與良知,使人人在日常生活中澹泊明志,儉德行事,臻於真、善、美的境界。英文可用truth表之。

3. 陸羽茶藝中心的茶道精神:“美津、健康、養性、明倫”

陸羽茶藝中心的茶道精神是林荊南制定的,文中要旨如下:

“美律”美是茶的事物,律是茶的秩序。事由人為,治茶事,必先潔其身而正其心,必敬必誠,才能建茶功立茶德,潔身的要求及於衣履,正心的要求見諸儀容器度。所謂物,是茶之所屬,諸如品茶的環境,所用的器具,都必須美觀,而且調和,從潔身、正心,至於環境、器具,務必合於秩序,治茶時必須從容中矩,連而貫之,充分顥示幽雅的律美,造成至佳的品茗氣氛。須知品茗有層次,從層次而見其昇華,否則茶功敗矣,遑論茶德。

“健康”茶為健康飲料,其有益於人身健康是毫無疑意的。推廣飲料,應該從家庭式開始,拜茶之賜,一家大小健康,家家健康,見到全體人類健康,茶就有“修、齊、治、平”的同等奧義。

“養性”茶人必須順茶性,從清趣中培養靈源,滌除積垢,還其本來性善。

“明倫”茶之功用,是敦睦人際關係的津樑。今舉茶為天倫飲,合乎五倫十義(父慈、子孝、夫唱、婦隨、兄友、弟恭、友信、朋宜、君敬、臣忠)。

4. 高雄市茶藝協會的茶道精神:“中庸、儉德、養氣、品味”

高雄市茶藝協會七十四年元月十九日,理事長葉榮裕的大會頌文,該會茶道精神如下:“茶道中庸化”思想的一貫,動作的適中,致中和,允執厥中,不偏不倚,無過與不及,也就是如何在遲速之間把握中庸之道。

“茶道主性儉”陸羽在茶經上説:“茶之性儉。”又説:“茶,行優而有儉德者飲之甚宜。”易經卦文:“君子以儉德避難,不可以祿榮之。”…。我茶道中人率先戒絕奢侈,揚棄華服美飾,自力更生,勤儉建國。則儉能養廉,儉能建國,其理自明矣。

“茶道貴養氣”際茲文明行將被人慾淹沒之時,吾輩心智更應受茶之滌清,而振奮正剛正大的浩然氣,以中華民族禮義廉恥的道統,來作中流砥柱,則中興有望,復國可期。

“茶道善品味”茶之味至甘,其性至和,善飲之餘,當能啜苦咽甘,轉移風氣,振奮人心,勵志報國。

茶與生活板塊刊載的文章及圖片是為了介紹茶葉知識、普及茶葉文化而設,僅供讀者個人學習和研究,以及其他非商業性用途;有部分作品適當引用自他人已發表作品,若相關版權人不同意本站引用其作品的,請及時聯繫本站予以刪除,感謝您對茶文化的支持。

茶是文化的泉源,既可怡情養性、規矩法定,又可藉著茶的鼓舞與慰藉,產生精湛的思想與偉大的藝術。今日各國的茶文化,都是直接或間接接受到中華民族的影響,像是透過宗教、學術交流,茶文化東傳到日、韓等國,並在當地融合自身特色形成特有的飲茶文化。

由於古代茶文化屬於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因而同樣體現了理性的精神內涵。對於茶葉的品飲,除講究程序、儀式和環境外,還強調心靈的感受和境界。到目前為止,能夠被不同國家、民族、人種、宗教信仰、年齡、性別等所共同接受並融通的文化有多少?據考,”茶文化“為千家文化之首。因此,茶文化在人類社會中杯不斷學習、研討、普及、提升和弘揚。

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是什麼

中國茶道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

中國茶道從佛家文化講的思想基礎是:“禪茶一味” 歸四字也。

其一曰“苦” 佛理博大無限,但以“四諦”為總綱。 釋迦牟尼成道後,第一次在鹿野苑説法時,談的就是“四諦”之理。而“苦、集、滅、道”四第以苦為首。品茗時,品味人生,參破“苦諦。 其二曰“靜” 茶道講究“和靜怡真”,把“靜”作為達到心齋座忘,滌除玄鑑、澄懷味道的必由之路。其三曰“凡”從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 其四曰“放”, 人的苦惱,歸根結底是因為“放不下”,所以,佛教修行特別強調“放下”。

陸羽提倡的茶道精神包括( )

陸羽提倡的茶道精神包括精、行、儉、德。

茶道精神:

“精神”二字貫穿於茶事活動之中,提出飲茶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茶之煮》中再提出“茶性儉”,其“精”與儒家之禮、規相對,而“儉”與道家的“為道之日,損之又損”相對,將日常飲茶提升到修身養性,培養道德的境界,寓理於行為中和行而上的精神享受,而達到以德養壽、仁者壽的養生效果。

再次,“聊四五啜”説明其品飲過程中的慢慢享受、談聊中對人的啟發,其境界可與醍醐、甘露抗衡,説明其有清神、忘憂之精神作用。

茶道介紹:

1、茶道是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

2、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

3、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茶道被譽為是道家的化身,茶道文化起源於中國,南宋時期傳入日本和朝鮮,元朝以後在中國開始衰落。到現代,茶道已在日本流行併發揚光大,成為世界茶道文化的典型代表。

有精神才有傳承,茶道的精神是什麼

生活有着生活下去的動力以及生活的精神,無論是在什麼方面都一定有着精神領悟,正是因為有了精神的交匯才會有着現如今的文化傳承。

還想了解》》 茶文化標語大全

  什麼是茶道精神,眾説紛紜。中國的茶道精神一直沒有統一和規範下來,給茶文化,茶道的普及推廣帶來了諸多不便。

  『和、敬、清、寂』四規是日本茶道精神,幾百年來指導了日本人的思想和生活。受日本茶道的啟迪,近幾年來,中韓兩國也都試圖從文化根源中,尋繹出自己的茶藝精神,成果斐然。當代中國茶思想或由於立場不同,或由於訴求對象互異。

  或由於理念差別,故旨趣相差甚遠,茲枚舉四家略作説明:中華茶藝業聯誼會:『靜、美』;中華茶藝協會:『清、敬、怡、真』;陸羽茶藝中心:『美律、健康、養性、明倫』;高雄市茶藝協會:『中庸、儉德、養氣、品味』。

  日本的茶道雖然源於中國,但在大和民族獨特的環境下,它與宗教、哲學、倫理、美學自然地融為一體,成為日本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茶道精神可濃縮為四個字“和、敬、清、寂”。這是十六世紀末,千利休繼承吸取了村田珠光等人的茶道精神後提出來的。

  “和”指的是和諧、和悦;“敬”指的是純潔、誠實,主客間互敬互愛;“清”和“寂”則是指茶室內外清靜、典雅的環境和氛圍。茶道中的茶又稱為“WABI茶”,WABI的意思是閒寂、恬靜,它已成為日本人欣賞美的意識。

  這種美意識的產生有其社會歷史原因和思想根源:平安末期至鎌倉時代,日本社會動盪,原佔統治地位的貴族失勢,新興的武士階級走上舞台。失去天堂的貴族感到世事無常而悲觀厭世,因此很多貴族隱居山林,或流浪荒野,在深山野外建造草菴,過着隱逸的生活。

  追求“WABI”的心態,在郊外或僻靜的地方過上隱居的生活,享受古樸的田園生活樂趣,尋求心靈上的安逸,以“恬靜、閒寂”為美。茶人村田珠光等人把這種美意識引進茶道中來,使“清寂”之美得以廣泛的傳播。

中國的茶道精神是什麼?

中國人視道為體系完整的思想學説,是宇宙、人生的法則、規律,所以,中國人不輕易言道,不像日本茶有茶道,花有花道,香有香道,劍有劍道,鏈摔跤搏擊也有柔道、跆拳道。在中國飲食、玩樂諸活動中能升華為“道”的只有茶道。茶道屬於東方文化。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在於東方文化往往沒有一個科學的、準確的定義,而要靠個人憑藉自己的悟性去貼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國唐代就有了“茶道”這個詞,例如,《封氏聞見記》中:“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於是茶道大行。”唐代劉貞亮在飲茶十德中也明確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日本人把茶道是位日本文化的結晶,也是日本文化的代表。近幾年來,在日本致力於茶到時間的人層出不窮,在長期實踐的基礎上,近幾年才開始有學者給茶道下定義。1977年,谷川激三先生在《茶道的美學》一書中,將茶道定義為:以身體動作作為媒介而演出的藝術。它包含了藝術的因素、社交因素、禮儀因素和修行因素等四個因素。久鬆真一先生則認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為契機的綜合文化體系,它具有綜合性、統一性、包容性。其中有藝術、道德、哲學、宗教以及文化的各個方面,其內核是禪。熊倉功夫先生從歷史學的角度提出:茶道是一種室內藝能。藝能使人本文化獨有的一個藝術羣,它通過人體的達到人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我國學者對茶道的解釋受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思想影響,“茶道”一詞從使用以來,歷代茶人都沒有給他下過一個準確的定義。直到近年對茶道見仁見智的解釋才熱鬧起來。吳覺農先生認為:茶道是“把茶視為珍貴、高尚的飲料,因茶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或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手段。

TAG標籤:茶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