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烘青綠茶製作工藝流程

烘青綠茶製作工藝流程

1、殺青,將綠茶放入殺青機器中,通入90度熱風,進行高温殺青;

2、揉捻,殺青後的綠茶不需攤涼,直接用手揉搓,將其搓成條狀;

3、烘焙,準備一個蒸籠,將茶葉均勻的攤放在上面,然後置於火爐上,毛火烘製15分鐘,期間每隔3分鐘需翻動一次茶葉。

1. 採摘:在採摘時儘量選擇成熟度和新鮮度都比較適當的茶葉。

2. 消毒:將採摘回來的茶葉進行高温消毒,使用温度在80-100℃之間,時間在2-3分鐘。

3. 滾揉:將消毒後的茶葉放入滾揉機中進行滾揉,讓葉片裂綾,喚醒茶汁。

4. 揉捻:將滾揉後的茶葉進行揉捻,讓茶汁有更多的機會流出。

5. 提花:將揉捻好的茶葉進行提花,即將茶葉平放在薄薄一層,讓葉面張開。

6. 乾燥:將提花好的茶葉進行乾燥,使用温度在70-80℃之間,時間在40-60分鐘。

7. 整形:對乾燥後的茶葉進行整形,使其外形光滑美觀,增加茶葉的價值。

8. 分級:將整形後的茶葉進行分級,將茶葉按照等級分成不同等級,以便更好地銷售。

9. 包裝:將分級好的茶葉進行包裝,以保持乾燥和新鮮。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1、殺青。其殺青、揉捻工藝基本上與眉茶、珠茶相同,僅乾燥過程中採用烘焙。烘青綠茶的初制工序中的殺青,基本上與眉茶操作方法相同。

2、揉捻。至於揉捻工序,要根據烘青大部分內銷耐泡、條索完整的要求特點,揉捻程度要比眉茶輕些。揉捻時最好採用分篩復揉,(老嫩混雜葉)。

3、乾燥。毛火烘焙:採用高温薄攤,快速烘乾法。温度80-90℃,每來自籠攤葉3-4斤,均勻攤在烘籠口,中心較厚,四周稍薄,葉攤好後,再置於火爐上。每隔3-4分鐘翻一次,手離三鋼底謂沙滑李攤葉5cm處有熱感,感到有温度,將烘籠取下,置於竹蓋上,以免茶未落入火爐,產生煙味,影響茶葉單變握百刻破生質量,烘約15分鐘,達六七成幹,茶葉稍硬有觸手感覺,即可起烘攤晾半小時。

4、烘乾機烘乾。較大的茶廠,一般都採用自動烘乾機或手拉的烘乾機,烘效率較高,10斤/小時,毛火的進風温度控制在100-200℃,攤葉厚1-2cm,時間大約10-15分鐘。毛火下葉攤晾,回潮半小時後再呈火烘焙。呈火温度在90-100℃,約經15分鐘,即達乾燥程度。烘青烘乾,最後煙氣,焦氣。

手工綠茶製作工藝流程

手工綠茶製作流程如下:

綠茶的基本工藝流程分殺青、揉捻、乾燥三個步驟。殺青方式有鍋炒加熱殺青和熱蒸汽殺青兩種,以熱蒸汽殺青法制作的綠茶稱做“蒸青綠茶”,以炒鍋加熱殺青法制作的綠茶有三種乾燥方式︰炒幹者稱“炒青”,烘乾者稱“烘青”,曬乾者稱“曬青”。所以,綠茶包括炒青綠茶、烘青綠茶、曬青綠茶和蒸青綠茶四類。

炒青綠茶茶葉外形千姿百態,有扁平、尖削、圓條、直針、捲曲、平片等多種形態。沖泡後,多數牙葉成朵,清湯綠葉,香高味濃,回味甘甜。

烘青綠茶外形不如炒青綠茶那樣光滑緊結,但條索完整,嘗顯峯苗,白毫顯露,湯色綠潤,葉底嫩綠明亮,香氣清鮮,滋味醇厚。

蒸青綠茶是我國古代最重要的茶類,其蒸焙方法載於唐代陸羽著的《茶經》。其法是將鮮葉蒸軟,然後揉捻、乾燥而成。蒸青綠茶具有“三綠”的特點︰色綠、湯綠、葉綠。現在日本飲用的茶大多就是蒸青綠茶加工而成的。

1.殺青

殺青對綠茶品質起着決定性作用。

通過高温,破壞鮮葉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類物質氧化,以防止葉子紅變;同時蒸發葉內的部分水份,使葉子變軟,為揉捻造形創造條件。隨着水分的蒸發,鮮葉中具有青草氣的低沸點芳香物質揮發消失,從而是茶葉香氣得到改善.

除特種茶外,該過程均在殺青機中進行。影響殺青質量的因素有殺青温度、投葉量、殺青機種類、時間、殺青方式等。它們是一個整體,互相牽連制約。

2.揉捻

揉捻是綠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過利用外力作用,使葉片揉破變輕,卷轉成條,體積縮小,且便於沖泡。同時部分茶汁擠溢附着在葉表面,對提高茶滋味濃度也有重要作用。

制綠茶的揉捻工序有冷揉與熱揉之分。所謂冷揉,即殺青葉經過攤涼後揉捻;熱揉則是殺青葉不經攤涼而趁熱進行的揉捻。嫩葉宜冷揉以保持黃綠明亮之湯色於嫩綠的葉底,老葉宜熱揉以利於條索緊結,減少碎末。

手工如何製作綠茶

綠茶分為兩種的,有炒青、烘青綠茶,看你要製作哪一種了

烘青綠茶初制工序有3道:殺青、揉捻、乾燥。

炒青綠茶初制工序有:鮮葉、殺青、揉捻、炒幹。

烘青綠茶製作方法如下:

殺青:用直徑50釐米左右的桶鍋,鍋温要先高後低,即150~130?C左右。每鍋投葉量,特級200~250克,一級以下可增加到500~700克。鮮葉下鍋後,聞有炒芝麻聲響即為温度適中。單手翻炒,手勢要輕,翻炒要快(每分鐘50~60次),揚得要高(葉子離開灶面20釐米左右),撒得要開,撈得要淨。殺青程度要求適當偏老,即芽葉質地柔軟,表面失去光澤,青氣消失,茶香顯露即可。

揉捻:特級和一級原料,在殺青達到適度時,繼續在鍋內抓帶幾下,起到輕揉和理條的作用。二、原料殺青起鍋後,及時散失熱氣,輕揉1~2分鐘,使之稍捲曲成條即可。揉捻時速度亦慢,壓力宜輕,邊揉邊抖,以保持芽葉完整,白毫顯露,色澤綠潤。

烘焙:分初烘和足烘。初烘時每隻殺青鍋配四隻烘籠,火温先高後低,第一隻烘籠燒明炭火,烘頂温度90度以上,以後三隻温度依次下降到80度、70度、60度左右。邊烘邊翻,順序移動烘頂。初烘結束時,茶葉含水率約為15%左右。初烘過程翻葉要勤,攤葉要勻,操作要輕,火温要穩。初烘結束後,茶葉放在簸箕中攤涼30分鐘,以促進葉內水分重新分佈均勻。待初烘葉有8~10烘時,併為一烘,進行足烘。足烘温度60度左右,文火慢烘,至足幹。揀剔去雜後,再復火一次,促進茶香透發,趁熱裝入鐵筒,封口貯存。

炒青綠茶之類的製作方法如下:

殺青與揉捻步驟與烘青相同,不同之處在於最後的步驟,而是用鍋炒幹,有的用滾桶炒幹,但不論何種方法,目的都是:一、葉子在殺青的基礎上繼續使內含物發生變化,提高內在品質;二、在揉捻的基礎上整理條索,改進外形;三、排出過多水分,防止黴變,便於貯藏。最後經乾燥後的茶葉,都必須達到安全的保管條件,即含水量要求在5—6%,以手揉葉能成碎末。

綠茶是怎麼製作的?

1、殺青,這個殺青是綠茶品質的關鍵步驟,目的就是破壞鮮茶葉中的酶,獲得綠茶應有的色香味。

2、接着是蒸發水分,我們可以通過晾曬或者是炒鍋幹炒來降低茶葉中的水分,(老葉輕殺,嫩葉老殺)的原則。使茶葉由鮮綠變暗綠,手捏葉軟,略微粘手為佳。

3、揉捏,揉捏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所纖體及併為炒幹茶葉做準備,揉捏那一般分為兩類,熱揉和冷揉。其實解釋也非常簡單。    熱揉:就是在殺青之後立刻進行揉捏;冷捏:是殺青後等茶葉冷卻後揉捏。經過揉捏過後,茶葉粘附於葉面,手摸有潤滑粘手質感。這樣的茶葉製作堪為最佳。

4、乾燥;儲藏乾燥方法很多,我們這裏運用準備好的烘乾機,目的使葉子在殺青的基礎上提高品質。在揉捏的過程後改變外形。排出更多的水分也更有利於儲藏。

5、最後我們的茶葉必須達到安全的保管條件。(及含水量要求在5~6%且手揉能打成碎末為最佳)

擴展資料

綠茶(Green Tea),是中國的主要茶類之一,是指採取茶樹的新葉或芽,未經發酵,經殺青、整形、烘乾等工藝而製作的飲品。其製成品的色澤和沖泡後的茶湯較多的保存了鮮茶葉的綠色格調。常飲綠茶能防癌,降脂和減肥,對吸煙者也可減輕其受到的尼古丁傷害。

綠茶是未經發酵製成的茶,保留了鮮葉的天然物質,含有的茶多酚、兒茶素、葉綠素、咖啡鹼、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成分也較多。綠茶中的這些天然營養成份對防衰老、防癌、抗癌、殺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類所不及的。

綠茶是以適宜茶樹新梢為原料,經殺青、揉捻、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製成的茶葉。其幹茶色澤和沖泡後的茶湯、葉底以綠色為主調,故名綠茶。綠茶是將採摘來的鮮葉先經高温殺青,殺滅了各種氧化酶,保持了茶葉綠色,然後經揉捻、乾燥而製成,清湯綠葉是綠茶品質的共同特點。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綠茶

綠茶的主要工藝是什麼?

綠茶屬於不發酵茶,其炒青和乾燥的方式是綠茶製作工藝中的重要環節。綠茶用茶樹的嫩芽、嫩葉製成。按照綠茶炒青和乾燥的方式,綠茶分為炒青綠茶、烘青綠茶、蒸青綠茶、曬青綠茶,代表性名茶為西湖龍井、黃山毛峯、太平猴魁、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等。

①工藝:殺青(炒青、烘青、蒸青、曬青)—揉捻(改變茶葉的形狀)—乾燥(固定形狀,使水分保持在3%~5%之間)。

②幹茶:幹茶以綠色為主,由於茶區環境、地理位置不同,茶葉的顏色不同,有翠綠色、黃綠色、碧綠色、墨綠色等。因工藝不同有扁形、螺形、蘭花形、條形、針形等。

③湯色:以綠色為主、為輔。

④香氣:清新的綠豆香、菜香。品種不同,茶葉的香氣不同。

⑤滋味:滋味淡,微苦。綠茶內質的各種成分完全屬涼性茶。富含葉綠素、維生素C、咖啡因,較易刺激神經。

綠茶-黃山毛峯

綠茶是怎麼做出來的是不是抄啊

你知道嗎綠茶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嗎?

炒青綠茶和烘青綠茶的區別?

區別一、乾燥工藝不同

烘青綠茶

烘青乾燥工序,分為毛火烘焙和足火烘焙兩種,現分述如下:

毛火烘焙:採用高温薄攤,快速烘乾法。温度80-90℃,每籠攤葉3-4斤,均勻攤在烘籠口,中心較厚,四周稍薄,葉攤好後,再置於火爐上。每隔3-4分鐘翻一次,手離攤葉5cm處有熱感,感到有温度,將烘籠取下,置於竹蓋上,以免茶未落入火爐,產生煙味,影響茶葉質量,烘約15分鐘,達六七成幹,茶葉稍硬有觸手感覺,即可起烘攤晾半

呈火烘焙:採用低温慢烘法。温度70℃左右,每籠攤葉4-5斤,每隔10分鐘翻拌一次,(翻拌方法同毛火一樣,手勢要輕)。當手揉茶葉成粉末時,即可下烘,呈火烘焙,歷時60分鐘左右。

炒青綠茶

採用輕揉、輕炒手法,達到固定形狀,繼續顯毫,蒸發水分的目的。當九成幹左右時,起鍋將茶葉攤放在桑皮紙上,連紙放在鍋上文火烘至足幹。鍋温約30~40°C,足幹葉含水量7%左右,歷時6~8分鐘。全程約為40分鐘左右。

區別二、主要品種不同

烘青綠茶

主要有黃山毛峯、太平猴魁、六安瓜片、敬亭綠雪、天山綠茶、顧渚紫筍、江山綠牡丹、峨眉毛峯、金水翠峯、峽州碧峯、南糯白毫等。

炒青綠茶

炒青綠茶的主要品種,有眉茶、珠茶、西湖龍井、老竹大方、碧螺春、蒙頂甘露、都勻毛尖、信陽毛尖、午子仙毫、南京雨花茶、金獎惠明、高橋銀峯、韶山韶峯、安化松針、古丈毛尖、江華毛尖、大庸毛尖、桂平西山茶、廬山雲霧等等。

區別三、品質特徵不同

炒青綠茶

品質特徵是,條索緊結光潤,湯色、葉底碧綠,香氣鮮鋭,滋味濃厚而富有收斂性,耐沖泡。

烘青綠茶

烘青綠茶有青香味,且幹色澤一般表現為綠色,白毫較顯,一般用拿上手會看見白毫四散,飄在空中。因為乾燥到位。

但條索略粗鬆,因為製茶過程中如果揉捻過重、過長,則會出現黑條,幹茶有明顯的火烘味,香氣較鋭,沖泡後一般的茶湯會表現為黃綠色,或嫩綠色,翠綠色。

滋味鮮爽,回甘,但不耐泡,葉底香氣一般不持久,因為高温烘培後,部分香氣物質如芳香類會揮發,所以香氣不持久,葉底表現為嫩綠,或綠亮。不會顯褐色。

綠茶主要以工藝中乾燥和殺青方法的不同分為哪四種,分別寫出它們的製作方法?

炒青,烘青,蒸青,曬青,四種,

龍井就炒青,白茶是烘青,沫茶是蒸青,曬青不常見

怎樣把茶葉做的更綠?

這個要從新茶的製作開始講,要製作出一款翠綠的茶,在萎凋脱水的過程需要快,烘乾也好,曬乾也好,總之脱水要快白茶是微發酵茶葉,只要我們能夠控制不讓他發酵,那麼就可以保持翠綠當然,這樣製作出來的白茶品質反而差這樣。

第1步首先,將採摘來的茶葉清理一遍,把躲藏在裏面的小蟲子碎屑清理乾淨。

採摘茶葉時最好選擇這種“一芯一葉”的,味道更好,更清香。

步洗乾淨鍋,燒熱後,就可以把茶葉倒進去大鍋受熱面積大,茶葉。

這是茶葉製作過程中,由於製作火候的掌握差異,導致茶葉生產出來質量差異,而質量差異也直接導致茶湯顏色有別。

綠茶以加工工藝分類可分為炒青綠茶、烘青綠茶、蒸青綠茶和曬青綠茶。炒青綠茶:殺青-揉捻-炒幹:烘青綠茶:殺青-揉捻-烘乾;蒸青綠茶:蒸氣殺青-粗揉-中揉-精揉一烘乾;曬青綠茶:殺青-揉捻(原料粗老者不用揉捻)-曬乾。雖然各種綠茶的具體加工工藝各有差異,但是其基本的工序是一致的,即:殺青-揉捻-乾燥。殺青殺青是綠茶製作的第一步工序,也是綠茶形成“清湯綠葉”“香高味醇”品質的關鍵工序,將直接決定綠茶品質的優劣。殺青的目的有四個:一、阻止多酚類物質的氧化,使茶葉保持應有的綠色;二、將鮮葉中低沸點的具有青草氣味的成分如青葉醇、青葉醛等揮發掉,發展茶葉的香氣;三、減少茶葉中的花青素和具有苦澀味的苷類物質,增進綠茶鮮、爽、醇的滋味;四、減少鮮葉的水分,使葉質柔軟有韌性,便於揉捻成形。殺青有三種方式:鍋式殺青、滾筒殺青和蒸氣殺青。

揉捻殺青之後,就進入了揉捻工序。揉捻是造就綠茶各種外形不可缺少的程序。揉捻的目的有三個:一、破壞茶葉的細胞組織,使茶葉中的內含成分能充分地浸出,提高茶湯的濃度;二、通過揉捻使茶葉更加緊實,保持幹茶條索的完整,減少斷碎,以利於保存;三、利用揉捻的不同手法和輕重,塑造茶葉的不同形狀。

乾燥

乾燥是綠茶加工的最後一道工序,與綠茶的品質有密切的關係。乾燥的目的是揮發茶葉中多餘的水分,以保持茶葉中酶的活性,固定茶形。

綠茶加工過程一共分幾步?

綠茶的加工,簡單分為殺青、揉捻和乾燥三個步驟,其中關鍵在於殺青。鮮葉通過殺青,酶的活性鈍化,內含的各種化學成分,基本上是在沒有酶影響的條件下,由熱力作用進行物理化學變化,從而形成了綠茶的品質特徵。

綠茶殺青

殺青對綠茶品質起着決定性的作用。通過高温,破壞鮮葉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類物質氧化,以防止葉子紅變;同時蒸發葉內的部分水份,使葉子變軟,為揉捻造形創造條件。隨着水分的蒸發,鮮葉中具有青草氣的低沸點芳香物質揮發消失,從而使茶葉香氣得到改善。

除特種茶外,該過程均在殺青機中進行。影響殺青質量的因素有殺青温度、投葉量、殺青機種類、時間、殺青方式等。它們是一個整體,互相牽連制約。

綠茶炒青

平靜書齋

由於在乾燥過程中受到機械或手工操力的作用不同,成茶形成了長條形、圓珠形、扇平形、針形、螺形等不同的形狀,故又分為長炒青、圓炒青、扁炒青等等。

長炒青精製後稱眉茶,成品的花色有珍眉、貢熙、雨茶、針眉、秀眉等,各具不同的品質特徵。如珍眉:條索細緊挺直或其形如仕女之秀眉,色澤綠潤起霜,香氣高鮮,滋味濃爽,湯色、葉底綠微黃明亮;貢熙:是長炒青中的圓形茶,精製後稱貢熙。外形顆粒近似珠茶,圓結勻整,不含碎茶,色澤綠勻,香氣純正,滋味尚濃,湯色黃綠,葉底尚嫩勻;雨茶:原系由珠茶中分離出來的長形茶雨茶大部分從眉茶中獲取,外形條索細短、尚緊,色澤綠勻,香氣純正,滋味尚濃,湯色黃綠,葉底尚嫩勻;圓炒青:外形顆粒圓緊,因產地和採製方法不同,又分為平炒青、泉崗輝白和湧溪火青等。

平炒青:產於浙江嵊縣、新昌、上虞等縣。因歷史上毛茶集中紹興平水鎮精製和集散,成品茶外形細圓緊結似珍珠,故稱"平水珠茶"或稱平綠,毛茶則稱平炒青;扁炒青:因產地和製法不同,主要分為龍井、旗、大方三種。

綠茶烘青

是用烘籠進行烘乾的。烘青毛茶經再加工精製後大部分,作熏製花茶的茶坯,香氣一般不及炒青高,少數烘青名茶品質特優。以其外形亦可分為條形茶、尖形茶、片形茶、針形茶等。條形烘青,全要主要產茶區都有生產;尖形、片形茶主要產於安徽、浙江等省市。其中特種烘青,主要有馬邊雲霧茶、黃山毛峯、太平猴魁、汀溪蘭香、六安瓜片、敬亭綠雪、天山綠茶、顧渚紫筍、江山綠牡丹、峨眉毛峯、金水翠峯、峽州碧峯、南糯白毫等。如黃山毛峯:產於安徽歙縣黃山。外形細嫩稍捲曲,芽肥壯、勻整,有鋒毫,形似"雀舌",色澤金黃油潤,俗稱象牙色,香氣清鮮高長,湯色杏黃清澈明亮,滋味醇厚鮮爽回甘,葉底芽葉成朵,厚實鮮豔。

綠茶曬青

是用日光進行曬乾的。主要分佈在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等省有少量生產。曬青綠茶以雲南大葉種的品質最好,稱為"滇青";其他如川青、黔青、桂青、鄂青等品質各有千秋,但不及滇青。

綠茶蒸青

以蒸汽殺青是我國古代的殺青方法。唐朝時傳至日本,相沿至今;而我國則自明代起即改為鍋炒殺青。蒸青是利用蒸汽量來破壞鮮葉中酶活性,形成幹茶色澤深綠,茶湯淺綠和茶底青綠的"三綠"的品質特徵,但香氣較悶帶青氣,澀味也較重,不及鍋炒殺青綠茶那樣鮮爽。由於對外貿易的需要,我國從80年代中期以來,也生產少量蒸青綠茶。主要品種有恩施玉露,產於湖北恩施;中國煎茶,產於浙江、福建和安徽三省。

綠茶是歷史最早的茶類。古代人類採集野生茶樹芽葉曬乾收藏,可以看作是廣義上的綠茶加工的開始,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但真正意義上的綠茶加工,是從公元8世紀發明蒸青製法開始,到12世紀又發明炒青製法,綠茶加工技術已比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並不斷完善

綠茶揉捻

揉捻是綠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過利用外力作用,使葉片揉破變輕,卷轉成條,體積縮小,且便於沖泡。同時部分茶汁擠溢附着在葉表面,對提高茶滋味濃度也有重要作用。制綠茶的揉捻工序有冷揉與熱揉之分。所謂冷揉,即殺青葉經過攤涼後揉捻;熱揉則是殺青葉不經攤涼而趁熱進行的揉捻。嫩葉宜冷揉以保持黃綠明亮之湯色於嫩綠的葉底,老葉宜熱揉以利於條索緊結,減少碎末。

綠茶乾燥

乾燥的目的,蒸發水分,並整理外形,充分發揮茶香。乾燥方法,有烘乾、炒乾和曬乾三種形態。綠茶的乾燥工序,一般先經過烘乾,然後再進行炒幹。因揉捻後的茶葉,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幹,會在炒幹機的鍋內很快結成團塊,茶汁易粘結鍋壁。故此,茶葉先進行烘乾,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鍋炒的要求。

綠葉清湯關鍵工序

採摘、殺青、揉捻、乾燥。

綠茶的製作步驟依次是採摘、殺青、揉捻、乾燥,其中殺青為綠茶的核心工藝,也是形成綠茶清湯綠葉核心品質的關鍵工藝,根據殺青以及乾燥工藝的不同,綠茶又分為蒸青綠茶、曬青綠茶、烘青綠茶、炒青綠茶。

綠茶的特點:不發酵茶,屬性偏寒,清湯綠葉,滋味鮮爽。綠茶在製作加工初期,需要經過高温殺青,破壞鮮葉中酶的活性,制止了酶對多酚類物質的酶促氧化。因此綠茶表現出清湯綠葉、鮮醇濃爽的品質。

TAG標籤:工藝流程 綠茶 烘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