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歷史教訓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歷史教訓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給後人留下的歷史教訓有( )。 ①經濟建設必須立足本國國情,保持穩定的經濟增長速度 ②經濟建設必須遵循客觀經濟規律 ③要大力發揮人民羣眾的主觀能動性 ④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

依據課本所學可知,1958年以後,我國在“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的指導下,走上了左傾的錯誤道路,典型的就是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給國民經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嚴重的經濟困難,由此可知,我們應該吸取教訓,經濟建設必須立足本國國情,保持穩定的經濟增長速度,經濟建設必須遵循客觀經濟規律,要大力發揮人民羣眾的主觀能動性,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建設,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左傾錯誤,①②③④都符合題意,D項正確;ABC三項都具有片面性,不符合題意;故選D。 ---------------------------------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黨在發展過程中有哪些經驗和教訓?

1、“大躍進”運動

“大躍進”運動是指1958年至1960年間,中國黨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的極“左”路線的運動,是在八屆三中全會及其以後不斷地錯誤批判1956年反冒進的基礎上發動起來的,是“左”傾冒進的產物。

“大躍進”打亂了國民經濟秩序,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使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受到重大損失。從1958年11月開始,開始糾正“大躍進”運動中的問題。多次提出調整經濟指標,“壓縮空氣”,並着手解決經濟工作中的問題。

2、人民公社化運動

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是中國黨在五十年代後期全面開展社會主義建設中,為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所作的一項重大決策。它違背了生產關係要與生產力相適應的關係。

由於在合作化運動的後期已出現了過急過猛的問題,所以人民公社化運動也出現了急於向主義過渡的情況,颳起了“一平二調三收款”的“風”。1958年11月工作會議後,和開始逐步糾正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錯誤。

3、文化大

文化大全稱“無產階級文化大”,是一場由發動,被反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

在這場所謂的“大”中,包括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內的大批黨政軍領導幹部、民主黨派負責人、各界知名人士和羣眾受到誣陷和。黨和的各級機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政協組織,長期陷於癱瘓和不正常狀態。、檢察、司法等專政機關和維護社會秩序的機關都被搞亂了。

擴展資料

實踐證明,“文化大”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義上的或社會進步。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進行“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大,既沒有經濟基礎,也沒有基礎。

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文化大’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文化大

20世紀50年代黨在社會主義道路探索中出現過的失誤有哪些?從這些失誤中吸取怎樣的歷史教訓?

20世紀50年代中期,黨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上犯了“左”傾錯誤,其主要標誌是“大躍進”和人民原因:

我黨缺乏領導經濟建設的經驗,對於經濟文化落後的大國建設社會主義的艱鉅性估計不足,急於求成,對於掌握經濟規律和科學知識的必要性認識不足經驗。

教訓:

①必須堅持事實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發展經濟不能違背客觀規律;

②不能機械照搬外國經驗,必須制定符合國情的經濟建設方針;

③生產關係的調整必須適應生產力發展狀況;

④在堅持社會主義建設中,要集中發展生產力;

⑤必須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經濟建設服務;

⑥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公社化運動。

初二歷史,一道材料題(共四個小題,3乙完,2未完)求答案就是第15題

1.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①缺乏社會主義建設經驗

②對國情認識不足

③急於求成

2. 影響:工農業生產遭到極大破壞,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人民生活發生嚴重困難,破壞了生態環境;

4. 經驗教訓是:1、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脱離實際的美好願望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惡果。2、經濟建設必須循序漸進,不可能產生“躍進式”的跳躍發展。瞎搞“大躍進”,勢必造成浮誇風。3、社會主義發展有階段性,超越發展階段的“極左”思潮可能造成社會混亂,阻礙社會進步。

人民公社運動的背景,內容,影響及啟示。

1、背景

人民公社化運動最初是由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小社並大社引起的。這本來是出於興修水利、搞農田基本建設的需要,但在“大躍進”的背景下,卻演變成一場不顧客觀條件、爭相推動農業集體生產組織向所謂更高級的形式過渡的普遍的羣眾性運動。

2、內容

成立人民公社,原來合作社的集體財產無償調撥給人民公社。人民公社實行工農商學兵合一的政社合一的,既是一個經濟組織,也是一級政權機構。人民公社的基本特點被概括為“一大二公”。

所謂“大”,就是規模比農業生產合作社大,基本上是一鄉一社,甚至數鄉一社。所謂“公”,就是生產資料公有化程度高。

3、影響

挫傷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造成農業生產的下降。

4、啟示

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

對錯誤的糾正

1958年11月工作會議(第一次鄭州會議)後,和開始逐步糾正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錯誤。

1961年,主持制定了《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草案)》,進一步明確了在現階段人民公社實行所有,隊為基礎的制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克服農村工作中的“左”傾錯誤,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促進農業的恢復和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人民公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