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範縣飛地的由來

範縣飛地的由來

是因為範縣臨近黃河,以往黃河治理不當,經常有水患發生。

由於泄洪的需要,將河南省東明縣劃歸山東省,撤銷山東省壽張縣,將壽張金堤以南五個區併入範縣,範縣金堤以北五個區劃歸莘縣,壽、範兩縣的金堤河南部歸併成範縣,劃歸河南省。

為便於防汛,將範縣縣城留在山東,從此,範縣便成為一塊獨特的“飛地”。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範縣飛地是指位於中國河南省範縣境內的一個飛地,也被稱為“範縣突出部”。

它的由來可以追溯到歷史上的邊界劃定和行政管理的變遷。

範縣飛地的形成與明清時期的歷史背景有關。

在明朝時期,範縣原本是屬於明朝的一部分。

然而,在清朝建立後,清朝政權進行了一系列的邊界調整和劃分。

當時,由於範縣與周邊的地理位置和行政管理存在一些特殊情況,導致範縣的邊界劃定出現了一些異常。

具體來説,當時的行政管理者為了解決範縣轄區與周邊地區的行政管理問題,採取了在範縣境內劃設飛地的方式。

範縣飛地的劃定在行政區劃上形成了一個突出的部分,與範縣其他地區分隔開來。

範縣飛地的存在主要是為了方便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提供。

雖然範縣飛地與周邊地區隔離,但其居民在行政和民生方面仍然歸屬範縣管轄,享受範縣政府的服務和福利。

至今,範縣飛地的存在仍然保留,成為河南省行政區劃中的一處特殊現象。

這一歷史遺留問題在中國的行政管理體系中並不常見,因此範縣飛地也成為該地區的一個獨特景觀。

是因為範縣臨近黃河,以往黃河治理不當,經常有水患發生。

由於泄洪的需要,將河南省東明縣劃歸山東省,撤銷山東省壽張縣,將壽張金堤以南五個區併入範縣,範縣金堤以北五個區劃歸莘縣,壽、範兩縣的金堤河南部歸併成範縣,劃歸河南省。

為便於防汛,將範縣縣城留在山東,從此,範縣便成為一塊獨特的“飛地”。

範縣飛地的由來

範縣飛地是因為範縣臨近黃河,以往黃河治理不當,經常有水患發生而來。

由於泄洪的需要,將河南省東明縣劃歸山東省,撤銷山東省壽張縣,將壽張金堤以南五個區併入範縣,範縣金堤以北五個區劃歸莘縣,壽、範兩縣的金堤河南部歸併成範縣,劃歸河南省。為便於防汛,將範縣縣城留在山東,從此,範縣便成為一塊獨特的“飛地”。

範縣飛地的地理狀況與範縣不同,開發相對滯後,多為湖泊、沼澤和荒地等。然而,離奇的行政設置最終為這一片荒涼之地注入了生機。

1915年中華將範縣飛地歸屬寧陵縣管轄,範縣飛地便開始有序高效地發展,並維持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在的引導下,範縣飛地發展出以農業和旅遊業為主的經濟模式,形成了獨特的經濟文化特色,為寧陵縣和周邊地區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範縣介紹:

範縣,是河南省濮陽市轄縣,地處河南省東北部、豫魯兩省交界處,南依黃河,北枕金堤。地勢自西南向東北漸低,屬暖温帶性季風氣候,水資源豐富,主要河流有黃河、金堤河、範水等。境內礦藏有石油、天然氣等,全縣林地總面積27.8萬畝,盛產各種淡水魚和蓮藕。

範縣學校有範縣第一中學。截至2021年全縣共有衞生機構547個,醫院9個,衞生院12個,村衞生室522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共有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8個,省級4個。市級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2個。

2021年年末全縣常住人口44.5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6.37萬人,鄉村常住人口28.21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36.72%,比上年末提高0.84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0.4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9.30‰;死亡人口0.33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33‰。

為什麼在河南有那麼多飛地?

飛地,一種特殊的人文地理現象,指隸屬於某一行政區管轄但不與本區毗連的土地。通俗地講,如果某一行政主體擁有一塊飛地,那麼它無法取道自己的行政區域到達該地,只能“飛”過其他行政主體的屬地,才能到達自己的飛地。

  就拿加裏寧格勒州來説,它的管轄權屬於俄羅斯,但是它卻沒有和俄羅斯的其他領土連接在一起,而是隔着其他領土。在國內,同樣存在有很多這種特殊地形。

有一個有意思的説法,山東省裏有個河南縣(範縣),河南省裏有個山東鄉(櫻桃園鎮),山東鄉里有個河南村(金村和張扶村),河南村裏住着山東人,山東人又娶了河南媳婦。範縣原屬於山東省,怎麼劃入了河南省呢?1963年,河南下大雨,處在上游的河南泄洪,淹了下游山東的範縣,因洪水問題兩地矛盾糾紛不斷,經過一系列調整,範縣劃入河南管轄,範縣因此變成了一塊山東境內的河南飛地。

位於湖北省的石槽溝村也是河南的一塊飛地。傳説古代有兩家人因債務糾紛打官司,石槽溝村本來屬於湖北,因抵押債務被判給了河南,由此成了河南的一塊飛地。

安徽的五溝村也是河南的一塊飛地。從前汾泉河發大水,把河南的一個村子,整個衝沒了,村民無家可歸,他們就想起來,在隔壁省安徽那邊有我們60畝地祖上載下來的,就舉村搬到那個地方去,那塊地又在五溝村,所以他們就自己叫小五溝,在行政上面是屬於河南省管理。

吉利區,洛陽市轄區,在市境北部黃河北岸孟縣境內,與洛陽市隔河相望。1978年1月將孟縣的吉利公社和濟源縣坡頭公社的馬洞等七個大隊劃歸吉利工程指揮部領導,實行政企合一,屬洛陽市管轄。1982年因建設洛陽煉油廠(今洛陽石化總廠)而設立吉利區,為洛陽市飛區。吉利區位於黃河以北,而且距離洛陽市主城區有30公里左右。吉利區與洛陽市之間,還隔着一個孟津縣。

為什麼在河南有那麼多飛地?

河南的飛地多,但是成因卻各不相同。舉個例子説吧。

河南南陽,在全國的知名度還是比較高的,但是卻有一件怪事,有個村莊飛到省界之外的湖北省境內,這是怎麼回事呢?

南陽,位於河南省西南部,是河南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面積約2.66萬平方千米,也就比北京、天津兩市面積之和稍小一點兒。人口超過一千萬。這麼大面積和人口的地級市,在我國中部和東部地區倒不多見。

南陽東連駐馬店、信陽,南抵湖北隨州、襄陽、十堰,西邊和陝西為鄰,北邊和三門峽、洛陽、平頂山接壤。南陽位於南陽盆地,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農業發達。

在南陽市西南部,伏牛山南麓的豫鄂陝交界之處,有個縣叫淅川縣,境內有丹水、淅水,古稱丹陽。和南陽其他地方的平原地形相比,淅川縣屬山地地形,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説。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源頭樞紐就在淅川一側的丹江口水庫。

我們今天要説的這個“飛”到湖北省境內的村子,叫石槽溝村,歸公里外的淅川縣荊紫關鎮管轄。村子坐落在相鄰的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白浪鎮境內,是屬於河南省級的飛地。

省級的飛地是什麼概念?通俗點講,就是涉及到外省的相關方了。這種飛地即使很小,要想調整,處理起來流程也很複雜,要省一級的出面,向上級申請調整。石槽溝村就是這種情況。

石槽溝村面積約0.8平方千米,耕地三百多畝,人也不多300人左右。雖然地處湖北境內,周圍都被湖北的村莊包圍,但是石槽溝村的村民開的車牌是豫R的,座機區號是0377(南陽區號)。

村子面積不大,村民出了村打電話就成了長途+漫遊了。因此,以前為了省錢,有些村民家裏有兩部電話,一部湖北的,一部河南的。後來電話費便宜了,就沒有這樣的情況了。現在手機資費也不高,而且取消漫遊費,有些村民就用的是十堰的電話號碼。

不但電話用的湖北省的,走的路也是和湖北臨時調換的地修的,就連媳婦都是娶的湖北的姑娘,因為這裏是山區,河南的姑娘不願嫁過來。

關於這塊飛地的成因,沒有相關資料記載。不過有三種流傳的説法:一種是陪嫁説,一種是遷徙説,還有一種是剿匪説。

陪嫁説認為,石槽溝村當時是因為湖北嫁閨女給河南人,把這塊地當作嫁粧一起送給了河南。這在今天看來不可思議,但是在古代土地私有的情況下,大地主將這塊土地作為嫁粧還是有可能的。而且這塊土地西面、南面、北面三面環山,北面是條山溝,在當時農業 社會 看來,也不是什麼太好的土地。

遷徙説認為,村裏主要的兩大姓賈、王兩家祖先是從山西洪洞縣遷徙到河南內鄉,後來又遷徙到石槽溝村的。時間大概是清朝道光年間。因為這裏當時是歸荊紫關鎮管轄的,就一直延續下來了。

這種情況在古代是有例可循的,地廣人稀的年代,誰開荒就是誰的,只要向官府繳税就可以了。後來劃分區劃的時候,大都根據原來的户籍地作為判斷標準。在福建省某些地區有一些飛地村落,就是因為先輩遷徙而形成。

剿匪説認為,以前在石槽溝村北面有個洪門寺,但是寺廟裏的和尚卻不務正業,仗着武功高強,山高皇帝遠,胡作非為。當時鄖縣(今十堰鄖陽區)官府離這裏太遠,近百公里山路,又不好走,等官兵趕到,土匪和尚早跑沒影了。官府一直拿他們沒辦法,後來讓較近的河南官府代為處理,將那些無法無天的和尚一網打盡。後來湖北乾脆就將這塊地方給了河南,由荊紫關鎮管轄。

傳説就是傳説,因為沒有相關資料記載,或許這將成為永遠的迷案。其實這都無所謂,不管歸屬哪裏,只要老百姓過得幸福就好了。

從地圖上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位於北部的範縣老縣城四面不與河南接壤,是真正意義上飛地,而它與山東的櫻桃園鎮也融為一起,這裏的人們從新縣城到老縣城也要跨省,非常有趣。

而範縣飛地的形成是由於1964年的行政區域重新劃分,當時為了泄洪需要,就將範縣金堤河以北的區域劃歸山東,山東和河南在此也是以金堤河為界,但範縣縣城卻在河的北邊,因此便形成了飛地。

荊紫關鎮是當地有名的古鎮,而石槽溝村距離河南邊界最近也有兩公里,據説石槽溝村原本無人居住,在明初時候從山西過來的兩家人在內鄉居住後,後又遷徙到石槽溝。至今這裏的人們還保留着河南吃麪條、聽豫劇的風俗習慣,在行政區劃也是屬於河南,因此也是一個非常奇特的飛地。

這個飛地是這三個飛地中最小的一個,只有十幾户人家,位於安徽省臨泉縣張營鄉武溝行政村內,供電也是由安徽供給,但在行政區劃上卻屬於河南周口。這塊小型飛地的形成是由於1975年河南中東部遭遇洪災,位於河南姜營鄉的幾户居民遷徙到了附近的張營鄉,從而形成了小武溝,如今武溝行政村中得自然村也是分屬河南安徽兩省管轄。

總之,河南這三個飛地最為典型,但距離河南邊界都非常近,在生活習慣上也沒有過多的差別。

歡迎打開 歷史 寶藏,一起來讀河南那些事兒。(約500字,閲讀需2分)

還真有這樣的地,本來屬於這個省或者市的,非要跑到別的省市,就好像長了腿一樣,故稱飛地。

在今天的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白浪鎮,有一個名叫石槽溝村的小地方,若是你去當地,問他們是哪裏人,他們定會説,我是河南人。

這要從一段特殊的 歷史 説起,幾百年前,石槽溝這片土地上並無人居住。有王、賈二姓人家,明初從山西大槐樹南遷至河南內鄉的師崗,以為 師崗地區處於秦嶺餘脈伏牛山中,所以當地生活條件也不太好,於是就向外尋求出路,到了與河南相鄰的湖北石槽溝這個地方。

幾百年來繁衍生息,這個1400畝大小的地方,人口三百人左右。這個地方堪稱一個小小的世外桃源,周邊都是山,進出不易。

解放初期,湖北省洋溪鄉工作人員來動員石槽溝村民隸屬湖北,但是村民堅持認為他們是河南人,世世代代都是,故而堅決不歸於湖北。

雖然這個村子四面都是湖北人,小孩上學、醫療衞生、婚娶,都有諸多的不方便,但是河南人的歸屬感和向心力始終是這些人戰勝萬難的動力,一直堅持着自己心中的根,守護這河南的風俗文化。

石槽溝村

什麼是所謂的飛地?它是一種特殊的人文地理現象,通常是指那些隸屬於某一行政區,但是與本區域不相連的土地。如果某一行政區擁有了一塊飛地,沒有辦法通過自己所屬行政區“直接”管理,必須“飛”過去。 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省份或者地級市,其實都可能有着自己的飛地。流落在外的土地叫做飛地,外部流落在我們這裏的也是飛地。至於河南地區的飛地則是比較多,有着十塊。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看看有沒有你的老家。

南陽市淅川縣荊紫關鎮石槽溝村 ,該村僅有一平方公里大小,人口也是不足500人。位於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白浪鎮中心地帶,但是卻在行政劃分上隸屬於河南省南陽市浙川縣荊紫關鎮。

早些時候石槽溝村並沒有人住,先是一對王姓與賈姓的夫妻最先移民過來,因為山上有石槽,村裏又有溝,所以起名石槽溝村。他們祖輩上是河南人,無論是生活習慣還是風土習俗都和河南很像。儘管長期被湖北包圍,甚至是連媳婦都是湖北人,但是底子上還是河南。 濮陽市範縣老縣城 ,該地流傳着一句俗語“全國一大怪,縣城設在省界外。”以及“山東省裏有個河南縣,河南省內有個山東鄉,山東鄉里有個河南村,河南村裏住着山東人”。這是説河南範縣的縣城以及鎮坐落於山東省境內,成為了一塊飛地。

範縣之所以會形成飛地,主要是因為當年黃河泄洪。在建國之前,範縣其實是屬於山東省。建國之後由於泄洪的需要,就把範縣以及其他幾個縣級地區劃給河南,至於原先屬於範縣的幾個城鎮則是被“落”了下來,還是歸屬山東,因此就被包圍了起來。

周口市沈丘縣留福鎮小武溝 ,這塊飛地位於安徽省境內。在這裏居住的村民,是從位於河南省境內的姜營行政村遷徙過來的。該行政村位於河南與安徽交界地,中間有一條汾泉河,以河上的閘口為界劃分的兩個省份。雖然是搬遷到了安徽境內,但是還是河南户口。 商丘永城市城廂鄉 位於商丘永城市的西部,下轄19個村,其中的15個行政村以及鄉鎮都位於城關鎮。而另外的四個村,則位於城關鎮以南地區,因此也就成為了飛地。這是因為城鎮規劃過程造成的, 歷史 淵源並不多。

鄭州市上街區 位於滎陽市,歸屬鄭州市管轄,成為鄭州市的一座衞星城鎮。上街區除了是鄭州市的飛地之外,上街區自己還有一塊飛地,它位於鞏義市小關鎮。兩塊飛地的行成,主要是因為該地區以鋁材生產為主。鄭州市在兩個地區都有鋁材企業,上街區的形成是典型的依企而建社區。

鄭州市滎陽高山鎮楊橋村 和鞏義市接壤,該村主要是山陵地區,下面管轄了13個自然村。其中有三個自然村被鞏義市包裹,形成的原因是山陵地貌。

洛陽市吉利區 歸屬於洛陽管轄,但是地理位置卻是在黃河北部的孟縣境內,與洛陽市隔了一條河。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素有“天下這腰脊,南北之咽喉"的説法。該地區形成主要是因為黃河數次變道,逐漸的把該區分了出去。 平頂山石龍區 歸屬於平頂山管轄,本來不屬於平頂山,是歸屬於寶豐縣以及魯山縣共同所有。這是因為該地區煤礦豐富,為了更好的發展煤礦產業所以在這裏硬生生的畫出一個區,直接歸屬平頂山管轄,因此也就成了平頂山的飛地。

平頂山舞鋼市 和石龍區的原因差不多,也是因為這裏的礦藏比較豐富。為了發展的需要,把它直接歸屬平頂山治理,在該地區劃立區,後來在1977年撤區建市,曾經成為了平頂山的飛地。

河南絕大部分的飛地就都在這裏了,之所以會有如此“奇觀”的形成,除了像石槽溝橋村這種 歷史 原因。絕大部分都是為了建設的需要,比如説在這裏發現了礦藏,但是他的直屬行政區太小沒有能力管理,就被直接劃到更大的行政區管轄。這也從側面體現了,在建國的初期,我們對於煤炭、鋼鐵等行業的重視。

在中國的領土上,除了像河南這麼多飛地之外,其他地區的飛地也不少。比如 河北省三河市、大廠縣、香河縣 本來是隸屬於河北省廊坊市,但是他與廊坊之間卻夾雜了北京和天津。他們的形成主要是因為我們對於直轄市的劃分,即北京、上海、天津、重慶。 江蘇省無錫市的飛地宜興 ,本來隸屬於無錫市管轄,但是兩者中間加了一個常州市的慼墅堰區。這塊飛地的形成,主要是因為被太湖隔開了。還有就是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由於洪澤湖的出現,盱眙縣被一分為二。想要從陸地過去需要經過安徽省境內,否則只有水路。

山東省濟寧市飛地微山縣 ,它是歸屬於山東省濟寧市管轄。但是微山縣旁邊有一個微山湖,就是鐵道游擊隊當中的。因為他的出現,把整個微山縣從濟寧市“擠”了出去。微山湖的兩邊一個是濟寧市,另一個是棗莊市,微山縣歸屬濟寧市卻靠近棗莊市。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沱沱河流域 ,它位於青海湖的西部,北部是甘肅省,靠近自治區。 還有新疆克拉瑪依市飛地獨山子區 ,他的周圍都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管轄地,而它歸屬於克拉瑪依市治理。 後面這些飛地的形成, 並不是像河南礦區分佈不均勻的原因。而是因為自然因素,比如説山川河道等。在國際上面比較典型的飛地,比如説美國在俄羅斯附近的一塊飛地阿拉斯加。

飛地,指隸屬於某一行政區管轄但不與本區毗連的土地。通俗地講,如果某一行政主體擁有一塊飛地,那麼它無法取道自己的行政區域到達該地,只能“飛”過其他行政主體的屬地,才能到達自己的飛地。

在 歷史 上由於各種原因,在河南很多地方都有“飛地”現象的存在,其中最著名的有四個,今天就來盤點一下。

1、鄭州市上街區

上街區

上街區位於鄭州市轄區西部38公里處,周圍與滎陽市接壤,始建於1958年,是國家根據“二五”計劃建設第二個鋁工業基地的需要而設立的一個工業型城區,亞洲最大的氧化鋁生產基地,現在的上街面積65平方公里,人口大約15萬。

2、洛陽市吉利區

吉利區世紀廣場

吉利區位於洛陽東北部黃河北岸,距洛陽主城區19公里,面積80平方公里,人口26.9萬人。吉利,古稱河陽,1982年因建設洛陽煉油廠(今洛陽石化總廠)而設立,是全國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中西部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

3、平頂山市石龍區

石龍區與平頂山市

平頂山石龍區又叫平頂山西區,總面積為37.9平方公里,總人口5.6萬,與平頂山主城區隔着寶丰和魯山。石龍區風景名勝有娘娘山、青草嶺,祖師廟嶺等。

4、範縣老城

1964年,國家為解決河南、山東兩省交界地區水利問題進行區劃調整,將範縣及所轄金堤以南地區劃歸河南省,將縣城擱置在距縣界5公里外的山東莘縣境內,區劃使金堤河水順利流入黃河,使豫、魯兩省矛盾緩解,但使範縣失區税源中心,範縣老縣城長期被困山東境內阻礙了縣城的發展。

許多人一聽説飛地,腦子裏肯定第一先想到,飛行的土地?還是會飛的土地?其實都不是,飛地通俗一點來説,就是某一個地方處於A地區,但它又屬於B地區管轄,就像憑空出來的一樣,因此被人們稱為飛地,中國飛地最多的地方,個人認為河南應當算其中之一,因為它與山東、陝西、湖北等省接壤,因此飛地的情況頻發,在 歷史 上弄出不少笑話,有的地區至今還未做出改變,那麼為什麼河南,會有那麼多的飛地呢?

河南處於中原地帶,是古代戰爭的頻發地,因此 歷史 上有許多王朝,都把首都建立在河南,當然了河南飛地之所以形成,也是有各種原因存在的,例如下面我們所説的範縣,上面也説道,山東、河南二省接壤,是自古以來的鄰居,範縣從地理位置上來説,是歸屬於山東的,但從管理上來説,又歸河南所管,在這座縣城之中,你幾乎可以幾步就出省。

之所以會形成如今的局面,是因為1948年曾經成立過一個平原省,但僅僅持續三年,便被撤下省的稱號,其隸下的縣市,又劃分回原來的省份,範縣一開始屬於山東聊城地區,1963年河南、山東邊界發洪水,河南為了泄洪開閘放水,卻沒想到把山東範縣、張縣等地給淹了,兩省人民因此展開爭吵,上方為了安撫民眾,經過一系列的整改,範縣這才成為河南所管。

而在河南的淅川縣石槽溝村,也出現一個相似的情況,不過不同的是,範縣是近代才有的,而淅川縣是自古以來。淅川縣的石槽溝村十分貧窮,坐落在大山之中,四面林山密佈,交通非常不方便。這個村子僅有74户人家,大部分的女人是湖北人,根據當地的居民所説,此地的由來是一户賈姓人家。

據説這家人原本是河南賈溝村人,因為逃難的緣故,才來到湖北定居,但因為與當地的吳姓家族所不合,導致鬧到了公堂上,當地無法裁斷,便上書給當時的皇帝,但皇帝日理萬機,國政繁忙,哪兒功夫處理兩家土地糾紛的事情,因此便下令讓湖北、河南兩地的斷案,哪一邊贏了,石槽溝村就數誰的。

以上就是個人對於河南飛地多的一點解答,其實嚴格一點來説,河南的飛地數量,只是屬於中等偏上,青海省才是我國飛地面積最大的。

飛地的形成各有各的原因吧,到現在還存在,主要的一點還是所謂的飛地也沒有什麼重要的資源或地位,説白了就是屬於姥姥不疼爺爺不愛的那種地方。大家都不想要,就只有沿襲之前的就舊的制度了。坦白來説,這樣的地方對於當地的老百姓來説是十分的不方便的。從便民的方面來講,應該尊從屬地原則。

河南範縣,本來屬於山東,後來因為大堤治理問題,把範縣劃為河南,範縣老縣城被山東各個村鎮包圍着,三步説不定就走向山東,裏面存有山東移動聯通電信營業廳,還有河南營業廳,銀行,郵局,快遞,車站,學校,等一般都有兩個,分為河南,山東,駕照都可以選擇為考河南或是山東,河南和山東的概念在這很不清楚,也無所謂,幾乎沒人會在乎,正常生活,手機經常能收到山東發來的信息,之前户口不嚴的時候,很多人都有兩個户口,一個是河南的,一個是山東户口,都是存在的,現在比較嚴了,這種事就很少發生了

在河南還有非行政劃分出現的"飛地‘’,同樣有趣。它發生的沿河兩岸,我的家鄉有條洪河,沿河以灣取名的村莊比比皆是,如李灣,辜灣,小灣等,顧名思義就是在河灣中的村莊。不過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對淮河支流進行截灣取直,結果出現了唯獨村莊在河東,全部耕地在河西,離奇現象。種地必須靠擺渡,後來修座橋才方便一些。如有個叫前進的莊子,孤單單地一個大莊子在李橋鄉境內,只有耕地在河西的所屬磚店鄉境內。當然也有一塊地在河對岸的村莊更是枚不勝舉,如一個叫辜灣的莊子,一塊地河取直後留在河的北岸,水大時擺渡不成,收穫季節要繞道治河堤走一二十里過橋到家。在沿河地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集兩鎮都不足為奇。

河南應該是飛地面積位居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吧。題主,不要露怯了,你叫我情何以堪呀。望多讀讀書,不要有這麼多奇談怪論了,好好洗洗,睡一覺吧。

青海省唐古拉鎮跟地區接壤,也被稱“飛地鎮”,這個鎮的面積有48000多平方公里,是浙江省的一半,飛地面積位居首位

加格達奇是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的首府,然而加格達奇卻全境處在內蒙古境內,飛地面積1587平方公里,飛地面積位居第二

河北三河市、大廠縣、香河縣,面積有1300多平方公里。本來是隸屬於廊坊市,但是他與廊坊之間卻夾雜了北京和天津。蘆台經濟開發區隸屬於河北省唐山市,前身是蘆台農場,,總面積133平方公里。還有河北大學在天津。。。。飛地面積1400多平方公里,飛地面積位居第三,

還有湖南、湖北、重慶、四川、貴州、寧夏。。。。。。。。

河南作為“最早中國”,為何會產生那麼多飛地呢?

在我國甚至是世界上,擁有很多土地管轄權在自己範圍內,而實際領土卻沒有和本土土地連在一起的地方。因為兩地之間隔着不屬於自己的地盤,人們想要到達這片地區時,只能“飛”過去,所以,人們把這種特殊的地形統稱為飛地。

就拿加裏寧格勒州來説,它的管轄權屬於俄羅斯,但是它卻沒有和俄羅斯的其他領土連接在一起,而是隔着其他領土。在國內,同樣存在有很多這種特殊地形。在眾多飛地當中,河南的飛地可以説是最多的。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河南乃至世界存在那麼多飛地呢?

其實,每一個國家甚至是每個省份都存在飛地,流落到別處的土地是飛地,別的領域流落過來的,也是飛地。就拿西海州來説,這片土地的管轄權是青海省的,可是青海省卻無法直接到達此處對其進行管理,像這種土地管理起來是比較麻煩的。

作為歷史悠久的省份,河南擁有“最早中國”之稱。在這片歷史悠久的領土上,總共擁有十塊飛地。湖北省有一個名叫石槽溝村的地方,這片領土的面積總共才一平方公里,村裏住着的居民不足五百人。石槽溝村雖然被湖北省包圍得嚴嚴實實,但是它的管轄權卻屬於河南省淅川縣荊紫關鎮。在剛開始的時候,這個地方並沒有名字,也沒有任何人居住。後來,有一位姓賈的商人帶着妻子來到此地,並且根據地形取名為石槽溝村。因為他們是從河南移居過來的,所以,就算石槽溝村在湖北省內,村子裏的各種風俗習慣還是與河南更加貼近。

據説賈姓人家住到石槽溝村以後,與當地一户姓吳的人家合不來,經常因為一點小事情起各種爭紛。到了最嚴重的時候,連當地官府都解決不了,只好寫信給皇帝。

皇帝每天那麼繁忙,自然是沒有時間管理這種小事情的。不過,事情還是得解決,皇帝重新把問題丟給了湖北與河南的地方官,讓他們自行解決。距離時間太久,解決的具體過程已經沒有人説得清楚了,只知道最終河南打贏了這場官司,獲得石槽溝村的行政管轄權。説到這個村子,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地方,村子裏面的女性大多數都是湖北的。因為整個村子被湖北包圍,村子裏面的男人都娶了湖北姑娘做老婆。不過,關於石槽溝村的來源,只是一個傳説而已,並沒有得到證實。從這個村莊可以反應出一個問題:人員的移居是形成飛地的原因之一。

除了移民以外,水患也是造成河南飛地的重要因素。在歷史上,黃河曾進行過多次改道。之所以會不斷的改道,一般都是為了減少水患。在治理水患的過程中,隸屬河南的範縣也“飛”到了山東境內。河南與山東是老鄰居,身處範縣的人們,只需往外走幾步,就可以到達山東省了。山東面對同樣的問題,所以才會產生“山東有個河南縣,河南有個山東鄉”的説法。

一開始,範縣的管轄權並不是河南的,而是屬於山東。在一九六三年,河南與山東的交界處發生洪水,為了保住河南的土地,河南採取措施進行泄洪,沒想到這一個舉措卻侵犯了山東的利益。

把位於兩省交界處的範縣給淹沒了,自家的土地被淹沒,山東自然是不肯善罷甘休的,為此,雙方之間發生非常嚴重的紛爭。這件事情還鬧到了上級處,上級為了處理這事,大傷腦筋。

經過了一系列的整改以後,範縣終最被劃分給了河南。不過,的這個舉措,卻使得整個範縣被山東徹底包圍住,使範縣的地理位置變得更加尷尬。

商丘城廂鄉總共有十九個村,按照地理位置,這十九村也沒有聚在一起,只有四個村子在廂鄉,其餘的十五個村子都出現在城關鎮。

這十五個村子之所以會飛出廂鄉,主要是因為行政劃分混亂造成的,不存在過多歷史爭議。類似於廂鄉的情況,全國各地都有很多,這一點並不用覺得奇怪。

我國有很多城鎮劃分管轄權的時候,都是按照地理位置來分的,這樣一來,同樣會給各省份帶來飛地。在高山鎮的楊橋村總共有十三個自然村,一千三百多人。楊橋村至少有三個以上的自然村都在鞏義地盤上。

楊橋村之所以形成飛地,主要是因為這個地區的地形以丘陵為主,因此在劃分地區的時候才會出現這種狀況。

有時候,如果在某個地區出現重要的建設資源時,也會使這個地方成為飛地,比如説平頂山石龍區。石龍區總面積三十五平方公里,總人口五萬多。

石龍區的管轄權屬於平頂山,可是兩者卻沒有連在一起,中間隔着寶豐縣和魯山縣。據説石龍區原本也不是平頂山管轄的,而是歸寶豐縣與魯山縣各執一半。

之後,石龍區被發現了煤礦資源的存在,國家為了對這些煤礦資源進行規劃和開採,這才直接劃分出了一個龍區,並且把這個區域的管轄權交給平頂山。

和石龍區有類似經歷的,還有舞鋼市。舞鋼市原本也不歸平頂山管轄,但是後來也因為在其中發現了大量的煤礦,所以才把舞鋼市歸劃給了平頂山管轄。

從這一點來看,河南之所以產生那麼多飛地,主要原因是為了建設需求,比如説石龍區和舞鋼市。

如果不是因為在這兩個地區發現了建設材料,又或者這兩個地區有單獨開採煤礦資源的能力,也不至於把這兩個地區給劃分到平頂山,因此而形成飛地。

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領土都存在飛地,而這些飛地形成的原因還有很多。有時候,只是一個小小的原因,也要可以把一塊完整的土地變成一塊飛地。大家覺得還有哪些原因會造成飛地呢?

為什麼在河南有那麼多飛地?

飛地,指的是不和本土相聯繫但又在行政上受本土管轄的土地。在國際上,著名的飛地有加裏寧格勒州(屬)、阿拉斯加州(屬美國)。

在中國國內,也存在很多飛地現象——比如青海省的海西州,就有很大一塊土地不和本土相連,當然國內最著名的飛地,莫過於河北省境內被北京和天津所分割的那塊飛地。

一般來説,國內各省中,飛地數量最多的是河南省。河南省歷史悠久。傳説中的夏朝,既位於河南,因此河南有“最早中國”的説法。

河南有十塊飛地,其中,導致飛地產生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

南陽市荊紫關鎮所管轄的石槽溝村,被湖北全面包圍。但是行政屬於河南。有説法認為,起初這個村沒有人居住,是湖北境內的荒地,最先在這裏定居的是河南人。最終,到底這個村瀰漫河南風氣,因此被劃歸河南——當然這個原因只是傳説,真實原因待考。

類似情況還有周口留福鎮管轄的小武溝村。

中國歷史上,黃河有過多次改道。改道原因中,包括人為泄洪情況。河南範縣的老縣城和幾個城鎮,位於山東境內。

起初範縣歸屬於山東,後來因為便於水利管理,於是將範縣大部分土地劃入河南,但是範縣的老縣城和多個城鎮,卻被包圍在山東境內,出現飛地。

商丘城廂鄉行政上管轄19個村,但是,其中有15個村位於其他城鎮境內。這是因為在行政劃分的時候,出現規劃混亂而導致的。

其實這類原因導致的飛地,在全國大多數省份都存在,不足為奇。

鄭州高山鎮管轄的楊橋村。楊橋村系行政村,管轄13個自然村。其中,有3個自然村被其他城市的附屬地區所包圍。這是因為楊橋村境內山地、丘陵太多,將楊橋村分割成了若干個單元,於是出現飛地情況。

平頂山石龍區歸屬於平頂山管轄,但是石龍區並不和平頂山本土相連。起初石龍區歸屬於其他市縣,後來由於石龍區發現了煤礦。為了能夠整合煤炭開採,節約人力資源壓縮開採成本,於是,將石龍區劃歸平頂山。

類似這種原因導致的河南飛地還有很多,比如平頂山管轄的舞鋼市。

因此可以這樣理解:總體來説,河南飛地產生的主流原因,是為了整合產經。

範縣為什麼被稱為“中國第一奇葩縣”?

範縣隸屬於河南管轄,歸屬於濮陽市,這個縣城可不容小覷,它可是被稱為“中國第一奇葩縣”,在國內,這樣的縣是非常罕見的,主要奇葩的是因為這個縣城位於別的省境內,範縣的老縣城在櫻桃園鎮,而櫻桃園鎮大部分的地區都屬於山東省聊城市,其實我們在地圖上可以清晰的看出來,範縣的老縣城卻別的省管轄內,還真是有點奇葩。

在河南省濮陽市的範縣,流傳着一句民諺:“全國一大怪,縣城設在省界外”。這句話是指,範縣的縣城在山東省莘縣櫻桃園鎮的轄區之內,與該鎮的鎮同址坐落。作為一個縣城,居然在別的省裏,我們都比較好奇原因,原來,在1964年4月,國家為了泄洪之需要,將黃河北岸的範縣、台前縣劃歸河南省,作為泄洪區,而將位於黃河南岸、原屬河南省的東明縣劃歸山東省管轄,同時將位於金堤河以北、原屬範縣的櫻桃園、古云、觀城、古城、王莊集5個鄉鎮劃歸莘縣,形成今日莘縣之版圖。考慮到範縣地處滯洪區,又將原屬櫻桃園鎮的金村、張扶村劃歸範縣,以作建設範縣縣城之用,於是便形成了全國獨一無二的極其特殊的行政區劃,所以才會出現“全國一大怪,縣城設在省界外”的現象。

國內存在哪些飛地?

1. 我國在海外的兩塊“飛地”

中國在海外有兩塊“飛地”,一塊在英國,一塊在北極附近。中國在英國的這塊“飛地”,位於紐卡斯爾,面積大約為16.7平方米。這塊飛地怎麼來的呢?1881年和1887年,清分別派員到英國接收在此訂購超勇、揚威和致遠、靖遠艦,陳受富等5位年輕水兵因病客死他鄉,埋葬在英國紐卡斯爾市聖約翰墓園。根據紐卡斯爾市存的檔案查詢,1887年去世的三人墓地是在當年6月30日,由一名叫”Fong Yah Jang“人購買。

紐卡斯爾保存的一百多年前中國出資購買墓地的檔案資料。 當時購買三方墓地共花費15英鎊。按照當時的購買力,15英鎊可以買下半棟別墅。這五方墓地,墓位於墓碑的前方,在兩側的兩方墓地由三條砂巖石與墓碑共同圍合成長9英尺,寬4英尺的墓池,三方排在一起的墓共用一個長9英尺,寬12英尺的墓池。 五方墓合計佔地180平方英尺,大約為16.7平方米。更重要的,紐克斯爾在去年出具的證明標明墓地屬於中國(Chinese Government)所有。自1881年算起,至今已經136年了。文保基金會理事長勵小捷表示,墓地是當時清出資興建的,屬於中國的“飛地”,是中國留存海外的珍貴文化遺產,百年前葬在英國的五名中國水兵墓地。

另外,中國在北極附近還有一塊“準”飛地——斯瓦爾巴羣島,從法理上講,中國公民只要拿着身份證就能自由出入,這塊飛地要感謝當年的北洋。據曾在中國外交部條約法律司任職的孟建洪介紹,據冰島史載,北歐海盜早在1194年就發現了斯瓦爾巴羣島,但將其誤認為是格陵蘭島的一部分。1596年為了探尋通過北極達到中國的東北航線,荷蘭人威廉·巴倫支率船隊行至該島。島上冰天雪地,山勢崢嶸,他就將島嶼命名為“斯匹次卑爾根”,在荷蘭語中的意思是“尖峭的山地” 。

2通往國外“飛地”的唯一通道

説起我國最窄的國土,其實它就位於我國的東北,在吉林省琿春市,有一條通往敬信鎮防川村的江堤路。為什麼説它是最窄的領土?因為這條路僅寬8米,長度達888米。

與其它道路不一樣,這條路一側圍着鐵絲網,是俄羅斯的領土。而另一邊則是圖們江,江的對岸就是神祕的朝鮮,所以在兩國的夾縫之間存在着我國最窄的領土——洋館坪大堤。

就是這麼一條窄道路,還經歷過一番曲折的經歷。早在1957年,洋館坪大堤曾被圖們江的洪水給沖毀了,防川村就失去了唯一的道路,竟然成了一塊飛地!為了通往防川,中國人只好長期借道蘇聯和朝鮮領土,帶來了極大的不方便。

直到1983年我國才在圖們江上重新修築了堤,把防川這塊飛地重新帶回祖國懷抱。所以洋館坪大堤又被稱為"天下第一堤",之後我國又加固了堤壩以抵抗洪水,又在上面鋪了柏油路,讓中國人能更好地進出這塊飛地!

而現在防川已經成為了我國聞名的國家級 旅遊 區,上面修築了一個高聳的碉堡,名曰“望海樓”。站在這座塔樓上,我們可以看清防川的全貌,而且還可以看清傳説中一江三國的無二景緻。也就是站在自家的房頂上,看着成了別人家的庭院,透露着一股無奈。

中國飛地有唐努烏梁海、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西華街道西華大學社區、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永興鎮盧家村8組、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中山鎮葉家坳村9組、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小河口鎮星光村、三合村、光明村、永安村、建設村、共和村、光華村、躍進村、四川省內江市隆昌市周興鎮秦家廟村2組、四川省內江市隆昌市周興鎮斑竹林村1組、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雙佛鎮何家街村6組、四川省遂寧市蓬溪縣農興鄉金華村、四川省遂寧市蓬溪縣農興鄉河沙村1組、2組、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清平鎮棕灣村1組、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清平鎮觀橋村5組、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碑記鎮德教村、香龍村、共和村、長河村、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堪嘉鎮中牛橋村4組、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周禮鎮蘆堰村6組、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轉鬥鄉蒿地村3組、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同德鎮、佈德鎮、務本鄉、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石洞街道、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潘塘街道羅楊村、湖北省十堰市房縣尹吉甫鎮珠藏洞村、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柏楊壩鎮鐘鼓村、重慶市合川區古樓鎮天子村5組、6組、河北省廊坊市香河縣、大廠回族自治縣、三河市、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縣地湖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拉瑪依市獨山子區、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城廂鄉四個村、河南省濮陽市範縣老縣城、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荊紫關鎮石槽溝村、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隆德縣温堡鄉、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區段園鎮、安徽省銅陵市郊區銅山鎮、灰河鄉、黑龍江大興安嶺加格達奇區、松嶺區、北京市、上海市、甘肅省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皇城鎮、明花鄉、馬蹄藏族鄉南城子村、甘肅省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馬鬃山鎮、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樵舍鎮、樂化鎮、溪霞鎮、象山鎮、聯圩鄉、金橋鄉、鐵河鄉、大塘坪鄉、昌邑鄉、南磯鄉飛地、廣東省化州、廉江、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明城鎮苗逕村、廣東省深圳市落馬洲、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江洲鎮、新洲墾殖場、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興隆鄉、雙龍鄉、石門鄉、靖安鄉、五合鄉、東昇鄉、北灘鄉、永新鄉、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等等。

中國的飛地都是境內飛地,也就是省、自治區、直轄市所擁有的飛地,這些飛地大多是 歷史 原因造成的。

北京在黑龍江的飛地—— 雙河農場

遠的先不説,我國的首都北京就擁有一塊飛地。這塊飛地位於黑龍江省的齊齊哈爾市甘南縣,被稱作是雙河農場,佔地面積為380km²。

雙河農場的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音河農場,當時有大量的北京人遷入。在改革開放後,雙河農場被改為雙河、雙河農場。

其中,前者屬於北京市駐黑龍江省的單位;後者,現在的行政權限掛靠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那裏,改為屬地化管理,北京只擁有財政税收方面的管轄權。

除此以外,還有像克拉瑪依被奎屯分割的兩個部分。

其中,奎屯原本屬於克拉瑪依,卻在1975年劃給了伊犁自治州,這就導致奎屯將克拉瑪依分成了兩個部分:

北部是連貫的烏爾禾區、白鹼灘區、克拉瑪依區,南部的獨山子區成為一塊屬於克拉瑪依的飛地。

類似這樣的地理分割現象,在中國的其他地方也是存在的。這些都屬於我們所謂的“飛地”,大多是 歷史 原因造成的。

總而言之,中國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內部,其實可能都存在一些飛地。

唐魯烏梁海,至今都是中國的,當地圖瓦族認可是中國人,在外蒙古與俄羅斯交界處

上海市管轄的三省六塊飛地

  一,上海洋山深水港,位於杭州灣口外的崎嶇列島,由小洋山島域、東海大橋、洋山保税港區組成,於2005年12月10日開港,在業務上屬於上海港港區,行政區劃屬於浙江省舟山市的嵊泗縣。洋山港港區規劃總面積超過25平方公里,(浙江)

二,上海農場,於1950年3月15日由解放後上海市首任陳毅親自批准建立,幾經變更於1974年4月對外正式稱“上海市上海農場”,至今已有近60年的光榮 歷史 ,農場地處全國第一個生態市——江蘇省大豐區境內,由黃海灘塗經多年圍墾後成陸,南北長16.4公里,東西寬2至15公里,佔地總面積達99平方公里。(江蘇)

三、上海大屯煤礦,大屯煤礦位於江蘇省徐州市,但是卻屬於上海所有,那麼這個煤礦是如何屬於千里之外的上海的呢?原來上世紀50年代的時候上海的煤炭資源非常睏乏,制約上海工業的發展,於是在70年代的時候,便將位於徐州市的大屯煤礦劃分給了上海,所以,大屯煤礦就成了上海的一塊飛地。(江蘇)

四、上海白茅嶺監獄,是關押在上海犯下刑事罪犯人員的監獄。除此,上海在戰爭時期遺留的未爆彈藥均在此銷燬。監獄位置在安徽省宣城市境內。(安徽)

五、上海軍天湖監獄,位於安徽省宣城市西南約20千米處,距離上海約318千米,318國道、申蘇浙皖高速從北側穿過。總面積14平方公里,關押人員3000人以上。。監獄位置在安徽省宣城市境內。(安徽)

六、上海農業局黃山茶林場,這個茶林場位於安徽省黃山市,是1965年的時候,上海通過商談,支付了300萬元的搬遷費,把這片農場轉讓給了上海,於是這裏就成了“上海黃山茶林場”。同樣在黃山市的還有上海農業局練江草場,這個草場屬於政企合一的單位, 社會 資源豐富,有較強的背景。(安徽)

飛地大致可定義為:“歸屬某地管轄,卻並不與該地本土毗連的土地。飛地是一種特殊的人文地理現象,儘管飛地不便於母體行政區的管理,居住在飛地上的人也會在工作和生活中面臨各種麻煩(如户籍、電話號碼、郵政編碼等等),但某些 歷史 積澱深厚的飛地問題依舊存在,固守原處。廣義的飛地還包括國內飛地,如省、市、縣乃至鄉鎮之間的飛地。

最標準、最著名的飛地, 我國面積最大的一塊省級飛地, 當屬河北省的三河市、香河縣和大廠回族自治縣。

在河北,有“北三縣”的説法。所謂“北三縣”,是指廊坊市下轄的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這三個縣市行政上隸屬河北廊坊市,卻被京津包得嚴嚴實實,成為河北的"飛地"。特殊的地理位置,讓這裏成為了河北的經濟特區,北京最近的“後花園”。

在“北三縣”,你會發現,當地公路上許多 汽車 掛的是北京車牌,居民家中都安裝上了北京區號的電話,而9字打頭的多路北京公交車也直通於此。依託大北京,這裏發展起了各具特色的“龍頭”產業,成為河北省經濟增長最快的區域。

這三個市縣的領地和行政管理都歸屬於河北省廊坊市,但它們卻被北京與天津完全包圍,而與廊坊市其他地區分隔開來。

“格爾木”飛地

海西州本在青海省西北部,但在西南部與自治區毗鄰的玉樹藏族自治州內,還有4.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即位於可可西里山與唐古拉山之間的唐古拉山鎮,鎮所在地為青藏鐵路和青藏公路上的重要驛站,沱沱河從這片飛地上穿過,在高原上奔放流淌。這部分原本屬於海西州的土地,卻嵌在玉樹州的內部,而與海西州遙遙相望。

受託管理這塊闊大無比卻人煙稀少的飛地的,是海西州下屬的另一個縣級市格爾木。1964年為便於管理和維修青藏公路、鋪設進藏輸線及籌建青藏鐵路等因素,改由格爾木市管轄,1980年確定為代管,玉樹州在此有系列權利。另外,因為高原天寒,為便於牧民避災,安多縣在此設立幾個本縣的移民管理板塊性質的鄉鎮(不是普通意義上那種全權鄉鎮)如雁石坪鎮等,使得這塊飛地的權屬關係更為錯綜。

不那麼標準的飛地—— 加格達奇區

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行署所在的加格達奇區,竟然沒在黑龍江省,而跑到了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自治旗境內。從理論上講,行署只是管理機構,加格達奇所在的土地仍然屬於內蒙古自治區,因而那裏不能算是嚴格的飛地。但若身臨城下,加格達奇似乎又是中國最典型的城鎮飛地。

“加格達奇”是鄂倫春語,意為長滿樟子鬆的地方。樟子鬆在當地也被叫做美人鬆,遍佈美人鬆的城鎮美麗自不用説。加格達奇坐落在大興安嶺南麓,得天獨厚的林業和 旅遊 業資源促

使此地逐漸成為中國北部一座新興的城市。

加格達奇雖在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自治旗境內,但它卻是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的行署所在地。加格達奇雖然行政上隸屬於黑龍江省,可土地仍歸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自治旗管轄,因此這裏並不算非常標準的飛地。

皖蘇兩省互有小飛地

大包村位於江蘇南京市浦口區的石橋鎮,隸屬於安徽省巢湖市的石楊鎮。因為村民大多姓包,村子又被江蘇的土地團團包圍,所以得名“大包村”。

這塊飛地形成於上世紀50年代的土改運動,當時安徽的一個土改工作組來到了大包村,對當地的土地進行了登記,後來當江蘇土改工作隊來的時候,發現這裏已經被安徽先行登記土

改了,就沒有再進行登記。於是,成立人民公社時,這裏就變成安徽管轄了。

如今,大包村的村民大多裝有安徽省和江蘇省的兩部電話,這也是飛地人民為減少長途話費的無奈之舉。有意思的是,在安徽省的石楊鎮還有兩小塊江蘇省的飛地,這兩塊飛地加在一起面積不過0.55平方公里,它們隸屬於江蘇的石橋鎮。

川渝兩省的邊界飛地

四川省武勝縣和重慶市合川區之間有着犬牙交錯的行政邊界。川渝之間的飛地也正都集中在這一區域。四川飛到重慶的飛地有兩處,一處位合川區燕窩鎮,另一處位於合川區古樓鎮境內。重慶市的飛地集中在兩處,一處位於武勝縣真靜鄉境內,共有兩小塊;另一處叫天子村,位於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清平鎮境內。天子村歸重慶合川區管轄,這裏的郵政編碼是401552,與四川的郵編截然不同。

河南省唯一的省級飛地——石槽溝村

這個村子位於河南、湖北、陝西三省的交界地帶,更準確地説,它坐落於湖北省十堰市鄖縣白浪鎮,歸屬河南省南陽市荊紫關鎮管轄。據地方史料記載, 歷史 上河南鄉民為了躲避戰亂遷至此地。

也有人把此過程描述得更加詳細:山西洪洞縣一位姓賈和一位姓王的木匠在明初移民潮中搬遷到河南的內鄉縣,但因當地生活條件太差,后王、賈二家遷至尚無人居住的石槽溝村,並開始給荊紫關鎮繳税。解放初期,湖北洋溪鄉(即今白浪鎮)的工作人員找到石槽溝村村民,動員他們歸屬該鄉,卻遭到了當地人的堅決反對。石槽溝村村民認為自己祖輩是河南人,喜歡吃麪條、聽豫劇,對河南更有認同感。雖然地處湖北村莊的包圍之中,而且村民大多與湖北人通婚,但石槽溝村老老少少的生活習慣始終和湖北人不太一樣。

在經濟建設的新時期,新飛地又不斷湧現出來,比如北京市雙河農場、天津鐵廠、上海市白茅嶺農場等等。

天津的飛地:天津鐵廠

天津鐵廠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涉縣更樂鎮境內,屬於天津市河東區管轄,鐵廠有2萬多職工。1969年,經、批准,天津市在太行山腹地祕密地建立起自己的鋼鐵廠,涉

縣有着充足的鐵礦,從而保證了天津鐵廠強大的鍊鋼能力。

北京雙河農場

雙河農場位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甘南縣,隸屬北京市,距北京1060公里,北京市和齊齊哈爾市分別設有辦事處,總人口1.1萬人,佔地面積38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萬公頃。

北京市雙河(北京市雙河農場)始建於1956年5月,建場時隸屬黑龍江省廳嫩江分局,史稱黑龍江省音河農場。1964年,由北京市五處接收,改稱為北京市音河農場 1981年,為了加強首都治安工作,又收歸北京市工作管理局,稱北京市雙河(雙河農場)、北京市第二支隊(1988年1月撤銷),開始陸續接收北京市人員,繼續肩負起了改造、生產雙重任務。

上海市白茅嶺監獄

上海市白茅嶺監獄原稱上海市白茅嶺農場,1956年3月作為上海市內遊民、殘老、流浪兒童和孤兒的教養外移基地,建於皖南郎溪、廣德兩縣交界的丘陵地帶,面積40.5平方公里,繫上海市監獄管理局下轄的行政單位。

這裏是目前上海市在外地的最大監獄,也是上海乃至全國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現代化監獄之一。

60年前,開發和建設這一監獄的是上海市民政局及其收容管理的“無業遊民”。這個地方一開始也並非監獄,而是農場。白茅嶺監獄在行政上屬於上海;其工作人員全部由上海派遣和調度,工資福利都按照上海市標準發放,這個地方與當地不僅在管理上互不統屬,在文化方面也自成一格,完全是一塊上海的“飛地”。

中國“飛地”最多的城市

上海飛地的個數位居中國之最,以上海市為中心,共“飛”出去7塊飛地,飛地總面積達到360.5平方公里,相當於18個黃浦區的大小。

上海農場

上海農場於1950年3月15日由解放後上海市首任陳毅親自批准建立,幾經變更於1974年4月對外正式稱“上海市上海農場”,至今已有近60年的光榮 歷史 。農場地處全國第一個生態市——江蘇省大豐區境內,由黃海灘塗經多年圍墾後成陸,南北長16.4公里,東西寬2至15公里,佔地總面積達99平方公里。

川東農場

上海市川東農場始建於1955年4月,時稱川東支隊(即川東分場),隸屬於上海農場。1983年1月,經上海市批准,組建“上海市第二勞動教養管理所”,又稱“上海市川東農場”。上海市川東農場地處江蘇省東台、大豐兩市(區)交界處,與“國家麋鹿自然保護區”相毗鄰,土地面積59164畝(包括灘塗面積在內共60466.3畝),其中耕地面積3.65萬畝,林地1.05萬畝。

海豐農場

上海海豐農場,今指處江蘇省大豐市境內東部黃海邊的海豐農場,佔地25萬畝,合166.5平方公里。海豐農場與上海農場、大豐縣毗鄰,南與大豐區接壤,南北長22.6公里,東西寬13.9公里。全場現有耕地12萬畝,水域4萬畝,居民點、道路及其他用地1.5萬畝。

白茅嶺監獄

上海市白茅嶺監獄,又稱上海市白茅嶺農場,1956年3月作為上海市內遊民、殘老、流浪兒童和孤兒的教養外移基地,建於皖南郎溪、廣德兩縣交界的丘陵地帶,佔地40.5平方公里。繫上海市監獄管理局下轄的行政單位。

軍天湖監獄

軍天湖監獄位於安徽省宣城市西南20公里處 ,原皖南軍天湖農場,幾經變革,於1995年正式更名為上海市軍天湖監獄。監獄隸屬於上海市監獄管理局,總面積14平方公里,關押人員3000人以上。

練江牧場

練江牧場隸屬於上海市,位於安徽省歙縣古城北郊5公里處的練江河畔,佔地2.9平萬公里。1966年,練江牧場在原徽州農場的基礎上成立,主要是為了解決上海三線廠職工奶製品供應問題。

黃山茶林場

上海市黃山茶林場位於皖南山區黃山腳下,黃山市黃山區譚家橋鄉境內,東近旌德縣,西近黟縣,北近青陽縣,臨近 旅遊 勝地黃山風景區。共有土地約9.5萬畝,其中,茶園面積4180畝,職工6400人,上海知青佔90%以上。

飛地,一種特殊的人文地理現象,指隸屬於某一行政區管轄但不與本區毗連的土地。通俗地講,如果某一行政主體擁有一塊飛地,那麼它無法取道自己的行政區域到達該地,只能“飛”過其他行政主體的屬地,才能到達自己的飛地。

引言:飛地,一種特殊的人文地理現象,指隸屬於某一行政區管轄但不與本區毗連的土地。國際上,這種情況較為普遍。但這在一個國家內的行政區有類似的情況,一般不為常見。然而,偏偏在我國就出現好多省市,卻有類似的情況發生。其背後,都有一段故事……

南京作為江蘇省省會,浦口區是南京市位於長江以北的一個區。但是,這裏卻隱藏着一個屬於安徽管轄的村莊。這個村叫大包村,聽説全村都是包姓。從地圖上看,這個村和安徽省沒有半毛錢關係,完全處於江蘇省內,四周都是江蘇省的土地,和安徽省根本挨不上邊際。據説大包村之所以屬於安徽,是土改時期的產物。當初,因為行政劃分上,沒有像如今這麼發達,臨近浦口的安徽和縣土改工作組,並不知道自己已經“越界”進入江蘇轄地的大包村,未知的情況下“搶先”做了登記,後來江蘇發現之後,安徽這邊已做了上報。最後,也就沒做更改,到現在還是屬於江蘇省的安徽村。這邊居民除了身份證是安徽的,方言、市集、出行都在江蘇的浦口,甚至連手機信號和網絡都是江蘇省轄,好在現在已經取消漫遊了,否則天天都是跨省漫遊加長途。

其實,江蘇也不吃虧,江蘇在安徽也同樣有飛地,浦口區的石橋鎮下屬石村,居然有一大塊地置身於安徽和縣地界。江蘇還不止一塊飛地,另外一處則是南京市溧水區明覺鎮西莊村,居然長在安徽馬鞍山市境內,其原因和上述大包村如出一轍,都是土改時期留下的產物。

江蘇鹽城市大豐區有一個農場,叫上海大豐農場,總面積約300多平方公里。其實,它雖然身處江蘇,其管轄權卻歸上海。轄區內的人員,户口都是上海市户口。原來當初建立大豐農場的初衷是因為寸土寸金的上海市土地資源有限,為了安置知識青年和關押人員,經同意,在江蘇劃了一塊地,才有今天這種奇怪的現象存在。

上海不僅在江蘇擁有飛地,在安徽也同樣擁有兩快飛地。一塊是位於安徽宣城市的白茅嶺監獄和軍天湖監獄,另外一塊是位於黃山市太平鎮的“上海市黃山茶林場”。這裏是在上山下鄉的年代產物,一來是為了安置上海知青,二來是用來關押在上海犯罪的人員,也算是兄弟省市給予上海用地緊張的支持吧!

除了上海的飛地情況比較特殊,這種現象出現在別的身份通常都出現在省界周邊較多,都是 歷史 上遺留下來的產物。除了上述飛地,我國的其餘省也有很多同類情況發生。諸如:

(上海黃山林場)

湖北省小林鎮就有2.2平方公里的土地位於河南信陽市境內。利川市還有一個鐘鼓村的地方,位於重慶市奉節縣雲霧土家族自治鄉境內。

其實,還有很多省都有自己的飛地存在。如四川、貴州、湖南、寧夏、重慶、河北、黑龍江都有自己的在外省市的飛地,我這裏就不一一闡述了。

END

太多了,如唐努烏梁海等…

我國最大的飛地是阿拉斯加

北京的飛地 深圳

河南省範縣,老縣城為何設在山東省境內?

河南省濮陽市範縣位於豫北與魯西交界處,南臨黃河與山東省鄄城縣和鄆城縣相望,北依金堤河與山東省莘縣接壤,轄區內總面積560平方千米,總人口50.21萬人。

範縣縣城位於縣域北部,以金堤河為界,由範縣新區和老城兩部分組成,其中老城位於金堤河以北山東省界內,老城四周皆為山東省莘縣櫻桃園鎮所轄,其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商店鋪面也與櫻桃園鎮交叉相融,形成了“山東地裏有個河南縣,河南縣裏有個山東鎮,山東鎮裏有個河南村,河南村裏有山東户,山東户裏住着河南人”的奇特現象。

範縣位於濮縣下游,清初屬山東布政使司東昌府,雍正八年屬濮州直隸州,十三年隨州改屬曹州府。東接濮縣界,南接鄆城,北臨觀城、朝城,西接陽谷、壽張界。銅瓦廂改道後黃河從東南部大辛莊注入範縣,東北向斜貫縣境,由東南部劉莊入壽張境,將全縣分為南北兩部分,北岸約佔縣境的五分之四,南岸只有一區,因此不存在像濮縣河東之地那樣的離心傾向,清末時期均未對範縣政區進行調整,範縣的劇烈調整發生在建國初期。

1949年平原省建立之後,遵循以河為界的原則對黃河兩岸的諸縣進行調整,調整後的範縣僅剩黃河北岸之地,原黃河南岸部分以曹莊、新口莊、傅樓為界,分別劃入鄄城縣與鄆城縣。此時平原省濮陽專區下轄範縣、濮縣、觀城、朝城、南樂、清豐、內黃、濮陽、滑縣、長垣、封丘十一縣之地。在範縣一帶,由於臨黃的濮縣、範縣都被劃去原屬黃河南岸之地,縣境顯得過於狹小,同時由於五十年代在黃河沿岸大規模興修水利工程,該地區各縣之間的矛盾激化,因此早在1952年平原省就對該地的政區設置進行了相應調整。

將過於狹小的觀城與朝城二縣合併為觀朝縣,同時也對範縣與壽張之間的插花地進行了相應調整。而濮、範二縣仍顯得過於狹小,因此在1956年3月20日,山東省將濮縣、觀朝二縣同時撤銷,濮縣全部劃入範縣,觀朝縣南部的三四五區及六區的七個鄉劃歸範縣。

經過調整的範縣此時轄地大為擴張,基本佔有原平原省範縣、濮縣、觀城、朝城南部四縣之地,地域覆蓋金堤南北兩岸,上接河南省濮陽縣,下接山東壽張縣。此種穩定狀況未能維持多久,範縣的政區便因金堤河流域水事糾紛的加劇面臨新的調整。

1952年平原省撤銷之後,上游濮陽、滑縣劃歸河南省管轄,下游的濮縣、範縣、壽張劃歸山東管轄,兩省之間由於地域之隔、溝通不暢導致排水矛盾逐漸加劇。

1963年底,採取調整行政區劃的辦法解決魯豫兩省水事糾紛,將河南省東明縣劃歸山東省,而將原屬山東省範縣、壽張的金堤以南、黃河北岸區域劃歸河南省管轄,兩省劃歸區域大致相當,這樣山東、河南兩省原來較為整齊的省界變得犬牙交錯,正好與河南、河北兩省的趨勢相反,其根本原因皆由黃河而起。

此次政區調整方案中,大體上將範縣、壽張二縣金堤以南區域劃歸河南省管轄,將金堤河流域全部劃歸河南,以便於河南省統一規劃治理。因範縣縣城位於金堤以北,為方便領導,將範縣縣城及附近的金村、張夫兩村作為河南省在山東省境內的飛地。

1964年10月31日,撤銷壽張縣,將其行政區域分別劃歸山東省陽谷縣和範縣。經過調整之後的範縣縣境除縣城位於山東省境內,其他區域皆位於黃河北岸、金堤以南,東西向過於狹長,因此河南省在原壽張縣歸屬範縣的"東五區"成立範縣駐壽張辦事處,並最終於1978年12月設立台前縣,基本形成今日範縣、台前兩縣呈犀角狀插入山東省境內的狀況。

範縣由於縣城位於山東省境內,給縣城建設及行政管理帶來諸多不便,因此範縣多次要求將金堤以北地區劃回範縣管轄,因種種原因未能實現,範縣不得已於1995年起在金堤以南、距老縣城約六公里處建設新縣城。

我國哪一縣城位於山東,卻屬於河南省管轄?

一般而言,我們的各個縣都會在自己所屬的省的“版圖”之內,但是中國這麼大的版圖,也導致了一些奇特的現象。比如,就有這樣一個縣城,它的縣城在山東省,它本身卻是屬於河南省管轄的,而且這個縣的歷史還非常的久遠,是一座文化名城,在歷史上留下了赫赫名聲,名字聽着十分的耳熟。

我們國內的省名都具有很強的地域色彩,比如江西省,它的名字是因為地處江南之西而得;湖南省和湖北省則是因為分別在洞庭湖的北邊和南邊,所以分別叫做湖南和湖北;山西山東則是因為一個處在太行山的東邊,一個處在太行山的西邊;同樣,作為中國的標誌黃河,它也因貫穿了兩個省而造成了河南河北兩個省。

但是與山不一樣,山是固定不動的,山在哪裏就是哪裏,幾百年可能也變不了多少;而河水就不一樣了,它的流道會因為時間的改變而改變,而黃河更是一條歷史上河流改道十分頻繁的河流。這就導致黃河的南邊和黃河的北邊無法固定的劃分,黃河不停地改道,但是人們卻不能一會兒説自己是河南人,一會兒説自己是河北人。

這正是產生了一個屬於河南省管轄卻在山東省內的原因。由於黃河老是改道,所以最後人們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在黃河的南邊還是在黃河的北邊,這也就產生了一些爭議的地區。而我們知道的是,一般在河流附近都是古代文明高度發達的地方,這也是黃河、長江被大家成為母親河的原因。河南河北這塊交叉的地方,叫做範縣。

範縣的歷史要追溯到春秋時期的晉國,它與一個家族的歷史興衰相伴,並且從某種程度上,也影響了中國歷史的興衰。公元前1042年,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並且實施分封制來管理天下。分封制並不是周朝開創的,遠古的時候就有這樣的習慣,人們習慣把有功之臣分封一塊土地,而被分封了土地的人也往往會以自己的封地為“氏”。

我們現在都把姓氏合為一體來稱,但是在古代姓與氏的意義是明顯不同的,姓是保留了母系氏族的特徵的,是一種母系血脈的象徵;而氏則是在父系社會時代崛起的,氏一般都是以自己祖上分封的地名來劃分的,氏體現的是父系血緣的繼承。當然,由於一些特殊的原因,在某些時候二者意義可能重合。

到了周朝的時候,大家用姓與氏用得混亂了,比如孫、田、陳的祖先既叫陳完,又叫田完,由於他是姓媯,所以也可以叫他媯完,這樣就很混亂了。所以到了後面,分出去的一支一般只稱自己的一個姓和一個氏,乃至於只稱一個姓或者氏。之所以説這些,就是因為範縣初始的歷史,其實是與範姓綁在一起的。

範姓又是什麼來頭呢?來頭可大了,他們是帝堯的後代,在周朝的時候為唐杜氏,由於周宣王的,唐杜氏不得不逃跑到了當時的超級大國晉國。晉國雖然也是周朝王族,為姬姓之後,但是在有的方面卻會與周朝對着幹。看到唐杜氏跑來之後,晉國讓他們在這裏做官,並最終給他們封在了範邑。

範邑,就是範縣的前身。從這時候開始,唐杜氏也可以叫做範氏了,因為他們被封在了範地。範氏在晉國飛速發展,並逐漸成為了晉國最為強大的六個貴族之一,即趙、魏、韓、範、智、中行氏異姓六卿。由於晉國貴族的過度強大,使得晉國王族衰落,六卿最終開始互相攻伐,範氏被打敗,最終韓趙魏三家分晉。

雖然範氏被打敗了,但是那時候天下人都是一家人,除了剝奪他們的權力之外,範氏人還是可以好好地在範縣生活的。不過,此後範氏漸漸地與範縣的發展相脱鈎,範氏前往全國各地發展,到了明清之際,有了“八大皇商”範永鬥。而範縣卻靜靜地待在了那裏,開始了自己的發展。

公元前206年,範縣開始正式設置成“縣”。與範氏脱鈎之後,範縣自己也生產出了很多名人,比如三國時期魏國的王觀,他以剛正不阿而聞名,即使是大將軍曹爽對他也對他十分的畏懼;晉代的吳隱之,他就是《滕王閣序》當中“酌貪泉而覺爽”的原型;還有就是清朝的鄭板橋了。

歷史上風雲變幻的範縣,還要迎接風雲變幻的黃河改道。黃河繞來繞去,終究把這個處在河南和河北的邊界上的縣自己也給衝糊塗了:我到底是河南的,還是河北的?新中國剛剛成立時,範縣是屬於平原省的,這個省在不久之後被撤銷,範縣於是就被劃分到了山東省,它的縣城當時在現在的莘縣內。

本來,範縣這下就被徹底劃歸到了山東省,與河南河北脱鈎,從此他們只要看看自己是在太行山的東邊還是西邊就可以了,誰知道連年改道的黃河似乎捨不得這個陪伴了自己幾千年的範縣,硬是“發了脾氣”,又把範縣給“搶了回來”。1963年,該地區的河水暴漲,河南山東都爆發了大洪水。

但是,河南在流域上游,地勢比山東要高;而山東在流域的下游,地勢又很低。這下兩個省就鬧起來了,河南省為了保證自己省內人民不被洪水淹沒,就大量地開閘放水,以緩解洪水壓力;然而,這下河南的壓力是減小了,山東卻因此有了2米多的積水,農田都被淹沒,兩個省為此鬧得不可開交。

為了解決這個麻煩,最終國家決定通過調整範縣的辦法化解矛盾。範縣金堤以北五個區劃歸莘縣,壽張縣的金堤以北歸陽谷縣,整個下游金堤河以南歸併為新範縣,劃歸河南省管轄,將河南省東明縣補償給山東省菏澤地區。這樣就導致範縣縣城保留在了山東省內,而縣城周圍的櫻桃園鎮則屬於山東省,範縣因此成了一塊“飛地”。歌謠道:

“山東地裏有個河南縣,河南縣裏有個山東鎮,山東鎮裏有個河南村,河南村裏有山東户,山東户裏住着河南人”

姐告名字的由來

姐告名字的由來:相傳,明代思南王將麓川都城由姐蘭遷此,故而得名。“姐告”意為“舊城”,是瑞麗市跨江唯一的村鎮,陸路直接與緬甸相連,歷史上稱為“飛地”。

姐告名字的由來

姐告位於瑞麗江的東岸,與緬甸木姐鎮緊緊相連。

姐告為國家級的邊貿口岸,雲南邊貿進出口商品總額的50%均從此處進出。

姐告大橋於1989年修建,於1991年雲南省批准設立姐告邊境貿易經濟區。

TAG標籤:範縣 由來 飛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