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阿里山的姑娘原人原唱

阿里山的姑娘原人原唱

作詞:鄭藝

作曲:關淑怡

阿里山的姑娘啊

誰能將你衷腸講

雨中滑稽舞姿曼妙

譜成了山裏的歌

阿里山的姑娘啊

帶着笑容去灑脱

翻山越嶺面向天空

鬥志的浪花和陽光

有情的人兒牽掛

山脈間的清泉婉轉

聽呀聽這琴聲滿山谷

聞呀聞這花香縈繞路

阿里山的姑娘啊

誰能將你心事説

明媚的早晨喝了一口

鮮甜的茶香和思念

有情人敬你敬你

向陽的春風吹拂

聽呀聽這琴聲滿山谷

聞呀聞這花香縈繞路

阿里山的姑娘啊

帶着笑容去灑脱

翻山越嶺面向天空

鬥志的浪花和陽光

有情的人兒牽掛

山脈間的清泉婉轉

聽呀聽這琴聲滿山谷

聞呀聞這花香縈繞路

阿里山的姑娘啊

誰能將你心中的愛説

明媚的早晨啊

鮮甜的茶香和思念呀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阿里山的姑娘原唱

《阿里山的姑娘》原唱是鄧麗君。

鄧麗君,出生於中國台灣省雲林縣褒忠鄉田洋村,祖籍河北省大名縣,中國台灣女歌手,在20世紀70至80年代時,具有代表性的日語女歌手之一。

1967年,推出首張個人專輯《鄧麗君之歌—鳳陽花鼓》,從而開始其歌唱生涯。1969年,因演唱台灣首部連續劇《晶晶》的同名主題曲而在台灣成名。

20世紀70年代初期,以《千言萬語》、《海韻》等作品打開香港及東南亞唱片市場。1974年,憑藉日文歌曲《空港》獲得日本唱片大賞“新人賞”,並由此奠定其在日本的演藝事業基礎。

早年經歷:

1953年6月,鄧麗君隨家人遷往台東縣池上鄉,次年遷移至屏東縣眷村。1959年,鄧麗君隨家人移居至台北縣蘆洲市,就讀於台北縣蘆洲市蘆洲國民小學,表現出音樂和表演天賦。1961年,鄧麗君接受“九三康樂隊”二胡演奏者李成清的音樂指導。

1962年,鄧麗君隨“九三康樂隊”四處慰問演出。1963年,鄧麗君參加“中華電台”全台黃梅調歌唱比賽,以《訪英台》擊敗眾多年長選手,獲得比賽冠軍。1964年,鄧麗君代表學校參加全縣國語朗讀比賽,獲得第一名。1965年,鄧麗君就讀台灣金陵女子中學。

阿里山的姑娘原唱是誰

《阿里山的姑娘》是一首由鄧麗君演唱的歌曲,收錄於專輯《何必留下回憶》之中;

作詞:鄧禹平

作曲:張徹

發行時間:1969年

高山青 澗水藍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

阿——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

高山長青

澗水長藍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長圍着青山轉

高山長青

澗水長藍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長圍着青山轉

阿——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

高山長青

澗水長藍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長圍着青山轉

高山長青

澗水長藍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長圍着青山轉

個人簡歷:

鄧麗君;

外文名:Teresa Teng、テレサ·テン

別名:鄧麗筠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星座:水瓶座

血型:O型

身高:167cm

出生地:台灣省雲林縣

出生日期:1953年1月29日

逝世日期:1995年5月8日

職業:歌唱家

畢業院校:台灣金陵女中

經紀公司:宇宙唱片、麗風唱片、Polydor、PolyGram、Taurus

代表作品:月亮代表我的心、時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つぐない、小城故事、甜蜜蜜、別れの予感、愛人、空港

演藝經歷:

鄧麗君1967年自金陵女中休學,加盟台灣宇宙唱片公司;9月推出第一張唱片《鄧麗君之歌—鳳陽花鼓》正式開始職業演唱生涯;1969年因演唱台灣首部連續劇《晶晶》的同名主題曲而在台灣成名;20世紀70年代初期以《千言萬語》、《海韻》等作品打開香港及東南亞唱片市場;1974年憑藉日文歌曲《空港》獲得日本唱片大賞新人賞,並由此奠定其在日本的演藝事業基礎;1976年於香港利舞台舉行首次個人演唱會;1980年當選台灣金鐘獎首位最佳女歌星;20世紀80年代初期先後受邀於林肯中心、洛杉磯音樂中心、拉斯維加斯凱撒皇宮等地舉行演唱會;1983年舉行華人歌手首次巡迴演唱會,此後終止商業演出活動;1984至1986年間,先後以《つぐない》、《愛人》、《時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三曲三次獲得日本有線大賞和全日本有線放送大賞兩項日本音樂頒獎禮大獎的最高獎項;1987年起呈半隱居狀態並淡出樂壇;1995年5月8日因支氣管哮喘發作於泰國清邁逝世。

 

阿里山的姑娘原唱是誰

原唱是莊雪芳、張茜西。

作詞:鄧禹平,作曲:張徹。姑娘所指對象,阿里山鄒族原住民。

歌詞:

高山青,澗水藍。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唉。

高山長青,澗水長藍。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圍着青山轉唉。

啊,啊,啊,唉,唉,唉。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圍着青山轉唉。

高山長青,澗水長藍。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圍着青山轉唉。

啊,啊,啊,唉,唉,唉。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圍着青山轉唉。

高山長青,澗水長藍。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圍着青山轉唉。

擴展資料:

《阿里山的姑娘》這首歌曲有眾多的歌唱家參與傳唱,歌唱家朱逢博使這首小調式的歌曲變成了大氣磅礴的舞曲,而且音樂結構非常完整,煥發出獨特的光彩,唱出了勞動人民和自然融為一體的深厚感情。

二胡曲《阿里山的姑娘》由趙國良先生改編和演奏,改編和演奏都很成功,奏出了台灣山地同胞載歌載舞的情景和高山族音樂的原生態之美,與二胡曲《阿美族舞曲》有異曲同工之妙。

《阿里山的姑娘》又曾經被著名歌手鄧麗君、田震、卓依婷、高勝美、黑鴨子組合等翻唱過。

2011年5月8日母親節晚上演的《2011台北小巨蛋演唱會》,一席粉色裙裝裝扮演唱了《阿里山的姑娘》這首歌曲。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阿里山的姑娘 (《阿里山風雲》主題歌)

阿里山的姑娘原唱

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原唱是鄧麗君。

鄧麗君,原名鄧麗筠,祖籍河北邯鄲大名縣鄧台村,出生於台灣雲林縣褒忠鄉田洋村,在台北縣蘆洲鄉(現在的蘆洲市)眷村長大,是20世紀後半葉最富盛名的華語和日語女歌手之一,以柔情歌曲著名。

代表作品有《甜蜜蜜》、《我只在乎你》、《在水一方》等等,其作品在華人社會以及日本、東南亞等亞洲各地廣泛流行和傳唱,經典歷久而不衰,深得人心。有“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歌聲”、“十億個掌聲”、“亞洲歌姬”、“華人的驕傲”等美譽。

歌曲創作背景

在19世紀60至70年代,由於它是唯一以高山族曲調描述山地風情、人物的名歌,又使用鈴鼓和小鼓等樂器,因此在當時的國語流行歌曲中獨樹一格。《高山青》最早由青山演唱,曾經風靡一時,由於歌詞內容盛讚高山族,因此也被其他高山族歌手如施孝榮等重新翻唱過。

1949年,上海國泰電影公司導演張徹率攝製組到台灣拍攝電影《阿里山風雲》,電影急需一首主題歌,張徹讓一同前去的鄧禹平寫歌詞。鄧禹平從來沒去過阿里山,他回憶以前和女友在家鄉山水間嬉戲的場景才寫出了這首歌。

歌詞裏有一句“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這首歌叫什麼名字,誰唱的?

《阿里山的姑娘》

原    唱:莊雪芳、張茜西

翻    唱:鄧麗君、朱逢博、田震、華晨宇

作    詞:鄧禹平

作    曲:張徹

高山青    澗水藍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唉

高山長青    澗水長藍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圍着青山轉唉

啊啊啊    唉唉唉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圍着青山轉唉

高山長青     澗水長藍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圍着青山轉唉

啊啊啊     唉唉唉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圍着青山轉唉

高山長青     澗水長藍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圍着青山轉唉

擴展資料:

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產生於1947年的。1984年在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由奚秀蘭演唱後,在中國內地開始廣為傳唱。而真正的阿里山姑娘指的是阿里山鄒族原住民,如今阿里山姑娘一般都在阿里山鄒族文化部落裏面。

《阿里山的姑娘》又名《高山青》是香港導演張徹唯一創作的曲子,受歡迎的程度很高,雖然不是真正的民謠,但總被誤以為是台灣高山族的傳統民歌,其實只是應用高山族山歌的曲式所譜寫而成的創作歌曲,還曾一度傳為周藍萍所作,後經證實,才知為張徹的作品。

《阿里山的姑娘》是誰唱的?

1947年電影《阿里山風雲》之主題歌《阿里山的姑娘》,填詞者為鄧禹平(四川人,定居台灣),作曲者或為知名導演張徹 (杭州人,從上海去台灣,後定居香港),首唱為女主角張茜西(四川人,定居台灣,後移居香港)。

《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的原唱究竟是誰:奚秀蘭?鄧麗君?高勝美?

“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啊……”這是一首風靡海峽兩岸的著名歌曲,也是鄧麗君的“看家歌”之一。上世紀80年代初,其又由歌唱家朱逢博在首唱;香港的奚秀蘭在1984年電視台春節晚會上演唱它後,此歌即傳遍大江南北。田震在其專輯《水姻緣》裏收集了這首旋律優美的歌,註明是“高山族民歌”。其實這首歌不是從台灣阿里山高山族採風來的。這首1950年在台灣完成的第一部國語電影《阿里山風雲》中的主題歌,實實在在是於1948年上海國泰電影公司開拍的《阿里山的姑娘》攝製組在揣擬台灣地方風韻而創作的。   該歌的詞作者是四川人鄧禹平,譜曲者是影片《阿里山風雲》導演之一——浙江人張徹(另一位導演是四川人張英)。首唱者是該片女主角、四川人張茜西。

參考資料:http://ke.baidu.com/view/1818192.htm

山歌歌詞大全 經典山歌歌詞一覽

1、《阿里山的姑娘》,

(1)填詞者為鄧禹平,作曲者張徹,原唱:莊雪芳、張茜西。

(2)歌詞大意:山青,澗水藍。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唉。

高山長青,澗水長藍。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圍着青山轉唉。

啊,啊,啊,唉,唉,唉。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圍着青山轉唉。

高山長青,澗水長藍。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圍着青山轉唉。

啊,啊,啊,唉,唉,唉。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圍着青山轉唉。

高山長青,澗水長藍。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圍着青山轉唉。

2、《採茶歌》

(1)填詞:民間作詞者,譜曲:民間作曲家

(2)天頂哪哩落雨仔呀彈呀雷囉公伊呀

溪仔底哪哩無水仔呀 魚囉這個亂呀撞囉啊

愛着哪哩阿孃仔呀不呀敢囉講伊呀

找仔無哪哩媒人仔呀 鬥囉這哩牽呀空囉啊

大隻哪哩水牛仔呀細呀條囉索伊呀

大仔漢哪哩阿孃仔呀 細囉這個漢呀哥囉啊

大漢哪哩阿孃仔呀不呀識囉寶伊呀

細仔粒哪哩幹樂仔呀 較囉這哩賢呀翔囉啊

(3)歌曲來源:相傳,這首歌曲的原始作者是唐朝宮中一位歌舞大師雷光華,他因某事觸犯了唐明皇,而潛逃至江西、福建交接的山區,隱姓埋名,以種茶為生。在與當地居民共同生活中,將自身的歌舞才華和採茶動作融合,因而創造“採茶歌”開始融入茶農生活。

3、 《魅力湘西》。

(1)演唱:,詞:牟廉玖,曲:王原平

(2)歌詞:

都説湘西很美麗都説湘西很神祕

朋友啊你可知道湘西在哪裏

湘西在哪裏,我來告訴你

她在古老的山寨裏

她在那吊腳樓裏

她在阿公的故事裏

她在那妹娃的酒窩裏

魅力湘西魅力湘西

美麗的湘西在哪裏

她在我的夢裏

都説湘西很美麗都説湘西很神祕

朋友啊你可知道湘西在哪裏

湘西在哪裏我來告訴你

她在沈從文的文章

她在黃永玉的畫裏

她在阿婆的織錦裏

她在那妹娃的歌聲裏

魅力湘西魅力湘西

神祕的湘西在哪裏

她在我的心裏

她在我心裏

阿里山的姑娘

卓依婷演唱《阿里山的姑娘》“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人傳唱這首《阿里山的姑娘》。提起《阿里山的姑娘》,幾乎所有人都會認為是一首台灣高山族情歌,這是不對的,其實,這首歌的產生地在1947年的,曲作者張徹(從上海去台後定居香港的導演),詞作者鄧禹平(四川省三台縣有名的才子)。

1947年,上海國泰電影公司導演張徹率攝製組到台灣拍攝電影《阿里山風雲》,電影急需一首主題歌,張徹讓一同前去的鄧禹平寫歌詞。鄧禹平從來沒去過阿里山,他回憶以前和女友在家鄉山水間嬉戲的場景才寫出了這首歌。

《阿里山的姑娘》原名《高山青》,歌曲與台灣有關係的是他們在當地採風用了當地土著的歌調,但詞曲均以創作為主,這一創作套路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就是因為讓聽眾領略了原汁原味的台灣風情。在電影拍攝過程中,過了大江,1949年電影拍完時,攝製組已不可能返回,結果他們留在了台灣,後來成了台灣電影界的中堅力量。

《阿里山的姑娘》這首歌曲有眾多的歌唱家參與傳唱,其中著名歌唱家朱逢博對該歌的傳播功不可沒。經過她富有創意的改編,使這首小調式的歌曲變成了大氣磅礴的舞曲,而且音樂結構非常完整,煥發出獨特的光彩,唱出了勞動人民和自然融為一體的深厚感情。二胡曲《阿里山的姑娘》由趙國良先生改編和演奏,改編和演奏都很成功,奏出了台灣山地同胞載歌載舞的情景和高山族音樂的原生態之美,與二胡曲《阿美族舞曲》有異曲同工之妙。

高山青的歌詞

《高山青》資料 高山青創作於1949年,填詞者為知名電影人張徹,作曲者為周藍萍及鄧禹平,另外一説則為該曲改編自台灣原住民:邵族民歌。該曲為同年電影《阿里山風雲》主題曲,主唱者為該片女主角張茜西。 歌詞: 高山青 澗水藍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 啊………啊………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 高山常青 澗水常藍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長圍着青山轉 那魯灣多依娃哪呀嘿… 依呀嘿………

參考: ***

高山青 高山青 澗水藍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 啊………啊………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 高山常青 澗水常藍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長圍着青山轉 那魯灣多依娃哪呀嘿… 依呀嘿………

高山青…澗水藍…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 阿………啊………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 高山常青 澗水常藍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長圍着青山轉 娜嚕灣多依娃哪呀嘿… 依呀嘿………

TAG標籤:阿里山 原唱 姑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