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蓮香樓歷史

蓮香樓歷史

蓮香樓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高級酒樓,始建於唐朝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蓮香樓最初以經營美食、美酒、文藝等娛樂為主要業務,當時是高貴文人雅士、富有商賈、政治要人、名流等娛樂休憩的場所。

隨着時代的變遷,蓮香樓的經營形態逐漸多樣化,包括文藝演出、曲藝雜耍、舞蹈、打牌等娛樂項目,影響力逐漸擴大,逐漸成為國內著名的文化娛樂場所之一。蓮香樓歷代名人較多,像唐朝的白居易、宋代的陸游、辛棄疾、元代的鄭光祖、明代的文徵明、清代的曹雪芹等大批文化名人都在蓮香樓留下了許多不朽的文藝作品。

從歷史上看,蓮香樓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代表之一,其歷史的發展和變遷,是中國文化發展的一部分。雖然現代社會的文化娛樂形式已經多樣化,但是蓮香樓仍在其所在的文化領域中繼續影響和發展。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廣式月餅的歷史沿革

廣式月餅起源於1889年,當時城西有家糕酥館,用蓮子熬成蓮蓉作酥餅的餡料,清香可口,大受顧客歡迎。光緒年間,這家糕酥館改名為“連香樓”,蓮蓉餡的餅點已定型為現時的月餅。

宣統二年,翰林學士陳太吉品嚐該店月餅後大加讚賞,但覺“連香”二字不雅,建議改成“蓮香”,並手書了“蓮香樓”招牌,沿用至今。廣州市由“蓮香樓”始,各食肆、餅家紛紛仿效生產月餅,又形成“陶陶居”、“廣州酒家”、“金口月餅”、“趣香”、“大三元“等月餅名牌,廣式月餅逐漸聞名海外。

廣州有哪些老字號店鋪

廣州市廣東的省會城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世界上唯一2000多年長盛不衰的大港,廣州有很多老字號店鋪,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介紹吧!

1、蓮香樓

蓮香樓是著名的廣州老字號,蓮香月餅素以餡料純正、製作精良而著稱,蓮香樓就是因為這裏蓮蓉餡的糕餅最為出名,有着“蓮蓉第一家”的美譽。冷凍食品如糯米雞、三絲春捲、蓮蓉蟠桃包、上湯水餃和椰汁年糕榮獲國家優質產品獎,成為蓮香樓並駕齊驅之拳頭產品。

2、廣州酒家

廣州酒家是廣州的老字號店鋪,創建於1939年,以經營傳統粵菜馳名,常年供應數千款佳餚美點,菜餚色、香、味、型、皿俱佳。早期創制的廣州酒家文昌雞、紅棉嘉積鴨、茅台雞、蟹肉灌湯餃、沙灣原奶撻、椰皇擘酥角等,均屬廣州市傳統名菜美點之列。因此有這“食在廣州第一家”之美譽。1991年被評為“中華老字號”。

3、北園酒家

北園酒家是廣州的老字號店鋪,有着悠久的歷史,創建於1920年。北園酒家保持菜式的風味,就地取材,新鮮蔬菜,即點即摘、即點即烹,如當時菜式大雞三味(即以雞為主料,用炒、_、_、炸、煎、白切、湯等烹調方法,任客選擇其中三款故名),均感骨軟肉甘、香滑可口,與眾不同。1993年被國內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號"稱號;

4、皇上皇

皇上皇是廣州的老字號店鋪,有着悠久的歷史,主要經營臘味,廣式臘味是醃製的,用酒、醬油、糖等調成的汁,把肉浸兩三天後,再掛起來曬乾或烘乾,屬於無煙工業,不需要經過煙燻,所以質地紅潤,廣式臘肉以金、油燦燦的為上品。皇上皇產品選料純正、工藝精細、安全衞生,因此被評為“中華老字號”。

廣州老年人最愛的那些早茶館,你知道有哪些嗎?

當你在廣州的大街小巷去遍尋美食時,一定不能漏掉“飲茶”這個環節。飲茶是廣州人的一個生活習慣,也是“食在廣州”的一大特色。廣州飲茶,又稱“歎茶”,和“一盅兩件”代表着地道的廣府飲食文化特徵。

它已經不單純是茶道,而是老廣們或親朋好友早上聚在一起吃點心、聊家常的一種習俗。來廣州沒有嘗試過,就太可惜了,今天給大家講講在廣州的一些老字號茶樓,方便大家制定廣州遊玩的攻略。

廣州酒家—食在廣州第一家

都説“食在廣州”,而廣州酒家則素有“食在廣州第一家”的美譽。從1935年成立至今,浮沉80餘載,憑藉自身實力成為廣州美食的一張名片。

改革開放後,廣州酒家邁入高速發展,於1988年被評定為國家二級企業,後榮獲“中華老字號”稱號。除了餐飲的繁榮外,他們家的月餅也廣受歡迎,享有"月是故鄉明,餅是廣州好"的美譽。

“舊”與“新”,“傳統”與“傳承”,廣州酒家經過不斷的嘗試,成功地讓一個生動、立體又多元的文化名企形象呼之欲出。

陶陶居—廣州茶樓中之佼佼者

要説廣州美食地標,老字號陶陶居必須榜上有名。陶陶居品牌始於清朝光緒六年(1880年)開設的茶樓,至今已有139年曆史,1993年被授予“中華老字號”稱號。

它位於鬧市中心,大樓上下,人聲笑語,熱鬧非凡,走進大廳,真有陶然之感。據説康有為在廣州講學時,常到這間酒家喝茶,並即興寫了“陶陶居”三字,可惜年代久遠,已經無法考究了。

7月4日廣州酒家發佈公告稱,擬以現金方式收購陶陶居100%股權,收購完成後,陶陶居將成為廣州酒家的全資子公司。

蓮香樓—蓮蓉第一家

1889年,在古老的廣州城城西一隅,一間專營糕點美食的糕酥館開業了,這就是蓮香樓的前身。1993年被國內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號”稱號;1998年經國內貿易局批准為“國家特級酒家”。

廣州遍佈的蓮香樓其實都是餅家,賣月餅、糕點之類的 只有上下九的這家還保留傳統,供應早茶,這裏一樓也還是餅家,一樓半是雅座,二樓大廳,三樓早上不開放。

據説蓮香樓所有重要人選,均以“忠誠儉樸”見稱,全部都選自新義手下的得力職工,這是蓮香樓之所以成功的最重要一着,因此一生為蓮香樓服務的老工人不少,甚至有一家兩代人都為蓮香樓服務的。

泮溪酒家—園林美食甲天下

1947年,廣東人李文倫在這片"古之花塢"上創辦了一家充滿鄉野風情的小酒家。附近有5條小溪,其中一條叫"泮溪",因此小酒家也以"泮溪"命名。直到中國著名園林建築師莫伯治設計了這座園林酒店,而大門上的上墨綠色灑金牌匾,是當年朱光留下的墨寶。

走過瀑布看到內湖,這裏不僅有酒家自己的人工湖,還有畫舫,也是大廳之一。泮溪酒家面積為1.2萬平方米,其中三分之二被樹木、假山等所佔據。

套紅玻璃上覆制了歷代著名書法大師如顏真卿、蘇軾等名家手跡,是非常罕有的藝術珍品。還有來自明、清時期的傢俱、燈具、擺件。這些古色古香的藝術珍品,給泮溪增添了無窮的人文價值。

大同酒家—珠江河畔一枝花

1938年,日本商人中澤親禮在大同酒家現址開辦“廣州園酒家”,此為大同酒家前身。1942年,“廣州園酒家”經營不善,被贈予香港酒樓大王馮儉生,將店名改為“大同酒家”。

直至2016年12月1日,大同酒家從12月1日起停業。大同酒家人均消費不高,茶市也就30元/人。加之長堤一直受交通擁堵始終無法破局,只能吸引着中老年顧客的捧場。

2018年8月12日,停業一年半、大同酒家戲劇性的在中信廣場重新開業。消息一出便刷爆了朋友圈,不少老街坊、老員工紛紛前來捧場,據報道再開業前三天,平均等位時間達到2小時。

南園酒家—中華樂園

南園酒家始創於1963年,佔地面積約為一萬多平方米,酒家採用青磚綠瓦、翹角飛檐、亭台樓閣、小橋流水等嶺南建築園林風格設計。

園內竹林婆娑,鳥語花香,與泮溪酒家、北園酒家並稱“廣州三大園林酒家。”南園出品傳統,是一等一的廣州味道。

怪不得米芝蓮也會選為推薦,算是老牌高端粵菜的代表之一。此外,南園環境優美。雖不及泮溪有湖景,北園多墨寶,南園勝在臨近公園,內部雍容華貴。

早茶文化已深入每位廣州人的骨髓,所以才有了那句“為名忙,為利忙,忙裏偷閒飲杯茶”。上班族肯定是沒時間“飲茶”的,然而即使迫於生計,時間窘迫,他們也會在早上來一碟腸粉,泡一杯好茶,讓靈魂稍作歇息。

廣州酒家和蓮香樓哪個規模大

廣州酒家和蓮香樓規模不宜直接做比較。

1、廣州酒家是深受西關飲食文化薰陶,創辦於1935年並於2017年在上交所掛牌上市,專注於為消費者提供地道廣府粵菜的粵菜十大名店之一,憑藉着先後開發的滿漢大全筵、五朝宴等仿古名宴和傳統的粵菜烹飪技藝而享有“食在廣州第一家”的美譽,並榮獲粵菜烹飪記憶保護單位的榮譽。

2、蓮香樓:蓮香樓是一所過百年曆史,有着“蓮蓉第一家”的美譽的老茶樓,廣州店位於荔灣區第十甫路。蓮香樓在香港設有分店,雖然兩者在經營上已經是脱勾,但也可説是同源異枝。

北上廣:排名前十的中華老字號是哪些

一、北 京 市

作為首都,北京有着眾多的中華老字號品牌,而且知名度也在全國居首。其中大家耳熟能詳的十大老字號包括:同仁堂、全聚德、吳裕泰、一得閣、稻香村、榮寶齋、同升和、同和居、王致和、瑞蚨祥等(排名不分先後)。

同仁堂

北京同仁堂創建於清康熙八年(1669年),自雍正元年(1723年)正式供奉清皇宮御藥房用藥,歷經八代皇帝,長達188年。同仁堂有“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古訓,樹立“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意識,使同仁堂這一品牌至今不衰。其產品以“配方獨特、選料上乘、工藝精湛、療效顯著”而在國內外都很有名氣。

全聚德

全聚德創建於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不到萬里長城非好漢,不吃全聚德烤鴨真遺憾!在百餘年裏,全聚德形成了以獨具特色的烤鴨為龍頭,集全鴨席和400多道特色菜品於一體的全聚德菜系,備受各國元首、、社會各界人士及國內外遊客喜愛,被譽為中華第一吃。周恩來曾多次把全聚德全鴨席選為國宴。

吳裕泰

吳裕泰茶莊創建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百餘年來,吳裕泰堅持“自採、自窨、自拼”,形成了香氣持久、滋味醇厚、湯色清澈的特點。自採是指吳裕泰在安徽、福建、浙江等地均設有自己的茶基地,按照自己的標準採摘;自窨則是花茶加工的一個步驟,將綠茶胚和鮮花多次拌和,讓前者充分吸收花香;自拼即將原料茶按其口味特點再次進行拼配。

一得閣

清朝同治年間,安徽文人謝鬆岱進京趕考,名落孫山,深感研墨太費時間,耽誤答卷。他當時就想研製出一種省時省力、可直接用於書寫的墨汁。經過多次試驗,他終於獲得成功。一經上市,便受到文人墨客的歡迎。同治四年,謝鬆岱在北京琉璃廠44號開設了第一家生產經營墨汁的店鋪,店鋪名稱叫“一得閣”,並親手書寫牌匾,懸掛於門前。

稻香村

稻香村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位於北京前門外觀音寺,南店北開,前店後廠,很有特色,是京城生產經營南味食品的第一家。魯迅寓居北京時經常前往購物,《魯迅日記》中有多次記載。後因故歇業,但稻香村開創的北京南味食品派系代代相傳,綿延不斷。1984年,這個派系的第五代傳人劉振英先生恢復了這個享有盛名的老字號食品企業。

榮寶齋

北京榮寶齋的前身“松竹齋”創建於1672年,創辦者是一名姓張的浙江人,他用其在京做官的俸銀開辦了一家小型南紙店。如今的榮寶齋坐落在北京和平門外琉璃廠西街,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築。其經營範圍包括:一是書畫用紙,以及各種扇面、裝裱好的喜壽屏聯等;二是各種筆、墨、硯台、墨盒、水盂、印泥等文房用具;三是代客訂購書畫篆刻家的商業作品。

同升和

“同升和”始創於1902年,現座落於王府井大街。同升和最初以生產千層底布鞋和帽子為主,第一任掌櫃莫蔭軒是河北寶坻人。開業時,清朝大臣鐵良贈了一副對聯:“同心偕力功成和,升宮冠戴財源多”,巧妙地把“同升和”三字融於對聯中,寓意為“同心協力,和氣生財”。同升和生產的布鞋用料考究、做工精良、樣式新穎。

同和居

同和居飯莊位於西城區西四大街,創建於1822年,以同懷和悦之意而命名店名。初年,掌櫃牟文卿請御膳房的袁祥福幫廚,袁祥福憑三不沾(不粘盤、不粘匙、不粘牙)等宮廷名菜使同和居有了名氣。1939年同和居成為舊京城著名“八大居”飯館之首。其烹製的清蒸鰻魚,黃燜元魚,用油爆、宮爆、鐵板燒等技法烹製的牛蛙、秀龍鱔等都受到顧客的青睞。

王致和

北京王致和歷史悠久,有創制於1669年(清康熙八年)的王致和腐乳、創制於1820年(清嘉慶二十六年)的龍門牌米醋及創制於1938年的金獅牌和創制於1939年的老虎牌醬油。如今的王致和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產釀造調味品為主的集團公司,擁有“王致和”、“金獅”、“龍門”、“老虎”四大品牌。

瑞蚨祥

北京瑞蚨祥綢布店開業於清朝光緒十九年(1893年)。京城有一首流傳多年的歌謠:“頭頂馬聚源、身穿瑞蚨祥、腳踩內聯升”。瑞蚨祥創始人叫孟鴻升,濟南府章丘縣人,他以經營土布開始,字號為萬蚨祥。到清末初年,瑞蚨祥已成為北京最大的綢布店。解放後,天安門廣場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的面料就是瑞蚨祥提供的。

二、上 海 市

作為中國第一大城市、在中國近代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超級大都市,上海也有很多能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字號品牌。其中包括:沈大成、上海老飯店、喬家柵、冠生園、王開照相館、杏花樓、老大同、寶大祥、老鳳祥、恆源祥等。

沈大成

沈大成創建於光緒六年(1875年),總店位於上海的南京東路636號。沈大成起家時,創始人沈阿金為集點心與風味小吃之大成,故取店名為沈大成。由於沈大成注重選料,講究製作精細,發揚傳統,立意創新,因而一舉成名。沈大成的壽桃、壽糕、桂花條頭糕、雙釀團,青團等品種享有盛名,口碑甚佳,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享譽海內外。

上海老飯店

上海老飯店創建於清光緒元年,原名“榮順館”,地處“海上明園”豫園旅遊區內。有“品味源頭上海菜,駐足百年老飯店”之美譽。其創始人是浦東川沙人張煥英,是當時聞名天下的大廚師。飯店外觀為仿明清風格,緊鄰外灘、南京路步行街等景點。上海老飯店作為上海菜的發源地,以選料精細、風味醇正著稱,著名菜餚有油爆河蝦、蝦子大烏參等。

喬家柵

喬家柵創始於清宣統元年 (1909 年 ) ,前身是永茂昌湯糰店,先後在上海南市喬家路、館驛街、舊校場路等處開設分店。 1937 年更名 “ 喬家柵移址永茂昌 ” ,1940 年再次更名為 “ 喬家柵食府 ” 。如今的喬家柵主要生產經營各種名特點心和速凍食品,擁有 “ 喬家柵 ”“ 柵家喬 ”“ 喬 ”“ 喬府 ”“ 喬家 ” 五個商標。

冠生園

1903年,僅16歲的廣東人冼柄生隻身漂泊到上海,從叫賣蜜餞、乾果、瓜子起家,在南京路開了一個叫陶陶居的食品小店。後來陶陶居搬到上海南市,並另起了個名字叫冠生園,冠生園的產品也在陳皮梅、牛肉乾的基礎上增加了月餅、罐裝果醬、杏仁露等新產品。如今的冠生園有限公司擁有大白兔奶糖、冠生園蜂蜜、華佗十全酒、佛手牌味精等產品。

王開照相館

王開照相館是中國照相業的元老,最早開設於北京,1920年從北京搬至上海。老闆王熾開是廣東南海人,他搬至南京路的影樓規模龐大、設備一流、項目齊全,成為上海灘第一家大型照相館。王熾開在業務經營上獨具一格,以“人無我有,人有我精,顧客至上,質量第一”為宗旨。近百年來,王開歷經商海變幻,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屹立不倒。

杏花樓

杏花樓是一家從餐飲起家、以月餅發家的百年老店,創始於清朝咸豐元年(1851年)。杏花樓善制各式海派粵菜、中西糕點、粽子臘味,尤其以精製月餅著稱。杏花樓月餅具有外觀型美觀、色澤金黃、軟糯潤滑、口味純正、香甜適中的鮮明特色,以長久軟糯的品質著稱,始終保持鮮明的產品特色,歷久不衰。

老大同

上海老大同前身為老大同醬園,創設於清咸豐四年(1854年)。早在上世紀30年代老大同的“糟”字特色就名揚上海灘和國內大城市及港燠、東南亞地區。老大同調味品以香糟、糟油為傳統特色。直至今日,上海幾乎所有的著名本幫菜館都以選用老大同的“糟”類產品而炫耀其選料精緻。

寶大祥

創立於1924年的“寶大祥”商號,迄今已有九十餘年的歷史。1993年,寶大祥重建,將貼鄰的亨得利公司、閩江大酒店、金橋百貨商店合建為整幢大樓,成立了寶大祥公司。1999年9月,“寶大祥青少年兒童購物中心”這一新形象展現在人們的面前,由此成為滬上規模最大的服務於青少年兒童生活、娛樂、學習的專業購物中心。

老鳳祥

老鳳祥創始於1848年,是中國首飾業的世紀品牌。老鳳祥銀樓是國內唯一一家由一個半世紀前相傳至今的百年老店。上世紀30年代開始,不少名人如上海大亨杜月笙等,都以擁有它的產品為榮,一度風靡華東地區。上海老鳳祥有限公司正是由老鳳祥銀樓發展而來,它是一家擁有首飾廠、銀器廠、禮品廠、型材廠的大型首飾企業。

恆源祥

1927年,沈萊舟開辦了一家人造絲絨線號,恆源祥字號從此誕生。“恆源祥”三個字,取自於“恆羅百貨 源發千祥”的對聯,暗涵了恆古長青(恆)、源遠流長(源)和吉祥如意(祥)的意境。恆源祥在發展中遇到洋貨壟斷市場等很多阻力,為了尋求突破,沈萊舟與人合資在1935年創辦裕民毛紡廠。到1949年,恆源祥成為上海灘赫赫有名的“絨線大王”。

三、廣 州 市

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外貿大都市,廣州在近代史的的地位不可替代,在這裏也誕生了眾多的中華老字號。在本文中選取了十大廣州老字號:廣州酒家、蓮香樓、王老吉、何濟公、陶陶居、敬修堂、致美齋、潘高壽、皇上皇、李佔記。

廣州酒家

廣州酒家始建於1939年,總店位於文昌南路與上下九步行街交匯處。酒家以經營粵菜和中秋月餅而聞名,有“食在廣州第一家”的美譽。廣州酒家前身是西南酒家。老店的建築富有嶺南園林風格,名菜有:廣州文昌雞、紅棉嘉積鴨、萬花煎釀鴨掌、三色龍蝦等。雖然價格略偏貴,但菜式精緻又正宗。

蓮香樓

蓮香樓原名連香樓,創建於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起初是糕酥館,制餅師陳清儉經過反覆試驗,終於研製出色澤金黃、香滑清甜的蓮蓉,獨創了蓮蓉月餅。翰林學士陳如嶽品嚐之後,提議連香樓的“連”字加上草頭,並手書“蓮香樓”三個雄渾大字,至今仍懸掛於蓮香樓的門楣之上。蓮香樓出品有蓮蓉月餅、蓮蓉包、老婆餅、雞仔餅。

王老吉

王老吉涼茶於清朝道光年間(約1830年)由廣東鶴山人王澤邦(乳名阿吉)所創。王澤邦本以務農為生,當時地方瘟疫流行,他偕同妻兒上山避疫,據説途中巧遇一道士傳授藥方,王澤邦於是依照藥方煮茶,幫助百姓治病。清文宗咸豐二年(1851年),王澤邦被冊封為太醫令,翌年在廣州十三行路靖遠街開設了“王老吉涼茶鋪”,專營水碗涼茶。

何濟公

濟公是一位民間非常出名的扶弱救病的和尚,“何濟公”創始人何福慶有意效法“濟公”普濟眾生而為藥行取此名。再者,“何濟公”諧音“活濟公”。藥行創始於1938年,其止痛散廣告當時家喻户曉:“何濟公,何濟公,止痛唔使五分鐘”。今日的廣州白雲山何濟公制藥有限公司擁有散劑、橡膠膏、軟膏、乳膏、搽劑、外用溶液劑等。

陶陶居

陶陶居酒家始創於清光緒六年,是廣州市最著名、最古老的大型酒家之一。陶陶居酒家向以正宗粵菜、星期美點而遠近聞名,還有素有“月餅泰斗”之稱的中秋月餅,其獨特配方,精工細作,皮薄餡靚,創造出廣式月餅的燦爛文化。據傳“陶陶居”三字是康有為所寫,用的是“石門銘”碑法。康有為當初在廣州萬木草堂講學時,常去一間茶室喝茶,便為那個茶室題寫了“陶陶居”這一牌匾。

敬修堂

廣州敬修堂藥廠始創於1790年,由浙江慈溪商人錢樹田所創。取名“敬修堂”,寓意“敬業修明、普濟眾生”。期間曾改名為“廣州中藥六廠”。今天,敬修堂繼承創始人錢樹田先生倡導“敬業修明、廣施妙藥”的宗旨,精心製作各類中成藥、化學藥、保健滋補品達140多個品種。因產品療效出色而獲得口碑,受到海內外患者和消費者歡迎。

致美齋

廣州致美齋醬園創建於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與北京六必居、上海冠生園、長沙九如齋齊名。創始人劉守庵起初開的是名為“品芳齋”的粥店,後轉行做醬油,醬園命名為致美齋。據致美齋解釋:“致,極盡也;美,盡善也。園訓曰:用水致純,選糧致精,工藝致正,醬品致香,待客致誠,味道致美。”致美齋鎮店之寶是天頂頭抽,乾隆年間曾為貢品。

潘高壽

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廣東開平人潘百世、潘應世懷着“濟人濟世”之心,在古廣州城的南關高第街開設藥鋪,店號“長春洞”。潘氏兄弟有感於民眾普遍有“長春不老、益壽延年”的良好願望,又有悟於潘氏族人多以高壽辭世,便以“長春洞潘高壽”為藥店標識。20世紀20年代,潘應世四子潘鬱生潛心鑽研,創制出博採中西之長、老少咸宜的治咳新藥——“潘高壽川貝枇杷露”。

皇上皇

皇上皇創始人謝昌有個兄弟開了家臘味行,名叫“八佰載太上皇”,生意很好。後謝昌希望自己生意比他做得更好,就將其“東昌臘味店”更名為“東昌皇上皇臘味店”。皇上皇臘腸臘肉是廣式臘味的代表。皇上皇店址在下九路,今天的皇上皇以其悠久的歷史與獨特風味成為“廣州著名特產”,承載着世界各地南粵華人對故土的思戀。

李佔記

李佔記鐘錶店創始人叫李蘭馨。19世紀末,李蘭馨在香港李應記鐘錶店當學徒,練就一手過硬維修技術。成名後,於1912年在香港文鹹東街樹起李佔記招牌,並在廣州開設多家分店。老廣州稱“脩金勞就要到李佔記”。李佔記以修為主,兼營零售,並以高質量、重保行作為特色,以擅脩名貴高檔手錶而享有盛譽。李佔記總店在中山四路。

去香港澳門旅遊 主要是香港

注意事項 1去之前得訂酒店 去到很難訂的哦

2千萬別去了再兑港幣 很虧本

3用信用卡不但匯率不會虧掉 還能攢積分哦

4 銅鑼灣是高消費區啦 如果想買沒那麼貴的要去旺角就沒錯了

5 坐地鐵要注意自己有沒有坐到靜音車廂 不然很丟臉

6 地鐵雖然很亂 但是算起來比的士便宜很多

7的士的跳錶 可以跟你心跳同步

8麥當勞是香港最便宜的東西啦

9港幣雖説能在澳門通用 但很多人通常收完港幣找給你的是葡幣

購物嘛 我是覺得 購物在香港是沒有澳門划算的 但是香港我覺得 購物還是在旺角比較好

澳門買手信就是鉅記啦 順道一提 香港澳門買化粧品很划算 真的 特別有差價

如果買了手機 記得要開封 不然會被海關查的 以為你走私

紀念品 香港還真的是沒什麼紀念品

澳門嘛 葡撻吧 還有就是鉅記裏面的吃的 咀香園的也不錯

景點啊 香港不就只有山頂 海洋公園 金紫荊廣場 香港始終還是購物好

澳門就大三巴拉 很有fu的 還有電視塔啦 最重要得景點是娛樂場 真的要進去看一看 還有一個地方真的不得不去看一下 Galaxy 不是一般漂亮啊 難怪 花樣男子在這兒取景

碼字碼死我 希望採納吧 完全親身經歷 絕對不是複製

月餅文化

餅起源

“一筒”月餅

最早期的月餅只是家庭式的傳統糕點,並沒有特別的包裝,四十至五十年代初期,人們仍以玉和紙包裝月餅,到五六十年代便開始轉用紙盒包裝,七十年代至現在就以鐵盒為主。

實驗豬仔餅

以前人們焗制月餅前,都要事前測試火爐的温度,或是餅皮製成後的柔軟程度。因此會將麪粉分成一份份,並放入爐中作為試驗,為了不浪費,他們會將焗出來的餅放入以竹編成的籠子內,再送給小朋友作小吃。

精雕細琢

不要小看一個外表簡單的月餅模,好的月餅模在雕功上需很考功夫,如落刀位置、角落的掌握要十分準確,否則月餅皮會粘在模上。一般的手餅模多以廣東沙梨木製,貪其輕身、紋幼。

蓮蓉月餅起源

以蓮蓉作月餅餡的起源已無從稽考,但早於1910年,廣州蓮香樓已開始以蓮蓉月餅作號召,但流行程度仍不及紅豆沙月及五仁月。四十年代,蓮蓉月餅只有一個鹹蛋黃,叫“寶鴨穿蓮”,直至五十年代蓮香樓推出雙黃蓮蓉月,甚受人們的歡迎,漸漸成為酒樓、餅家的模仿對象。

吃月餅吃“文化”

儘管離中秋節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但廣州的月餅大戰早已硝煙瀰漫。廣州酒家、蓮香樓、陶陶居等紛紛舉辦了月餅訂貨會,各自亮出了最新鮮、最亮麗的牌張。

縱觀今年月餅市場,除了花式品種更多樣化、包裝更精美外,最令人矚目的莫過於打“文化牌”了。月餅,本來就是中華民族的特色食品,具有很濃的中國文化特點,如何體現月餅這一中國色彩呢?商家可謂想盡辦法:首先是廣州酒家的“西關第月餅”將廣州西關最傳統的民居風情“趟籠門”運用到包裝上,讓消費者在品嚐月餅的同時瞭解西關文化,提升了月餅的品位;再就是蓮香樓115週年個性化紀念郵票的發行,體現了其悠久歷史和文化特色,增加了月餅的附加值;還有陶陶居則在傳統月餅品種寶庫中挖掘文化內涵加以發展……無不體現了今年月餅最突出的共同點———“文化”。

讓月餅留下文化的烙印

作為廣州西關飲食文化縮影之一的蓮香樓在開鋪115週年來臨之際,國家郵政局特批准發行了蓮香樓115週年個性化紀念郵票。據瞭解,這是全國第一家飲食行業百年老字號發行的郵票。

日前,蓮香樓舉行了郵票首發式,本次發行的個性化郵票設計精美,一套共有4枚。郵票的主票以“同心結”為主圖,附票的設計和構思則以蓮香樓115年的悠久歷史和特色文化為主題。

據瞭解,此次個性化郵票發行1500版,每版4套,共6000套。郵票不單獨公開發售,只會裝入週年紀念的月餅禮盒,日前首發儀式另外加送一枚貼有郵票並蓋上郵戳的首日封,共1150個。

據廣州市郵政局市場部負責人介紹,推出蓮香樓的個性化郵票,主要是因為蓮香樓有悠久的歷史,其在國內甚至海外華僑中都有一定的知名度。“經歷了115年風雨,蓮香樓依舊飄香,這十分難得。”廣州的百年老店現在已所剩無幾,市郵政局正是因為蓮香樓的歷史內涵和文化底藴,才聯合推出個性化郵票。

據蓮香樓的張雪清介紹,郵票與月餅搭配並不多見,中秋是親人朋友團聚的節日,但許多家庭可能沒能團聚,朋友難以見面。月餅藴涵着親情友情,而郵票包含着將這份親情友情郵遞到遠方的意義;另外,月餅是中華民族的特色食品,具有很濃的中國文化特色。此次用主票為“同心結”,附票為百年蓮香樓文化的特色郵票搭配月餅,體現月餅的文化品位和中國色彩。張表示,今年蓮香樓月餅的所有組合都會與“文化”兩字分不開。中國烘焙食品糖製品工業協會祕書長周廣軍也説,蓮香樓以這種郵票與月餅相結合的方式推出其產品,不僅在廣東是首次,據知,在全國也是第一次。

此次蓮香樓將個性化郵票放入月餅禮盒受到月餅客商的歡迎,月餅禮盒還未推出時已經有各地客户大量訂購,其中不乏來自與新疆的客户。而新疆的客户因為宗教信仰需要,還特別要求蓮香樓製作了清真月餅來與這次的個性化郵票搭配。

香港老字號茶餐廳香港老字號茶樓

香港近代歷史深受西方文化的薰陶,結合當地特有的生活方式,形成了較為著名的茶文化,香港的老茶樓和茶餐廳都是分佈非常廣的,下面給大家分享詳細的攻略。

一、翠華餐廳

翠華茶餐廳幾乎是港式飲食文化的代表,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名人明星都喜歡來此就餐,因此這裏也被稱為是“香港飯堂”,據説也是最有可能遇見明星的茶餐廳。

翠華餐廳雖然沒有特色菜品,但勝在菜品齊全,咖喱魚蛋、奶油豬、豬仔包和魚湯粉面都很有名,每一樣的味道都很不錯,奶茶也超好喝。

二、蘭芳園

蘭芳園被譽為香港第一好吃的茶餐廳,是一家連任達華都為它站台的香港老店。始創於這裏的絲襪奶茶是一絕,甘醇香滑,不甜不膩,恰到好處,一定不要錯過。鹹檸七、金牌豬扒包、葱油雞扒撈丁和西多士等老牌菜品都是這裏的特色,推薦品嚐。

三、九記牛腩

香港老字號餐廳,有着幾十年歷史,首創清湯牛腩,名氣十足。店鋪雖小環境也較為簡陋,但每天仍吸引着很多食客前來。牛腩麪湯頭香濃鮮美,牛腩酥爛入味,連筋帶肉,還加入了白蘿蔔,更加美味可口。生意火爆,但需長時間排隊,有時需拼桌,但可以選擇打包帶走。週日及公共假日不營業,店內不收大額鈔票,請提前預備好零錢。

四、蓮香樓

位於中環的蓮香樓,距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是香港最有名的老字號餐廳。來這裏,不僅可以體驗到道地的美食,更能體驗到一種獨特的香港風情,感受最原生態的港人生活。這裏依舊是手推車叫賣點心,而這種方式在香港已經不多了。

蓮香樓白天主要供客人飲茶,售賣港式點心,晚上供應經典粵菜霸王鴨、家鄉釀鯪魚及_魚腸等。這裏最不可錯過的就是各種傳統的點心,鳳爪、叉燒包、蓮蓉包、蝦餃、糯米雞、鮮蝦腸粉,都很好吃,建議一樣來一份品嚐一下。

五、金華冰廳

想要吃最好的菠蘿包?那麼一定要來金華冰廳。菠蘿包可以説是這裏的代名詞,是每桌必點的美食之一,店裏也貼滿了各種好評和獲獎報道。而且絕對是名副其實,熱熱鬆軟的菠蘿包,加上一抹牛油,別提有多美味了。

許多人來金華冰廳都是為了品嚐菠蘿包,但這裏的奶茶和西多士也別忘了品嚐,與菠蘿包一起可以説是標配。此外,金華冰廳是出了名的平民茶餐廳,價格不是非常的貴,還會有特價的午餐和晚餐供應。

中秋節吃月餅的作文

中秋節吃月餅吃“文化”

儘管離中秋節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但廣州的月餅大戰早已硝煙瀰漫。廣州酒家、蓮香樓、陶陶居等紛紛舉辦了月餅訂貨會,各自亮出了最新鮮、最亮麗的牌張。

縱觀今年月餅市場,除了花式品種更多樣化、包裝更精美外,最令人矚目的莫過於打“文化牌”了。月餅,本來就是中華民族的特色食品,具有很濃的中國文化特點,如何體現月餅這一中國色彩呢?商家可謂想盡辦法:首先是廣州酒家的“西關第月餅”將廣州西關最傳統的民居風情“趟籠門”運用到包裝上,讓消費者在品嚐月餅的同時瞭解西關文化,提升了月餅的品位;再就是蓮香樓115週年個性化紀念郵票的發行,體現了其悠久歷史和文化特色,增加了月餅的附加值;還有陶陶居則在傳統月餅品種寶庫中挖掘文化內涵加以發展……無不體現了今年月餅最突出的共同點———“文化”。

讓月餅留下文化的烙印

作為廣州西關飲食文化縮影之一的蓮香樓在開鋪115週年來臨之際,國家郵政局特批准發行了蓮香樓115週年個性化紀念郵票。據瞭解,這是全國第一家飲食行業百年老字號發行的郵票。

日前,蓮香樓舉行了郵票首發式,本次發行的個性化郵票設計精美,一套共有4枚。郵票的主票以“同心結”為主圖,附票的設計和構思則以蓮香樓115年的悠久歷史和特色文化為主題。

據瞭解,此次個性化郵票發行1500版,每版4套,共6000套。郵票不單獨公開發售,只會裝入週年紀念的月餅禮盒,日前首發儀式另外加送一枚貼有郵票並蓋上郵戳的首日封,共1150個。

據廣州市郵政局市場部負責人介紹,推出蓮香樓的個性化郵票,主要是因為蓮香樓有悠久的歷史,其在國內甚至海外華僑中都有一定的知名度。“經歷了115年風雨,蓮香樓依舊飄香,這十分難得。”廣州的百年老店現在已所剩無幾,市郵政局正是因為蓮香樓的歷史內涵和文化底藴,才聯合推出個性化郵票。

據蓮香樓的張雪清介紹,郵票與月餅搭配並不多見,中秋是親人朋友團聚的節日,但許多家庭可能沒能團聚,朋友難以見面。月餅藴涵着親情友情,而郵票包含着將這份親情友情郵遞到遠方的意義;另外,月餅是中華民族的特色食品,具有很濃的中國文化特色。此次用主票為“同心結”,附票為百年蓮香樓文化的特色郵票搭配月餅,體現月餅的文化品位和中國色彩。張表示,今年蓮香樓月餅的所有組合都會與“文化”兩字分不開。中國烘焙食品糖製品工業協會祕書長周廣軍也説,蓮香樓以這種郵票與月餅相結合的方式推出其產品,不僅在廣東是首次,據知,在全國也是第一次。

此次蓮香樓將個性化郵票放入月餅禮盒受到月餅客商的歡迎,月餅禮盒還未推出時已經有各地客户大量訂購,其中不乏來自與新疆的客户。而新疆的客户因為宗教信仰需要,還特別要求蓮香樓製作了清真月餅來與這次的個性化郵票搭配。

兔兒爺的起源約在明末。

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後在世)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製作也日趨精緻,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的。坐則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販、或是剃頭、或是縫鞋、賣餛飩、茶湯的,不一而足。

“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舊時北京東四牌樓一帶,常有兔兒爺攤子,專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兒爺。此外,南紙店,香燭也有出售的。這兔兒爺,經過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已經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後來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騎着獅、象等猛獸,有的騎着孔雀,仙鶴等飛禽。特別是兔兒爺騎虎,雖屬怪事,但卻是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還有一種肘關節和下頷能活動的兔兒爺,俗稱“叭噠嘴”,更討人喜歡。它雖為拜月的供品,但實在是孩子們的絕妙玩具。

在幾十年前的北京街頭,大約六十多歲以上老北京都還能記得。一過七月十五,兔兒爺攤子就擺出來了。前門五牌樓、後門鼓樓前、西單、東四等處,到處都是兔兒爺攤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擺的極為熱鬧。

佛山名人陳如嶽事蹟

陳如嶽,南海大富保蓮塘鄉(今屬佛山)人。後辭官歸裏,批註古籍,撰述詩文, 教育 子弟,併兼營陳太吉酒莊(即現在的石灣酒廠)。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陳如嶽 事蹟 ,歡迎大家來閲讀學習

陳如嶽事蹟1

  1.學:與康有為同窗

  要了解陳如嶽,必須要走進他的家鄉——禪城張槎蓮塘村。蓮塘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自然村,有着深厚的 文化 底藴,明清時,村裏的讀書人就認為,讀書習業考取功名才是“正途”。所以一些富裕的家庭,為了使自己的子弟從正途出身,都會全力以赴供他們讀書,因此出現了不少科舉家族。而陳太吉酒莊創始人陳屏賢的孫子陳如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蓮塘,村民90%是陳氏的後人。60多歲的陳有杞回憶:“陳如嶽聰明過人,考取翰林學士,官至貴州鄉試主考。陳如嶽是南海九江禮山草堂朱次琦先生的弟子,又是康有為的同窗,他在康有為影響下,追求維新思想。”

  陳如嶽自小在蓮塘鄉的陳氏祠堂讀書,又是南海九江禮山草堂朱次琦先生的弟子,康有為先生的同窗。在蓮塘鄉陳族中,陳如嶽是個滿腹文墨的才子,同治十二年(1873年)中舉,光緒九年(1883年)榮登二甲,光緒皇帝欽點翰林,賜進士出身,光緒十五年(1889年)欽命為貴州省正主考官。他為官清廉,剛正不阿。

  不惑之年的陳如嶽,正是仕途亨通之時,陳如嶽竟託詞母病,辭官職返歸故里。回到家鄉, 他到南海西樵山西湖書院講學,以新的教學理念,嘔心瀝血培育桃李。任教期間,他著書立説,除批註校訂《西廂記》、《桃花扇》、《三國演義》、《水滸》等外,還有詩集傳世,又擅書法,廣州“蓮香樓”的牌匾也是他所題寫。

  2.創 :石灣玉冰燒名聞遐邇

  之後,陳如嶽回到家鄉,在祖父開設的太吉酒莊釀起酒來。當時的太吉米酒已經聞名南方各地,但如嶽覺得釀酒的學問還多着哩,於是開始飽覽羣書,決定把太吉酒莊做出個好樣子來。

  陳如嶽決心要在家傳米酒釀製技藝的基礎上,創新釀酒工藝。當時市面出售的米酒,包括太吉米酒在內,入口都有點苦味和辣味,且容易“上頭(俗稱醉酒)”。有人説:飲酒就是要辣、要醉才算是好酒,古人不是説 “借酒消愁” 、“一醉方休”麼?但陳如嶽卻認為,好酒應該是用以品嚐的,讓人喝得順喉,喝出滋味才算得上是好酒。他苦苦思索:釀造米酒除了好米好水之外,什麼才能讓米酒變得更醇更香呢? 他看到廣東人喜歡用蛇或毛雞之類浸酒,他開始留意用肉食類浸泡酒的技藝。

  那一年,蓮塘鄉陳族舉行敬老鄉飲酒禮,陳氏祠堂大排筵席,給老叟們分派一份豬肉。當晚,鄉紳和年逾古稀的長者以及有功名者飲宴。席間,如嶽注意到那些古稀老叟們特別愛吃肥豬肉,自己也夾了一塊細心品味,發覺肥豬肉不但入口香潤,而且滑膩甘和。如嶽想到,何不用太吉米酒添加肥豬肉,用石灣陶埕浸泡陳釀,創制新的米酒釀造工藝呢?經過反覆試驗,肥豬肉在米酒中經過一段時間醖浸,原來混濁的米酒變得更加清純,酒中浸泡的豬肉如晶瑩剔透的冰塊,酒液清澈,入口細細品嚐,口感甘滑,去除了白酒的苦味和辣味,酒味綿甜柔和,順喉多了,而且還有一種與常見米酒不同的獨特濃郁的香味。

  他順應民眾把米酒稱作“燒酒”的習慣,更因加了豬肉釀製的米酒,酒體清澈如玉,於是取名為“肉冰燒”。

  對於這種在酒中泡肥豬肉的技法,石灣酒廠市場推廣總監蔡壯筠解釋道:“豬肉能吸附雜質,泡在酒中能與酒液融合形成獨特酒香,並醇化酒體,這也成了‘陳太吉酒莊’獨有的工藝,這很像威士忌、白蘭地的蒸餾原酒,需要經過橡木桶儲存。”

  自此,石灣玉冰燒名聞遐邇。

  3.新 :更新產業發展觀念

  作家任流的小説《陶醉天下》就是圍繞主人公陳如嶽而寫,他認為:“陳如嶽有學識、做過官、見過世面,其處事能力、經濟頭腦有過人之處。”

  陳如嶽憑朝廷賞賜的俸祿在石灣至海口一帶俗稱“水浸地”的地方,買屋、買田、買地,然後開了兩間“米基”,類似現在的糧食加工廠,一間叫“陳廣興”,一間叫“陳義利”,進行“收谷絞米”的生意,囤積了大量的大米。

  怎樣才能更好利用石灣釀酒產業的資源呢?陳如嶽改造了家鄉的桑基魚塘,將碾出來的穀殼和稷米運回鄉下混合草料作為飼料,同時又以酒糟養豬,落塘的豬糞培養微生物餵魚;在塘泥覆蓋基面培肥土壤,將江西廬山的“大矛竹”和本地的“象竹”雜交,培育出喜歡大肥的嶺南著名竹筍品種——大頭扁,布種在魚塘基,稱為“竹基魚塘”。

  這種基塘系統模式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後還沿用,海口草鯇魚非常有名,以前專供省城廣州享用,而蓮塘的這種大頭扁竹筍則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末被國家指定為唯一的出口筍。

  石灣酒廠市場推廣總監蔡壯筠認為,“陳如嶽在發展陳太吉酒莊的事業上頗有新意,整合各種資源,與其自身淵博的學識、經世致用的治學精神和得風氣之先的視野有很大關係。”

  180多年過去,石灣酒廠一直在創新變革的發展中引領着時代風向標。

  4.譽:深挖玉冰燒文化內涵

  陳如嶽入選佛山歷史名人評選活動的消息傳 到蓮塘村後,村民們奔走相告。蓮塘村的陳氏祠堂是村民聚集的地方,一位村民告訴記者, 陳如嶽是讀書人,一個讀書人發展了一個品牌,非常了不起,他是佛山的歷史名人,是蓮塘村的驕傲,也是佛山人的驕傲。

  佛山民俗專家餘婉韶説,陳如嶽入選佛山歷史名人候選人,可是説是實至名歸。當年陳如嶽創制玉冰燒工藝時,他只知道用豬肉釀米酒香醇好喝,卻不懂得其中奧妙。現代科學技術使石灣玉冰燒在傳統的基礎上有大的進步。

  科學研究證明,石灣玉冰燒是最傳統、最純正、最敢於創新的釀酒工藝的結晶。太吉米酒添加了豬肉,可吸附酒中的雜質,脂肪緩慢降解,生成的脂肪酸與酒液融合,形成獨特的酒香和醇化酒體作用,增加了酒的甜味,並使酒體柔和,入口柔綿,有效提高米酒的酒香、酒味和酒液的澄清度。

  石灣酒廠為陳如嶽位列佛山歷史名人評選活動候選人感到非常高興。進士可是中國古代的最高學位之一,國內恐怕還沒有哪個品牌的酒和進士有關。玉冰燒是進士發明的,可謂進士酒,這可能是中國白酒獨一無二的品牌 ,具有巨大的文化價值,值得後人好好保護和挖掘其文化內涵。

  蔡壯筠説,石灣玉冰燒酒釀製技藝,已被批准列入到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非遺項目,這是對其最有效的保護方式,如今石灣酒廠已有了三代人的儲備,從企業經營來説,這是最核心的產品,因此無論從哪方面來説都需要進行保護和發展,永久傳承。

  他認為,通過歷史名人的評選,更好挖掘先人前輩的核心思想,讓世人瞭解他們對社會的貢獻,這對於文化產業的影響非常重要,這種方式非常好,對社會的發展影響深遠。

  陳如嶽事蹟2

  陳如嶽始創廣東米酒“石灣玉冰燒”

  陳如嶽觀察到廣東人喜歡用蛇或毛雞之類浸酒,這引起了陳如嶽的思考,他留意到用肉食類浸泡酒的學問。話説那一年蓮塘鄉舉行了敬老鄉飲酒禮,給老叟們分派一份豬肉。陳如嶽注意到那些古稀老叟特別愛吃肥豬肉,而究竟肥肉有什麼特別好吃之處嗎?心存疑問的陳如嶽夾了一塊細心品味,發覺肥豬肉不僅入口香潤,而且滑膩甘和。他靈機一動,決定嘗試用太吉米酒添加肥豬肉,以石灣陶埕浸泡陳釀,創制新的米酒釀造工藝。經過反覆試驗,肥豬肉在米酒中經過一段時間醖浸,原來比較混濁,還有雜質的米酒變得更加清純,酒中浸泡的豬肉如晶瑩剔透的冰塊,酒液清澈,入口細細品嚐,口感甘滑,不但去除了白酒的苦味和辣味,酒味綿甜柔和,順喉多了,而且還有一種與常見米酒不同的獨特濃郁的香味。把這種用豬肉浸製的燒酒取名“肉冰燒”,因粵語的”肉“和”玉“同音,浸泡後的豬肉像玉一樣。故更名為“玉冰燒”。

  整合資源創新發展

  怎樣才能更好利用石灣釀酒產業的資源呢?陳如嶽改造了家鄉的桑基魚塘,將碾出來的穀殼和稷米運回鄉下混合草料作為飼料,同時又以酒糟養豬,落塘的豬糞培養微生物餵魚;在塘泥覆蓋基面培肥土壤,將江西廬山的“大矛竹”和本地的“象竹”雜交,培育出喜歡大肥的嶺南著名竹筍品種——大頭扁,布種在魚塘基,稱為“竹基魚塘”。

  邊這種基塘系統模式一直到建國後還沿用,海口草鯇魚非常有名,以前專供省城廣州享用,而蓮塘的這種大頭扁竹筍則在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末被國家指定為唯一的出口筍。另外,太吉酒莊養豬業發展很快,這一傳統至鼎盛時期生豬存欄量達500頭(1933年),平均300市斤一頭才出欄,僱工六人專業養豬。豬肉也有了新的增值利用途徑。(石灣酒廠網站)

  人物小記

  陳氏(陳如嶽)認為孝為立身之本。對老母定省晨昏,從不間斷。鄉中以出產甘蔗著名,其母嗜好吃甘蔗,但年邁齒衰嚼不動。他便用小刀細心將甘蔗破成小枝供母親食用。由於少年時期求學得過鄉人資助,陳氏為此感念不已,於是在鄉路建茶亭一座,為過往鄉人歇息之所。其時,張槎各鄉,因爭水源、土地、墳地而械鬥不斷。有一次,大富某鄉與蓮塘鄉因為爭祖墳的風水,正醖釀一場大規模的械鬥,陳知其事,即出面調停。他親至兩鄉交界處的祠堂,召集兩鄉父老,曉以大義,申明得失厲害,説服了兩鄉鄉民,平息了爭端,避免了一場流血傷殘的械鬥。陳氏對人處事公正果敢,受到附近鄉人的敬重。(佛山市人物誌)

  廣州“蓮香樓”為陳如嶽所書

  廣州蓮香樓享譽國內外,有“蓮蓉第一家”之稱。清光緒年間由肇慶人創建;光緒中葉,“糕酥館”改為“連香樓”,並集股414份,擴大經營,在香港九龍開設了三家分店;1910年(宣統二年)一名叫做陳如嶽的翰林學士,因品嚐了連香樓的食品後,大讚其蓮蓉做得出色,故書“蓮香樓”,提議將原本的“連”字上加上“草花頭”,連香樓自此易名為蓮香樓並沿用至今。

看了“ 陳如嶽事蹟”的人還看了:

1. 佛山民間故事6個

2. 回鄉創業典型事蹟

3. 奮鬥不息的故事3篇

4. 教育局個人事蹟材料3篇

5. 農民創業的先進事蹟

TAG標籤:蓮香樓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