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走水茶和毛茶的區別

走水茶和毛茶的區別

走水茶指的是將茶葉浸泡在開水中,將茶湯倒掉後再衝泡,這種茶飲色淡味淺,茶葉中的茶鹼、咖啡因等物質大多被沖走,茶味較淡。

毛茶指的是未經過加工或精製的鮮嫩茶芽或嫩葉,採摘後直接用來沖泡,茶湯的顏色較淺,茶味鮮爽。

因此,走水茶和毛茶的區別在於,走水茶是一種製作方法,而毛茶是一種特定的茶葉類型。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可惜我更瞭解武夷巖茶多一些,那麼你呢?

武夷山有茶,味甘澤而氣馥郁,葉似蜻蜓首,色如青帶褐,為烏龍茶一分支。因地產武夷山風景區,故稱武夷巖茶,別名“晚甘候”。

武夷巖茶歷史悠久,底藴深厚。始自商周,揚名於西漢,歷經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多有改進。而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對武夷巖茶也多有厚愛。

由於產地的差異,武夷巖茶有三種分類。產自武夷中心,高味醇厚,巖韻特顯的稱為正巖茶,稍次一點的為武夷邊緣所產的半巖茶,最次的為武夷巖兩岸所產的洲茶。而三種分類下又有四大名樅之首大紅袍、茸豪顯露似雞冠的白雞冠、武夷最早名叢鐵羅漢、清雅芳香的茶中珍品水金龜等品種分類。

武夷巖茶不但入口醇美,對於人體健康來説也有着妙不可言的功效。對於女人來説,武夷巖茶能夠抗衰老,減肥美容;對於男人來説,武夷巖茶能夠保護泌尿器官、醒酒、消減疲勞;除此之外,武夷巖茶還有保健消化器官、防止眼病、抑制病毒、抗輻射等眾多功效。

對於鑑別武夷巖茶,主要看“五味四鑑”,“五味”即焙茶走煙時的煙味,茶葉中發酵不到位產生的青味辨認夏秋茶的餿味,殺青過程中茶葉炒焦的焦味,受潮產生的反青味以及茶葉焙火未到位產生的水味。“四鑑”即是香氣幽香持久無異味為上,茶湯濃度變化小為上,口感的苦澀強弱以及三水回韻的變化程度。 對於品飲巖茶,其湯一般呈金黃或橙黃,清澈亮麗,而由於發酵的程度不同,茶湯的顏色也或深或淺。巖茶的茶湯給人的感覺用“甘、醇、鮮、滑”足矣囊括,入口即甘,甜涼不膩,厚薄適中,清新鮮美,可以説,武夷巖茶囊括了大部分茶的精華。

茶葉的保健作用的我國茶葉的分類

由於歷史的積澱,我國成為世界茶葉品種最多的國家,飲譽海內外。古往今來,幾經演變,我國茶葉品種不斷花樣翻新。大體經歷了這麼幾個階斷:咀嚼鮮葉、生煮羹飲、曬乾收藏、蒸青做餅、炒青散茶,直至形成現有的茶類格局。通常見到的有兩種分法,即按顏色分和按工藝分。前者分出的茶稱為基本茶類,後者分出的稱為再加工茶。基本茶類包括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再加工茶類中包括花茶、緊壓茶、萃取茶、香味果味茶、藥用保健茶和含茶飲料等。   綠茶是將採摘來的鮮葉先經高温殺青,殺滅了各種氧化酶,保持了茶葉綠色,然後經揉捻、乾燥而製成,清湯綠葉是綠茶品質的共同特點。按殺青和乾燥方式不同又可分為:

A、 蒸青綠茶   用蒸汽殺青而成的綠茶稱之為蒸青綠茶。其品質特點是“三綠”,即幹茶色澤翠綠、湯色碧綠、葉底鮮綠、香清味醇。

B 、 炒青綠茶   炒青綠茶因乾燥方式採用炒幹而得名。按外形可分為長炒青、圓炒青和扁炒青三類。長炒青形似眉毛,又稱為眉茶。圓炒青外形如顆粒,又稱為珠茶。扁炒青又稱為扁形茶。長炒青的品質特點是條索緊結,色澤綠潤,香高持久,滋味濃郁,湯色、葉底黃亮。圓炒青有外形圓緊如珠、香高味濃、耐泡等品質特點。扁炒青成品扁平光滑、香鮮味醇,如西湖龍井。

C、烘青綠茶   烘青綠茶大部分用於窨制各種花茶,稱之為茶坯。特點是外形完整稍彎曲、鋒苗顯露、幹色墨綠、香清味醇、湯色葉底黃綠明亮。

D、曬青綠茶   曬青綠茶是制緊壓茶的原料。如磚茶、沱茶等。     紅茶屬發酵茶類,基本工藝過程是萎凋、揉捻、發酵、乾燥。我國紅茶種類較多,產地較廣,有我國特有的工夫紅茶和小種紅茶,也有與印度、斯里蘭卡相類似的紅碎茶。

A、祁門工夫   祁門工夫紅茶,是我國傳統工夫紅茶的珍品,有百餘年的生產歷史。主產安徽省祁門縣,與其毗鄰的石台、東至、黟縣及貴池等縣也有少量生產。常年產量5萬擔左右。祁紅工夫以外形苗秀,色有“寶光”和香氣濃郁而着稱,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祁紅工夫茶條索緊秀,鋒苗好,色澤烏黑泛灰光,俗稱“寶光”,內質香氣濃郁高長,似蜜糖香,又藴藏有蘭花香,湯色紅豔,滋味醇厚,回味雋永,葉底嫩軟紅亮。祁門紅茶品質超羣,被譽為“羣芳最”,這與祁門地區的自然生態環境條件優越是分不開的。全縣茶園總面積的65%左右這些茶園,土地肥沃,腐殖質含量較高,早晚温差大,常有云霧繚繞,且日照時間較短,構成茶樹生長的天然佳境,釀成“祁紅”特殊的芳香厚味。

B、滇紅工夫   滇紅工夫茶,屬大葉種類型的工夫茶,主產雲南的臨滄、保山等地,是我國工夫紅茶的後起之秀,以外形肥碩緊實,金毫顯露和香高味濃的品質獨樹一幟,而稱着於世。滇紅工夫外形條索緊結,肥碩雄壯,幹茶色澤烏潤,金毫特顯,內質湯色豔亮,香氣鮮鬱高長,滋味濃厚鮮爽,富有刺激性。葉底紅勻嫩亮,國內獨具一格,系舉世歡迎的工夫紅茶。   滇紅工夫因採製時期不同,其品質具有季節性變化,一般春茶比夏、秋茶好。春茶條索肥碩,身骨重實,淨度好,葉底嫩勻。夏茶正值雨季,芽葉生長快,節間長,雖芽毫顯露,但淨度較低,葉底稍顯硬、雜。秋茶正處乾涼季節,茶樹生長代謝作用轉弱,成茶身骨輕,淨度低,嫩度不及春、夏茶。滇紅工夫茸毫顯露為其品質特點之一。其毫色可分淡黃、菊黃、金黃等類。風慶、雲縣、昌寧等地工夫茶,毫色多呈菊黃,勐海、雙扛、臨滄、普文等地工夫茶,毫色多呈金黃。同一茶園春季採製的一般毫色較淺,多呈淡黃,夏茶毫色多呈菊黃,唯秋茶多呈金。   滇紅工夫內質香郁味濃。香氣以滇西茶區的雲縣、鳳慶、昌寧為好,尤其是雲縣部分地區所產的工夫茶,香氣高長,且帶有花香。滇南茶區工夫茶滋味濃厚,刺激性較強,滇西茶區工夫茶滋味醇厚,刺激性稍弱,但回味鮮爽。

C、閩紅工夫   閩紅工夫茶系政和工夫、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的統稱,均系福建特產。三種工夫茶產地不同、品種不同、品質風格不同,但各自擁有自己的消費愛好者,盛興百年而不衰。

D、政和工夫   政和工夫按品種分為大茶、小茶兩種。大茶系採用政和大白茶製成,是閩紅三大工夫茶的上品,外形條索緊結肥壯多毫,色澤烏潤,內質湯色紅濃,香氣高而鮮甜,滋味濃厚,葉底肥壯尚紅。小茶系用小葉種製成,條索細緊,香似祁紅,但欠持久,湯稍淺,味醇和,葉底紅勻。政和工夫以大茶為主體,揚其毫多味濃之優點,又適當拼以高香之小茶,因此高級政和工夫特別體態勻稱,毫心顯露,香味俱佳。百年的政和工夫,一經問世,即享盛名。19世紀中葉,產量達萬餘擔。後因戰事摧殘,茶園荒蕪,至1949年年產僅900餘擔。嗣後,着力恢復傳統品質風格,產量質量均有回升。60年代後,因改制綠茶,僅保持少量生產,年產約800擔。

E、坦洋工夫  坦洋工夫分佈較廣,主產福安、拓榮、壽寧、周寧、霞浦及屏南北部等地。   坦洋工夫外形細長勻整,帶白毫,色澤烏黑有光,內質香味清鮮甜和,湯鮮豔呈金,葉底紅勻光滑。其中坦洋、壽寧、周寧山區所產工夫茶,香味醇厚,條索較為肥壯,東南臨海的霞浦一帶所產工夫茶色澤鮮亮,條形秀麗。   烏龍茶又名青茶,屬半發酵茶類。基本工藝過程是曬青、晾青、播青、殺青,揉捻、乾燥。烏龍茶的品質特點是,既具有綠茶的清香和花香,又具有紅茶醇厚的滋味。烏龍茶種類因茶樹品種的特異性而形成各自獨特的風味,產地不同,品質差異也十分顯着。 所以深受人們賞識,在於它的品質優異。優良品質的產生,原因有三:一是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二是有豐富的適制烏龍茶的品種資源;三是歸功於獨特精湛的製作工藝。

武夷巖茶的香氣馥郁,勝似蘭花而深沉持久,“鋭則濃長,清則幽遠”。滋味濃醇清活,生津回甘,雖濃飲而不見苦澀。茶條壯結、勻整,色澤青褐潤亮呈“寶光”。葉面呈蛙皮狀沙粒白點,俗稱“背”。泡湯後葉底“綠葉鑲紅邊”,呈三分紅七分綠。

大紅袍  武夷名叢中數大紅袍享有最高的聲譽,可謂是烏龍茶中的“茶中之聖”了。大紅袍的特異品質,使巖茶愛好者更增加了對它的好奇心,傳説頗多。有人説,茶野生絕壁,人莫能登,每年茶季,寺僧以果餌山猴採之。還有的説:樹高十丈,葉大如掌,生峭壁間,風吹葉墮,寺僧拾製為茶,能治百病;當地還傳説大紅袍為巖上之神所有,寺僧每於元旦日焚香禮拜,泡少許供佛前,茶可自顧,無需人管理,有偷竊者,立即腹痛,非棄不愈,因此係神所栽,凡人不舶先嚐。   大紅袍產於天心巖九龍窠的高巖峭壁之上。兩旁巖壁直立,日照不長,氣温變動不大,更巧妙的是,巖頂終年有細小甘泉由巖谷滴落,滋潤茶地,隨水流落而來的還有蘚苔類的有機物,肥沃土地,使得大紅袍天賦不凡,得天獨厚。據行家評定,大紅袍的品質很有特色,它與其它名叢對照,大紅袍衝至第九次尚不脱原茶真味——桂花香,而其它名叢經七次沖泡味已極淡。

武夷肉桂

“奇種天然真味好,木瓜微釅桂微辛,何當更續歌新譜,雨甲冰芽次第礦。清代蔣衡的《茶歌》中,早就對肉桂的獨特品質特徵有很高的評價,指出其香極辛鋭,具有強烈的刺激感。   巖茶品種的選育,以優異品質為先決條件,並依據生長環境、茶樹形態、葉形葉色等特徵確定花名。   肉桂就是以香型為特徵冠以花名的。近代科學對肉桂香氣進行分析,確定屬清花果香型。證明了前人對肉桂香氣的評價是準確的。 肉桂除了具有巖茶的滋味特色外,更以其香氣辛鋭持久的高品種香備受人們的喜愛。據行家評定, 肉桂的桂皮香明顯,佳者帶乳味,香氣久泡尤存,沖泡四五次仍有餘香,入口醇厚回甘,咽後齒頰留香, 湯色橙黃清澈,葉底黃亮,紅點鮮明,呈綠葉紅鑲邊狀;條索勻整,緊結捲曲,色澤褐綠,油潤有光,部分葉背有青蛙皮狀小白點。

閩北水仙及其它

閩北水仙茶,是閩北烏龍茶中兩個花色品種之一,品質別具一格,“水仙茶質美而味厚”(《建甌縣誌》1929年),“果奇香為諸茶冠”。

水仙品種,適制烏龍茶。但因水仙產地不同,命名也有不同。閩北產區用福建水仙種,按閩北烏龍茶採製技術製成的條形烏龍茶,稱閩北水仙。武夷山所種的水仙種,約在光緒年間傳入,其成茶稱水仙或武夷水仙。閩南永春產地以福建水仙種,按閩南烏龍茶採製而成的稱閩南水仙。廣東饒平、潮安用原產於潮安鳳凰山的鳳凰水仙種,製成的條形烏龍茶稱鳳凰水仙。鳳凰水仙種是有性羣體品種之一,選用優良單株栽培、採製者,又稱鳳凰單叢。

製茶過程,做青階段與一般烏龍茶基本相似。做青後的工序則有不同,閩南烏龍茶注重外形的捲曲緊結,增加包揉工序與次數。閩北烏龍茶,為條形茶,不包揉。閩北水仙有的也增加包揉。殺青後的焙制工序,採用武夷巖茶的殺青與揉捻方法交叉進行,高温水焙和文火慢烤的技術又有相異之處。其製作工序是:萎凋(曬青或室內萎凋)、搖青、殺青、揉捻、初烘(俗稱走水焙)、包揉、足火。成茶條索緊結沉重,葉端扭曲,色澤油潤暗沙綠,呈“蜻蜓頭,青蛙腿”狀,香氣濃郁,具蘭花清香,滋味醇厚回甘,湯色清澈橙黃,葉底厚軟黃亮,葉緣硃砂紅邊或紅點,即“三紅七青”。

鐵觀音

鐵觀音原產福建省安溪縣。據《清水巖志》載:“清水高峯,出雲吐霧,寺僧植茶,飽山嵐之氣,沐日月之精,得煙霞之靄,食之能療百病。老寮等屬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飲之不覺兩腋風生,倘遇陸羽,將以補茶話焉”,説明安溪唐代已產茶。到明代茶產稍盛,《安溪縣誌》有“常樂、崇善等裏貨(指茶)賣甚多”的記載。18世紀後期安溪茶户有了較大發展。詩人阮曼錫在《安溪茶歌》中有“安溪之山鬱嵯峨,甚陰常濕生叢茶。居人清明採嫩葉,為價甚賤保萬家……”之句。隨之茶區農民還選育出許多優良茶樹品種,其中以鐵觀音製茶品質為最優。

鐵觀音原是茶樹品種名,由於它適制烏龍茶,其烏龍茶成品遂亦名為鐵觀音。所謂鐵觀音茶即以鐵觀音品種茶樹製成的烏龍茶。而在台灣,鐵觀音茶則是指一種以鐵觀音茶特定製法制成的烏龍茶,所以台灣鐵觀音茶的原料,可以是鐵觀音品種茶樹的芽葉,也可以不是鐵觀音品種茶樹的芽葉。這與福建鐵觀音茶的概念有所不同。

安溪鐵觀音製作嚴謹,技藝精巧。一年分四季採製,穀雨至立夏(4月中下旬~5月上旬)為春茶,產量佔全年總產量的45~50%;夏至至小暑(6月中下旬~7月上旬)為夏茶,產量佔25—30%;立秋至處暑(8月上旬~8月下旬)為暑茶,產量佔15~20%,秋分至寒露(9月下旬~10月上旬)為秋茶,產量佔10~15%。製茶品質以春茶為最好。秋茶次之,其香氣特高,俗稱秋香,但湯味較薄。夏、暑茶品質較次。鮮葉採摘標準必須在嫩梢形成駐芽後,頂葉剛開展呈小開面或中開面時,採下二三葉。採時要做到“”,即不折斷葉片,不折迭葉張,不碰碎葉尖,不帶單片,不帶魚葉和老梗。生長地帶不同的茶樹鮮葉要分開,特別是早青、午青、晚青要嚴格分開製造,以午青品質為最優。

安溪鐵觀音的製造工藝,要經過:涼青、曬青、涼青、做青(搖青攤置)、炒青、揉捻、初焙、復焙、復包揉、文火慢烤、揀簸等工序才製成成品。

黃金桂

是以黃校(也稱黃旦)品種茶樹嫩梢製成韻烏龍茶,因其湯色金黃有奇香似桂花,故名黃金桂,在產區,毛茶多稱黃校或黃旦,黃金桂是成茶商品名稱。黃棪品種製成的黃金桂成品茶條索緊細,色澤潤亮金黃,香氣優雅鮮爽,帶桂花香型,滋味醇細甘鮮,湯色金黃明亮,葉底黃綠,邊緣硃紅,柔軟明亮。

台灣烏龍

台灣烏龍是烏龍茶類中發酵程度最重的一種,也是最為近似紅茶的一種。其兒茶素氧化程度達50~60%。烏龍茶類鮮葉原料採摘標準一般均為新梢頂芽形成駐芽時採摘二三葉,唯有台灣烏龍是帶嫩芽採摘一芽二葉。

優質台灣烏龍茶芽肥壯,白毫顯,茶條較短,含紅、黃、白三色,鮮豔絢麗。湯色呈琥珀般的橙紅色,葉底淡褐有紅邊,葉基部呈淡綠色,葉片完整,芽葉連枝。

台灣烏龍在國際市場上被譽為香檳烏龍或“東方美人”,以贊其殊香美色,在茶湯中加上一滴白蘭地酒,風味更佳。 白茶屬輕微發酵茶類,基本工藝過程是晾曬、乾燥。白茶的品質特點是幹茶外表滿披白色茸毛,色白隱綠,湯色淺淡,味甘醇。白茶是我國特產。

銀針白毫

銀針白毫,簡稱銀針,又叫白毫,近年多稱白毫銀針,屬白茶類。它與宋代《大觀茶論》中記述的白茶,以銀線水芽為原料製成的“龍團勝雪”餅茶和現代的凌雲白毫、君山銀針等茶不同,它們的原料先經蒸、炒殺青,屬綠茶或黃茶類。

銀針白毫芽頭肥壯,遍披白毫,挺直如針,色白似銀。福鼎所產茶芽茸毛厚,色白而富光澤,湯色呈淺杏黃,味清鮮爽口。政和所產,湯味醇厚,香氣清芬。

君山銀針

產地湖南、屬芽茶,因茶樹品種優良,樹壯枝稀,芽頭肥壯重實,每斤銀針茶約2.5萬個芽頭。君山銀針風格獨特,歲產不多,質量超羣,為我國名優茶之佼佼者。其芽頭肥壯,緊實挺直,芽身金黃,滿披銀毫,湯色橙黃明淨,香氣清純,滋味甜爽,葉底嫩黃勻亮。根據芽頭肥壯程度,君山銀針產品分特號、一號、二號三個檔次。

用潔淨透明的玻璃杯沖泡君山銀針時,可以看到初始芽尖朝上、蒂頭下垂而懸浮於水面,隨後緩緩降落,豎立於杯底,忽升忽降,蔚成趣觀,最多可達三次,故君山銀針有“三起三落”之稱。最後豎沉於杯底,如刀林立,似羣筍破土,芽光水色,渾然一體,堆綠迭翠,妙趣橫生,歷來傳為美談。且不説品嚐其香味以飽口福,只消親眼觀賞一番,也足以引人入勝,神清氣爽。根據“輕者浮,重者沉”的科學道理,“三起三落”是由於茶芽吸水膨脹和重量增加不同步,芽頭比重瞬間變化而引起的。

白牡丹  白牡丹屬白茶類,它以綠葉夾銀色白毫芽形似花朵,沖泡之後綠葉託着嫩芽,宛若蓓蕾初開,故名白牡丹。 黃茶屬輕發酵茶類,基本工藝近似綠茶,但在製茶過程中加以悶黃,因此具有黃湯黃葉的特點。黃茶製造歷史悠久,有不少名茶都屬此類。

蒙頂黃芽

產地四川,其品質特點是外形扁直,色澤微黃,芽毫畢露,甜香濃郁,湯色黃亮,滋味鮮醇回甘,葉底全芽,嫩黃勻齊,為蒙山茶中的極品。 黑茶屬後發酵茶,是我國特有的茶類,生產歷史悠久,花色品種豐富。早在11世紀前後,即北宋熙寧年間(公元1074年)就有用綠毛茶做色變黑的記載。黑茶是很多緊壓茶的原料,黑茶壓制成的緊壓茶有茯磚茶、黑磚茶、花磚茶、湘尖茶、青磚茶、康磚茶、金尖茶、方包茶、六堡茶、圓茶、緊茶……等等。以湖南、湖北、四川、雲南、廣西等省區為主要產區。黑茶的年產量很大,僅次於紅茶、綠茶產量,成為我國的第三大茶類。黑茶以邊銷為主,部分內銷,少量外銷,因此,習慣上又把黑茶製成的緊壓茶稱為邊銷茶。   另外:普洱茶長期來被歸為黑茶類,近幾年因為普洱的暢銷,所以專家對其分類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結果是普洱茶是屬於綠茶、黑茶的再加工茶,屬於一個單獨的種類,在此單獨列出。(李冰)

普洱茶

普洱茶是用優良品種雲南大葉種,採摘其鮮葉,經殺青後揉捻曬乾的曬青茶(滇青)為原料,經過潑水堆積發酵(漚堆)的特殊工藝加工製成。   普洱散茶外形條索粗壯肥大,色澤烏潤或褐紅(俗稱豬肝色),滋味醇厚回甘,並具有獨特的陳香。普洱茶,歷來被認為是一種具有保健功效的飲料。現經國內外有關專家的臨牀試驗證明,普洱茶具有降低血脂、減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種功效。因此,昔洱茶在日本、法國、德國、意大利、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有“美容茶”、“減肥茶”、“益壽茶”和“窈窕茶”之美稱。

安溪鐵觀音茶

觀形:優質鐵觀音茶條捲曲、壯結、沉重,呈青蒂綠腹蜻蜒頭狀,色澤鮮潤,砂綠顯,紅點明,葉錶帶白霜。

聽聲:精品茶葉較一般茶葉緊結,葉身沉重,取少量茶葉放入茶壺,可聞“噹噹”之聲,其聲清脆為上,聲啞者為次。

察色:湯色金黃,濃豔清澈,茶葉沖泡展開後葉底肥厚明亮(鐵觀音茶葉特徵之一葉背外曲),具綢面光澤,此為上,湯色暗紅者次之。

聞香:精品鐵觀音茶湯香味鮮溢,啟蓋端杯輕聞,其獨特香氣即芬芳撲鼻,且馥郁持久,令人心醉神怡。有“七泡有餘香”之譽。近來國內外的試驗研究表明,安溪鐵觀音所含的香氣成分種類最為豐富,而且中、低沸點香氣組分所佔比重明顯大於用其他品種茶樹鮮葉製成的烏龍茶。因而安溪鐵觀音獨特的香氣令人心怡神醉,一杯鐵觀音,杯蓋開啟立即芬芳撲鼻,滿室生香。

品韻:古人有“未嘗甘露味,先聞聖妙香”之妙説。細啜一口,舌根輕轉,可感茶湯醇厚甘鮮;緩慢下嚥,回甘帶密,韻味無窮。至於獨特的“觀音韻”何解?至今茶人尚未能解説清楚,只得留待後人品斷,這也正是安溪鐵觀音之魅力所以。

在市面上有兩種形態的鐵觀音,一種是毛茶,一種是精製茶,兩者差異在於毛茶帶梗,精選已去梗。鮮葉通過初制加工後的茶稱為毛茶。由於受產地、品種、栽培技術措施、季節、初制條件、初制技術等因素的制約,毛茶相對而言較粗糙,無論是外部形態,還是內質風格上均比較複雜,不盡一致。而對毛茶進行了篩分、揀剔、伴堆、烘焙等加工技術處理後,使其符合成品茶的規格要求,此類茶稱之為精製茶。有梗的茶滋味比較濃郁,去梗的茶比較鮮爽。看個人喜好

鐵觀音茶的採製技術特別,不是採摘非常幼嫩的芽葉, 而是採摘成熟新梢的2—3葉, 俗稱“開面採”,是指葉片已全部展開,形成駐芽時採摘。採來的鮮葉力求新鮮完整,然後進行涼青、曬青和搖青(做青),直到自然花香釋放,香氣濃郁時進行炒青、揉捻和包揉( 用棉布包茶滾揉),使茶葉捲縮成顆粒後進行文火焙乾。製成毛茶後,再經篩分、風選、揀剔、勻堆、包裝製成商品茶。

涼青、曬青、涼青:鮮葉按標準採收進廠經過涼青後進行曬青。曬青時間以午後4時陽光柔和時為宜,葉子宜薄攤,以失去原有光澤,葉色轉暗,手模葉子柔軟。頂葉下垂,失重6—9%左右為適度。然後移入室內涼青後進行做青。

做青:搖青與攤置相間進行,合稱做青。做青技術性高,靈活性強,是決定毛茶品質優劣的關鍵。搖青使葉子邊緣經過摩擦,葉緣細胞受損,再經過攤置,在一定的温度、濕度條件下伴隨着葉子水分逐漸喪失,葉中多酚類在酶的作用下緩慢地氧化並引起了一系列化學變化,從而形成烏龍茶的特有品質。鐵觀音鮮葉肥厚,要重搖並延長做青時間,搖青共3—5次,每次搖青的轉數由少到多。搖青後攤置歷時由短到長,攤葉厚度由薄到厚。第二、三次搖青必須搖到青味濃強,鮮葉硬挺,俗稱“還陽”,梗葉水分重新分佈平衡。第四、五次搖青,視青葉色、香變化程度而靈活掌握。做青適度的葉子,葉緣呈硃砂紅色,葉部分呈黃綠色(半熟香蕉皮色),葉面凸起,葉緣背卷,從葉背看呈湯匙狀,發出蘭花香,葉張出現青蒂綠腹紅邊,稍有光澤,葉緣鮮紅度充足,梗表皮顯有皺狀。

炒青:炒青要及時,當做青葉青味消失,香氣初露即應抓緊進行。

揉捻、烘焙:鐵觀音的揉捻是多次反覆進行的。初揉約3—4分鐘,解塊後即行初焙。焙至五、六成幹,不粘手時下焙,趁熱包揉,運用揉、壓、搓、抓、縮等手法,經三揉三焙後,再用50—60℃的文火慢烤,使成品香氣斂藏,滋味醇厚,外表色澤油亮,茶條表面凝集有—層白霜。包揉、揉捻與焙火是多次重複進行的。直到外形滿意為止。最好才焙火烤乾成品。

簸揀:慢烤後的茶葉最後經過簸揀,除去梗片、雜質即為成品。

鐵觀音搖青技術

以下以鐵觀音初制搖青技術為例具體解釋:

1 “走水”獲高香 “保青”是關鍵

搖青是制好鐵觀音的關鍵,而“走水”又是搖青的主要目的之一。所謂“走水”,即通過搖青,使“嫩梗中所含有的相當數量的芳香物質”和含量比芽葉高出l—2 倍的氨基酸和非酯型兒茶素隨水分擴散到葉片,使之與葉子裏面的有效物質結合,一道轉化成更高更濃的香味物質,這也是烏龍茶高香的一個重要原因。而“走水” 的進行,除了要求葉子要處於運動狀態,還要求梗葉有一定的水分含量差和保持葉肉細胞的生理機能(親水能力),也就是茶農所説的“保青”。相反,若過早喪失葉肉細胞的生理活性,就叫“死青”,“死青”就制不出好茶來,因其“走水”無法進行,葉子在搖青過程中得不到水分的補充,葉子失水過多,製成茶外形乾枯、內質香味較低淡。

2 搖青操作的“三守一攻一補充”

鐵觀音搖青操作上素有“三守一攻一補充”之説法,即第一、二次搖青宜輕,轉數不宜過多,停青的間宜短,一般第一次搖3分鐘,第二次搖青5分鐘,以免使水分散失過多,以保持青葉的生理活性,使萎凋後的葉子能慢慢復“活”過來。到第三、四次搖青則要搖得重,搖得足夠,使葉緣有一定的損傷,有青、臭氣散發上來,一般第三次搖青10分鐘,第四次搖青30分鐘。“一補充”則是在第四次搖青搖得不足,葉子“紅變”不夠時,再補搖一次。每次搖的轉數應由少到多,停青時間也是由短到長。第一、二、三次停青停到青氣消失,表面葉子萎軟下來之後,就要及時搖“活”,以免葉子因水分散失過多而“死青”。

3 鐵觀音搖青中“消水”程度的掌握

“消水”即茶青的水分喪失情況。“消水”適度的掌握,是搖青的技術所在。在搖青攤涼過程中,若攤涼太久,不及時搖“活”,致使搖青葉失水過度,手握葉子有沙沙響聲,並有枯燥感,就叫“盡水”。若搖青過程中停青不足,水分散發不夠,搖青葉還有“假活”現象,芽仍挺立飽水,手握有梗斷之覺,這樣就行殺青,就叫“大水”。“盡水”葉製出的成茶,外形鬆懈,色澤枯黃。“大水”葉製出的成茶,外形也不夠緊結,色澤青灰。二者的品質都比較差。

“消水”適度的掌握,往往因季節、氣候及品種的不同而異。鐵觀音搖青“消水”適度的掌握,應掌握“春消、夏皺、秋水守牢”的原則,因為春季氣温低、温度大,茶青肥壯多水,做青過程中水分應蒸發多一些,即在搖青時可搖得重一些,停青時間長些,待到做青適度時,梗葉要“消”即嫩梗外觀乾癟柔韌,折而不斷,這時才會有濃郁的香氣。至於夏、暑茶園氣温高,水分蒸旋陝,失水應少一些,梗葉略皺,發酵適度即可。秋茶因含水分少,只有保持鮮靈陛,才會形成高強香氣,所以至做青適度時,梗葉仍略有光澤,才能體現秋茶的秋香特色。

4 “發酵”程度的掌握

據老茶農的經驗認為:“發酵”程度的掌握。應做到“春秋等香,夏暑等紅”的原則,因為春秋委節氣温比較低,葉子變紅較慢,幫搖青可搖到梗葉水“消”,有較高的清花香顯露,再行殺青。而夏、暑茶氣温較高,葉子邊搖邊“發酵”,就不能等“梗葉消,有高香”了。而主要是看葉子紅變適度時,就要立即殺青,否則變會“發酵”過度,降低品質。

5 低温低濕的北風天

北風天是制高級茶的好天氣。因為在這種天氣下,葉子中的多酚類的酶促氧化進行得比較緩慢,葉子發酵比較慢,搖青可搖到“梗葉消”,使葉子裏面的內含物能充分轉化為成茶的香氣和滋味物質,同時,在低温低温隋況下,葉子內含物的化學變化比較緩慢,物質的轉化,積累大於消耗,並有利於搖青時的“保青”,使“走水”能順利進行。梗中豐富的有效物質能得以充分的利用,所以説“北風天”是制觀茶的好天氣。

總之,要制好鐵音,應“天、地、人”相配合。天即“天時”,也就是製茶的和天氣。地即“地利”,是指鐵觀音特定的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及良好的鮮葉原料,這也是制優質鐵觀音的先決條件。再者是人,人要“人宜”,即製茶的技術水平,要制好鐵觀音,就要懂得“看青做青”,要掌握好搖青工序的操作要領及程度,這是制好鐵觀音的主觀因素。

拖酸製法

一是回青、二是拔青、三是拖青。對比正炒茶,區別如下:

一、正炒茶:採青後第二天中午11-12點炒青(殺青),毛茶條形圓結,色澤烏綠潤,香氣高強,帶蘭花香,滋味醇和但帶微澀,音韻明,湯色金黃。

二、回青製法:採青後第二天15-18點炒青(殺青),毛茶條形緊結,色澤綠潤,香氣高強,滋味醇正,音韻明,帶花生仁味及酸甜味,但滋味淡些,湯色金綠黃。

三、拔青製法:採青後第二天22-24點炒青(殺青),毛茶條形較緊結,色澤墨綠,香高,較醇正和有音韻,帶酸甜味,湯或深金黃。

四、拖青製法:採青後第三天6-10點炒青(殺青),毛茶外形緊略不沉重結,色澤暗綠,香氣尚高,不夠純正,音韻輕,滋味醇和帶有較強酸餿味,久浸則茶湯轉橙,葉底硬挺暗綠。

如何分辨茶葉

1. 看淨度。正品茶不能含有雜質。如果看到樣茶中帶有較多茶梗、葉柄、茶籽的,説明此茶質量差,價格不會太高。如果茶中夾有泥沙、草木葉、竹片等雜質,説明此茶質量更差。

2. 看茶葉的條索。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形狀,因此購茶前要知道所購茶的基本形狀,購買時加以對比,不符的通常不是真茶。另外,看茶葉條索的鬆緊、粗細、扁圓、輕重。條索狀茶緊結而重實的質量好,細而碎的質量差;珠形茶要求細圓緊結;扁形茶要求扁平,光滑,挺直。

3. 看色澤。不同品種的茶葉有不同的顏色特點,如綠茶、白茶、黑茶、黃茶等。也許你記不住每一種茶葉應該有什麼顏色特點,但一定要記住一條:正常茶葉色澤比較柔和亮麗,加色素的茶葉看上去顏色會不正常。陳茶的顏色則會顯得發暗。例如,加色素的碧螺春看上去顏色發黑、發綠、發青、發暗;正常的“碧螺春”茶葉上有白色的小絨毛,如果是着色的茶葉,它的絨毛也是綠色。

4. 看嫩度。茶葉的老嫩與茶葉品質有直接的關係。通常情況下,芽尖和白毫含量多的嫩度高,品質好。

為了更容易辨別出茶葉的優劣,建議消費者在購買時多看幾個品種,有比較,就更容易看出優劣來。

二聞。

抓一把幹茶,聞其香氣,辨別茶香高低,同時檢查有無黴、餿、煙、焦、酸味或其他異味。

三泡。

把茶葉用水泡開,通過熱嗅、温嗅、冷嗅,以及觀察茶湯的顏色四個步驟加以鑑別。

1. 熱嗅。剛泡開的茶水,温度高於80℃時,辨別其有無雜味和炒焦的煙味。

2. 温嗅。等水涼至40℃左右時,看它香氣是否純正,如果茶香太沖或有異味,即不是優質茶,可能變質或者加了香料。

3. 冷嗅。待茶水完全冷卻後,再聞一下香氣的持久性。一般來説,持久性越高,質量越好。

4. 觀察茶湯。一般以濃厚清透者為優,暗渾淡薄者較次。品嚐茶湯滋味,濃厚醇和者為優,澀味很重者為次。

毛茶是什麼意思

毛茶也稱毛條,鮮葉經過初制後的產品稱為毛茶,其品質特徵已基本形成,可以飲用。清茶、紅茶以及綠茶的原料茶也稱為毛茶,分稱紅毛茶和綠毛茶、青毛茶。

毛茶的好處:

1、抗菌抑菌:白毛茶中的茶多酚和鞣酸作用於細菌,能凝固細菌的蛋白質,將細菌殺死。可用於腸道疾病,如霍亂、傷寒、痢疾、腸炎等。

2、減肥:白毛茶中的咖啡鹼、肌醇、葉酸、泛酸和芳香類物質等多種化合物,能調節脂肪代謝。茶多酚和維生素C能降低膽固醇和血脂。

3、防齲齒:白毛茶中含有氟,氟離子與牙齒的鈣質有很大的親和力,能變成一種較為難溶於酸的氟磷灰石”,就像給牙齒加上一個保護層,提高了牙齒防酸抗齲能力。

4、提神:白毛茶中的咖啡鹼能興奮中樞神經系統,幫助人們振奮精神、增進思維、消除疲勞、提高工作效率。

5、利尿:白毛茶中的咖啡鹼和茶鹼具有利尿作用,用於治療水腫、水滯瘤。

6、強心解痙:白毛茶中的咖啡鹼具有強心、解痙、鬆弛平滑肌的功效,能解除支氣管痙攣,促進血液循環,是治療支氣管哮喘、止咳化痰、心肌梗塞的良好輔助藥物。

7、抑制動脈硬化:白毛茶中的茶多酚和維生素C都有活血化瘀防止動脈硬化的作用。經常飲白毛茶,高血壓和冠心病的發病率會降低。

毛茶是什麼意思

毛茶也稱毛條,是紅茶或綠茶的原料茶,分稱紅毛茶和綠毛茶。

一、毛茶簡介

1、毛茶也稱毛條,鮮葉經過初制後的產品稱為毛茶,其品質特徵已基本形成,可以飲用。清茶、紅茶以及綠茶的原料茶也稱為毛茶,分稱紅毛茶和綠毛茶、青毛茶。

2、茶樹鮮葉初加工的粗製品。大小不一,形汽紙蘭腳狀粗糙,外銷紅,綠茶的初級製品,也統稱為毛茶。

二、毛茶的加工過程

1、先篩分後風選:風選主要是分出茶葉的輕重,區別品質的優次。只有在茶胚的長短、大小、粗細相同的情況下,才能最有效地分出輕重,分清品質優次。因此,在風選之前,必須先篩分。

2、先復火後切斷:一般篩面的頭子茶,都是長大、粗鬆的茶頭,首先經過復火,使頭子茶緊縮乾脆,便於切斷,提高工效。若頭子茶含水過多,不經復火,則難以切斷。

3、先復火後精選:茶胚身骨軟硬不同,不僅很難分出茶葉品質的好壞,且容易走料,減少經濟收入。所以必須在茶胚含水量一致的情況下,再經篩分、取料、風選、定級,才能達到精選茶胚、分清品質優次、取料定級的目的。

4、先篩分、風選,後揀剔:揀剔是毛茶加工過程中最費工的作業。為了提高機器揀剔的效率,儘量減輕揀剔任務,達恥習記頁到純淨品質的目的,首先要經過篩分、風選,使茶胚基本上均勻一致,然後再經揀剔,就能充分發揮機器擄剔的效率,減少手工揀剔的工作量,達到揀剔質量的要求。

想了解下關於茶的知識 嘎嘎嘎!!謝謝

茶類的劃分

由於歷史的積澱,我國成為世界茶葉品種最多的國家,飲譽海內外。古往今來,幾經演變,我國茶葉品種不斷花樣翻新。大體經歷了這麼幾個階斷:咀嚼鮮葉、生煮羹飲、曬乾收藏、蒸青做餅、炒青散茶,直至形成目前的茶類格局。目前通常見到的有兩種分法,即按顏色分和按工藝分。前者分出的茶稱為基本茶類,後者分出的稱為再加工茶。

基本茶類包括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

再加工茶類中包括花茶、緊壓茶、萃取茶、香味果味茶、藥用保健茶和含茶飲料等。分別簡介如下:

基本茶類

①、綠茶

綠茶是將採摘來的鮮葉先經高温殺青,殺滅了各種氧化酶,保持了茶葉綠色,然後經揉捻、乾燥而製成,清湯綠葉是綠茶品質的共同特點。按殺青和乾燥方式不同又可分為:

A、 蒸青綠茶

用蒸汽殺青而 成的綠茶稱之為蒸青綠茶。其品質特點是“三綠”,即幹茶色澤翠綠、湯色碧綠、葉底鮮綠、香清味醇。

B 、 炒青綠茶

炒青綠茶因乾燥方式採用炒幹而得名。按外形可分為長炒青、圓炒青和扁炒青三類。長炒青形似眉毛,又稱為眉茶。圓炒青外形如顆粒,又稱為珠茶。扁炒青又稱為扁形茶。長炒青的品質特點是條索緊結,色澤綠潤,香高持久,滋味濃郁,湯色、葉底黃亮。圓炒青有外形圓緊如珠、香高味濃、耐泡等品質特點。扁炒青成品扁平光滑、香鮮味醇,如西湖龍井。

C、 烘青綠茶

烘青綠茶大部分用於窨制各種花茶,稱之為茶坯。特點是外形完整稍彎曲、鋒苗顯露、幹色墨綠、香清味醇、湯色葉底黃綠明亮。

D、曬青綠茶

曬青綠茶是制緊壓茶的原料。如磚茶、沱茶等。

②、紅茶

紅茶屬發酵茶類,基本工藝過程是萎凋、揉捻、發酵、乾燥。我國紅茶種類較多,產地較廣,有我國特有的工夫紅茶和小種紅茶,也有與印度、斯里蘭卡相類似的紅碎茶。

A、祁門工夫

祁門工夫紅茶,是我國傳統工夫紅茶的珍品,有百餘年的生產歷史。主產安徽省祁門縣,與其毗鄰的石台、東至、黟縣及貴池等縣也有少量生產。常年產量5萬擔左右。祁紅工夫以外形苗秀,色有“寶光”和香氣濃郁而着稱,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祁紅工夫茶條索緊秀,鋒苗好,色澤烏黑泛灰光,俗稱“寶光”,內質香氣濃郁高長,似蜜糖香,又藴藏有蘭花香,湯色紅豔,滋味醇厚,回味雋永,葉底嫩軟紅亮。祁門紅茶品質超羣,被譽為“羣芳最”,這與祁門地區的自然生態環境條件優越是分不開的。全縣茶園總面積的65%左右這些茶園,土地肥沃,腐殖質含量較高,早晚温差大,常有云霧繚繞,且日照時間較短,構成茶樹生長的天然佳境,釀成“祁紅”特殊的芳香厚味。

B、滇紅工夫

滇紅工夫茶,屬大葉種類型的工夫茶,主產雲南的臨滄、保山等地,是我國工夫紅茶的後起之秀,以外形肥碩緊實,金毫顯露和香高味濃的品質獨樹一幟,而稱着於世。滇紅工夫外形條索緊結,肥碩雄壯,幹茶色澤烏潤,金毫特顯,內質湯色豔亮,香氣鮮鬱高長,滋味濃厚鮮爽,富有刺激性。葉底紅勻嫩亮,國內獨具一格,系舉世歡迎的工夫紅茶。

滇紅工夫因採製時期不同,其品質具有季節性變化,一般春茶比夏、秋茶好。春茶條索肥碩,身骨重實,淨度好,葉底嫩勻。夏茶正值雨季,芽葉生長快,節間長,雖芽毫顯露,但淨度較低,葉底稍顯硬、雜。秋茶正處乾涼季節,茶樹生長代謝作用轉弱,成茶身骨輕,淨度低,嫩度不及春、夏茶。滇紅工夫茸毫顯露為其品質特點之一。其毫色可分淡黃、菊黃、金黃等類。風慶、雲縣、昌寧等地工夫茶,毫色多呈菊黃,勐海、雙扛、臨滄、普文等地工夫茶,毫色多呈金黃。同一茶園春季採製的一般毫色較淺,多呈淡黃,夏茶毫色多呈菊黃,唯秋茶多呈金。

滇紅工夫內質香郁味濃。香氣以滇西茶區的雲縣、鳳慶、昌寧為好,尤其是雲縣部分地區所產的工夫茶,香氣高長,且帶有花香。滇南茶區工夫茶滋味濃厚,刺激性較強,滇西茶區工夫茶滋味醇厚,刺激性稍弱,但回味鮮爽。

C、閩紅工夫

閩紅工夫茶系政和工夫、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的統稱,均系福建特產。三種工夫茶產地不同、品種不同、品質風格不同,但各自擁有自己的消費愛好者,盛興百年而不衰。

D、政和工夫

政和工夫按品種分為大茶、小茶兩種。大茶系採用政和大白茶製成,是閩紅三大工夫茶的上品,外形條索緊結肥壯多毫,色澤烏潤,內質湯色紅濃,香氣高而鮮甜,滋味濃厚,葉底肥壯尚紅。小茶系用小葉種製成,條索細緊,香似祁紅,但欠持久,湯稍淺,味醇和,葉底紅勻。政和工夫以大茶為主體,揚其毫多味濃之優點,又適當拼以高香之小茶,因此高級政和工夫特別體態勻稱,毫心顯露,香味俱佳。百年的政和工夫,一經問世,即享盛名。19世紀中葉,產量達萬餘擔。後因戰事摧殘,茶園荒蕪,至1949年年產僅900餘擔。嗣後,着力恢復傳統品質風格,產量質量均有回升。60年代後,因改制綠茶,僅保持少量生產,年產約800擔。

E、坦洋工夫

坦洋工夫分佈較廣,主產福安、拓榮、壽寧、周 寧、霞浦及屏南北部等地。

坦洋工夫外形細長勻整,帶白毫,色澤烏黑有光,內質香味清鮮甜和,湯鮮豔呈金,葉底紅勻光滑。其中坦洋、壽寧、周寧山區所產工夫茶,香味醇厚,條索較為肥壯,東南臨海的霞浦一帶所產工夫茶色澤鮮亮,條形秀麗。

F、白琳工夫

③、 烏龍茶

烏龍茶又名青茶,屬半發酵茶類。基本工藝過程是曬青、晾青、播青、殺青,揉捻、乾燥。烏龍茶的品質特點是,既具有綠茶的清香和花香,又具有紅茶醇厚

的滋味。烏龍茶種類因茶樹品種的特異性而形成各自獨特的風味,產地不同,品質差異也十分顯着。

A、 武夷巖茶

所以深受人們賞識,在於它的品質優

異。優良品質的產生,原因有三:一是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二是有豐富的適制烏龍茶的品種資源;三是歸功於獨

特精湛的製作工藝。

武夷巖茶的香氣馥郁,勝似蘭花而深沉持久,“鋭則濃長,清則幽遠”。滋味濃醇清活,生津回甘,雖濃飲而不見苦澀。茶條壯結、勻整,色澤青褐潤亮呈“寶光”。葉面呈蛙皮狀沙粒白點,俗稱“背”。泡湯後葉底“綠葉鑲紅邊”,呈三分紅七分綠。

大紅袍

武夷名叢中數大紅袍享有最高的聲譽,可謂是烏龍茶中的“茶中之聖”了。大紅袍的特異品質,使巖茶愛好者更增加了對它的好奇心,傳説頗多。有人説,茶野生絕壁,人莫能登,每年茶季,寺僧以果餌山猴採之。還有的説:樹高十丈,葉大如掌,生峭壁間,風吹葉墮,寺僧拾製為茶,能治百病;當地還傳説大紅袍為巖上之神所有,寺僧每於元旦日焚香禮拜,泡少許供佛前,茶可自顧,無需人管理,有偷竊者,立即腹痛,非棄不愈,因此係神所栽,凡人不舶先嚐。

大紅袍產於天心巖九龍窠的高巖峭壁之上。兩旁巖壁直立,日照不長,氣温變動不大,更巧妙的是,巖頂終年有細小甘泉由巖谷滴落,滋潤茶地,隨水流落而來的還有蘚苔類的有機物,肥沃土地,使得大紅袍天賦不凡,得天獨厚。據行家評定,大紅袍的品質很有特色,它與其它名叢對照,大紅袍衝至第九次尚不脱原茶真味——桂花香,而其它名叢經七次沖泡味已極淡。

武夷肉桂 “奇種天然真味好,木瓜微釅桂微辛,何當更續

歌新譜,雨甲冰芽次第礦。清代蔣衡的《茶歌》中,早就對肉桂的獨特品質特徵有很高的評價,指出其香極辛鋭,具有強烈的刺激感。

巖茶品種的選育,以優異品質為先決條件,並依據生長環境、茶樹形態、葉形葉色等特徵確定花名。

肉桂就是以香型為特徵冠以花名的。近代科學對肉 桂香氣進行分析,確定屬清花果香型。證明了前人對

肉桂香氣的評價是準確的。

肉桂除了具有巖茶的滋味特色外,更以其香氣辛鋭持久的高品種香備受人們的喜愛。據行家評定,

肉桂的桂皮香明顯,佳者帶乳味,香氣久泡尤存,衝 泡四五次仍有餘香,入口醇厚回甘,咽後齒頰留香,

湯色橙黃清澈,葉底黃亮,紅點鮮明,呈綠葉紅鑲邊狀;條索勻整,緊結捲曲,色澤褐綠,油潤有光,部分葉背有青蛙皮狀小白點。

B、 閩北水仙及其它

閩北水仙茶,是閩北烏龍茶中兩個花色品種之一,品質別具一格,“水仙茶質美而味厚”(《建甌縣誌》1929年),“果奇香為諸茶冠”。

水仙品種,適制烏龍茶。但因水仙產地不同,命名也有不同。閩北產區用福建水仙種,按閩北烏龍茶採製技術製成的條形烏龍茶,稱閩北水仙。武夷山所種的水仙種,約在光緒年間傳入,其成茶稱水仙或武夷水仙。閩南永春產地以福建水仙種,按閩南烏龍茶採製而成的稱閩南水仙。廣東饒平、潮安用原產於潮安鳳凰山的鳳凰水仙種,製成的條形烏龍茶稱鳳凰水仙。鳳凰水仙種是有性羣體品種之一,選用優良單株栽培、採製者,又稱鳳凰單叢。

製茶過程,做青階段與一般烏龍茶基本相似。做青後的工序則有不同,閩南烏龍茶注重外形的捲曲緊結,增加包揉工序與次數。閩北烏龍茶,為條形茶,不包揉。近來閩北水仙有的也增加包揉。殺青後的焙制工序,採用武夷巖茶的殺青與揉捻方法交叉進行,高温水焙和文火慢烤的技術又有相異之處。其製作工序是:萎凋(曬青或室內萎凋)、搖青、殺青、揉捻、初烘(俗稱走水焙)、包揉、足火。成茶條索緊結沉重,葉端扭曲,色澤油潤暗沙綠,呈“蜻蜓頭,青蛙腿”狀,香氣濃郁,具蘭花清香,滋味醇厚回甘,湯色清澈橙黃,葉底厚軟黃亮,葉緣硃砂紅邊或紅點,即“三紅七青”。

C、 鐵觀音

鐵觀音原產福建省安溪縣。據《清水巖志》載:“清水高峯,出雲吐霧,寺僧植茶,飽山嵐之氣,沐日月之精,得煙霞之靄,食之能療百病。老寮等屬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飲之不覺兩腋風生,倘遇陸羽,將以補茶

話焉”,説明安溪唐代已產茶。到明代茶產稍盛,《安溪縣誌》有“常樂、崇善等裏貨(指茶)賣甚多”的記

載。18世紀後期安溪茶户有了較大發展。詩人阮曼錫在《安溪茶歌》中有“安溪之山鬱嵯峨,甚陰常濕生叢茶。居人清明採嫩葉,為價甚賤保萬家……”之句。隨之茶區農民還選育出許多優良茶樹品種,其中以鐵觀音製茶品質為最優。

鐵觀音原是茶樹品種名,由於它適制烏龍茶,其烏龍茶成品遂亦名為鐵觀音。所謂鐵觀音茶即以鐵觀音品種茶樹製成的烏龍茶。而在台灣,鐵觀音茶則是指一種以鐵觀音茶特定製法制成的烏龍茶,所以台灣鐵觀音茶的原料,可以是鐵觀音品種茶樹的芽葉,也可以不是鐵觀音品種茶樹的芽葉。這與福建鐵觀音茶的概念有所不同。

安溪鐵觀音製作嚴謹,技藝精巧。一年分四季採製,穀雨至立夏(4月中下旬~5月上旬)為春茶,產量佔全年總產量的45~50%;夏至至小暑(6月中下旬~7月上旬)為夏茶,產量佔25—30%;立秋至處暑(8月上旬~8月下旬)為暑茶,產量佔15~20%,秋分至寒露(9月下旬~10月上旬)為秋茶,產量佔10~15%。製茶品質以春茶為最好。秋茶次之,其香氣特高,俗稱秋香,但湯味較薄。夏、暑茶品質較次。鮮葉採摘標準必須在嫩梢形成駐芽後,頂葉剛開展呈小開面或中開面時,採下二三葉。採時要做到“”,即不折斷葉片,不折迭葉張,不碰碎葉尖,不帶單片,不帶魚葉和老梗。生長地帶不同的茶樹鮮葉要分開,特別是早青、午青、晚青要嚴格分開製造,以午青品質為最優。

安溪鐵觀音的製造工藝,要經過:涼青、曬青、涼青、做青(搖青

攤置)、炒青、揉捻、初焙、復焙、復包揉、文火慢烤、揀簸等工序才製成成品。

黃金桂是以黃校(也稱黃旦)品種茶樹嫩梢製成韻烏龍茶,因其湯色金黃有奇香似桂花,故名黃金桂,在產區,毛茶多稱黃校或黃旦,黃金桂是成茶商品名稱。黃棪品種製成的黃金桂成品茶條索緊細,色澤潤亮金黃,香氣優雅鮮爽,帶桂花香型,滋味醇細甘鮮,湯色金黃明亮,葉底黃綠,邊緣硃紅,柔軟明亮。

D、台灣烏龍

台灣烏龍是烏龍茶類中發酵程度最重的一種,也是最近似紅茶的一種。其兒茶素氧化程度達50~60%。烏龍茶類鮮葉原料採摘標準一般均為新梢頂芽形成駐芽時採摘二三葉,唯有台灣烏龍是帶嫩芽採摘一芽二葉。

優質台灣烏龍茶芽肥壯,白毫顯,茶條較短,含紅、黃、白三色,鮮豔絢麗。湯色呈琥珀般的橙紅色,葉底淡褐有紅邊,葉基部呈淡綠色,葉片完整,芽葉連枝。

台灣烏龍在國際市場上被譽為香檳烏龍或“東方美人”,以贊其殊香美色,在茶湯中加上一滴白蘭地酒,風味更佳。

④、白茶種類

白茶屬輕微發酵茶類,基本工藝過程是晾曬、乾燥。白茶的品質特點是幹茶外表滿披白色茸毛,色白隱綠,湯色淺淡,味甘醇。白茶是我國特產。

A.銀針白毫

銀針白毫,簡稱銀針,又叫白毫,近年多稱白毫銀針,屬白茶類。它與宋代《大觀茶論》中記述的白茶,以銀線水芽為原料製成的“龍團勝雪”餅茶和現代的凌雲白毫、君山銀針等茶不同,

它們的原料先經蒸、炒殺青,屬綠茶或黃茶類。

銀針白毫芽頭肥壯,遍披白毫,挺直如針,色白似銀。福鼎所產茶芽茸毛厚,色白而富光澤,湯色呈淺杏黃,味清鮮爽口。政和所產,湯味醇厚,香氣清芬。

B.白牡丹

白牡丹屬白茶類,它以綠葉夾銀色白毫芽形似花朵,沖泡之後綠葉託着嫩芽,宛若蓓蕾初開,故名白牡丹。

⑤、黃茶種類

黃茶屬輕發酵茶類,基本工藝近似綠茶,但在製茶過程中加以悶黃,因此具有黃湯黃葉的特點。黃茶製造歷史悠久,有不少名茶都屬此類。

君山銀針

產地湖南、屬芽茶,因茶樹品種優良,樹壯枝稀,芽頭肥壯重實,每斤銀針茶約2.5萬個芽頭。君山銀針風格獨特,歲產不多,質量超羣,為我國名優茶之佼佼者。其芽頭肥壯,緊實挺直,芽身金黃,滿披銀毫,湯色橙黃明淨,香氣清純,滋味甜爽,葉底嫩黃勻亮。根據芽頭肥壯程度,君山銀針產品分特號、一號、二號三個檔次。

用潔淨透明的玻璃杯沖泡君山銀針時,可以看到初始芽尖朝上、蒂頭下垂而懸浮於水面,隨後緩緩降落,豎立於杯底,忽升忽降,蔚成趣觀,最多可達三次,故君山銀針有“三起三落”之稱。最後豎沉於杯底,如刀林立,似羣筍破土,芽光水色,渾然一體,堆綠迭翠,妙趣橫生,歷來傳為美談。且不説品嚐其香味以飽口福,只消親眼觀賞一番,也足以引人入勝,神清氣爽。根據“輕者浮,重者沉”的科學道理,“三起三落”是由於茶芽吸水膨脹和重量增加不同步,芽頭比重瞬間變化而引起的。

蒙頂黃芽產地四川,其品質特點是外形扁直,色澤微黃,芽毫畢露,甜香濃郁,湯色黃亮,滋味鮮醇回甘,葉底全芽,嫩黃勻齊,為蒙山茶中的極品。

⑥、黑茶種類

黑茶屬後發酵茶,是我國特有的茶類,生產歷史悠久,花色品種豐富。早在11世紀前後,即北宋熙寧年間(公元1074年)就有用綠毛茶做色變黑的記載。黑茶是很多緊壓茶的原料,黑茶壓制成的緊壓茶有茯磚茶、黑磚茶、花磚茶、湘尖茶、青磚茶、康磚茶、金尖茶、方包茶、六堡茶、圓茶、緊茶……等等。以湖南、湖北、四川、雲南、廣西等省區為主要產區。黑茶的年產量很大,僅次於紅茶、綠茶產量,成為我國的第三大茶類。黑茶以邊銷為主,部分內銷,少量外銷,因此,習慣上又把黑茶製成的緊壓茶稱為邊銷茶。

普洱茶是用優良品種雲南大葉種,採摘其鮮葉,經殺青後揉捻曬乾的曬青茶(滇青)為原料,經過潑水堆積發酵(漚堆)的特殊工藝加工製成。

普洱散茶外形條索粗壯肥大,色澤烏潤或褐紅(俗稱豬肝色),滋味醇厚回甘,並具有獨特的陳香。普洱茶,歷來被認為是一種具有保健功效的飲料。現經國內外有關專家的臨牀試驗證明,普洱茶具有降低血脂、減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種功效。因此,昔洱茶在日本、法國、德國、意大利、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有“美容茶”、“減肥茶”、“益壽茶”和“窈窕茶”之美稱。

再加工茶類

①、花茶

又名窨花茶、香片茶等。因茶使用花的種類不同,可分為茉莉花茶、珠蘭花茶、玉蘭花茶、玫瑰花茶等。目前市場上都以茉莉花為主窨制。

A、 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是花茶的大宗產品,產區遼闊,產量最大,品種豐富,銷路最廣。

茉莉花茶既是香味芬芳的飲料,又是高雅的藝術品。茉莉鮮花潔白高貴,香氣清幽,近暑吐蕾,入夜放香,花開香盡。茶能飽吸花香,以增茶味。只要泡上一杯茉莉花茶,便可領略茉莉的芬芳。

茉莉花茶是用經加工乾燥的茶葉,與含苞待放的茉莉鮮花混合窨制而成的再加工茶,其色、香、味、形與茶坯的種類、質量及鮮花的品質有密切關係。大宗茉莉花茶以烘青綠茶為主要原料,統稱茉莉烘青。

●共同的特點是:外形條索緊細勻整,色澤黑褐油潤,香氣鮮靈持久,滋味醇厚鮮爽,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勻柔軟。

花茶窨制原理

花茶窨制(熏製)是將鮮花與茶葉拌和,在靜止狀態下茶葉緩慢吸收花香,然後除去花朵,將茶葉烘乾而成為花茶。花茶加工是利用鮮花吐香和茶葉吸香兩個特性,一吐一吸,茶味花香水融,這是窨制工藝的基本原理。

花茶加工術語

高檔茶坯,為增加花香濃度,需再窨2~3次,每次窨制工藝與以上基本相同,僅用花量和温度、時間、水分含量等略有不同。

▲提花

在窨花完成的基礎上,再用少量鮮花復窨一次,出花後不再復火,經攤涼後即可勻堆裝箱,稱提花。目的是提高產品香氣的鮮靈度。提花用的鮮花,要選擇晴天採的朵大飽滿的優質花,鮮花的開放度略大些。

▲窨花

經過茶坯鮮花拌和、窨花、通花、出花、烘乾等一系列工藝技術處理後即成為花茶,稱窨花,或叫一窨花茶、單窨次花茶。有的為提高花香濃度,還需復窨一次,稱二害花茶或雙窨花茶。復窨二次的稱三窨花茶,依此類推。特種茉莉花茶有六窨一提、七窨一提的。

▲壓花

茉莉鮮花經過窨花或提花用過的花渣尚有餘香,可以再次利用於中低檔茶坯的害花,所以利用花渣進行窨花者,稱壓花。壓花可除茶葉粗老味。重壓花係指增加花渣用量。延長壓花時間,也能去除陳味、煙味、日曬味、青澀味等各種異口味。實踐證明,輕壓花,異味消除少,重壓花,異味消除多,其作用是顯着的。壓花工藝過程類同鮮花窨花,窨堆要低,窨時可長些,通常在10小時左右,中間必須通花一次。有的地方不通花。但試驗證明,壓花進行通花比不通花好。經壓花後起花分出的花渣,稱殘花渣。殘花渣另作其它處理,有時處理得好,還可重複利用一次。

▲打底

在窨花或提花時,配用少量第二種鮮花一起窨制,稱為打底。目的是調和香型,襯托主導花香,製造優質花茶。在窨制工藝中,除了要注意選擇能襯托花香的茶坯,能產生茶味花香相調諧的香花外,還需注意兩種香花的搭配使用,使主導花香有更為鮮濃幽雅之感。如窨制茉莉花茶時,配以1—1.5公斤的白蘭鮮花,分次用於窨花和提花,用白蘭花的濃郁香味來襯托茉莉花的清香芬芳。也有用珠蘭花或袖子花的。打底鮮花不僅要注意與主導花香相協調,還必須控制用量和用法。如窨制茉莉花茶用白蘭花打底,用量過多,或將白蘭切碎打底,均會透白蘭花香味,俗稱“透底”或“透蘭”,茉莉透蘭反會影響茉莉花茶的身價,不受市場歡迎。因此以上茉莉花茶用白蘭花打底不可切碎窨制。

窨花打底,要經過復火工藝,使白蘭花香味降低,變得柔和一些。鮮花打底,不經復火,容易透蘭味。因此生產中白蘭花打底,要掌握“窨花多用,提花少用”的原則。

B、玫瑰花茶

世界上的花卉大多有色無香,或有香無色。唯有玫瑰、月季、紅梅等,既美麗又芳香,除富有觀賞的價值外,還是窨茶和提取芳香油的好原料。

玫瑰(Rosa

rouges)原名徘徊花,原產於我國、朝鮮及日本,是薔薇科的落葉灌木,其品種繁多,連同月季可謂花中最大家族。因玫瑰花中富含香茅醇、橙花醇、香葉醇、苯乙醇及苄醇等多種揮發性香氣成分,故具有甜美的香氣,是食品、化粧品香氣主要添加劑,也是紅茶窨花主要原料。我國廣東、上海、福建人嗜飲玫瑰紅茶,著名的有廣東玫瑰紅茶、杭州九曲紅玫瑰茶等。

C.玳玳花茶

玳玳花茶是我國花茶家族中的一枝新秀,由於其香高味醇的品質和玳玳花開胃通氣的藥理作用,因而深受國內消費者的歡迎,被譽為“花茶小姐”。暢銷華北、東北、江浙一帶。

②、非茶之茶

人們習慣把當茶飲用的都稱為“茶”。不一定非得有茶的成份,是“茶”概念的一種引申,故稱作“非茶之茶”。市場上非茶之茶甚多,均不屬於茶葉的範疇,但它卻以保健茶或藥用茶的形態出現。例如羅布麻茶、人蔘茶、杜仲

茶……。這些“茶”與真正的camellia

Simooms是完全不同的植物種屬,可以説沒有一點親緣關係。它們雖不是茶,但又不能稱為假茶,其真正的含義是把這些植物葉或莖葉加工成千樣後當茶泡飲。因此,這些非茶製品在廣義上便成了茶家族中的“成員”。它們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具有保健作用的,故稱為“保健茶”,也叫“藥茶”,是以某些植物莖葉或花作主體,再與少量的茶葉或其它食物作調料配製而成,例如絞股蘭茶;另一類是當零食消閒用的“點心茶”,例如青豆茶、鍋巴茶等。現對這些似茶非茶的制

作方法與飲用,作一簡要介紹。

A.絞股藍茶

絞股藍又名七葉膽,為葫蘆科絞股藍屑植物。它在世界上已被鑑別的有13種之多,中國有11種。生長在田間的絞股藍與烏斂梅(葡萄科),在植物形態上很相似。鮮絞股藍是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莖細長,有1—3米,橫斷面呈五角形或多邊形,卷鬚生於葉腋,葉色墨綠,複葉,橢圓形小葉5—7瓣,有小葉柄,葉片皺縮,易破碎,邊緣有鋸齒,圓錐花序,長8~20釐米,果球狀小花,直徑5~6釐米,成熟後黑色,稍帶清香、微苦。在民間,將絞股藍用於治療咳嗽、痰喘、慢性氣

管炎、傳染性肝炎等疾病。1974年以來,日本學者從 該植物中分離出50多種

普洱茶毛茶是什麼鬼?能喝嗎?

 什麼是普洱毛茶,毛茶,顧名思義,就是指經過初加工出來的茶葉散茶,準確的説,就是普洱茶鮮葉採摘下來後,經過初加工(萎調、殺青、揉捻、涼幹)後的散茶。

在外形上,普洱毛茶就是散放的,不便於運輸或存儲,後期都要再加工成型,在成型中,可以壓成不同形狀的緊壓生茶。如果想做成普洱熟茶,則需要進行渥堆發酵,發酵成功後,再進行分撿,然後分成不同等級再緊壓成餅、磚、沱等。

毛茶的特性是茶葉本質的基礎,但毛茶也需要根據其特性採取合理的技術措施,達到提高成茶品質的目的。毛茶的特性主要是指其比重、吸濕性、吸附性、散落性、自動分級和粘稠性及導熱性。

普洱茶鮮葉在做成毛茶前,最重要的一環工藝就是殺青,殺青主要作用是鈍化酶的活性,散失水分,去掉青味,茶葉柔軟,以利揉捻。殺青初始階段,葉温未達到70℃及以上,可能有少量細胞損傷,就可能有少量的酶促反應,整個殺青過程由熱濕主導,進行自動氧化作用,酶活性被抑制直到被全部鈍化。在等待次日干燥的當日夜晚,茶葉會進行自動氧化質變。日光乾燥時,先期水分高,自動氧化強烈,同時進行光化學反應,有部分物質進行光解,最後形成清香、鳥潤、滋潤濃厚、湯色黃亮、葉底黃明的曬乾普洱茶毛茶。

曬乾普洱毛茶經過精製加工最後製成各種等級的青茶稱滇青,實際是普洱生茶散茶。曬乾毛茶經過去雜選揀分級、原料配比,進行蒸軟(去青、腥味、殺菌、使可塑)壓制成型為普洱生磚、生沱、生餅等普洱茶成型生茶。

茶知識|今天一起喝懂武夷巖茶

茶知識|今天一起喝懂武夷巖茶

掌握老茶客們的品鑑要點

沖泡流程

準備沖泡器具>>燒水>>温杯>>投茶>>搖香聞香>>沖水>>刮沫 (或淋壺) >>出湯>>分茶>>奉茶>>品茶

投茶量

般為1:7-1:22的茶水比,即投茶量5g-10g/110ml。可根據自己口味調整濃淡,日常7g即可。

沖泡要點

茶湯熱飲注水要高衝低斟、茶水分離、茶湯熱飲。

品茶鑑賞

幹茶外形色澤、幹茶香、杯蓋香、水中香、杯底香、葉底香、茶湯色澤、茶湯滋味。 (詳見後面的介紹)。

山場

山場: 即武夷巖茶的茶樹生長所處的地域環境。武夷山的茶樹基本上種在巖坑澗案裏,除了“三坑兩澗兩案一洞”正巖山場外,還有36峯、72洞、99巖等山場。

幹香

幹香: 茶葉的幹茶香,將茶葉倒入温杯後的蓋杯或壺內,蓋上後搖動幾下,再細聞幹茶的香氣。喝巖茶,聞香是件很有儀式感的事。

蓋香

蓋香: 茶葉沖泡時杯蓋上的香氣,細聞蓋香是鑑賞武夷巖茶香氣的純正、特徵、香型、高低、持久等的重要方式。

火工

火工: 武夷巖茶獨特的焙火工藝所形成的風格特徵。因焙火的時間和温度不同,火功的程度大致分為輕火、中火和足火等。

夙氨狽藹昂必火風格

走水茶: 湯色偏黃,清香帶青味

輕火: 湯色橙黃,清香不帶青味

中火: 湯色橙黃偏紅,花香、品種香顯

中足火: 湯色橙紅,熟香、品種得顯

高火: 湯色偏紅,熟香顯,火味濃郁老火: 湯色深紅熟香帶焦糊味

啜[ chuo]茶

啜茶: 是老茶客喝巖茶的品飲方式,嘴巴連續快速地吸氣,讓茶湯充分與口腔接觸,領略巖茶特有的“巖韻”

背: 武夷巖茶在一定的温度下經過一定時間的烘焙所形成的,在葉底顯現出葉面表層隆起的現象。

水香

水香: 茶湯中的香氣,也稱水中香。茶湯入口充分接觸後,口腔中的氣息從鼻孔呼出,細細感覺和體會武夷巖茶的香氣。

底香

底香: 包括杯底香和葉底香。杯底香指品茗杯或茶海飲盡後或倒出後餘留的香氣,也稱掛杯香。葉底香指茶葉沖泡多次後底葉的香氣。

觀湯色

觀湯色: 茶湯出水後,鑑賞湯色,湯色以金黃、橙黃至濃橙黃、或帶琥珀色,清澈明亮為佳。對於火功不同,湯色也有所不同,高火工的茶湯深於低火工巖茶。

醇厚度

醇厚度: 也是巖茶巖韻的表現之一,茶湯滋味在口腔中表現出的厚重感、潤滑性和飽滿度。以濃而不澀,回甘持久,內涵豐富為佳,宜綜合多次沖泡的滋味來判斷。

回甘

回甘: 巖茶茶湯嚥下後口腔所產生的生津、甘甜的感覺

異味

異味: 武夷巖茶不應具胡的不良氣味,如煙味、鍍味.

握味等。

返青

返青: 武夷巖茶成品茶火功褪後所產生的,呈現出青氣,滋味帶有青澀味的現象。

苦澀

苦澀: 武夷巖茶茶湯滋味表現為持久不化的苦味與麻澀味。

鎖喉

鎖喉: 是指喝巖茶的時候,嚥下茶湯以後,喉嚨會感到乾澀,甚至在喉部還有異物感。喝巖茶以後喉部出現這些現象,大多屬於不正常的反應。

説明文:怎樣製作鐵觀音(要寫清楚製茶過程的工序,800字)

安溪鐵觀音製作嚴謹,技藝精巧。3月下旬萌芽,一年分四季採製,穀雨至立夏(4月中下旬一5月上旬)為春茶,產量佔全年總產量的40—45%;夏至至小暑(6月中下旬一7月上旬)為夏茶,產量佔15—20%;立秋至處暑(8月上旬一8月下旬)為暑茶,產量佔25—30%;秋分至寒露(9月下旬一l0月上旬)為秋茶,產量佔25—30%。有個別地方由於氣温較高,還可生產一季冬茶,冬茶顏色較青綠,滋味也較青,產量不多。製茶品質以秋茶為最好,春茶次之。秋茶的香氣特高,俗稱秋香,但湯味較薄。夏、暑茶品質較次。鮮葉採摘標準必須在嫩捎形成駐芽後,頂葉剛開展呈小開面或中開面時,採下二、三葉。採時要做到“”,即不折斷葉片,不折疊葉張,不碰碎葉尖,不帶單片,不帶魚葉和老梗。生長地帶不同的茶樹鮮葉要分開,特別是早青、午青、晚青要嚴格分開製造,以午青品質為最優。

鐵觀音茶的採製技術特別,不是採摘非常幼嫩的芽葉, 而是採摘成熟新梢的2—3葉, 俗稱“開面採”,是指葉片已全部展開,形成駐芽時採摘。採來的鮮葉力求新鮮完整,然後進行涼青、曬青和搖青(做青),直到自然花香釋放,香氣濃郁時進行炒青、揉捻和包揉( 用棉布包茶滾揉),使茶葉捲縮成顆粒後進行文火焙乾。製成毛茶後,再經篩分、風選、揀剔、勻堆、包裝製成商品茶。

涼青、曬青、涼青:鮮葉按標準採收進廠經過涼青後進行曬青。曬青時間以午後4時陽光柔和時為宜,葉子宜薄攤,以失去原有光澤,葉色轉暗,手模葉子柔軟。頂葉下垂,失重6—9%左右為適度。然後移入室內涼青後進行做青。

做青:搖青與攤置相間進行,合稱做青。做青技術性高,靈活性強,是決定毛茶品質優劣的關鍵。搖青使葉子邊緣經過摩擦,葉緣細胞受損,再經過攤置,在一定的温度、濕度條件下伴隨着葉子水分逐漸喪失,葉中多酚類在酶的作用下緩慢地氧化並引起了一系列化學變化,從而形成烏龍茶的特有品質。鐵觀音鮮葉肥厚,要重搖並延長做青時間,搖青共3—5次,每次搖青的轉數由少到多。搖青後攤置歷時由短到長,攤葉厚度由薄到厚。第二、三次搖青必須搖到青味濃強,鮮葉硬挺,俗稱“還陽”,梗葉水分重新分佈平衡。第四、五次搖青,視青葉色、香變化程度而靈活掌握。做青適度的葉子,葉緣呈硃砂紅色,葉部分呈黃綠色(半熟香蕉皮色),葉面凸起,葉緣背卷,從葉背看呈湯匙狀,發出蘭花香,葉張出現青蒂綠腹紅邊,稍有光澤,葉緣鮮紅度充足,梗表皮顯有皺狀。

炒青:炒青要及時,當做青葉青味消失,香氣初露即應抓緊進行。

揉捻、烘焙:鐵觀音的揉捻是多次反覆進行的。初揉約3—4分鐘,解塊後即行初焙。焙至五、六成幹,不粘手時下焙,趁熱包揉,運用揉、壓、搓、抓、縮等手法,經三揉三焙後,再用50—60℃的文火慢烤,使成品香氣斂藏,滋味醇厚,外表色澤油亮,茶條表面凝集有—層白霜。包揉、揉捻與焙火是多次重複進行的。直到外形滿意為止。最好才焙火烤乾成品。

簸揀:慢烤後的茶葉最後經過簸揀,除去梗片、雜質即為成品。

鐵觀音搖青技術

以下以鐵觀音初制搖青技術為例具體解釋:

1 “走水”獲高香 “保青”是關鍵

搖青是制好鐵觀音的關鍵,而“走水”又是搖青的主要目的之一。所謂“走水”,即通過搖青,使“嫩梗中所含有的相當數量的芳香物質”和含量比芽葉高出l—2 倍的氨基酸和非酯型兒茶素隨水分擴散到葉片,使之與葉子裏面的有效物質結合,一道轉化成更高更濃的香味物質,這也是烏龍茶高香的一個重要原因。而“走水” 的進行,除了要求葉子要處於運動狀態,還要求梗葉有一定的水分含量差和保持葉肉細胞的生理機能(親水能力),也就是茶農所説的“保青”。相反,若過早喪失葉肉細胞的生理活性,就叫“死青”,“死青”就制不出好茶來,因其“走水”無法進行,葉子在搖青過程中得不到水分的補充,葉子失水過多,製成茶外形乾枯、內質香味較低淡。

2 搖青操作的“三守一攻一補充”

鐵觀音搖青操作上素有“三守一攻一補充”之説法,即第一、二次搖青宜輕,轉數不宜過多,停青的間宜短,一般第一次搖3分鐘,第二次搖青5分鐘,以免使水分散失過多,以保持青葉的生理活性,使萎凋後的葉子能慢慢復“活”過來。到第三、四次搖青則要搖得重,搖得足夠,使葉緣有一定的損傷,有青、臭氣散發上來,一般第三次搖青10分鐘,第四次搖青30分鐘。“一補充”則是在第四次搖青搖得不足,葉子“紅變”不夠時,再補搖一次。每次搖的轉數應由少到多,停青時間也是由短到長。第一、二、三次停青停到青氣消失,表面葉子萎軟下來之後,就要及時搖“活”,以免葉子因水分散失過多而“死青”。

3 鐵觀音搖青中“消水”程度的掌握

“消水”即茶青的水分喪失情況。“消水”適度的掌握,是搖青的技術所在。在搖青攤涼過程中,若攤涼太久,不及時搖“活”,致使搖青葉失水過度,手握葉子有沙沙響聲,並有枯燥感,就叫“盡水”。若搖青過程中停青不足,水分散發不夠,搖青葉還有“假活”現象,芽仍挺立飽水,手握有梗斷之覺,這樣就行殺青,就叫“大水”。“盡水”葉製出的成茶,外形鬆懈,色澤枯黃。“大水”葉製出的成茶,外形也不夠緊結,色澤青灰。二者的品質都比較差。

“消水”適度的掌握,往往因季節、氣候及品種的不同而異。鐵觀音搖青“消水”適度的掌握,應掌握“春消、夏皺、秋水守牢”的原則,因為春季氣温低、温度大,茶青肥壯多水,做青過程中水分應蒸發多一些,即在搖青時可搖得重一些,停青時間長些,待到做青適度時,梗葉要“消”即嫩梗外觀乾癟柔韌,折而不斷,這時才會有濃郁的香氣。至於夏、暑茶園氣温高,水分蒸旋陝,失水應少一些,梗葉略皺,發酵適度即可。秋茶因含水分少,只有保持鮮靈陛,才會形成高強香氣,所以至做青適度時,梗葉仍略有光澤,才能體現秋茶的秋香特色。

4 “發酵”程度的掌握

據老茶農的經驗認為:“發酵”程度的掌握。應做到“春秋等香,夏暑等紅”的原則,因為春秋委節氣温比較低,葉子變紅較慢,幫搖青可搖到梗葉水“消”,有較高的清花香顯露,再行殺青。而夏、暑茶氣温較高,葉子邊搖邊“發酵”,就不能等“梗葉消,有高香”了。而主要是看葉子紅變適度時,就要立即殺青,否則變會“發酵”過度,降低品質。

5 低温低濕的北風天

北風天是制高級茶的好天氣。因為在這種天氣下,葉子中的多酚類的酶促氧化進行得比較緩慢,葉子發酵比較慢,搖青可搖到“梗葉消”,使葉子裏面的內含物能充分轉化為成茶的香氣和滋味物質,同時,在低温低温隋況下,葉子內含物的化學變化比較緩慢,物質的轉化,積累大於消耗,並有利於搖青時的“保青”,使“走水”能順利進行。梗中豐富的有效物質能得以充分的利用,所以説“北風天”是制觀茶的好天氣。

總之,要制好鐵音,應“天、地、人”相配合。天即“天時”,也就是製茶的和天氣。地即“地利”,是指鐵觀音特定的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及良好的鮮葉原料,這也是制優質鐵觀音的先決條件。再者是人,人要“人宜”,即製茶的技術水平,要制好鐵觀音,就要懂得“看青做青”,要掌握好搖青工序的操作要領及程度,這是制好鐵觀音的主觀因素。

拖酸製法

一是回青、二是拔青、三是拖青。對比正炒茶,區別如下:

一、正炒茶:採青後第二天中午11-12點炒青(殺青),毛茶條形圓結,色澤烏綠潤,香氣高強,帶蘭花香,滋味醇和但帶微澀,音韻明,湯色金黃。

二、回青製法:採青後第二天15-18點炒青(殺青),毛茶條形緊結,色澤綠潤,香氣高強,滋味醇正,音韻明,帶花生仁味及酸甜味,但滋味淡些,湯色金綠黃。

三、拔青製法:採青後第二天22-24點炒青(殺青),毛茶條形較緊結,色澤墨綠,香高,較醇正和有音韻,帶酸甜味,湯或深金黃。

四、拖青製法:採青後第三天6-10點炒青(殺青),毛茶外形緊略不沉重結,色澤暗綠,香氣尚高,不夠純正,音韻輕,滋味醇和帶有較強酸餿味,久浸則茶湯轉橙,葉底硬挺暗綠。

TAG標籤:毛茶 走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