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信陽茶文化節介紹

信陽茶文化節介紹

信陽茶文化節一般指中國茶都·信陽國際茶文化節。

信陽茶文化節,憑藉“信陽毛尖”綠茶的品牌優勢,在每年4月28日至30日舉辦的大型茶文化活動。

盛會相繼由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河南電視台、人民網主流媒體和網絡媒體,以及香港商報等境外新聞媒體採訪報道。

從2010年第18屆開始,信陽茶文化節正式更名為“中國茶都·信陽國際茶文化節”。

信陽茶文化節是中國信陽市的一項年度大型文化活動,旨在宣傳和推廣信陽綠茶文化,促進茶文化事業的發展,增進社會各界對信陽茶文化的認識和了解。

信陽茶文化節的主要活動包括茶文化展覽、茶藝表演、茶葉品鑑比賽、茶旅文化活動等。

在茶文化展覽中,參展者可以欣賞到各種不同種類、不同產地、不同工藝的優質茶葉,並有機會了解到茶葉的歷史、文化、品種、藝術和飲用知識。

茶藝表演是信陽茶文化節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茶藝師們通過表演展示茶葉的沖泡技巧和茶文化的內涵,讓觀眾瞭解到茶葉的美學價值和文化內涵。

茶葉品鑑比賽是信陽茶文化節的一項重要活動,通過專業評委對參賽者的茶葉品質進行評判,來推廣和普及信陽綠茶品牌,提升信陽茶葉的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茶旅文化活動則是讓遊客通過品嚐茶葉、賞景、體驗古樸民俗、瞭解歷史文化等方式,感受信陽的獨特魅力,進一步促進茶旅產業的發展。

信陽茶文化節已經成為一項有着較高知名度和廣泛影響力的品牌活動,吸引了眾多茶文化愛好者和遊客前來參觀、體驗和交流,為信陽茶文化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信陽茶葉節是幾月幾號

信陽茶葉節是每年的4月28號開始,信陽茶文化節,憑藉“信陽毛尖”綠茶的品牌優勢,在每年4月28日至30日會舉辦大型的茶文化活動。信陽是中國名茶之鄉,信陽毛尖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信陽茶葉節

信陽種茶歷史悠久,茶葉已成為信陽農民的重要收入來源,是富民強市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為當地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信陽以“茶文化節”為平台,展示信陽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提升旅遊品牌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來信陽遊玩或者投資。

信陽市位於河南省南部,地處淮河上游、大別山北邊,氣候宜人,山水秀麗,故而素有“北國江南,江南北國”之美稱。

中國茶都·信陽國際茶文化節的介紹

信陽茶文化節,憑藉“信陽毛尖”綠茶的品牌優勢,在每年4月28日至30日舉辦的大型茶文化活動。盛會相繼由電視台、人民日報、河南電視台、人民網主流媒體和網絡媒體,以及香港商報等境外新聞媒體採訪報道。從2010年第18屆開始,信陽茶文化節正式更名為“中國茶都·信陽國際茶文化節”。

信陽茶葉節是幾月幾號

4月28日至30日。

信陽是中國名茶之鄉,信陽毛尖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茶是信陽的象徵,是信陽的傳統特色優勢產業,也是競爭力強、潛力巨大、前景廣闊的朝陽產業、生態產業、健康產業。信陽種茶歷史悠久,茶葉已成為大別山老區信陽農民的重要收入來源,是富民強市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為當地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中國茶都·信陽國際茶文化節,是信陽市當地最大的文化經濟活動之一。自第十屆茶葉節開始,盛會相繼由電視台、人民廣播電台、人民日報、河南人民廣播電台、河南電視台和河南日報等傳統主流媒體,新華網、人民網和新浪網河南頻道等主流網絡媒體,以及香港商報和香港文匯報等境外新聞媒體,作了有關的採訪報道。本屆茶葉節從1991年12月開始籌備。12月26日,信陽地區行署辦公室印發《首屆信陽茶葉節方案》。12月29日,成立“信陽地區首屆信陽茶葉節指揮部”。本屆茶葉節的指導思想是:以茶為媒,廣交朋友,擴大開放,全面促進,發展經濟,振興信陽。茶葉節前,在鄭州、北京、深圳組織3個新聞發佈會,推介信陽和信陽名優產品,廣泛傳播茶葉節信息。

信陽茶文化的基本介紹

  信陽茶,以信陽毛尖為代表,是中國一流名茶之一,是綠茶中的佼佼者。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信陽茶文化的基本介紹,一起來看看。

  信陽茶文化的基本介紹

  信陽毛尖是河南省著名特產,素來以“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而飲譽中外。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腦、去膩消食等多種功能。

  唐代茶聖陸羽所著的《茶經》,把信陽列為全國八大產茶區之一;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嚐遍名茶而揮毫讚道:“淮南茶,信陽第一”;信陽毛尖茶清代已為全國名茶之一,1915年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1958年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1985年獲中國質量獎銀質獎,1990年“龍潭”毛尖茶代表信陽毛尖品牌參加國家評比,取得綠茶綜合品質第一名的好成績,榮獲中國質量獎金質獎,1982年、1986年評為部級優質產品,榮獲全國名茶稱號,1991年在杭州國際茶文化節上,被授予“中國茶文化名茶”稱號,1999年獲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金獎。信陽毛尖不僅走俏國內,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遠銷日本、美國、德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歷史上信陽毛尖主產於信陽市、信陽縣和羅山縣(部分鄉)一帶。據查證。信陽毛尖獨特風格的形成是在20世紀初期,清代季邑人蔡竹賢提倡開山種茶,隨後出現了元貞(震雷山)、廣益、裕申、宏濟(車雲)、博厚、森森(萬壽)、龍潭、廣生等八大茶社,發展茶園面積有400餘畝,逐漸改進完善了毛尖的炒制工藝。新中國建立以後,國家對發展茶葉生產極為重視,採取了一系列扶助措施。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着科技的發展,信陽毛尖的產量和質量均有很大提高。目前,全市茶園面積有80萬畝,開採面積70萬畝,茶葉總產值8億多元,社會總收入12億元以上。

  信陽毛尖是所有信陽人的驕傲、河南人的驕傲,也是中國的驕傲!

  信陽茶文化的歷史

  信陽的名茶,在唐代就有記載,唐代陸羽《茶經》和唐代李肇《國史補》中把義陽茶列為當時的名茶。宋朝,在《寧史·食貨志》和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中把信陽茶列為名茶。元朝,據元代馬端臨《文獻通考》載:“光州產東首、淺山、薄側”等名茶。明朝,對名茶方面的記載很少。清朝,茶葉生產得到迅速恢復。清朝中期是河南省茶葉生產又一個迅速發展時期,製茶技術逐漸精湛,製茶質量越來越講究,在清未出現了細茶信陽毛尖。

  清光緒末年(1903-1905),原是清住信陽緝私統領、舊茶業公所成員的蔡祖賢,提出開山種茶的倡議。當時曾任信陽勸業所所長、有雄厚資金來源的甘周源積極響應,他同王子謨、地主彭清閣等於1903年在信陽震雷山北麓恢復種茶,成立“元貞”茶社,從安徽請來一名余姓的茶師,幫助指導茶樹栽培與製作。

  1905-1909年甘周源又邀請陳玉軒、王選青等人在信陽駱駝店商議種茶,組織成立宏濟茶社,派吳少渠到安徽六安、麻埠一帶買茶籽,還請來六安茶師吳記順、吳少堂幫助指導種茶製茶。製茶法基本上是沿用“瓜片”茶的炒制方法,用小平鍋分生鍋和熟鍋兩鍋進行炒制。炒茶工具採用帚把,生鍋用把長0.5米、把粗0.1米的帚把2個,雙手各持1把,挑着炒。熟鍋用大帚把代替揉捻。這就是信陽毛尖的最初製作技術。

  1911年,甘周源又在甘家衝、小孫家成立裕申茶社,在此帶動下,毗鄰各山頭茶園發展均具有一定規模。茶商唐慧清到杭州西湖購買茶籽並學習龍井炒制技術。回來後,在“瓜片”炒製法的基礎上,又把“龍井”的抓條、理條手法融入到信陽毛尖的炒制中去,改生鍋用小把炒製為生熟鍋均用大帚把炒制。用這種炒製法製造的茶葉就是當今全國名茶信陽毛尖的雛形。

  時期,茶葉生產繼清朝之後,又得到大力發展,名茶生產技術日漸完善。信陽茶區又先後成立了五大茶社,加上清朝的三大茶社統稱為“八大茶社”。由於“八大茶社”注重製作技術上的引進、消化與吸收,信陽毛尖加工技術得到完善,1913年產出了品質很好的本山毛尖茶,命名為“信陽毛尖”。

  為了迎接1915年巴拿馬運河通航而舉行的萬國博覽會,1914年,信陽縣茶區積極籌備參賽茶樣,有貢針茶、白毫茶、已薰龍井茶、未薰龍井茶、毛尖茶、珠三茶、雀舌茶。1915年2月,在博覽會上,經評判,信陽毛尖茶以外形美觀、香氣清高、滋味濃醇的獨特品質,被授予世界茶葉金質獎狀和獎章。信陽毛尖從此成為河南省優質綠茶的代表。1958年,信陽毛尖在全國評茶會上被評為全國十大名茶。

信陽茶文化節的開幕情況?

信陽茶文化節對於發展信陽茶文化有着重要的意義。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本屆茶文化節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和信陽市人民 *** 聯合主辦,將持續至5月3日。期間還將舉辦全國茶行業社團聯席會、中國國際茶商大會、信陽毛尖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100週年座談會等茶事活動。

  中紀委原常務副侯宗賓,河南原徐光春,全國政協委員、國資委原副主任黃淑和,副王鐵,全國政協、省政協副高體健,福建省會原黨組、常務副主任張家坤,省會原副主任王明義、亢崇仁、李等與來自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河南省茶文化研究會等單位的嘉賓和來自哈薩克及我國浙江、福建、貴州等地的200多家茶商、茶企的1000餘位代表共襄盛會。

  自1992年以來,信陽以飲譽海內外的中國十大名茶信陽毛尖為載體,已連續成功舉辦了23屆信陽茶文化節。本屆茶文化節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和信陽市人民 *** 聯合主辦。信陽郭瑞民主持開幕式。20多分鐘的開幕式簡潔、大方、喜慶、熱烈。

茶產業是信陽的傳統產業,是信陽市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一大亮點,也是信陽發展特色農業經濟和綠色生態經濟的支柱產業。據悉,信陽現有茶園210餘萬畝,年總產量近5.7萬噸,產值超過90億元。全市現有中國茶行業百強企業8家,擁有中國馳名商標7個;茶葉從業人員超過120萬人,茶農人均種茶收入超過5000元。2016年,經浙江大學CARD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評估,信陽毛尖品牌價值57.33億元,居全國第二位。

  與本屆茶文化節同時開幕的還有2016信陽茶業博覽會,吸引了國內十餘個茶葉主產省、市的近200家企業參展。此外,茶文化節期間還將舉辦2016全國茶葉價格指數釋出與市場預警體系建設研討會、2016全國春茶產銷形勢分析會、中國國際茶商大會、首屆信陽散茶交易會、信陽毛尖散茶評比大賽等一系列茶事活動。

  信陽茶文化節的舉辦意義

  中國茶都——信陽第十七屆茶文化節將於2009年4月28日至30日在信陽舉辦,本屆茶文化節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和河南省人民 *** 主辦,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和 *** 信陽、信陽市人民 *** 辦。本屆茶文化節期間,將舉行“中國茶都——信陽第十七屆茶文化節暨第二屆全國名優茶博覽會開幕式”、“第二屆全國名優茶博覽交易會”、“2009年全國名優綠茶評比活動”、“‘同樂五洲’大型文藝晚會”、“全國公路自行車環溮河公開賽”、“經濟技術合作專案簽約儀式”、“2009年河南省茶產業明星鄉鎮評選活動”、“名人名家書畫作品展”等一系列活動。

  信陽以飲譽海內外的“信陽毛尖”為載體,已成功舉辦了16屆茶文化節。通過舉辦茶文化節,不僅擴大了信陽的影響,提高了信陽的知名度,完善了城市綜合功能,改善了投資環境,而且有力地促進了信陽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縱觀茶產業發展壯大的過程,可以説,正是一年一屆的茶文化節,宣傳了茶品牌,弘揚了茶文化,拓寬了茶市場,提升了茶效益,促進了信陽茶產業步入穩步快速發展的軌道。茶產業已成為信陽一項重要的支柱產業,為信陽經濟社會發展發揮着積極的作用。信陽舉辦茶文化節,是推動招商引資的重要舉措;是展示信陽形象的重要舉措;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多年來,茶文化節的成功舉辦,“信陽毛尖”已經名揚海內外。在品牌效應的帶動下,信陽茶產業迅速發展,茶葉產業化發展步伐不斷加快,為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打下了堅實基礎。

  信陽曆史悠久,距今8000多年前,境內淮河兩岸就出現了相當規模的原始農業,從東到西頒佈有裴李崗文化、龍山文化和屈家嶺文化遺址多處。商周之際,這裏就建立了申、息、弦、黃、蔣、蓼等諸候國。春秋戰國時期,楚滅申、息等諸候國,設定申、息、期思等縣。北宋江改義陽為信陽,一直延用至今。

  信陽物產豐富,地處帶向暖温帶過渡地帶,氣温温暖,光照充足,降水豐沛,四季分明,盛產水稻、小麥、油菜等農作物,有“魚米之鄉”的美譽,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葉、板栗、銀杏、紅黃麻。其中信陽毛尖飲譽海內外,多次榮獲國際國家金獎,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礦藏探明儲量280多處,名類礦產49種,其中金屬礦產24種,非金屬礦24種。上天梯非金屬礦是亞洲第一大非金屬礦,已探明的珍珠巖儲量,佔全國含量的一半以上。

  信陽區位優越,京廣、京九鐵路和106、107國道以及京珠高速、大廣高速公路縱貫南北,寧西鐵路、312國道和滬陝高速公路橫穿東西,在境內形成多個十字交叉。信陽市南距武漢天河機場150公里,北距鄭州新鄭機場280公里。已列入國家民航“十一五”規劃。明港機場距信陽中心城區僅48公里。淮濱港是河南省唯一的港口,航運可直達上海。發達的陸、水、空立體交通網路,使信陽成為“立中原而通八方,居復地而達九州”的交通樞紐城市。

  信陽風景秀美,楚風豫韻交融合,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相得益彰。這裏有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素有“雲中公園”之稱的雞公山國家風景名勝區,有被譽為“豫南明珠”的南灣湖,有千年古剎靈山寺;有療養用地湯泉池温泉、佛教天台宗的發祥地淨居寺,以及國家自然保護區和鳥類自然保護區。信陽市是國家級生態建設示範市,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市森林覆蓋率達30.03%,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2.9個百分點。

  信陽是著名的根據地,是土地時期僅次於蘇區的第二大根據地,是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是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第一次國內戰爭時期,老一輩無產階級家在這裏建立了大別山根據地,培育出紅一軍、紅四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多支紅軍主力部隊。在戰爭年代,信陽共有30多萬優秀兒女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許世友、 *** 、萬海峯、尤太忠等百餘名信陽籍將軍從這裏走向全國。

  厚重的信陽以“茶文化節”為平台,展示信陽神奇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提升旅遊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遊客來信陽旅遊觀光和投資發展。

一九九一年,信陽茶葉節,是哪天,幾月幾天茶葉節`

經河南省批准,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信陽市主辦,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河南省茶文化研究會、河南省茶葉協會、河南省茶葉商會支持協辦,杭州新宇展覽策劃有限公司、信陽國際茶文化節組委會茶事活動處承辦的“第24屆信陽國際茶文化節/2016信陽國際茶業博覽會”將於4月28日至5月2日在信陽百花會展中心隆重舉辦。

信陽位於河南省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區域性中心城市,江淮河漢之間的戰略要地,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信陽山水秀麗,氣候宜人,素有“北國江南,江南北國”之美譽。

創辦於1992年,已連續成功舉辦了二十三屆的《信陽國際茶文化節》,始終堅持以“發展、合作、健康、和諧”的辦展理念,以“弘揚茶文化,發展茶產業,促進茶流通”為出發點,以服務全國茶企、茶商、茶界為切入點,致力於把茶文化節打造成中原經濟區標誌性節會,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茶文化節會品牌。信陽國際茶文化節是“茶與文化、茶與食品、茶與器具、茶與工藝、茶與包裝、茶與機械”有益結合的國際流與合作的盛會。上屆茶博會有460家境內外企業參展參會,展覽面積達2萬平米,各參展單位以企業形象宣傳、新品發佈、現場銷售和貿易洽談為重點,共實現現貨銷售1800萬元,簽訂合同金額7.9億元,參觀觀眾5.5萬人次。

本屆茶文化節期間,組委會將舉辦名優茶博覽會、茶商大會、全國名茶專業委員會會議、知名茶企新品推介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境內外客商開拓中原市場,提供更廣闊的合作交流平台,誠邀海內外客商前來參展參觀,對接洽談。

信陽茶文化節的演講稿,誰有啊?

檢舉中國是茶的故鄉,製茶、飲茶已有幾千年歷史,名品薈萃,主要品種有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黃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藥物療效,又富欣賞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國個人高雅的娛樂和社交活動,坐茶館、茶話會則是中國人社會性羣體茶藝活動。中國茶藝在世界享有盛譽,在唐代就傳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飲茶始於中國。茶葉衝以煮沸的清水,順乎自然,清飲雅嘗,尋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點。同樣質量的茶葉,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沖泡技術不一,泡出的茶湯會有不同的效果。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講究茶的沖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泡好茶,要了解各類茶葉的特點,掌握科學的沖泡技術,使茶葉的固有品質能充分地表現出來。

中國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品茶”不但是鑑別茶的優劣,也帶有神思遐想和領略飲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壺濃茶,擇雅靜之處,自斟自飲,可以消除疲勞、滌煩益思、振奮精神,也可以細啜慢飲,達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昇華到高尚的藝術境界。品茶的環境一般由建築物、園林、擺設、茶具等因素組成。飲茶要求安靜、清新、舒適、乾淨。中國園林世界聞名,山水風景更是不可勝數。利用園林或自然山水間,搭設茶室,讓人們小憩,意趣盎然。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很重禮節。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當有客來訪,可爭求意見,選用最合來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時,對茶葉適當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要注意客人杯、壺中的茶水殘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開水,隨喝隨添,使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後一致,水温適宜。在飲茶時也可適當佐以茶食、糖果、菜餚等,達到調節口味和點心之功效。

中國茶文化的形成與發展

中國是茶的故鄉,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利用茶葉和栽培茶樹的國家。茶樹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萬年的歷史。茶被人類發現和利用,大約有四五千年的歷史。

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於野生採集活動之中的。古史傳説中認為“神農乃玲瓏玉體,能見其肺肝五臟”,理由是,“若非玲瓏玉體,嘗藥一日遇十二毒,何以解之?”又有説“神農嘗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兩説雖均不能盡信,但一靈縷微弱的信息卻值得注意:“荼”在長久的食用過程中,人們越來注重它的某些療病的“藥”用之性。這反映的是一種洪荒時代的傳佚之事。

依照《詩經》等有關文獻記錄,在史前期,“荼”是泛指諸類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原料的。在食醫合一的歷史時代,茶類植物油的止渴、清神、消食、除瘴、利便等到藥用功能是不難為人們所發現的。然而,由一般性的藥用發展為習常的專用飲料,還必須有某種特別的的因素,即人們實際生活中的某種特定需要。巴蜀地區,向為疾疫多發的“煙瘴”之地。“番民以茶為生,缺之必病。”(清·周藹聯《竺國遊記》卷二)故巴蜀人俗常飲食偏辛辣,積習數千年,至今依然。正是這種地域自然條件和由此決定的人們的飲食習俗,使得巴蜀人首先“煎茶”服用以除瘴氣,解熱毒。久服成習,藥用之旨逐漸隱沒,茶於是成了一種日常飲料。秦人入巴蜀時,見到的可能就是這種作為日常飲料的飲茶習俗。

茶由藥用轉化為習常飲料,嚴格意義的“茶”便隨之產生了,其典型標誌便是“茶”(cha)音的出現。郭璞注《爾雅·釋木》“檟”雲:“樹小如梔子,冬生葉,可煮作羹飲。今呼早採者為茶,晚取者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可見,漢時“荼”字已有特指飲料“茶”的讀音了,“茶”由“荼”分離出來,並走上了“”發展道路。但“茶”字的出現則是伴隨茶事的發展和商業活動的日益頻繁,直到中唐以後的事,也正符合新符號的產生後於人們的社會生活這樣一種文字變化的規律。

中國從何時開始飲茶,眾説不一,西漢時已有飲茶之事的正式文獻記載,飲茶的起始時間當比這更早一些。茶以文化面貌出現,是在漢魏兩晉南北朝時期。

茶文化從廣義上講,分茶的自然科學和茶的人文科學兩方面,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與茶有關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上講,着重於茶的人文科學,主要指茶對精神和社會的功能。由於茶的自然科學已形成的體系,因而,現在常講的茶文化偏重於人文科學。

▲三國以前的茶文化啟蒙

很多書籍把茶的發現時間定為公元前2737-2697年,其歷史可推到三皇五帝。東漢華佗《食經》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記錄了茶的醫學價值。西漢以將茶的產地縣命名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國魏代《廣雅》中已最早記載了餅茶的製法和飲用:荊巴間採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質形式出現而滲透至其他人文科學而形成茶文化。

▲晉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隨着文人飲茶之興起,有關茶的詩詞歌賦日漸問世,茶已經脱離作為一般形態的飲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會作用。兩晉南北朝時期,門閥制度業已形成,不僅帝王、貴族聚斂成風,一般官吏乃至士人皆以誇豪鬥富為榮,多效膏樑厚味。在此情況下,一些有識之士提出“養廉”的問題。於是,出現了陸納、桓温以茶代酒之舉。南齊世祖武皇帝是個比較開明的帝王,他不喜遊宴,死前下遺詔,説他死後喪禮要儘量節儉,不要以三牲為祭品,只放些乾飯、果餅和茶飯便可以。並要“天下貴賤,鹹同此制。”在陸納、桓温、齊武帝那裏,飲茶不僅為了提神解渴,它開始產生社會功以有,成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並表示一種精神、情操的手段。飲茶已不完全是以其自然使用使用價值為人所用,而是進入了精神領域。

魏晉南北朝時期,天下亂,各種文化思想交融碰撞,玄學相當流行。玄學是魏晉時期一種哲學思潮,主要是以老莊思想糅合儒家經義。玄學家大都是所謂名士,重視門第、容貌、儀止,愛好虛無玄遠的清淡。東晉、喃朝時,江南的富庶使士人得到暫時的滿足,終日流連於青山秀水之間,清淡之風繼續發展,以致出現許多清淡家。最初有清談家多酒徒,後來,清談之風漸漸發展到一般文人。玄學家喜演講,普通清談者也喜高談闊論。酒能使人興奮,但喝了多了便會舉止失措、胡言亂語,有失雅觀。而茶則可竟日長飲而始終清醒,令人思路清晰,心態平和。況且,對一般文人來講,整天與酒肉打交道,經濟條年也不允許。天是,許多玄學家、清談家從好酒轉向好茶。在他們那裏,飲茶已經被當作精神現象來對待。

隨着佛教傳入、道教興起,飲茶已與佛、道教聯繫起來。在道家看來,茶是幫助煉“內丹”,升清降濁,輕身換骨,修成長生不老之體的好辦法;在佛家看來,茶又是禪定入靜的必備之秀之物。儘管此時尚未形成完整的宗教飲茶儀式和闡明茶的思想原理,但茶已經脱離作為飲食的物態形式,具有顯著的社會、文化功能,中國茶文化初見端倪。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780年陸羽著《茶經》,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標誌。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學雙重內容,探討了飲茶藝術,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飲茶中,首創中國茶道精神。以後又出現大量茶書、茶詩,有《茶述》、《煎茶水記》、《採茶記》、《十六湯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與禪教的興起有關,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廟崇尚飲茶,在寺院周圍植茶樹,制定茶禮、設茶堂、選茶頭,專呈茶事活動。在唐代形成的中國茶道分宮廷茶道、寺院茶禮、文人茶道。

▲宋代茶文化的興盛

宋代茶業已有很大發展,推動了茶葉文化的發展,在文人中出現了專業品茶社團,有組成的“湯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趙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宮庭中設立茶事機關,宮廷用茶已分等級。茶儀已成禮制,賜茶已成皇帝籠絡大臣、眷懷親族的重要手段,還賜給國外使節。至於下層社會,茶文化更是生機活潑,有人遷徙,鄰里要“獻茶”、有客來,要敬“元寶茶”,定婚時要“下茶”,結婚時要“定茶”,時要“合茶”。民間鬥茶風起,帶來了採製烹點的一系列變化。

自元代以後,茶文化進入了曲折發展期。宋人拓展了茶文化的社會層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興旺,但茶藝走向繁複、瑣碎、奢侈,失去了唐代茶文化深刻的思想內涵,過於精細的茶藝淹沒了茶文化的精神,失去了其高潔深邃的本質。在朝廷、貴族、文人那裏,喝茶成了“喝禮兒”、“喝氣派”、“玩茶”。

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標誌着中華民族全面融合的步伐大大加快。一方面,北方少數民族雖喜歡茶,但主要是出於生活、生理上的需要,從文化上卻對品茶煮茗之事舉趣不大;另一方面,漢族文化人面對故國破碎,異族壓迫,也無心再以茶事表現自己的風流倜儻,而希望通過飲茶表現自己的情操,磨礪自己的意志。這兩股不同的思想潮流,在茶文化中契合後,促進了茶藝向簡約、返璞歸真方向發展。明代中葉以前,漢人有感於前代民族舉亡,本趄一開國便國事艱難,於是仍懷礪節之志。茶文化仍承元代勢,表現為茶藝簡約化,茶文化精糖果與自然契合,以茶表現自己的苦節。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時已出現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類,茶的飲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傳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畫卷》、《品茶圖》,文徵明的《惠山茶會記》、《陸羽烹茶圖》、《品茶圖》等。茶類的增多,泡茶的技藝有別,茶具的款式、質地、花紋千姿百態。到清朝茶葉出口已成一種正式行業,茶書、茶事、茶詩不計其數。

▲現代茶文化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茶葉從1949的年產7500T發展到1998年的60餘萬T。茶物質財富的大量增加為我國茶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個以宏揚茶文化為宗旨的社會團體--“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陸羽茶文化研究會”,1990年“中國茶人聯誼會”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國茶葉博物館在杭州西湖鄉正式開放。1998年中國國際和平茶文化交流館建成。隨着茶文化的興起,各地茶藝館越辦越多。國際茶文化研討會已開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韓、美、斯及港台地區紛紛參加。各省各市及主產茶縣份份主辦“茶葉節”,如福建武夷市的巖茶節、雲南的普洱茶節,浙江新昌、泰順、湖北英山、河南信陽的茶葉節不勝枚舉。都以茶為載體,促進全面的經濟貿易發展。

總之,中國茶的歷史及其發展,不僅僅是形成簡單的一種飲食文化的過程,而同樣映射出一個具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民族的精神特質

信陽茶文化節什麼時間舉行在什麼地點?

2012年4月28號到五月2號在信陽舉行追問有具體的地址嗎?我想去看看!

追答2012年信陽茶葉節第二十屆已經開始籌劃,信陽茶葉網從信陽茶葉協會了解到,2012年第二十屆信陽茶文化節信陽茶葉節暨2012中國(信陽)國際茶業博覽會將於2012年4月28-5月2日在信陽市百花會展中心舉辦。鐧懼害鍦板浘

參考資料:www.xinyangcha.net、、////、

茶葉節來由?

茶葉節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巴蜀常被稱為中國茶業和茶文化的搖籃。六朝以前的茶史資料表明,中國的茶業最初興起於巴蜀。茶葉文化的形成,與巴蜀地區早期的、風俗及茶葉飲用有着密切的關係。近年來,為了宣傳各地茶葉特色,弘揚茶文化思想,在信陽、漢中、狗牯腦和溧陽都曾舉辦各具特色的茶文化節、茶葉節等。

中文名

茶葉節

興起時間

巴蜀

目的

宣傳茶葉特色,弘揚茶文化思想

舉辦地

信陽、漢中、狗牯腦和溧陽

信陽茶葉節有哪些明星來

以最近的2019年27節茶葉節來説沒有來明星。

茶鄉春色,追夢人間最美四月天;山靈水美,紅色茶都喜迎八方客。2019年4月27日晚,第27屆信陽茶文化節“茶韻依依四月天”專場歌舞晚會在百花之聲大劇院精彩上演。

國家原副、江西原、北京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顧問舒惠國,省常委會副主任徐濟超,尚朝陽等領導和嘉賓與各界羣眾歡聚一堂,共同觀看了演出。

伴隨着悠揚的旋律,晚會拉開序幕。開場舞《四月的茶鄉》,讓來賓在美妙歌舞中,領略淮河茶文化的細膩與博大,盡情回味信陽毛尖的淡雅與香醇。《毛尖情》、《桂花飄香的地方》、《老歌老家老姐妹》等一系列反映茶鄉新貌的茶歌剛柔並濟、清新明亮,深刻而生動地再現了黨的好讓茶鄉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風,從淮河來》、《訾水清清》、《邀你到茶鄉》、《茶園春色》等一系列優美的舞蹈展示了豫南大地獨特的文化,跳出了茶鄉人民的精氣神;

羣舞《映山花紅》展現了880萬信陽兒女將繼續弘揚“大別山精神”,着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奪取精準脱貧最後勝利;相聲《説茶》讓來自全國各地的嘉賓深入瞭解信陽因茶而名揚四海,茶因信陽而淡雅醇香,毛尖茶讓世界瞭解信陽,讓信陽走向世界。

擴展資料

第27屆信陽茶文化節期間安排活動有20多項,時間從4月20日持續到5月1日,更加突出專業性、文化性、開放性和參與性。

2019信陽茶業博覽會、“華茗杯”2019全國綠紅茶產品質量推選活動、2019全國春茶產銷形勢分析會、中國國際茶商大會暨茶界對話會、信陽茶葉出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接洽談會等,一場場“重量級”茶事活動異彩紛呈。

參考資料來源:河南省-第27屆信陽茶葉節4月28日開幕 向世界發出邀請

參考資料來源:河南省-第27屆茶文化節“茶韻依依四月天”晚會上演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第27屆信陽茶文化節開幕式

TAG標籤:信陽 文化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