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觀大寫怎麼寫

1. 大寫的一怎麼寫的

大寫的一,寫作壹。

觀大寫怎麼寫

(1)什麼是大寫數字?

大寫數字是中國特有的數字書寫方式,利用與數字同音的漢字取代小寫的字,以防止數目被塗改。 據考證,大寫數字最早是由武則天發明,後經朱元璋改進完善。

(2)大寫數字的起源。

計數的數目字用大寫字,是自古一直沿用到現在,雖然解放後有些賬目逐漸改用阿拉伯數字,但是重要賬目;支票匯款;股票國債票據依舊使用大寫漢字數字。那麼,使用大寫數字是起源於何時呢?《咬文嚼字》2004年第12期上刊登的侯嘉亮先生《大寫數字的來歷》一文是這樣説的:“為反貪樹廉,朱元璋還制定了懲治經濟犯罪的嚴格法令 並在財務管理上進行技術防範,實施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把記載錢糧數字的漢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為大寫,用‘壹、貳、叁、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條。”這就是説,用大寫數字記數,是起源於明太祖朱元璋。

上面的説法可靠嗎?據有關的資料記載,並非如此。大寫數字的使用,最遲也得再上溯近七百年,首倡者當推富有改革精神的唐代武則天。她是絕無僅有的敢於自創文字的女皇;她的名字武曌的“曌”字,就是明證。據明末清初的著名學者、考據家顧炎武所著《金石文字記·岱嶽觀造像記》,可知《岱嶽觀造像記》是則天朝所樹立的石碑,上面有大寫數字。顧炎武考證説:“凡數字作壹、貳、叁、肆、伍、陸、柒、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制字。”

大寫數字在則天朝以後不僅使用在碑石上,也出現在詩文中。唐著名大詩人白居易的宋版《白氏長慶集》中《論行營狀請勒魏博等四道兵馬卻守本界事》有這樣的記述:“況其軍一月之費,計實錢貳拾漆捌萬貫。”其中“貳”“拾”“漆”“捌”都是大寫數字。顧炎武説這個“漆”字,本應作“桼”,三點水是後人妄自加鑿的。“漆”後簡為大寫字“柒”,又省作小寫的“七”字。

大約到了宋代,官府文書所用計數數字都得用大寫。宋代學者程大昌在其所著《演繁露·十數改用畫字》中寫道:“今官府文書凡計其數,皆取聲同而畫多者改用之。於是壹、貳、叁、肆之類,本皆非數,直是取同聲之字,藉以為用,貴點畫多不可改換為奸耳。”

上面所舉有關的記述,都充分證明,使用大寫數字記數,是在武則天當政的時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了,它並非像侯先生所説的始於明代朱元璋時期。

(3)大寫數字的用途。

一、中文大寫金額數字到"元"為止的,在"元"之後,應寫"整"(或"正")字,在"角"之後,可以不寫"整"(或"正")字。大寫金額數字有"分"的,"分"後面不寫"整"(或"正")字。

二、中文大寫金額數字前應標明"人民幣"字樣,大寫金額數字有"分"的,"分"後面不寫"整"(或"正")字。

三、中文大寫金額數字前應標明"人民幣"字樣,大寫金額數字應緊接"人民幣"字樣填寫,不得留有空白。大寫金額數字前未印"人民幣"字樣的,應加填"人民幣"三字。在票據和結算憑證大寫金額欄內不得預印固定的"仟、佰、拾、萬、仟、佰、拾、元、角、分"字樣。

四、阿拉伯數字小寫金額數字中有"0"時,中文大寫應按照漢語語言規律、金額數字構成和防止塗改的要求進行書寫。舉例如下:

1·阿拉伯數字中間有"0"時,中文大寫要寫"零"字,如¥1409.50,應寫成人民幣壹仟肆佰零玖元伍角。

2·阿拉伯數字中間連續有幾個"0"時,中文大寫金額中間只寫一個"零"字,如¥6007.14,應寫成人民幣陸仟零柒元壹角肆分。

3·阿拉伯金額數字萬位和元位是"0",或者數字中間連續有幾個"0",萬位、元位也是"0",但千位、角位不是"0"時,中文大寫金額中可以不寫"零"字。如¥1680.32,應寫成人民幣壹仟陸佰捌拾元叁角貳分,又如¥107000.53,應寫成人民幣壹拾萬零柒仟元伍角叁分。

4·阿拉伯金額數字角位是"0",而分位不是"0"時,中文大寫金額"元"後面應寫"零"字。如¥16409.02,應寫成人民幣壹萬陸仟肆佰零玖元零貳分;又如¥325.04,應寫成人民幣叁佰貳拾伍元零肆分。

五、在文書中有萬元、億元等單位約定的,如¥533.12萬元,應寫成人民幣伍佰叁拾叁點壹貳萬元。

2. 4800大寫怎麼寫

4800大寫為: 肆仟捌佰。

4800金額大寫為:肆仟捌佰元整。

人民幣大寫數字注意事項:

人民幣(大寫):數字大寫寫法:零、壹、貳、叁、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萬、億。支票填寫樣式和格式。

出票日期(大寫):數字必須大寫,大寫數字寫法:零、壹、貳、叁、肆、伍、陸、柒、捌、玖、拾。舉例:2005年8月5日:貳零零伍年捌月零伍日

在填寫月、日時,月為壹、貳和壹拾的,日為壹至玖和壹拾、貳拾和叁拾的,應在其前加“零”;日為拾壹至拾玖的,應在其前面加“壹”。如2月12日,應寫成零貳月壹拾貳日:10月20日,應寫成零壹拾月零貳拾日。如果金額數字書寫中使用繁體字,如貳、陸、億、萬、圓的,也應受理。

擴展資料:

不管是阿拉伯數字(1、2、3……),還是漢字小寫數碼(一、二、三……),由於筆畫簡單,容易被塗改偽篡。所以一般文書和商業財務票據上的數字都要採用漢字數碼大寫: 壹、貳、叁、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萬、億、兆。

如“ 3564 元”寫作“叁仟伍佰陸拾肆圓”。這些漢字的產生是很早的,用作大寫數字,屬於假借。數字的這種繁化寫法,早在唐代就已經全面地使用了,後來逐步地規範化成一套“大寫數碼”。

據考證,目前最早可見的大寫數字,出現在武則天的《岱嶽觀造像記》碑中。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考據家顧炎武所著《金石文字記·岱嶽觀造像記》碑可知,《岱嶽觀造像記》碑是武則天時所樹立的石碑,上面有大寫數字。

從壹到拾這十個大寫數字中,“壹”、“貳”與原數字音義都同。“叁”,字書沒有這個字,是根據“參”的字形稍加改變而成。因為“參”原可作“三”解,像《史記·淮陰侯列傳》:“足下與項王有故,何不反漢與楚連合,參分天下王之”就是“三分國土之一”的意思。

肆、伍、陸、玖、拾與原數字音同義異,只是形體借用。如“肆”意為任意妄為,“伍”,古有“五人為伍”之説,是軍隊中最小的戰鬥單位。“陸”為高出水面而地勢平坦的土地,“玖”為黑色的美石,“拾”為把東西撿起來。

3. 語文數字大寫怎麼寫

壹、貳、叁、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萬、億

一、金額數字大寫的原因:為了防止他人篡改數字而採取的措施。

二、金額數字出現的歷史過程:

1、早期:在公元4世紀前後(約東晉末年),人們已開始在券契中使用大寫數字。如《唐麟德元年西州高昌縣裏正史玄政納當年官貸小子抄》載:“崇化鄉里正史玄政納麟德元年官貸小子(“官貸小子”是官貸小麥利息的省稱)貳鬥,其年十二月叁拾日”此抄載稱,麟德元年十二月三十日,崇化鄉里正史玄政向倉史交納了貳鬥官貸小麥利息。又如《北涼玄始十一年馬受條呈為出酒事》中有“合用酒柒斛”字樣。這些帶有零星大寫數字的記錄,距今已有1600多年。

2、中期:據明末清初考據家顧炎武考證,武則天不但把國號“唐”改為“周”,還製造出很多漢字,那一時期所立的石碑上面多有大寫數字。詩文中也常見大寫數字,如白居易的《白氏長慶集》中記述“況其軍一月之費,計實錢貳拾漆(柒)捌萬貫”。顧炎武在所著《金石文字記?岱嶽觀造像記》中推斷“凡數字作壹、貳、叁、肆、伍、陸、柒、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制字”。

3、中期:據明末清初考據家顧炎武考證,武則天不但把國號“唐”改為“周”,還製造出很多漢字,那一時期所立的石碑上面多有大寫數字。詩文中也常見大寫數字,如白居易的《白氏長慶集》中記述“況其軍一月之費,計實錢貳拾漆(柒)捌萬貫”。顧炎武在所著《金石文字記?岱嶽觀造像記》中推斷“凡數字作壹、貳、叁、肆、伍、陸、柒、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制字”。

4. “1,2,3,4,5,6,7,8,9”大寫是怎麼寫

1-9的大寫分來別是:壹、貳、叁、肆、伍、陸、柒、捌、玖。

大寫數字是中國特有的數字書寫方式,利用與數字同音的漢字取代數字,以防止數目被塗改。 據考證,大寫數字最早是由武則天發明,後經朱元璋改進完善。

為反貪枝廉,朱元璋制定了懲治經濟犯罪的嚴格法令;並在財務管理上進行技術防範,實施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把記載錢糧數字的漢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為大寫,用“壹、貳、叁、肆、伍、陸、柒、捌、玖、源拾、佰(陌)、仟(阡)”,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條。

擴展資料: 大寫規則 一、中文大寫金額數字到"元"為止的,在"元"之後,應寫"整"(或"正")字,在"角"之後,可以不寫"整"(或"正")字。大寫金額數字有"分"的,"分"後面不寫"整"(或"正")字。

二、中文大寫金額數字前應標知明"人民幣"字樣,大寫金額數字有"分"的,"分"後面不寫"整"(或"正")字。 三、中文大寫金額數字前應標明"人民幣"字樣,大寫金額數字應緊接"人民幣"字樣填寫,不得留有空白。

大寫金額數字前未印"人民幣"字樣的,應加填"人民幣"三字。 四、阿拉伯數字小寫金額數字中有"0"時,中文大寫應按照漢語語言規律、金額數字構成和防止塗改的要求進行書寫。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大寫數字。

5. 16萬大寫怎麼寫

16萬的大寫是:拾陸萬。小寫是:160000。

計數的數目字用大寫,是自古一直沿用到現在,雖然解放後有些賬目逐漸改用阿拉伯數字,但是重要賬目;支票匯款;股票國債票據依舊使用大寫漢字數字。那麼,使用大寫數字是起源於何時呢?《咬文嚼字》2004年第12期上刊登的侯嘉亮先生《大寫數字的來歷》一文是這樣説的:“為反貪樹廉,朱元璋還制定了懲治經濟犯罪的嚴格法令 並在財務管理上進行技術防範,實施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把記載錢糧數字的漢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為大寫,用‘壹、貳、叁、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條。”這就是説,用大寫數字記數,是起源於明太祖朱元璋。

上面的説法可靠嗎?據有關的資料記載,並非如此。大寫數字的使用,最遲也得再上溯近七百年,首倡者當推富有改革精神的唐代武則天。她是絕無僅有的敢於自創文字的女皇;她的名字武曌的“曌”字,就是明證。據明末清初的著名學者、考據家顧炎武所著《金石文字記·岱嶽觀造像記》,可知《岱嶽觀造像記》是則天朝所樹立的石碑,上面有大寫數字。顧炎武考證説:“凡數字作壹、貳、叁、肆、伍、陸、柒、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制字。”

大寫數字在則天朝以後不僅使用在碑石上,也出現在詩文中。唐著名大詩人白居易的宋版《白氏長慶集》中《論行營狀請勒魏博等四道兵馬卻守本界事》有這樣的記述:“況其軍一月之費,計實錢貳拾漆捌萬貫。”其中“貳”“拾”“漆”“捌”都是大寫數字。顧炎武説這個“漆”字,本應作“桼”,多的三點是後人妄自加鑿的。“漆”後簡為“柒”,又省作“七”。

大約到了宋代,官府文書所用計數數字都得用大寫。宋代學者程大昌在其所著《演繁露·十數改用畫字》中寫道:“今官府文書凡計其數,皆取聲同而畫多者改用之。於是壹、貳、叁、肆之類,本皆非數,直是取同聲之字,藉以為用,貴點畫多不可改換為奸耳。”

上面所舉有關的記述,都充分證明,使用大寫數字記數,是在武則天當政的時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了,它並非像侯先生所説的始於明代朱元璋時期。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item/%E5%A4%A7%E5%86%99%E6%95%B0%E5%AD%97/11013397?fr=aladdin

TAG標籤:大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