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歐洲文化概況

歐洲文化概況

簡介:《歐洲文化概況》是2008年6月1日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歐洲有哪些文化特點

歐洲有着悠久的文明發展史。公元前4000~前2500年在南歐和西歐曾廣泛分佈有巨石文化,隨後位於歐洲東南部的愛琴海地區勃興為世界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稱愛琴文明,給人類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公元前6世紀,古羅馬國家興起,逐漸發展成一個囊括半個歐洲(大不列顛羣島至多瑙河口一線以南)及北非、西亞在內的龐大帝國,而意大利所在的意大利半島一直是其和經濟的核心區域。紀元初年,歐洲人口約3200萬,其中半數以上分佈於南歐,而東歐、北歐及不列顛羣島合計尚不足1/10。公元3世紀後,羅馬帝國漸趨衰弱,原先居住在北歐的日耳曼人及居住在東歐的斯拉夫人相繼大量入侵,這一歷史進程所伴隨的人口大遷移和經濟、文化上的廣泛交流,大大促進了歐洲的全面開發,14世紀中葉全洲人口達到8100萬,南歐的比重降至1/3,其他地區尤其是東歐均明顯上升。   15~16世紀,在南歐和西歐的一些國家中,資本主義開始萌芽,通過地理大發現和對海外殖民地的掠奪,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法國和英國相繼發展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強國,在隨後的資產階級和產業中,西歐進一步確立了在歐洲經濟、文化中的領先地位。19世紀中葉,北歐、中歐和東歐諸國也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南歐國家發展則相對緩慢。   1900年歐洲人口為4.15億,南歐的比重已不足1/4。由於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19世紀歐洲的經濟、文化水平在世界上已遙遙領先,幾個歐洲列強的殖民地遍佈各大洲,幾千萬歐洲人移居海外,對世界人文地理和經濟地理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20世紀的前半期,歐洲先後成為兩次世界大戰的主要策源地。由於戰爭的破壞,以及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歐洲在世界上的地位相對下降,其人口占世界的比重由1900年的25%下降到1950年的20%,工業生產所佔比重亦由65%降至45%。在這個過程中,歐洲地圖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1917年並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又湧現出一批新的社會主義國家。自50年代起,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國為一方,以華沙條約締約國為另一方,在歐洲形成了上和軍事上的長期對峙,這一基本形勢迄今沒有根本變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的40年中,歐洲的經濟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發展,在世界上仍有着廣泛的、舉足輕重的影響。由於原有基礎或社會制度等的不同,戰後歐洲各地區的發展速度有較大差異,南歐、中歐和東歐發展較快,但西歐、北歐的經濟、科技發展總的水平在全洲範圍內仍處於領先地位.

文化:歐洲具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藴。歐洲史前美術體現了歐洲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建築、雕刻、繪畫和工藝的成就,其中歐洲舊石器時代藝術是迄今所知人類最早的真正的藝術品。此外歐洲史前器具藝術具有很強的表現力,被學者們稱之為活動藝術。

11~17世紀,歐洲中世紀大學的興起奠定了現代高等教育的模式。

歐亞:歐洲各國在帝國主義時代曾多次入侵位於東亞的中國,現在已與中國建立了正常的外交關係。中華在歐洲僅與梵蒂岡有邦交,但與歐洲各國均有深厚的經貿關係。歐洲各國在亞洲各地曾建立廣大的殖民地,例如:英國擁有印度、香港、馬來西亞等;法國擁有印度支那,即今日中南半島東部地區;葡萄牙管治澳門和東帝汶;荷蘭曾擁有東印度羣島,亦即今日的印尼。也因此東南亞國家與歐洲國家的關係非常深厚,由於這般深厚的關係,今日國際關係中,歐洲對於東南亞仍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在曾受西班牙統治,以天主教為國教的菲律賓,教宗所指派的樞機主教亦有及社會上的影響力。東北亞的日本曾與德國、意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組成軸心國,現在日本、韓國與歐洲各國主要是以經濟關係為主,上的結盟已漸次減少。

歐美:歐洲與美國雖然在文化、民風等各方面,有著濃厚的歷史淵源和聯繫,但大致上於二十世紀中葉,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和歐洲有一種較緊密的盟友關係。在此之前,由於美洲在17世紀時期,曾是歐洲國家流放和囚犯的地方,所以,在美國開國1786年的初期,與歐洲殖民主義者,尤其是曾經統治過美國的英國,有著對立的關係。其後由於美國和歐洲長時期實施互不干預的,兩者在18至19世紀各自發展。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令歐洲元氣大傷,但美國經濟卻有高度增長,西歐諸國均需要美國的經濟援助,自然靠近美國。再加上東歐諸國加入社會主義陣營,因而與美國關係降落冰點。冷戰時期,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威脅加強了除東歐外其他歐洲國家與美國的親密度。但是在冷戰結束後,威脅消失,歐洲(主要是歐盟成員國)與美國的關係發生了一些變化,歐洲更需要有自己的聲音,因此某些歐洲國家在九一一事件、伊拉克問題、以巴衝突等方面與美國產生了不同意見,甚至有較大的分歧,但是其根深柢固的盟友關係還將保持不變。英國卻在上述事件中更加靠攏美國,與美國結成極為堅定的同盟關係,但也遭人取笑這個美國原屬的殖民主幾乎反倒成了美國的附庸。西班牙、波蘭等在美伊第二次戰爭時對美國的強力支持,使得美國稱讚這些國家為新歐洲,但隨著恐怖份子對西班牙發動攻擊,西班牙已退出她與美國間的盟約,從伊拉克撤軍。

歐洲與中東:地理上,歐洲與中東是緊鄰,歷史上,歐洲與中東的關係一向緊張,基本上是由於兩者在宗教理念上的根本不同:歐洲大部份國家以教為主要信仰,而中東阿拉伯國家多以回教為國教。中東多個地區曾經在20世紀初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成為英國和法國的委任統治地。歐洲帝國主義統治者在區內製造,導致今時今日中東地區的動盪。橫跨歐洲與小亞細亞的回教國家土耳其本身與傳統歐洲各國的關係就非常微妙,她既終結了拜占庭帝國,現在又極渴望加入歐盟。另外,歐洲各國對於阿拉伯世界遭到美國的控制與攻擊產生同情,因為歐洲亦希望得到阿拉伯國家所擁有的石油資源。二次大戰納綷德國雖曾猶太人,但仍有許多視阿拉伯人為宿敵的猶太人居在歐洲,併發揮影響力。

歐非:歐洲和北非的關係,跟她與中東的關係差不多,因為北非與歐洲隔地中海相望,而北非亦是回教國家地區。歷史上,只有中世紀時期,阿拉伯帝國曾經統治過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國南部。自歐洲殖民主義興起,非洲各地成為歐洲的殖民地,法國在中非﹑西非和北非建立的法屬西非洲殖民地,是非洲當時最大的殖民地。歐洲殖民主義者在非洲爭奪自然資源,情況直至1950年代開始非洲國家各民族的運動浪潮,多個國家紛紛,才有所改進。歐洲和非洲亦循著經貿的方向發展。

1492年 哥倫布發現美洲

1517年 歐洲宗教改革開始

1521年 統一的俄羅斯國家出現

1555年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與新教諸侯簽訂《奧格斯堡宗教和約》

1566—1609年 尼德蘭

1588年 西班牙無敵艦隊遠征英國失敗

1600年 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

1603—1868年 日本德川幕府統治時期

1618—1648年 歐洲三十年戰爭,簽訂《威斯特伐利亞和約》

國際關係大事年表(二)

1640-1648年 英國資產階級

1643-1715年 法國路易十四在位

1644年 中國清軍入關

1659年 法國和西班牙籤訂《比利牛斯和約》

1682-1725年 彼得一世在位

1683—1699年 奧土戰爭

1688年 反法的奧格斯堡聯盟成立,英國光榮

1701—1714年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參戰各國簽訂《烏得勒支和約》

1709年 在波爾塔瓦會戰中打敗瑞典

1718—1721年 英西戰爭,簽訂《馬德里條約》

1733—1735年 波蘭王位繼承戰爭,簽訂《維也納和約》

1740—1748年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簽訂《亞琛和約》

1756—1763年 七年戰爭

1775-1783年 北美戰爭

1789年 法國資產階級爆發,法國制憲議會通過《與公民權宣言》

1793年3月 英、普、奧、西等國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

1795年 俄普奧第三次瓜分波蘭,波蘭滅亡

1796年 拿破崙遠征意大利

1798年 拿破崙遠征埃及,英、俄、奧等國組成第二次反法同盟

1799年 霧月政變,拿破崙上台執政

1801年2月 法奧簽訂《呂內維爾和約》

1802年 英、法簽訂《亞眠和約》

1804年 拿破崙加冕成為法蘭西帝國皇帝

1805年 英、俄、奧等國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

1806年11月 拿破崙頒佈《柏林敕令》,推行封鎖

1807年7月 拿破崙與沙皇來歷山大一世在涅曼河上會晤,法國同俄、普簽訂《提爾西特條約》

1808年3月 法國入侵西班牙,伊比利亞半島戰爭開始

1809年4月 英、奧等國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

1812年 拿破崙遠征失敗

1813年3月 英、俄、普、瑞典、西班牙組成第五次反法同盟

1814年

4 月6日 拿破崙退位,波旁王朝復辟

9月 維也納會議開幕,戰勝國重建歐洲秩序

1815年

9月 俄、普、奧簽訂《神聖同盟條約》

11月 法國與反法同盟國家簽訂第二次《巴黎和約》;英、俄、奧、普簽訂《四國同盟條約》

1818年 亞琛會議

1820年 特洛波會議

1821年 萊馬赫會議

1822年 維羅那會議

1823年 美國提出“門羅主義”

1827年 英、俄、法簽訂《倫敦條約》

1828-1829年 俄土戰爭,簽訂《亞德里亞堡條約》

1830年 法國爆發七月,推翻波旁王朝

1832-1834年 葡萄牙王位繼承戰爭

1834年1月 英、西、葡三國同盟條約簽訂

1840-1842年 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簽訂《南京條約》

1846年 美墨戰爭,美國吞併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亞

1848年 馬克思、恩格斯發表《黨宣言》;法國、普魯士、奧匈帝國和意大利等國爆發

1851-1864年 中國太平天國

1852年 路易·拿破崙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

1853年 美國海軍准將馬修·佩裏迫使日本向西方開放

1854年

3月 克里米亞戰爭開始

3月31日 日美簽訂《神奈川條約》

1856年2月 克里米亞戰爭交戰國簽訂《巴黎和約》

1857年5月 印度民族起義

1859年 蘇伊士運河開工(1869年完工)

1861-1865年 美國內戰

1861年 意大利統一;廢除農奴制

1864年 普奧聯軍向丹麥開戰

1866年 普奧戰爭

1868年6月 日本明治維新開始

1870年7月 普法戰爭爆發

1871年1月18日 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巴黎凡爾賽宮加冕稱帝,德國統一

1873年10月22日 三皇同盟成立

1874年 中日簽訂《北京條約》

1876年2月 日本強迫朝鮮簽訂《江華條約》

1879年10月7日 德奧同盟成立

1881年6月18日 三皇同盟重新訂立

歐洲文明的發展脈絡?

1、歐洲最早的人類居住遺蹟可以回溯到公元前35000年的歐洲舊石器時代。定居點、農耕技術和馴養家畜出現於前7000年的歐洲新石器時代早期。從最早的有文字記載的文明到前1200年文明暫時倒退消失,銅是製作工具和武器的主要金屬材料,歷史學家把該時期命名為青銅時代。

2、歐洲古典時期從前700年古希臘文字再次出現開始。羅馬共和國於前509年建立。羅馬帝國的領土約於公元150年到達最大。395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476年,最後一個西羅馬帝國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被廢黜,歐洲進入中世紀時期。

3、中世紀一般從5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開始算起,到1453年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被穆斯林鄂圖曼土耳其攻陷為止。有些學者認為應該更早或者更晚。

4、15世紀末以來,以地理大發現、宗教改革、民族國家的崛起為標誌,歐洲進入近代時期。 近代包括從中世紀到工業為止的三個世紀,大約從1500至1800年,或者從1492年發現新世界到1789年法國大為止。

5、從1914年到1991年,歷經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冷戰,包括了納粹德國和蘇聯的崛起和衰落。這些災難性的事件宣示了歐洲殖民帝國的終結,並吹響了廣泛的非殖民化的號角。1989年至1991年蘇聯的解體使美國成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引發了鐵幕的崩潰、德國統一和現仍進行中的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加快。

6、當代歐洲1992年,歐盟成員國簽署了歐盟條約。1993年11月1日,《馬斯特裏赫特條約》生效,歐洲聯盟正式成立。

擴展資料:

歐洲洲明的由來:

歐洲的全稱是歐羅巴洲,英文為Europe。關於歐洲這個名稱的由來,有一些傳説。在希臘神話中,德墨忒爾(Demeter)是專管農事的女神,她保佑人間五穀豐登、人畜兩旺。在有關這位女神的畫像中,人們總是把她畫成坐在公牛背上。

古代,公牛是人類不可缺少的耕畜,女神既然主管農事,自然就要坐在公牛背上了。這位女神的另一個名字叫歐羅巴,人們出於對女神的敬意,就把歐羅巴稱為大洲的名字。

此外,還有一個廣泛流傳的傳説:“萬神之王”宙斯看中了腓尼基國王的漂亮女兒歐羅巴,想娶她作為妻子,但又怕她不同意。一天,歐羅巴在一羣姑娘的陪伴下在大海邊遊玩。宙斯見到後,連忙變成一匹雄健、温順的公牛,來到歐羅巴面前,歐羅巴看到這匹可愛的公牛伏在自己身邊,便跨上牛背。

宙斯一看歐羅巴中計,馬上起立前行,躲開了人羣,然後騰空而起,接着又跳入海中破浪前進,帶歐羅巴來到遠方的一塊陸地共同生活。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歐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歐洲歷史

歐洲文化概況的內容簡介

《歐洲文化概況》作者Duncan Sidwell具有多年語言教學和教材編寫方面的經驗,從西方人的視角敍述歐洲文化的發展變遷,語言地道 、見地。《歐洲文化概況》既可用作高樣英語專業文化課教材,也可供水平相當 的英語學習者參考,具有 如下特點:結構清晰,系統、全面地介紹了歐洲文化,注重史實,詳略得當。圖文並茂,並配CD-ROM光盤,最大限度擴充內容,提供更多教學參考。提供了詳細的教學建議,每章均有引言和總述,每節標題下均附重點內容提示,概要介紹該部分內容。每章設複習題及討論題,注重文化的橫向比較,把歐洲文化的發展放在世界文化發展的宏觀背景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習者深入思考。附錄中提供了大量實用的信息,如:哲學術語彙總、英語人名地名彙總、希臘羅馬神話中諸神對照表等,方便讀者查閲。

TAG標籤:概況 歐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