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蓮香樓簡介

蓮香樓簡介

蓮香樓是一家以經營中華傳統文化和飲食為主的餐飲企業,成立於1995年。其總部位於中國台灣,目前已在大陸、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多個地區設立了分支機構和連鎖餐廳。

蓮香樓以傳統粵菜為主打,同時融合了不少北方菜系,注重原汁原味、健康營養、色香味俱佳的餐飲理念。在保持傳統味道的同時,蓮香樓還積極創新菜品,開發特色菜系,推出多個屢獲殊榮的招牌菜,如蓮香豆腐煲、蟹黃湯龍蝦等。

除了餐飲,蓮香樓還注重傳承和推廣中華傳統文化。多次參與或主辦各類中華文化活動,並策劃推出蓮香樓文化展、蓮香館等多個文化品牌,旨在讓更多人瞭解、熱愛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廣式月餅經典品牌有哪些?

廣東月餅還真挺多的,而且都挺好;如果想要老字號的話,推薦蓮香樓和陶陶居;如果不想要買本地的,買香港榮華或者大班冰皮都可以,都挺好吃的啊,口味又多。網購的話,淘寶也有,但是不一定有保障。

一、蓮香樓

品牌介紹:廣州市蓮香樓有限公司成立於1889年,在廣式月餅品牌排行榜中是一家傳統和創新系列產品的代表企業,旗下的蓮蓉、月餅、龍鳳禮餅、雞仔餅、嫁女餅等產品在市場上是相當受歡迎的,在發展的過程中公司通過了ISO9001、HACCP雙體系認證和QS質量安全認證。

明星產品:蓮香樓雙黃純白蓮蓉、蓮香樓豆沙水果

網友點評:蓮香樓老廣州口味超級無敵好吃,口感真的不錯,而且精緻的包裝真的很適合送人,超級喜歡。

二、利口福

品牌介紹:成立於1998年的利口福,是一家月餅行業標準制定單位和大型現代化食品生產企業,旗下的月餅採用傳統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在發展的過程中榮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綠色食品”標誌,其產品在質量和口感上都是處於行業的領先地位。

明星產品: 蛋黃純白蓮蓉月餅、雙黃純白蓮蓉月餅

網友點評:月餅就是比較喜歡利口福家的,味道還好,吃起來不膩,總體感覺相當的不錯,還會繼續回購的。

三、富錦

品牌介紹:深圳富錦食品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1997年,是一家專業從事休閒食品研發、製造、代理銷售的現代化企業,經過不斷的發展如今公司已經不斷的進行技術革新,更好的提高的產品的質量,所以的生產標準都已經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明星產品:蛋黃蓮蓉、富錦原味月餅

網友點評:還是挺不錯的一個品牌,每年都會買這個牌子的月餅,吃起來很香,家裏人也喜歡,還會繼續支持的。

四、思朗

品牌介紹:成立於1998年東莞錦泰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於中高檔餅乾、月餅和纖麩系列消化餅生產銷售的食品生產企業,旗下的產品都已經通過了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國家衞生註冊認證,在月餅的生產上不斷堅持採用創新的技術,在市場上也是廣受歡迎。

明星產品:綠豆Q心月餅、粒粒紅月餅、藍莓冰皮味月餅

網友點評:超級喜歡的一款月餅,吃起來口感真的很棒,可以説是好吃到無法形容,強烈推薦。

五、安琪

品牌介紹:安琪家的月餅相信瞭解廣式月餅的人是在熟悉不過的了,它隸屬於深圳安琪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於1994年,公司一直致力於烘焙食品的研發、生產和

廣州有哪些著名的食物或小吃,帶有圖片(有些圖片沒有的除外)和介紹,重金聘請!!

沙河粉

簡稱河粉或河,正宗山水沙河粉的原產地就是在廣州沙河鎮,故名。是中國廣東

、廣西、海南和港澳、東南亞一帶常見的一種小吃主料,常見的煮法為炒或水煮

後配湯,例如炒牛河、上湯河粉。

沙河粉原料是大米,將米洗淨後磨成粉加水製成米漿,用米漿蒸成薄粉皮、再切

成帶狀而成。因它是用白雲山上的九龍泉水泡製的,所產的粉薄白透明,爽軟韌

筋兼備,炒、泡、拌食皆宜。

手工製成的沙河粉色白,近來也有店家在其中加入各種蔬菜汁或者水果汁,製成

五顏六色的沙河粉。沙河粉已實現機械化生產,在廣州隨之出現了大量自行生產

的米粉,部分廠家甚至在陳化米中加入硼砂製作,影響了飲食安全。

2004年,廣州市考慮將沙河粉以“廣州沙河粉”之名申報“原產地域產品”

保護,從而加強對沙河粉製造業的管理。

餛飩麪

或叫做雲吞麪,是一種在中國十分普遍的食品。以煮熟的餛飩和蛋面,加入熱湯

即成。

據考究,餛飩麪最早在清末民初,廣州的西關一帶出現,相傳是同治年間從湖南

傳入。初期多數是由小販肩挑着四處去賣。因為小販通常在晚間到住宅區出售,

為免滋擾坊眾,叫賣時只會以小木棒敲打竹板,發出“督督”之聲,故又稱為“

賣督督”。後來一些成功的小販改為在店鋪內經營,經過數十年後,成為今日的

餛飩麪老店。

餛飩麪在行內稱為“蓉”或“擁”(此時兩者粵音均為 jung2“湧”)。前者據

説是“芙蓉面”的簡稱,後者據説是早期的餛飩麪比較小,冬天時低下階層把小

碗抱(即“擁”)在懷裏,飽肚之餘又可取暖,因此又稱“細擁”(“細”就是

小的意思)。

娥姐粉粿

原本是順德鳳城的家常點心,後來因本來是大良自梳女的“娥姐”到廣州茶樓打

工。打工期間,因其美貌姿色,深得西關之“黃大少”寵愛。後來黃開了間“茶

香室”,以娥姐粉粿做招牌貨,由於粉粿皮薄餡靚,很快名氣傳遍廣州。後來也

傳到香港。

粉粿餡料有菜脯粒、蝦米、花生、芫荽、瘦肉粒等。隔水蒸的粉果色澤為半透明

,皮薄而略帶韌度,與蝦餃不同。

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聞名於世,最基本的還是在於它的選料和製作技藝無比精巧,其特點是

皮薄鬆軟、油光閃閃、色澤金黃、造型美觀、圖案精緻、花紋清晰、不易破碎、

包裝講究、攜帶方便。廣式月餅分為鹹、甜兩大類。月餅餡料的選材十分廣博,

除用芋頭、蓮子、杏仁、欖仁、桃仁、芝麻等果實料外,還選用鹹蛋黃、叉燒、

燒鵝、冬菇、冰肉、糖冬瓜、蝦米、桶餅、陳皮、檸檬葉等多達二三十種原料,

近年又發展到用鳳梨、榴蓮、香蕉等水果,甚至還使用鮑魚、魚翅、鱷魚肉、瑤

柱等較名貴的原料。

“廣式月餅”起源於1889年,當時城西有家糕酥館,用蓮子熬成蓮蓉作酥餅的餡

料,清香可口,大受顧客歡迎。光緒年間,這家糕酥館改名為“連香樓”,那種

蓮蓉餡的餅點已定型為現時的月餅。

宣統二年,翰林學士陳太吉品嚐該店月餅後大加讚賞,但覺“連香”二字不雅,

建議改成“蓮香”,並手書了“蓮香樓”招牌,沿用至今。廣州市由“蓮香樓”

始,各食肆、餅家紛紛仿效生產月餅,又形成“陶陶居”、“廣州酒家”、“趣

香”、“大三元”等月餅名牌,“廣式月餅”逐漸聞名海內外。

主要品種有:白蓮蓉月、叉燒臘腸月、純正蓮蓉月、單黃白蓮蓉月、單黃黃蓮蓉

月、蛋黃白豆沙月、蛋黃白蓮蓉月、蛋黃豆沙月、蛋黃豆蓉月、蛋黃鳳梨月、蛋

黃蓮蓉月、蛋黃鮮冬蓉月、蛋黃鮮椰汁月餅王、豆沙月、豆蓉月、鳳梨精品月、

鳳梨月、貢品月、果仁芋蓉月、歡樂兒童月、黃金PIZZA月、火腿月、健康月、

66、蓮蓉月、玫瑰豆沙月、七星伴月、奶油椰絲月、禮品月、迷你月、慄蓉月、

雙黃白蓮蓉月、雙黃豆沙月、雙黃黃蓮蓉月、雙黃蓮蓉月、欖仁燒雞月、水果月

、eerwe、三蛋白蓮蓉月、三黃蓮蓉月、香檳美酒月、鮮花月、伍仁月、特大月

餅、瑤柱叉燒月、椰絲蓮子月、月餅餡類原材料、雲腿月餅等等。

臘腸

臘腸為中國廣東、香港和澳門地區常見的食品,豬肉放入用豬大腸製成的腸衣,

經過壓縮、脱水及曬乾等程序而成。

於清朝光緒二十年(1894年),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黃圃鎮一名叫王洪的粥

販,忽然想到將粥檔賣剩的豬肉及豬肝,以鹽、糖、醬油等醃製,並釀入腸衣,

風乾數天,其他人品嚐後發現別有風味,於是臘腸就這樣被髮明。

廣式臘味的口味偏甜,主要配料包括油、鹽、醬油、糖等。其中臘腸較常見,制

作方法為將豬肉切粒醃製,然後塞入腸衣(一般用豬、羊等牲畜的小腸製作)內

風乾。長度有長有短,顏色比較鮮豔。

除臘腸外,廣式臘味還包括臘肉、臘鴨、臘制內臟(如臘鴨胗、臘鴨腸),以至

於臘魚、臘田鼠等多個種類。此外,還有使用多種原料的複合臘味(像是在鴨肝

中塞入肥豬肉後臘制而成的“金銀潤”)等。

廣州市內較為出名的臘味牌子,有皇上皇、八百載、滄州臘味、金麒麟等。此四

者被稱為廣式臘味的“四大天王”。

叉燒包

廣東具代表性的點心之一。以切成小塊的叉燒,加入蠔油等調味成為餡料,外面

以麪粉包裹,放在蒸籠內蒸熟而成。叉燒包一般大小為直徑五釐米左右,一籠通

常為三或四個。好的叉燒包採用肥瘦適中的叉燒作餡,包皮蒸熟後軟滑剛好,稍

為裂開露出叉燒餡料,滲發出陣陣叉燒的香味。又有一説傳統叉燒包的標準要求

是“高身雀籠型,大肚收篤,爆口而僅微微露餡”。

叉燒包是飲茶時必備的點心。叉燒包亦有急凍後放在超市出售。不過其風味與茶

樓內新鮮供應的相去頗遠。

叉燒包作為其中一種最常見和最受歡迎的飲茶點心,很受小孩子歡迎,亦成為不

少坊間傳説的主角。香港流傳的一些傳説有:叉燒包用的餡料來歷不明。除了是

賣剩的叉燒以外,還可能加入其他不明物料。最廣為流傳的是將叉燒包中的餡料

換肉,這項傳説後來更被拍成一部電影: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

蒸叉燒包時要灑上水以令包面平滑。以前的酒家沒有噴水的水壺,點心工人會把

水吞入口中,然後噴到包上。因此吃叉燒包時要把最表面一層皮剝去。

蝦餃

蝦餃是廣東具代表性的點心,以一層澄麪皮包着一至兩隻蝦為主餡,份量大小多

以一口為限。傳統的蝦餃[1]是半月形、蜘蛛肚共有十二褶的,餡料有蝦,有肉

,有筍,現在流行的是獨蝦蝦餃。優質美味的蝦餃一定要皮薄而軟,如果餃皮是

半透明則更佳;蝦要爽口彈牙,餃內有少量汁液,全只餃要夠熱則為最佳。

蝦餃的起源地,有人指出是廣州漱珠崗附近五鳳鄉的怡珍茶樓。最早的蝦餃被稱

為“五鳳鮮蝦餃”,誕生時間在1920-1930之間。蝦餃在廣東及香港,以至海外

唐人街皆可找到,粵式飲茶的茶樓、酒家。在超級市場也可找到急凍的蝦餃,只

要在微波爐加熱便可食用。

廣東燒賣

廣東飲茶吃的點心中,包括有燒賣。廣式燒賣一般比較小,長度不過兩釐米,一

個小籠子內可以放下三至四顆。廣東燒賣款式多樣化,常吃的包括:

幹蒸燒賣:又有蝦肉燒賣,以切碎豬肉、鮮蝦為主要餡料,用鮮的薄皮包裹

,再在燒賣上加一點蟹黃來點綴,蒸制而成。但由於成本問題,現多以蟹子取代

蟹黃,甚至使用成本更低的紅蘿蔔茸。

牛肉燒賣:將切碎牛肉,用白色的薄皮包裹,再上面上加上一顆青豆蒸制而成。

三星燒賣:是幹蒸燒賣的變相,在豬肉餡的燒賣分別放上冬菇、豬肚和蝦肉。每

一籠三星燒賣只有三顆,便是放上這三種不同的燒賣各一。

魚肉燒賣:體積較一般燒賣細小,主要餡料是碎魚肉,用鮮薄皮包裹蒸成。

通常作為街邊小吃。

黃沙豬潤燒賣:也是幹蒸燒賣的變相,在豬肉餡料上加上豬潤蒸制而成。是一種

懷舊點心,現時很少茶樓供應,只有一些老茶樓如蓮香樓有售。

鵪鶉蛋燒賣:餡料是碎豬肉、蝦肉和鵪鶉蛋。

艇仔粥

一種廣東粥品。最先來自廣州荔灣西關一帶,原為一些水上人家用小艇(廣州話

俗稱“艇仔”)在荔枝灣河面經營販售,故名“荔灣艇仔粥”,據説是由魚生髮

展過來。艇仔粥的主要配料為魚肉、瘦肉、油條、花生、葱花,亦有加入浮皮、

海蜇、牛肉、魷魚等。艇仔粥以粥滑軟綿、芳香鮮味聞名。現在在廣州、香港、

澳門以至海外各地的廣東粥品店,艇仔粥都是必備的食品。艇仔粥在行內術語為

“一彎”。

傳統的廣州人認為艇仔粥要在艇上食用,並以河水煮成的粥水才有風味,現時使

用的自來水不及從前。現時傳統做法的艇仔粥已經買少見少,廣州黃埔區仍有一

老人在其漁艇上以傳統做法賣粥。受到環境所限,廣州最後的艇仔粥已將近消失

。 七十年代在廣州人民南,南方大廈對出珠江邊,仍然有艇仔粥吃。

及第粥

又稱狀元及第粥,指一種粵式粥點,講究粥底綿滑,白米粥熬到米粒全化。客人

點時,舀入小鍋燒滾,加豬心、豬肝和豬粉腸,滾熟後盛碗,撒花生米,切碎油

條,伴小碟雞蛋散上桌。豬內臟又稱“雜底”,美化為“及第”,成為賣點。它

是廣州西關著名粥品之一,十分鮮味可口。

由來:及第粥的名字由來版本甚多。一説“及第”一名與明代廣東才子倫文敍有

關,相傳倫氏幼時家中甚貧,以賣菜為生。隔壁粥販憐其幼,惜其才,每天中午

以買菜為名,着倫文敍送一擔菜至粥販家,送完菜後,粥販便以豬肉丸、豬粉腸

、豬肝生滾的白粥招待之,權當午餐。後來倫氏高中,心念粥販贈粥之恩,重回

故地食了一碗當年老闆給他熬的那種粥。由於此粥無名,倫氏為其題名“及第”

,並書一匾。“及第粥”之名,便由之傳遍廣州。

第二種説法則與晚清時一肉販有關。相傳此肉販目不識丁,為記帳方便,向家附

近的塾師學了“豬肉”“豬肝”“豬粉腸”幾個字。後來開科,有人攛掇肉販去

應試,説功名全靠祖上積德。肉販信以為真,跑去應試,在考卷上寫了“豬肉”

“豬肝”“豬粉腸”幾個字便把卷子上繳。恰巧應屆考官是那當年教他這幾字的

塾師。塾師心中好笑,心想不如讓他歡喜一場,便為肉販另作一篇文章上交。其

後肉販高中,塾師卻開始後悔,擔心肉販再來混帳,於是吩咐下一科的考官,若

見有人只在考卷上寫了“豬肉”“豬肝”“豬粉腸”幾字,便把卷子作廢。豈料

下科考官見考卷之後,想起前科同僚之囑,心想這之中莫不是有什麼玄機,自己

也樂得賣個人情,於是便又另作一篇,讓肉販再次中舉。後來肉販上京赴考進士

,沿途貪戀風光,不意竟遲到吃了閉門羹。目瞪口呆之際,一王爺經過,遺下一

個燈籠。肉販撿起燈籠,又溜達到試場門口,門衞一看是王爺家的燈籠,心想這

人非同小可,趕忙迎進。肉販把燈籠架於桌邊,又是如此這般在考卷上寫了七個

大字,交卷。看到王府燈籠的考官忙戰戰兢兢地代作一篇呈上,肉販又高中。後

來有人問肉販靠什麼高中,肉販答曰:“豬肉、豬肝、豬粉腸。”因此,後人便

把用這三種材料熬的粥叫“及第粥”。

第三種説法則説清朝時,廣東林召棠中狀元回鄉拜祖,他每天都喜歡用豬肝、豬

腰和豬肚煮粥而食。有一天,一位退居廣州的御史前來探訪林召棠,剛巧林狀元

正在吃粥,便問他吃的是什麼粥。林狀元知道老御史盼望兒子能科場高中,因此

指着那粥恭敬地回答:及第粥。御史吃過及第粥後,回到家裏便命廚人依法炮製

,精心熬製及第粥給兒子吃,他的兒子果然高中狀元。老御史大喜過望,逢人便

講及第粥的好處。因此,及第粥便廣為流傳開來。

第四種説法比較接近生活實際。在豬肉行當和飲食行業中,廣東人把豬的腸臟稱

之為“下水”,但在菜譜上不宜直書此諢號。為了提高“下水”的地位,美食家

便給它一個雅號,名曰“及第”。其後,粥粉店也把豬內臟烹調的粥品,由“豬

雜粥”易名為“及第粥”,又稱“三元及第粥”。

雞仔餅

廣州特產,源於廣州河南(海珠區)成珠樓所產的“小鳳餅”,其歷史悠久,遠

近馳名。因它是成珠樓原主人伍紫垣之婢女小鳳創制而得名。因人們美稱“雞”

為“鳳”,而它的商標是以“小雞”為記(“小雞”廣州人俗稱“雞仔”),故

此餅一物兩稱:既叫做“雞仔餅”又叫做“小鳳餅”。

成珠樓以小鳳餅成名,流傳有幾種不同的説法:

小鳳是伍紫垣的婢女,是順德人。據説在清朝咸豐五年(1855年)初秋某日,主

人伍紫垣接待外地客人,碰巧主廚不在,便吩咐小鳳做一款廣東點心給客人食用

,而家裏一時亦無準備煮食材料,便到成珠樓把常年儲存的惠州梅菜連同五仁餅

餡(當時正直月餅季節)搓爛,加上用糖醃過的肥豬肉,再加上精鹽、香料等拌

和,用餅皮包裹,捏成丸形,稍為壓扁,放入爐用慢火烤烘至脆,取出待客。客

人品嚐後深覺甘、香、酥、甜、鹹兼有,鹹中帶甜,味道獨特因而大加讚賞並問

此餅何名。由於此餅是小鳳巧制,主人便隨口説是“小鳳餅”。

某一天,主人伍紫垣接待一位外地來的客人,碰巧點心師傅不在。小鳳就把平時

私底下儲藏起來以備充飢的餅乾拿出來招待客人,不料客人吃後大加讚賞,過後

還來信稱道。其實,小鳳那時只不過是把平日宴客剩下的菜餚收集起來,加些梅

菜壓成餅塊,再請點心師傅代為烘乾而已。想不到這種餅居然入口鬆化,十分可

口。這個意外的發現啟發了伍紫垣,於是他命令點心師傅如法炮製,並將此餅取

名為“小鳳餅”。

“小鳳餅”被認為是梁氏的祖傳,而“小鳳”一名來自於其酷似小雞的外形。在

後來成珠樓將“小雞”註冊為“小鳳餅”的商標時,其意在附和將“雞”雅稱作

“鳳”的民間習俗。

小鳳餅成為名餅是在半個世紀之後。成珠茶樓當時因中秋月餅滯銷,制餅師傅突

然想到把制月餅的原料按小鳳餅的方法制作。雞仔餅用料不下十種,糖的重量佔

了三成,加上少量精鹽、胡椒粉和五香粉,又摻和冰肉(肥豬肉)和欖仁,使餅

身脆化,鹹中帶甜,可茶可酒,受到顧客的一致好評。就這樣,新品種的“成珠

小鳳餅”誕生了。

小鳳餅過往曾獲得多個獎項。包括在20世紀20年代初,獲得了“展品賽會最優等

獎”,1931年獲得了“廣州市國貨展覽會”一等獎。據説當年廣播電台曾編了一

段順口溜作宣傳:“老鄉老鄉,幾時出省城?省城最有名,成珠雞仔餅,你去省

城最緊要買雞仔餅。”長期以來,來自全國各地的過客都喜歡手提一盒“小鳳餅

”回家,作為到過廣州的標記和最珍貴的“手信”。國外華僑乃至外國遊客都把

“小鳳餅”視為代表中國餅食的珍品。所以,小鳳餅的銷售點逐漸遍及省港澳。

2000年9月,由於揹負多重債務無力償還,上級單位廣州市海珠區飲食服務有限

公司開始無力經營,成珠樓關門結業。2006年3月,成珠樓在眾多惋惜之聲中被

拆卸。2000年,在成珠樓被拍賣之後,以前的老員工在酒樓原址馬路的正對面開

了一間“成珠餅家”,繼續銷售小鳳餅。目前,門市沒有並隨着成珠樓的拆卸而

結業,現每天仍然有不少廣州市民專程到此購買正宗的小鳳餅。

蓮茸包

亦作蓮蓉包,是廣東、香港和澳門地區常見的點心,是以蓮蓉為餡的蒸包。做法

是將湖南湘蓮以豬油搓成蓮蓉,放入糖與油攪拌成的餡,在蒸籠裏蒸約十五分鐘

即成。

壽桃包也是蓮茸包的一種。粉紅色的包身就像蟠桃一樣。紅事以用,白事用者為

壽包,色白,不蓋紅印。

老婆餅

又稱冬蓉酥,是一款廣東傳統餅食,在香港、台灣亦可找到。

老婆餅呈圓形,表面是一層酥皮,裏面則是冬瓜蓉,外面香脆,餡料香滑而不膩

,新鮮出爐更佳。

起源:老婆餅的起源有多個傳説,其中一個説法是古時一對窮苦夫婦,妻子把冬

瓜蓉作餡製成圓形餅,並由丈夫在街市售賣,大受歡迎。丈夫便將餅命名“老婆

餅”以感謝妻子。

老婆餅的由來另有一説,在從前,有個老婆因為公公生病了,家裏沒錢替公公治

病,所以自願賣身為奴,深愛老婆的老公為了贖回妻子,努力研發了一種美味可

口的餅,並且靠着賣餅的錢將妻子贖回,於是,後來的人就將這種餅稱為老婆餅

另一傳説則是老婆餅由廣州蓮香樓首創,早年蓮香樓聘請了一位來自潮州的點心

師傅,他把老婆在家鄉自制的冬瓜餅帶給酒樓其他師傅嘗試,其他師傅覺得好吃

,於是蓮香樓便將之改良並推出,由於這是潮州師傅的老婆製作,便把它名為“

老婆餅”。

竹升面

竹升面是使用竹竿(廣東人因“竿”音不吉利而改稱“升”)壓制的麪條,多是

用鴨蛋做的全蛋面(又叫銀絲面),為香港、澳門及廣東地區的餛飩麪的常用麪條

。竹升面師傅坐在竹升一端,重複力壓竹升另一端下面團,壓薄後再切成麪條。

蛋撻

撻為英文“tart”之音譯,意指餡料外露的餡餅(相對錶面被餅皮覆蓋餡料密封

之批/派餡餅pie);蛋撻即以蛋漿為餡料的“tart”。做法是把餅皮放進小圓盆

狀的餅模中,倒入由砂糖及雞蛋混合而成之蛋漿,然後放入烤爐;烤出的蛋撻外

層為鬆脆之撻皮,內層則為香甜的凝固蛋漿。

Laura Mason在Traditional Foods of Britain提出,早在中世紀,英國人已利

用奶品、糖、蛋及不同香料,製作類似蛋撻的食品。1399年英格蘭國王亨利四世

的一次宴會便有食用蛋撻的記載[1]。直到現在,蛋撻仍可在英國見到。

縱然蛋撻深受香港人歡迎,但其在香港歷史尚短。據業餘香港歷史學者吳昊考證

,1920年的廣州,各大百貨公司競爭激烈,為了吸引顧客,百貨公司的廚師每週

都會設計一款“星期美點”作招徠,蛋撻正是這時候在廣州出現。

香港引入蛋撻的時代,現未有準確年份,有説自1940年起,香港餅店已出現蛋撻

,1950年至1980年打入多數茶餐廳。初時茶餐廳的蛋撻都比較大,一個蛋撻便可

以成為一個下午茶餐。1990年起,兼營包餅之茶餐廳逐漸減少,故現只在舊式茶

餐廳方有自家烤制的蛋撻,其他茶餐廳則從麪包工場訂購蛋撻饗客。另一方面,

香港不少酒樓的點心中也包括蛋撻仔(小型蛋撻)。

種類:

香港地道的蛋撻以撻皮分類,主要分為牛油蛋撻和酥皮蛋撻兩種:

牛油蛋撻的撻皮比較光滑和完整,好像一塊盆狀的餅乾,有一陣牛油香味,類似

西點常用之餡批底皮(Pie Crust),口感像曲奇一樣,所以又有曲奇皮之稱。

酥皮蛋撻撻皮的為一層層薄酥皮,近似西點的牛油酥皮(Puff Pastry);但因

使用豬油(Lard),口感較牛油酥皮粗糙。另因撻皮較厚,故酥皮蛋撻的餡料量

較牛油蛋撻為少。

除以砂糖及雞蛋為蛋漿的主流蛋撻外,亦有在蛋漿內混入其他材料的變種蛋撻,

如鮮奶撻、薑汁蛋撻、蛋白蛋撻、巧克力蛋撻及燕窩蛋撻等等。

著名蛋撻售賣店:

香港

位於香港島中環擺花街的泰昌餅家所出產的蛋撻,由於曾獲最後一任香港總督彭

定康光顧,故被稱為“肥彭蛋撻”,該店亦因此而吸引不少市民光顧。由於租金

上漲,該店曾經暫停營業,但有熱心顧客為店主覓得新鋪,該鋪位置正好在舊鋪

對面,方便老主顧容易找回新店,現時已經復業,其後更於2005年11月11日在旺

角新世紀廣場開設分店。舊鋪因為業主大幅度加租而結業,該鋪位現為一家朱古力(巧克力)製作及零售店租用。於2008年更在紅磡黃埔花園吉之島的超級市場內,以攤位形式開設另一分店。位於九龍九龍城的豪華餅家於1970年代開業,高峯期每日賣3000多個蛋撻。常客包括也是泰昌熟客的影星周潤發:“新鮮出爐時,大家(豪華跟泰昌的蛋撻)。

澳門

位於澳門氹仔地堡街的新好利茶餐廳,其出售之燕窩蛋撻遠近馳名。吸引了不少本地及外地遊客光顧,外地食客當中以香港最多。該店還出售很多不同口味的蛋撻。

位於路環的安德魯餅店,是葡撻的鼻祖。

腸粉

一種使用米漿作成的中國廣東小吃,因其薄皮是以布拉成,所以又稱布拉腸粉,

或簡稱拉腸。由廣州西關泮塘荷仙館創制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腸粉傳統以碎肉

、魚片、鮮蝦仁為餡。也是廣州、香港酒樓常見的點心,一般常見的以鮮蝦腸粉

、牛肉腸粉和叉燒腸粉為主。

製作方法

腸粉的製作是將製作好的米漿置於特製的多層蒸籠中或布上逐張蒸成薄皮,然後

分別鋪上其它配料(傳統上多為已經預先切碎的牛肉或豬肉、魚片、蝦仁、油條

等),蒸熟後捲成長條,切斷上碟。因其形狀為長條形,與豬腸相似,故取名豬

腸粉,又稱為腸粉。有加入餡料的叫牛肉腸、豬肉腸、豬肝腸、魚片腸、蝦腸或

炸兩等等;而不加餡的則稱齋腸;米漿中加入糖或者芝麻的叫甜腸。

[編輯]

種類:

現在腸粉是香港茶樓、酒家早茶夜市的必備之品。潮汕地區的腸粉與珠三角地區

的腸粉製作方式相同,但是由於配料不同,因而口味也有較大的地區差異。

在香港,腸粉亦是傳統粥店中早餐常見的食品。通常早餐吃的腸粉是在表面加入

蝦米的腸粉,或者是沒有餡料的白腸粉(又稱為“齋腸”或“豬腸粉”),亦有

炸兩,是在腸粉內包上油條。以往經常由流動小販在街角出售齋腸,近年已大部

份轉為鋪位經營,一般會將腸粉切斷,吃時再加入芝麻、甜醬及辣醬調味。

調味:

多配以生抽、辣醬、芝麻以及甜醬。

豬腸粉

豬腸粉是一種使用米漿作成的中國廣東小吃,初期形狀大小與豬隻大腸相近,故

名為豬腸粉。與腸粉不同,豬腸粉並無餡料,是把米漿放在紗布上蒸熟,然後卷

起,最後切成手指大小而成,每粒的橫切面有如樹木的年輪般成不規則的圈狀。

配以不同風味的醬油而食用。

“豬腸粉”亦是“腸粉”原來的名稱。不過現時人們不會稱有餡料的腸粉作“豬

腸粉”,沒有餡料的才會被稱為“豬腸粉”。

馬蹄糕

以馬蹄粉(即荸薺磨成的粉)製成的糕點。其他材料還包括馬蹄粒、蔗糖、豬油和

水份。馬蹄糕一般都是晶瑩剔透的金糕塊,夾雜着白色的馬蹄粒,而傳統廣

州食品泮塘馬蹄糕,色彩較為深紅,但甜味更濃。

基本製法:

通常先將馬蹄粉用水開勻,製成馬蹄粉水。另把蔗糖用熱水煮至溶化,加入豬油和馬蹄粒。再將馬蹄水撞落煮滾的蔗糖水之中,快動作攪拌成糊狀。將糕糊倒入

已經抹了食油的糕盆內,隔水蒸半小時即成。

食法:馬蹄糕宜凍食,或將雪凍的馬蹄糕下煎鑊煎至金黃熱食。

糯米雞

是源自廣東的一種點心。製法是以荷葉包著糯米,放雞肉、叉燒肉、鹹蛋黃

、冬菇等餡料。

傳統的糯米雞的份量不少,吃一個糯米雞已差不多是半頓飯量。因此約1980年代

起的廣東酒樓推出材料相同,而體積小一半的珍珠雞。

另一種和糯米雞相似的點心是荷葉飯。兩者外形相似,但荷葉飯是以粘米而不是

糯米制成。

相傳糯米雞起源是廣州的夜市,最初是以碗蓋著蒸熟而成,後來為小販為方便肩

挑出售,改為以荷葉包裹。

另外有傳糯米雞的古代製法是以糯米、瑤柱、蝦乾粒等其他餡料放入已經去骨的

雞翼中,蒸熟而成。然而,古代製法的糯米雞現時仍以糯米雞翼的名稱在少數食

肆有售。

與粽的區別:糯米雞除用荷葉,粽葉包外,還有不同,糯米雞用荷葉折實,方塊

形狀,粽是用繩紮實,是長條或菱形狀。更主要區別,糯米雞用蒸具蒸熟,粽子

用水煮熟的。吃起來糯米雞的米飯較軟綿,粽的米飯稍硬一些。另外,粽與糯米

雞的材料也有不同,廣東的粽主要用豆、肥豬肉、鹹蛋作餡。

燒鵝

燒鵝是燒味的一種,是把填滿調味料的鵝,掛進炭爐裏用木炭高温燒烤出來的菜

式,以皮脆有光澤,皮汁多而不帶腥味為上品,通常配以甜酸醬汁食用。

香港的燒鵝在製法上無甚分別,但由於成本等原因,一些香港食肆的燒鵝其實是

以鴨代替鵝,但仍然稱為燒鵝。

香港以燒鵝馳名的食肆,包括中環鏞記及新界深井一帶多家燒鵝酒家。

實際上燒鵝本來源於燒鴨,而這種燒鴨則最初來源自北京填鴨。

鳳爪

就是雞爪,取此名為了好聽[來源請求],一般用肉用雞的大爪,經過烹製,作為

小吃,可以啃半天,吃的滿嘴滋味,但沒有吃進多少東西,不至於吸收太多。是

嘴饞又想減肥的人的好食品。另外,鳳爪富含膠質,對美容也很有幫助。

“鳳爪”在廣東茶樓中一般指的是用紫金醬等炮製的色澤紅潤的雞爪子,上桌時

盛於小碟,裝在竹製的蒸籠裏面。另有一味白雲鳳爪,則是採用製作白雲豬手的

方法來製作的鳳爪。而與花生同烹亦是常見的食制。還有一種是以油鹽水制的鳳

爪。

白雲豬手

簡單的説就是滷水豬手,只是不加醬油等有色的材料。相傳源於廣州白雲山。昔

日山上有一座寺院,有一天長老下山化緣,寺中有一個小沙彌偷偷地用瓦鍋燒了

一隻豬肘子。長老回來,小沙彌怕被怪責犯戒,便把肘子丟到山水裏去。後來,有個樵夫發現了帶回家中,用糖、鹽、醋烹製,發覺食味酸甜爽口,因此製法就傳開來了。白雲豬手爽脆的關鍵在於浸水的過程:據説是因為白雲山水含豐富礦物質,故至今當地的白雲豬手仍然採用山上的水炮製。

同類製法的食品有白雲鳳爪。但根據《人民日報》2005年11月16日報道,廣州市常委會審議通過的《廣州市白雲山風景名勝區保護條例(修訂草案)》規定,景區內全面禁止抽取地下水和取用地表水,將對豬手等小吃製作造成影響。

説了這麼多,肚子的都餓了。

廣州有哪些美食街廣州著名美食街介紹

廣州是我國非常著名的旅遊城市,要知道廣東除了旅遊景點多,廣東的美食也是非常具有特色的。在廣東最受歡迎的就是美食街了,在這些美食街裏面可以吃到正宗的廣東美食。廣東的美食街非常的多,著名的有哪些呢?

惠福東風味食街(亞運美食街)

簡介:嶺南傳統特色美食和東南亞風味美食,以中檔消費為主。一條街都是美食,各種口味,各種連鎖店和傳統廣州老店雲集,總有一款合你胃口!

推薦餐廳:銀記腸粉、大頭蝦越式餐廳、泰地道泰式料理店、山窿粉、越茗苑等。

位置:以禺山路-惠福東路為核心的一帶。

交通:坐地鐵到公園前下車,D口出

東都大世界美食街

簡介:美食街全長600米,在這裏可以吃遍中外美食,有幾十家餐廳可供選擇,涵蓋世界名菜。據説可以媲美台灣士林夜市,非常值得一去!

推薦餐廳:香蘭印尼餐廳、黃果樹酒樓、板橋日本料理等。

地址:越秀區廣州環市東路475號(動物園南門)

交通

地鐵:5號線在區莊(向東走)或動物園站(B出入口下,向西走);

公交:乘坐542、26、550、517、518路公交車在羊城晚報社站下車步行至東都國際美食街。

廣州美食園

簡介:以地道的廣州風味美食、風味小食為主體,是老廣州味道的精華所在。

推薦餐廳:陶陶居、蓮香樓、陳添記、寶華麪店、泮溪、南信、伍湛記、順記等

地址:荔灣區的昌華街和上下九商業區為中心的老西關地區。

交通:地鐵5號線至中山八路站,b口出,東走即到。

龍口西風味美食街

簡介:美食街長600米,南起天河路,北至廣深鐵路。因路的舊地名為龍口,方向偏西,故得名。

特色匯聚了全國各地風味菜。

消費中低檔次菜品,大眾消費。

推薦餐廳:開封食府、老北京涮羊肉、渝蝦城等

營業時間:10:00-凌晨0:00

地址:龍口西位於石牌村北,龍口東路西面

交通:130、133、135、191、218、230、306

粵墾路美食街

簡介:過去提起粵墾路,大家第一反應肯定就是“湛江雞”,這裏原來號稱“湛江雞一條街”,但現在則是粵墾路美食街,這條長不過千餘米的道路,餐廳可真不少,匯聚了粵菜、湛江菜、潮州菜、韓國菜、日本菜等等,可謂包羅萬有。

推薦美食:湛江菜風味獨特,沙姜雞、白切豬肚、白切狗、醃泥丁和白切蓮藕等。

推薦餐廳:瑞記、金旺旺、好口福等

營業時間:10:00-凌晨4:00

地址:天河區粵墾路,西起燕嶺路,東至東莞莊路

交通:135、54、89、夜10

洛溪特色風情美食街

簡介:食街內匯聚多種風格菜館,身處鬧市,卻獨有農家的古樸、開闊的幽雅環境。粵湘川菜、東北菜、韓國菜、鄂菜、各地方風味小吃等各具特色,一應俱全。

營業時間:10:00--凌晨02:00

地址:番禺洛溪新城

途經公交:125、129、202、221、247、288、301路

荔灣的歷史建築及介紹(多少字都行,不一定原創)

荔灣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嶺南文化的中心地。荔灣作為廣州市的中心城區,文化是最大的優勢。它位於廣州市西部,地處廣州老城區範圍,因歷史上位於廣州城西門之外,故俗稱“西關”。秦漢以來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孕育了輝煌燦爛的西關文化和獨特的民俗風情。

西漢大夫陸賈為勸説南越王趙佗歸漢南來羊城,其建造的泥城是荔灣歷史上較早的地名。“一灣溪水綠,兩岸荔枝紅”的千年名勝荔枝灣,留下了歷朝王侯將相的足跡,“荔灣”也由此而得名。

歷史留存為數眾多

西關歷史上因其地理位置而成為嶺南文化的主要發源地和重點發展地,現代保留有較多的嶺南文化歷史留存。清末民初廣州傳統民居西關大屋、百粵祠冠陳家祠、西方古典建築的巨型博物館沙面等為代表的建築文化中外聞名;廣州酒家、陶陶居、蓮香樓等百年老字號為代表的飲食文化使荔灣享有“食在廣州,味在荔灣”的美譽;上下九商業步行街、清平中藥材市場,各色古玩街延續着昔日商貿的繁華;印度禪師達摩來華登陸傳教的西來初地標示着禪宗文化的開端;名伶薈萃、演出活躍使荔灣享有“粵劇曲藝之鄉”的讚譽。

麻石街巷凸顯嶺南特色

走入荔灣,展現在面前的是基本完整的舊城風貌和大量嶺南特色歷史建築。麻石鋪砌的街巷裏,中西文化交融的開放性和多元兼容的嶺南建築比比皆是,西關大屋、竹筒屋、騎樓茶樓、西式建築、廟宇宗祠建築等多種類型的傳統建築。轄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內控文物單位12處,其中陳氏書院是嶺南文化上升期的嶺南建築代表作。傳統的城市格局和傳統建築為保護和弘揚嶺南文化提供了重要載體。

求廣州小食英文介紹(帶翻譯的)~~<不用太長>~~

上湯牛三星  Beef Offal in Stock

燒鵝 Roasted Goose

馬蹄糕 Water-chestnut Cake

全蛋鮮蝦雲吞麪 Shrimp Wonton Egg Noodles

蘿蔔牛雜 White Radish and Beef Offal

艇仔粥 Sampan Congee

蛋撻 Egg Tart

白切雞 Boiled Tender Chicken with Shredded Ginger and Scallion

鮮蝦腸  Steamed Rice Rolls with Shrimps   

老婆餅:Sweet Heart Pastry (Main ingredients:sweet   winter melon, seasame)   

蓮香樓:   Lian Xiang Lou Restaurant   

泮溪酒家:   Pan Xi Restaurant   

廣州酒家:   Guangzhou Restaurant   

陶陶居:   Tao Tao Ju Restaurant

香港四十年雞仔餅老店介紹,雞仔餅裏完全沒有雞,那為什麼要起這個名字?

雞仔餅的來源是廣州名餅雞仔餅,原名“小鳳餅”。而這“小鳳餅”相傳是清咸豐年間廣州西關姓伍的富家有一名叫小鳳的女工所創制。

在清咸豐五年初秋某日,主人伍紫垣接待客人,恰巧主廚不在,便叫小鳳做一款廣東點心給客人吃,而家裏一時亦無什麼原料,小鳳便到成珠樓把常儲的惠州梅菜連同五仁餅餡(當時正值月餅季節)搓爛,加上用糖醃過的肥豬肉,再添上精鹽、香料等拌和,用餅皮包裹,捏成丸形,稍為壓扁,放入爐用慢火烤烘至脆,取出待客。

而客人品嚐後深覺甘、香、酥、脆、化,鹹中帶甜,肥而不膩,風味很是獨特,大加讚賞,問此餅何名。

由於此餅是小鳳巧制,主人便隨口説是“小鳳餅’。後來小鳳餅被不斷改進、提高和定型,成為如今眾所周知的雞仔餅。

雞仔餅的用料不下十種,糖的重量佔了三成,甜度較 大,有明顯的廣州特色,加上少量精鹽、胡椒粉和五香粉,又摻和冰肉(肥豬肉)和欖仁,使餅身脆化,可茶可酒,百吃不厭,深受廣大賓客的喜愛。

所以説呀,這雞仔餅呢,裏面是不會有小雞在裏面的哦!而且其還是廣東廣州地區的特色傳統餅類名小吃,屬粵菜菜系,也是廣東四大名餅之一!

不過近來也有一些聲音説,這“雞仔餅”是“廣州特產”沒錯,但實際上,雞仔餅其實是順德人發明的,同時也是順德的土特產。由此説起來,雞仔餅也有近200年曆史了。

説真的,這雞仔餅色香味濃,既有蒜蓉的辛香,又有南乳的鮮香,細細品味,還有芝麻的油香和肥肉的甘香,讓人回味無窮。

而且呢,這雞仔餅也是雅俗共賞的。過去很多苦力喜歡在勞動間隙,花幾毛錢買幾個雞仔餅,一杯雙蒸酒,坐在台階上一邊吃餅一杯品酒,慰勞自己辛苦的工作。

港澳同胞、華僑回鄉探親臨走時,也總要帶上幾盒雞仔餅作為手信,給外地無法回鄉的外地同鄉帶去一點慰藉。

時至今天,這雞仔餅已成為許多高級酒樓的點心,2001年,蓮香樓製作的雞仔餅榮獲“中華名小吃”稱號;同年,順德順峯山莊胡建文師傅做的雞仔餅獲首屆全國粵菜烹飪技術大賽上活動點心類金牌,北京順峯山莊製作的雞仔餅在2002年還讓俄羅斯總理夫人讚不絕口……

當然了,雞仔餅不啻是一桌微縮的盛宴,宜佐茶、佐酒,甚至佐膳,成為餅餌一族中堪稱出類拔萃多面手,長期以來,世界各地的遊客都喜歡手提一盒“雞仔餅”回家,是廣東的“手信”、中國餅食的珍品。

廣東的名菜歷史簡介

廣東飲食文化

(一)粵菜簡介

粵菜,即廣東地方風味菜,是我國著名四大菜系之一,它以特有的菜式和韻 味, 獨樹一幟,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其烹飪技術之精妙,菜式美點之紛繁多樣,味道之鮮美,色、香、味、形整體設計之完美,都可謂首屈一指。

在今日中華大地,從京城到邊疆,從沿海到關外,一股“粵菜風”正風靡全國,甚至衝擊着其它菜系原先佔據的市場。

粵菜主要由廣州、潮州、東江三種風味組成。

(二)影響粵菜的地理與歷史因素。

廣東地處我國南端沿海,境內高山平原鱗次櫛比,江河 湖泊縱橫交錯,氣候温和,雨量充沛,氣候宜人。

其西面、東面和北面丘陵環繞、林豐草茂,嶺南佳果豐富,飛禽走獸亦多;南面臨海,灘塗遼闊,出產不少鹹淡水產和兩棲類動物同時,廣州又是歷史悠久的通商口岸城市, 吸取了外來的各種烹飪原料和烹飪技藝,使粵菜日漸完善。

加之旅居海外華僑把歐美、東南亞的烹 調技術傳回家鄉,豐富了廣東菜譜的內容, 使粵菜在烹調技藝上留下了鮮明的西方烹飪的痕跡。

秦始皇統一嶺南後,漢越文化和生活習俗很快融合。

粵菜的形成歷史悠久,大量中原移民嶺南,使廣東飲食文化深受中原影響.宋末時,宋帝帶廚南逃,不少宮廷美食流傳到廣東民間;鴉片戰爭後,歐美各國的傳教士和商量湧入,廣州萬商雲集,為飲食業的發展提供了廣泛市場。

粵菜博採中原美食和西餐之長,再吸收廣東境內地方菜的優點,融匯古今,貫通中西,形成了有別於國內其他地區、獨具特色的廣東飲食文化,名揚海內外.

(三)粵菜的悠久歷史

粵菜有着悠久的歷史。

早在二千年前西漢人所著的《淮南子》一書中,就有“ 越人得蚺蛇以為上餚” 的記載,南宋人也誇張描述:粵人“ 不問鳥獸蟲蛇,無不食之 ”,在公元前122 年左右的南越王第二代王趙胡墓中已有燒乳豬用 的爐、叉和乳豬殘骨等文物。

(四)廣東涼茶

廣東涼茶,是廣東特有的一種茶,具有清涼散熱、解暑去濕的功效,起到保健止渴作用。

廣東地屬嶺南,多雨潮濕,冬暖夏熱,先民們為了除濕去熱,便將一些清熱解毒、消暑去濕的草藥配製成各式各樣的涼茶,製售涼茶的藥店、攤檔、作坊,也隨着社會的需要,不斷得到發展。

每到夏天,涼茶是廣東人必不可少的飲料。

廣東涼茶的主要成份是夏枯草、冬桑葉、野菊花、綿因陳、崩大碗、崗梅、車前草、地膽頭、水翁花、金銀花、紫蘇、薄荷、布渣葉、半邊蓮等等。

(五)廣州菜

廣州菜特別講究廚藝精湛,烹調方法有21種之多,尤以炒、煎、火局、燜、炸、煲、燉、扣等見長,講究炎候,尤重“鑊氣”和現炒現吃,做出的菜餚注重色、香、味、形。

口味上以清、鮮、嫩、爽為主,而且隨季節時令的不同而變化,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濃郁,並有“五滋”(香、酥、脆、肥、濃)、六味(酸、甜、苦、辣、鹹、鮮)之別。

廣州菜集南海、番禺、東莞、順德、中山等地方風味的特色,兼京、蘇、揚、杭等外省菜以及西菜之所長,融為一體,自成一家廣州菜取料廣泛,品種花繁多,令人眼花燎亂。

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幾乎都能上席。

鷓鴣、禾花雀、豹狸、果子狸、穿山甲、海狗魚等飛禽野味自不必説;貓、狗、蛇、鼠、猴、龜,甚至不識者誤認為"螞蝗"的禾蟲,亦在烹製之列,而且一經廚師之手,頓時就變成異品奇珍、美味佳餚,令中外人士刮目相看,十分驚異。

廣州菜的另一突出特點是,用量精而細,配料多而巧,裝飾美而豔,而且善於在模仿中創新,品種繁多,1965年"廣州名菜美點展覽會"介紹的就有5457種之多。

廣州菜有許多調料,如蠔油、魚露、柱侯醬、沙茶醬、豉汁、西汁、糖醋、酸梅醬、咖喱粉、檸檬汁等,為廣州菜的獨特風味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不過,對比起中國其它菜系,廣州菜較少用濃重辛辣的調味料,以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

廣州菜的著名菜餚有:烤乳豬、龍虎鬥、太爺雞、紅燒大裙翅、菊花龍虎鳳蛇羹等。

龍虎鬥、白灼蝦、烤乳豬、香芋扣肉、黃埔炒蛋、燉禾蟲、狗肉煲、五彩炒蛇絲等,都是饒有地方風味的廣州名菜。

1、廣州小食

廣州小食大體可分為油器、粥品、粉面、糕品、甜品、粽子和什食等七大類,這些小食價廉物美,遍佈全市大街小巷。

油器類小食,有油條(炸面)、油香餅(鹹煎餅)、笑口棗、牛利酥、脆麻花等,有鹹的、有甜的,也有甜中帶鹹、甜中帶酥、甜中帶脆的。

粥品類名目繁多,油器和粥品一般都同時經營。

粉面類品種有面條、雲吞、沙河粉、豬腸粉、桂林米粉等,以雲吞麪和沙河粉最受羣眾喜愛,豬腸粉則多在早上供應,十分暢銷。

麪條、沙河粉配以各種肉料可製成牛腩面、豬手面、魚蛋面、牛腩河粉、肉絲河紛、魚片河粉等,既可湯煮,又可炒制。

糕點類有鬆糕、棉花糕、蘿蔔糕、芋頭糕、馬蹄糕、倫教糕等,這類食品的共同點都是蒸制而成。

甜品類在小食中所佔的份量雖然不大,但有其特色,較受羣眾歡迎的有雙皮奶、去殼綠豆沙、紅豆沙、芝麻湖、杏仁糊、麻蓉湯丸、冰糖燉木瓜、冰花燉雞蛋、寄生蛋茶等等,這些不但營養豐富,價廉物美,有些還有一定的醫療作用,如芝麻糊能去腸燥,燉木瓜可清心潤肺,寄生蛋茶可降血壓等。

粽子類大體可分為甜粽和鹹粽兩種類型,甜粽類以梘水粽為基礎,其特點是製作比較簡單,黃澄澄帶有梘水香味,爽滑可口,耐存放,品種有豆沙棕、蓮蓉粽,近年蓮香樓創新了蛋黃蓮蓉粽。

鹹粽類製作比較複雜,品種有鹹肉粽、裹蒸粽、火腿粽、肇慶裹蒸粽等。

廣州市的粽子是羣眾喜愛的小食之一,在街頭巷尾常年可見售賣。

雜食類多為流動個體攤檔經營,品種有煲牛雜、炒田螺、豬紅湯、牛骨湯、酸辣菜等,這些品種各有風味特色,銷售量雖不大,卻也經營者眾,有些經營者在煲牛雜時配以蘿蔔、白灼菜膽以及各式醬料,光顧者頗多。

2、飲茶

是廣州人的一個生活習慣。

廣州人所説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飲茶,不僅飲茶,還要吃點心,被視作一種交際的方式。

廣州的茶市分為早茶、午茶和晚茶。

茶市供應各式鹹甜乾濕點心,如自助餐,憑君所好,各取所需,價格也很實惠,一般市民都能消費。

廣州的茶樓與茶館的概念也不盡相同。

它不但既供應茶水又供應點心,而且建築規模宏大,是茶館所不能比擬的。

因此,廣州人聚朋會友,業餘消遣,都樂於上茶樓。

一壺濃茶几件美點,邊吃邊談,既填飽了肚子、聯絡了感情,實在是一件愜意的事情。

正因為如此,廣州人把飲茶,又稱"歎茶"。

"歎"是廣州的俗語,為享受之意。

這也正是廣州茶樓業歷百年而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廣州的老字號飲食店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當年的茶樓。

(六)潮洲菜

潮州菜簡稱潮菜,發源於潮汕平原,歷經千餘年而形成和發展,以其獨特風味自成一體,清而不淡,鮮而不腥,嫩而不生,油而不膩;講究佐料,注重湯水;烹調方式上,燒炒燉炸俱全;講求色香味型,豐富多彩。

潮菜,不僅風蘼南粵,走俏神州大地,而且飲譽海外,香飄五洲,影響廣泛深遠。

潮州菜的另一特點是喜擺十二款,上菜次序又喜頭、尾甜菜,下半席上鹹點心。

秦以前潮州屬閩地,其語系和風俗習慣接近閩南而與廣州有別,因淵源不同,故菜餚特色也有別。

潮州小食品種繁多,源遠流長、製作巧,如有名的水晶球、蠔烙、羔燒番薯、粽球、牛肉丸等。

有的以酥脆噴香取勝,有的以鮮美可口見長。

在製作過程中,一是選料上乘。

二是注重調味。

三是烹調獨特。

秋到蠔肥,炭燒蠔、蠔仔烙,鮮香四溢,這裏也有種新鮮的吃法,上來時只見菠菜汁、薯粉裹身,入口蠔肉、蠔汁才綠色薄衣溢出,給你驚喜。

試過原味,再蘸點魚露,可以增添鮮味。

“粉”類主食,在潮陽十分常見。

這裏所説的“粉”,多指用粘米粉製作成各種主食,炒鹹糕稞最為經典,打成年糕模樣再切條,奇怪的是伴着鹹肉末和青菜來炒,不爽不粘,口感軟滑。

潮州的貝類海產,不少可以生吃。

血蚌是一種很特別的貝類,肉質鮮美,開殼見紅,因而得名,不過由於在泥沼裏生長,採購回來時是灰頭土臉的,必須經過清洗、清水養護一番,才能“見客”,功夫一樣費時。

汕頭牛筋丸,爽是出了名的,但是要看正宗不正宗,一定要咬過才知道———正宗牛筋丸裏總是藏着豐富的天然牛油,肉味香濃。

師傅介紹説,牛筋周邊都有一定的牛油,用的牛筋越多,牛油就越多。

下鍋前,癟得比普通丸子還小,一旦到了熱鍋裏,迅速變成一個乒乓球!小孩子們還以為是變魔術呢。

(七)客家菜

客家飲食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為客家菜餚,另一為客家小吃。

客家菜餚在榜上有名的係指東江客家菜,它與潮菜、粵菜並稱為廣東三大菜系。

與潮菜、粵菜比較,客家菜偏重“肥、鹹、熟”,這與客家人以往的生活水平和習慣有關。

首先因為他們耕山住山,勞動強度大而葷食少,肥膩一點的食品能有效充飢;其次,客家人因長期糧食不足,即使比較富裕的大户一天至少要吃一餐粥,多數人家長年累月頓頓稀飯,而且水多米少,煲成的粥“吹去一層浪,喝來一條巷”,菜鹹既適合送粥,又增加體內鹽份;再次,山區草木多,養成了客家人不惜柴木的習慣,且他們覺得食物烹得越到火候越香。

誠然,社會在不斷變革,客家菜也在不斷創新;而客家菜的變化又反過來説明社會的文明坤,傳統的東江菜在現代的河源客家人的鍋頭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有“原汁原味,可口可心”之美譽。

其原汁原味主要源於三個方面:一是選料講求野生家養粗種的食物,即沒有污染的“綠色食品”。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食品的質量好、味道好與河源的生態環境好尤其是水好有很大的關係;二是烹調方法採用煮、煲、蒸和燉等居多,不破壞食物的營養與纖維;三是極少添加甚至不加過重過濃的佐料,一般用生葱熟蒜調味。

所謂可口可心,係指清淡的口感、實惠的價碼和調和的作用。

其調和作用類似現代術語“飲食療法”。

客家菜中不少有滋陰降火、清肝明目、壯腰補腎、養顏益氣等功效。

比較具特色的有:

1、東江鹽焗雞

東江鹽焗雞是東江菜餚傳統特色的一大名菜,它的特點是:皮脆、肉滑、骨香、味濃。

2、東江釀豆腐

東江釀豆腐源於中原時包餃子的習慣,因遷徙到嶺南無麥可包餃子,逢年過節,東江人便想出了釀豆腐的吃法。

3、梅菜扣肉

梅菜是惠州傳統特產,色澤金黃,香氣撲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濕不熱,被傳為“正氣”菜,而久負盛名。

這道菜的特點是:肉爛味香,吃起來鹹中略帶甜味,肥而不膩。

4.八寶窩全鴨

八寶窩全鴨與鹽焗雞堪稱東江菜中的“雙絕”。

這款菜是用糯米、香菇、蓮子、蝦米、魷魚、肉粒、鹹蛋等各種原料作餡,填入鴨腔內,經過氽、煲、蒸的手續巧制而成,以上湯佐食,濃郁芬香,軟滑可口,尤受日本客人歡迎。

(八)飲食習俗

它是廣東文化很有特色的一個分支,飲食的改革與創新始終不能離開文化的範疇,通過對廣東飲食的描述與分析,我們可以透視到廣東生活方式中所藴含的文化底藴。

飲食習俗是一種重要的文化現象,食物不僅僅是含有可供人類利用以維持生命的有機物,對於每一種食物及其消費方式,還需要由文化對其可靠性加上同意的標籤。

同樣, 廣東人對飲食的選擇,也正是文化長期潛移默化影響的結果。

美食的改革與創新,可以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必須以文化為基礎,才能夠為人們所接受和喜歡。

以上是我們關於廣東飲食文化相關內容的介紹,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如果大家有什麼關於廣東美食的心得體會,也歡迎和我們交流:)

國內的月餅出名的有哪些牌子?

一、月餅分類

我國月餅品種繁多,按產地分有:京式、廣式、蘇式、台式、滇式、港式、潮式、甚至日式等;就口味而言,有甜味、鹹味、鹹甜味、麻辣味;從餡心講,有五仁、豆沙、冰糖、黑芝麻、火腿月餅等;按餅皮分,則有漿皮、混糖皮、酥皮三大類;相關分類簡介如下:

(1)廣式月餅。廣式月餅是目前最大的一類月餅,它起源於廣東及周邊地區,目前已流行於全國各地,其特點是皮薄、餡大,通常皮餡比為2:8,皮餡的油含量高於其它類,吃起來口感鬆軟、細滑,表面光澤突出,突出的代表是廣州蓮香樓及廣州酒家的白蓮蓉月餅。

(2)京式月餅。京式月餅起源於京津及周邊地區,在北方有一定市場,其主要特點是甜度及皮餡比適中,一般皮餡比為4:6,以餡的特殊風味為主,口感脆鬆,主要產品有北京稻香村的自來紅月餅,自來白月餅,還有五仁月餅等。

(3)蘇式月餅。蘇式月餅起源於上海、江浙及周邊地區,其主要的特點是餅皮蔬鬆,餡料有五仁、豆沙等,甜度高於其它類月餅,主要產品有杭州利民生產的蘇式月餅等。

(4)滇式月餅。滇式月餅主要起源並流行於雲南、貴州及周邊地區,目前也逐漸受到其它地區消費者的喜歡,其主要特點是餡料採用了滇式火腿,餅皮蔬鬆,餡料鹹甜適口,有獨特的滇式火腿香味,主要產品是昆明吉慶祥生產的雲腿月餅。

其它月餅。其它幫式的月餅相對量較少,如冰皮月餅、果蔬月餅、海味月餅、椰奶月餅、茶葉月餅等

二、如何選購月餅

1.看品牌,儘量選擇那些名牌老字號的產品。

2.看商標,買生產標識規範齊全的產品。

3.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三、月餅的鑑別

一看外觀。首先是月餅的塊型大小均勻、周正飽滿。廣式月餅表面呈淺棕色,立牆為乳,蛋漿塗抹均勻,且圖案標有廠名和餡芯。京式月餅無圖案、品名。如自來紅麪皮棕,不光禿,不生不糊,不跑糖不露餡。

二聞氣味。質量新鮮的月餅,能散發一種月餅特有的撲鼻香味,由於原料不同,皮餡香味各異。如果是使用劣質原輔料製作或存放時間較長的月餅,則會聞到一股異味或哈喇味。

三是品嚐。一般廣式月餅是薄皮大餡、口味純正、口感綿軟爽口。餡芯以蓮蓉、椰蓉、蛋黃、水果和各種肉餡為主,甜鹹適度。京式月餅的皮餡製作精細繁雜。月餅皮有油皮、油酥皮、澄漿皮和京廣皮四大類;餡芯又分為煉餡、炒餡、擦餡三個類別,餡芯內含果料較多,切開後可看到桃仁、瓜仁、麻仁、桂花、青紅絲及各種果料,自來紅月餅還含有冰糖,吃起來鬆酥利口、綿軟細膩。質量低劣的月餅不僅皮餡堅韌沒有酥鬆感,往往還會有一種苦澀味。

廣州地理介紹

廣州別名羊城,簡稱穗,廣東省省會。廣州是華南地區、經濟、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是我國著名的沿海開放城市和國家綜合改革試驗區。廣州四季常青,風光旖旎,一年四季均有鮮花盛開,素有“花城”的美譽。廣州市地處中國南方、廣東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緣,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其範圍是東經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緯22度26分至23度56分。東連惠州市博羅、龍門兩縣,西鄰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順德市,北靠清遠市的市區和佛岡縣及韶關市的新豐縣,南接東莞市和中山市,隔海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相望。

由於珠江口島嶼眾多,水道密佈,有虎門、橫門、磨刀門等水道出海,使廣州成為中國遠洋航運的優良海港和珠江流域的進出口岸。廣州又是京廣、廣深、廣茂和廣梅汕鐵路的交匯點和華南民用航空交通中心,與全國各地的聯繫極為密切。因此,廣州有中國“南大門”之稱。

廣州市總面積為7434.4平方公里,其中農業耕地面積12.27萬公頃,林業用地面積30.92萬公頃。廣州市土地資源數量有限,但土地類型多樣,適宜性廣。地形複雜,地勢自北向南降低,最高峯為北部從化市與龍門縣交界處的天堂頂,海拔為1210米。東北部為中低山區,中部為丘陵盆地,南部是沿海沖積平原,是珠江三角洲的組成部分

廣州地處南帶,屬南帶典型的季風海洋氣候。由於背山面海,海洋性氣候特別顯著,具有温暖多雨、光熱充足、温差較小、夏季長、霜期短等氣候特徵。由於水熱同期,極利於作物的生長,但自然災害威脅也較大。

栽培作物具有熱帶向帶過渡的鮮明特性,是全國果樹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包括熱帶、帶和温帶3大類、40科、77屬、132種和變種共500餘個品種,更是荔枝、橙、龍眼、烏(白)欖等起源和類型形成的中心地帶。蔬菜向以優質、多品種著稱,共有14類近400個品種。花卉、盆景是本市的特產,包括觀花、觀葉和觀葉賞果三大類,主要有白蘭、桂花、茉莉、米仔蘭、含笑、劍蘭、菊花、金桔、四季桔等150餘個品種。

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一年兩熟。經濟作物以甘蔗、花生、蔬菜、水果為主。廣州是“水果之鄉”,共有500多個品種,其中荔枝、香蕉、木瓜和菠蘿譽稱“嶺南四大佳果”。畜禽、水產和野生動物種類也很多,且不乏名優特品種。

廣州市轄十區和兩縣級市,總面積7434.4平方公里,總人口725.19萬人,共設118個事處、63個鎮。

誰有西關美食資料和介紹(最好附加圖片)

荔灣,舊稱“西關”,因區內有“一灣青水綠,兩岸荔枝紅”美譽的“荔枝灣”而得名。現轄區面積16.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多萬,常住外來人口20多萬。西關地理位置西關,是老廣州人對位於荔灣區,北接西村,南瀕珠江,東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明清時地處廣州城西門外一帶地方的統稱。西關分為上西關和下西關,其中上西關地勢較高,下西關地勢較低。通商口岸譽古今--“十三行”早在明末清初,就是中國對外貿易的唯一通商口岸;沙面島過去是英、法等國的租界,是當今中國最具有歐陸風情的地方之一,島內擁有上百棟集歐美各國20世紀初風格的建築,古樹林立,眺望珠江白鵝潭,更有江闊天高、氣象萬千之感。“西關美食”甲天下--力求"色香味形意"完美結合,享有“食在荔灣”之盛 譽。美食數量多達幾百種,如南信雙皮奶、歐成記上湯鮮蝦雲吞麪、德昌鹹煎餅、荔灣艇仔粥等等;以陶陶居、趣香餅家、蓮香樓、榮華等為代表的廣式月餅蜚聲海內外,遠銷世界各地。 咬蔗須: 咬蔗須,要睇毛,短毛輸,長毛贏,吾算數。 鬥柑: “篾”開柑,數柑核,邊個核多就邊個贏,吾準手賴就甘縮骨。 拍大骳: 拍大骳,唱山歌,人人話我無老婆,嘀起心肝娶返個,有錢娶個嬌嬌女, 無錢娶個豆皮婆,豆皮婆,食飯食得多,屙屎屙兩籮,屙尿衝大海,屙屁 打銅鑼。 凼凼轉 凼凼轉,菊花圓,炒米餅,糯米糰,阿媽叫我睇龍船,我吾睇,睇雞仔, 雞仔大,摞去賣,賣得幾多錢?賣得三百六十五個仙。 猜呈沉: 呈沉剪,呈沉包,呈沉糯米叉燒包。老鼠吾食香口膠,要食豆沙包。 伏壘壘: 一就預備,二就壘埋,三就開盤,四就嚟到,彭到算數。 捉大賊: 點指兵兵,點指賊賊,點着誰人做大兵,點着誰人做大賊。 估手指: 估手指,要估中,邊個吾中,就唔中用,褲浪底見個窿。 點蟲蟲: 點蟲蟲,蟲蟲飛,飛到荔枝基,荔枝熟,摘滿屋,屋滿紅,陪住個細蚊公。 騎牛牛: 騎牛牛,牛牛走,牛牛響前咪回頭,若然回頭就打籮柚。 打波子: 大眼雞,鹹魚頭,你屙尿,吾洗手。 咕碌咕碌: 咕碌咕碌一,咕碌咕碌二,咕碌咕碌三,準備開炮打敵人! 跳橡筋: 董存瑞,十八歲,為國犧牲炸堡壘,炸到堡壘咯咯脆,全國人民流眼淚。 碌銅仙: 碌銅仙,打銅錢,全憑眼界手出變,叮響銅錢俾個仙。 打泥炮: 打泥炮,泥炮響,唔使揸上戰場。 飛麻鷹: 摺紙機,麻鷹飛,飛來飛去唔落地,麻鷹有條尾。 踩腳趾: 咚啄,酸姜,你阿嬤,纏腳娘。 趿跛跛: 趿跛跛,跳跳腳,咚咚咚,上跳下跳似麻雀。 撞跛腳: 趿跛跛,跛佐蹄,無米煮,煮泥沙,無屋住,住樓梯,樓梯有隻鬼,嚇到你鑽落牀下底。 頂手掌: 伸長手,頂手掌,死人都要頂硬上,依牙崩哨就貓甘樣。 劈友: 劈友,劈友,快嘀走,走得快,好世界,走得磨,冇鼻哥。 鬥遠: 鬥遠掟石頭,因住咪甩手,石頭最無眼,掟親吾好眼淚流。 掟磚頭: 掟磚頭,斗大夠,一掟掟到西門口,濺起浪花拋浪頭。 撈魚仔: 花手巾,真引人,基邊撈魚好過癮,一兜一條好手運,千其吾好牟(蹲)到你頭暈。 黐塘尾(蜻蜓) 黐塘尾,塘尾飛,飛到菜田基,田基有條蛇,嚇親你兩仔爺。 煮飯仔: 煮飯仔仔先落米,風爐透火柴對齊,千其唔好咁拿西,我哋系細蚊仔。 打馬仔: 一人騎角馬,兩人騎豬乸,三步要埋頭,撞到面就打。 鬥辣椒: 紅辣椒,綠辣椒,平時你鑔嘴藐藐,今日你無膽同我撩。 放臭屁: 鬼叫你甘貪心,聞佐我個屁,索入佐個鼻,我要你賠返二兩四。 味水底: 味水底,摸泥沙,摸到泥沙當金龜,摸吾到系契弟。 鑽台底: 陳德貴,住得矮,牀下底有隻鬼,嚇到佢鑽台底。 扯大纜: 一二三,三二一,肥婆跳舞頂第一! “雪”滑梯: 細蚊仔,雪滑梯,因住跌落嚟,咪學陳德貴,成日流鼻涕, 跌親個籮柚唔好睇。 過天梯: 過天梯,蝦矮仔,人在雲東過到西,唔怕米貴就最怕矮。 做大戲: 黑麪李逵,紅面關公,三國水滸亂曬龍,打敗清兵系英雄。 彈象棋: 打棋子,靠眼屎,全憑眼界靠本事,唔好睇錯認夠屎。 畫烏龜: 乞兒仔,畫烏龜,一人一筆咪亂嚟,最後果個人衰仔!

TAG標籤:蓮香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