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路易二十一世

路易二十一世

路易二十一世(Louis XXI),原名 Louis Alphonse Gonzalve Victor Emmanuel Marc de Bourbon,出生於1974年4月25日,是西班牙王室和法國王室的繼承人。他的曾祖父是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三世,和法國最後一位國王路易十六的弟弟。路易二十一世被認為是法國王位的合法繼承人,但他本人並不支持復辟王朝,而主張現行的共和制度。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請問,有沒有路易二十﹖

首先更正一下樓主,路易不是一個家族,而是一個常見的法語名字。傳統上歐洲君主是沒有姓氏的,所以會有許多重名的國王,需要以數字加以區分。他們之間不一定有血緣關係。

第一個名叫路易的法國國王是查理曼大帝的兒子,一般被稱為路易一世。而最後一個叫路易的法國國王是路易十九世。路易十九世即位已經是法國大之後的事情了,所以地位很不穩固。路易十九世下台後法國又經歷了幾任國王/皇帝,最後還是成為了一個共和國。因為共和國沒有君主,所以也就沒有路易二十世了。

請問路易一共有幾世?

應該有十九個,其中十四在位72年,人稱太陽王,十五最不得人心,卻在位59年,路易十六是歷史上第二個被處死的,路易十九隻當了二十分鐘國王,路易九被稱做聖路易

被稱為"人民之父"的路易十二,路易十二的生平事蹟簡介

路易十二,(Louis XII,1462年6月27日-1515年1月1日)法國瓦盧瓦王朝國王(1498年-1515年在位),被稱為"人民之父"。他屬於該王朝的奧爾良支系。即位前的封號是奧爾良公爵(稱路易二世,1465年起)。

路易十二力圖成為一位人民的好國王。他對此作出許多努力,如改革司法系統和減輕税賦。這些舉動使他得到了"人民之父"的稱譽。然而馬基雅維利在他的《君主論》中,把路易十二作為失敗君主的典型。

路易十二是奧爾良公爵查理一世和克萊沃的瑪麗的兒子,生於布盧瓦。他的爺爺是法國國王查理六世的弟弟路易一世,也是法國最偉大的宮廷詩人之一。1465年父親去世後,路易繼承了奧爾良公爵的封號。

1476年,奧爾良公爵路易與他的侄女法蘭西的讓娜訂婚,後者是路易的堂兄法王路易十一之女。讓娜很虔誠但卻是個殘廢。1498年當法國國王查理八世無嗣而終後,這個婚約被取消了,路易與查理八世的遺孀布列塔尼的安妮結婚並得以繼承王位。安妮是布列塔尼公爵弗朗索瓦一世的唯一繼承人,路易十二與她的婚姻確保了布列塔尼和勃艮第兩公國留在法國版圖之內。在布列塔尼的安妮去世後,路易十二最後娶了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的妹妹瑪麗·都鐸。

路易十二全面繼承了查理八世征服意大利的計劃,他想達到的目標甚至比查理八世還要遠大。意大利戰爭在他統治時期變成了許多大國捲入的歐洲戰爭,並在此後的近半個世紀令法國無法自拔。

1499年在企圖獨霸意大利的威尼斯共和國邀請之下,路易十二率大軍進入意大利,進攻威尼斯在倫巴第地區發展勢力的最大障礙米蘭公國。他成功地征服了米蘭,但米蘭的統治者路科·斯福爾扎很快又奪回了它。1500年,路易十二與阿拉貢國王斐迪南二世簽訂密約(1500年格拉納達條約),瓜分那不勒斯,並取得兩西西里王國王位;但斐迪南二世最終打亂了他的計劃。1502年路易十二與斐迪南二世發生衝突,隨之1503年法軍在加利良諾大敗。到1504年,法國在那不勒斯的影響都被西班牙排擠出去。1511年,教皇尤利烏斯二世為免意大利落入法國之手,聯合各城市及西班牙拼湊成反對法國的"神聖聯盟"。1512年路易十二在拉韋納戰役中打敗了聯盟的軍隊,但隨後於1513年再次進攻米蘭時被瑞士僱傭軍擊敗(諾凡拉戰役)。這次戰役以後,路易十二幾乎徹底退出了對意大利的爭奪。

路易十二於1515年1月1日去世,被安葬在聖但尼修道院。由於法國的王位繼承嚴格遵照薩利法典排斥女性的原則,路易十二的王冠傳給了他的女婿昂古萊姆的弗朗索瓦(即弗朗索瓦一世)。

法國君主列表的王位覬覦者

推翻帝制後的法國的國家元首主要是法國總統,此外還有維希的國家元首(1940年—1944年)、法蘭西共和國臨時的(1944年—1946年)和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期間的法國參議院議長(1969年和1974年)等不同稱號的法國國家元首。不同的妄求者(覬覦王位者和覬覦帝位者)都自稱是法國的正統君主,拒絕承認法國總統和其他法國國家元首。他們是歷史上的法國君主的後裔,分屬不同的集團,這些集團是: 波旁王室的後裔,自1830年起拒絕承認所有法國國家元首。其中一些“聯合主義者”在1883年以後開始認同奧爾良黨的覬覦王位者。1883年波旁王朝直系絕嗣後,正統派發生,一部分轉而支持奧爾良派。另一部分最保守的正統派則轉而同西班牙的卡洛斯派合流(西班牙波旁王朝始祖腓力五世是路易十四的孫子,同法國波旁家族直系的血緣關係比奧爾良家族更近),擁立西班牙王位覬覦者卡洛斯(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的叔叔,不承認女性有王位繼承權)之子唐·胡安為“法國、納瓦拉、西班牙和耶路撒冷國王”,稱“讓三世”。1936年,卡洛斯派末代僭主阿方索·卡洛斯(“法王查理十二世”)去世,無男嗣,這部分正統派於是又轉而擁護剛剛退位的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三世為“法王阿爾方斯一世”。在阿方索十三世的三個兒子中,長子因與平民結婚而失去王位繼承權,次子海梅是聾啞人,三子唐·胡安成為西班牙王位繼承人(其長子是今日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但法國正統派強調“長幼有序”,因此擁立海梅為“法王查理六世”。這一派如今的領袖是海梅的孫子,安茹公爵“路易二十世”。

正統派王位覬覦者(自1830年起) 查理十世(1830-1836),波旁王朝退位國王,路易十六及路易十八之弟 路易十九世(1836-1844),路易-安託瓦,查理十世之子,昂古萊姆公爵 亨利五世(1844-1883),尚博爾伯爵,路易-安託瓦之子 讓三世(1883-1887),西班牙名唐·胡安,蒙提遜伯爵,西班牙波旁王朝國王費爾南德七世之侄,王位覬覦者卡洛斯(卡洛斯五世)之子 查理十一世(1887-1909),西班牙名卡洛斯,馬德里公爵,唐·胡安之子 雅克一世(1909-1931),西班牙名海梅,馬德里公爵,卡洛斯之子 查理十二世(1831-1936),西班牙名阿方索·卡洛斯,聖海梅公爵,唐·胡安之子,雅克一世之叔父 阿爾方斯一世(1936-1941),西班牙退位國王阿方索十三世,西班牙國王費爾南德七世之女伊莎貝爾二世的孫子,雅克一世的遠房堂兄弟 亨利六世(1941-1975),西班牙名海梅·恩裏克,塞戈維亞公爵,阿方索十三世次子 阿爾方斯二世(1975-1989),西班牙名阿方索,安茹公爵,海梅長子 路易二十世(1989-),路易斯·阿方索,安茹公爵,阿方索長子,外祖母是佛朗哥之獨生女 法皇拿破崙一世和他兄弟的後裔(包括法皇拿破崙三世的後裔),1815年至1852年以及1870年以後拒絕承認所有法國國家元首。

波拿巴派帝位覬覦者(1815-1852) 拿破崙二世(1815-1832),拿破崙一世獨子,羅馬王,利希施塔特公爵 約瑟夫·波拿巴(1832-1844),拿破崙一世長兄,曾為西班牙國王 路易·波拿巴(1844-1846),拿破崙一世之弟,曾為荷蘭國王 拿破崙三世(1846-1852,1870-1873),路易·波拿巴之子,1852-1870為“法蘭西人皇帝” 波拿巴派帝位覬覦者(1873年以後) 拿破崙四世(1873-1879),拿破崙·歐仁,拿破崙三世之皇儲和唯一之合法子嗣 拿破崙·約瑟夫·夏爾·保羅·波拿巴(1879-1891),熱羅姆·波拿巴之子。拿破崙·歐仁將其排除在帝位繼承順序之外,引起波拿巴黨的激烈爭論 拿破崙五世(1879-1926),拿破崙·維克托·熱羅姆·弗雷德裏克·波拿巴,拿破崙·約瑟夫之子。1879-1891年期間與其父同時宣佈對法蘭西帝位的主張 拿破崙六世(1926-1997),路易·熱羅姆·維克托·埃曼努埃爾·利奧波德·瑪麗·波拿巴,拿破崙·維克托之子 拿破崙七世(1997-),夏爾·瑪麗·熱羅姆·維克托·拿破崙·波拿巴,路易·熱羅姆之子 英國君主自金雀花王朝的愛德華三世開始自稱“法國國王”,其旁系、斯圖亞特王朝的英王詹姆斯二世(亦即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七世)及其後裔在光榮後海外,繼續自稱“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和法蘭西的國王”。

17世紀波旁王朝的統治者

十七世紀初,在法國盛極一時的波旁王朝統治者是路易十四

1638年9月5日,路易十四誕生於聖日耳曼(Saint-Germain-en-Laye)的王室城堡。他是法王路易十三和王后奧地利的安娜(Anne d'Autriche,雖然她的稱號是“奧地利”,但事實上她是一位西班牙公主,西班牙國王腓力三世的女兒)的長子。1643年,路易繼任法蘭西國王,那時他還是個年幼的孩子,之後一直統治法國到1715 年其生日前4天去世為止,享年77歲。

路易十四22歲時才開始對統治國家感興趣,令所有人吃驚的是,他相當擅長此道。路易十四統治法國前後達72年之久。他被稱為太陽王(Roi Soleil)。 是世界上執政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

路易十四在當時被看做一個奇蹟,因為他的父母結婚23年沒有子女。他四歲時(1643)就登基做國王了,他的母親奧地利的安娜代他執政,但此後的18年中紅衣主教馬薩林是法國的真正統治者。直到1661年茹爾·馬薩林死後他才開始親政。他的執政期是歐洲君主的典型和榜樣。

在紅衣主教阿爾芒·讓·德·普萊西·黎塞留和馬薩林的外交成果的支持下,路易十四在法國建立了一個以他為中心的、巴洛克式的王國。他發動戰爭、在凡爾賽宮舉行豪華的慶祝、資助藝術和科學的發展來為他自己增光。在他的大臣如讓·巴普蒂斯特·柯爾貝的幫助下他將整個法國的官僚機構集中於他的周圍,以此增強了法王的軍事、財政和機構的力量。對他執政不利的事件有他與教皇之間的不和,他對胡格諾派教徒的以及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他執政期的後期法國國庫空虛瀕臨破產。

1660年路易與西班牙公主瑪麗-泰蕾茲結婚,1683年瑪麗-泰蕾茲死後他又與地位比他低的孟脱儂女伯爵弗朗索瓦絲·徳·奧比尼結婚。路易比他的兒子和最大的孫子活得都長,他的重孫路易十五才繼了他的位。

歷史上有路易二十嗎

沒有,到路易十九結束追問為什麼呢

追答被大了,大後就是共和國了,沒皇帝了

西方的帝王叫做一世,二世的這些是什麼意思

幾世代表是第幾個用這個名字的國王,比如路易十四就是第十四個叫路易的國王,路易是他的名字不是姓,路易十六就是第十六個叫路易的國王。

只是用來區分先後順序的,其中路易十四和路易十六有血緣關係,路易十六是路易十四的曾曾孫,不是所有的存在血緣關係的。

擴展資料:

君主制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最普遍的政體形式。它不僅是奴隸制國家和封建制國家的主要政權組織形式,還被少數資本主義國家所採用。君主制的具體形式並不單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實行君主的政體形式。主要特點是:君主擁有無限的權力,他的意志就是國家的法律,臣民必須絕對服從。君主依靠官僚軍事機構,維護其統治,對人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中國是世界上實行君主制歷史最長的國家之一。

從公元前21世紀夏代奴隸制國家建立,直到1911年辛亥推翻清王朝的4000多年間,基本上都實行君主制。

目前,世界仍然有六個君主制國家,它們是沙特阿拉伯、科威特、梵蒂岡、斯威士蘭、文萊、 阿曼蘇丹國,它們大多是教國家,沒有成文法,只有習慣法,但這些國家的君主都比較開明。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拿破崙三世

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虔誠的路易的混亂統治

路易一世(又名“虔誠的”、“美麗的”或“温文爾雅的”)是屬於加洛林王朝的法蘭克國王和神聖羅馬皇帝.

他生活在公元8到9世紀之間,統治了26年.

他是中世紀神聖羅馬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直到亨利四世.

路易在統治期間成功地維繫了加洛林帝國.

然而,在他死後,帝國被他的兒子們分割開來,導致了法國和德國的誕生.

公元778年4月16日,虔誠的路易出生在卡西諾基勒姆(今天是法國新阿基坦地區的Chasseneuil Poitou公社).

他的父親是查理曼大帝,而他的母親是皇帝的第二任妻子温茲高的希爾德加德.

三歲時,路易斯被加冕為阿基坦國王.

他一直擔任這一職務,直到公元814年接替父親成為法蘭克國王,並在那裏的統治藝術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

公元813年,查理曼大帝將路易加冕為他的共同皇帝,這是從拜占庭帝國和羅馬帝國借鑑的習俗.

第二年,查理曼大帝去世,虔誠的路易國王成為法蘭克人的新國王.

繼任工作進展順利,因為到查理曼大帝去世時,路易斯是他唯一倖存的合法兒子.

路易斯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哥哥,駝背的佩賓(他的合法性一直在爭論),還有兩個哥哥,小查爾斯和卡洛曼,都改名為皮平.

三個兒子都先於他們的父親去世,留下路易作為查理曼的唯一繼承人,路易是虔誠的(阿德里安·巴蘭德斯/公共領地),查理曼死於公元814年,由路易繼承.

作為新國王法蘭克和神聖羅馬皇帝(在公元816年教皇斯蒂芬六世加冕後),路易開始按照教的價值觀改革帝國.

例如,在查理曼大帝建立皇宮的亞琛,路易驅逐了該市的青樓女子.

他也不放過他的未婚姐妹,她們因與不同的男人發生性關係而臭名昭著.

儘管他們被送到修女院是為了修行,但路易這樣做可能是為了防止他們嫁給後來威脅到他權威的有權勢的人,路易也把教視為統一神聖羅馬帝國的一種手段,而神聖羅馬帝國實際上是來自不同種族、語言的民族的聚集,以及文化背景.

阿尼安的本尼迪克特,被任命為皇帝的宗教事務的首席顧問,並負責改革法蘭克教會.

此外,在路易登基的第一年,大約有40份文憑(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書面文件)在整個帝國發行.

在這些文憑中,路易斯試圖把自己描繪成一個統治者,他的臣民首先是徒.

他提出了一個帝國的願景,建立在通過教信仰實現人民團結的基礎上.

正是由於路易致力於將神聖羅馬帝國塑造成一個教國家,才使他獲得了“虔誠”的稱號,路易從826年起就被描繪成一個虔誠的、當代的戰士,並在上面覆蓋了一首拉巴努莫魯斯的詩.

公元817年,路易在位僅三年,就已經開始計劃.

其結果是帝國勛章,將帝國劃分為他的三個兒子,洛希爾,佩賓和路易.

洛希爾與他的父親成為聯合皇帝,而佩賓和路易分別成為阿基坦和巴伐利亞的國王.

洛希爾、佩賓和路易的兒子將是他們父親的繼承人,但如果他們中有一個毫無爭議地死去,他的王國將由長兄、虔誠的路易和使節繼承.

(Wikimedia/Public Domain),雖然路易在他死後盡了他所能確保有序的繼承,但他在統治期間卻沒能阻止這種混亂.

路易不得不對居住在神聖羅馬帝國邊界上的部落發動軍事行動,因為這些部落開始引起麻煩.

此外,路易不得不對自己的兒子發動三次內戰,甚至一度被他們罷黜.

從未有過路易最終會取得勝利並繼續統治直到他死,路易是一匹虔誠的馬,也是戰場上的國王.

(Wikimedia/Public Domain)公元840年6月20日,路易斯在靠近英格爾海姆的萊茵河中的一個島嶼彼得索去世.

他被埋在梅茨的聖阿諾德修道院.

虔誠的路易死後,他的繼承人之間爆發了內戰.

聖子路易戰爭於公元843年隨着凡爾登條約的簽訂而結束.

這一條約不僅結束了內戰,而且導致了法德兩國的形成,《凡爾登條約》將加洛林帝國的領土劃分為三個王國,影響了西歐的繼承和衝突,直至20世紀.

(奧拉胡斯/公共領域),上圖:虔誠的路易加冕為阿基坦國王.

路易一世的介紹

(虔誠者)路易一世,(法語:Louis Ier,778年4月16日-840年6月20日), 法蘭克王國的國王和皇帝(814年1月28日—840年6月20日在位),查理大帝的兒子與繼位者。統治者的稱號之一,按年代排列有:法蘭克國王(778年-840年6月20日)、波旁公爵(1279年—1342年1月29日)、佛蘭德伯爵(1304年~1346年8月26日)、法國安茹公爵(1339年7月23日—1384年9月20日)、奧爾良公爵(1372年3月13日—1407年11月23日)、孔代親王(1530年5月7日-1569年3月13日)和西班牙國王(1707年8月25日~1724年8月31日)。

法國曆史中出現的路易幾世、查理幾世和拿破崙幾世,他們是姓還是名?

題目中出現的“路易”、“查理”和“拿破崙”是名字而非姓氏。

歐洲的王室稱號有着固定的規則。一般稱號與國王的名字對應。名字是出生時取的不會變,次序就看在同一個頭銜持有者裏的順序,這個順序是可以超越家族和血統的,所以“X世”不一定是“X-1世”的子孫,“X世”的子孫也不一定就叫“X+1世”同樣,當一個人擁有多個頭銜時,在不同的頭銜中可能會排在不同的次序上比如英格蘭國王威廉三世,和蘇格蘭國王威廉二世,指的都是同一個人。

更直觀地説:某國國王名字叫做“路易”,他是這個國家王室當中第一個叫做“路易”的國王,那麼它就會被稱作“路易一世”,或者更準確的翻譯應該是“路易第一”。

而他的兒子如果叫做“路易”,那麼就叫做“路易二世”或者“路易第二”。而如果這個兒子名字叫“亨利”,而以前這個國家已經有過四個名字叫“亨利”的國王,這個小亨利當國王后就應該被叫做“亨利五世”。如果這個兒子叫“詹姆斯”,而這個國家此前從來沒有過叫做“詹姆斯”的國王,那麼這個孩子就會叫做“詹姆斯一世”。

舉歷史上的例子,法國曆史上的“路易”國王們並不擁有同一個姓氏。最著名的路易十四國王的姓氏是“波旁” ,全名是“路易·迪厄多內·波旁”,這個姓氏起緣於法國中部的波旁地區。是法王一位家臣即今天波旁王室成員的母系祖先的私人封地。

路易九世之子克萊蒙伯爵羅貝爾與其子孫通過他和波旁領地的女繼承人勃艮第的比阿特麗斯的婚姻,獲得了對波旁公國的統治權。他們二人的長子路易在1327年獲封為波旁公爵。自此以後,他的子孫以封國波旁為姓。最早姓“波旁”的亨利四世是最後一個姓“瓦盧瓦”的亨利三世國王的表親,此前的路易十三、路易十二等也都是姓“瓦盧瓦”,姓氏的變化不影響稱號的繼承。

TAG標籤:二十一 路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