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烏龍茶第一泡能喝嗎

烏龍茶第一泡能喝嗎

烏龍茶第一泡可以喝,但通常被稱為“洗茶水”。這是因為第一泡烏龍茶的主要目的是將茶葉洗淨,並排除過多的雜質。因此,第一泡通常只泡5-10秒,然後倒掉。第二泡及以後的茶汁才是真正的烏龍茶,有較好的口感和香氣。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第一泡茶能喝嗎

問題一:第一泡茶可喝嗎? 人們用茶壺沖泡烏龍茶時,習慣上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稱之為“洗茶”。有些茶人解釋這樣做是因為要洗去茶葉中不乾淨的夾雜物如茶灰、塵埃。他們認為不“洗茶”的人,是“不講衞生”、“不懂茶藝”。但有否想過,這樣“洗茶”,連茶葉精華也在不知不覺中洗掉了?

去年11月,我應邀到日本參加“中國烏龍茶專題研究會”,期間有日本人提出:“洗茶是怎麼回事?”還有人問:“成品茶都要洗了再飲,是否因為茶葉不清潔?”

其實,據學者考證,“洗茶”一詞始用於北宋,原屬於茶葉採製過程用語,後延伸至飲用過程中。而鮮葉從茶樹上採摘下來以後經過初制、精製,其中有多道工序如做青、釜炒、揉捻、烘焙、篩揀等,不僅獲得茶葉品級,而且達到衞生標準。其中偶有夾雜物如茶灰、塵埃,經注入沸水即倒掉,也迅即去除。而第一泡茶的操作,主要是進行浸泡,有利於茶葉的舒展和茶汁的浸出,使飲用者很 *** 覺到茶葉香味,而不是單純為了洗去茶葉不衞生的東西。

第一泡茶的有效成分較多,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不但對人體健康有益,而且盡顯茶的美味。根據有關實驗,茶的香味和有益人體的成分在第一泡後3秒即開始浸出,若超過3秒鐘倒掉茶水,上述茶中的有效成分就會大量損失。從市場經濟角度看,為拓寬我國烏龍茶銷路,謀求跨越式可持續發展,“洗茶”用語宜修正為“浸茶”或“温茶”較為確切和科學。

問題二:泡茶第一泡能喝嗎 能喝。講究的人

不喝。

説第一泡怎麼怎麼地不能喝,

那是的,講究的人、品茶的人,文人的事。

草根不管那些,喝就是。

問題三:第一道茶不能喝嗎?為什麼 第一道茶在中國的茶文化中被稱為“洗茶”,具有“除塵、醒茶、潤茶”之功效,方法是用沸水衝注茶葉,輕輕搖動幾次後,立即倒去茶水。中國茶葉學會理事劉仲華指出,鮮茶採摘下來後經過釜炒、揉捻、烘焙、篩揀等工序,會夾雜一些茶灰和塵土,而像烏龍茶、綠茶在加工過程中,就很容易出現鉛、銅等化學元素過量的問題,而茉莉花茶等花茶容易出現農藥殘留量超標的現象。“洗茶”能除去部分易溶於熱水的農殘物和重金屬,特別是沸水衝飲的方式可以大大降低鉛的攝入量。

從口感上來説,“洗茶”有利於茶葉的舒展和茶汁的浸出,使飲用者可以很 *** 覺到茶葉的香氣。茶多酚、氨基酸等多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物質也會在這個過程中溶出,對於普洱茶、烏龍茶這樣的功夫茶來説,更是如此。此外,茶葉還具有較強的吸濕性,儲存過久的茶葉會吸入潮氣影響口感,而“洗茶”就可去除茶葉的陰濕之氣。

需要注意的是,洗茶的水要很快倒掉,實驗證明,茶的有益成分在沖泡後的三秒就開始浸出,如果緩慢倒掉茶水,營養成分就會大量損失。洗茶結束後,迅速倒入沸水,泡上四五分鐘,即可“”出茶的精華。蘇格蘭研究發現,浸泡五分鐘可以充分發揮茶葉的功效,人體飲用泡過五分鐘的茶水,血液抗氧化物水平比飲用只泡一分鐘的茶水的人高出60%。此外,沖泡茶葉最好用純淨水,有一項實驗顯示,分別用自來水和純淨水沖泡茶葉,結果表明,鉛和農殘物質在自來水中的溶解度較低,而在純淨水中,茶葉鉛溶解量有所增加。

問題四:一般來説,茶葉第一泡可以喝嗎? 在泡茶的過程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那就是第一泡的茶水,往往都給倒了,即使好幾千塊錢一斤的茶葉也不例外。這裏面講究可不少。有人來茶葉店買茶,顧客挑中的茶葉,老闆會先泡上一杯給顧客嚐嚐。水燒開後,這第一泡泡出來的茶水,老闆一般會倒掉,這一細小的舉動,顧客往往不會注意,其實,這裏面暗藏玄機。

高級茶藝師介紹,一是把這些浮塵和雜質去除掉,第二因為它屬於大葉種,並且條形都是緊壓形的,顆粒是比較圓緊,所以再衝泡一遍便於葉片慢慢舒展開。茶藝師説,這叫洗茶,洗茶除了這兩個目的,其實,還有一個目的,和茶葉打交道的人自然不願去提它,只有醫生心裏最明白。齊魯醫院神經內科專家表示,因為茶葉打藥,現在都説要求先用點温水洗一下。

不過,顧客把茶買回家自己泡的時候,洗茶的環節往往被忽略了。因為茶葉要求耐泡,即使再耐泡的茶,洗多了,茶當中一些對人體有益的成分,比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也會被洗掉,所以一般只洗一遍。山東省營養協會副會長杜慧真指出,不洗的話,可能這些農藥或者有些重金屬長期攝入,對消化系統、肝腎功能是有一定危害

問題五:泡茶第一道水為什麼不喝 因為在茶葉製作的過程中要設計很多道工序,所以製作工程中難免會使茶葉沾上灰塵揣麼的,所以第一道水衝開後是不能喝的,並且第一遍水可能會含有茶葉上面的農藥殘留。我的家鄉是盛產鐵觀音的,通常我們會用燒開的水將茶葉衝開,第一道水用來洗杯子,第二道水才開始喝。還有一個原因是,第一道水通常會比較苦澀,不能真正喝出茶的品質,這算是比較偏科學的解釋吧。通常第二道至第四道水是最出味的。為了乾淨起見,第一道水還是建議直接用來洗杯子。

問題六:為啥茶泡的第一次不能喝? 普洱茶葉嫩葉中的含氟量可達249mg/kg。老葉比嫩葉高一倍左右,通過第一遍洗茶可以洗去50%的可溶性氟化合物,同時也可以把茶葉吸到的不好的味道洗去,所以第一泡浸泡時間要稍微拉長點,30秒到一分鐘即可,也可以當成醒茶。

同時,第一二泡本身茶葉沒展開,也不喝,所以沒必要覺得捨不得,

問題七:泡茶時,第一道茶可以喝嗎? 可以,黑茶、普洱茶往往習慣把第一泡茶水倒掉,並稱之為“洗茶”。有“潤茶、醒茶”之效,主要是為了茶的香氣和滋味更好的訂到釋放,所以喝還是可以喝的。綠茶、黃茶之類則不需要洗茶,第一泡直接喝

問題八:為什麼頭泡茶都要倒掉 為什麼第一泡不能喝 第一次泡的水,是為了清洗茶葉,和泡開茶葉。第一次泡的時間要短,茶葉中的營養物質沒有來得及泡到水裏,水裏也會洗出少許的灰塵 與雜質,所以一般不喝。但也有些少有品種的茶是不用這樣的,第一次的也可以喝。

問題九:第一泡茶湯喝還是不能喝? 一般都不喝,第一遍是洗茶,洗去浮塵的

問題十:泡茶,泡第一次能喝嗎 主要,看是什麼茶,一般,紅茶、和烏龍茶,是要洗茶的。因為這些是發酵茶,一是洗去發酵過程中的灰塵,二是需要給茶葉預熱加温。

烏龍茶泡第一次能喝嗎?一般可以泡幾次?

烏龍茶泡第一次倒掉,此為洗茶,好的烏龍茶可以泡七八回,泡茶用水要求水源沒有病源體污染,沒有工業污染;

水的感官性狀良好,即無色、無臭、透明、無異味、無懸浮物,舌嘗有清涼甜潤的感覺,水的PH值為中性7,煮沸後永久硬度不超過8度,這樣的水就適用於泡茶。

均勻茶的方法在用茶壺輪流給幾杯同時倒茶,當將要倒完時,把剩下的茶湯分別點入各杯中,俗稱“韓信點兵”,注意倒茶時不能一次倒滿一杯,至七分滿處為好。

擴展資料:

泡茶器具

名茶與茶具總是珠聯璧合的。歷史上品飲烏龍茶的茶具十分考究,備有一套小巧精緻的茶具,稱為“茶房四寶”,即潮汕爐--廣東潮州、汕頭出產的陶磁風爐或白鐵皮風爐。

泡飲烏龍茶的茶具仍然脱離不了這“茶房四寶”,只是有所變化,更趨實用化、方便化。

普遍使用的“茶房四寶”有小電爐、鋼質開水壺(也有電爐與開水壺配套稱為“隨手泡”)、鋼質茶盤(或塑料茶盤),“白瓷蓋碗”和小茶杯,這樣才具備泡飲烏龍茶的條件。

泡茶第一泡要倒掉嗎泡茶第一泡要不要倒掉

1、不是所有的茶都要倒掉第一泡。一般綠茶、白茶、黃茶、紅茶、條形烏龍茶的頭泡茶沖泡出的內含物質是非常豐富的、很好喝,倒掉非常可惜,建議喝掉。尤其有些優質的名優綠茶、紅茶,本身不耐沖泡,四泡之後可能就寡淡無味,因此鮮甜甘潤的頭泡茶不能錯過。

2、緊壓茶第一泡茶滋味較淡,頭泡茶更多的是為了“潤茶”“醒茶”。第一泡沖泡時注水沒過茶葉便很快出湯,使緊壓的幹茶吸水鬆散便於之後出味,頭泡茶滋味反而較淡,喝與不喝都隨意。

3、黑茶普洱茶複雜些,這裏是否要捨棄頭泡茶取決於茶葉的倉儲條件。條件好的就能喝,條件差的不喝(第一泡有雜物或者抿一口有異味就可以丟了)。散茶、餅茶的區別可以參照前兩條。簡單些説,好散茶—喝,差散茶—倒;好餅茶—喝或不喝,差餅茶—倒。

4、頭泡茶不能洗掉農殘。農藥多為脂溶性,熱水只能溶解和稀釋很小部分,如果幹茶中真的存在農殘,靠頭泡茶是洗不掉的。這裏多説一句,“農藥殘留”和“農殘超標”是兩個概念,要是拋開劑量談毒性,那是耍流氓,別被“有農殘即有害”誤導。第五,頭泡茶一定程度上能清洗灰塵和沾附在幹茶上的雜質。比如陳化時間較長的普洱茶黑茶,甚至是老白茶,可能存在積灰,第一泡茶可以倒掉。

一般來説,茶葉第一泡可以喝嗎?

茶葉第一泡最好不要喝。

從茶道的角度來説,第一泡茶的術語稱為“醒茶”。即:讓沉睡或塵封的茶葉通過與空氣和水份的接觸甦醒過來,吸收天地人氣,重新煥發出茶葉的本質以便於沖泡飲用。

不同茶種醒茶的方法不盡相同,沖泡黑茶、青茶、紅茶的時候,其方法是從保存狀態取出,放入沖泡器皿中,用100℃的沸水來醒茶;相對嫩度較高的綠茶、白茶、黃茶醒茶方法是冷藏保存取出,放入高温燙過的沖泡器皿中,再用80℃左右的開水醒茶。

醒茶在整個沖泡過程中,因茶葉內在品質的表現有着決定性的作用,對後面的沖泡及口感有着直接的影響。

拓展資料:

醒茶後,茶葉口感更佳。

有茶友反應,在喝鐵觀音的時候,第一泡和第二泡的味道不太一樣。鐵觀音的茶香是隨着熱氣慢慢散發的,第一泡味道尤其地淡。到第二泡的時候,茶葉裏的營養和精華都溶解在茶湯裏了,滋味也會更好。

通常顆粒型(鐵觀音)和磚茶(熟普洱),都有醒茶這一説。鐵觀音的第一泡是為了舒展茶葉,熟普洱的第一泡是後渥堆發酵,洗一洗感覺乾淨一些。

科學實驗表明,鐵觀音第一泡中,茶葉浸出物有2%左右。

其他類型茶葉第一泡,浸出物有7%左右。

條形越鬆散的,第一泡浸出物越多。

很多頂級條形茶,第一泡是相當好喝的,如果倒掉那7%可是相當可惜了。

有些茶是需要洗的,有些茶是不需要的。

1、像烏龍茶,黑茶,大宗的紅茶,白茶等是有洗茶這一步的,有些陳年的黑茶可能還會洗兩次。其實洗茶還有另外一個説法叫醒茶,茶是有生命的,當遇到沸水時被喚醒,故名醒茶。

2、很多芽頭做的比較嫩的茶、頂級比較高的綠茶、白茶、黃茶、紅茶等,是不需要的洗茶的,這些茶第一泡的內涵物質是非常豐富,口感也特別鮮爽,洗茶只會讓營養物流失。

參考資料:人民網--一杯好茶

泡茶第一杯到底該不該喝,還是直接喝第二杯

第一杯不該喝,應該喝第二杯。

第一杯泡出的茶不喝是因為這是在洗茶,洗茶的作用:

一,是為飲茶衞生而洗去茶中的雜質。塵垢。因散茶在採製貯藏的過程中,難免有灰塵、雜質混入茶葉中,通過清洗,去污存精。

二,是去掉茶葉中的陰濕之氣。因茶葉有很強的吸濕性、陳化性和吸收異味性,內含多種"親水性"的物質,故在貯放過程中極易吸收潮氣和異味。通過洗茶時的熱水澆淋,可去掉茶葉中的濕氣、冷氣。

三,洗茶不但洗去雜質和濕氣,還可誘導出茶葉的香氣和滋味來,可稱為是古人對豐富飲茶藝術的貢獻之一。直到現今仍在流行的功夫茶品飲,就要在飲茶前用熱水漂洗茶葉和將茶壺茶杯裏外燙熱,以使茶壺茶杯温熱後,更能洋溢出茶香。這也是承襲古人"洗茶"之遺風。

古時,每於烹茶前,"先用上品泉水洗滌烹器,務鮮務潔,次以熱水滌茶葉"。洗茶葉的水則"不可太滾,不然會衝去茶之汁味"。洗茶時,要用竹筷夾住茶葉"反覆滌盪,去其塵土、黃葉、老梗,使淨"。洗後用手將茶葉撮起,放於盞中或壺中蓋好,"少頃開視,色青香烈",這時即可衝入煮好的清水瀹而飲之。

泡茶的第一遍水能喝嗎

泡茶的第一遍水不能喝。

第一遍泡茶稱為洗茶,泡茶第一遍的水最好要倒掉。

第一遍的水含茶葉上的黴菌塵垢。茶葉在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和存放過程中容易受到黴菌污染,所以泡茶第一次的水中會有很多死去的黴菌,或其他塵垢,所以一般第一次的水都是來清洗茶中的雜質塵垢用的,最好不要喝。

擴展資料:

泡茶注意事項:

同一茶葉不要泡多次

茶宜常飲而不宜多飲,應隨飲隨泡,不要擱置太久。茶葉泡的過久,內中很多對人體不利的物質被泡了出來。沖泡時間過長,茶葉中的茶多酚、類脂、芳香物質等可以自動氧化,不僅茶湯色暗、味差、香低,失去品嚐價值。

同時由於茶水擱置時間太久,受到周圍環境的污染,茶水中的微生物(細菌和真菌)數量增多,而影響衞生。茶泡三四杯後就沒有再泡的必要了。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泡茶第一遍的水要倒掉嗎? 這四種茶最好不要喝

泡茶為什麼一般第一杯倒掉?難道茶有越泡越好喝的道理?

第一泡茶為什麼要倒掉?

有人説是為了防止農藥。這個邏輯顯然是不成立的。古代沒有農藥,但第一泡茶也是會倒掉的。

有人説是中華茶禮。記住,一切的禮儀和傳統的背後都是有着很務實的理由的。就像人類一開始戴帽子絕不是為了表現自己的身份,而是為了擋灰塵、遮太陽一樣。

所以這個問題回答起來也很簡單。

第一,烏龍茶,第一泡就是所謂的温潤泡,因為綠茶、烏龍茶一般都不是在常温下儲藏的,是放在冰箱。所以第一泡是為了醒茶。在水的作用下,葉子漸漸舒展開來,有利於茶香和茶味的散發。

第二,普洱茶,第一泡也是為了醒茶。這個很簡單,因為普洱入倉是重度發酵,經過了歲月茶性都被隱藏了起來,所以拿出來喝之前自然醒一醒。甚至泡之前,還要提前一個月放置在透氣的紫砂茶葉罐裏醒一醒是最好的。

第三,春天的綠茶,是基本不用農藥的。所以如果喝綠茶第一泡也倒掉,那就是浪費加故作風雅了。所以黃茶、白茶、綠茶,一般用玻璃杯或是蓋碗泡,基本上也沒有所謂的倒掉頭一泡的説法。

茶葉泡幾次最合適,第一次泡的茶水最好嗎

具體要看茶葉的類型,泡茶的方法及投茶的比例

綠茶,紅茶一般泡三次左右

烏龍茶泡6-7次

普洱茶則多達10多交代甚至20次

第一道,如果是温潤泡通常不喝

如果不是温潤泡,那麼頭泡茶茶葉的浸出物應該是最多的。 (綠茶,紅茶)

而烏龍茶根據緊結度的不同,一般在二泡三泡後才是最好喝的

新買的茶葉 第一次泡茶要怎樣喝

第一次泡茶不能用剛燒開的熱水,要用80、90度的熱水先泡2-3分鐘,倒掉,然後再倒入開水,這樣茶香才能完全溢出來,跟一次性泡喝很不一樣的感覺,你可以試試!!!

茶葉泡的第一次水可以喝嗎

泡茶

沖泡

喝茶人人都會,但要衝泡得法,並非易事。茶葉沖泡大有學問,同樣質量的茶葉,如用水不同或沖泡技術不一,泡出的茶湯會有不同的效果,而且差異非常明顯。

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講究茶的沖泡(沏茶)技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早在唐代,陸羽在《茶經》“五之煮”中就總結了煮茶用水的經驗:“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田藝蘅在《煮泉小品》中説:“茶,南方嘉木,日用之不可少者,品固有嫩惡,若不得其水,且煮之不得其宜,雖佳弗佳也。”可見,要真正泡好茶並不是想象的那麼容易。

要泡好一壺茶或一杯茶,既要講究實用性、科學性,還要講究藝術性。

所謂“實用性”,就是要從實際需要與條件出發,可以是沖泡一杯普通的“大碗茶”,也可以是沖泡一壺高貴的名茶;所謂“科學性”,就是要了解各類茶葉的特點,掌握科學的沖泡技術,使茶葉的固有品質能充分地表現出來;所謂“藝術性”,就是要選用合適的器皿以及優美的、文明的沖泡程度與方法等。總之,要掌握好茶葉的沖泡,重點是要選擇適宜的泡茶用水與器皿;同時,要學會科學的沖泡技術。

用水

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説:“精茗藴香,借水而發,無水不可與論茶也。”明代張大覆在《梅花草堂筆談》中也談到:“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葉八分耳。”可見水質能直接影響茶湯品質。水質不好,就不能正確反映茶葉的色、香、味,尤其對茶湯滋味影響更大。杭州的“龍井茶,虎跑水”,俗稱杭州“雙絕”。“蒙頂山上茶,揚子江心水”,名揚遐邇。名泉伴名茶,真是美上加美,相得益彰。

古人對泡茶用水的選擇,歸納起來,其要點如下:一是水要甘而潔。宋蔡襄在《茶錄》中説:“水泉不甘,能損茶味。”趙佶在《大觀茶論》中指出:“水以清輕甘潔為美。”王安石還有“水甘茶串香”的詩句。

二是水要活而清鮮。宋唐庚的《鬥茶記》記載:“水不問江井,要之貴活。”明代張源在《茶錄》中分析得更為具體,指出:“山頂泉清清而輕,山下泉清而重,石中泉清而甘,砂中泉清而冽,土中泉淡而白。流於黃石為佳,瀉出青石無用。流動者愈於安靜,負陰者勝於向陽。真源無味,真水無香。”

三是貯水要得法。如明代熊明遇在《羅山介茶記》中指出:“養水須置石子於甕……”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進一步指出:“水性忌木,鬆杉為甚,木桶貯水,其害滋甚,潔瓶為佳耳。”明代羅廩在《茶解》中介紹得更為具體,他説:“大甕滿貯,投伏龍肝一塊,即灶中心乾土也,乘熱投之。貯水甕預置於陰庭,覆以紗帛,使晝挹天光,夜承星露,則英華不散,靈氣常存。假令壓以木石,封以紙箬,暴於日中,則內閉其氣,外耗其精,水神敝矣,水味敗矣。”

泡茶用水,一般都用天然水。天然水按其來源可分為朱水(山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等。自來水也是通過淨化後的天然水。

泡茶用水究竟以何種為好,自古以來,就引起人們的重視和興趣。陸羽曾在《茶經》中明確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我國泉水(即山水)資源極為豐富。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有百餘處之多。鎮江中冷泉、無錫惠山泉、蘇州觀音泉、杭州虎跑泉和濟南趵突泉,號稱中國五大名泉。

(1)鎮江中冷泉又名南零水,早在唐代就已天下聞名。劉伯芻把它推舉為全國宜於煎茶的七大水品之首。中冷泉原位於鎮江金山之西的長江江中渦險處,汲取極難。“銅瓶愁汲中冷水(即南零水),不見茶山九十翁”。這是南宋詩人陸游的描述。文天祥也有詩寫道:“揚子江心第一泉,南金來北鑄文淵,男兒斬卻樓蘭首,閒品茶經拜羽仙。”如今,因江灘擴大,中冷泉已與陸地相連,僅是一個景觀罷了。

(2)無錫惠山泉號稱“天下第二泉”。此泉於唐代大曆十四年開鑿,迄今已有1200餘年歷史。張又新《煎茶水記》中説:“水分七等……惠山泉為第二。”元代大書法家趙孟和清代吏部員外郎王澍分別書有“天下第二泉”,刻石於泉畔,字跡蒼勁有力,至今保存完整。這就是“天下第二泉”的由來。惠山泉分上、中、下三池。上池呈八角形,水色透明,甘醇可口,水質最佳;中池為方形,水質次之;下池最大,系長方形,水質又次之。歷代王公貴族和文人雅士都把惠山泉視為珍品。相傳唐代宰相李德裕嗜飲惠山泉水,常令地方官吏用壇封裝泉水,從鎮江運到長安(今陝西西安),全程數千裏。當時詩人皮日休,借楊貴妃驛遞南方荔枝的故事,作了一首諷刺詩:“丞相長思煮茗時,郡侯催發只憂遲。吳園去國三千里,莫笑楊妃愛荔枝。”

(3)蘇州觀音泉為蘇州虛丘勝景之一。張又新在《煎茶水記》中將蘇州虛丘寺石水(即觀音泉)列為第三泉。該泉甘冽,水清味美。

(4)杭州虎跑泉相傳,唐元和年間,有個名叫“性空”的和尚遊方到虎跑,到此處環境優美,風景秀麗,便想建座寺院,但無水源,一籌莫展。夜裏夢見神仙相告:“南嶽衡山有童子泉,當夜遣二虎遷來。”第二天,果然跑來兩隻老虎,刨地作穴,泉水遂湧,水味甘醇,虎跑泉因而得名。名列全國第四。其實,同其他名泉一樣,虎跑泉也有其地質學依據。虎跑泉的北面是林木茂密的羣山,地下是石英砂巖,天長地久,巖石經風化作用,產生許多裂縫,地下水通地砂巖的地濾,慢慢從裂縫中湧出這才是虎跑泉的真正來源。據分析,該泉水可溶性礦物質較少,總硬底低,每升水只有0.02毫克的鹽離子,故水質極好。

(5)濟南趵突泉為當地七十二泉之首,列為全國第五泉。趵突泉位於濟南舊城西南角,泉的西南側有一建築精美的“觀瀾亭”。宋代詩人曾經寫詩稱讚:“一派遙從玉水分,暗來都灑歷山塵,滋榮冬茹温常早,潤澤春茶味至真”。

一般説來,在天然水中,泉水是比較清爽的,雜質少,透明度高,污染少,水質最好。但是,由於水源和流經途徑不同,所以其溶解物、含鹽量與硬度等均有很大差異,因此,並不是所有泉水都是優質的。有些泉水,如硫磺礦泉水已失去飲用價值。

泡茶用水,雖以泉水為佳,但溪水、江水與河水等長年流動水,用來沏茶也並不遜色。宋代詩人楊萬里曾寫詩描繪船家用江水泡茶的情景,詩云:“江湖便是老生涯,佳處何妨且泊家,自汲淞江橋下水,垂虹亭上試新茶。”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説:“黃河之水,來自天上,濁者土色也,澄之既淨,香味自發。”説明江河之水,儘管渾濁度高,但澄清之後,仍可飲用。通常靠近城鎮之外,江(河)水易受污染。唐代《茶經》中就提到:“其江水,取去人遠者。”也就是到遠離人煙的地方去取法水。千餘年前況且如此,如今環境污染較為普遍,以致許多江水需要經過淨化處理後才可飲用。

井水屬地下水,是否適宜泡茶,不可一概而論。有些井水,水質甘美,是泡茶好水,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文華殿東傳心殿內的“大庖井”,曾經是皇宮裏的重要飲水來源。一般説,深層地下水有耐水層的保護,污染少,水質潔淨;而淺層地下水易被地面污染,水質較差。所以深井比淺井好。其次,城市裏的井水,受污染多,多鹹味,不宜泡茶;而農村井水,受污染少,水質好,適宜飲用。當然,也有例外,如湖南長沙城內著名的“白沙井”,那是從砂巖中湧出的清泉、水質好,而且終年長流不息,取之泡茶,香味俱佳。

雨水和雪水,古人譽為“天泉”。用雪水泡茶,一向就被重視。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晚起》詩中的“融雪煎香茗”,宋代著名詞人辛棄疾《六幺令》詞中的“細寫茶經煮香雪”,還有元代詩人謝宗可《雪煎茶》詩中的“夜掃寒英煮綠塵”,都是描寫用雪水泡茶。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賈寶玉品茶櫳翠庵”一回中,更描繪得有聲有色:當妙玉約寶釵、黛玉去吃“體己茶”時,黛玉問妙玉:“這也是舊年的雨水?”妙玉回答:“這是……收的梅花上的雪……隔年蠲的雨水,那有這樣清淳?”雨水一般比較潔淨,但因季節不同而有很大差異。秋季,天高氣爽,塵埃較少,雨水清洌,泡茶滋味爽口回甘;梅雨季節,和風細雨,有利於微生物滋長,泡茶品質較次;夏季雷陣雨,常伴飛砂走石,水質不淨,泡茶茶湯渾景,不宜飲用。

自來水,一般都是經過人工淨化、消毒處理過的江(河)水或湖水。凡達到我國衞生部制訂的飲用水衞生標準的自來水,都適於泡茶。但有時自來水中用過量氯化物消毒,氣味很重,和之泡茶,嚴重影響品質。為了消除氯氣,可將自來水貯存的缸中,靜置一晝夜,待氯氣自然逸失,再用來煮沸泡茶,效果大不一樣。所以,經過處理後的自來水也是比較理想的泡茶用水。

在選擇泡茶用水時,還必須瞭解水的硬度和茶湯品質的關係。天然水可為硬水和軟水兩種:凡含有較多量的鈣、鎂離子的水稱為硬水;不溶或只含少量鈣、鎂離子的水稱為軟水。如果水的硬性是含有碳酸氫鈣或碳酸氫鎂引起的,這種水稱暫時硬水;如果水的硬性是由含有鈣和鎂的硫酸鹽或氯化物引起的,這種水叫永久硬水。暫時硬水通過煮沸,所含碳酸氫鹽就分解,生成不溶性的碳酸鹽而沉澱。這樣硬水就變為軟水了。平時用鋁壺燒開水,壺底上的白色沉澱物,就是碳酸鹽。一升水中含有碳酸鈣1毫克的稱為硬度1度。硬度0-10度為軟水,10度以上為硬水。通常飲用水的總硬度不超過25度。

水的硬度與茶湯品質關係密切。首先水的硬度影響水的pH值又影響茶湯色澤。當pH大於5時,湯色加深;pH達到7時,茶黃毒就傾向於自動氧化而損失。其次,水的硬度還影響茶葉有效成分的溶解度,軟水中含其他溶質少,茶葉有效成分的溶解度高,故茶味濃;而硬水中含有較多的鈣、鎂離子和礦物質,茶葉有效成分的溶解度低,故茶味淡。如水中鐵離子含量過高,茶湯就會變成黑褐色,甚至浮起一層“鏽油”,簡直無法飲用。這是茶葉中多酚類物質一鐵作用的結果。如水中鉛的含量達0.2ppm時,茶味變苦;鎂的含量大於2ppm時,茶味變淡,鈣的含量大於2ppm時,茶味變澀,若達到4ppm,則茶味變苦,由此可見,泡茶用水以選擇軟水或暫時硬水為宜。

在天然水中,雨水和雪水屬於軟水,泉水、溪水、江(河)水,多為暫時硬水,部分地下水為硬水。蒸餾水為人工加工而成的軟水,但成本高,不可能作為一般飲用水。

器皿

我國茶具,各類繁多。各種茶具的結構、特點及其藝術價值,包含極豐富的內容。

日常生活中用什麼茶具呢?這要根據茶葉的種類、人數的多少以及各地飲茶習慣而定。

東北、華北一帶,大多數人喜歡花茶,一般常用較大的瓷壺泡茶,然後斟入瓷杯飲用。壺的大小視人數多少而定。江南一帶,普遍愛好炒青或烘青綠茶,多用有蓋瓷杯泡茶。福建、台灣和廣東等省和東南亞華橋,對烏龍茶特別喜愛,宜用紫砂茶具。工夫紅茶和紅碎茶,一般也用瓷壺或紫砂壺沖泡,然後倒入杯中飲用。品飲各種名茶,如西湖龍井、君山銀針、洞庭碧螺春等茶中珍品,則以選用無色透明的玻璃杯最為理想,品飲綠茶名茶或其他細嫩綠茶,不論用何種茶杯,均宜小不宜大。用大杯則水量多,熱量大,使茶葉容易“燙熟”,影響茶湯的色香味。冬季,有人常喜用一種保温杯,這種杯只適用泡烏龍茶或紅茶等,不適宜泡綠茶,尤其不適宜泡高級綠茶和名茶。

四川、安徽等地還流行喝蓋碗茶。蓋碗由碗蓋、茶碗和碗託3部分組成。個人泡飲或多人泡飲都適宜。

以上介紹的各種茶壺、茶杯、茶碗,是最常用的泡茶器皿,此還有一些配套茶具,如茶船、茶盅、茶荷、茶巾、茶匙、茶盤、茶托和茶罐等。

茶船:又叫“茶池”,供放茶壺之用,分盤形與碗形兩種,其作用一可保護茶壺,二可盛熱水保温並供燙杯之用。

茶盅:又叫“茶海”,供盛放茶湯之用。待茶泡至適當濃度,先將茶湯從茶壺倒茶盅,然後再斟入每個茶杯中,這樣至少有3個作用:一可使茶湯濃度均勻;二可使倒出的茶渣、茶末沉於茶盅底部,不至於倒入茶杯;三可避免茶湯到處滴落。

茶荷:供賞茶時盛茶用。品茶的第一步是“賞茶”,即欣賞茶葉的外形和聞嗅茶葉的幹香。先將茶葉從茶罐倒至茶荷,其數量依客人多少而定。賞茶之後再將茶葉倒入茶壺。

茶巾:常用乾燥的小毛巾作茶巾。用來吸乾茶壺與茶杯外的水滴和茶水;其次,將茶壺從茶船提取倒茶時,先將壺底的茶巾上沾一下,以吸乾壺底水滴。

茶匙:舀茶葉用。有人常用手直接從罐或茶荷中取茶,既不衞生,也不文明。用茶匙舀茶是值得提倡的。

茶盤:放置茶杯用。先將茶杯放在茶盤內,倒茶後,主人端盤奉茶,客人從茶盤中取用靠近自己的一杯。如賓主人數不多,大家促膝圍坐,則可將茶盤放在,各人自行取杯享用。

茶托:放置茶杯用,每個茶杯配一茶托。茶托質地有陶瓷的,也有用竹、木或其他材料製成的,其大小與茶杯要協調。用茶托可以避免沾濕桌子或燙杯桌面,而且端杯奉茶時可避免手指直接觸杯口。

茶罐:專門存放茶葉用。要求無味、防潮、不透光。常用的有馬口鐵罐、不鏽鋼罐、錫合金罐和陶瓷罐等。

茶葉品質審評用的器皿與日常飲茶用的器皿不同,有嚴格的統一規格,以儘量減少客觀上的誤差。

常用的評茶用具有:審評盤、審評杯、審評碗、葉底盤、樣茶秤、砂時計、網匙、茶匙、湯杯、吐茶筒、燒水壺等。

審評盤:又叫“樣茶盤”,用無氣味薄木板製成,分正方形和長方形兩種,專供審評茶葉外形之外。正方形盤的規格是23×23×3釐米(長×寬×高);長方形盤的規格是25×16×3釐米。盤的一角,開一缺口,供倒出茶葉之用。作塗白色漆,待漆味全部揮發之後才能使用。

審評杯:用來泡茶與審評茶葉香氣。國際標準審評杯規格為:杯高65毫米,內徑62毫米,外徑66毫米,杯柄對面杯口有一鋸齒形小缺口,杯蓋外徑72毫米,內徑61毫米。杯蓋上有一小氣孔。審評杯容量為150毫升。我國審評紅、綠毛茶用的審評本容量為200或250毫升,其杯口上為弧形小缺口。審評烏龍茶的審評杯為容量110毫升的有蓋茶碗。

審評碗:為特製的廣口白色瓷碗,審評茶葉湯色與滋味之用。國際標準審評碗規格為:外徑95毫米,內徑86毫米,高52毫米,容量為150毫升。我國毛茶審評碗容量為200或250毫升。

葉底盤:有木質方形葉底盤和長方形白色搪瓷盤兩種,均為審評葉底之用。

本質葉底盤的規格為10×10×2釐米(長×寬×高),白色搪瓷盤的規格為22×15×3釐米。

樣茶秤:為特製稱樣茶的衡器。也可用1/10的粗天平稱取樣茶。

砂時計:專門記茶葉沖泡時間之用。審評室堂用5分鐘砂時計,也可用定時鐘代替。

網匙:用細密銅絲網製成,作撈取審評碗內茶渣之用。

茶匙:取茶湯評滋味用。

湯杯:放網匙、茶匙用。

吐茶筒:審評時吐茶用,其規格為:高80釐米,口徑35釐米,半腰徑20釐米,通常用鍍鋅鐵皮製成。

==================================

泡茶技法

(一):傳統泡法

一.特色:道具簡單,泡法自由十分適合大眾飲用。

二.沖泡步驟:

燙壺:將沸水衝入壺中至溢滿為止.

倒水:將壺內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置茶:這是比較講究的置茶方式,將一茶漏斗放在壺口處,然後用茶匙撥茶入壺。

注水:將燒的水注入壺中,至泡沫溢出壺口。

倒茶:

1.先提壺沿茶船沿逆行轉圈,用意在於颳去壺底的水滴,俗稱“關公巡城”(是因為一般壺都是紅色,剛從茶池中提出時熱氣騰騰,有如關公威風凜凜,帶兵巡城),注意磨壺時的方向,右手執壺的歡迎喝茶時要逆時針方向磨,送客時則往順時針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壺,則反之。

2.將壺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湯均勻。

3.另一種均勻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壺輪流給幾杯同時倒茶,當將要倒完時,把剩下的茶湯分別點入各杯中,俗稱“韓信點兵”。注意倒茶時不能一次倒滿一杯,至七分滿處為好。

分茶:將茶中的茶湯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滿為宜。

奉茶:自由取飲,或由專人奉上。

去渣:用渣匙將壺中茶渣清出。

以備後用:客人離去後,洗杯,洗壺以備下次用。

(二):安溪泡法

安溪式泡法

1.特色:安溪式泡法,重香,重甘,重純,茶湯九泡為限,每三泡為一階段。第一階段聞其香氣是否高,第二階段嘗其滋味是否醇,第三階段看其顏色是不有變化。所以有口訣曰:

一二三香氣高。

四五六甘漸增。

七品茶純。

2.沖泡步驟:

備具:茶壺的要求與潮州式泡相同,安溪式泡法以烘茶為先,另外準備聞香杯。

温壺、温杯:温壺時與潮州無異,置茶仍以手抓,唯温杯時裏外皆燙。

烘茶:與潮州式相比,時間較短,因高級茶一般保存都較好。

置茶:置茶量依茶性而定。

沖水:沖水後大約十五秒中即倒茶。(利用這時間將温杯水倒回池中)。

倒茶:不用公道杯,直接倒入聞香杯中,第一泡倒三分之一,第二泡依舊,第三泡倒滿。

聞香:將品茗杯及聞香杯一齊放置在客人面前。(品茗杯在右,聞香杯在右)

抖壺:每泡之間,以布包壺,用力搖三次。(抖壺是使內外温度,開水衝入後不搖是為使其浸出物增多。這與潮州式在搖壺意義恰恰相反,因為所用的茶品質不同。

注:安溪在福建省南安縣西,產茶自古聞名。安溪式的泡法是用鐵觀音,武夷茶之類的輕火茶。

(三):潮州泡法

潮州式泡法:

1.特色:針對較粗製的茶,使價格不高的一般茶葉能泡出不凡的風味。講究一氣呵成,在泡茶過程中不允許説話,儘量避免干擾,使精、氣、神三者達到統一的境界。對於茶具的選用,動作,時間以及茶湯的變化都有極高的要求。(類似於日本茶道,只比其遜於對器具的選用)

2.沖泡步驟:

備茶具:泡茶者端坐,靜氣凝神,右邊大腿上放包壺用巾,左邊大大上腿放擦杯白巾,桌面上放兩面方巾間放中深的茶匙。

温壺、温盅:滾沸的熱水倒入壺內,再倒入茶盅。

幹壺:持壺在包壺用巾布上拍打,水滴盡後輕輕甩壺,向搖扇一樣,手腕要柔,直至壺中水份完全乾為止。

置茶:以手抓茶,視其乾燥程度以定烘茶長短。

烘茶:置茶入壺後,若茶葉在抓茶時,感覺未受潮,不烘也可以,若有受潮,則可多烘幾次。烘茶並非就火爐烤,而是以水温烘烤,如此能使粗製的陳茶,黴味消失,有新鮮感,香味上揚,滋味迅速溢出。(潮州式所用的茶壺密封性要很好,透氣孔要能禁水,烘茶時可先用水抹濕接合處,以防沖水時水份滲進。)

洗杯:洪茶時,將茶盅內的水倒入杯中。

沖水:烘茶後,把壺從池中提起,用壺布包住,搖動,使壺內外温度配合均勻,然後將壺放入茶池中,在將適温的水倒入壺中。

搖壺:沖水滿後,迅速提起,至於桌面巾上,按住氣孔,快速左右搖晃,其用意在使茶葉浸出物浸出量均勻。若第一泡搖四下,則第二泡,第三泡則順序減一。

倒茶:按住壺孔搖晃後,隨即倒入茶海。第一泡茶湯倒完後,就用布包裹,用力抖動,使壺內上下濕度均勻。抖壺的次數與搖次數相反。第一泡搖多抖少,往後則搖少抖多。

分杯:潮州式以三泡為止,其要求是,三泡的茶湯須一致,所以在泡茶過程中不可分神,三泡完成後,才可如釋重負與客人分杯品茗。

注:以上只是潮州的雜派泡法。

(四):宜興泡法

宜興式泡法:

1.特色此種泡法是融合各地的方法,研究出的一套合乎邏輯的流暢泡法,講究水的温度。

2.沖泡步驟:

賞茶:由茶罐直接將茶倒入茶荷(一種盛茶的專用器皿,類似小碟)。由專人奉至飲者面前,以供其觀看茶形,聞取茶香。

温壺:將熱水衝入壺中至半滿即可,再將壺內的水倒出到茶池中。

置茶:將茶荷的茶葉撥入壺中。

温潤泡:注水入壺到滿為至,蓋上壺蓋後立將水倒入茶公道杯中。(目的是為茶葉吸收水份並可洗去茶的不潔之嫌。)

温杯燙盞:將公道杯中的水再倒入茶盅中,以提高杯的温度,有利於更好的泡製茶葉。

第一泡:將適温的熱水衝入壺中,注意時間以所泡茶葉的品質而定。

幹壺:執起茶壺,先將壺底部在茶巾上沾一下,拭去壺底的水滴。

倒茶:將茶湯倒入公道杯中。

分茶:將公道杯的茶湯倒入茶杯中,以七分滿為宜。

洗壺、去渣:先將壺中的殘茶取出,再衝八水將剩餘茶渣清出倒入池中。

倒水:將茶池中的水倒掉。清洗一切用具,以備再用。

(五):詔安泡法

詔安式泡法:

1.特色:用於沖泡陳茶,在紙巾上分出茶形,以及洗杯的講究。

2.沖泡步驟:

備具:首先將布巾摺疊整齊,放在泡者習慣位置,茶盤放在壺的正前方。

整茶形:因泡茶所用的者是陳年茶,碎渣較多,所以要整形,將茶置於紙方巾上,摺合輕抖,粗細自然分開。整理完茶形,將茶葉置放桌上,請客人鑑賞。

燙壺:燙壺時,蓋斜置壺口,連壺蓋一起燙。

置茶:燙壺用的水倒掉後,蓋放在杯上,等到壺身水氣一干即可置茶,將細末倒在低處,粗形倒近流口,避免阻塞。

沖水:泡沫滿溢壺口為止。

洗杯:詔安式所用茶杯為蛋殼杯,極薄極輕,洗杯時將杯排放小盤,每杯注水約三分之一,洗杯時雙手迅速將前面兩杯水倒人後兩杯,中指托杯底,拇指撥動,食指控制平衡,在杯上洗杯,動作必須俐落靈巧、運用自如,泡茶的功夫高低從洗杯動作就可斷定。

詔安式以洗杯來記量茶湯濃度,第一泡以雙手洗一遍,第二泡以雙手洗一來回,第三泡則以單手洗一循環,主人喝的留在最後,水溢杯後,用中指擦掉一小部份水,食指、拇指捏拿倒掉。

倒茶:持別注意要輕斟慢倒,不緩不急,以巡戈式倒法,第一杯留給自己,因為含渣機會可能比較大,茶流成滴即應停止。以三巡為止,焙火較重的茶,三巡後,香味盡去,皆不取。

清潔茶具:以備後用

===================================

泡茶三要

人人都會喝茶,但沖泡未必得法。茶葉種類繁多,水質也各有差異,沖泡技術不同,泡出的茶湯當然就會有不同的效果。要想泡好茶,既要根據實際需要了解各類茶葉、各種水質的特性,掌握好泡茶用水與器具,更要講究有序而優雅的沖泡方法與動作。

泡茶,首先得選茶和鑑茶,只有正確鑑茶,方能決定沖泡的方法。茶的種類很多,可以根據採摘時間的先後分為春茶、夏茶、秋茶,也可以按種植的地理位置不同分為高山茶和平地茶,還可以根據茶色(加工方法不同)將差分為綠茶、紅茶、青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六大類。

綠茶是我國產量最多的一類茶葉。綠茶具有綠葉清湯的品質特徵。嫩度好的新茶,色澤綠潤,芽峯顯露,湯色明亮。其代表品種有“龍井”、“碧螺春”、“珠茶”等。

紅茶為紅葉紅湯,這是經過發酵形成的品質特徵。幹茶色澤烏潤,滋味醇和甘濃,湯色紅亮鮮明。紅茶有“工夫紅茶”、“紅碎茶”和“小種紅茶”型,品牌以“祁紅”、“寧紅”和“滇紅”最有代表性。

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色澤青褐如鐵,故又名青茶。典型的烏龍茶的葉體中間呈綠色,邊緣呈紅色,素有“綠葉紅鑲邊”的美稱。其湯色清澈金黃,有天然花香,滋味濃醇鮮爽。以“觀音”、“大紅袍”、“凍頂烏龍”等最具代表性。

白茶由芽葉上面白色茸毛較多的茶葉製成。白茶滿身白毫,形態自然,湯色黃亮明淨,滋味鮮醇。代表品種有“毫銀針”、“壽眉”、“白牡丹”等。

黃茶黃葉黃湯,香氣清鋭,滋味醇厚。其芽葉茸毛披身,金黃明亮,湯色杏黃明澈。代表品種有“君山銀針”、蒙頂黃芽“、霍山大黃茶”等。

黑茶葉色油黑凝重,湯色澄黃,葉底黃褐,香味醇厚。黑茶製成緊壓茶後主要供邊區少數民族飲用。

除以上六大類以外,還有再加工茶,即在以上六大類茶的基礎上經再次加工製成的茶葉品種,如花茶、緊壓茶、速溶茶等。花茶是以綠茶中的烘青茶、紅茶等做主要原料,用茶葉和花拼和窨制,使茶葉吸收花香而得花茶之名,如“茉莉花茶”、“玳玳花茶”、“珠蘭花茶”、“玫瑰紅茶”等。緊壓茶以黑茶、紅茶為原料,並經蒸壓工序做成一定形狀,如“青磚”、“康磚”、“六堡茶”、“沱茶”、“米磚”等。

其次是水質。水之於茶,猶如水之於魚一樣,“魚得水活躍,茶得水更有其香、有其色、有其味”,所以自古以來,茶人對水津津樂道,愛水入迷。明人許次紓《茶疏》中就説:“精茗藴香,借水而發,無水不可論茶也。”

茶人獨重水,因為水是茶的載體,飲茶時愉悦快感的產生,無窮意念的回味,都要通過水來實現。水質欠佳,茶葉中的各種營養成分會受到污染,以致聞不到茶的清香,嘗不到茶的甘醇,看不到茶的晶瑩。

擇水先擇源,水有泉水、溪水、江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之分,但只有符合“源、活、甘、清、輕”五個標準的水才算得上是好水。所謂的“源”是指水出自何處,“活”是指有源頭而常流動的水,“甘”是指水略有甘味,“清”是指水質潔淨透澈,“輕”是指分量輕。所以水源中以泉水為佳,因為泉水大多出自巖石重疊的山巒,污染少,山上植被茂盛,從山巖斷層涓涓細流彙集而成的泉水富含各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經過砂石過濾,清澈晶瑩,茶的色、香、味可以得到最大的發揮。古人陸羽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用水主張,當代科學試驗也證明泉水第一,深井水第二,蒸餾水第三,經人工淨化的湖水和江河水,即平常使用的自來水最差。但是慎用水者提出,泉水雖有“泉從石出,清宜冽”之説,但泉水在地層裏的滲透過程中融入了較多的礦物質,它的含鹽量和硬度等就有較大差異,如滲有硫磺的礦泉水就不能飲用,所以只有含有二氧化碳和氧的泉水才最適宜煮茶啊。清代乾隆皇帝遊歷南北名山大川之後,按水的比重定京西玉泉為“天下第一泉”。玉泉山水不僅水質好,還因為當時京師多苦水,宮廷用水每年取自玉泉,加之玉泉山景色幽靜佳麗,泉水從高處噴出,瓊漿倒傾,如老龍噴涉,碧水清澄如玉,故有此殊榮。看來好水除了要品質高外,還與茶人的審美情趣有很大的關係。“天下第一泉”的美名,歷代都有爭執,有揚子江

TAG標籤:烏龍茶 泡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