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功夫茶藝表演

功夫茶藝表演

功夫茶藝表演是中國傳統的茶文化表演形式,以獨特的技藝和藝術表現,展現茶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表演者會用手中巧妙地擺弄茶具,如茶壺、茶杯、茶托等,手法優美,動作流暢,經過精心的編排和訓練,形成一套完整的茶藝表演程序。在表演過程中還會配以音樂、舞蹈等,使得整個表演更加動人心絃。

功夫茶藝表演既是一種文化表達,也是一種商業展示,非常適合在茶館、酒店、婚禮、慶典等場合展示。同時,它也可以讓人們更好地欣賞茶文化,體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食和文化底藴。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功夫茶藝表演

功夫茶藝表演

  功夫茶起源於宋代,在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一帶最為盛行,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展。功夫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為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工夫二字,要在水、火、衝工三者中求之。水、火都講究一個活字,活水活火,是煮茶要訣。下面是我為大家分享的功夫茶藝表演,一起來欣賞吧!

  功夫茶的沖茶要訣

  功夫茶分福建、潮汕、台灣三個派系,福建喝鐵觀音比較多,潮汕喝大紅袍、單樅茶比較多,台灣則喝凍頂烏龍比較多。但是從沖泡方法上來説,三者是共通共融的。

  水分三等

  品功夫茶既是一件風雅之事,當然也有不少講究。潮州功夫茶從水質、器皿到沖泡方法都有特定的要求。沖茶自然離不開水,那麼我們首先從水開始吧。陸羽在《茶經》中寫道:“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茶藝師介紹説,水分為天水、地水、泉水三等。天水當然就是最上乘的,指的是雪水、露水等。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曾寫到用五年前在梅花上收的雪水沖茶喝,可謂是把飲茶的水寫到極致了,這樣喝茶不僅關乎格調,還是極度奢華的。

  以前有錢人家會在早上第一道光線出來之前用竹筒等器皿去一滴滴地收集,據説太陽出來前的水屬陰性,沖茶更清香。真是考功夫啊!現代有研究説自然界中的水只有雨水、雪水為純軟水,而用軟水泡茶確實能令湯色清明,味道清香。

  地水指的是山泉水,按照土質的不同還分為土質、沙質、泥質等。茶藝師説沙質是最好的,沙子有過濾的作用,想來也有幾分道理。現在在酒店、茶樓喝茶當然不可能對水這樣要求了,只要水質要求清澈、味道甘洌就可以了。

  高衝低斟

  “高衝低斟”説的是沖茶和斟茶的'方法。

  沖茶,要沿茶壺口內緣衝入沸水,水柱不能從壺心直衝而入,因為那樣會“衝破茶膽”,破壞茶的味道。沖茶要像書法,不急不緩、一氣呵成,水壺和茶壺的距離要比較大,這樣衝下來就叫“高衝”。據説“高衝”能使熱力直透罐底,使茶沫上揚,不僅美觀,也能讓茶味更香。

  斟茶,茶壺要儘量靠近茶杯,這樣才能防止熱氣四散,水可能不夠燙,使茶香過早揮發。同時,低斟還不會激起泡沫,也不會發出滴答的聲響。

  斟茶要把茶湯依次輪轉灑入茶杯,如此反覆二、三次把各個茶杯漸漸斟滿,就叫做“關公巡城”,這樣能使各杯裏的茶湯湯色均勻。

  茶藝師介紹説,潮州功夫茶,第一泡是最重要的。第一泡如果泡得不好,之後的茶味都會有影響。第一泡是洗茶的,衝出來要輕輕抹開茶沫,斟出茶水,沖洗茶具。這道工序還可以起到預熱茶具的作用。

  品茶禮儀

  傳統的潮汕功夫茶一般只有三個杯子,不管多少客人都只用三個杯子。第一杯茶一定先給左手第一位客人,無論其身份尊卑,無論其年齡大小,也無分性別。每喝完一杯茶要用滾燙的茶水洗一次杯子,然後再把帶有熱度的杯子給下一個用。這種習俗據説是人們為了表示團結、友愛和互相謙讓的美好品德。

  品茶,要先聞香味,然後看茶湯的顏色,最後才是品味道,一杯茶要剛好分為三口品完。香味從舌尖逐漸向喉嚨擴散,最後一飲而盡,可謂暢快淋漓。這就是功夫茶的三個境界———“芳香溢齒頰,甘澤潤喉嚨,神明凌霄漢”。據説專業的品茶師可以憑一杯茶品出茶藝師當時的心情。説得很玄,不過功夫茶不就是一種平和心境、修身養性的方法嗎?

;

功夫茶茶藝步驟功夫茶具的材質有哪些

前面,小編和大家講過功夫茶具怎麼選購以及品牌有哪些的話題,那麼今天小編就來繼續和大家講一下功夫茶茶藝步驟以及茶具材質各有哪些。

一、功夫茶茶藝步驟

1、第一道:焚香靜氣,活煮甘泉

焚香靜氣,就是通過點燃這支香,來營造祥和,肅穆,無比温馨的氣氛。希望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曠神怡,也但願你的心會伴隨着這悠悠裊裊的香煙,昇華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2、第二道:孔雀開屏,葉嘉酬賓

孔雀開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麗的羽毛,我們藉助孔雀開屏這道程序,向嘉賓介紹今天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葉嘉是蘇東坡對茶葉的美稱。葉嘉酬賓,就是請大家鑑賞烏龍茶的外觀形狀。

3、第三道:大彬沐淋,烏龍入宮

大彬是明代製作紫砂壺的一代宗師,他所製作的紫砂壺被後代茶人歎為觀止,視為至寶,所以後人都把名貴的紫砂壺稱為大彬壺。大彬沐淋,就是用開水澆燙茶壺,其目的是洗壺並提高壺温。

4、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風拂面

武夷茶藝講究高沖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即將開水壺提高,向紫砂壺內沖水,使壺內的茶葉隨水浪翻滾,起到用開水洗茶的作用。

二、功夫茶具的材質有哪些

1、紫砂功夫茶具

紫砂功夫茶具可以説是最為常見,也是最受茶友喜愛的茶具了。外形精美,獨特的雙重氣孔結構,具有透氣性好,吸附力強的優點。用它沏茶,不僅不失茶的色、香、味,更不易黴餿變質,使用較長時間後,以沸水注入空壺亦有茶香。此外,紫砂壺使用越久,壺身色澤越是光亮照人。

2、陶瓷功夫茶具

陶瓷功夫茶具,具有傳熱較慢、保温適中、保茶原味的特點,並且此類功夫茶具一樣平常造型雅觀,裝飾優良,極具藝術瀏覽代價哦。用陶瓷工夫茶具沏茶,香味出格醇郁,茶湯久置也不易變味。

綜述,今天的話題內容到此就結束了,希望以上的內容能對你有所幫助。

台灣功夫茶茶藝解説詞

台灣茶藝表演解説詞

台灣茶藝表演--台式烏龍茶

台式烏龍茶脱胎於潮州、閩南的工夫茶。

一、 開場白:致歡迎詞,解説詞,祝福語

...下面由我為大家表演台灣功夫茶藝。

二、 手法:焚香靜氣,活煮甘泉

"焚香靜氣"就是通過點燃這支香來營造一個祥和肅穆,無比温馨的氣氛,希望這沁人心脾

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曠神怡,並隨着這悠悠裊裊的香煙昇華到悟道的境界。

宋代蘇東坡是一位精通茶道的茶人,他總結泡茶的經驗説"活水還須活水煮",活煮甘泉,

即用旺火煮沸壺中的泉水。

三、 手法:孔雀開屏,葉嘉酬賓

1、 孔雀開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麗的羽毛,我們藉助孔雀這道程序向各位嘉賓介紹有

關泡茶用的精美茶具。

1》 紫砂壺:此壺產於江蘇的宜興,它具有吸香性和透氣性,茶葉在裏面溶出的營養物質

達95%以上,所以用得越久的紫砂壺泡製出的茶湯就越香,此壺專用於沖泡烏龍茶。

2》 聞香杯:主要用於聞茶湯的香氣。

3》 品茗杯:主要用於品茶湯的味道。

4》 茶荷:又稱茶撮,專用於盛茶、賞茶。

5》 茶道:由茶針、茶鬥、茶勺、茶匙、茶夾、等組成。

a、 茶針用於蔬通壺嘴;

b、 茶鬥用於方便盛茶;

c、 茶勺用於撥取茶葉;

d、 茶匙用於更換殘茶;

e、 茶夾用於取拿杯具;

f、 茶夾用於剩放;

g、 壺筆用於調節紫砂壺的內外温度。

6》 茶牀:用於操作功夫茶的表演過程。

7》 茶海:用於盛裝多餘的水。

8》 茶巾:用於吸乾杯或壺底的水滴。

9》 茶筒:用於盛裝幹茶。

10》 香爐:用於燒香。

11》 明爐組:專用於燒水。

12》 茶托;用於安放聞香杯和品茗杯。

13》 公道杯:用於調和茶湯的顏色、濃度及份量,隱含了中國茶道中公平待人的道理。

14》 茶漏:用於過漏茶渣。

15》 壺墊:專用於放紫砂壺。

2、葉嘉酬賓:"葉嘉"是蘇東坡對茶葉的讚美,"葉嘉酬賓"就是大家鑑賞烏龍茶,今天各

位點的烏龍茶就是- 烏龍茶,它外形 ,具有 香,並有獨特的 韻。

三、温壺温杯:就是用燒沸的開水衝入紫砂壺內,再一一的倒入公道杯、品茗杯和聞香杯

內,其目的是提升茶具的温度,使茶葉在裏面能更好的發揮色、香、味、型的特點。

四、 手法:烏龍入宮

就是把烏龍茶葉放入紫砂壺內,"宮"是形容紫砂壺的重要性。

五、 手法:滌茶留香,春風拂面

烏龍茶因為製作工藝比較複雜,"滌茶留香"就是指用水洗滌一下茶葉,並能讓茶葉吸收一

定的水份,使茶葉處於一種含香欲放的狀態。"春風拂面"指用壺蓋颳去茶壺表面泛起的泡

沫及茶葉,使壺內茶湯更加清澈潔淨。

六、 手法:烏龍出海,重洗仙顏

品功夫茶講究"頭泡水,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的道理,頭泡衝出的茶水一般不喝,注

入茶海,因茶湯呈琥珀色,從壺口流向茶海就好似蛟龍入海一樣,故稱為"烏龍入海"。

"重洗仙顏"是武夷九曲溪畔的焉得虎子,摩崖石刻的喻意,在這裏喻出。

第二次沖泡完時加上壺蓋後,還要用開水洗燙壺的表面,內外加温,有利於茶香的散發。

七、 手法:遊山玩水,慈母哺子

紫砂壺泡好茶後,在茶巾上沾幹壺底的殘水,並把茶水注入公道杯內,此過程就叫"遊山

玩水,慈母哺子"。

八、 手法:祥龍行雨,鳳凰點頭

將公道杯中的茶湯快速均勻地依次注入聞香杯,稱之為"祥龍行雨"有其"甘露普降"的吉祥

之意,當公道杯中所剩不多茶湯改為點斟,手法要求一高一低有節奏地點斟茶水,此法稱

之為"鳳凰點頭"。

九、 手法:"龍鳳呈祥,鯉魚翻身"

將刻有龍的品茗杯倒扣在刻有鳳的聞香杯上,稱之為"龍鳳呈祥",也稱之為"夫妻和諧",

把扣好的品、聞杯一併翻轉過來,稱之為"鯉魚翻身"。中國古代神話傳説"鯉魚翻身"躍進

龍門可化而去。我們藉助這手法祝福在座的各位家庭和睦,事業發達。

十、奉茶,手法:"眾手傳盅"

此時將龍鳳杯雙手捧奉給各位賓客,要求龍、鳳正對客人,並從右到左依次奉上,表示對

客人的尊敬。

十一、手法:鑑賞雙色,喜聞茶香

把聞香杯傾斜45度提起,置於掌心迅速滾動,請客人聞杯時的茶香,隨着品茗杯温度的升

高,陶瓷制的烏龍圖案就會變色,此時就會看見茶湯色和鳳凰的變化,所以 稱之為"鑑賞

雙色"。

"喜聞茶香"是品茶之聞中的頭一聞,即請客人聞一聞杯底留香,第一聞主要是聞茶香的純

度,看是否香,無異味。

台式茶藝側重於對茶葉本身、與茶相關事物的關注,以及用茶氛圍的營造。欣賞茶

葉的色與香及外形,是茶藝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沖泡過程的藝術化與技藝的高超,使泡茶

成為一種美的享受;此外對茶具欣賞與應用,對飲茶與自悟修身、與人相處的思索,對品

茗環境的設計都包容在茶藝之中。將藝術與生活緊密相聯,將品飲與人性修養相融合,形

成了親切自然的品茗形式,這種形式也越來越為人們所接受。

簡單表述如下:

主要茶品:凍頂烏龍、文山包種、阿里山茶。

1.擺具 將茶具一一擺好,茶壺與茶盅並排置於茶盤之上,聞香杯與品茗杯一一對應

,並列而立。電茶壺置於左手邊。

2.賞茶 用茶匙將茶葉輕輕撥入茶荷內,供來賓欣賞。

3.温壺 温壺不僅要温茶壺,還要温茶盅。用左手拿起電茶壺,注滿茶壺,接着右手

拿壺,注入茶盅。

4.温杯 將茶盅內的熱水分別注入聞香杯中,用茶夾夾住聞香杯,旋轉360度後,將聞

香杯中的熱水倒入品茗杯。同樣用茶夾夾住品茗杯,旋轉360度後,杯中水倒入滌方或茶

盤。

5.投茶 將茶荷的圓口對準壺口,用茶匙輕撥茶葉入壺。投茶量為1/2至2/3壺。

6.洗茶 左手執電茶壺,將100攝氏度的沸水高衝入壺。蓋上壺蓋,淋去浮沫。立即將

茶湯注入茶盅,分於各聞香杯中。洗茶之水可以用於聞香。

7.高衝 執電茶壺高衝沸水入壺,使茶葉在壺中儘量翻騰。第一泡時間為1分鐘,1分

鍾後,將茶湯注入茶盅,分到各聞香杯中。

8.奉茶 聞香杯與品茗杯同置於杯託內,雙手端起杯託,送至來賓面前,請客人品嚐

9.聞香 先聞杯中茶湯之香,然後將茶湯置於品茗杯內,聞杯中的餘香。

10.品茗 聞香之後可以觀色品茗。品茗時分三口進行,從舌尖到舌面再到舌根,不同

位置香味也各有細微的差異,需細細品,才能有所體會。

11.再次沖泡 第二次沖泡的手法與第一次同,只是時間要比第一泡增加15秒,以此類

推,每沖泡一次,沖泡的時間也要相對增加。優質烏龍茶內質好,如果沖泡手法得當,可

以沖泡幾十次,每次的色香味甚至能基本相同。

12奉茶 自第二次沖泡起,奉茶可直接將茶分至每位客人面前的聞香杯中,然後重複

聞香、觀色、品茗、沖泡的過程。

再尋杯底香

功夫茶的表演解説詞是什麼?

武夷山功夫茶茶藝

解説詞:

各位嘉賓,大家好,首先歡迎你們到武夷山來品茗賞藝。

風景秀甲東南的武夷山是烏龍茶的故鄉,宋代大文豪范仲淹曾寫詩讚美武夷茶説:“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冰微開,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自古以來,武夷山人不但善於種茶,製茶,而且精於品茶。現在由我來為各位嘉賓表演武夷山的功夫茶茶藝,請大家靜下心來,和我共享茶藝的温馨和怡悦。功夫茶茶藝共有十八道程序,前九道由我來操作表演,後九道則請各位嘉賓和我密切配合,共同完成。

每一道:焚香靜氣,活煮甘泉

焚香靜氣,就是通過點燃這支香,來營造祥和,肅穆,無比温馨的氣氛。希望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曠神怡,也但願你的心會伴隨着這悠悠裊裊的香煙,昇華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是一個精通茶道的茶人,他總結泡茶的經驗説:“活水還須活火烹。”活煮甘泉,即用旺火來煮沸壺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開屏,葉嘉酬賓

孔雀開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麗的羽毛,我們藉助孔雀開屏這道程序,向嘉賓介紹今天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

“葉嘉”是蘇東坡對茶葉的美稱。葉嘉酬賓,就是請大家鑑賞烏龍茶的外觀形狀。

第三道:大彬沐淋,烏龍入宮

大彬是明代製作紫砂壺的一代宗師,他所製作的紫砂壺被後代茶人歎為觀止,視為至寶,所以後人都把名貴的紫砂壺稱為大彬壺。大彬沐淋,就是用開水澆燙茶壺,其目的是洗壺並提高壺温。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風拂面

武夷茶藝講究“高沖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即將開水壺提高,向紫砂壺內沖水,使壺內的茶葉隨水浪翻滾,起到用開水洗茶的作用。

“春風拂面”是用壺蓋輕輕地颳去茶湯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使壺內的茶湯更清沏潔淨。

第五道:烏龍入海,重洗仙顏

品飲武夷巖茶講究“頭泡湯,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頭一泡衝出的茶湯我們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為茶湯呈琥珀色,從壺口流向茶海好像蛟龍入海,所以稱之為烏龍入海。

“重洗仙顏”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處摩崖石刻,在這裏意喻為第二次沖水。第二次沖水不僅要將開水注滿紫砂壺,而且在加蓋後還要用開水澆淋壺的外部,這樣內外加温,有利於茶香的散發。

第六道:相哺,再注甘露

沖泡武夷巖茶時要備有兩把壺,一把紫砂壺專門用於泡茶,稱為“泡壺”或“母壺”;另一把容積相等的壺用於儲存泡好的茶湯,稱之為“海壺”或子壺。現代也有人用“公道杯”代替海壺來儲備茶水。把母壺中泡好的茶水注入子壺,稱之為“相哺”。母壺中的茶水倒乾淨後,乘着壺熱再衝開水,稱之為“再注甘露”。

第七道:祥龍行雨,鳳凰點頭

將海壺中的茶湯快速而均勻地依次注入聞香杯,稱之為“祥龍行雨”,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

當海壺的茶湯所剩不多時,則應將巡迴快速斟茶改為點斟,這時茶藝小姐的手勢一高一低有節奏地點斟茶水,形象地稱之為“鳳凰點頭”,象徵着向嘉賓行禮致敬。

過去有人將這道程序稱之為“關公巡城”,“韓信點兵”,因這樣的解説充滿刀光劍影,殺氣太重,有違茶道以“和”為貴的基本精神,所以我們予以揚棄。

第八道:夫妻和合,鯉魚翻身

聞香杯中斟滿茶後,將描有龍的品茗杯倒扣過來,蓋在描有鳳的聞香杯上,稱之為夫妻和合,也可稱為“龍鳳呈祥”。

把扣合的杯子翻轉過來,稱之為“鯉魚翻身”。

中國古代神話傳説,鯉魚翻身躍過龍門可化龍而去。我們藉助這道程序祝福在座的各位嘉賓家庭和睦,事業發達。

第九道:捧杯敬茶,眾手偉盅

捧杯敬茶是茶藝小姐用雙手把龍鳳杯捧到齊眉高,然後恭恭敬敬地向右側的第一位客人行注目點頭禮後把茶傳給他。客人接到茶後不能獨自先品為快,應當也恭恭敬敬地向茶藝小姐點頭致謝,並按照茶藝小姐的姿勢依次將茶傳給下一位客人,直到傳到坐在離茶藝小姐最遠的一位客人為止。然後再從左側同樣依次傳茶。通過捧杯敬茶眾手傳盅,可使在座的賓主們心貼得更緊,感情更親近,氣氛更融洽。

第十道:鑑賞雙色,喜聞高香

鑑賞雙色是指請客人用左手把描有龍鳳圖案的茶杯端穩,用右手將聞香杯慢慢地提起來,這時聞香杯中熱茶全部注入品茗杯,隨着品茗杯温度的升高,由熱敏陶瓷制的烏龍圖案會從黑色變為五彩。這時還要注意觀察杯中的茶湯是否呈清亮豔麗的琥珀色。

喜聞高香是武夷品茶三聞中的頭一聞,即請客人聞一聞杯底留香。第一聞是聞茶香的純度,看是否香高辛鋭無異味。

第十一道:三龍護鼎,初品奇茗

三龍護鼎是請客人用拇指,食指扶杯,用中指托住杯底,這樣拿杯既穩當又雅觀。三根手指頭喻為三龍,茶杯如鼎,故這樣的端杯姿勢稱為三龍護鼎。

初品奇茗是武夷山品茶中的頭一品。茶湯入口後不要馬上嚥下,而是吸氣,使茶湯在口腔中翻滾流動,使茶湯與舌根,舌尖,舌面,舌側的味蕾都充分接觸,以便能更精確地品悟出奇妙的茶味。初品奇茗主要是品這泡茶的火功水平,看有沒有“老火”或“生青”。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蘭芷

再斟流霞是指為客人斟第二道茶。

宋代范仲淹有詩云:“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香兮薄蘭芷。”蘭花之香是世人公認的王者之香。二探蘭芷是請客人第二次聞香,請客人細細地對比,看看這清幽,淡雅,甜潤,悠遠,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單純的蘭花之香更勝一籌。

第十三道:二品雲腴,喉底留甘

“雲腴”是宋代書法家黃庭堅對茶葉的美稱。“二品雲腴”即請客人品第二道茶。二品主要品茶的滋味,看茶湯過喉是鮮爽,甘醇,還是生澀,平淡。

第十四道:三斟石乳,蕩氣迴腸

“石乳”是元代武夷山貢茶中的珍品,後人常用來代表武夷茶。“三斟石乳”即斟第三道茶。“蕩氣迴腸”是第三次聞香。品啜武夷巖茶,聞香講究“三口氣”即不僅用鼻子聞,而且可用口大口地吸入茶香,然後從鼻腔呼出,連續三次,這樣可以全身感受茶香,更細膩地辨別茶葉的香型特徵。茶人們稱這種聞香的方法為“蕩氣迴腸”。第三次聞香還在於鑑定茶香的持久性。

第十五道:含英咀華,領悟巖韻

“含英咀華”是品第三道茶。清代大才子袁枚在品飲武夷巖茶時説:“品茶應含英咀華並徐徐咀嚼而體貼之。”其中的英和華都是花的意思。含英咀華即在品茶時像是在嘴裏含着一朵小花一樣,慢慢地咀嚼,細細地玩味,只有這樣才能領悟到武夷巖茶所特有的“香,清,甘,活”,無此美妙的巖韻。

第十六道:君子之交,水清味美

古人講“君子之交淡如水”,而那淡中之味恰似在品飲了三道濃茶之後,再喝一口白開水。喝這口白開水千萬不可急急嚥下而應當像含英咀華一樣細細玩味,直到含不住時再吞下去。嚥下白開水後,再張口吸一口氣,這時您一定會感到滿口生津,回味甘甜,無比舒暢。多數人都會有“此時無茶勝有茶”的感覺。這道程序反映了人生的一個哲理---平平淡淡總是真。

第十七道:名茶探趣,游龍戲水

好的武夷巖茶七泡有餘香,九泡仍不失茶真味。名茶探趣是請客人自己動手泡茶。看一看壺中的茶泡到第幾泡還能保持茶的色香味。

“游龍戲水”是把泡好的茶葉放到清水杯中,讓客人觀賞泡後的茶葉,行話稱為“看葉底”。武夷巖茶是半發酵茶,葉底三分紅,七分綠。葉片的周邊呈暗紅色,葉片的內部呈綠色,稱之為“綠葉紅鑲邊。”在茶藝表演時,由於烏龍茶的葉片在清水中晃動很像龍在戲水,故名“游龍戲水。”

第十八道:賓主起立,盡杯謝茶

孫中山先生曾倡導以茶為國飲。魯迅先生曾説:“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飲茶之樂,其樂無窮”自古以來,人們視茶為健身的良藥,生活的享受,修身的途徑,友誼的紐帶,在茶藝表演結束時,請賓主起立,同乾了杯中的茶,以相互祝福來結束這次茶會。

功夫茶茶道的茶藝表演有幾道流程 分別是怎麼解説的?

第一衝先的洗茶葉水先洗第一次杯,在第二衝(也就是正式泡茶)的同時再用清開水再洗一次杯(把上次用茶水洗杯留下的茶水洗掉),往後沒喝完一杯茶都要回收茶杯到茶盤中洗一次(更加功夫的要洗兩次、、、、、

茶藝表演的內涵

茶藝表演的內涵

  茶藝是一門集音樂、舞蹈、人文精神於一體的、適宜於舞台或室內表演的茶葉沖泡藝術,有着很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文化藝術價值,值得我們認真總結和研究。中國茶藝按歷史可區分為傳統茶藝和現代茶藝;按地域可區分為南派茶藝、北派茶藝及港台茶藝;按用途可區分為表演型茶藝、實用型茶藝;按類型可區分為高雅茶藝、流行茶藝以及皇室茶藝、貴族茶藝、宗教茶藝、文士茶藝、平民茶藝、民俗茶藝等。雖然名目繁多,但不外乎傳統和現代、南派和北派、漢族和少數民族以及帶有宗教色彩的茶藝形式,有的則屬於拼湊型,姑且以“混合型茶藝”稱之。如何嚴格區分和界定茶藝類型及其概念,如何進一步發展和規範茶藝事業,都是我們今後要研究的課題。

  一.茶藝的形式美

  茶藝的表演形式是很獨特的,一方茶席、一張茶几、一套茶器、一位茶藝師就可以進行表演了,如果需要或為了加強效果,還可以配解説詞,還可以配音樂,還可以配一名乃至數名茶侶(協助茶藝師表演的人員)。因此單從形式上看,茶藝表演和戲曲表演(注:這裏所説的戲曲主要指崑曲和京劇,下同)最為接近。這種形式的好處是簡潔集中,主題鮮明,能一開始就引起觀眾注意。不足之處是表演形式較為單一,內容大同小異,缺少變化,其藝術性和觀賞性相對於戲曲要遜色很多。今後能否使茶藝和戲曲緊密結合,在形式和內容上有所改變,在故事和情節上有所創新和突破,使之更加趣味化和藝術化,我以為值得一試。

  當然在趣味化和藝術化的同時,也要注意茶藝的實用性和獨特性,説到底,茶藝只是一門茶葉沖泡藝術,衡量茶藝表演成功與否,除了程式編排、文化內涵等諸多因素外,與沖泡出來的茶品質量也有着直接關係,切不可為茶藝而茶藝,僅就這一點而言,茶藝表演又要比戲曲表演難度大了許多。

  茶藝的形式美還體現在茶藝表演者的服飾和扮相上。一般而言,茶藝師及其茶侶服飾以簡潔、明快為主,而且很有些復古的意味在裏面,類似於戲曲裏的青衣。因此在設計服飾時,諸如頭髮的樣式、頭飾的選擇,服裝的顏色、式樣,衣領、衣釦及袖口、褲腳的紋飾等,都要和整體茶藝表演氛圍相協調,最忌諱庸俗和脂粉氣。茶藝師能否帶手鐲可以區別對待,纖纖玉腕上掛一環温潤的玉鐲更能增添茶藝表演的觀賞性,何樂而不為呢?至於化粧,小型場合的表演以不着粧或僅着淡粧為主,如果是較大場合,不妨着濃一些的粧,可以參照戲曲青衣的扮相,這樣效果會更好一些。

  茶藝師及其茶侶是不主張用氣味濃烈的香水及化粧品的,諸如指甲油、紫色眼影、大紅口紅之類的也不主張用,因為這和茶藝表演的整體氣氛不兼容。色彩及氣味很柔和很淡然的香水和化粧品可以適量用一些,但切不可過二. 茶藝的動作美

  茶藝動作包括手的動作、眼的動作、身體動作和麪部表情。相對於戲曲表演而言,茶藝表演動作很簡單,如何在舞台上通過簡單的道具和動作語言把茶藝豐富的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充分展示出來,對茶藝表演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僅就茶藝動作語言而言,國內外茶藝專家和茶藝師有不同見解,但也有一些共同遵守的規定:茶藝師上場及謝場時,要行半鞠躬禮,行禮時雙手可自然交叉身前或垂於身體兩側;茶藝表演開始時手的動作要逆時針劃圓,這是對客人的尊重;手臂運動要自然柔和,以曲線為主,柔中有剛;臉部要面帶微笑,口脣自然微啟,視線要隨着雙手動作流動等。這些都還是一些粗淺“功夫”,距離茶藝表演的要求還很遠。單靠“蘭花指”“鳳凰三點頭”之類簡單動作語言顯然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欣賞趣味和要求,應該有創新、有變化、有突破,應該把茶藝表演提升到新層次、新品位。因此我個人以為,今後的茶藝教學和培訓應把形體訓練加進來,而且要佔據一定的份額,否則茶藝的動作美就無從談起。

  三.茶藝的結構美

  茶藝結構包括兩個概念:位置結構和動作結構。位置結構指舞台、茶器、茶藝師之間的關係和構成。由於茶藝表演最初給觀眾以視覺衝擊的就是位置結構,因此如何協調好這三者之間的關係,使之更趨於合理,就成為一個很重要的話題。相對於戲曲表演而言,茶藝表演是靜止的,佔用的舞台空間也很有限,這就需要我們在舞台背景佈置及燈光上下功夫。譬如在舞台佈景上可以借鑑中國傳統繪畫中“高、遠、深”的透視法,以傳統山水畫或古典詩詞、茶經茶譜為主題,強化茶藝表演的古典美。另外茶席的設計,茶几、茶器、壁掛等、的擺放位置也很重要,除實用性外,也應該考慮其視覺美感和效果。

  動作結構是指茶藝表演過程中動作間的關係和構成。由於茶藝表演過程持續時間較短,一般在20分鐘左右,這就要求茶藝表演應該一氣呵成,不能有鬆散拖沓甚至冷場之感。結構緊湊並不意味着中間沒有停頓,和音樂一樣,一首傳統大麴的時間也只有十幾分鍾,但其中有強弱,有起伏,有停頓,有變化,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借鑑的。茶藝表演的強弱起伏可以由動作完成,而停頓和變化則要由動作結構來調整。譬如煎水時都有一個等待時間,如何巧妙利用這一時機給觀眾以“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感覺至關重要。如同書法和繪畫,滿紙都是墨會使人感覺喘不過氣來,合理留白則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如果用繪畫語言中的“密不透風,疏能走馬”來指導我們的茶藝表演,我看很有意義。

  四.茶藝的環境美

  在談茶藝位置結構時已談到了茶藝表演的舞台背景佈置,如果是在庭院或室內表演,則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在庭院表演時,四周的亭台水 榭 及山石林木最堪入茶,如果有一池春水或一曲迴廊,則更能增加茶藝表演的神韻。所以江南園林最適宜於傳統茶藝表演,正猶如崑曲最初就是在江南園林裏幽幽傳唱一樣。這裏不需要任何人為的佈景,也不需要任何解説和配樂,甚至也不需要任何觀眾。四時景物變化就是最好的佈景,風聲水聲鳥鳴聲就是最好的音樂和解説,亭台水 榭 及山石林木就是最好的觀眾。

  如果在室內表演,諸如牆上字畫和壁掛的取擇、博古架上器物的陳設、花架上花盆及花品的選擇等,都是要認真考慮的因素。

  五.茶藝的神韻美

  談茶藝的神韻美離不開前面提到的四點,只要這四點都做到了,茶藝的神韻美差不多也就有了。當然,茶藝的神韻美和茶藝師的表演及茶藝程式的編排關係最為密切。茶藝神韻是一個比較抽象和空靈的概念,但她又離不開具體的茶藝表演形式,是一種更加理性化和精神化的東西,也是認真咀嚼後的心得。

  譬如繪畫,古人區分繪畫作品為能品、妙品、神品、逸品,其中神品、逸品最有神韻。再譬如詩歌,《滄浪詩話》區分詩歌為九品,九品外還有神品,其中神品為詩歌美之極致。

  茶藝神韻也是如此。茶藝表演可以區分為上品、下品和神品。舉凡那些沒有個性,沒有特點,東 拚 西湊的“混合型茶藝”都屬於下品;舉凡那些編排合理,有一定茶文化內涵的茶藝表演可歸為上品;神品的要求很高,不但要有個性、有特點、有一定的茶文化內涵,更要有一定的茶道精神在裏面,更要有一種神韻在其中,能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為茶藝表演之極致。如何使茶藝表演到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呢?我以為除了上面談到的四個因素外,茶藝師的個人修養和氣質以及對茶的感悟尤其重要。茶藝表演到了一定境界時,所表演的形式甚至內容已經淡化了,重要的是表演者的`個性表現——準確點説是人性的表現。如何處理好其間關係,如何把善良美好人性通過茶藝表演凸現出來,不僅是一個優秀茶藝師應該經常思考和實踐的話題,也是我們評判茶藝表演有沒有神韻的標準。

  茶藝神韻還和茶道精神有關,這一點在茶藝欣賞裏談。

  六.如何欣賞茶藝

  一套完美的茶藝不但應該包括一定的程式,更應該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和茶道精神。而我們欣賞茶藝也應該由這三個方面入手。

  茶藝程式雖然繁複,而且各具特色,但不外乎備器、煎水、賞茶、潔具、置茶、泡茶、奉茶、飲茶這幾個基本程式,關鍵是看其間的關係和構成。一套好的茶藝程式總是針對某一類茶葉精心設計的,程式安排總是以能最大限度體現該類茶葉品質為基本出發點,而且始終都緊緊圍繞這一主題,通過茶藝表演,把茶品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相反,舉凡那些有違茶理茶性,不能體現茶品特點的茶藝程式都是不合理的,縱然表演者使出渾身解數,只能適得其反,因為先天不足是很難通過後天努力來滋養和彌補的。

  茶藝的文化內涵包括:歷史文化、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一套好的茶藝程式應該體現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從茶席、茶器、茶品、服飾設計乃至解説詞、音樂配置等,都應該有歷史文化的影子,這樣才顯得厚重,才更具特色。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對茶藝的影響也是如此。文化是一個相當寬泛的概念,茶藝設計者應該認真總結和對待,使茶藝程式經得起推敲,經得起考驗,最終登入文化藝術殿堂。

  茶道精神是一個較為嚴肅的話題,因為中國人輕易不言“道”,但“道”又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所謂“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茶道精神是茶藝表演的靈魂,是評判一套茶藝程式好壞的重要因素。一套好的茶藝程式應該包含茶道精神在裏面,否則其藝術和文化內涵就無從談起,也就沒有“神韻”之説了。目前我國茶藝表演仍然只停留在“藝”的層面上,能否在今後的一至兩年內向“道”靠攏?我以為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要向“茶道”靠攏,就必須解決中國茶文化、茶藝、茶道三者之間的關係問題,這方面陳文華先生在《論當前茶藝表演中的一些問題》一文中已解説得相當透徹,讀者可以參閲。另一個要解決的就是中國茶道精神問題。那麼什麼是中國茶道精神呢?目前明確提出的有很多,如台灣茶學家林 馥 泉先生最先提出“敬、雅、潔”三字;台灣茶藝協會提出“清、敬、怡、真”四字;範曾平先生提出“和、儉、靜、潔”四字等。雖然有叫“茶藝精神”的,有叫“茶道四義”的,但都可歸屬茶道精神。方面,莊晚芳先生提出“廉、美、和、敬”四字;程啟坤、姚國坤先生提出“理、敬、清、融”四字;陳香白先生提出“七義一心”説,認為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林治先生提出“和、敬、怡、真”四字;作者本人也提出“清、合、空、真”四字(見拙作《冷香齋煎茶日記》),並認為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是一個“真”字。都從不同側面反映出中國茶道的精神實質,至於是否需要統一,我個人以為目前尚無此必要。中國和日本不同,日本只是一個小小的島國,一方茶席,一罐抹茶,幾件茶器,一間小小的茶道室已然具足,“清、敬、和、寂”四字便可將島國茶道精神網羅無遺。而中國的情況則複雜的多,僅茶品就有一千多種,能表演的茶藝程式也不下數十種,而且各地在人文歷史、文化傳承、風俗習慣等方面均有較大差異,要用簡單的幾個字來囊括其茶道精神幾乎是不可能的。

  茶葉是一種代表和平、環保、無公害、無污染的綠色健康飲品,茶藝表演是傳播茶文化的一條最直接、最富有生命力和藝術觀賞性的最佳途徑,我們要通過茶藝表演,在民眾中提倡和推廣科學健康的品茗方法,籍此提高國民素質和生活質量,這不僅關乎我們的茶文化事業的得失成敗,也關係到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因此,對於中國茶藝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我以為十分重要,應該成為今後茶文化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

;

鐵觀音功夫茶藝的在表演中適宜選擇什麼音樂

一般都是輕音樂之類的,比較古典的,比如琴,古箏,琵琶等等。還有就是看什麼場合的表演了,都選積極向上高雅的。

想學功夫茶、蓋碗茶藝表演四川在哪裏能學到這種茶藝、就是茶壺很長的那種?

功夫茶表演,四川蓋碗茶表演統稱為四川長嘴壺茶藝表演是中國茶藝文化的組成部分,也屬於四川的絕活,更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藝人創造並傳承下來的民族文化瑰寶,巴蜀文化長嘴壺茶藝培訓吸引越來越多的人來學習長嘴壺茶藝

鐵觀音茶道表演解説詞

鐵觀音茶道表演步驟是什麼樣子的?鐵觀音茶道的表演解説詞怎麼寫?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鐵觀音茶道表演解説詞,一起來看看。

鐵觀音茶道表演解説詞

  安溪是世界名茶鐵觀音的發源地。安溪鐵觀音,體現了和諧健康新生活的時尚追求。

  誰人尋得觀音韻,便是百歲不老人。安溪鐵觀音品飲藝術,講究茶葉之優質、泉水之純淨、茶具之精美、茶藝之高雅、茶境之和諧。

  安溪鐵觀音茶藝,源於民間工夫茶,濃縮着中華茶藝的精華。細膩優美的動作,傳達的是純、雅、禮、和的安溪茶道精神,體現了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相處的神妙境界,使人們在品茶的過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啟發人們走向和諧健康的新生活境界。

  下面請大家欣賞安溪鐵觀音茶藝。

  1.神入茶境

  首先造就一種寧靜平和的品茶氛圍。

  2.茶具展示

  下面,向大家展示的是安溪鐵觀音功夫茶茶具:炭爐、水壺、若琛甌、茶杯、茶罐、茶匙、茶鬥、茶夾。

  3.烹煮泉水

  好茶需要好水,山泉上,河水中,井水下。同時要用100攝氏度的沸水沖泡,效果最佳。

  4.沐淋甌杯

  也就是用開水燙洗甌蓋和茶杯。

  5.觀音入宮

  藉助茶鬥和茶匙將鐵觀音茶葉放人蓋杯中。

  6.懸壺高衝

  鐵觀音沖泡講究高沖水低斟茶。懸壺高衝,可以使茶葉在蓋甌中翻滾,促使早出香韻。

  7.春風拂面

  用杯蓋輕輕颳去茶葉表面的浮沫。

  8.甌裏藴香

  安溪鐵觀音素有綠葉紅鑲邊,七泡有餘香之美稱,是茶中極品。其生產環境得天獨厚,採製技藝十分精湛,是天、地、人、種四者的有機結合。茶葉入甌沖泡,必須等待一至兩分鐘,方能斟茶。

  9.三龍護鼎

  用右手的拇指、中指夾緊甌蓋邊沿,食指壓住甌蓋頂端,便於出水。

  10.行雲流水

  提起甌蓋,循托盤邊沿繞一週,讓在甌底附近的水滴落。

  11.觀音出海

  也稱關公巡城,就是端起甌蓋,按序低斟入杯。

  1 2.點水流香

  也稱韓信點兵,將甌中的茶水點斟各杯。觀音出海和點水留香是為了保持每杯茶水的濃淡均勻,也是為了表達對各位品茗者的平等和尊敬。

  13.敬奉香茗

  姑娘們敬茶、品茶。這裏做示範性表演:鐵觀音品飲,需要“五官並用,六根共識",鑑賞湯色、細聞幽香、品啜甘霖,呷上幾口緩緩品啜,您會覺得味道甘鮮、齒頰留香、回味無窮。

  從來佳茗似佳人,喝茶要喝鐵觀音。安溪鐵觀音茶藝,演繹的是和諧自然,體現的是健康快樂。

  誰能品出鐵觀音的特殊香韻,那真是人生的一件快事,願今天的茶藝表演能給各位嘉賓留下美好的回憶,願鐵觀音的香韻永駐您的心田。

  鐵觀音茶道品飲技巧

  1)純正鐵觀音的葉形橢圓,葉緣齒疏而鈍,葉面呈波浪狀隆起,具明顯骨形,略向背面翻,葉肉肥厚,葉色濃綠光潤,葉基部稍鈍,葉尖端向左稍歪,略下垂,嫩芽紫色,因此有“紅芽歪尾桃”之稱;

  2)安溪鐵觀音應突出“觀音韻”來。古人有“未嘗甘露味,先聞聖妙香”之説,細啜一口,舌根輕轉,可感茶湯醇厚甘滑鮮爽;緩慢下嚥,回甘帶蜜韻味無窮。至於獨特的觀音韻何解?雖然説法很多,但應在香氣和滋味上突出鐵觀音品種,且品飲後有回味(喉韻),水中有香,香中含水,餘韻猶存,齒頰留芳;3)外形上,安溪鐵觀音茶條索捲曲、壯結、沉重、呈青蒂綠腹蜻蜓頭狀,色澤鮮潤,砂綠顯,紅點明,葉錶帶白霜;

  4)聲音上,取少量安溪鐵觀音茶葉放入茶壺,可聞“鏗當鏗當”之聲,其聲清脆為上,聲啞者為次;5)香氣上,安溪鐵觀音香屬馥香型,有如空谷幽蘭,清高雋永,靈妙鮮爽,使人雅興悠遠,詩意盎然。(注意:有些香氣初聞很衝,但不細膩,不能歸為上品茶);

  6)滋味上,十分濃郁,但濃而不澀,鬱而不膩,餘味回甘,猶如陸游詩句“舌根常留甘盡日”的感受;7)顏色上,安溪鐵觀音湯色金黃,濃豔清澈,茶葉沖泡展開後葉底肥厚明亮(安溪鐵觀音茶葉特徵之一為葉向葉背翻卷),具綢面光澤,此為上,湯色暗紅者次之;

  8)耐沖泡(沖泡多遍後安溪鐵觀音的香氣、滋味、湯色都應保持一致)和耐貯藏的安溪鐵觀音為上,反而次之;

  9)同時,要結合不同季節、不同山頭、不同風格的具體情況而論,這樣才能較全面地對安溪鐵觀音進行審評。

  鐵觀音茶道沖泡 方法

  對於沖泡藝術而言,是講究理趣並存的程序,講究形神兼備。茶的沖泡程序可分為:備茶、賞茶、置茶、沖泡、奉茶、品茶、續水、收具。

  鐵觀音最好用蓋碗的陶瓷茶具沖泡,儘量用純淨水,每次沖泡都要沸水為佳,第1道水洗茶和暖杯,第2道水15秒至30秒為香,到第5道後浸泡時間稍加延長。

  不超過7道茶水,若是春茶基本是5道,無明顯茶香後屬茶渣,雖有味實無保健之效。鐵觀音非越久越好喝,茶香回味為好茶獨有,所以品茶以新茶為佳,且上好鐵觀音有酸度,若久存則酸度漸失去。

  在泡行茶過程中,身體保持良好的姿態,頭要正、肩要平,動作過程中眼神與動作要和諧自然。在泡茶過程中要沉肩、垂肘、提腕。要用手腕的起伏帶動手的動作,切忌肘部高高抬起。

  沖泡過程中左右手要儘量交替進行,不可總用一隻手去完成所有動作,並且左右手儘量不要有交叉動作。

潮汕功夫茶的茶藝

標準的工夫茶藝,有後火,蝦鬚水(剛開未開之水),捅茶,裝茶,燙杯,熱罐(壺),高衝,低斟,蓋沫(以壺蓋將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淋頂十法。潮州工夫茶一般主客四人卻只有三個杯子,潮州人有“茶三酒四”之説,之所以四個人只有三個杯子是為體現潮州人禮讓精神。沖泡由主人親自操作。首先點火煮水,並將茶葉放入衝罐中,多少以佔其容積之七分為宜。待水開即衝入衝罐中之後蓋沫。第一衝杯,以初沏之茶澆衝杯子,目的在於造成茶的精神,氣韻徹裏徹外的氣氛。洗過茶後,再衝入蝦鬚水,此時,茶葉已經泡開,性味俱發,可以斟茶了。

斟茶時,三個茶杯並圍一起,形成一個“品”字,凸顯潮人重品德。以衝罐巡迴穿梭於三杯之間,直至每杯均達七分滿。此時罐中之茶水亦應合好斟完,剩下之餘津還需一點一抬頭地依次點入三杯之中。潮汕人稱此過程為“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三個杯中茶的量,色須均勻相同,方為上等功夫。最後,主人將斟畢的茶,雙手依長幼次策奉於客前,先敬首席,然後左右佳賓,自己最末。

TAG標籤:茶藝 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