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雞泡魚和河豚區別在哪

雞泡魚和河豚區別在哪

雞泡魚和河豚沒有區別,河豚又名雞泡魚。河豚棲息于海洋的中、下層,有少數種類進入淡水江河中,當遇到外敵,腹腔氣囊則迅速膨脹,使整個身體呈球狀浮上水面,同時皮膚上的小刺豎起,藉以自衞。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河豚俗稱甚麼魚?

河 豚

俗 稱 雞泡魚 .knowledge.yahoo/question/?qid=7006110503212

參考: .knowledge.yahoo/question/?qid=7006110503212

俗稱"雞泡魚"

雞泡魚。生中,有天生的,也有人工哺育的。

河豚俗稱 '雞 泡 魚'

魨毒魚類,即各種魨魚,其肝臟、卵巢、皮膚、血液和腸都含有河豚毒素,其中以東方魨屬的魚類(俗稱河豚、雞泡魚)毒性最大,河豚毒素的毒性相當於的1250倍,尤其是卵巢含毒最多,在繁殖季節吃河豚魚危險性最大。其肌肉沒有毒,新鮮的河豚魚,處理得好,肌肉用水浸泡後,食用不會中毒,但是死亡後,魚肉變質,吃後容易中毒,河豚毒素是一種神經麻痺性毒素,它能阻斷神經興奮的傳導,人中毒後發病迅速,症狀嚴重,半小時就會感到脣舌麻癢,迅速擴散,以至運動失調,四肢癱瘓,最後因呼吸和迴圈功能衰竭而死亡。

參考: 我的常識

編輯河魨 圖片參考:upload.wikimedia/ *** /mons/thumb/2/25/Fugu_in_Tank/250px-Fugu_in_Tank 紅鰭多紀魨 Takifugu rubripes 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綱: 輻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目: 魨形目 Tetraodontiformes 河豚,學名河魨,古名肺魚,俗稱氣泡魚、吹肚魚、雞泡魚、青郎君等,一般泛指魨形目中二齒魨科、三齒魨科、四齒魨科以及箱魨科所屬的魚類,普遍分佈在世界各地北緯45度至南緯45度之間的海水、淡水、汽水等水域。河魨普遍具有膨脹身體的能力,能夠將大量的水或空氣吸入極具彈性的胃中,使身體大小膨脹數倍,以嚇阻掠食者。同時,大多數四齒魨科以及箱魨科的河魨,分別具有劇毒河魨毒及箱魨毒,依品種分佈於內臟、肌肉、血液、皮膚等等不同部位,毒性並隨季節有所變化。 河魨肉極度美味,是中國「長江三鮮」之首,揚中產的河魨則是長江中最好的。「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每年春季都會有無數美食愛好者紛紛來到揚中,品嚐河魨的美味,但時因料理不當或品種分辨不清,造成意外中毒死亡,因而古有「拼死吃河豚」的説法。現在河魨的研究以日本研究最深,在日本,河魨的料理均需嚴格訓練領有執照的廚師才能夠進行。養殖則以中國為大宗,每年皆飼養輸出大量河魨至日本等地。 河魨同時也是一種觀賞魚,在水族館中的觀賞用河魨,一般根據體型大小分別稱為狗頭或是娃娃。常見的觀賞用河魨有金娃娃、8字娃娃、黃金娃娃、巧克力娃娃、皇冠狗頭、斑馬狗頭等等。 [編輯] 自衞機制 河魨的體型 *** ,主要依靠胸鰭推進。這樣的體型雖然可以靈活旋轉,速度卻不快,是個容易獵取的目標。因此,河魨演化出了迥異於一般魚類的自衞機制。河魨受到威脅時,能夠快速的將水或空氣吸入極具彈性的胃中,在短時間內膨脹成數倍大小,嚇退掠食者。棘魨科的刺河魨身上甚至有刺,膨脹時全身的刺便會豎起,令略食者難以吞食。 四齒魨科的河魨更含有河魨毒(Tetrodotoxin),為一種劇毒,僅需極少量便能致人於死。箱魨科河魨亦含有箱魨毒(Ostracitoxin),同樣是劇毒。河魨的劇毒大多分佈在內臟,然而隨着品種不同,毒性分佈的位置也不同,有些品種的河魨甚至連肌肉以及皮膚都有毒,完全無法食用。而河魨的毒性也會隨着季節而有強弱的變化,例如河魨到了繁殖期,毒性往往會變強。 也有些河魨不具毒性,例如棘魨科的河魨便為無毒。而少數的四齒魨,如黑鯖河魨(克氏兔頭魨)、白鯖河魨(懷氏兔頭魨)等,通常沒有毒性、或僅偶爾在內臟有微弱毒性。 [編輯] 河魨毒 河魨毒是一種劇毒,毒性大約為氰化物的1200倍。每公斤體重8µg的濃度,便可以殺死半數的老鼠(LD50)。一隻河魨體內所含的毒素,估計足以殺死三十個。河魨毒並非獨見於河豚體內,藍紋章魚、芋螺、以及某些種類的蠑螈都含有河魨毒。河魨毒是由河魨體內共生的細菌所產生的,河魨於攝食的過程中獲得產毒所需的細菌。河魨本身由於細胞膜上鈉離子通道的結構與一般生物不同,因而對河魨毒免疫。少數魚類對河魨毒免疫,因而成為獵食河魨的天敵,例如虎鯊、狗母等。

刺鮑魚和河豚的區別

1、特徵不同:刺豚腹部有一大大的氣囊,體表的魚鱗變成了長長的硬刺,大多生活在熱帶的近海處。河豚的身體短而肥厚,牙齒,上頜和下頜是辨別銜接在一同的。

2、具有毒的部位不同:刺豚魚是肝臟含有劇毒,而河豚是筋肉、皮、卵巢均有毒,任何豚類都要謹慎食用。

3、營養價值不一樣:河豚味甘,性温,能夠除風濕和補脾。刺豚含有豐富蛋白質,常用於煲湯食用,也可入藥。

河豚食用注意事項

需要注意河豚魚室內越冬密度大,容易發生疾病。魚種入池前要進行藥浴,清除體表寄生蟲,防止受傷個體感染細菌或水黴菌。在越冬期間應以預防為主,一般每隔10~15天,用抗菌素類藥物進行體表消毒,亦可每隔15~20天連續投喂含抗菌素的藥餌3天,對其進行體內消毒。對已患病的魚要及時撈出,隔離治療,以防魚病蔓延。

在河豚魚越冬過程中,應經常注意水温的變化和天氣預報,在寒潮來臨前應做好充分準備,保證升温設備能及時運轉。當室內水温低於12℃時,要採取升温措施,提高水温至14℃左右,並控制恆定。

以上內容參考  百度百科-刺豚、百度百科-河豚

河豚魚和刺鮑魚的區別

河魨,為硬骨魚綱魨科魚類的統稱,俗稱河豚。自古以來中國食用的河豚皆生息於河中,因捕獲出水時發出類似豬叫聲的唧唧聲而得名河豚。另有氣泡魚、吹肚魚、河豚魚、氣鼓魚、乖魚,雞泡、雞抱、龜魚、街魚、蠟頭、艇鮁魚等稱呼。古時稱肺魚。河魨為暖温帶及熱帶近海底層魚類,棲息于海洋的中、下層,有少數種類進入淡水江河中,當遇到外來危險時使整個身體呈球狀浮上水面,同時皮膚上的小刺豎起,藉以自衞。

  刺鮑魚又稱刺豚,是生活在海洋底層的魚類。在受到驚嚇或者發怒的時候,刺鮑魚會吸入大量水分或空氣使自己身體膨脹,並豎起身上的硬刺,以起到防身的效果。刺鮑魚產自深海,打撈時間長、數量少。用刺鮑魚和鴨肉精心熬製的靚湯,不僅味道鮮美、氣味香濃營養價值還十分豐富。刺鮑魚魚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用刺鮑魚魚皮熬製而成的刺鮑魚粥。還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具有美容、養胃的功效。

刺豚與河豚的區別

1. 河豚,俗稱"氣泡魚"、"吹肚魚"、"河魨魚"、"蛤乖魚"、"氣鼓魚"(江蘇、浙江)、"乖魚"(廣東)、"雞泡"(廣東)、"龜魚"(廣西)、"街魚"(用閩南話讀)(福建)、"蠟頭"(河北)、"艇鮁魚"。古時稱"肺魚"。一般泛指魨形目中二齒魨科、叁齒魨科、四齒魨科以及箱魨科所屬的魚類。 河豚為暖温帶及熱帶近海底層魚類,棲息于海洋的中、下層,有少數種類進入淡水江河中,當遇到外敵,腹腔氣囊則迅速膨脹,使整個身體呈球狀浮上水面,同時皮膚上的小刺豎起,藉以自衞。

2.刺豚,又稱小硬顎魚。最長約90釐米,和河魨是近親,腹部有一大大的氣囊,大多生活在熱帶的近海處。全身長滿硬刺,顏色多為棕色。代表物種有白腹刺豚和棕腹刺豚(L.wheeleri)。其中,成年的白腹刺豚體形比一般的刺豚小。

刺豚魚--生活在深海珊瑚礁之中一種像刺蝟一樣的魚,其身體構造很特殊,在腸子的下方有一個向後擴大成帶狀的氣尖。遇險時,它會張嘴吸入空氣或者大量海水,接着頭部和腹部就會因此膨脹起來,身上的刺也隨之豎立起來。而它的敵人無從下口,唯有放棄這個多刺的美味佳餚了,因為從任何一個方向下嘴都必然會被刺豚的硬刺扎傷。待危險過後,刺豚再從鰓孔以及嘴中排出空氣或者是海水,使身體恢復正常。像刺蝟一樣的渾身長刺的刺豚魚,是沒有毒可以放心食用的。它味美肉鮮,刺皮曬乾還可以入藥,可治療腎炎病。是一道養身的好佳餚。在三亞海鮮店售價很高,它還有一個俗稱三亞當地人稱:"老虎魚"。同其他魨形目魚類一樣,以甲殼類、貝類、幼魚等為食。

箭頭魚和河豚有什麼區別?急急急!!!

各地俗稱不同,可能不是同一種魚類

箭頭魚   也稱      雞腿魚   學名   

(鼠)【魚銜】科     Callionymidae    魚類     

鯉科       Cyprinidae      【魚骨】屬    Hemibarbus    魚類

下圖為 花【魚骨】(花鯝)Hemibarbus maculatus,俗稱,麻鯉、麻叉魚、大鼓眼、吉勾魚、花雞公、

河魨  ,俗稱氣鼓魚、氣泡魚、吹肚魚、雞泡魚、青郎君

大多數四齒魨科以及箱魨科的河魨,分別具有劇毒河魨毒素及箱魨毒素,依品種分佈於內臟、肌肉、血液、皮膚等等不同部位,毒性並隨季節有所變化。河豚肝最毒,但富含ω-3脂肪酸,而且味道可口,1975年日本傳奇歌舞伎演員八代目阪東三津五郎吃了四份河豚肝,中毒身亡。

刺豚和河豚是一種東西嗎

刺豚和河魨是近親,但不是同一種東西。

區別:

一、身長不同

1、刺魨外形與其他魚類相近,但眼睛稍微凸出,身長20至90釐米,無肋骨、頂骨、鼻骨及眶下骨。

2、河魨,俗稱“河豚”,硬骨魚綱魨科魚類的統稱。河魨體呈圓筒形,有氣囊,遇到危險時會吸氣膨脹,一般體長在25—35釐米。

二、生長習性不同

1、刺豚春夏季向近海移動,在沿岸海區產卵,懷卵量10餘萬至數10萬粒。

2、河魨進入淡水,5~6月在江河中有產卵;懷卵量一般在4~5萬粒間。

三、分佈範圍不同

1、刺豚,中國潮汕一帶俗稱刺乖。主要分佈在熱帶近海處,中國的台灣、南海等近海海域都有分佈。

2、河魨在我國資源極為豐富,中國沿海產54種,年產量約達300~400萬噸,沿海一帶幾乎全年均可捕獲。

在長江、珠江則在春、夏之間出現汛期,為沿海及江河中下游的主要漁業對象之一。在我國,從遼寧至廣東沿海共生活着30多種河魨,其中的暗色東方魨進入長江、珠江等水系的中、下游。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刺豚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河魨

請問河豚是什麼樣子的?

河豚

河豚

河豚的身體短而肥厚。河豚生有毛髮狀的小刺。堅韌而厚實的河豚皮曾經被人用來製作頭盔。河豚的上下頜的牙齒都是連接在一起的,好象一塊鋒利的刀片。這使河豚能夠輕易地咬碎硬珊瑚的外殼。河豚大都是熱帶海魚,只有少數幾種生活在淡水中。河豚一旦遭受威脅,就會吞下水或空氣使身體膨脹成多刺的圓球,天敵很難下嘴。 許多種類的河豚的內部器官含有一種能致人死命的神經性毒素。有人測定過河豚毒素的毒性。它的毒性相當於劇毒藥品的1250倍,只需要0.48毫克就能致人死命。其實,河豚的肌肉中並不含毒素。河豚最毒的部分是卵巢、肝臟,其次是腎臟、血液、眼、鰓和皮膚。河豚毒性大小,與它的生殖週期也有關係。晚春初夏懷卵的河豚毒性最大。這種毒素能使人神經麻痺、嘔吐、四肢發冷,進而心跳和呼吸停止。國內外,都有吃河豚喪命的報道。雖然,品嚐河豚要冒着生命危險,但是由於河豚的味道十分鮮美。所以,還是有眾多貪食的人拼死吃河豚。世界上最盛行吃河豚的國家是日本。日本的各大城市都有河豚飯店。廚師要經過嚴格的專業培訓。畢業考試時,廚師要吃下自己烹飪的河豚。因此,有些技術不過硬的人,就不敢參加考試逃跑了。河豚遊得很慢。這是因為大多數魚通常在身體的後半部所具有的游泳肌肉。河豚只好利用左右搖擺的背鰭和尾鰭划水。河豚的牙齒與刺豚的牙齒很相似。河豚的牙齒融合成一個喙。上下鶚的牙齒用來咬碎軟體動物和珊瑚。河豚將這些生物活的部分連同蟹、蠕蟲和藤壺等海洋生物一起吞食。

河豚魚的有毒成分是河豚毒素,它是一種神經毒素,人食入豚毒0.5mg-3mg就能致死。河豚的肝、脾、腎、卵巢、、眼球、皮膚及血液均有毒。以卵、卵巢和肝臟最毒,腎、血液、眼睛和皮膚次之。毒素耐熱,100℃8小時都不被破壞,120℃1小時才能破壞,鹽醃、日曬亦均不能破壞毒素。

每年春季是河豚魚的產卵季節,這時魚的毒性最強,所以,春天是河豚魚中毒的高發季節。我國《水產品衞生管理辦法》明確規定:“河豚魚有劇毒,不得流入市場。捕獲的有毒魚類,如河豚魚應揀出裝箱,專門固定存放”,所以,河豚魚還是不吃為好。僅有少數人是拼死吃河豚,但多數人是因不認識河豚魚而不小心吃了引起中毒。

■怎樣認識和鑑別河豚魚?

預防河豚魚中毒,首先要認識到河豚魚有毒,並能識別其形狀,以防誤食中毒。河豚魚體形長、圓,頭比較方、扁,有的有美麗的斑紋;有些則沒有斑紋,而是一片黑色的魚。又有形容河豚魚外觀呈菱形,眼睛內陷半露眼球,上下齒各有兩個牙齒形似人牙。鰓小不明顯,肚腹為黃白色,背腹有小白刺,魚體光滑無鱗,呈黑。

■河豚魚中毒有哪些症狀?

河豚魚中毒以神經系統症狀為主。潛伏期很短,短至10-30分鐘,長至3-6小時發病。發病急,來勢兇猛。開始時手指、口脣、舌尖發麻或刺痛,然後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四肢麻木無力、身體搖擺、走路困難,嚴重者全身麻痺癱瘓、有語言障礙、呼吸困難、血壓下降、昏迷,中毒嚴重者最後多死於呼吸衰竭。如果搶救不及時,中毒後最快的10分鐘內死亡,最遲4-6小時死亡。有報告顯示,日本人河豚魚中毒病死率為61.5%。

■誤食河豚魚中毒怎麼辦?

對於河豚魚中毒目前尚無特效解毒劑,發生中毒以後應立即將病人送往醫院搶救,儘快使毒物排出,並對症治療。預防中毒的最有效方法是管理部門嚴查,禁止零售河豚魚,如果發現,將河豚魚集中妥善處理。

因特殊情況需要加工食用的河豚魚應在有條件的地方集中加工,在加工處理前必須先去除內臟、皮、頭等含毒部位,反覆沖洗肌肉,洗淨血污,加2%碳酸氫鈉處理24小時,經檢驗鑑定合格後方可銷售,其加工廢棄物應銷燬。

當然,為了預防意外發生,人們還是不要抱着僥倖心理,為了貪一時的口味享受而去吃河豚魚。

當然,河豚在烹飪的時候如果可以長時間的蒸煮也可以使毒性失效。

參考資料:http://image.baidu.com/i?ct=201326592&cl=2&lm=-1&tn=image&pv=&word=%BA%D3%EB%E0&z=0

什麼魚會變成球?

問題一:有一種魚,用手摸着摸着就變成球體一樣,請問是什麼魚? 河豚,我們這裏叫雞泡魚。河豚有很多種的,有些是生活在海里的叫刺豚或者是東方豚,有些是生活在河裏的叫潛水艇,能鼓得像個圓球的應該就是刺豚了:

問題二:有種魚在水裏是正常的,拿出水面會變成球,這是什麼魚 河(Tetraodontidae;pufferfishes),俗稱河豚,硬骨魚綱科魚類的統稱。(注:河豚的叫法存在錯誤,但因為傳播廣泛,好多地方稱之河豚,其實河豚為哺乳動物,請加以區別。類似於貓熊,錯誤的叫法接受度高之後便稱之為熊貓。)自古以來中國食用的河豚皆生息於河中,因捕獲出水時發出類似豬叫聲的唧唧聲而得名河豚。另有“氣泡魚”、“吹肚魚”、“河豚魚””、“氣鼓魚”。

河的體型 *** ,主要依靠胸鰭推進。這樣的體型 雖然可以靈活旋轉,速度卻不快,是個容易獵取的目標。因此,河演化出了迥異於一般魚類的自衞機制。河受到威脅時,能夠快速地將水或空氣吸入極具彈性的胃中,在短時間內膨脹成數倍大小,嚇退掠食者。棘科的刺河身上甚至帶有刺,膨脹時全身的刺便會豎起,令掠食者難以吞食。

問題三:什麼魚,可以變球 比較常見的會變成圓鼓鼓的魚是河豚。

河豚魚,又名氣泡魚。河豚一旦遭受威脅,就會吞下水或空氣使身體膨脹成多刺的圓球。

問題四:魚一拿上來就變球了那是什麼魚 刺豚

刺豚(Diodon nicthemerus),又稱小硬顎魚。生活在深海珊瑚礁之中一種像刺蝟一樣的魚,其身體構造很特殊,在腸子的下方有一個向後擴大成帶狀的氣尖。遇險時,它會張嘴吸入空氣或者大量海水,接着頭部和腹部就會因此膨脹起來,身上的刺也隨之豎立起來。而它的敵人無從下口,唯有放棄這個多刺的美味佳餚了,因為從任何一個方向下嘴都必然會被刺豚的硬刺扎傷。待危險過後,刺豚再從鰓孔以及嘴中排出空氣或者是海水,使身體恢復正常。

快速導航

中文學名

刺豚

別 稱

刺乖

動物界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豚形目

水族動物

拉丁學名

Diodon nicthemerus

二名法

forzen mugil cephalus

脊索動物門

輻鰭魚綱

刺豚科

分佈區域

熱帶近海的深海底部

問題五:有一種魚只要拿起來一摸它就變成一個圓球的叫什麼魚 形目的魚都會這樣,比如河、箱。見圖

問題六:有一種魚 會頂着一顆球 他就會一直頂着身體在轉。 那是什麼魚 小海豚

問題七:有一種魚,用手拿着拿着就變成球型的了,這是什麼魚 是河豚 你動到它 它就直接像吹了氣一樣的氣球

問題八:肚子會變球大的魚叫什麼魚 橡皮魚

"雞泡魚"之迷??

一時黑色一時白色是正常的

落鹽很沒無事。那不是毒

但雞泡魚身上也有細菌

所以摸後要洗手. 雞泡魚卵巢和肝有毒 雞泡魚資料: 河 豚

俗 稱 雞泡魚(Pufferfishes) 雞泡魚,是眾所皆知的毒魚,魚的內臟含有劇毒,食後必可致命,河豚的辨認方法很簡單,河豚上水後總會把自己身體"吹脹",口部細小而牙齒密且多,因此常把魚餌連魚絲一起咬斷。(圖片: webu/~fishing/h/h4) 眾雞泡魚中,只有虎雞泡魚及箱雞泡魚兩種可吃,其中尤以前者最矜貴好味;由於秋冬季是雞泡魚最肥美之時期,所以家陣去大阪就最合時宜!一般來講,約2歲的雞泡魚是最好吃的,味道既鮮又濃,肉質亦較年長雞泡魚更柔軟有口感。 日本吃雞泡魚很安全,事關個個料理師傅都經過嚴格訓練同考核,獲得許可證後才可正式出來「撈」,所以大家可以安心享用。別以為大阪出名吃雞泡魚,這就必然是盛產地之一,其實主要產地是北九州及下關一帶海域,只不過差不多一大半都輸出到大阪出售,加上當地人天生愛吃的個性,烹調手法出神入化,因而打響河豚料理的名堂來。 河豚中毒(Puffer fish poisoning) 河豚(puffer fish

fugu

rabbit fish

toadfish

blowfish)是有毒魚類,但由於其肉鮮美,乃至於有拚死吃河豚的説法。在台灣吃河豚中毒的病例並不少見,其平均死亡率高達59%;仿日本建立廚師證照制度應是最重要的預防中毒之道。河豚的全身只有部分肌肉沒毒,河豚的毒性主要是河豚毒素(tetrodotoxin) 引起的,河豚毒素是熱穩定的毒素,即使一再煮沸,都無法被破壞。河豚毒素的作用機制是抑制神經細胞的鈉離子傳遞,進而使神經細胞產生麻痺。 臨牀表現包括有嘴脣、指尖麻木、嘔吐、失聲、飄浮感、漸進性肌肉麻痺、及呼吸困難。河豚中毒的特點是經常病患全身麻痺、缺少角膜反射、瞳孔放大沒光反射;但隨後卻可能完全恢復意識狀態。所以即使病情惡化,也不應隨便放棄治療。 治療主要是症狀治療及支持性治療;給予呼吸器治呼吸困難、人工節律器治心跳慢、給予洗胃及碳酸氫鈉沖洗。

參考: 書、網頁

可能它釋放小量劇毒和小小毒素!!!!接觸劇毒和小小毒素要立刻洗手

如果沒有立刻洗手和沾小量劇毒和小小毒素的手來進吃食物

要立刻入醫院檢查!

參考: 自已

河豚,又名 雞泡魚,吃什麼?

河豚魚在自然條件下,以攝食水生無脊椎動物為主,兼食其它動、植物餌料,是偏動物食性的雜食性魚類,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經馴食,也可攝食人工配合飼料。 http://cwyz.com/html/20050918/786.htm 水族缸裏可以放小螺餵養

河豚俗稱甚麼魚?

河 豚

俗 稱 雞泡魚 .knowledge.yahoo/question/?qid=7006110503212

參考: .knowledge.yahoo/question/?qid=7006110503212

俗稱"雞泡魚"

雞泡魚。生中,有天生的,也有人工哺育的。

河豚俗稱 '雞 泡 魚'

魨毒魚類,即各種魨魚,其肝臟、卵巢、皮膚、血液和腸都含有河豚毒素,其中以東方魨屬的魚類(俗稱河豚、雞泡魚)毒性最大,河豚毒素的毒性相當於的1250倍,尤其是卵巢含毒最多,在繁殖季節吃河豚魚危險性最大。其肌肉沒有毒,新鮮的河豚魚,處理得好,肌肉用水浸泡後,食用不會中毒,但是死亡後,魚肉變質,吃後容易中毒,河豚毒素是一種神經麻痺性毒素,它能阻斷神經興奮的傳導,人中毒後發病迅速,症狀嚴重,半小時就會感到脣舌麻癢,迅速擴散,以至運動失調,四肢癱瘓,最後因呼吸和迴圈功能衰竭而死亡。

參考: 我的常識

編輯河魨 圖片參考:upload.wikimedia/ *** /mons/thumb/2/25/Fugu_in_Tank/250px-Fugu_in_Tank 紅鰭多紀魨 Takifugu rubripes 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綱: 輻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目: 魨形目 Tetraodontiformes 河豚,學名河魨,古名肺魚,俗稱氣泡魚、吹肚魚、雞泡魚、青郎君等,一般泛指魨形目中二齒魨科、三齒魨科、四齒魨科以及箱魨科所屬的魚類,普遍分佈在世界各地北緯45度至南緯45度之間的海水、淡水、汽水等水域。河魨普遍具有膨脹身體的能力,能夠將大量的水或空氣吸入極具彈性的胃中,使身體大小膨脹數倍,以嚇阻掠食者。同時,大多數四齒魨科以及箱魨科的河魨,分別具有劇毒河魨毒及箱魨毒,依品種分佈於內臟、肌肉、血液、皮膚等等不同部位,毒性並隨季節有所變化。 河魨肉極度美味,是中國「長江三鮮」之首,揚中產的河魨則是長江中最好的。「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每年春季都會有無數美食愛好者紛紛來到揚中,品嚐河魨的美味,但時因料理不當或品種分辨不清,造成意外中毒死亡,因而古有「拼死吃河豚」的説法。現在河魨的研究以日本研究最深,在日本,河魨的料理均需嚴格訓練領有執照的廚師才能夠進行。養殖則以中國為大宗,每年皆飼養輸出大量河魨至日本等地。 河魨同時也是一種觀賞魚,在水族館中的觀賞用河魨,一般根據體型大小分別稱為狗頭或是娃娃。常見的觀賞用河魨有金娃娃、8字娃娃、黃金娃娃、巧克力娃娃、皇冠狗頭、斑馬狗頭等等。 [編輯] 自衞機制 河魨的體型 *** ,主要依靠胸鰭推進。這樣的體型雖然可以靈活旋轉,速度卻不快,是個容易獵取的目標。因此,河魨演化出了迥異於一般魚類的自衞機制。河魨受到威脅時,能夠快速的將水或空氣吸入極具彈性的胃中,在短時間內膨脹成數倍大小,嚇退掠食者。棘魨科的刺河魨身上甚至有刺,膨脹時全身的刺便會豎起,令略食者難以吞食。 四齒魨科的河魨更含有河魨毒(Tetrodotoxin),為一種劇毒,僅需極少量便能致人於死。箱魨科河魨亦含有箱魨毒(Ostracitoxin),同樣是劇毒。河魨的劇毒大多分佈在內臟,然而隨着品種不同,毒性分佈的位置也不同,有些品種的河魨甚至連肌肉以及皮膚都有毒,完全無法食用。而河魨的毒性也會隨着季節而有強弱的變化,例如河魨到了繁殖期,毒性往往會變強。 也有些河魨不具毒性,例如棘魨科的河魨便為無毒。而少數的四齒魨,如黑鯖河魨(克氏兔頭魨)、白鯖河魨(懷氏兔頭魨)等,通常沒有毒性、或僅偶爾在內臟有微弱毒性。 [編輯] 河魨毒 河魨毒是一種劇毒,毒性大約為氰化物的1200倍。每公斤體重8µg的濃度,便可以殺死半數的老鼠(LD50)。一隻河魨體內所含的毒素,估計足以殺死三十個。河魨毒並非獨見於河豚體內,藍紋章魚、芋螺、以及某些種類的蠑螈都含有河魨毒。河魨毒是由河魨體內共生的細菌所產生的,河魨於攝食的過程中獲得產毒所需的細菌。河魨本身由於細胞膜上鈉離子通道的結構與一般生物不同,因而對河魨毒免疫。少數魚類對河魨毒免疫,因而成為獵食河魨的天敵,例如虎鯊、狗母等。

刺鮑魚和河豚的區別

1、特徵不同:刺豚腹部有一大大的氣囊,體表的魚鱗變成了長長的硬刺,大多生活在熱帶的近海處。河豚的身體短而肥厚,牙齒,上頜和下頜是辨別銜接在一同的。

2、具有毒的部位不同:刺豚魚是肝臟含有劇毒,而河豚是筋肉、皮、卵巢均有毒,任何豚類都要謹慎食用。

3、營養價值不一樣:河豚味甘,性温,能夠除風濕和補脾。刺豚含有豐富蛋白質,常用於煲湯食用,也可入藥。

河豚食用注意事項

需要注意河豚魚室內越冬密度大,容易發生疾病。魚種入池前要進行藥浴,清除體表寄生蟲,防止受傷個體感染細菌或水黴菌。在越冬期間應以預防為主,一般每隔10~15天,用抗菌素類藥物進行體表消毒,亦可每隔15~20天連續投喂含抗菌素的藥餌3天,對其進行體內消毒。對已患病的魚要及時撈出,隔離治療,以防魚病蔓延。

在河豚魚越冬過程中,應經常注意水温的變化和天氣預報,在寒潮來臨前應做好充分準備,保證升温設備能及時運轉。當室內水温低於12℃時,要採取升温措施,提高水温至14℃左右,並控制恆定。

以上內容參考  百度百科-刺豚、百度百科-河豚

河豚魚和刺鮑魚的區別

河魨,為硬骨魚綱魨科魚類的統稱,俗稱河豚。自古以來中國食用的河豚皆生息於河中,因捕獲出水時發出類似豬叫聲的唧唧聲而得名河豚。另有氣泡魚、吹肚魚、河豚魚、氣鼓魚、乖魚,雞泡、雞抱、龜魚、街魚、蠟頭、艇鮁魚等稱呼。古時稱肺魚。河魨為暖温帶及熱帶近海底層魚類,棲息于海洋的中、下層,有少數種類進入淡水江河中,當遇到外來危險時使整個身體呈球狀浮上水面,同時皮膚上的小刺豎起,藉以自衞。

  刺鮑魚又稱刺豚,是生活在海洋底層的魚類。在受到驚嚇或者發怒的時候,刺鮑魚會吸入大量水分或空氣使自己身體膨脹,並豎起身上的硬刺,以起到防身的效果。刺鮑魚產自深海,打撈時間長、數量少。用刺鮑魚和鴨肉精心熬製的靚湯,不僅味道鮮美、氣味香濃營養價值還十分豐富。刺鮑魚魚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用刺鮑魚魚皮熬製而成的刺鮑魚粥。還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具有美容、養胃的功效。

刺豚與河豚的區別

1. 河豚,俗稱"氣泡魚"、"吹肚魚"、"河魨魚"、"蛤乖魚"、"氣鼓魚"(江蘇、浙江)、"乖魚"(廣東)、"雞泡"(廣東)、"龜魚"(廣西)、"街魚"(用閩南話讀)(福建)、"蠟頭"(河北)、"艇鮁魚"。古時稱"肺魚"。一般泛指魨形目中二齒魨科、叁齒魨科、四齒魨科以及箱魨科所屬的魚類。 河豚為暖温帶及熱帶近海底層魚類,棲息于海洋的中、下層,有少數種類進入淡水江河中,當遇到外敵,腹腔氣囊則迅速膨脹,使整個身體呈球狀浮上水面,同時皮膚上的小刺豎起,藉以自衞。

2.刺豚,又稱小硬顎魚。最長約90釐米,和河魨是近親,腹部有一大大的氣囊,大多生活在熱帶的近海處。全身長滿硬刺,顏色多為棕色。代表物種有白腹刺豚和棕腹刺豚(L.wheeleri)。其中,成年的白腹刺豚體形比一般的刺豚小。

刺豚魚--生活在深海珊瑚礁之中一種像刺蝟一樣的魚,其身體構造很特殊,在腸子的下方有一個向後擴大成帶狀的氣尖。遇險時,它會張嘴吸入空氣或者大量海水,接着頭部和腹部就會因此膨脹起來,身上的刺也隨之豎立起來。而它的敵人無從下口,唯有放棄這個多刺的美味佳餚了,因為從任何一個方向下嘴都必然會被刺豚的硬刺扎傷。待危險過後,刺豚再從鰓孔以及嘴中排出空氣或者是海水,使身體恢復正常。像刺蝟一樣的渾身長刺的刺豚魚,是沒有毒可以放心食用的。它味美肉鮮,刺皮曬乾還可以入藥,可治療腎炎病。是一道養身的好佳餚。在三亞海鮮店售價很高,它還有一個俗稱三亞當地人稱:"老虎魚"。同其他魨形目魚類一樣,以甲殼類、貝類、幼魚等為食。

箭頭魚和河豚有什麼區別?急急急!!!

各地俗稱不同,可能不是同一種魚類

箭頭魚   也稱      雞腿魚   學名   

(鼠)【魚銜】科     Callionymidae    魚類     

鯉科       Cyprinidae      【魚骨】屬    Hemibarbus    魚類

下圖為 花【魚骨】(花鯝)Hemibarbus maculatus,俗稱,麻鯉、麻叉魚、大鼓眼、吉勾魚、花雞公、

河魨  ,俗稱氣鼓魚、氣泡魚、吹肚魚、雞泡魚、青郎君

大多數四齒魨科以及箱魨科的河魨,分別具有劇毒河魨毒素及箱魨毒素,依品種分佈於內臟、肌肉、血液、皮膚等等不同部位,毒性並隨季節有所變化。河豚肝最毒,但富含ω-3脂肪酸,而且味道可口,1975年日本傳奇歌舞伎演員八代目阪東三津五郎吃了四份河豚肝,中毒身亡。

刺豚和河豚是一種東西嗎

刺豚和河魨是近親,但不是同一種東西。

區別:

一、身長不同

1、刺魨外形與其他魚類相近,但眼睛稍微凸出,身長20至90釐米,無肋骨、頂骨、鼻骨及眶下骨。

2、河魨,俗稱“河豚”,硬骨魚綱魨科魚類的統稱。河魨體呈圓筒形,有氣囊,遇到危險時會吸氣膨脹,一般體長在25—35釐米。

二、生長習性不同

1、刺豚春夏季向近海移動,在沿岸海區產卵,懷卵量10餘萬至數10萬粒。

2、河魨進入淡水,5~6月在江河中有產卵;懷卵量一般在4~5萬粒間。

三、分佈範圍不同

1、刺豚,中國潮汕一帶俗稱刺乖。主要分佈在熱帶近海處,中國的台灣、南海等近海海域都有分佈。

2、河魨在我國資源極為豐富,中國沿海產54種,年產量約達300~400萬噸,沿海一帶幾乎全年均可捕獲。

在長江、珠江則在春、夏之間出現汛期,為沿海及江河中下游的主要漁業對象之一。在我國,從遼寧至廣東沿海共生活着30多種河魨,其中的暗色東方魨進入長江、珠江等水系的中、下游。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刺豚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河魨

請問河豚是什麼樣子的?

河豚

河豚

河豚的身體短而肥厚。河豚生有毛髮狀的小刺。堅韌而厚實的河豚皮曾經被人用來製作頭盔。河豚的上下頜的牙齒都是連接在一起的,好象一塊鋒利的刀片。這使河豚能夠輕易地咬碎硬珊瑚的外殼。河豚大都是熱帶海魚,只有少數幾種生活在淡水中。河豚一旦遭受威脅,就會吞下水或空氣使身體膨脹成多刺的圓球,天敵很難下嘴。 許多種類的河豚的內部器官含有一種能致人死命的神經性毒素。有人測定過河豚毒素的毒性。它的毒性相當於劇毒藥品的1250倍,只需要0.48毫克就能致人死命。其實,河豚的肌肉中並不含毒素。河豚最毒的部分是卵巢、肝臟,其次是腎臟、血液、眼、鰓和皮膚。河豚毒性大小,與它的生殖週期也有關係。晚春初夏懷卵的河豚毒性最大。這種毒素能使人神經麻痺、嘔吐、四肢發冷,進而心跳和呼吸停止。國內外,都有吃河豚喪命的報道。雖然,品嚐河豚要冒着生命危險,但是由於河豚的味道十分鮮美。所以,還是有眾多貪食的人拼死吃河豚。世界上最盛行吃河豚的國家是日本。日本的各大城市都有河豚飯店。廚師要經過嚴格的專業培訓。畢業考試時,廚師要吃下自己烹飪的河豚。因此,有些技術不過硬的人,就不敢參加考試逃跑了。河豚遊得很慢。這是因為大多數魚通常在身體的後半部所具有的游泳肌肉。河豚只好利用左右搖擺的背鰭和尾鰭划水。河豚的牙齒與刺豚的牙齒很相似。河豚的牙齒融合成一個喙。上下鶚的牙齒用來咬碎軟體動物和珊瑚。河豚將這些生物活的部分連同蟹、蠕蟲和藤壺等海洋生物一起吞食。

河豚魚的有毒成分是河豚毒素,它是一種神經毒素,人食入豚毒0.5mg-3mg就能致死。河豚的肝、脾、腎、卵巢、、眼球、皮膚及血液均有毒。以卵、卵巢和肝臟最毒,腎、血液、眼睛和皮膚次之。毒素耐熱,100℃8小時都不被破壞,120℃1小時才能破壞,鹽醃、日曬亦均不能破壞毒素。

每年春季是河豚魚的產卵季節,這時魚的毒性最強,所以,春天是河豚魚中毒的高發季節。我國《水產品衞生管理辦法》明確規定:“河豚魚有劇毒,不得流入市場。捕獲的有毒魚類,如河豚魚應揀出裝箱,專門固定存放”,所以,河豚魚還是不吃為好。僅有少數人是拼死吃河豚,但多數人是因不認識河豚魚而不小心吃了引起中毒。

■怎樣認識和鑑別河豚魚?

預防河豚魚中毒,首先要認識到河豚魚有毒,並能識別其形狀,以防誤食中毒。河豚魚體形長、圓,頭比較方、扁,有的有美麗的斑紋;有些則沒有斑紋,而是一片黑色的魚。又有形容河豚魚外觀呈菱形,眼睛內陷半露眼球,上下齒各有兩個牙齒形似人牙。鰓小不明顯,肚腹為黃白色,背腹有小白刺,魚體光滑無鱗,呈黑。

■河豚魚中毒有哪些症狀?

河豚魚中毒以神經系統症狀為主。潛伏期很短,短至10-30分鐘,長至3-6小時發病。發病急,來勢兇猛。開始時手指、口脣、舌尖發麻或刺痛,然後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四肢麻木無力、身體搖擺、走路困難,嚴重者全身麻痺癱瘓、有語言障礙、呼吸困難、血壓下降、昏迷,中毒嚴重者最後多死於呼吸衰竭。如果搶救不及時,中毒後最快的10分鐘內死亡,最遲4-6小時死亡。有報告顯示,日本人河豚魚中毒病死率為61.5%。

■誤食河豚魚中毒怎麼辦?

對於河豚魚中毒目前尚無特效解毒劑,發生中毒以後應立即將病人送往醫院搶救,儘快使毒物排出,並對症治療。預防中毒的最有效方法是管理部門嚴查,禁止零售河豚魚,如果發現,將河豚魚集中妥善處理。

因特殊情況需要加工食用的河豚魚應在有條件的地方集中加工,在加工處理前必須先去除內臟、皮、頭等含毒部位,反覆沖洗肌肉,洗淨血污,加2%碳酸氫鈉處理24小時,經檢驗鑑定合格後方可銷售,其加工廢棄物應銷燬。

當然,為了預防意外發生,人們還是不要抱着僥倖心理,為了貪一時的口味享受而去吃河豚魚。

當然,河豚在烹飪的時候如果可以長時間的蒸煮也可以使毒性失效。

參考資料:http://image.baidu.com/i?ct=201326592&cl=2&lm=-1&tn=image&pv=&word=%BA%D3%EB%E0&z=0

什麼魚會變成球?

問題一:有一種魚,用手摸着摸着就變成球體一樣,請問是什麼魚? 河豚,我們這裏叫雞泡魚。河豚有很多種的,有些是生活在海里的叫刺豚或者是東方豚,有些是生活在河裏的叫潛水艇,能鼓得像個圓球的應該就是刺豚了:

問題二:有種魚在水裏是正常的,拿出水面會變成球,這是什麼魚 河(Tetraodontidae;pufferfishes),俗稱河豚,硬骨魚綱科魚類的統稱。(注:河豚的叫法存在錯誤,但因為傳播廣泛,好多地方稱之河豚,其實河豚為哺乳動物,請加以區別。類似於貓熊,錯誤的叫法接受度高之後便稱之為熊貓。)自古以來中國食用的河豚皆生息於河中,因捕獲出水時發出類似豬叫聲的唧唧聲而得名河豚。另有“氣泡魚”、“吹肚魚”、“河豚魚””、“氣鼓魚”。

河的體型 *** ,主要依靠胸鰭推進。這樣的體型 雖然可以靈活旋轉,速度卻不快,是個容易獵取的目標。因此,河演化出了迥異於一般魚類的自衞機制。河受到威脅時,能夠快速地將水或空氣吸入極具彈性的胃中,在短時間內膨脹成數倍大小,嚇退掠食者。棘科的刺河身上甚至帶有刺,膨脹時全身的刺便會豎起,令掠食者難以吞食。

問題三:什麼魚,可以變球 比較常見的會變成圓鼓鼓的魚是河豚。

河豚魚,又名氣泡魚。河豚一旦遭受威脅,就會吞下水或空氣使身體膨脹成多刺的圓球。

問題四:魚一拿上來就變球了那是什麼魚 刺豚

刺豚(Diodon nicthemerus),又稱小硬顎魚。生活在深海珊瑚礁之中一種像刺蝟一樣的魚,其身體構造很特殊,在腸子的下方有一個向後擴大成帶狀的氣尖。遇險時,它會張嘴吸入空氣或者大量海水,接着頭部和腹部就會因此膨脹起來,身上的刺也隨之豎立起來。而它的敵人無從下口,唯有放棄這個多刺的美味佳餚了,因為從任何一個方向下嘴都必然會被刺豚的硬刺扎傷。待危險過後,刺豚再從鰓孔以及嘴中排出空氣或者是海水,使身體恢復正常。

快速導航

中文學名

刺豚

別 稱

刺乖

動物界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豚形目

水族動物

拉丁學名

Diodon nicthemerus

二名法

forzen mugil cephalus

脊索動物門

輻鰭魚綱

刺豚科

分佈區域

熱帶近海的深海底部

問題五:有一種魚只要拿起來一摸它就變成一個圓球的叫什麼魚 形目的魚都會這樣,比如河、箱。見圖

問題六:有一種魚 會頂着一顆球 他就會一直頂着身體在轉。 那是什麼魚 小海豚

問題七:有一種魚,用手拿着拿着就變成球型的了,這是什麼魚 是河豚 你動到它 它就直接像吹了氣一樣的氣球

問題八:肚子會變球大的魚叫什麼魚 橡皮魚

"雞泡魚"之迷??

一時黑色一時白色是正常的

落鹽很沒無事。那不是毒

但雞泡魚身上也有細菌

所以摸後要洗手. 雞泡魚卵巢和肝有毒 雞泡魚資料: 河 豚

俗 稱 雞泡魚(Pufferfishes) 雞泡魚,是眾所皆知的毒魚,魚的內臟含有劇毒,食後必可致命,河豚的辨認方法很簡單,河豚上水後總會把自己身體"吹脹",口部細小而牙齒密且多,因此常把魚餌連魚絲一起咬斷。(圖片: webu/~fishing/h/h4) 眾雞泡魚中,只有虎雞泡魚及箱雞泡魚兩種可吃,其中尤以前者最矜貴好味;由於秋冬季是雞泡魚最肥美之時期,所以家陣去大阪就最合時宜!一般來講,約2歲的雞泡魚是最好吃的,味道既鮮又濃,肉質亦較年長雞泡魚更柔軟有口感。 日本吃雞泡魚很安全,事關個個料理師傅都經過嚴格訓練同考核,獲得許可證後才可正式出來「撈」,所以大家可以安心享用。別以為大阪出名吃雞泡魚,這就必然是盛產地之一,其實主要產地是北九州及下關一帶海域,只不過差不多一大半都輸出到大阪出售,加上當地人天生愛吃的個性,烹調手法出神入化,因而打響河豚料理的名堂來。 河豚中毒(Puffer fish poisoning) 河豚(puffer fish

fugu

rabbit fish

toadfish

blowfish)是有毒魚類,但由於其肉鮮美,乃至於有拚死吃河豚的説法。在台灣吃河豚中毒的病例並不少見,其平均死亡率高達59%;仿日本建立廚師證照制度應是最重要的預防中毒之道。河豚的全身只有部分肌肉沒毒,河豚的毒性主要是河豚毒素(tetrodotoxin) 引起的,河豚毒素是熱穩定的毒素,即使一再煮沸,都無法被破壞。河豚毒素的作用機制是抑制神經細胞的鈉離子傳遞,進而使神經細胞產生麻痺。 臨牀表現包括有嘴脣、指尖麻木、嘔吐、失聲、飄浮感、漸進性肌肉麻痺、及呼吸困難。河豚中毒的特點是經常病患全身麻痺、缺少角膜反射、瞳孔放大沒光反射;但隨後卻可能完全恢復意識狀態。所以即使病情惡化,也不應隨便放棄治療。 治療主要是症狀治療及支持性治療;給予呼吸器治呼吸困難、人工節律器治心跳慢、給予洗胃及碳酸氫鈉沖洗。

參考: 書、網頁

可能它釋放小量劇毒和小小毒素!!!!接觸劇毒和小小毒素要立刻洗手

如果沒有立刻洗手和沾小量劇毒和小小毒素的手來進吃食物

要立刻入醫院檢查!

參考: 自已

河豚,又名 雞泡魚,吃什麼?

河豚魚在自然條件下,以攝食水生無脊椎動物為主,兼食其它動、植物餌料,是偏動物食性的雜食性魚類,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經馴食,也可攝食人工配合飼料。 http://cwyz.com/html/20050918/786.htm 水族缸裏可以放小螺餵養

TAG標籤:雞泡 河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