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筆記體怎麼寫

1. 什麼是筆記體

斷代體的意思從名字上分析 是隔斷的一個時期 前後沒有聯繫 一般敍述的很詳細 專講某個朝代 但是時間很短 比如《漢書》 只講西漢一朝的歷史 編年體的意思 是以時間為主要線索 比如某一年 某一月 發生的事情 全部紀錄下來 是按時間記的 類似1999年發生了那些事情記下來 2000年發生的什麼事幾下來 可能同一個人不同時期的事情紀錄在不同年份裏 比如《左傳》 紀傳體正好相反 是以人為線索 也就是某個人為一個傳 這個傳只説他一個人 從小到大的所有事情 比如《史記》 項羽本紀中只記載項羽的事情 筆記體是一種帶有散文化傾向的小説創作形式,它的特點就是兼有“筆記”和“小説”特徵 注重環境氛圍的營造和人物與故事情節,則是他最大的特色 比如《世説新語》。

筆記體怎麼寫
2. 閲讀筆記怎麼寫

讀書筆記

書名:

作者:

文章背景:(可有可無)

好句好段摘抄:

【1】

【2】

語言賞析:(可有可無)

讀書心得:(重點)

怎樣寫讀書筆記 ? 讀書筆記,是指人們在閲讀書籍或文章時,遇到值得記錄的東西和自己的心得、體會,隨時隨地把它寫下來的一種文體。古人有條著名的讀書治學經驗,叫做讀書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這“手到”就是讀書筆記。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後,應根據不同情況,寫好讀書筆記。常用的形式有: (一)提綱式。以記住書的主要內容為目的。通過編寫內容提綱,明確主要和次要的內容。 (二)摘錄式。主要是為了積累詞彙、句子。可以摘錄優美的詞語,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後熟讀、背誦和運用。 (三)仿寫式。為了能做到學以致用,可模仿所摘錄的精彩句子,段落進行仿寫,達到學會運用。 (四)評論式。主要是對讀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評論,以肯定其思想藝術價值如何。可分為書名、主要內容、評論意見。 (五)心得式。為了記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記下讀了什麼書,書中哪些內容自己教育最深,聯繫實際寫出自己的感受。即隨感。 (六)存疑式。主要是記錄讀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邊讀邊記,以後再分別進行詢問請教,達到弄懂的目的。 (七)簡縮式。為了記住故事梗概、讀了一篇較長文章後,可抓住主要內容,把它縮寫成短文。 以上各種形式,可由淺入深逐步掌握。

3. 怎樣寫隨筆

一、對隨筆的認識 在報刊上,我們常看到一些加花邊的短文,篇幅多在千字以內,內容囊括古今中外,形式或敍或議,手法各呈繽紛,語言風趣、幽默,文學性趣味性兼備,我們通常將這些短文叫隨筆,或叫雜記、雜説、小品文、札記、隨感、雜感等(也有將雜記、隨筆相提並論的分法)。

隨筆是雜文的一種,它比一般雜文更短小,更自由。寫雜文多半是為了發表,而寫隨筆則往往是積累資料,錄以備忘,它不一定工整地寫在稿紙上,而大量的是寫在筆記本上。

當然如有寫得好的,可以公開的,可稍作加工,謄清發表。所以,隨筆在未發表之前,也是一種筆記形式。

隨筆是一種方便、自由、易學的形式,無論老少和文化高低都可掌握。尤其是理論、政治、教育、新聞、文藝等行業的工作人員學會寫一手漂亮的隨筆,不僅是事業的需要,業務提高的需要,也是寫作積累素材的需要,進行思想修養的需要。

當你達到一定的水平,這些隨筆便可發表、結集出版,這樣,還會留下自己一生的奮鬥足跡。可見,學會並堅持寫隨筆,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二、隨筆的一般特點 隨筆的共同特點一般有以下四條: 選材的廣泛性。隨筆要寫什麼。

完全由作者自己決定,在時間上可古可今,在地域上可中可外,在內容上,可以是軍事、歷史、哲學、政治等等,也可以是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邊緣學科等。一般説來,作者選材應從自己的實際出發,結合本職業務和業餘愛好來選題,這樣便於駕馭,隨手拈來,不致於形成思想負擔。

當然,知識面寬的同志,選題範圍完全可以涉獵於專業知識、業餘愛好之外,即使這樣,也還是大體上有一個相對集中,不可今東明西,互無聯繫。 形式的多樣性。

隨筆是最自由無束的文體,正因自由,形式才五花八門,多種多樣,不拘一格。可正面歌頌,可反面揭露;可旁敲側擊,冷嘲熱諷;可抓其一點,生髮開去;可指點江山,縱論國政;可小抒心志,娓娓而敍;可大聲疾呼,談笑怒罵;可評點議論,提出新見;可通過分析,擺出疑問。

總之,不要拉開寫文章的架式,不要受框框條條的束縛,越自然、隨便越好。 較強的可讀性。

所謂可讀性,就是有一定的知識性,趣味性。事情要新鮮,敍述要幽默,語言要通俗、形象、生動,不要故作高深,追求生澀、隱晦。

短小精悍。隨筆一般不超過千字,還可短到幾百字、幾十字。

《搜神記》中的雜記,一般都不長,象卷十三“木蠹生蟲,羽化為蝶”,只有八個字。隨筆的記事可以有頭無尾、掐頭去尾、截取橫面,議論也只概括地寫下主要觀點,不必貪長求全。

三、隨筆的種類、內容、形式多樣 正因隨筆具有內容、形式多樣化的特點,所以它的種類也是難以歸納的。這裏只舉若干常見的形式。

供初學寫作者參考。 1.記事。

可以有頭有尾記一個耳聞目睹的故事,當然也可以只記一個故事的片斷。古代的雜記如干寶的《搜神記》就屬於這種。

2.議論。實際上是有感而發的小論文,針對性較強,有稜有角,具爭辯性、戰鬥性。

如魯迅的《文學和出汗》、《習慣與改革》、《論雷峯塔的倒掉》等,都是以議論為主的。 3.夾敍夾議。

即有敍有議,敍事和議論不分家交替穿插進行。現代雜文多采用這種手法。

4.抒情。即記下自己偶發的真情實感,一般應有真知灼見的警句出現,切忌無病呻吟。

例:魯迅《無花的薔薇之二》第八節。 5.諷刺小品。

象一幅幽默的諷刺漫畫,用簡練的筆,勾描出鮮明的形象來。例:魯迅《半夏小集》之一。

6.打油詩。偶有所感,湊幾句幽默、通俗、含義深刻的打油詩,也是隨筆的一種好形式。

它一般不講格律,不拘長短,順口就好。例:魯迅《好東西歌》。

7.紀念文字。親朋去世,以文紀念,可以將思念之情融進回憶之中,寫成有敍有議有抒發感情的隨筆。

魯迅的《紀念劉和珍君》、《為了忘卻的記念》、《憶劉半農君》等,均屬此類。 還有很多種,如讀書札記式,作品評介式,寓言、笑話式、三言兩語式等。

只要用心捉摸,還可推陳出新,創造出更多的隨筆品類。 四、寫隨筆應注意的問題 戒雜。

雜,本來是雜文隨筆的特點。但雜文、隨筆之雜,是體裁雜交、題材廣泛意義上的雜,也包含材料運用的豐富、表達手法的多變等。

但就每一篇隨筆來講,主題思想要集中、明確,不能離題萬里、節外生枝,以致主題含混,不知所云。要把隨筆當成一篇文章寫,一篇講一箇中心,一個側面,主題很明確。

這樣,久而久之,便可提高思想認識水平和寫作能力。 戒草。

有人以為隨筆就是隨意一寫,這是不對的。隨筆雖屬筆記體,但又與個人的心得、筆記不同。

它是文章的資料庫,本身又可以單獨成文。象魯迅的書信、札記、隨筆、手稿等,每一篇都精心為之,決不草率,因此,每一篇都可單獨成文發表。

如果我們不管三七二十一,或材料堆集,不加選擇;或觀點缺乏提煉,矛盾百出;或錯別字連篇,文理不通;或字跡如龍飛鳳舞,凡人難辯,那不僅會為自己日後使用這些文字帶來麻煩,也會為後世研究自己的人帶來諸多不便。所以,還是拿出匠心來,精心寫好每一則隨筆,即使三言兩語,也要認真對待。

戒硬。所謂硬,主要指不靈活,有架子。

寫隨筆最怕有架子。架子就是框框、程式。

隨筆。

4. 筆記體小説的與傳奇體小説的區別

其一,傳奇體作家更熱衷於生命力的弘揚,筆記體作家則較多關心智慧與倫理的健全。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重視內在智慧的時代,風度、言行作為內在智慧的外現才成為眾所欣賞的對象。繪畫藝術中的“以形寫神”,語言藝術中的“言不盡意”,都強調“神”、“意”即思辨智慧的主導地位。

魏晉風度的具體形成如藥、酒、姿、容等,概由帶玄學色彩的人格生髮出來。所以,這時期的軼事小説以《世説新語》為代表,“樂曠多奇情”、“類以標格相高”。

就著述方式言,以類相從,體例嚴謹;筆墨簡約,風格一致;這種對於筆記體小説創作規律和審美形式的講究,正是內在智慧向藝術世界拓展的第一步。至於作者以空靈的胸襟、玄學的眼光所體會、所觀察、所把握到的美,亦多富於“靜”的哲學氣質,這就與傳奇體多“動”而少“靜”大不一樣了。

甚至軼事小説中笑話類作品如《笑林》也以“舉非違,顯紕繆”,從反面啟迪智慧為主。宋以後的筆記體小説,在智慧、倫理二者中,似對倫理更看重一些。

比如清代紀昀就説他寫《閲微》“大旨期不乖於風教”。若干畸形的筆記象金捧閶《客窗偶筆》、樑恭辰《池上草堂筆記》、訂奉恩《裏乘》,“盛陳禍福,專主勸懲,已不足以稱小説。

其實,宋以後的筆記體小説還是以智慧為主。但已不是魏晉那種基於名理思辨的智慧,而是走向日常生活的掌故意味鮮明的智慧。

或為“史官之所不記”的朝廷遺事,如歐陽修《歸田錄》;或多載“嘉言韻事”,如宋王讜《唐語林》;或詳於各地風俗及民間雜事,如宋莊季裕《雞肋編》、周去非《嶺外代答》;或記歲時娛樂、市井瑣細,如宋周密《武林舊事》;或“上自廊廟實錄,下逮村裏膚言,詩話小説,種種錯見”,如元末陶宗儀《輟耕錄》;或將“方言巷詠,嘻笑瑣屑之事”點染成篇,如明末張岱《陶庵夢憶》。總之,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涉及,並能對讀者的情趣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之臻於儒雅。

連志怪也有明顯的偏重智慧的傾向。魏晉南北朝志怪,其美感魅力的一個主要來源是可以“廣異聞”;宋以後的志怪,能向讀者提供的新鮮“異聞”看來不多:奇奇怪怪的事經過反覆講述就成了陳辭濫調。

要出新,就要另闢蹊徑。蒲松齡“用傳奇法,而以志怪”,將生命力和“孤憤”注入其中,這是一條路;筆記體作者如紀昀等則是將智慧注入其中,以“測鬼神之情狀,發人間之幽微,託狐鬼以抒己見”為核心,目的在於益人神智。

其二,筆記體小説寫生命力的弘揚,重視雍容的氣象,力戒虛浮驕矜,虛張聲勢。《世説新語》在《汰侈》、《任誕》、《惑溺》等門以皮裏陽秋的手法批評了過度的任性放浪與揮霍豪奢;東陽無疑《齊諧記》敍薛道詢“服散狂走,猶多劇,忽失蹤跡,遂變作虎,食人不可複數”,意在嘲笑那些無節制地服五石散的名士。

《閲微草堂筆記》更經常對虛浮驕矜、虛張聲勢的名士風度予以鍼砭,如卷十一指出:“偽仙偽佛,技止二端:其一故為靜默,使人不測;其一故為顛狂,使人疑其有所託。然真靜默者,必淳穆安恬,凡矜持者偽也。

真託於顛狂者,必遊行自在,凡張皇者偽也。”而唐傳奇和《聊齋志異》中正有大量“狂生”,在蒲松齡筆下,使酒罵座的灌夫尤其受到推崇。

比較起來,筆記體風格平易,易為讀者接受,但也不免減弱了力度。 ?。

5. “文”繁體字怎麼寫

“文”字沒有繁體字:

文拼音:wén

釋義:

1、事物錯綜所造成的紋理或形象:燦若文錦。

2、刺畫花紋:紋身。

3、記錄語言的符號:文字。文盲。以文害辭。

4、用文字記下來以及與之有關的:文憑。文藝。文體。文典。文苑。文獻(指有歷史價值和參考價值的圖書資料)。

擴展資料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文客[wén kè]

文人墨客。

2、靈文[líng wén]

指宗教經文。

3、點文[diǎn wén]

評點文章。

4、文曜[wén yào]

指日月星辰。以文彩光耀,故稱。

5、文制[wén zhì]

文制。

6.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筆記體寫成的綜合性學術著作是哪一部

北宋的沈括的《夢溪筆談》

大約成書於1086年-1093年,收錄了沈括一生的所見所聞和見解。被西方學者稱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已有多種外語譯本。

詳細記載了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卓越貢獻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自然科學達到的輝煌成就。《宋史·沈括傳》作者稱沈括“博學善文,於天文、方誌、律歷、音樂、醫藥、卜算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著”。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夢溪筆談》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被世人稱為“中國科學史上里程碑”。

TAG標籤: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