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侗族傳統節日

侗族傳統節日

1.侗族的傳統節日有春節、三月三、嘗新節、鬥牛節、林王節、牛神節、蘆笙節、花炮節、大霧樑歌節、四十八寨歌節等。其中嘗新節是侗族地區共同的節日,嘗新節這天,狗是上賓,新米飯煮出來,讓狗嘗過以後人才嘗,因為傳説遠古時期,洪水滔天,絕了谷種,是一條白色的神犬漂洋過海,帶回來了幾粒穀粒,人類靠這幾粒谷種才發展到今天。為了不忘狗的功勞,因此新谷登場要請狗先嚐。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侗族的主要節日有哪些?

侗族是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擁有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下面是關於侗族主要節日的介紹:

1. 侗族蘆笙節:蘆笙是侗族的傳統樂器,蘆笙節是侗族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每年農曆三月初三至五,侗族人民會舉行盛大的蘆笙節慶祝活動。屆時,人們身着傳統侗族服飾,載歌載舞,演奏蘆笙,參與各種民俗表演和競技活動,如蘆笙比賽、舞龍舞獅等。

2. 侗族火把節:火把節是侗族的傳統節日,通常在農曆十月或十一月舉行。這一節日是為了祈求豐收和驅邪,人們會點燃火把,繞着村莊或田地跳舞,同時還有各種民俗表演和傳統競技活動,如火把舞、踩高蹺等。

3. 侗族新米節:新米節是侗族人民慶祝豐收的節日,通常在農曆九月或十月舉行。在這一天,人們會舉行祭祀儀式,感謝神靈賜予豐收,然後品嚐新米和各種美食,舉行歌舞表演,共同慶祝豐收的喜悦。

4. 侗族花山節:花山節是侗族的傳統節日,通常在農曆四月或五月舉行。這一節日是為了祈求風調雨順和豐收,人們會登山採摘野花,同時還有各種民俗表演和傳統競技活動,如歌舞、射箭等。

5. 侗族龍船節:龍船節是侗族的傳統節日,通常在農曆五月或六月舉行。這一節日是為了紀念侗族的英雄和祖先,人們會劃龍船在江河湖海上競渡,同時還有各種民俗表演和傳統競技活動,如舞龍舞獅、劃龍船比賽等。

以上是關於侗族主要節日的介紹,這些節日不僅豐富多彩,也展示了侗族人民的傳統文化和生活方式。

侗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侗族傳統節日介紹

侗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侗族的傳統節日是為也節、甜藤粑節、烏飯節、蘆笙節、苦酒節、過香節、侗年、姑婆節等。侗族是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侗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信仰多神。侗族先民在先秦以前的文獻中被稱為“黔首”,一般認為侗族是從古代百越的一支發展而來。侗族主要從事農業,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種植水稻已有悠久的歷史,兼營林業,農林生產均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侗族地區的萬山叢嶺中夾雜着許多當地稱為“壩子”的盆地。侗族主要分佈在貴州省的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銅仁地區,湖南省的新晃侗族自治縣、會同縣、通道侗族自治縣、芷江侗族自治縣、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三江侗族自治縣、龍勝各族自治縣、融水苗族自治縣,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

  歷史:對於侗族的歷史源流,史學界有不同的看法。主要觀點有四種:一種認為侗族是土著民族,自古以來就勞動生息在這塊土地上,是在這塊土地上形成的人們共同體;第二種認為,侗族是從都柳江下游的梧州一帶溯河而上遷徙到今日侗鄉的,因為南部方言的侗族中都流傳有“祖公上河”的遷徙歌謠;第三種認為,侗族是從長江下游的温州一帶經過洞庭湖沿沅江遷徙來的,因為北部方言的侗族中流傳的“祖公進寨”歌有這樣的傳説;第四種認為,侗族的主體成份是土著,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融合了從外地遷來的其他民族成份。

  侗族傳統節日介紹

  播種節

  聚住在湘、桂、黔交界邊境的侗族人民,每在農曆三月初三這天,都要舉行傳統的播種節盛會。

  由於人們的愛好不同各個村寨的活動內容和方式也不相同。有的寨子在這天放花炮;有的踩蘆笙,坐歌堂;有的走親邀客。而最風趣的是“舞春牛”。接着農耕隊還要表演谷種農事活動。整個表演場地被當成一塊田,扮演農民的幾個人,有的背犁耙,有的荷鋤頭,還有的背竹簍。他們把田坎、耕田、插秧、收割,動作真、優美,用歌舞表現了侗家田間耕作的歡樂氣氛。

  嘗新節

  “六月六,早禾熟”。侗族地區把這一天作為嘗新節,有的地方擇吉日嘗新。

  湖南通道嘗新節這天,狗是上賓,新米飯煮出來,讓狗嘗過以後人才嘗。因為傳説遠古時期,洪水滔天,絕了谷種,是一條白色的神犬飄洋過海,在西王母的曬穀坪裏打了一個滾,滿身粘穀粒,在回來時身上的穀粒被水洗掉了,只有狗翹在水面上的尾巴尖帶着幾顆穀粒。人類靠這幾粒谷種才發展到今天。為了不忘狗的功勞,因此新谷登場要請狗先嚐。嘗新節是侗族地區共同的節日,各地嘗新節內容大同小異。

  鬥牛節

  每年農曆二月與八月的亥日。侗族喜歡鬥牛,每個村寨都飼養有專供比賽用的“水牛王”。“牛王”的圈多建在鼓樓附近,乾淨通風,稱為“牛宮”。牛王有專人割草擔水拌料伺候,還要經常供給蜂蜜、豬油、米酒等食物。“牛王”體格碩大而健壯,渾身滾瓜流油,犄角粗壯尖利,象張開的鋼杈。

  節前青年人吹着蘆笙到其他村寨去“送約”邀請對手。“送約”之後,便到“牛宮”前吹奏蘆笙,敬祭3日,替牛“養心”。節期一到,羣眾集匯於鬥牛場周圍,參賽“牛王”在蘆笙伴奏下開始“踩場”:青年手舉寫有“牛王”的“馬牌”前行,昂首挺胸,“牛”氣十足。“馬牌”後緊隨舉着木製“兵器”的衞隊和鼓樂隊。

  “牛王”犄角上鑲戴着錚亮的鐵套,頭披紅緞,背馱“雙龍搶寶”牛王塔,塔上插有4面令旗和兩根長長的野雞翎,象古代的將軍一樣。牛脖上掛有一串銅鈴,懸在胸前,朗朗有聲。“踩場”結束後,牛王退場。三聲鐵炮轟鳴,正式鬥牛開始。牛倌把點燃的兩把火分別拋到自己的“牛王”前邊,同時放開手中韁繩,兩牛衝向對方,羣眾敲鑼吶喊助威。敗方彩旗要允許勝方的姑娘們“搶走”。獲勝的“牛王”披紅掛綵,再度入場接受歡呼。若打得難解難分,就要用棕繩套住牛後腿拉開,握手言和。幾天後,勝方姑娘去送還敗方彩旗,敗方小夥子設宴款待,陪唱“大歌”,並贈禮品“贖旗”。哪個寨子的“牛王”能獲勝,是全寨的榮耀,所以鬥牛後有羣眾性歌舞飲宴慶祝。近年貴州省的侗族“牛王”,還到一些大城市去表演角鬥,使這種特殊的娛樂文化更加聲名遠揚。

  侗年

  根據侗歷來確定的新年。一般為農曆十月底或十一月初。現大部分侗族均不過此年。僅有部分地方仍過侗年。這些地方每年過兩種年。稱侗年為小年。春節為大年。榕江七十二寨一帶的侗寨於農歷十一月初過侗年。十月將屋前屋後打掃乾淨,殺豬宰牛,舂餈粑,準備過年。從十一月初一到初五舉行大規模的踩歌堂、跳蘆笙和鬥牛活動。有的地方把姓氏節也稱為過侗年,各個姓氏節日期不一。但一般為農曆的十一月。

  花炮節

  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節,各地舉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縣來説,是正月初三(農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祿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卻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為頭、二、三炮,包炮都繫上一個象徵幸福的鐵圈,外用紅綠線包紮。燃放時以火藥鐵炮為衝力,把鐵圈衝上高空。當鐵圈掉下來時,人們便以鐵圈為目標,蜂擁爭奪,謂之“搶花炮”。

  俗傳,誰搶得花炮,誰在這一年裏就人財兩旺,幸福安康。因此搶花炮時個個奮勇,人人爭先,志在必得花炮,為本村爭光。搶花炮的時間不限,誰能把花炮先交到指揮台,就算優勝。搶花炮比賽結束,便開始了各種遊藝活動。蘆笙隊在蘆笙場上賽蘆笙;老人在樹下鬥畫眉,拉家常;年輕姑娘和小夥子則趁此良機,對歌談情。侗家山寨,到處洋溢歡樂的節日氣氛。

  趕社

  侗家有趕社的習慣。趕社不在寨裏,而在野外,如放牧坪或田壩裏,作為社場。每年到社日這一天,男女老少從四面八方趕赴社場。小孩看熱鬧,大人買東西,交換農副產品。姑娘和後生們穿上新衣裳。姑娘戴各種銀飾,繫上繡花圍腰和編帶,手提刺繡荷包,包裏裝着酸魚酸肉和糯米飯,三五成羣,滿面春風,在社場上請後生共進午餐。後生則買糖果送給姑娘。初次相識的對歌結情,早有交往的則重敍舊情,約定下次相會的時間。晚上,後生還請姑娘到寨上作客吃社飯。飯後男女青年走進歌堂對歌。如今,趕社變成青年男女交往的節日,而社場就成為定情的場所。

  趕歌會

  農曆七月二十日,是貴州省劍河縣高壩地區侗族人民的盛大節日——趕歌會。這一天,姑娘、小夥子們打整得利利落落,約上夥伴,三三兩兩趕赴高唄歌場。在這之前,青年們一般會把農活提前幹完,同時積極收集、改寫或新編大量山歌或情歌;以便屆時同歌中強手匹敵。

  中午,趕歌會的中心——高壩寨頭的綠草坡變成了人山歌海。曲調別緻的盤歌、情歌、山歌聲此起彼伏。男女青年們借歌會尋找自己的新友故交,道情表心,談天論地,或者交替唱起令人陶醉的情歌,直到第二天黎明。有不少青年人是通過歌會成為幸福伴侶的。傳説,高壩趕歌會是為了紀念一個忠於愛情的侗族女歌手而興起的。

  大霧樑歌節

  也稱大戊樑歌會。每年立夏前18天,湘黔桂三省(區)邊境的侗族,還有苗族瑤族等青年雲集湖南通道侗族自治縣的大霧樑上,舉行一年一度的歌會,參加人數少則數千,多者上萬人。這個歌會是由紀念一對飲恨慘死的戀人而興起的。

  姑娘節

  在湘黔桂邊境的少數民族,要過農曆四月八日的“姑娘節”。相傳這個習俗來自侗族楊姓。每年這一天,出嫁了的姑娘,必須要回到孃家來,與自己家的親姊妹和姑嫂們歡度佳節。屆時,姊妹們唱歌説笑,共同製作一種節日食品——烏飯餈粑。在她們回婆家去的時候,還要帶着許多烏飯餈粑,分贈給親友吃,也好補償“姑娘節”這一天小夥子們的寂寞。四月八吃烏飯(又叫黑飯)是一個古很老的風俗,據説是為了紀念侗家女英雄楊八美。烏飯是用一種帶黑色漿汁的葉子漬水,把侗區特產的“糯禾米”染黑,蒸煮而成的。

  過冬節

  也就是“冬至”,這天所有侗族地區地人們都過侗年,相當於過春節,各地區活動熱鬧非凡,有賽蘆笙、多耶、侗戲、對歌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在廣西南寧沒能回家過侗年的朋友,每年的“冬至”這天在南寧的很多侗族同胞們都會聚集在一起歡歌、交流。

侗族的傳統節日侗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侗族的傳統節日有三月三、嘗新節、鬥牛節、林王節、牛神節、蘆笙節等。侗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佈於貴州省的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銅仁地區,湖南省的新晃侗族自治縣、會同縣、通道侗族自治縣、芷江侗族自治縣、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三江侗族自治縣、龍勝各族自治縣、融水苗族自治縣等。

侗族“三月三”又名“播種節”,節日當天,人們便吹蘆笙唱歌、走訪親友,並相互提醒該忙農事了。嘗新節時間是每年農曆七月初七,節日早晨,各家主婦蒸好新米飯,煮好鮮魚,即邀年老客人,帶着兒童來到田間,祭祀祖先,然後全家聚餐,以此預祝五穀豐登。鬥牛節是在每年農曆的二月或八月裏逢“亥”的日子裏舉行,節前,各自約好對手,節日當天進行比賽,得勝的“牛王”會被披上紅布,以示祝賀。

侗族一年中的各種節會活動不下百處,僅黔東南侗族地區一年之中就有各種節會活動84次。有全民族普遍過的節日,也有一村一寨、一族一姓的節日。

侗族居住的村寨一般具有依山傍水的特點。侗寨一般坐落在羣山環抱之中,寨邊梯田層層,寨腳溪河長流,寨頭村尾樹木參天。大的侗寨六七百户,小的二三十家。侗寨的房屋建築,一般是用杉樹建造的木樓,有一至二層的小樓房,也有三到四層的大高樓。

侗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侗族的傳統節日有春節、活路節、嘗新節、三月三、林王節等,一年的節會活動有上百次,有的節日會全民族普遍都要過,也有一村一寨或一族一姓的節日。而我國侗族主要分佈在貴州省,此外在廣西、湖北、湖南等地也有侗族分佈。

  侗族的傳統節日侗族一年中的傳統節日有很多,例如春節、活路節、嘗新節、三月三、林王節,以及牛神節、蘆笙節、花炮節、大霧樑歌節、四十八寨歌節、鬥牛節等節會,這些都是非常隆重的基日。

  侗族一年中各種節會活動有上百次,其中僅黔東南侗族地區一年中的各種節會活動就有84次,有的是全民族普遍都要過的節日,也有一村一寨的節日和一族一姓的節日。

  我國侗族人民主要分佈在貴州省,此外在廣西、湖北、湖南等地也有侗族分佈。而侗族地區也被稱為“詩的家鄉,歌的海洋”因為唱歌在侗族人民的社會生活中地位崇高。

TAG標籤:傳統節日 侗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