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坦洋工夫起源於

坦洋工夫起源於

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的武術理念和哲學思想。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紀左右的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武術家們開始注重練習內功,提高身體和意識的協調性,逐漸發展出了坦洋術這種以自我完善為主,重視內功修煉的武術流派。隨着時間的推移,坦洋術不斷演化和發展,形成了各種不同的派系和風格,如太極拳、八卦掌和形意拳等。現在,坦洋工夫已成為中國傳統武術中最為重要和有影響力的一種流派。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福建寧德紅茶有哪些品種

福建寧德紅茶有野樹紅茶、小種紅茶、高山古樹紅茶。

寧德的茶業在歷史上曾經非常有名,1918年坦洋工夫茶作為其中的代表與茅台一起獲得巴黎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茶業產量佔福建省的70%左右,福建省第一間茶葉專業學校也建於寧德福安市。

寧德盛產:紅茶、綠茶、白茶、花茶,質地優良,名茶甚多。

白茶:福鼎白毫銀針;紅茶:綠茶:屏南、周寧、壽寧均有盛產天山綠茶;白茶:福鼎白毫銀針;紅茶:福鼎白琳功夫,福安坦洋功夫。

天山綠茶

《寧德縣誌》:天山綠茶在宋代為團餅茶,元明產製茶餅供禮品和祭祀之用。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產“芽茶”列為貢品。明清以後制炒青綠茶為主。後為適應花茶生產需要改制烘青綠茶。採摘一芽二三葉,經殺青、揉捻、烘乾而製成。以香高、味濃、色翠、耐泡四大特色著稱,為窨制花茶的優良原料。

福鼎白浩銀針

白浩銀針外形優美,芽頭壯實,毫毛厚密,富有光澤,湯色碧清,呈杏,香氣清淡,滋味醇和。福鼎大白茶原產於福鼎的太姥山,太姥山產茶歷史悠久,有人分析,陸《茶經》中所截“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就指的是福鼎太姥山。清代周亮工《閩小記》中曾提到福鼎太姥山古時有“綠雪芽”名茶,“今呼白毫”。如此推來,福鼎大白茶品種和用其芽製成的白毫銀針,歷史相當久遠矣。

白琳功夫

據史料記載,“白琳工夫”盛於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前後,迄今約有150多年的歷史。1851年,董天工在《武夷志》中,已載有“工夫”茶名。其製法起源於福建各地,比安徽祁門紅茶還早。當時,閩、廣茶商在福鼎經營工夫紅茶,以白琳為集散地,廣收白琳、翠郊、石番溪、黃崗、湖林及浙江的平陽、泰順等地的紅條茶,再以特殊工藝標準精製後,遠銷重洋,“白琳工夫”因之聞名於世。

坦洋功夫

相傳清咸豐、同治年間(公元1851 --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進四)者,試製紅茶成功,經廣州運銷西歐.很受歡迎。坦洋工夫採用無性系優良品種為原料茶,通過萎凋、揉捻、發酵、烘乾等初制工序,再以篩分、抖切、風選、揀剔、復火、均堆等工序精製而成,產品有特種類高檔紅茶,以及級類紅茶。

目前,寧德已擁有二百多種省優、部優、國優產品,九家茶企的九種產品獲得福建名牌產品,六個產品獲得福建省著名商標,一個產品獲中國名牌產品;福安市、福鼎市分別被國家相關部門授予“中國茶葉之鄉”和“中國白茶之鄉”,並獲得全國無公害茶葉示範縣稱號;“福安坦洋工夫”獲得國家原產地保護,另有九個產品獲得原產地標記註冊,九十家企業取得QS生產許可證。

紅茶起源是什麼時候?

紅茶起源於中國明朝時期。

紅茶的鼻祖在中國,世界上最早的紅茶由中國明朝時期福建武夷山茶區的茶農發明,名為“正山小種”。武夷山市桐木村家族是生產正山小種紅茶的茶葉世家,至今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

正山小種紅茶於1610年流入歐洲。1662年,當葡萄牙凱瑟琳公主嫁給英皇查理二世時,她的嫁粧裏面有幾箱中國的正山小種紅茶。從此,紅茶被帶入英國宮廷,喝紅茶迅速成為英國皇室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早期的英國倫敦茶葉市場中,也只由出售正山小種紅茶,並且價格異常得昂貴,唯有豪門富室方能飲用,正山小種紅茶成為英國上流社會不可缺少的飲料。英國人摯愛紅茶,漸漸地把飲用紅茶演變成一種高尚華美的紅茶文化,並把它推廣到了全世界。

1689年,英國更在中國的福建省廈門市設置基地,大量收購中國茶葉。英國喝紅茶比喝綠茶多,且又發展出其獨特的紅茶文化,均與上述歷史事件有關。因為在廈門所收購的茶葉都是屬於紅茶類的半發酵茶——“武夷茶”,大量的武夷茶流入英國,取代了原有的綠茶市場,且很快成為西歐茶的主流。

武夷茶色黑,故被稱為''Black tea''(直譯為黑茶)。後來茶學家根據茶的製作方法和茶的特點對其進行分類,武夷茶沖泡後紅湯紅葉,按其性質屬於''紅茶類''。但英國人的慣用稱呼''Black tea''卻一直沿襲下來,用以指代''紅茶''。

擴展資料

紅茶可以幫助胃腸消化、促進食慾,可利尿、消除水腫,並強壯心臟功能。紅茶中“富含的黃酮類化合物能消除自由基,具有抗酸化作用,降低心肌梗塞的發病率。中醫認為,茶也分寒熱,例如綠茶屬苦寒,適合夏天喝(要看個人體質),用於消暑;紅茶、普洱茶偏温,較適合冬天飲用。至於烏龍茶、鐵觀音等較為中性。

紅茶能輔助血糖調節,但仍無確切的定論。 在冬天胃容易不舒服,冰瓜果吃太多感到不適的人,可以紅茶酌加黑糖、生薑片,趁温熱慢慢飲用,有養胃功效,身體會比較舒服,但不建議喝冰紅茶。

夏天飲紅茶能止渴消暑,是因為茶中的多酚類、醣類、氨基酸、果膠等與口涎產生化學反應,且剌激唾液分泌,導致口腔覺得滋潤,並且產生清涼感;同時咖啡鹼控制下丘腦的體温中樞,調節體温,它也刺激腎臟以促進熱量和污物的排泄,維持體內的生理平衡。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紅茶 (茶葉的一個品類)

工夫紅茶產地是哪裏

當前中國十九個省產茶(包括試種地區新疆、),其中有十二個省先後生產工夫紅茶。

中國工夫紅茶品類多、產地廣。按地區命名的有滇紅工夫、祁門工夫、浮樑工夫、寧紅工夫、宜紅工夫、湘江工夫、閩紅工夫(含坦洋工夫、白琳工夫、政和工夫)、越紅工夫、台灣工夫、江蘇工夫及粵紅工夫等。

祁門工夫

祁門工夫紅茶,主產於安徽省祁門縣,周邊地區也有生產,創制於清末,有着百餘年的生產歷史。

國外把祁紅、印度大吉嶺紅茶、斯里蘭卡烏伐紅茶列為世界三大高香紅茶,並把祁紅似蘭似蜜又藴蘭花香的氣味稱為“祁門香”,尤其受英國皇室貴族喜歡。

祁紅既適合清飲,領略特殊的香味,又適合調飲,加奶後乳色粉紅,香味猶存。

寧紅工夫

寧紅,我國最早的工夫紅茶之一,產於江西省修水縣、武寧縣、銅鼓縣等地,因修水、武寧古屬義寧州,故而所產紅茶稱之為寧州紅茶,簡稱寧紅。

遠在唐代時,修水縣就已盛產茶葉,紅茶則始於清朝道光年間,到十九世紀中葉,寧州工夫紅茶已成為當時著名紅茶之一。

寧紅除了散條形茶外,還有一種捆紮茶——龍鬚茶,用五彩線捆紮而成,形如紅纓之頭,沖泡時宛如一朵鮮豔的菊花,若沉若浮,有“杯底菊花掌上”之稱。

宜紅工夫

宜紅工夫,主產於湖北鄂西山區的宜昌、恩施兩地區,起源於19世紀中葉,至今有百餘年曆史。

條索緊細有毫,色澤烏潤,香氣甜純,滋味醇厚,湯色紅亮,葉底柔軟。

宜紅工夫,簡稱宜紅,容易混淆成江蘇宜興紅茶。

坦洋工夫茶的“工夫”是什麼意思?

所謂功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為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功夫二字,要在水、火、衝工三者中求之。 水、火都講究一個活字,活水活火,是煮茶要訣。《茶經》説:“山水為上,江水為中,井水其下。”那個時候還沒有自來水,陸羽自然沒有加以論列,自來水不宜於煮茶,這已經是一個常識。不 過像香港地方,一聲制水,萬眾惶然,“自來”尚不可求,不用自來水又用什麼呢?

《茶經》又説:“山頂泉輕清,山下泉重濁,石中泉清甘,沙中泉清冽,土中泉渾厚,流動者良,負陰者勝,山削泉寡,山秀泉神,溪水無味。”這就已講究得微乎其微了。至於水還有天泉、天水、秋雨、梅雨、露水、敲冰之別,這些都是屬於講究的範圍的,不過這些講究實際上也很難做到,像《紅樓夢》中的妙玉用鬼臉青藏着梅花萼上的雪水用以煮茶,那也只有她才能有此閒情逸致,我輩豈有如是工夫哉。

煮茶要訣,“水常先求,火亦不後”。蘇東坡詩云:“活水仍須活火烹”。活火,就是炭有焰,其勢生猛之謂也。潮州人煮茶用的叫做“絞積炭”,“絞積”是一種很堅碩的樹木,燒成炭後,絕無煙臭,敲之有聲,碎之瑩黑,是最上乘的燃料。還有用烏欖核作炭的,火焰淺藍,焰活火勻,更是特別。

功夫茶起源於宋代,在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帶最為盛行,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展。蘇轍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用喬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功夫茶這個風俗。可以説,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功夫茶以濃度高著稱,初喝似嫌其苦,習慣後則嫌其他茶不夠滋味了。功夫茶採用的是烏龍茶葉,如鐵觀音、水仙和鳳凰茶。烏龍茶介乎紅、綠茶之間,為半發酵茶,只有這類茶才能衝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鳳凰茶產自潮州鳳凰山區,茶湯色澤微褐,茶葉條索緊、葉質厚實,很耐沖泡,一般可衝20次左右。鳳凰單叢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風味,曾在福州舉行的全國名茶評選會上榮獲桂冠。

它之所以和其它喝茶方法有別也在於茶具。據説陸羽所造茶器,凡二十四事。潮州功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種。這就是:

一、茶壺

潮州土語叫做“衝罐”,也有叫做“蘇罐”的,因為它出自江蘇宜興,是宜興紫砂壺中最小的一種。選擇茶壺,好壞標準有四字訣,日:“小、淺、齊、老。”茶壺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等的分別,以孟臣、鐵畫軒、秋圃、尊圃、小山、袁熙生等製造的最受珍視。壺的式樣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六角形、栗子形……等等,一般多用鼓形的,取其端正渾厚故也。壺的色澤也有很多種,硃砂、古鐵、栗色、紫泥、石黃、天青……等等,還有一種壺身銀砂閃爍,朱粒累累,俗謂之抽皮砂者,最為珍貴。但不管款式、色澤如何,最重要的是“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因為大就不“工夫”了。所以用大茶壺,中茶壺,茶鼓,茶篩,茶檔……等等衝的茶,那怕是用一百元一兩的茶葉,也不能算是工夫茶。至於深淺則關係氣味,淺能釀味,能留香,不蓄水,這樣茶葉才不易變澀。除大、小、深、淺外,茶壺最講究的是:“三山齊”,這是品評壺的好壞最重要標準。辦法是:把茶壺去蓋後覆置在桌子上(最好是很平的玻璃上),如果壺滴嘴、壺口、壺提柄三件都平,就是“三山齊”了。這是關係到壺的水平和質量問題,所以最為講究。“老” 主要是看壺裏所積成的“茶渣”多寡,在前面已經説過了。當然,“老”字的講究還有很多,例如什麼朝代出品,古老歷史如何,什麼名匠所製成,經過什麼名家所品評過……等等。但那已經不是用一般茶壺的問題,而是屬於玩古董的問題了。

衝功夫茶除了用“衝罐”之外,有時客人多時,也可以用“蓋甌”。在潮州菜館中每吃一道菜後就必定上來一巡功夫茶,那就是用“蓋甌”衝的,這是為了適用於人數較多的場合,一次可以有十杯至十二杯。但畢竟蓋甌口闊,不能留香,氣味比使用衝罐就差得多了。不過,只要沖茶的人“工夫”好,用蓋甌也可以衝出好功夫茶的。

二、茶杯

茶杯的選擇也有個四字訣:小、淺、薄、白。小則一啜而盡;淺則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襯托茶的顏色;質薄如紙以使其能以起香。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藍花、底平日闊、杯底書“若深珍藏”的“若深林”為珍貴,但已不易得。江西景德鎮和潮州楓溪出品的白瓷小杯,也是很好的,俗稱為“白果杯”。

至於有的人還講究什麼“春宜牛眼杯,夏宜栗子杯,秋宜荷葉杯,冬宜吊鐘懷”,這又未見講究太多了。不過,用喇叭杯、牛乳杯……這些作為工夫茶的茶杯,都是不很合適,有失“斯文”之道了。

三、茶洗

形如大碗,深淺色樣很多,烹功夫茶必備三個,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個用以浸衝罐,一個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過的茶葉。

四、茶盤

茶盤是用來盛茶杯的,也有各種款式,圓月形、棋盤形……等等。但不管什麼式樣,最重要也是四字訣:寬、平、淺、白。就是盤面要寬,以便就客人人數多寡,可以放多幾個懷;盤底要平,才不會使茶杯不穩,易於搖晃;邊要淺,色要白,這都是為了襯托茶杯、茶壺,使之美觀。

五、茶墊

比茶盤小,是用來置衝罐的,也有各種式樣,但總之要注意到“夏淺冬深”。冬深是因為便於澆罐時多裝些沸水,使茶不易冷、茶墊裏還要墊上一層“墊氈”,“墊氈”是用絲瓜絡按茶墊的形狀大小剪成的,所以要用絲瓜絡而不用布氈者,為了不會生異味,墊氈的作用是為了保護茶壺,功夫茶在灑茶後還要將茶壺倒置過來,以免壺裏積水,一點點的水,也會使茶味變苦,原因是單寧酸溶解了。

六、水瓶與水缽

作用一樣,都是用以貯水烹茶的。水瓶,修頸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種束頸有嘴,飾以螭龍,名叫螭龍樽的也不錯。(螭龍,潮州土話叫做“錢龍”,潮州話是雙聲疊韻的,錢、螭就是疊韻字,即是壁虎。)

水缽,也是用來貯水以備烹茶的,大小均相等於一個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明代制的“紅金彩”,用五金釉,描金魚二昆在缽底,舀水時水動,好像金魚也泳躍欲出,這是很少見的珍品,一般的多見素瓷青花,置於茶牀上,蓋上硃紅的木蓋,舀水時用的是椰子殼做的,椰瓢當茶未煮,主人啟蓋舀水時,“功夫茶”之功夫已經不飲而使人信服矣。

七、龍缸

大龍缸類似庭中栽種蓮花之蓮缸,或較小些。用以貯存大量的泉水,密蓋,下託以木幾,放在書齋一角,古色古香。龍缸也多是素瓷青花,有明宣德年造的,但很難見到。康熙帝乾隆帝年間的產品,也已極為珍貴。用近代製品,只要色彩大小調和,也就很好了。

八、紅泥小火爐

“綠蟻新焙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可見古人是用紅泥小火爐温酒的,自然那是在北方。至於“寒夜客來茶當酒”,這時是否用紅泥小火爐煮茶,煮的茶是否像現在的潮州功夫茶,像喝酒一樣喝茶,詩人們並沒有説明.不過我想大約應當是如此,不然寒夜之時,一大碗一大碗的喝茶,豈不令人小便頻頻,坐立不大?那個客人早就拔腿跑掉了,誰還能坐下來細談。所以,我想這個“寒夜客來茶當酒”的茶,應當相等於今日之功夫茶才是。

紅泥小火爐,潮安、潮陽、揭陽都有製作,式樣好看極了。同樣有各種形式,特點是長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爐心深而小,這樣使火勢均勻,省炭,小爐有蓋和門,不用時把它一蓋一關,既節約,又方便。小爐門邊往往還有一副很文雅的對聯,益發增添茶興。 小火爐是放在精製的木架上面的,木架像塔形,下大上小,上面一格放爐子,剛好一伸扇子便是爐門。中間一格,是放扇子、鋼筷等物。下面一格放木炭或欖核炭,或引火之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這樣的設置,煮茶自然是很方便的。

九、砂跳

“砂跳”,潮安楓溪做的最著名,俗稱“茶鍋”,是用砂泥製成的,很輕巧,水一開,小蓋子會自動掀動,發出一陣陣的聲響。這時的水沖茶剛剛合適。至於用鋼鍋,鋁鍋來煮水沖茶的,雖然也無不可,可是金屬的東西,用以煮水沖茶畢竟要差一些,不算工夫了。

十、羽扇與鋼筷

羽扇是用以煽火的,煽火時既須用勁,又不可煽過爐門左右,這樣才能保持一定火候,也是表示對客人的尊敬。所以,特製的羽扇不但有利於“工夫”的施展,而且一枝用潔白鵝翎編成的扇,大不過掌,竹柄絲穗的精雅,襯托着紅、綠、白……各種顏色的茶具,加上金紫色的濃茶,自然別有風趣。鋼筷則不但為了鉗炭、挑火,而且可以使主人雙手保持清潔。

以上,雖然還不夠陸羽所規定的二十四式茶具的規格,但也已經洋洋大觀了。如果還要再説些,那麼二十四件也不為多,例如裝茶葉的錫罐,就以潮汕造的為最上品。還有茶巾,專門以淨滌茶具。茶几,用以擺設茶具。茶擔,可以貯藏茶器,春秋佳日,登山浮水,臨流漱石,林墅深幽,席地小坐,烹茗啜飲,自然又是人生一樂。

功夫茶獨成一格,如果烹茶沒有功夫,那也是不能叫做功夫茶了。所以功夫茶之收功全在烹茶,沖茶之法。

欲飲功夫茶,須先有一套合格的茶具。茶壺(潮州人稱“衝罐”)是陶製的,以紫砂為最優。壺為扁圓鼓形,長嘴長柄,很為古雅,有兩杯、三杯、四杯壺之分。將壺倒置桌上,其口、嘴、柄均勻着地,中心成直線的,為茶壺之優者。優者若置水中,平穩不沉。精巧別緻、潔白如玉的小茶杯,直徑不過5釐米,高2釐米,分寒暑兩款。寒杯口微收,取其保温,暑杯口略翻飛,易散熱。盛放杯、壺的茶盤名曰“茶船”,凹蓋有漏孔,可蓄廢茶水約半升。整套茶具本身就是一種工藝品。茶杯、茶船有釉上彩或釉下彩繪。茶壺最貴重,一把古老名貴的茶壺,就是件可供鑑賞的古玩,有的嵌鑲一層鏤刻精美的白銀或黃金花紋圖案,便成了少有的傳家寶。茶壺裏的茶鏽不可洗去,越多越珍貴,可保茶的韻味

具體沖茶之法如下:

第一:治器 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爐、潔器、候水、淋杯等六個動作。好比打太極拳中的“太極起勢”,是一個預備階段。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説,這“候水”,“淋杯”都是初試功夫。大約起火後十幾分鍾,砂銚中就有聲颼颼作響,當它的聲音突然將小時,那就是魚眼水將成了,應立即將砂銚提起,淋罐淋杯,再將砂銚置爐上。這時就是第二件事開始了。

第二:納茶 打開茶葉,把它倒在一張潔白的紙上,分別粗細,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處,再將細末放在中層,又再將粗葉放在上面,納茶的功夫就完成了。所以要這樣做,因為細末是最濃的,多了茶葉容易發苦,同時也容易塞住滴嘴,分別粗細放好,就可以使出茶均勻,茶味逐漸發揮。納茶,每一泡茶,大約以茶壺為準,放有七成茶葉在裏面就很夠了。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濃,味帶苦澀,而且好茶葉多是嫩芽緊卷,一泡以開水之後,舒展開來,變得很大,納茶太多,連水也衝不進去了。但太少也不行,沒有味道。納茶是衝功夫茶的第一步功夫。神明變幻,由此起矣。

第三:候湯 蘇東坡煎茶詩云:“蟹眼已過魚眼生”,這就是指用這們沸度的水沖茶最好了。《茶説》雲:“湯者茶之司命,見其沸如魚目,微微有聲,是為三沸。銚緣湧如連珠,是為二沸。騰波鼓浪,是為三沸。一沸太稚,謂之嬰兒沸;三沸太老,謂之百壽湯;若水面浮珠,聲若松濤,是為二沸,正好之候也,《大觀茶論》也説:“凡用湯以魚目蟹眼連鋒進躍為度。”

第四:沖茶 當水二沸,就可以提銚沖茶了。火爐與茶壺的放置處大約剛好走七步。提銚後走了七步,揭開茶壺蓋,將滾湯環壺口,緣壺邊衝入,切忌直衝壺心(如用蓋甌,衝一角,然後再衝各角,可同樣忌直衝壺心)。提銚宜高,所謂“高衝低灑”是也。高衝使開水有力地衝擊茶葉,使茶的香味更快的揮發,由茶精迅速揮發,單寧則來不及溶解,所以茶葉才不會有澀滯。至於走七步再衝,目的在於滾水稍涼一點,以免破壞維他命C。

第五:刮沫 沖水一定要滿,茶壺是否“三山齊”,水平面如何,這時要見功效了,好茶壺水滿後茶沫浮起,決不溢出(沖水過多,溢出壺面是另一回事),提壺蓋,從壺口輕輕颳去茶沫,然後蓋定。

第六:淋罐 蓋好壺蓋,再以滾水淋於壺上。謂之淋罐。淋罐有個作用:一是使熱氣內外夾攻,使茶香精迅速揮發,追加熱氣;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乾,即是茶熟;三是衝去壺外茶沫。

第七:燙杯 潮州土語説是“燒盅熱罐”,乃是衝功夫茶中的功夫要點。有一位吃茶專家,此老走遍東西南北,到處總結喝茶的經驗,在他喝了功夫茶後説,功夫茶的特點就是一個“熱”字。從煮湯到衝共飲茶都離不開這一個字,這可謂得其三味矣。燙杯,在淋罐之後,用開水淋杯,淋杯時要注意,開水要直衝杯心。燙杯完了,添冷水於砂銚中,復置爐上,回身“洗杯”。洗杯是最富有藝術形態的動作,老手者可以同時兩手洗兩個杯,動作迅速,聲調鏗鏘,姿態美妙。有一位外國朋友,也是一位茶迷,久聞功夫茶之名,不遠萬里,千方百計,到了中國一定要喝一次功夫共枯他看到洗茶杯的動作時,不禁讚歎再三,説是比雜技團的功夫還要高明呢。確實,不會洗杯的人,一碰到杯便會給燙得要命,不打破杯子已是幸事,更不必説到“姿態美妙”了。杯洗完了,把杯中,盤中之水傾倒到茶洗裏去,這時,茶壺的外面的水份也剛剛好被蒸發完了,正是茶熟之時。老手於此,絲毫不差,便可灑茶敬客了。

第八:灑茶 幾經數度功夫,最後一手就是灑茶。灑茶也有四字訣:低,快,勻,盡。“低”,就是前面説過的,“高衝低斟”的“低”。灑茶切不可高,高則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對客人極不尊敬。“快”也是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熱度。“勻”是灑茶時必須像車輪轉動一樣,杯杯輪流灑勻,檔可灑了一杯才灑一杯,因為茶初出色淡,後出,色濃。“勻”字是委重要的。“盡”就是不要讓餘水留在壺中。第一衝留一點,二三衝切切不可。灑完以後,還可把茶壺倒過來,覆放在苛墊上,使壺裏之水份完全滴出,這是因為只要沒有水在,單寧就不能溶解,茶就不會苦澀。功夫茶功夫茶

在電視劇中,喜歡功夫茶的角色常常是高深莫測的室外神人,如康熙王朝中的姚啟聖。

手機電影:功夫茶

簡介:凝聚兩種國粹文化的手機電影《功夫茶》. 斗轉星移,步入現代社會,面對如何有效地繼承傳播中華泱泱大國五千年的國粹文化,深圳市華森影視作為本土文化的傳播的領軍機構,扛起了民族文化復興這面艱鉅而光榮的大旗!深圳市華森影視總經理許少兵,一個有着滿腔民族文化振興,飽含責任心的製作人,經過多年的磨練與經驗,他始終認為,弘揚中華國粹文化才是現代影視文化傳播者的首要任務,終於,在2006年11月,許少兵準備已久的手機電影《功夫茶》隆重開機。

手機電影《功夫茶》以中華泱泱文化中的兩大砥柱文化:中國功夫和中國潮州茶文化為藝術文化根基,中國功夫的精粹“修德”和中國潮州茶文化的精粹“養性”在片中大放異彩,兩種文化在劇中水融,動靜結合,既有表現中華功夫剛猛的動作戲,又融合進了中國潮州茶文化禪靜的文戲,文武互相映襯,相得益彰!深厚的國粹文化底藴做支撐是該手機電影的亮點做在,難怪在網絡版一經推出,就創造了日點擊量逾10萬多次的網絡歷史記錄,眾多網友紛紛致電詢問該劇手機版的推出時間,製作該劇本無商業利潤目的許少兵介紹説:“製作推出該劇不是為了商業目的,只是為了更好的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沒想到現在還有這麼多喜歡國粹文化的朋友,真的很欣慰,也很感謝這麼多支持我的朋友”。

工夫茶”泡法有十八道程序(精解)

《 功夫茶》作為2007年賀歲手機電影!一部電影還未推出就有如此轟動並迅速走俏,除了那些耗費巨資而成的大片外,這是一個奇蹟,也是中華傳統文化復興的開端!我們期待着民族文化的振興,也期待着《功夫茶》於無聲處驚雷!再創民族傳統文化傳播的顛峯!

中國功夫茶操作規程有以下十一程式,合稱為功夫茶十一程式。

1、嗅茶 主人取來上好的茶葉,介紹該品種的特點、風味,依次傳遞欣賞嗅品一番。

2、温壺 未放置茶葉之前,先將開水衝入空壺,謂之“温壺”,温壺之水倒進茶船——即茶盤,一種紫砂淺盆。

3、裝茶 應備有茶匙、漏斗,不宜用手抓茶置放,以免手氣、雜味混入,通常將茶葉裝至茶壺的2/3,甚至滿溢,數量之多令人咂舌。

4、潤茶 沸水衝入壺中,至滿,使竹筷颳去壺麪茶沫,當即傾於茶船或茶海——一種較大的茶杯。

5、沖泡 再衝入開水,但不要沸滾的,這便是第一泡茶。

6、澆壺 蓋上茶蓋澆之開水,使壺內壺外温度一致。

7、温杯 等候茶水泡好的當兒,用剛才温壺及潤茶的茶水,就在茶船中清洗茶杯——這是一種比酒盅略小的小茶盅(便是茶壺本身也不過一個拳頭大小)。

8、運壺 在泡好第一泡茶時,提壺沿茶船邊沿運行數週,俗稱“遊山玩水”,為的是不讓壺底水滴入茶杯串味。

9、倒茶 將温洗好的小茶盅一字排開,依次來回澆注,又稱“巡河”,或將壺中茶水先倒入茶海再注入杯中,切忌倒茶時一杯倒滿再倒第二杯,免得濃淡不均,這是一般飲者容易犯的錯誤。

10、敬茶 尊老愛幼、互相謙讓,這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尤以敬第一杯茶最為重要,受之者必在座“首席”。

11、品茶 功夫茶全套步驟中最講究的一環,從欣賞茶色、茶味、茶香到嗅、啜並舉,玩味再三,確如白居易詩云:“盛來有佳色,咽罷餘芳香。”蘇東坡也説:“從來佳茗似佳人。”可見個中之味,餘味無窮。特別看見那些個精於此道,鬚髮皆白的老“茶迷”,3個指捏1枚四螺般大拇指大小的袖珍小茶盅,騰挪於鼻脣之間,或嗅或啜隨心所欲。且雙目微閉,如痴如醉,彷彿打坐的道人,外界萬物全然不覺,讓人不能不驚訝名茗的神奇功效。

此外,泡製功夫茶,茶壺講究用宜興的紫砂茶壺;茶杯最好是景德鎮產小瓷杯;水須山泉,最差的也要井水,自來水是萬萬不入流的。用水也有名堂,最好是用橄欖核燒火,次為蔗渣,最次是炭火,蜂窩煤乃大忌。

工夫茶”泡法有十八道程序:

• 焚香靜氣:焚品檀香,造就幽靜、平和氣氛;

• 葉嘉酬賓:出示所泡茶葉讓客人觀賞;

• 火煮山泉:泡茶用山溪泉水為上,用火煮沸;

• 孟臣淋漓:即湯洗茶壺,惠孟臣是明代紫砂壺製作家,後人把名茶壺喻為孟臣;

• 烏龍入宮:把烏龍茶放入紫砂壺內;

• 懸壺高衝:又稱高山流水,把盛開水的壺提高沖水,充分激盪茶葉,使茶葉翻動,清潔茶葉;

• 春風拂面:用壺蓋輕輕颳去表面白色泡沫,使茶葉更清潔(不喝);

• 重洗仙顏:用開水淋洗茶壺,即洗淨茶壺外表又提高壺温;

• 若琛出韻:即湯洗茶杯,(若琛清初),以擅長製茶杯而出名,後人把茶杯喻為若琛甌;

• 玉液回壺:即把已泡好的茶水倒入另一個茶壺使茶湯更為均勻;

• 遊山玩水:依次來回往各杯低斟茶水;

• 關公巡城:沿着杯壁斟茶一圈;

• 韓信點兵:壺中茶水少許時,則住各杯點斟茶水(又稱蜻蜓點水或觀音滴水);

• 三龍護鼎:用母指食指扶杯,中指托杯,此法既穩當又雅觀,三根手指比喻三龍,此時另一手可做護杯姿勢;

• 喜聞幽香:即聞烏龍茶的香味;

• 鑑賞三色:認真觀看茶水在杯中的上中下三種顏色,故稱三色;

• 初品奇茗:觀看、聞香後開始品茶湯味道(三口為一品);

盡杯謝茶:起身喝盡杯中之茶,以謝茶農栽種,製作佳茗,恩典感謝茶藝小姐盡心熱情敬獻茶藝、茶禮。

功夫茶

功夫茶,在潮汕深受人們喜愛,不少人早上起來就泡上一壺好茶,倦意頓時一掃而光,只覺得神清氣爽。潮州人喜歡以茶會友,在細品慢酌、談笑風生中,人們互通信息、加深了感情。品茶早已超越了簡單的解渴的目的,它還藴含着豐富的文化內容。六合家宴的江經理介紹説,潮州人把茶叫做“茶米”,茶在潮州人心目中就像米一樣,足以看到潮州人嗜茶 如命,茶與米的不可分了。

到城中的高檔潮菜館吃飯,席間總是穿插上功夫茶。在你吃完海鮮魚肉的時候,喝一杯可以消除腥味;在你吃着一碗甜品有點膩的時候,喝一杯可以去膩開胃。在你酒足飯飽覺得有點撐的時候,喝一杯解乏消滯。功夫茶與潮州菜,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相輔相成,共同造就了潮州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人説吃潮菜不喝功夫茶,總是感覺不太正宗。

功夫茶分福建、潮汕、台灣三個派系,福建喝鐵觀音比較多,潮汕喝單樅茶比較多,台灣則喝凍頂烏龍比較多。但是從沖泡方法上來説,三者是共通共融的。日前記者來到城中兩家高檔酒樓———六合家宴和龍鳳酒家,採訪了這裏的茶藝師們,觀賞她們精湛的技藝,聽她們講解功夫茶的精髓。

水分三等

水分三等

品功夫茶既是一件風雅之事,當然也有不少講究。潮州功夫茶從水質、器皿到沖泡方法都有特定的要求。沖茶自然離不開水,那麼我們首先從水開始吧。陸羽在《茶經》中寫道:“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茶藝師介紹説,水分為天水、地水、泉水三等。天水當然就是最上乘的,指的是雪水、露水等。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曾寫到用五年前在梅花上收的雪水沖茶喝,可謂是把飲茶的水寫到極致了,這樣喝茶不僅關乎格調,還是極度奢華的。

以前有錢人家會在早上第一道光線出來之前用竹筒等器皿去一滴滴地收集,據説太陽出來前的水屬陰性,沖茶更清香。真是考功夫啊!現代有研究説自然界中的水只有雨水、雪水為純軟水,而用軟水泡茶確實能令湯色清明,味道清香。

地水指的是山泉水,按照土質的不同還分為土質、沙質、泥質等。茶藝師説沙質是最好的,沙子有過濾的作用,想來也有幾分道理。現在在酒店、茶樓喝茶當然不可能對水這樣要求了,只要水質要求清澈、味道甘洌就可以了。

高衝低斟

高衝低斟

“高衝低斟”説的是沖茶和斟茶的方法。

沖茶,要沿茶壺口內緣衝入沸水,水柱不能從壺心直衝而入,因為那樣會“衝破茶膽”,破壞茶的味道。沖茶要像書法,不急不緩、一氣呵成,水壺和茶壺的距離要比較大,這樣衝下來就叫“高衝”。據説“高衝”能使熱力直透罐底,使茶沫上揚,不僅美觀,也能讓茶味更香。

斟茶,茶壺要儘量靠近茶杯,這樣才能防止熱氣四散,水可能不夠燙,使茶香過早揮發。同時,低斟還不會激起泡沫,也不會發出滴答的聲響。

斟茶要把茶湯依次輪轉灑入茶杯,如此反覆二、三次把各個茶杯漸漸斟滿,就叫做“關公巡城”,這樣能使各杯裏的茶湯湯色均勻。

茶藝師介紹説,功夫茶,第一泡是最重要的。第一泡如果泡得不好,之後的茶味都會有影響。第一泡是洗茶的,衝出來要輕輕抹開茶沫,斟出茶水,沖洗茶具。這道工序還可以起到預熱茶具的作用。

品茶禮儀

品茶禮儀

傳統的潮汕功夫茶一般只有三個杯子,不管多少客人都只用三個杯子。第一杯茶一定先給左手第一位客人,無論其身份尊卑,無論其年齡大小,也無分性別。每喝完一杯茶要用滾燙的茶水洗一次杯子,然後再把帶有熱度的杯子給下一個用。這種習俗據説是人們為了表示團結、友愛和互相謙讓的美好品德。

品茶,要先聞香味,然後看茶湯的顏色,最後才是品味道,一杯茶要剛好分為三口品完。香味從舌尖逐漸向喉嚨擴散,最後一飲而盡,可謂暢快淋漓。這就是功夫茶的三個境界———“芳香溢齒頰,甘澤潤喉嚨,神明凌霄漢”。據説專業的品茶師可以憑一杯茶品出茶藝師當時的心情。説得很玄,不過功夫茶不就是一種平和心境、修身養性的方法嗎?

中國的茗茶有哪些?

茗茶,取意有“品茗”、“香茗”等意思。“品”《中華詞典》:仔細地辨別;嘗試滋味。“香茗”《中華詞典》:香茶。茗茶意為:仔細品茶,香茶是一種意境,別不是粗茶之意。 我國茶葉眾多,分為六大茶類:綠茶,青茶(烏龍茶),紅茶,黑茶,黃茶,白茶六大茶類。六大基本茶類(具體茶名補充)

1.綠茶類西湖龍井;惠明茶;洞庭碧螺春;顧渚紫茶;午子仙毫;黃山毛峯;雲霧毛尖;曾侯銀劍;信陽毛尖;平水珠茶;寶洪茶;上饒白眉;徑山茶;峨眉竹葉青;南安石亭綠;仰天雪綠;蒙頂茶;湧溪火青;仙人掌茶;天山綠茶;永川秀芽;休寧松蘿;恩施玉露;都勻毛尖;鳩坑毛尖;桂平西山茶;老竹大方;泉崗輝白;眉茶;安吉白片;南京雨花茶;敬亭綠雪;天尊貢芽;灘茶;雙龍銀針;太平猴魁;源茗茶;峽州碧峯;秦巴霧毫;開化龍鬚;廬山雲霧;安化松針;日鑄雪芽;紫陽毛尖;江山綠牡丹;六安瓜片;高橋銀峯;雲峯與蟠毫;漢水銀梭;雲南白毫;遵義毛峯;九華毛峯;五蓋山米茶;井崗翠綠;韶峯;古勞茶;舒城蘭花;州碧雲;小布巖茶;華頂雲霧;南山白毛芽;天柱劍毫;黃竹白毫;麻姑茶;車雲山毛尖;桂林毛尖;建德苞茶;瑞州黃檗茶;雙橋毛尖;覃塘毛尖;東湖銀毫;江華毛尖;龍舞茶;龜山巖綠;無錫毫茶;桂東玲瓏茶;天目青頂;新江羽絨茶;金水翠峯;金壇雀舌;古丈毛尖;雙井綠;周打鐵茶;文君嫩綠;前峯雪蓮;獅口銀芽;雁蕩毛峯;九龍茶;峨眉毛峯;南山壽眉;湘波綠;曬青;山巖翠綠;蒙頂甘露;瑞草魁;河西圓茶;普陀佛茶;雪峯毛尖;青城雪芽;寶頂綠茶;隆中茶;松陽銀猴;龍巖斜背茶;梅龍茶;蘭溪毛峯;官莊毛尖;雲海白毫;蓮心茶;金山翠芽;峨蕊;牛抵茶;化佛茶;貴定雲霧茶;天池茗毫;通天巖茶;凌雲白茶;蒸青煎茶;雲林茶;盤安雲峯;綠春瑪玉茶;東白春芽;太白頂芽;千島玉葉;清溪玉芽;攢林茶;仙居碧綠;七境堂綠茶;南嶽雲霧茶;大關翠華茶;湄江翠片;翠螺;窩坑茶;餘姚瀑布茶;蒼山雪綠;象棋雲霧;花果山雲霧茶;水仙茸勾茶;遂昌銀猴;墨江雲針。

2.烏龍茶類武夷巖茶;武夷肉桂;閩北水仙;鐵觀音;白毛猴;八角亭龍鬚茶;黃金桂;永春佛手;安溪色種;鳳凰水仙;台灣烏龍;台灣包種;大紅袍;鐵羅漢;白冠雞;水金龜。

3.紅茶類祁門工夫;湖紅工夫;滇紅工夫;閩紅工夫

工夫紅茶;寧紅工夫;宜紅工夫;越紅工夫;川紅工夫;政和工夫;閩紅工夫;坦洋工夫;白琳工夫。

4.白茶類銀針白毫;白牡丹;貢眉。

5.黃茶君山銀針;蒙頂黃芽;北港毛尖;鹿苑毛尖;霍山黃芽;溈江白毛尖;温州黃湯;皖西黃大茶;廣東大葉青;海馬宮茶。

6.黑茶類湖南黑茶;老青茶;四川邊茶;六堡散茶;普洱茶。

再加工茶(補充)

1.緊壓茶類沱茶;竹筒香茶;普洱方茶;米磚茶;黑磚茶;花磚茶;茯磚茶;湘尖茶;青磚茶;康磚;金尖;方包茶;六堡茶;圓茶;餅茶。

2.花茶類茉莉花茶;珠蘭花茶;桂花茶;金銀花茶;白蘭花茶;玫瑰花茶;玳玳花茶。

三、有茶名實際並非茶之“茶”:絞股藍茶;杜仲茶;松針米茶;羅布麻茶;人蔘茶;菊花茶;桑芽茶;金銀花茶;桂花茶;薄玉茶;刺五茄茶;蟲茶;柿葉茶;青豆茶;玄米茶;鍋巴茶;老鷹茶;老薑茶;紅棗茶;竹葉茶;玉米鬚茶;車前草茶;丹蔘茶;胖大海茶;番瀉葉茶;鈎藤茶。

紅茶的產地分佈,產菜品質,生產工藝,菜葉的好壞,沖泡的特點,品茗特點?

在紅茶這個大家族有三類,分別是小種紅茶、工夫紅茶、紅碎茶。

相比其他茶,因其是全發酵茶,所以是紅葉紅湯、滋味香醇。大家常聽到“正山小種是紅茶的鼻祖”説法,其實是正確的, 正山小種起源於明末,當時製作出來的茶葉外形是黑色,被當地叫做“烏茶”,土話是“wu da”(黑色的茶),後來因其湯色呈紅色,所以就稱為紅茶。當時正山小種主要是出口至海外。

中國紅茶產地

福建:

1、小種紅茶,小種紅茶是用當地稱為”菜茶“的茶青按紅茶工藝製作出紅茶,分為正山與外山小種,正山是地域標記,小種是指品種,根據《武夷茶經》記載,產於武夷山星村鎮桐木村高海拔環境下所產的紅茶為正山,以廟灣、江墩為中心,北到江西鉛山石隴,南到武夷山曹墩百葉坪,東到武夷山大安村,西到光澤司前、幹坑,西南到邵武觀音坑,這些產區的小種紅茶都能稱為正山,出這範圍之外的則是外山。

傳統的正山小種是有經過薰焙工藝的,但許多人對這種“煙燻口味”喝不慣,製茶師就開始漸漸放棄這種煙燻工藝,所以才有了現在比較容易入口,滋味鮮爽的正山小種。

金駿眉:為正山野菜茶的芽頭採製,只是採摘標準真不一樣。

2、閩紅工夫:

政和工夫、福建政和縣。政和大白茶採製。

坦洋工夫、 福建福安坦洋村、最初是用“菜茶“制紅茶,清咸豐年間坦洋工夫已經外銷至海外,行情最好的那幾十年,每年出口都有上萬擔,坦洋工夫現在也有嘗試用新品種來制紅茶,比如金觀音、黃觀音。曾喝過用肉桂品種制的茶,滋味很不錯。

白琳工夫、福建福鼎白琳鎮,用當地原產的福鼎大白茶與大毫茶所制。興盛於清光緒年間,衰於初期。中期開始又有過一段興旺期。

許多人喜歡把這三個地方的紅茶叫外山小種,但人家也是有自己工藝自己名字的紅茶,沒必要給戴上”外山“的帽子。

廣東:

英德紅茶,廣東英德, 以雲南大葉種原料為主,跟鳳凰水仙種一起製出,其中英紅九號最有名。

安徽:

祁門紅茶,安徽祁門縣, 祁門最早主要是做綠茶,後來是有人按照閩紅的工藝來製作,才有了紅茶,傳統祁門紅茶採摘是一芽二葉。最近幾年出現高檔紅香螺、紅毛峯、 祁眉這些品種,採摘標準提高到了一芽一葉。 祁門紅茶的核心產區在祁門、東至、石台

四川:

宜賓紅茶,四川宜賓,因地理氣候原因,川紅每年採製時間會比其他紅茶早。川紅的原料既可以做綠茶也可以做紅茶,同樣也是一芽二葉採摘,其中比較好的品種“早白尖”是一芽一葉採製。

雲南:

滇紅,最早是1938年在鳳慶首製出, 原料為當地的大葉種,滋味濃厚。

湖北:

宜紅,湖北宜昌紅茶、恩施也有。傳統外銷茶。

江西:

寧紅,江西修水、武寧。寧紅同樣也是有歷史的紅茶了,很多書籍記載寧紅在唐代就有出現,實際上寧紅應該是始於清道光年間,最火時期出口俄羅斯每年有有上百萬箱。

湖南:

湖紅,湖南安化、新化

浙江:

1、九曲紅梅,杭州周浦鄉。2、越紅,浙江紹興,越紅是在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開始規模改制紅茶時才誕生的,但歷史並不長,紅茶出口在98年就停止了,同時內銷逐漸減少,但現在市場上還是有非常少量的越紅在銷售。浙江的紅茶要算”名茶“的,應該還是九曲紅梅。

江蘇:

蘇紅,江蘇宜興,原料最先是用宜興小葉種,後來還引進了櫧葉種和福鼎大白毫製作蘇紅名茶“竹海金茗”。

貴州:

黔紅,貴州湄潭 ,當地引進的是福雲6號來製作紅茶,貴州也有做紅碎茶出口。

廣西:

桂紅工夫,廣西凌雲,凌雲白毫種,最近幾年研究出來的桂香18號、桂香22號也適合做紅茶,廣西最早是做紅碎茶出口,之後開始嘗試做紅條茶。

海南:

海南紅茶,五指山,大葉種,早期製出的紅條茶和紅碎茶基本是出口為主

台灣:

台灣紅茶,南投,阿薩姆大葉種,當地後期培育出了幾個新品種制紅茶,如台茶18號。

工夫紅茶的工藝是萎調―揉捻―發酵―乾燥,讓鮮葉先萎凋,然後揉捻促進發酵,再進行烘乾,粗製完後,就開始精製。

而紅碎茶的工藝,目前應用比較多的是CTC,CTC是在揉捻過程中用設備將茶葉撕碎,壓碎、揉捻 ,才有紅碎茶的顆粒狀。以做袋泡茶為主,國內最早引進CTC工藝做紅碎茶是在海南,紅碎茶用的大多是大葉種,酚類含量高,味濃,但其在製作過程中進行高温發酵,所以香氣不足。紅碎茶主要是做外銷。

紅茶怎麼取名?

茶翎羽,你好。好的名字有好的心情,其實你看看周圍的名字就知道了,都有值得借鑑的地方,可以學習一下,不知道您有沒有注意過,其實很多古人的名字讀起來特別有詩意,格調還很高,因此家長們可以嘗試取古人名字中的某一個字,來參考到自己名字。比如東晉的名將謝玄,字幼度,不僅好聽,還有一股“仙風道骨”的感覺,和普通的名字相比,格調瞬間高了不止一個檔次。

飲紅茶暖身養胃,你瞭解多少

飲紅茶暖身養胃,你瞭解多少中秋節過後,天氣逐步轉涼。晝夜温差過大導致許多慢性疾病達到發病的高發期,因此,養生保健在秋季就顯得尤為重要。除了均衡飲食、適量運動之外,平時多喝茶對身體的健康也很有好處。而喝茶分四季,根據四季的變化,早晚的不同,甚至是飯前飯後,選擇都有所不同。在氣候較為乾燥的秋季,中醫理念以養肺、清潤為主,温性的紅茶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紅茶最早起源於中國,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因其幹茶色澤和沖泡的茶湯以紅色為主調,故名紅茶。提到貴州的紅茶,我們便不得不説起產自貴州省湄潭縣的“遵義紅”紅茶,這種根據湄潭黔湄系列茶樹品種的特性,將“湄紅”加工工藝與福建政和工夫紅茶、坦洋工夫紅茶、祁門紅茶的加工工藝相結合,並用以“紅色遵義”獨特的地域特性作為商品名稱的一款高品質紅茶。自面世以來,就廣受消費者喜愛,不僅在國際上屢屢斬獲大獎,更是彌補了貴州省紅茶產業的發展空缺。

秋日到來,人體身體機能減退,飲上一杯“遵義紅”紅茶,除了有抗衰老、預防骨質疏鬆、加速血液循環、護心臟、消除疲勞、預防癌症的功效外。還可以温暖身體,預防疾病,補給人體陽氣,提高抵抗力。同時,由於紅茶是經過發酵烘製而成的,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發生酶促氧化反應,含量減少,對胃部的刺激性也隨之減小。飲用紅茶,保健養胃。除此以外,在日常飲食感到油膩和胃脹的時候,多喝紅茶,能夠減少油膩,促進消化,有助於身體健康。最後,對於較弱的人羣而言,在秋季喝上一杯紅茶,能夠有效的預防流行冒,增強身體抵抗力。

中國最著名的茶有哪些?

中國的十大知名名茶排行榜

中國的十大知名名茶排行NO.1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是河南省著名土特產之一,素來以“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而飲譽中外。唐代茶聖陸羽所著的《茶經》,把信陽列為全國八大產茶區之一;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嚐遍名茶而揮毫讚道:“淮南茶,信陽第一”;信陽毛尖茶清代已為全國名茶之一,1915年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1958年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1985年獲中國質量獎銀質獎,1990年“龍潭”毛尖茶代表信陽毛尖品牌參加國家評比,取得綠茶綜合品質第一名的好成績,榮獲中國質量獎金質獎,1982年、1986年評為部級優質產品,榮獲全國名茶稱號,1991年在杭州國際茶文化節上,被授予“中國茶文化名茶”稱號,1999年獲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金獎。信陽毛尖不僅走俏國內,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遠銷日本、美國、德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

鑑別方法:產於河南信陽車雲山。其外形條索緊細、圓、光、直,銀綠隱翠,內質香氣新鮮,葉底嫩綠勻整,清黑色,一般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假的為捲曲形,葉片發黃。

中國的十大知名名茶排行NO.2武夷巖茶

武夷巖茶產於閩北"秀甲東南"的名山武夷,茶樹生長在巖縫之中。武夷巖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

武夷巖茶屬半發酵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其主要品種有“大紅袍”、“白雞冠”、“水仙”、“烏龍”、“肉桂”等。

武夷巖茶品質獨特,它未經窨花,茶湯卻有濃郁的鮮花香,飲時甘馨可口 ,回味無究。18世紀傳入歐洲後,倍受當地羣從的喜愛,曾有“百病之藥”美譽。

鑑別方法:產於福建崇安縣。外形條索肥壯、緊結、勻整,帶扭曲條形,俗稱“蜻蜓頭”,葉背起蛙皮狀砂粒,俗稱“背”,內質香氣馥郁、雋永,滋味醇厚回苦,潤滑爽口,湯色橙黃,清澈豔麗,葉底勻亮,邊緣硃紅或起紅點,葉肉黃綠色,葉脈淺,耐泡6-8次以上,假茶開始味淡,欠韻味,色澤枯暗。]

中國的十大知名名茶排行NO.3洞庭碧螺春

中國著名綠茶之一。洞庭碧螺春茶產於江蘇省吳縣太湖洞庭山。相傳,洞庭東山的碧螺春峯,石壁長出幾株野茶。當地的老百姓每年茶季持筐採摘,以作自飲。有一年,茶樹長得特別茂盛,人們爭相採摘,竹筐裝不下,只好放在懷中,茶受到懷中熱氣燻蒸,奇異香氣忽發,採茶人驚呼:“嚇煞人香”,此茶由此得名。有一次,清朝康熙皇帝遊覽太湖,巡撫宋公進“嚇煞人香”茶,康熙品嚐後覺香味俱佳,但覺名稱不雅,遂題名“碧螺春”。

太湖遼闊,碧水盪漾,煙波浩渺。洞庭山位於太湖之濱,東山是猶如巨舟伸進太湖的半島,西山是相隔幾公里、屹立湖中的島嶼,西山氣候温和,冬暖夏涼,空氣清新,雲霧瀰漫,是茶樹生長得天獨厚的環境,加之採摘精細,做工考究,形成了別具特色的品質特點。碧螺春茶條索纖細,捲曲成螺,滿披茸毛,色澤碧綠。沖泡後,味鮮生津,清香芬芳,湯綠水澈,葉底細勻嫩。尤其是高級碧螺春,可以先沖水後放茶,茶葉依然徐徐下沉,展葉放香,這是茶葉芽頭壯實的表現,也是其他茶所不能比擬的。因此,民間有這樣的説法:碧螺春是“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一嫩(指芽葉)三鮮(指色、香、味)自古少”。

碧螺春茶從春分開採,至穀雨結束,採摘的茶葉為一芽一葉,對採摘下來的芽葉還要進行揀剔,去除魚葉、老葉和過長的莖梗。一般是清晨採摘,中午前後揀剔質量不好的茶片,下午至晚上炒茶。目前大多仍採用手工方法炒制,其工藝過程是:殺青——炒揉——搓團焙乾。三個工序在同一鍋內一氣呵成。炒制特點是炒揉並舉,關鍵在提毫,即搓團焙乾工序。

洞庭碧螺春茶風格獨具,馳名中外,常用之招待外賓或作高級禮品,它不僅暢銷於國內市場,還外銷至日本、美國、德國、新加坡等國。

中國的十大知名名茶排行NO.4黃山毛峯

黃山毛峯茶產於安徽省太平縣以南,歙縣以北的黃山。黃山是我國景色奇絕的自然風景區。那裏常年雲霧瀰漫,雲多時能籠罩全山區,山峯露出雲上,像是若干島嶼,故稱雲海。黃山的鬆或倒懸,或愜卧,樹形奇特。黃山的巖峯都是由奇、險、深幽的山巖聚集而成。

雲、鬆、石的統一,構成了神祕莫測的黃山風景區,這也給黃山毛峯茶蒙上了種種神祕的色彩。黃山毛峯茶園就分佈在雲谷寺、鬆谷庵、吊橋庵、慈光閣以及海拔1200米的半山寺周圍,在高山的山塢深谷中,坡度達30一50度。這裏氣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上層深厚,空氣濕度大,日照時間短。在這特殊條件下,茶樹天天沉浸在雲蒸霞蔚之中,因此茶芽格外肥壯,柔軟細嫩,葉片肥厚,經久耐泡,香氣馥郁,滋味醇甜,成為茶中的上品。

黃山毛峯茶起源於清代光緒年間,而黃山茶葉在300年前就相當著名了。黃山茶的採製相當精細,認清明到立夏為採摘期,採回來的芽頭和鮮葉還要進行選剔,剔去其中較老的葉、莖,使芽勻齊一致。在製作方面,要根據芽葉質量,控制殺青温度,不致產生紅梗、紅葉和殺青不勻不透的現象;火温要先高後低,逐漸下降,葉片着温均勻,理化變化一致。每當製茶季節,臨近茶廠就聞到陣陣清香。黃山毛峯的品質特徵是:外形細扁稍捲曲,狀如雀舌披銀毫,湯色清澈帶杏黃,香氣持久似白蘭。

中國的十大知名名茶排行NO.5君山銀針

我國著名黃茶之一。君山茶,始幹唐代,清代納入貢茶。君山,為湖南嶽陽縣洞庭湖中島嶼。島上土壤肥沃,多為砂質土壤,年平均温度16~17度,年降雨量為1340毫米左右,相對濕度較大。春夏季湖水蒸發,雲霧瀰漫,島上樹木叢生,自然環境適宜茶樹生長,山地遍佈茶園。

清代,君山茶分為“尖茶”、“茸茶”兩種。“尖茶”如茶劍,白毛茸然,納為貢茶,素稱“貢尖”。君山銀針茶香氣清高,味醇甘爽,湯黃澄高,芽壯多毫,條真勻齊,着淡茸毫。沖泡後,芽豎懸湯中衝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蔚成趣觀。

君山銀針茶於清明前三四天開採,以春茶首輪嫩芽製作,且須選肥壯、多毫、長25~30毫米的嫩芽,經揀選後,以大小勻齊的壯芽製作銀針。製作工序分殺青、攤涼、初烘、復攤涼、初包、復烘、再包、焙乾等8道工序。

中國的十大知名名茶排行NO.6安溪鐵觀音

屬青茶類,是我國著名烏龍茶之一。安溪鐵觀音茶產於福建省安溪縣。安溪鐵觀音茶歷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稱。據載,安溪鐵觀音茶起源幹清雍正年問(1725一1735年)。安溪縣境內多山,氣候温暖,雨量充足,茶樹生長茂盛,茶樹品種繁多,奼紫嫣紅,冠絕全國。

安溪鐵觀音茶,一年可採四期茶,分春茶、夏茶、暑茶、秋茶。製茶品質以春茶為最佳。採茶日之氣候以晴天有北風天氣為好,所採製茶的品質最好。因此,當地採茶多在晴天上午10時至下午3時前進行。鐵觀音的製作工序與一般烏龍茶的製法基本相同,但搖青轉數較多,涼青時間較短。一般在傍晚前曬青,通宵搖青、涼青,次日晨完成發酵,再經炒揉烘焙,歷時一晝夜。其製作工序分為曬青、搖青、涼青、殺青、切揉、初烘、包揉、復烘、烘乾9道工序。

品質優異的安溪鐵觀音茶條索肥壯緊結,質重如鐵,芙蓉沙綠明顯,青蒂綠,紅點明,甜花香高,甜醇厚鮮爽,具有獨特的品味,回味香甜濃郁,沖泡7次仍有餘香;湯色金黃,葉底肥厚柔軟,豔亮均勻,葉緣紅點,青心紅鑲邊。歷次參加國內外博覽會都獨佔魁首,多次獲獎,享有盛譽。

中國的十大知名名茶排行NO.7都勻毛尖

都勻毛尖又名“白毛尖”、“細毛尖”、“魚鈎茶”、“雀舌茶”,是貴州三大名茶之一, 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貴州都勻市,屬布衣族、苗族自治區。都勻位於貴州省的南部,市區東南東山屹立,西面龍山對峙。都勻毛尖主要產地在團山、哨腳、大槽一帶,這裏山谷起伏,海拔千米,峽谷溪流,林木蒼鬱,雲霧籠罩,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宜人,年平均氣温為16 C,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多毫米。加之土層深厚,土壤疏鬆濕潤,土質是酸性或微酸性,內含大量的鐵質和磷酸鹽,這些特殊的自然、條件不僅適宜茶樹的生長,而且也形成了都勻毛尖的獨特風格。

中國的十大知名名茶排行NO.8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是國家級歷史名茶,中國十大經典綠茶之一。

六安瓜片(又稱片茶),為綠茶特種茶類。採自當地特有品種,經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過獨特的傳統加工工藝製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葉。

“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歷史底藴和豐厚的文化內涵。早在唐代,《茶經》就有“廬州六安(茶)”之稱;明代科學家徐光啟在其著《農政全書》裏稱“六安州之片茶,為茶之極品”;明代李東陽、蕭顯、李士實三名士在《詠六安茶》中也多次提及,日“七碗清風自六安”“陸羽舊經遺上品”,予“六安瓜片”以很高的評價;“六安瓜片”在清朝被列為“貢品”,慈禧太后曾月奉十四兩;大文學家曹雪芹曠世之作《紅樓夢》入竟有80多處提及,特別是“妙玉品茶(六安瓜片)”一段,讀來令人蕩氣迴腸;到了近代,“六安瓜片”被指定為特貢茶,開國周恩來同志臨終前還念嘮着“六安瓜片”;1971年美國前國務卿第一次訪華,“六安瓜片”還作為國家級禮品饋贈給外國友人。可見,“六安瓜片”在中國名茶史上一直佔據顯著的位置。

“六安瓜片”馳名古今中外,還得惠於其獨特的產地、工藝和品質優勢。

主產地是老區金寨縣,全縣地處大別山北麓,高山環抱,雲霧繚繞,氣候温和,生態植被良好,是真正大自然中孕育成的綠色飲品。同時,“六安瓜片”的採摘也與眾不同,茶農取自茶枝嫩梢壯葉,因而,葉片肉質醇厚,營養最佳,是我國綠茶中唯一去梗去芽的片茶。

中國的十大知名名茶排行NO.9祁門紅茶

祁門紅茶 ,著名紅茶精品,簡稱祁紅,產於中國安徽省西南部黃山支脈區的祁門縣一帶。當地的茶樹品種高產質優,植於肥沃的紅黃土壤中,而且氣候温和、雨水充足、日照適度,所以生葉柔嫩且內含水溶性物質豐富,又以8月份所採收的品質最佳。祁紅外形條索緊細勻整,鋒苗秀麗,色澤烏潤(俗稱“寶光”);內質清芳並帶有蜜糖香味,上品茶更藴含着蘭花香(號稱“祁門香”),馥郁持久;湯色紅豔明亮,滋味甘鮮醇厚,葉底(泡過的茶渣)紅亮。清飲最能品味祁紅的雋永香氣,即使添加鮮奶亦不失其香醇。春天飲紅茶以它最宜,下午茶、睡前茶也很合適。祁門茶葉,唐代就已出名。據史料記載,這裏在清代光緒以前,並不生產紅茶,而是盛產綠茶,製法與六安茶相仿,故曾有“安綠”之稱。光緒元年,黟縣人餘干臣從福建罷官回籍經商,創設茶莊,祁門遂改制紅茶,併成為後起之秀。至今已有100多年曆史。祁門茶葉條索緊細秀長,湯色紅豔明亮,特別是其香氣酷似果香,又帶蘭花香,清鮮而且持久。既可單獨泡飲,也可加入牛奶調飲。祁門茶區的江西“浮樑工夫紅茶”是“祁紅”中的佼佼者,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色豔”四絕馳名於世。

中國的十大知名名茶排行NO.10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居中國名茶之冠。產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圍的羣山之中。多少年來,杭州不僅以美麗的西湖聞名於世界,也以西湖龍井茶譽滿全球。西湖羣山產茶已有千百年的歷史,在唐代時就享有盛名,但形成扁形的龍井茶,大約還是近百年的事。相傳,乾隆皇帝巡視杭州時,曾在龍井茶區的天竺作詩一首,詩名為《觀採茶作歌》。

西湖龍井茶向以“獅(峯)、龍(井)、雲(棲)、虎(跑)、梅(家塢)”排列品第,以西湖龍井茶為最。龍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勻齊、色澤綠中顯黃。沖泡後,香氣清高持久,香馥若蘭;湯色杏綠,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齊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飲茶湯,沁人心脾,齒間流芳,回味無窮。

福建茶葉的種類?

福建名茶的分類:

一、烏龍茶有:武夷巖茶、大紅袍、閩北水仙、安溪鐵觀音、黃金桂、永春佛手、八仙茶、八角亭龍鬚茶、白芽奇蘭、漳平水仙餅茶。

二、紅茶有:正山小種、白琳工夫、坦洋工夫、政和工夫。

三、花茶有:福州茉莉花茶。

四、綠茶有:天山綠茶、七境堂綠茶、石亭綠、頂峯毫、雪山毛尖、福雲曲毫、大仙峯毫茶、福寧元宵綠。

五、白茶有:白毫銀針、白毛猴、白牡丹、貢眉等。

茶葉的功效,如下:

1、清頭目

茶葉具有提神醒腦、清頭目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頭痛、目昏、目赤、多睡善寐、癲癇之症。主要是因為茶葉中含有咖啡鹼成分,能促使人體中樞神經興奮,增加大腦皮層的興奮過程,讓人從昏沉欲睡的狀態中清醒過來,並且茶葉對於緩解偏頭痛也有一定效果。

2、除煩渴

茶葉性涼,入心、肺經,有清熱除煩、潤肺的功效,適宜心煩口渴、風熱上攻、感冒、慢性咽炎、咽喉腫痛、頭昏目痛者服用。

3、潤肺化痰

茶葉入肺經,有潤肺化痰的功效,《綱目》中記載茶葉:“濃煎,吐風熱痰涎”,可用於治療食積痰滯、痰喘之症。並且茶葉中含有茶鹼成分,有鬆弛支氣管平滑肌,臨牀上常用茶鹼作為治療支氣管哮喘、肺氣腫、支氣管炎、心臟性呼吸困難的藥物。

4、消食解膩

茶葉中含有茶多酚、咖啡鹼等成分,能夠幫助人體消化,促進機體脂肪的代謝,抑制人體對於脂質的吸收;其中咖啡鹼的刺激作用更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從而增進食慾,幫助消化。因而飲用茶葉還有消食解膩的功效,可輔助治療積食以及積食引起的口臭問題。

5、利尿

茶葉性涼,入腎經,有利尿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小便不利、瀉痢、水腫尿少之症。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茶葉的利尿作用是茶鹼和和咖啡鹼共同抑制腎小管再吸收作用的結果,其中茶鹼通過強心增加腎血流量和腎小球過濾率,從而增加水和電解質排泄,達到利尿效果。

6、抑菌解毒

茶葉中的茶多酚、鞣質有很強的收斂作用,對病原菌、病毒有明顯的抑制和殺滅作用,因此茶葉還有抑菌解毒的功效,內服可治療瀉痢、瘧疾,外用可治療瘡瘍癤腫、水火燙傷,將茶葉搗碎外敷還能治療腳趾縫爛瘡。

7、降血壓

茶葉具有降血壓的功效,這是因為茶葉中含有的咖啡鹼和兒茶素類能使血管壁鬆弛,增加血管的有效直徑,通過血管舒張使血壓下降,經常飲茶還能夠防治動脈硬化。

8、降血糖

茶葉中含有的茶多酚,對人體的糖代謝障礙具有調節作用,能降低血糖水平,從而有效的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因此糖尿病和高血糖人羣在平常可以適量飲用茶葉。

9、降血脂

茶葉還具有降血脂的功效,這是因為茶葉中含有兒茶素,是一類具有高活性的類黃酮,能夠降低血中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LDL),並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的量,起到降低血脂的功效,經常飲用茶葉對於高血脂症也有防治作用。

10、保護牙齒

茶葉還具有保護牙齒的功效,因為茶葉中含有氟元素,氟元素能夠與牙齒中的鹼式磷酸鈣反應生成更堅硬和溶解度更小的氟磷酸鈣,從而增加牙齒硬度,使牙齒更加堅固,有效預防齲齒。

11、減肥美容

茶葉本身的熱量就很低,並且茶葉中含有的茶多酚能夠抑制人體對於脂質的吸收、促進機體脂肪的代謝,從而具有減肥的功效;茶多酚還能夠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保護細胞膜,從而延緩皮膚衰老、美容養顏

TAG標籤:工夫 坦洋 起源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