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茶藝表演四藝指什麼

茶藝表演四藝指什麼

“茶藝表演四藝”通常指茶藝的四個基本技藝,包括:

1. 拉茶:指用一定的姿勢和方法將茶葉與開水相結合,製出一杯色、香、味俱佳的茶水。

2. 掌香:指在茶藝表演中使用香爐和香味,以調整氛圍和增加儀式感。

3. 茶舞:一種以茶道為背景的傳統舞蹈,表現出茶道中禮儀和舞蹈的結合。

4. 茶藝歌詠:指在茶藝表演中演唱茶葉相關的歌曲,以此傳達茶文化和茶道精神。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茶藝中的四藝,一般指的是煮茶、焚香、掛畫、插花這四種,這也是古代文人雅士追求雅緻生活的一部分。這四藝主要是通過嗅覺、味覺、觸覺與視覺品味日常生活,從而才將日常生活與藝術相結合漢是。

其茶藝包括人、茶、水、器、藝、境六大要素,這六要素的完美組合才可使茶盡善盡美的超凡境界。而且茶藝精湛主要是具備"四個"條件,一般指的是精茶、真水、活火、妙器發,這四者缺一不可。

茶藝的四要素:

1、精茶:精茶要靠感官來自鑑定茶的形、色、香、味,定出茶品優劣。

2、真水:好茶需要好水,水是茶的載體,沒水烹不成茶。

3、活火:能否烤好餅茶,掌握火候是關鍵。

4、妙器:對於好的燒水壺,不僅能夠讓茶席看起來舒適悦意師設雲威談針,色調、材質和器形,能與茶席、泡茶器相宜相搭,從而能夠煮一壺好水,為茶增色。

茶藝表演四藝指什麼

煮茶、焚香、掛畫、插花,被宋人合稱為“四藝”(亦有稱“四事”者),是古代文人雅士追求雅緻生活的一部分。此四藝者,透過嗅覺、味覺、觸覺與視覺品味日常生活,將日常生活提升至藝術境界,且充實內在涵養與修為。這與現代人追求的生活美學與講究個人品味的生活態度極為一致,亦與當今的東方美學主流意識不謀而合。

茶藝是什麼

張源在《茶錄》中説:“茶茲於水,水籍乎器,湯成於火。”茶、水、器、火是構成茶藝的四項基本要素,如果加上茶藝的主體——人,和茶藝活動的場所--境,則構成茶藝的六要素。茶藝是人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所進行的習茶--選茶、備器、擇水、取火、烹治、品飲的藝術活動。

賞茶

茶藝-有關資料

茶藝,萌芽於唐,發揚於宋,改革於明,極盛於清,可謂有相當的歷史淵源,自成一系統。

中國的民族性,自然謙和,不重形式。所以不管是唐代的茶經,宋代的大觀論茶,或明代的茶疏,文中所談僅是通論,一般人民將飲茶融成生活一部份,沒有什麼儀式,沒有任何宗教色彩,茶是生活必需品,高興怎麼喝,就怎麼喝。飲茶所講究的是情趣,如「披詠疲倦」、「夜深共語」、「小橋畫舫」、「小院焚香」,都是品茗的最佳環境和時機,「寒夜客來茶當酒」的境界,不但表露出賓主之間的和諧歡愉,而且藴蓄着一種高雅的情致。

茶藝是包括茶葉品評技法和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以及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它起源久遠,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與宗教結緣。茶藝包括:選茗、擇水、烹茶技術、茶具藝術、環境的選擇創造等一系列內容。茶藝背景是襯托主題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純、幽雅、質樸的氣質,增強藝術感染力。不同的風格的茶藝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選對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領會茶的滋味。

有中國人落腳的地方,就帶去飲茶的習慣;中國人最先發現茶葉,是飲茶的古老民族。當你來到寶島台灣,可能在一條老街中的寺廟內,看見叁叁兩兩的老者,悠閒地圍坐在一個拳頭大小而古可喜的茶壺旁,人手一杯,邊談邊飲,那就是中國傳統的老人茶。你也可能在台北大都會繁忙的街道上,看見掛有茶字招牌的茶藝館,迎面一陣天然的茶香撲鼻而來,如果你有興致駐足品一番,還會有專人為你示範如何泡一壺簡單易學的功夫茶。

茶是中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國有句俗語:「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種飲茶習慣在中國人身上根深蒂固,已有上千年曆史。在唐朝中葉,一位早年出家後來又還俗的和尚——陸羽,總結前人與當時的經驗,完成了全世界第一本有關茶葉的著作——「茶經」後,飲茶風氣很快吹遍中國大江南北,上自帝王公卿,下至販夫走卒,莫不嗜茶;甚至於中國附近的各民族,如高麗、日本、東南亞各國,都學習了這個風尚。而在十七世紀初,荷蘭東印度公司更首次將中國的茶輸入歐洲,到了十七世紀中葉,在英國貴族社會中,「飲茶」已成為一種時尚風範。在中國,「茶」因為人文、地理的不同,而有兩種發音方式,在北方發音為CHA,在南方發音為TEE;因此由中國北方輸入茶的國家,如土耳其的發音是HAY,是CHAI,日本是CHA;而由中國南方經海線輸入茶的國家,其發音則不相同,如西班牙的發音是TE,德國的是TEE,而英國則是TEA。

剛經過陽光曝曬的茶葉茶葉是摘取茶樹嫩葉製造而成的,因為製造的方法不同,而有不同的種類和名稱。製法最重要的關鍵在於「發酵」,發酵的結果,茶葉會從原來的碧綠色逐漸變紅,發酵愈多,顏色愈紅;而香氣也會因發酵的多寡,從葉香變為花香、熟果香或麥芽糖香。不發酵茶稱為綠茶,泡出來的茶湯是碧綠或綠中帶,具有新鮮蔬菜的香氣,例如龍井、碧螺春等;全發酵茶稱為紅茶,泡出來的茶湯是硃紅色的,具有麥芽糖的香氣;而半發酵的茶,也就是烏龍茶。烏龍茶是中國的特點。

色茶,其最具代表性的產地是中國台灣省。烏龍茶又可分為輕發酵、中發酵及重發酵叁類,輕發酵如包種茶(清茶),以高香、清雅,湯色金黃為其特色;中發酵如鐵觀音、水仙、凍頂等,湯色為褐色,飲來老成持重,較偏重「喉韻」;而重發酵如白毫烏龍,湯色呈橘紅色,具熟果香。

要想泡好一壺功夫茶,須注意水質、水温、茶量與茶具等要素;「水質」必須選用清新的軟水(含礦物質較少者),切忌用硬水;「水温」隨不同茶葉的沖泡而有所不同,對大部分的茶種而言,以接近攝氏100度沖泡為宜;但綠茶類及輕發酵茶類則不宜過高,通常不宜超過90度;「茶量」的擺置亦因不同的茶種而異,從茶壺容量的四分之一到四分之叁均有可能。泡後約一分鐘倒出飲用,但因茶而異,再次沖泡時間則須相對延長;至於「茶具」,以紫砂陶壺最佳,茶壺大小配以適宜的茶杯,杯內以白色較佳,以便於判辨湯色。

「喝茶」,在台灣已是一種普遍的休閒活動。愛飲茶的人,也一定喜好把玩茶壺,現今台灣一般家庭中,多流行以小壺泡茶法(功夫茶),這是從十六世紀末明朝神宗時代所流傳下來的一種習慣,已有四百年的歷史。用小茶壺泡茶,茶味特別。甘醇芳香,明清時代以江蘇宜興的紫砂陶壺最有名,凡出於名家的作品,四方爭購,價比黃金,而現在台灣的陶藝家們,不僅製作精美的紫砂陶壺,並且另外發展出許多改良式的創意壺,為各方所喜愛,而「藏壺」或「養壺」在台灣已成為一種高雅的風氣。

茶是中國人的「國飲」,因為茶中含有多種維他命、茶素、精油、氟素等成份,有明目、清腦、利尿等功能,因此中國人相信一個常飲茶的人,必能延年益壽,而現代進步的科學,也已證明茶有醫學上的效用,對人體有益處,因此茶已被世界各國公認為是天然的健康飲料。

在台灣,茶是經濟作物,也是輸出國外賺取外匯的農產品;各地的茶行、茶為使茶藝普及,推動甚力,而許多內部陳設古典高雅的茶藝館也紛紛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各茶區也定期性舉行評茶比賽活動,吸引茶農、茶商、品茗人士前往,一經入選,茶價倍增,使得茶藝活動,呈現出一股朝氣,因而飲茶的風尚,在台灣已成為一種高層次的精神生活,而這種崇尚自然,無拘無束的茶藝精神,就如同中國傳統的人情味一般——醇厚温馨。

【茶藝的形成原因介紹】

中國是茶的故鄉,歷史悠久。據《華陽國志?巴志》:“園有方翡,香茗”記載,我國人工栽培利用茶樹已有三千多年曆史。在這悠入久的歷史發展進程中,茶已成為我國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們常説:“早晨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茶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茶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應用,人們首先把其當成飲料,用茶的自然功能,用以清神益智、助消化等。另外茶的又一重要功能是精神方面的。人們在飲茶過程中講求的享受,對水、茶、器具、環境都有較高的要求;同時以茶培養、自己的精神道德,在各種茶事活動中去協調人際關係,求得自己思想的自信、自省、也溝通彼此的情感,以茶雅志,以茶會友。茶本身存在着一種從形式到內容,從物質到精神,從人與物的直接關係到成為人際關係的媒介,逐漸形成傳統東方文化一朵奇葩——中國茶文化。茶的特殊自然功能使茶文化在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中佔有其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中國古代,文人用茶以激發文思;道家用以修心養性;佛家用以解睡助禪等,物質與精神相結合,人們在精神層次上感受到了一種美的薰陶。在品茶過程中,人們與自然山水結為一體,接受大地的雨露;調和人間的紛解;求得明心見性迴歸自然的特殊情趣。所以品茶對環境的要求十分嚴格:或是江畔松石之下;或是清幽茶寮之中;或是宮廷文事茶宴;或是市中茶坊,路旁茶肆等。不同的環境會產生不同的意境和效果,渲染襯托不同的主題思想,莊嚴華貴的宮廷完好;修身養性的禪師茶;淡雅風采的文土茶,都有不同的品茗環境。對於再現生活品茶藝表演,不同類型的茶藝要求有不同風格的背景。主題和表現形式的致,通過背景襯托,增強感染力,再現生活品茶藝術魅力。在茶文化的挖掘研究中,何種形式的環境適合茶藝表演尚有必要探討。背景中景物的形狀,色彩的基調,書法、繪畫和音樂的形式及內容,都是茶藝背景風格形成的影響因子。

【茶藝和茶藝背景的基本含義】

1.茶藝

是包括茶葉品評技法和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以及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

就形式而言,茶藝包括:選茗、擇水、烹茶技術、茶具藝術、環境的選擇創造等一系列內容。品茶、先要擇,講究壺與杯的古樸雅緻,或是豪華莊貴。另外,品茶還要講究人品,環境的協調,文人雅士講求清幽靜雅,達官貴族追求豪華高貴等。一般傳統的品茶,環境要求多是清風、明月、鬆吟、竹韻、梅開、雪霽等種種妙趣和意境。總之,茶藝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結合,其中包含着美學觀點和人的精神寄託。傳統的茶藝,是用辯證統一的自然觀和人的自身體驗,從靈與肉的交互感受中來辨別有關問題,所以在技藝當中,即包含着我國古代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又包含了人們主觀的審美情趣和精神寄託。

茶藝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茶葉的基本知識。學習茶藝,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葉的分類、主要名茶的品質特點、製作工藝,以及茶葉的鑑別、貯藏、選購等內容。這是學習茶藝的基礎。

第二,茶藝的技術。是指茶藝的技巧和工藝。包括茶藝術表演的程序、動作要領、講解的內容,茶葉色、香、味、形的欣賞,茶具的欣賞與收藏等內容。這是茶藝的核心部分。

第三,茶藝的禮儀。是指服務過程中的禮貌和禮節。包括服務過程中的儀容儀表、迎來送往、互相交流與彼此溝通的要求與技巧等內容。

第四,茶藝的規範。茶藝要真正體現出茶人之間平等互敬的精神,因此對賓客都有規範的要求。做為客人,要以茶人的精神與品質去要求自己,投入地去品賞茶。作為服務者,也要符合待客之道,尤其是茶藝館,其服務規範是決定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五,悟道。道是指一種修行,一種生活的道路和方向,是人生的哲學,道屬於精神的內容。悟道是茶藝的一種最高境界,是通過泡茶與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尋生命的意義。

2.茶藝背景

廣義上是指整個茶文化背景;狹義上指的是品茶場所的佈景和襯托主體事物的景物。茶藝背景是襯托主題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純、幽雅、質樸的氣質,增強藝術感染力。品茗作為一門藝術,要求品茶技藝、禮節、環境等講究協調,不同的品茶方法和環境都要有和諧的美學意境。鬧市中吟詠自斟,不顯風雅;書齋中焚香啜飲,唱些俚俗之曲更不相宜。茶藝與茶藝背景風格的統一,不同的風格的茶藝有不同的背景要求。所以在茶藝背景的選擇創造中,應根據不同的茶藝風格,設計出適合要求的背景來。

【如何來理解茶藝】

第一,簡單是“茶”和“藝”的有機結合。茶藝是茶人把人們日常飲茶的習慣,根據茶道規則,通過藝術加工,向飲茶人和賓客展現茶的衝、泡、飲的技巧,把日常的飲茶引向藝術化,提升了品飲的境界,賦予茶以更強的靈性和美感。

第二,茶藝是一種生活藝術。茶藝多姿多彩,充滿生活情趣,對於豐富我們的生活,提高生活品位,是一種積極的方式。

第三,茶藝是一種舞台藝術。要展現茶藝的魅力,需要藉助於人物、道具、舞台、燈光、音響、字畫、花草等的密切配合及合理編排,給飲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給表演帶來活力。

第四,茶藝是一種人生藝術。人生如茶,在緊張繁忙之中,泡出一壺好茶,細細品味,通過品茶進入內心的修養過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靈得到淨化。

第五,茶藝是一種文化。茶藝在融合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又廣泛吸收和借鑑了其它藝術形式,並擴展到文學、藝術等領域,形成了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中華茶文化。

茶藝起源於中國,與中國文化的各個層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高山雲霧出好茶,清泉活水泡好茶,茶藝並非空洞的玄學,而是生活內涵改善的實質性體現。飲茶可以提高生活品質,擴展藝術領域。自古以來,插花、掛畫、點茶、焚香並稱四藝,尤為文人雅士所喜愛。茶藝還是高雅的休閒活動,可以使精神放鬆,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化解誤會和衝突,建立和諧的關係等。這些都為我們認識和理解茶藝,提出了更高、更深的要求。

【學習茶藝用具及其使用方法】

在開始學習茶的階段,我們所需要準備的基本器具有:煮水壺(隨手泡)一隻、茶道組合一組、茶海(茶船)一個、無色透明玻璃杯若干、四~六人量紫砂壺一把、公道杯一隻、小品聞香飲杯若干套(包括品杯和聞杯)、大蓋碗若干(陶瓷紫砂隨意)、新茶巾(小毛巾)一條、還有就是對茶藝的好奇心一顆了。

有了這些我們可以從中組合出大部茶藝需要的用具,如‘綠茶茶藝’‘紅茶茶藝’‘烏龍茶藝’‘花茶茶藝’‘普洱茶藝’等。

茶道組合分別是什麼?

形狀如夾子的稱呼茶夾或者茶鑷;形狀如勺子的稱呼為茶勺或者茶則;形狀是一個環形的鬥稱呼為茶鬥或茶漏;形狀為一根細頭針形狀的稱呼為茶針或茶茶通;形象為一扁平彎頭木棍稱呼為茶刮;形狀為花瓶造型的稱呼為茶瓶。

水壺和這些用具的功能分別都是什麼呢

煮水壺是為了方便我們在泡茶時容易掌握水温而泡出可口的茶;茶道六件的作用:茶夾是為了在洗滌、回收茶杯時候方便夾取,同時也可以夾取一些大塊的茶(如普洱等);茶勺是為了在將茶葉放置入茶杯(茶壺)時候能方便、衞生;茶鬥(茶漏)是為了在茶壺口較小的情況下擴大茶壺的壺口使得茶葉能幹淨的、容易的進入;茶針的作用是在壺嘴被堵時能疏通虎嘴;茶刮的作用是幫助清理出壺內的茶渣;茶瓶(茶筒)則是用來收納上述五件用具的。

茶藝基礎知識?

【茶藝和茶藝背景的基本含義】

1.茶藝

是包括茶葉品評技法和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以及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

就形式而言,茶藝包括:選茗、擇水、烹茶技術、茶具藝術、環境的選擇創造等一系列內容。品茶、先要擇,講究壺與杯的古樸雅緻,或是豪華莊貴。另外,品茶還要講究人品,環境的協調,文人雅士講求清幽靜雅,達官貴族追求豪華高貴等。一般傳統的品茶,環境要求多是清風、明月、鬆吟、竹韻、梅開、雪霽等種種妙趣和意境。總之,茶藝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結合,其中包含着美學觀點和人的精神寄託。傳統的茶藝,是用辯證統一的自然觀和人的自身體驗,從靈與肉的交互感受中來辨別有關問題,所以在技藝當中,即包含着我國古代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又包含了人們主觀的審美情趣和精神寄託。

茶藝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茶葉的基本知識。學習茶藝,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葉的分類、主要名茶的品質特點、製作工藝,以及茶葉的鑑別、貯藏、選購等內容。這是學習茶藝的基礎。

第二,茶藝的技術。是指茶藝的技巧和工藝。包括茶藝術表演的程序、動作要領、講解的內容,茶葉色、香、味、形的欣賞,茶具的欣賞與收藏等內容。這是茶藝的核心部分。

第三,茶藝的禮儀。是指服務過程中的禮貌和禮節。包括服務過程中的儀容儀表、迎來送往、互相交流與彼此溝通的要求與技巧等內容。

第四,茶藝的規範。茶藝要真正體現出茶人之間平等互敬的精神,因此對賓客都有規範的要求。做為客人,要以茶人的精神與品質去要求自己,投入地去品賞茶。作為服務者,也要符合待客之道,尤其是茶藝館,其服務規範是決定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五,悟道。道是指一種修行,一種生活的道路和方向,是人生的哲學,道屬於精神的內容。悟道是茶藝的一種最高境界,是通過泡茶與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尋生命的意義。

2.茶藝背景

廣義上是指整個茶文化背景;狹義上指的是品茶場所的佈景和襯托主體事物的景物。茶藝背景是襯托主題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純、幽雅、質樸的氣質,增強藝術感染力。品茗作為一門藝術,要求品茶技藝、禮節、環境等講究協調,不同的品茶方法和環境都要有和諧的美學意境。鬧市中吟詠自斟,不顯風雅;書齋中焚香啜飲,唱些俚俗之曲更不相宜。茶藝與茶藝背景風格的統一,不同的風格的茶藝有不同的背景要求。所以在茶藝背景的選擇創造中,應根據不同的茶藝風格,設計出適合要求的背景來。

【如何來理解茶藝】

第一,簡單是“茶”和“藝”的有機結合。茶藝是茶人把人們日常飲茶的習慣,根據茶道規則,通過藝術加工,向飲茶人和賓客展現茶的衝、泡、飲的技巧,把日常的飲茶引向藝術化,提升了品飲的境界,賦予茶以更強的靈性和美感。

第二,茶藝是一種生活藝術。茶藝多姿多彩,充滿生活情趣,對於豐富我們的生活,提高生活品位,是一種積極的方式。

第三,茶藝是一種舞台藝術。要展現茶藝的魅力,需要藉助於人物、道具、舞台、燈光、音響、字畫、花草等的密切配合及合理編排,給飲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給表演帶來活力。

第四,茶藝是一種人生藝術。人生如茶,在緊張繁忙之中,泡出一壺好茶,細細品味,通過品茶進入內心的修養過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靈得到淨化。

第五,茶藝是一種文化。茶藝在融合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又廣泛吸收和借鑑了其它藝術形式,並擴展到文學、藝術等領域,形成了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中華茶文化。

茶藝起源於中國,與中國文化的各個層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高山雲霧出好茶,清泉活水泡好茶,茶藝並非空洞的玄學,而是生活內涵改善的實質性體現。飲茶可以提高生活品質,擴展藝術領域。自古以來,插花、掛畫、點茶、焚香並稱四藝,尤為文人雅士所喜愛。茶藝還是高雅的休閒活動,可以使精神放鬆,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化解誤會和衝突,建立和諧的關係等。這些都為我們認識和理解茶藝,提出了更高、更深的要求。

【學習茶藝用具及其使用方法】

在開始學習茶的階段,我們所需要準備的基本器具有:煮水壺(隨手泡)一隻、茶道組合一組、茶海(茶船)一個、無色透明玻璃杯若干、四~六人量紫砂壺一把、公道杯一隻、小品聞香飲杯若干套(包括品杯和聞杯)、大蓋碗若干(陶瓷紫砂隨意)、新茶巾(小毛巾)一條、還有就是對茶藝的好奇心一顆了。

有了這些我們可以從中組合出大部茶藝需要的用具,如‘綠茶茶藝’‘紅茶茶藝’‘烏龍茶藝’‘花茶茶藝’‘普洱茶藝’等。

茶道組合分別是什麼?

形狀如夾子的稱呼茶夾或者茶鑷;形狀如勺子的稱呼為茶勺或者茶則;形狀是一個環形的鬥稱呼為茶鬥或茶漏;形狀為一根細頭針形狀的稱呼為茶針或茶茶通;形象為一扁平彎頭木棍稱呼為茶刮;形狀為花瓶造型的稱呼為茶瓶。

水壺和這些用具的功能分別都是什麼呢

煮水壺是為了方便我們在泡茶時容易掌握水温而泡出可口的茶;茶道六件的作用:茶夾是為了在洗滌、回收茶杯時候方便夾取,同時也可以夾取一些大塊的茶(如普洱等);茶勺是為了在將茶葉放置入茶杯(茶壺)時候能方便、衞生;茶鬥(茶漏)是為了在茶壺口較小的情況下擴大茶壺的壺口使得茶葉能幹淨的、容易的進入;茶針的作用是在壺嘴被堵時能疏通壺嘴;茶刮的作用是幫助清理出壺內的茶渣;茶瓶(茶筒)則是用來收納上述五件用具的。

茶藝的內容是什麼?茶藝包含哪些內容?

茶藝包括:選茗、擇水、烹茶技術、茶具藝術、環境的選擇創造等一系列內容。

茶藝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茶葉的基本知識。學習茶藝,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葉的分類、主要名茶的品質特點、製作工藝,以及茶葉的鑑別、貯藏、選購等內容。這是學習茶藝的基礎。

第二,水的基本知識。學習茶藝,必須懂得水,茶性必發於水,無水何以談茶?現代唯一的為高端茶藝提供運水的組織”茗泉郵驛“正在將忽略了近3個世紀的”運泉“將中國茶藝推向世界的最高度

第三,茶藝的技術。是指茶藝的技巧和工藝。包括茶藝術表演的程序、動作要領、講解的內容,茶葉色、香、味、形的欣賞,茶具的欣賞與收藏等內容。這是茶藝的核心部分。

第四,茶藝的禮儀。是指服務過程中的禮貌和禮節。包括服務過程中的儀容儀表、迎來送往、互相交流與彼此溝通的要求與技巧等內容。

第五,茶藝的規範。茶藝要真正體現出茶人之間平等互敬的精神,因此對賓客都有規範的要求。做為客人,要以茶人的精神與品質去要求自己,投入地去品賞茶。作為服務者,也要符合待客之道,尤其是茶藝館,其服務規範是決定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六,悟道。道是指一種修行,一種生活的道路和方向,是人生的哲學,道屬於精神的內容。悟道是茶藝的一種最高境界,是通過泡茶與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尋生命的意義。

四藝指的是什麼 什麼是四藝

1、四藝指的是琴、棋、書、畫。四藝,通常指中國文人所推崇和要掌握的四門藝術,“琴”指的是彈琴、“棋”指的是弈棋、“書”指的是書法、“畫”指的是繪畫。

2、琴棋書畫中的“棋”就指的是圍棋,圍棋,又稱對弈,起源於中國古代,是一種策略性二人棋類遊戲,使用格狀棋盤及黑白二色棋子進行對弈。圍棋流行於東亞各國(主要是中國、日本和韓國),覆蓋世界範圍,是一種非常流行的棋類遊戲。

3、書法,多指“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從廣義講,書法是指語言符號的書寫法則。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涵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寫字,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

四藝指的是什麼

四藝,通常指中國文人所推崇和要掌握的四門藝術,即琴、棋、書、畫。

所謂四藝是指琴、棋、書、畫,琴是樂的範疇。彈琴、弈棋 、書法、繪畫,這在古代又被稱為“文人四藝”,泛指各種文藝風雅之事,也常常用來指代個人文化素養。

其中古琴是中國傳統樂器,自古“琴”為其特指,20世紀20年代為與鋼琴區分改稱古琴。琴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説,位列中國傳統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被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很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

棋簡介

棋也就是下圍棋,以對弈為主,是一種策略型的兩人棋類遊戲,也可稱其為“智者的遊戲”,圍棋起源於我國,圍棋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古籍亦有記載,據先秦典籍《世本》記載:“堯造圍棋,丹朱善之。”

圍棋博弈,黑白之間,執黑棋方先下,至某方無子可落,以佔領棋盤面積較多的一方為勝,在這方寸棋盤間,對弈者需沉着冷靜,運用謀略方能取勝,下圍棋不僅能陶冶人的情操,還能讓大腦不間斷地鍛鍊,變得日益靈活,還可以磨鍊人的意志。

茶道入門知識

茶道入門知識

茶道入門知識,傳統的茶道禮序過程很多,不同地區、不同流派也都會有區別,而普及性大眾茶禮則相對簡約。很多人對茶道很感興趣,但是並不知道茶道知識,以下分享茶道入門知識

茶道入門知識1

茶道禮序

中國六大類茶葉的品種數以百計、千計,都能以相應的茶道禮序來表現。

用途和用意

每種茶具在茶道中都具有不同的用途和用意,需要認真學習。

手法

手勢對於泡茶的效果也會產生影響,不同地區、不同流派之間的手勢都略有差異。

準備茶具

準備和擺放泡茶所需要用到的茶具。

清洗

主要是清洗茶具、温潤器皿。

泡茶步驟

泡茶的`步驟分為置茶、潤泡、正泡、分杯、品茶。

茶道入門知識2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知識

1、選茶

茶葉的品質特徵表現在外形和內質兩方面。

A.外形:條索、色澤、整碎度、淨度。

B .內質:香氣、湯色、滋味、葉底。

2、擇水

(1)水於茶的重要性

明代張源《茶錄》:“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體。”

明代張大復《梅花草堂筆談》:“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2)水的種類

古代:天水、地水,天水優於地水。

天水:雪水、雨水,雪水優於雨水。

地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山水即泉水,應取清、冽、甘、輕、潔、寒、活者烹茶。

江水即地表水,宜“取去人遠者”。

井水即地下水,古人云:“脈暗而性滯,味鹹而色濁,有妨茗氣”。

(3)現代擇水

自來水:

①水缸養水:自來水放入陶瓷缸內,放置一晝夜,讓氯氣揮發殆盡,再煮水泡茶。

②自來水龍頭出口處接上離子交換淨水器,使自來水通過樹脂層,將氯氣及鈣、鎂等礦物質離子除去,成為去離子水,然後用於泡茶。

桶裝水:

純淨水,最能反映茶的真實面貌;礦泉水,需要尋找與之匹配的茶品。

(4)煮水技巧:一沸、二沸、三沸

煮水:水要急火猛燒,待水煮到純熟即可,切勿文火慢煮,久沸再用。

煮水的“老”、“嫩”與礦物質離子的變化。過嫩時鈣鎂離子在煮沸過程中沒沉澱,會影響茶湯滋味。久沸的水,碳酸鹽分解時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氣體散失殆盡,會減弱茶湯的鮮爽度;水中微量鹽在高温下會被還原成亞鹽,水經長時間煮沸,水分不斷蒸發,亞鹽濃度不斷提高,不利於人體健康,故隔夜開水不宜次日復燒飲用。

3、備器

茶具的選擇需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一要看場合,東西的多少和檔次都依據場合確定,一般説來,休閒品茗所用茶具簡要隨意,待客茶具選用可鑑賞或檔次較高的。二要看人數,人數小,器皿容量要小,人數多,器皿容量稍大。三要看茶葉,所泡茶葉不同,鑑賞重點不一。如品杯,烏龍茶品杯宜小,普洱品杯宜大;材質,綠茶宜玻璃,普洱宜紫砂等等。

茶具是為泡茶服務的,首先講究實用、便利,其次才追求美觀。

4、雅室

明代徐渭《徐文長祕集》:“茶宜精舍、雲林、竹灶,幽人雅士,寒霄兀坐,鬆月下花鳥間,清白石,綠鮮蒼苔,素手汲泉,紅粧掃雪,船頭吹火,竹裏飄煙。”

①音樂:宜中國傳統器樂,如古琴、古箏、簫、笛等。也適當用現代東方音樂、西方輕音樂或大自然之聲。總之,選擇氛圍輕鬆、情趣高雅的曲子較為適宜。

②服飾:泡茶與品茶人服飾以中式傳統服飾為宜。

③插花:宋代將焚香、掛畫、插花、點茶合稱為“生活四藝”。

插花的藝術品質是“清”、“遠”,追求恬適簡約、超凡脱俗的純真之情。茶花的插作手法以單純、簡約和樸實為主。尚單數葉。

④薰香:濃香的茶需要焚較重的香品;幽香的茶,焚較淡的香品。

⑤茶掛:有了插花,就以不掛花軸為好,茶掛多以書法字軸為主,掛單副為時尚,懸掛位置以正位為原則。

5、沖泡

沖泡程序:備器、煮水、備茶、温壺、置茶、沖泡、奉茶、收具。

泡茶三要素:投茶量、水温與時間。

6、品嚐

一觀色、二聞香、三品味(三看、三聞、三品、三回味)

三看:外形、色澤、葉底

三聞:幹茶、出湯、杯底

三品:火工、滋味、韻味

三回味:口腔、舌本、喉底

茶道入門知識3

茶道基本知識

人們學習茶道,要完全掌握箇中道理,得花長久時間。從簡單茶禮開始,從基礎禮規到基本常識,學習過程簡約而富有趣味。既可加深體認中國優秀文化,又可培養出耐性、寬容心和基本茶性知覺;生活中,學習和參悟茶道機理,會有助於增進親子關係,提高情商水平,增強體能體質,好處實在多不勝數

茶道活動較為靜態,如經過氣息調養練習,比如太極拳、太極推手、調息入靜等,再來學習茶道會比較輕鬆自然,韻律、姿勢易於接受和調整。

第一課認識中國茶

茶對人體健康有益,每日飲用3杯,既可幫助消化,亦可排清體內過多油脂,茶道所指泡茶規範,是為發揮各自茶性優點,抑制不足之處,禮序之中遵循“和儉敬美”基本要義,而中國茶葉六大類數以百計、千計品種規格,均可以相應茶道禮序來表現。

第二課認識與應用泡茶工具

近代的茶具製作完備,既有創意又符合傳統。要學習茶道,首先就要了解各種茶具及其功能。茶道過程實踐性很強,初學者可親身使用茶具泡茶,體驗各種情趣和奧妙所在。

第三課基本手勢

傳統茶道禮序過程很多,不同地區、不同流派會有區別,而普及性大眾茶禮則相對簡約。老師會逐一演示泡茶基本手勢及過程。由於能直接參與沖泡過程,初學者更能領略茶道樂趣。

煮水器

專為煮水而設

1、水注 :盛茶作烹煮

2、茗爐 :烹茶

備茶器 :包括儲存茶葉及置茶器具

3、茶罐 :儲存茶葉

4、茶則 :取茶並可量度分量

5、茶匙 :將茶葉掃放入茶壺內

泡茶器 :泡茶過程中的主要器皿

6、泥壺 :盛載初次沖泡茶湯,容量須符合飲用人數

7、茶盞 :盛載正泡茶湯,容量以4人為限

盛茶器 :完整盛茶器,能增添品茗氣氛,是待客高尚禮節

8、公道 壺 :盛載剩餘茶水,令茶湯更加均勻,不至浸泡過久而苦澀

9、茶杯及茶 託:前者用來飲茶湯,後者則用來墊託茶杯

洗滌器 :清洗茶具用品

10、水盂 :儲放廢茶葉

11、滌方 :俗稱“茶巾”,用來揩抹泡茶時濺溢茶水

備器及滌器

在煮水器中煮滾一壺熱水。然後注入蓋杯中,再將蓋杯水注入公道壺、茶杯內,最後再倒進茶海,這步驟稱為温潤器皿,即清洗器皿意思。

置茶

將茶葉倒在茶則上,再利用茶匙逐少將茶葉放入蓋杯內。

蓋杯

學員應以右手中指、無名指及尾指指頭,放在蓋杯前面杯邊上,大拇指指頭則放在蓋杯後面杯邊上,而食指指頭則輕按杯蓋,這樣就不會被燙傷。

茶壺

以拇指、中指、無名指及尾指指頭鉗着壺杯,再以食指指頭輕按茶壺頂部,就是正確拿壺方法。

正泡

將沸水注入蓋杯內,然後蓋上杯蓋,待數分鐘。

倒茶入公道壺

將蓋杯內茶湯注入茶海,再將公道壺茶湯注入茶海,這第一泡茶成為“温潤泡”,不作飲用。

分杯

重新在蓋杯中注入沸水,再將蓋杯茶湯注入公道壺,然後以順時針方向將茶平均倒入各個茶杯內。

奉茶及品茶

完成以上五步驟後,便可開始品茶。品茶要先觀顏色,再聞茶香,然後才細細品嚐

茶道宗旨:體現“禪”神,追求“空寂”境界

中日本茶道世代相傳,數百年長盛不衰。而茶道連同能樂、俳句、水墨畫、庭園藝術等,又無不受到禪文化的滲潤,並形成“空寂”與“閒寂”的美學思想,今天仍支配着日本人的文化生活。 在日本,茶道組織遍及全國,研習茶道的人據説有四五百萬人之多,其中9 0%以上都是女性。有位日本友人對我説,在京都,你不應問女性"您是否學習茶道”,而應問“您學習的是哪家茶道”。

茶藝表演的分類

茶藝表演的分類

  中國茶藝按照茶藝的表現形式分類可分為四大類:

  表演型茶藝

  表演型茶藝是指一個或多個茶藝師為眾人演示泡茶技巧,其主要功能是聚焦傳媒,吸引大眾,宣傳普及茶文化,推廣茶知識。這種茶藝的特點是適合用於大型聚會、節慶活動,與影視網絡傳媒結合,能起到宣傳茶文化及祖國傳統文化的良好效果。

  表演型茶藝重在視覺觀賞價值,同時也注重聽覺享受。它要求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可藉助舞台表現藝術的一切手段來提升茶藝的藝術感染力。

  待客型茶藝

  待客型茶藝是指由一名主泡茶藝師與客人圍桌而坐,一同賞茶鑑水,聞香品茗。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是茶藝的參與者,而非旁觀者。都直接參與茶藝美的創作與體驗,都能充分領略到茶的色香味韻,也都可以自由交流情感,切磋茶藝,以及探討茶道精神和人生奧義。

  這種類型的茶藝最適用於茶藝館、機關、企事業單位及普通家庭。修習這類茶藝時,切忌帶上表演型茶藝的色彩。講話和動作都不可矯揉造作,服飾化粧不可過濃過豔,表情最忌誇張,一定要像主人接待親朋好友一樣親切自然。這類茶藝要求茶藝師能邊泡茶,邊講解,客人可以自由發問,隨意插話,所以要求茶藝師要具備比較豐富的茶藝知識具備較好的與客人溝通的能力

  營銷型茶藝

  營銷型茶藝是指通過茶藝來促銷茶葉、茶具、茶文化。這類茶藝是最受茶廠、茶莊、茶館歡迎的一種茶藝。演示這類茶藝,一般要選用審評杯或三才杯(蓋碗),以便最直觀地向客人展示茶性。這種茶藝沒有固定的程序和解説詞,而是要求茶藝師在充分了解茶性的基礎上,因人而異,看人泡茶,看人講茶。看人泡茶,是指根據客人的年齡、性別、生活地域沖泡出最適合客人口感的茶,展示出茶葉商品的保障因素(如茶的色香味韻)。講好茶,是指根據客人的文化程度,興趣愛好,巧妙地介紹好茶的`魅力因素(如名貴度,知名度,珍稀度,保健功效及文化內涵等),以激發客人的購買,產生“即興購買”的衝動,甚至“惠顧購買”的心裏。

  營銷型茶藝要求茶藝師誠懇自信,有親和力,並具備豐富的茶葉商品知識和高明的營銷技巧。

  養生型茶藝

  養生型茶藝包括傳統養生茶藝和現代養生茶藝。傳統養生茶藝是指在深刻理解中國茶道精神的基礎上,結合中國佛教、道教的養生,如調身、調心、調息、調食、調睡眠、打坐、入靜或氣功導引等,使人們在修習這種茶藝時以茶養身,以道養心,修身養性,延年益壽。現代養身型茶藝是指根據現代中醫學最新研究的成果,根據不同花、果、香料、草藥的性味特點,調製出適合自己身體狀況和口味的養生茶。養生型茶藝提倡自泡、自斟、自飲、自得其樂,深受越來越多茶人的歡迎。

;

茶道四要素

(一)環境

茶道是在一定的環境下所進行的茶事活動,茶道對環境的選擇、營造尤其講究,旨在通過環境來陶冶、淨化人的心靈,因而需要一個與茶道活動要求相一致的環境。茶道活動的環境不是任意、隨便的,而是經過精心的選擇或營造。茶道環境有三類,一是自然環境,如鬆間竹下,泉邊溪側,林中石上。二是人造環境,如僧寮道院、亭台樓閣、畫舫水榭、書房客廳。三是特設環境,即專門用來從事茶道活動的茶室。茶室包括室外環境和室內環境,茶室的室外環境是指茶室的庭院,茶室的庭院往往栽有青松翠竹等常綠植物及花木。室內環境則往往有掛畫、插花、盆景、古玩、文房清供等。尤其是掛畫、插花,必不可少。總之,茶道的環境要清雅幽靜,使人進入到此環境中,忘卻俗世,洗盡塵心,薰陶德化。

(二)禮法

茶道活動是要遵照一定的禮法進行,禮既禮貌、禮節、禮儀,法即規範、法則。“夫珍鮮馥烈者,其碗數三,次之者,碗數五。若坐客數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以下,不約碗數,但闕一人,而已其雋永補所闕人。”(陸羽《茶經》“五之煮”)此為唐代煎茶道中的行茶規矩。

“童子捧獻於前,主起舉甌奉客日:為君以瀉清臆。客起接,舉甌曰:非此不足以破孤悶。乃復坐。飲畢,童子接甌而退。話久情長,禮陳再三。”(朱權《茶譜》序)此為宋明點茶道主、客間的端、接、飲、敍禮儀,頗為謹嚴。禮是約定俗成的行為規範,是表示友好和尊敬的儀容、態度、語言、動作。茶道之禮有主人與客人、客人與客人之間的禮儀、禮節、禮貌。

茶道之法是整個茶事過程中的一系列規範與法度,涉及到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一些規定,如位置、順序、動作、語言、姿態、儀表、儀容等。

茶道的禮法隨着時代的變遷而有所損益,與時偕行。在不同的茶道流派中,禮法有不同,但有些基本的禮法內容卻是相對固定不變的。

(三)茶藝

茶藝即飲茶藝術,茶藝有備器、擇水、取火、候湯、習茶五大環節,首先以習茶方式劃分,古今茶藝可劃分為煎茶茶藝、點茶茶藝、泡茶茶藝;其次以主茶具來劃分,則可將泡茶茶藝分為壺泡茶藝、工夫茶藝、蓋碗泡茶藝、玻璃杯泡茶藝、工夫法茶藝。再次則以所用茶葉來劃分。工夫茶藝依發源地又可劃分為武夷工夫茶藝、武夷變式工夫茶藝、台灣工夫茶藝、台灣變式工夫茶藝。

茶藝是茶道的基礎和載體,是茶道的必要條件。茶道離不開茶藝,茶道依存於茶藝,舍茶藝則無茶道。茶藝的內涵小於茶道,但茶藝的外延大於茶道。茶藝可以於茶道而存在,作為一門藝術,也可以進行舞台表演。因此説,表演茶藝或茶藝表演是可以的,但説茶道表演或表演茶道則是不妥的。因為,茶道是供人修行的,不是表演給別人看的,可表演的是茶藝而不是茶道。

(四)修行

修行是茶道的根本,是茶道的宗旨,茶人通過茶事活動怡情悦性、陶冶情操、修心悟道。中華茶道的修行為“性命雙修”,修性即修心,修命即修身,性命雙修亦即身心雙修。修命、修身,也謂養生,在於祛病健體、延年益壽;修性、修心在於志道立德、怡情悦性、明心見性。性命雙修最終落實於盡性至命。

中華茶道的理想就是養生、怡情、修性、證道。證道是修道的結果,是茶道的理想,是茶人的終極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茶道的宗旨、目的在於修行,環境亦好,禮法亦好,茶藝亦好,都是為着一個目的--修行而設,服務於修行。修行是為了每個參加者自身素質和境界的提高,塑造完美的人格。

茶道是以修行得道為宗旨的飲茶藝術,包含茶禮、禮法、環境、修行四大要素。茶藝是茶道的基礎,是茶道的必要條件,茶藝可以於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藝為載體,依存於茶藝。茶藝重點在“藝”,重在習茶藝術,以獲得審美享受;茶道的重點在道“,旨在通過茶藝修心養性、參悟大道。茶藝的內涵小於茶道,茶道的內涵包容茶藝。茶藝的外延大於茶道,其外延介於茶道和茶文化之間。

茶道的內涵大於茶藝,茶藝的外延大於茶道。我們這裏所説的‘藝’,是指製茶、烹茶、品茶等藝茶之術;我們這裏所説的‘道’,是指藝茶過程中所貫徹的精神。有道而無藝,那是空洞的理論;有藝而無道,藝則無精、無神。茶藝,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規律、本源與本質,它經常是看不見、摸不着的,但你卻完全可以通過心靈去體會。茶藝與茶道結合,藝中有道,道中有藝,是物質與精神高度統一的結果。茶藝、茶道的內涵、外延均不相同,應嚴格區別二者,不要使之混同。

TAG標籤:四藝指 表演 茶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