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人節是什麼節

人節是什麼節

人節是什麼節:答案是人勝節。

人節是人類的生日,又稱人勝節、人慶節等,是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在古代中國神話傳説中,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後,於是第七天造出了人,並且人和動物都有各自的生日,人的生日正是正月初七。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人節是指國際勞動節,也被稱為五一勞動節。它是每年的5月1日,是一個重要的節日,旨在慶祝和尊重工人階級的貢獻和權益。勞動節起源於19世紀末的工人運動,是為爭取工人權益而進行的鬥爭的結果。這一節日通常被用來表彰工人的勞動成果,強調勞動者的權益和社會公正,並通過放假和慶祝活動來給予工人們休息和娛樂的機會。人節也是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法定假日,人們可以利用這個時間與家人和朋友一起享受休閒時光。

人節是人類的生日,又稱人勝節、人慶節等,是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在古代中國神話傳説中,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節久德擊打馬等動物後,於是第七天造出了人,並且人和動物都有各自的生日,人的生日正是正月初七。

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綵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綵為花、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髮上。此外還有登高賦詩的習俗。唐代之後,更重視這個節日。每至人日,皇帝賜羣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羣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

農曆正月初七,廣州人俗稱眾人生日。人日這天是全家人相聚的重要日子,同樣講究人齊和吉利,在老廣州心中,這個節日的重要性不亞於除夕、開年。按照古老習俗,這天早飯要吃七種菜(芹菜、芥菜、菠菜、青葱、大蒜等)製成的七寶羹劃和董天餅(在來自露天中煎成)等。人們用五彩絲織品剪成人形,或用金箔刻成逐衞訴升影玉人形,掛在屏風或帳子上。婦女將刻得小小的人形農戴在鬢髮上,既講吉利,又是一種裝飾。

每逢初七到五天濃青頻女跳院來之際,在江門、新會、鶴山、開平等地,從城市到鄉村,幾乎家家户户要來自做人日菜。廣東五邑地區的人日菜也稱吃菜茶、吃盆菜。據瞭解,在正月初七早上,家家户户都會用煎堆、炒米、芥菜、番蕃薯、芋頭等混在一起煮,老老少少都要吃上幾口,以祈求一年人口平安,豐衣足食。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是什麼節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描寫的是清明節和寒食節兩個節日,這段詩句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是一首七言律詩,生動的描繪出了詩人的思鄉之情。

寒食清明尤為崇尚的風俗是掃墓,寒食清明掃墓之風在唐代十分盛行。從這首詩中,不僅可以看出掃墓的淒涼悲慘情景,也來自可以看出唐代掃墓習俗中寒食與清明是一回事。每當此時,一些漂泊異鄉的詩人墨客,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為什麼年初7叫人日,是什麼節日

傳説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

人日,又被人們一直都稱人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每年農曆正月初七是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唐代之後,更重視這個節日。每至人日,皇帝賜羣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羣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平安。

廣東人日節習俗

每逢初七到來之際,在江門、新會、鶴山、開平等地,從城市到鄉村,幾乎家家户户要做“人日菜”。廣東五邑地區的“人日菜”也稱“吃菜茶”、“吃盆菜”。在正月初七早上,家家户户都會用煎堆、炒米、芥菜、番蕃薯、芋頭等混在一起煮,老老少少都要吃上幾口,以祈求一年人口平安,豐衣足食。

潮州人在正月初七有吃“七樣羹”的風俗。而“七樣羹”是指:“大(芥)菜、厚合、芹菜、蒜、春菜、韭菜、芥藍”等蔬菜同煮,寄寓“新(芹)春發(蒜)大財(大菜),久(韭)合各人(芥藍)”的吉祥彩語。

人節是幾月幾日

正月初七。

傳説這天是人類的誕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間曾把這天叫做“人日”、“人日節”或“人勝節”、“人七日”。中國人在這一天戴人勝(用彩紙、絲帛、軟金銀等材料製成小人的形狀,戴於頭上),吃七寶羹、麪條,登高賦詩。

“人節”源於古代漢族神話:盤古開天闢地後,女媧女媧創造蒼生,從初一開始,依次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並於第七天造出人來,故此初七為人的生日,女媧造出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後,幾經演變,成為漢族吃七樣羮習俗。

人日節的主要習俗有:

1、戴人勝,人日節時,中國女子用彩紙、絲帛、軟金銀等材料製成小人的形狀,戴於頭上。也貼於屏風等處。

2、贈花勝,是日,人們製作各種花勝(類人勝,樣式為花朵)相互饋贈。

3、吃七寶羹,人日節,人們用七種新鮮的節令蔬菜加米粉做成羹食用,稱為“七寶羹”。

4、出遊登高,人日節也是仕女出遊與文人墨客登高賦詩的日子。唐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云:“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柳條弄色不忍看,梅花滿枝空斷腸。身在南蕃無所遇,心懷百憂復千慮。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5、稱體重,有的地方,人日時,男女老少都要用鎊稱稱量體重,人的生日嘛,自然要關心一下人的身體情況。

6、撈魚生,南方一些地區,人們有在人日節“撈魚生”的習俗,撈魚生時,往往多人圍滿一座,把魚肉、配料與醬料倒在大盤裏,大家站起身,揮動筷子,將魚料撈動,口中還要不斷喊到:“撈啊!撈啊!發啊!發啊!”,而且要越撈越高,以示步步高昇。

人日節的來由及風俗

人日,又稱人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每年農曆正月初七是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人日節的來由及風俗,歡迎閲讀與收藏。

“人日節”,又稱“人勝節”、“人慶節”等,在農曆正月初七,是人類的生日。

傳説在古代,人和動物都有各自的生日。雞的生日是正月初一,狗的生日是正月初二,羊的生日是正月初三,豬的生日是正月初四,牛的生日是正月初五,馬的生日是正月初六,人的生日是正月初七,谷的.生日是正月初八。

每年“人日節”這天,人們都希望天氣晴好陽光普照,這樣,就代表新的一年裏平安順利。如果是陰雨天氣,便代表這一年運氣不好。所以,人們便會在這天舉行祈禱活動,祈求一年康順!

“人日節”的習俗,因地區而不同,有的地方吃麪條,取健康長壽之意;有的地方吃用芹菜(勤快)、大蒜(划算)、葱(聰明)、韭菜(耐久)以及魚(有餘)、肉(取富足之意)、米果(取團圓之意)等做成的“七菜羹”,借七種菜的諧音或寓意,祝福新的一年裏豐衣足食,家庭美滿幸福。

因為前六天代表的是動物們的生日,時間長了,便被人們啊都能忘了,但第七天因為關係到人類自己,便被人們有意識地保留了下來。

人日(中國傳統節日)

人日,又稱人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每年農曆正月初七是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傳説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綵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綵為花、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髮上。此外還有登高賦詩的習俗。唐代之後,更重視這個節日。每至人日,皇帝賜羣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羣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

歷史背景

在中國傳説中,女媧創造了蒼生,順序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並於第七天造出人來,故此初七為人的生日。人日:指陰曆正月初七,古代相傳農曆正月初一為雞日,初二為狗日,初三為豬日,初四為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初七為人日。

中國傳統節日。時在農曆正月初七。

古人相信天人感應,以歲後第七日為人日。漢東方朔《佔書》載,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八日為谷。漢,魏以後,人日逐漸從單一的占卜活動,發展成為包括慶祝、祭祀等活動內容的節日。到了唐代,民間仍相當重視人日節。高適的《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中就有今 年人日空相憶,明 年人日知何處的感懷之句。它證明唐代的人日節,已不僅僅專用作祈祥祝安,又衍添了一層思親念友的氣氛。時至今日,也有在外的遊子在年前回家,過了人日節才能遠走他方。人日節這天不出遠門,不走親串友,在家團聚。人日節下午一般吃長面,也叫拉魂面。意即過年時人都走東串西,心都野了,人日一過該準備春耕生產了。故而吃拉魂面,把心收回來,準備春耕生產。

傳説

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正月七日為人日。”《北史·魏收傳》引董勛答問禮俗曰:“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此“人日”一名之所由來。《太平御覽》卷三○引《談藪》注云:“一説,天地初開,以一日作雞,七日作人。”則關係原始開闢之神話。

漢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之人日

漢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之人日

人日,又稱人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是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時間在每年農曆正月初七。傳統上認為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還有説法是如果人日這一天天氣晴朗,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漢族的傳統節日——人日。

人日的歷史演變

傳説女媧創造蒼生,順序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並於第七天造出人來,故此初七為人的生日。人日:指陰曆正月初七,古代相傳農曆正月初一為雞日,初二為狗日,初三為豬日,初四為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初七為人日。

古人相信天人感應,以歲後第七日為人日。漢東方朔《佔書》載,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八日為谷。漢,魏以後,人日逐漸從單一的占卜活動,發展成為包括慶祝、祭祀等活動內容的節日。

到了唐代,民間仍相當重視人日節。高適的《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中就有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的感懷之句。這兩句詩證明唐代的人日節,已不僅僅是專用作祈祥祝安,又衍添了一層思親念友的氣氛。

時至今日,也有在外的遊子在年前回家,過了人日節才能遠走他方。人日節這天不出遠門,不走親串友,在家團聚。人日節下午一般吃長面,也叫拉魂面。意即過年時人都走東串西,心都野了,人日一過該準備春耕生產了。故而吃拉魂面,把心收回來,準備春耕生產。

人日的傳統習俗

戴人勝

人日節時,漢族女子用彩紙、絲帛、軟金銀等材料製成小人的形狀,戴於頭上。也貼於屏風等處。

贈花勝

是日,人們製作各種花勝(類人勝,樣式為花朵)相互饋贈。

吃七寶羹

人日節,人們用七種新鮮的節令蔬菜加米粉做成羹食用,稱為“七寶羹”。

出遊登高

人日節也是仕女出遊與文人墨客登高賦詩的日子。唐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云:“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柳條弄色不忍看,梅花滿枝空斷腸。身在南蕃無所遇,心懷百憂復千慮。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稱體重

有的地方,人日時,男女老少都要用鎊稱稱量體重,既然是人的生日,自然要關心一下人的身體情況。

撈魚生

我國南方一些地區,人們有在人日節“撈魚生”的習俗,有點類似今天的吃生魚片。撈魚生時,往往多人圍滿一座,把魚肉、配料與醬料倒在大盤裏,大家站起身,揮動筷子,將魚料撈動,口中還要不斷喊到:“撈啊!撈啊!發啊!發啊!”,而且要越撈越高,以示步步高昇。

為什麼春節的第七天是人節呢?

  我想,對於每個人而言春節最大的寓意就在於團圓。每到年底大家最期盼的就是回到家裏跟家人過一個團圓的年,外出打工的人也只有在節假日或者是春節的時候才能回家,和父母團聚在一起。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便是春節。

   初七不出門初八不回家

  農曆的大年初七這一天也被成為七煞日,也叫“人日子”,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七日”等。民間傳説女媧造人之時,正月前六天分別造了雞、狗、羊、豬、牛、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正月初七這天是人類的生日。諸事不宜尤其是出遠門,長輩們為了家裏的人都能好好呆在家裏,都在這一天吃麪條,這一天長輩也不會讓小朋友到處亂跑,告訴他們會被鬼帶走。

   正月初七有什麼説法

  “人日”習俗,一直以來都是起於西漢初年,是漢人基本節日之一。由漢人之俗而漢族之俗,又由漢族之俗而遍中華北南東西各兄弟民族。由極盛而漸衰漸變。杜甫有詩為證:“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陰時,用此也。八日為谷,所繫尤重。而人罕知者,故書之”。可見人日節慶,在唐宋城鄉皆已成俗。初七主物為人,乃萬物之主。人們對人類目身的吉凶自會格外重視,於是正月初七也漸漸突出其他日之上,有很好的寓意。

   這一天忌諱什麼事情

  大年初七又稱“七煞日”,忌遇殯葬,遇之則以為不吉,主此年內有災禍降臨。忌喪家拜年,不得已要來往時,不進屋內,而是站在門外説話。忌吵架、罵人,不能打罵小孩。忌請醫生,忌遷居忌糊窗槅,否則以為不吉利。在這一天不要洗衣服、被子,也不要出遠門。還有很多事情都不適合在這一天進行,最忌諱的一件事情就是出遠門。

三大人節,三大鬼節,三大神節分別是什麼時候?

三大人節是:春節、端午和中秋。

三大鬼節是:清明、中元、寒衣。

三大神節是:上巳(三月三)、天貺(六月六)和重陽(九月九)。

春節是:指農曆新年,大年初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有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賽龍舟的習俗。

中秋節,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清明,24節氣之一,農曆日期不固定,通常在二月後半月至三月上半月之內。清明節象徵祭祀,是祭祖,掃墓和踏青郊遊的日子。

中元節:七月十五 ,是地官舜的誕辰,佛教的盂蘭盆節,有盂蘭盆會傳世,儒家俗稱鬼節,

寒衣節,十月初一 ,十月朝,又稱祭祖節,道教稱之,也是儒家鬼節之一。

上巳節 ,三月初三 ,姑娘回孃家,黃帝的誕辰,道教中真武大帝誕辰,神話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

天貺(賜贈的意思)節,六月初六,又叫做翻經節,是佛教的一個節日,祭祀山神。在古代還是另外一個節日,六月六也。又名叫:曬衣節, 曬伏節“六月六,曬紅綠。” “姑姑節”“六月六,請姑姑”。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過去又稱登高節、重九節、九月九、茱萸節、菊花節等。習俗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遍插茱萸、觀賞菊花、飲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陽糕等。現時我國將九月初九日定為敬老節。

為什麼稱正月初七為"人節"?

初七人日又立春,梅花點額顏色新。此身若在含章殿,疑是壽陽宮裏人。

古代以正月初七日為『人日』,《事物記》載:東方朔最初置『人日』。傳説宋武帝時,壽陽公主在人日卧含章殿,檐下梅花飄落在公主額上,形成一種裝飾;宮女效之,以紅點額為『梅花粧』。此俗傳至唐宋,婦女多在臉上畫各式圖案;有『斜紅、面靨』等名目;塗脣有『萬金紅、大紅、內家圓』等名目。其實,婦女在臉上點畫裝飾,早在春秋戰國時已經興起了;長沙出土楚國女俑的臉上就有圓點的圖案可證。到唐代發展為往臉上貼金箔花鈿,成為一種化粧時尚。

人日

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傳説女蝸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

正月初七有吃“人七菜”的習俗。這種菜用白菜、蘿蔔、葱、姜、蒜等7種菜加黃豆麪製成。緣何這一天非要吃“人七菜”?“南北朝時期的《荊楚歲時記》中説,‘正月初七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人們渴望在初七裏吃‘人七菜’,能帶來這七種蔬菜的豐收.

“人七日”在唐時叫“人勝節”,不論“人勝”、“人七”或“人情”,這天按習俗都是人的生日。在這一天,許多地方都是以天氣晴陰來預示今年人丁興旺和人身健康。午飯要吃麪條,這些“七”裏全都要吃麪條,取尊老愛幼、全家老老少少健康長壽之意。

舊時“人七日”還有許多祀神活動,這只是表明人們當時祈求風調雨順,生活平安的形式。如臨沂,在這一天裏以推磨推碾的形式送天神、地神;單縣這天送火神的活動十分隆重,一般是全村人集於空場上,並搭上火神棚,棚中有手持火鵓鴿的紅臉火神像。

參考資料:http://www.jiaodong.net/2006/2/314273.htm

人節的解釋

人節的解釋

古代使臣所執的人形 符節 ,用以表示 身份 的一種信物。《周禮· 司徒 下·掌節》:“守邦國者用玉節。守都鄙者用角節。凡邦國之 使節 ,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 澤國 用龍節。皆金也,以英蕩輔之。” 唐 蘇鶚 《蘇氏演義》卷下:“節者,操也,瑞信也。謂 持節 必盡人臣之節操耳……則古者持節類於持印。夫守國者用玉節,守都鄙者用角節,使山國者用虎節,使土國者用人節,使澤國者用龍節。”

詞語分解

人的解釋 人 é 由類人猿進化而成的能製造和使用工具進行 勞動 、並能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 動物 :人類。 別人 ,他人:“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待人熱誠。 人的 品質 、 性情 、名譽: 丟人 ,文如其人。 己我 筆畫數:; 部首 節的解釋 節 (節) é 竹子 或草木莖分枝長葉的部分:竹節。 節外生枝 。 物體的分段或兩段 之間 連接的部分:關節。兩節車廂。 段落,事項:節節(一段一段地,逐步)。節目。 中國 曆法把一年分為二十四段,每段 開始 的名稱

“七月十五鬼節,八月十五人節”,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説法?

農曆七月十五是所謂的“鬼節”。鬼節,顧名思義,即鬼過的節日。在中國有四大鬼節,分別是清明節,三月三,七月十五,十月初一。七月十五鬼節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七月十四/十五日包容的節俗比較複雜,既是民間的鬼節,又是道家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僧道俗三流合一。農曆7月14/15日是陰間最大的節日――鬼節,又稱中元節或盂蘭盆節,是我國三大冥界重要節日之一。民間有陽間過元宵節陰間過鬼節的傳説。據説,當日閻王也會披着盛裝和鬼眾們共度佳節,並且讓我們活着的人一起為他們祝福,祝願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們心想事成,快樂享受人間沒來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國許多地方界時將舉辦祭祀、參佛、淨墓、回顧、賞花、垂釣等活動以示慶祝。

七月十五鬼節禁忌一般認為七月十五是鬼節的正日,亦是鬼門大開的日子,這時侯陰氣最重,所以當晚最好不要出街,以免撞鬼,另外,最好亦不要到河邊或海邊等地,以免不小心失足,就成了水鬼的替身。除此之外,最好不要亂説一些不吉利或得罪靈界的説話,以免招惹陰靈。

避免帶紅繩、鈴鐺、風鈴等招鬼物,儘量避免出門。若遇到鬼壓身、鬼打牆等靈異事件,不要慌張,集中一切注意力,睜開眼睛。牀頭掛風鈴風鈴容易招來好兄弟,而睡覺的時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時刻夜遊八字輕的人千萬不要夜遊,否則只會自找麻煩…非特定場合燒冥紙冥紙是燒給好兄弟的,金紙是燒給神的,燒冥紙的結果只會招來更多的好兄弟偷吃祭品這些是屬於好兄弟的食物,未經過他們的同意就動用,只會替自己招來難以解決的厄運晚上曬衣服當好兄弟覺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會借去穿,順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每年從七月初一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一直到七月廿九才關上鬼門。人們認為這個月是不吉利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為了讓陰陽兩界的人鬼都平安,我國自古以來,便有在七月設醮普渡的習俗。民間在七月鬼月的第一天、第二天、第十五天和最後一天都要進行拜祭。

鬼月的第一天,即七月初一,是私宅「開地門」的日子,需要祭拜。這一天鬼門初開,諸鬼來到凡間,就當是放暑假吧。祭拜有大祭和小祭,大祭就是做一桌豐盛的菜,小祭就是簡單買點水果餅乾。不管怎麼樣,都是表達一份敬意。

鬼月的第二天,即七月初二,是公共場所「開地門」的日子。商號、衙門等單位祭拜都是比私宅晚一天。祭拜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這個月平安度過,別出什麼靈異事件。鬼月的第十五天,即七月十五,是中元節,即鬼節,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亦是鬼門大開的日子,這時候陰氣最重,所以當晚最好不要上街。這一天的黑夜(清晨和深夜),鬼魂大聚會,陰氣最盛。同樣道理,第二天,即七月十六,公共場所祭祀。

‘鬼節’是哪一天?我聽説還有‘人節’?那人節又是哪一天呢?

‘鬼節’是民間所説.是農曆的七月十五.

‘人節’是正月初七,又稱人七日,寓意人情日。

還有按傳説來言人排老七,所以説人七日,也就是説的‘人節’

TAG標籤:人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