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五峯宜紅茶

五峯宜紅茶

五峯宜紅茶是產於中國湖南省五峯縣的一種紅茶,因產地而得名。五峯宜紅茶採用同時去青去酸的工藝,經過揉捻、發酵、烘乾等多道工序製成。其茶葉條索緊細捲曲,造型美觀,色澤烏黑有光澤,茶湯紅豔透亮,香氣獨特,滋味濃郁醇厚,回甘快速。五峯宜紅茶歷史悠久,是中國傳統名茶之一,深受國內外茶友喜愛。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五峯宜紅茶屬於哪兒的特產

五峯宜紅茶為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十八世紀初,英國商人到五峯開設茶莊,至今還有“英商寶順合”的金字招牌存於湖北採花茶業公司總部。另據縣誌記載,清道光四年(1824年),廣東鈞大福、林子臣等茶商帶領江西技工到五峯漁洋關傳授紅茶採製技術,並設茶莊收購精製紅茶運至武漢轉廣州出口。1886年前後系宜紅茶出口的最盛時期,每年輸出量達15萬擔左右。至初期,我縣漁洋關鎮是當時鄂西最著名的紅茶市場,抗日戰爭爆發前,該鎮有專營宜紅茶茶號10餘家,因生意興隆、客商雲集,有“小漢口”之稱。1917年至1937年,五峯經上海、廣州口岸出口紅茶達90070箱(每箱12.5公斤)。1938年,國家貿易委員會在漁洋關王家衝設“中國茶葉公司五峯精製廠”,精製紅茶和加工磚茶。解放後,五峯宜紅茶得到快速發展,1973年在漁洋關修建“五峯精製廠”,以精製出口紅茶為主。1986年,宜紅功夫茶獲省優質產品獎。近年來大力推進五峯宜紅茶恢復性發展,加快了茶葉產業的提檔升級。

地域範圍

五峯宜紅茶產於湖北省五峯土家族自治縣所轄的採花鄉、五峯鎮、漁洋關鎮、長樂坪鎮、仁和坪鎮、灣潭鎮、傅家堰鄉、牛莊鄉等八個鄉鎮。地跨東經110°15′~111°25′,北緯29°56′~30°25′。東臨宜都、鬆滋,西界鶴峯、巴東,南連湖南石門,北與長陽毗鄰,屬武陵山支脈。全縣國土面積2372平方公里,轄5鎮3鄉,適宜種植五峯宜紅茶麪積16000公頃。

產品品質特性特徵

1、外在感官特徵:五峯宜紅茶外形條索緊細有金毫,色澤烏潤。2、內在品質指標:五峯宜紅茶內質香氣甜純高長,滋味醇厚鮮爽,湯色紅亮,葉底紅亮柔軟。茶湯稍冷有“冷後渾”現象產生。100克幹品含水分≤6.5%,灰分≤6.5%,水浸出物≥32%。衞生指標、農藥殘留量符合國家有關標準。3、質量安全規定:五峯宜紅茶產地環境質量符合《無公害食品茶樹產地環境條件》(NY/T5010)的要求,品質嚴格執行《無公害食品茶葉》NY5089-2005的標準;生產過程中合理使用農業投入品,嚴禁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劇毒農藥,生產過程中農藥和化肥的使用必須符合《無公害食品肥料使用準則》(NT/T5017-2001)和《無公害食品農藥使用準則》(NY/T5018-2001)。嚴格執行農藥安全間隔期,產品經農藥殘毒檢測合格方可上市。

宜紅茶是一個品牌還是一個品種

現在是一個地域的品牌。恩施,五峯,宜昌地區。

宜紅茶問世於十九世紀三十年代,至今已有180年曆史。1876年9月,宜昌被列為對外通商口岸,宜紅茶出口量飛速提高,宜紅茶由此傳稱開來。一直到1886年,輸出量達7500噸左右,這個時期可以説是宜紅茶出口的興盛期。宜紅茶是傳統的條形茶,由於選料講究,做工精細稱之為“宜紅工夫茶”,其條緊細、色烏潤、香鮮爽、味鮮甜、葉紅亮,深受歐美市場的青睞。

湖北宜紅茶業有限公司前身為中國茶葉公司宜都茶廠,始建於1951年9月,是建國以來由前蘇聯專家援助、中國茶葉公司建成的“宜紅”茶區第一座紅茶精製廠,負責宜紅茶的收購、生產、加工和銷售業務。

均大福是五峯紅茶之父嗎

不是。五峯中國古老的茶葉產區,也是中國宜紅茶的故鄉,五峯紅茶之父是馮紹裘,馮紹裘一生致力於茶葉研究和生產,他精於製茶,被譽為“茶葉狀元”、“紅茶專家”。茶是採摘適宜芽葉,經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等工序製成的全發酵茶,具有紅湯、紅葉、香甜味醇的特點。

宜昌紅茶的紅茶發展

1886年前後系宜紅出口的最盛期,每年輸出量達15萬擔左右。主銷英國、及西歐等國家和地區,品質穩定,聲譽極高。據《湖北省茶葉產銷狀況及改進計劃》記載:1937年前後全省收購、精製、運銷茶葉較大的廠商24家中,五峯漁洋關就佔有源泰、恆信、民生、華民、同福、民孚、恆慎、合興等8家。

後經歷史的磨難,宜紅一落千丈,1949年中國茶葉出口僅19.84萬擔,其中紅茶出口只有1.65萬擔,只有1886年的0.825%。茶園荒蕪,宜紅茶几乎全面停產。宜紅茶收購、加工、集散中心的五峯漁洋關,抗日戰爭前有茶廠10餘家,1949年已全部關閉。

1951年湖北省茶葉公司成立,在鄂西、鄂南兩大茶區擴大收購網點,鄂西紅茶在五峯、鶴峯、長陽、宜昌、恩施、宜恩、利川及湖南石門設點,收購宜紅,1951年宜都茶廠正式成立,負責宜紅的精製加工,毗鄰鶴峯的湖南石門、慈利、桑植、大庸四縣屬宜紅生產經濟區,同年在石門泥沙成立一紅茶初制廠,屬宜都茶廠分廠(1956年改屬石門茶廠)。1959年宜都茶廠收購加工出口宜紅茶達到3.9萬擔。

以後又在五峯、宜昌相繼建立了紅茶精製廠,與國營茶場形成緊密的生產網絡,恢復和發展宜紅生產。目前,宜紅已成為宜昌、恩施兩地區的主要土特產品之一,產量約佔湖北省總產量的三分之一。

宜紅茶的生態環境

不少學者認為,我國紅茶源於17世紀中葉。宜紅茶究竟起源於何時呢?筆者1953年開始在宜紅茶區收集資料,作過訪問。1982年筆者曾撰文“宜紅茶初考”,提到:“清代湖南《巴寧縣誌》記有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與外洋通商,廣人挾重金來制紅茶,農人頗享其利。日曬,色微紅,故名紅茶。清代《寧鄉縣誌》(1867年)記有:“廣人販紅茶,按穀雨來鄉,不利雨而利晴,不須焙而須曝,鄉園獲小濟焉”。據我國著名茶學家吳覺農先生分析:“當時(指19世紀)湖南有了紅茶,湖北和湖南鄰近,這個時期紅茶製法可能已傳人湖北”。《湖北茶業貿易志》記:“19世紀以後,大批廣東商人到鄂南採製出口紅茶,進一步促進了鄂南茶葉生產的發展。到鴉片戰爭前夕,羊樓洞不僅成為國內著名的邊銷茶區,而且成為著名的出口紅茶產區。在鄂南茶葉蓬勃發展的同時,由於廣東茶商到鶴峯、五峯一帶改制紅茶,也促進了鄂西茶葉生產的發展,五峯、鶴峯、長陽生產的宜紅茶,很受英商歡迎,成為國內著名出口紅茶產品”。“19世紀以後,我省外貿有了較大的發展,出口紅茶貿易也隨之興旺起來,清代道光年間,廣東茶商鈞大福帶領江西技工到五峯漁洋關傳授紅茶採製技術,設莊收購精製紅茶運漢轉廣州出口”。

《鶴峯縣誌》(清光緒十一年續修本)記:“邑自丙子年廣商林紫宸來州(注:清雍正改容美土司歸流,建鶴峯州)採辦紅茶。泰和合、謙慎安兩號設莊本城五里坪,辦運紅茶載至漢口兑易,洋人稱為高品。” 筆者於1962年5月,訪問老茶人、宜昌縣茶葉公司太平溪茶站評茶師宮美珊先生,他説:“光緒元年(乙亥年,1875年)有廣東香山縣客商蘆次倫先在鶴峯開礦,失利。見鶴峯一帶產茶甚多,因此開設茶號,在鶴峯、湖南石門縣泥沙一帶教茶農做紅茶,頭一年做有紅茶七八千斤,首批由漢口轉運廣州出口。由於茶葉品質好,每箱售價高達160兩(白銀),比當時市場紅茶價格高出一倍”。

五峯縣採花鄉發掘的已有100多年曆史的英商“寶順和”茶莊招牌,説明那時五峯各地已在做紅茶。 綜上所述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及宜紅茶區老茶人的傳説,可以推斷:宜紅茶的誕生在十九世紀中期前後。宜紅茶的大量出口外銷在清光緒二年(1876年)清與英國簽訂不平等條約《煙台條約》把宜昌闢為通商口岸之後。據中國茶葉公司資料:1876年我國茶葉出口曾達213.2萬擔,其中紅茶出口170.9萬擔,佔茶葉出口總額的80.16%,當時由漢口出口茶葉57.4萬擔,其中紅茶47.8萬擔,佔出口總額的83.2%,其中就有大量宜紅茶出口。建國前,我國茶葉出口貿易極盛時期是1886年,當時我國茶葉出口達268.2萬擔,其中紅茶200萬擔,佔出口總額的74.6%,曾為我國換回6310萬銀元。

1949年我國茶葉出口僅19.84萬擔,其中紅茶出口只有1.65萬擔,只有1886年的0.825%。宜紅茶几乎全面停產。宜紅茶收購、加工、集散中心的五峯漁洋關,抗日戰爭前有茶廠10餘家,1949年已全部關閉。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當時蘇聯首先和我國建交,隨後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和“中蘇貿易協定”,我國紅茶出口蘇聯換回我國建設急需的物資,這樣紅茶有了銷路,以後宜紅茶還出口東歐各國。

1951年成立了中國茶葉公司宜都茶廠,9月建成投產。根據國家對外貿易的需要,1954年以來,在宜昌、恩施兩地區及湖南石門改制紅茶,擴大宜紅茶的生產,並且新發展了大片新茶園,建立國營茶場,如宜昌的鄧村茶場、鶴峯的走馬茶場等,後來又大量發展集體所有制的社隊茶場。

1959年宜都茶廠收購加工出口宜紅茶達到3.9萬擔。

宜紅茶屬於哪兒的特產

稱宜紅,又稱宜昌工夫茶,是我國主要工夫紅茶品種之一。歷史上因由宜昌集散、加工、出口而得名。

1宜紅茶區的自然環境

宜紅茶區位於東經109°-112°,北緯29°-31°31′。產於武陵山系和大巴山系的湖北、湖南三市州(湖北的宜昌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的常德市)二十餘縣,是我國曆史悠久的著名茶區,早在公元3世紀西晉時,《荊州土地記》就記有:“武陵七縣通出茶”。唐代陸羽《茶經》載:“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山南,以峽州上”。

1.1氣候

屬帶氣候,茶區年均温度14~18℃。宜昌年均温度16.9℃,無霜期283天,10℃以上茶樹生長髮育期248天,有效活動積温5401℃。恩施年均温度16.3℃,無霜期280天,10℃以上茶樹生長髮育期247天,有效活動積温5171℃。常德在北緯29°附近,一般年降水量1200~1600mm,且多集中在茶樹生長髮育的3~9月。

1.2土壤、地勢

土壤以黃棕壤、紅壤、黃壤、酸性紫色土的面積大,成土母巖多為片麻巖、沙巖、頁巖、板巖、花崗巖分化而成。pH值多在4.5~6.5之間。

宜紅茶產於武陵山系和大巴山系境內,以武陵山區分佈最廣,海拔高的有2000~3000m的高峯,而茶樹分佈主要在海拔300~1000m之間的低山和半高山區。宜紅茶優質茶的產區多在海拔400~1000m之間,如五峯的採花、宜昌的鄧村、鶴峯的走馬等。

1.3品種

宜紅茶區特有的茶樹品種資源,如宜昌大葉種、宜紅早、恩施大葉種、鶴峯苔子茶、恩施苔子早、巴東苔子茶、五峯大葉種、五峯柳葉種等。

2宜紅茶的誕生

不少學者認為,我國紅茶源於17世紀中葉。宜紅茶究竟起源於何時呢?筆者1953年開始在宜紅茶區收集資料,作過訪問。1982年筆者曾撰文“宜紅茶初考”,提到:“清代湖南《巴寧縣誌》記有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與外洋通商,廣人挾重金來制紅茶,農人頗享其利。日曬,色微紅,故名紅茶。清代《寧鄉縣誌》(1867年)記有:“廣人販紅茶,按穀雨來鄉,不利雨而利晴,不須焙而須曝,鄉園獲小濟焉”。據我國著名茶學家吳覺農先生分析:“當時(指19世紀)湖南有了紅茶,湖北和湖南鄰近,這個時期紅茶製法可能已傳人湖北”。《湖北茶業貿易志》記:“19世紀以後,大批廣東商人到鄂南採製出口紅茶,進一步促進了鄂南茶葉生產的發展。到鴉片戰爭前夕,羊樓洞不僅成為國內著名的邊銷茶區,而且成為著名的出口紅茶產區。在鄂南茶葉蓬勃發展的同時,由於廣東茶商到鶴峯、五峯一帶改制紅茶,也促進了鄂西茶葉生產的發展,五峯、鶴峯、長陽生產的宜紅茶,很受英商歡迎,成為國內著名出口紅茶產品”。“19世紀以後,我省外貿有了較大的發展,出口紅茶貿易也隨之興旺起來,清代道光年間,廣東茶商鈞大福帶領江西技工到五峯漁洋關傳授紅茶採製技術,設莊收購精製紅茶運漢轉廣州出口”。

《鶴峯縣誌》(清光緒十一年續修本)記:“邑自丙子年廣商林紫宸來州(注:清雍正改容美土司歸流,建鶴峯州)採辦紅茶。泰和合、謙慎安兩號設莊本城五里坪,辦運紅茶載至漢口兑易,洋人稱為高品。”

筆者於1962年5月,訪問老茶人、宜昌縣茶葉公司太平溪茶站評茶師宮美珊先生,他説:“光緒元年(乙亥年,1875年)有廣東香山縣客商蘆次倫先在鶴峯開礦,失利。見鶴峯一帶產茶甚多,因此開設茶號,在鶴峯、湖南石門縣泥沙一帶教茶農做紅茶,頭一年做有紅茶七八千斤,首批由漢口轉運廣州出口。由於茶葉品質好,每箱售價高達160兩(白銀),比當時市場紅茶價格高出一倍”。

五峯縣採花鄉發掘的已有100多年曆史的英商“寶順和”茶莊招牌,説明那時五峯各地已在做紅茶。

綜上所述,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及宜紅茶區老茶人的傳説,可以推斷:宜紅茶的誕生在十九世紀中期前後。宜紅茶的大量出口外銷在清光緒二年(1876年)清與英國簽訂不平等條約《煙台條約》把宜昌闢為通商口岸之後。據中國茶葉公司資料:1876年我國茶葉出口曾達213.2萬擔,其中紅茶出口170.9萬擔,佔茶葉出口總額的80.16%,當時由漢口出口茶葉57.4萬擔,其中紅茶47.8萬擔,佔出口總額的83.2%,其中就有大量宜紅茶出口。建國前,我國茶葉出口貿易極盛時期是1886年,當時我國茶葉出口達268.2萬擔,其中紅茶200萬擔,佔出口總額的74.6%,曾為我國換回6310萬銀元。

1949年我國茶葉出口僅19.84萬擔,其中紅茶出口只有1.65萬擔,只有1886年的0.825%。宜紅茶几乎全面停產。宜紅茶收購、加工、集散中心的五峯漁洋關,抗日戰爭前有茶廠10餘家,1949年已全部關閉。

3宜紅茶的新生和發展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當時蘇聯首先和我國建交,隨後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和“中蘇貿易協定”,我國紅茶出口蘇聯換回我國建設急需的物資,這樣紅茶有了銷路,以後宜紅茶還出口東歐各國。

湖北的名茶是什麼茶 湖北的名茶有哪些

1、鹹安磚茶——赤壁青磚茶;鹹安隸屬於咸寧市,位於湖北省的東南部,這裏的磚茶久負盛名,始於明朝,盛於清代,迄今有400多年的歷史。磚茶,顧名思義,就是像磚頭塊一樣的茶葉,又稱蒸壓茶,這種工藝製作的茶葉,很適合古代長途販運,起源於唐代,據説就是在湖北發明的這種茶葉製作工藝,後傳播到邊疆地區,近代,湖北的磚茶佔有一定的市場地位,其中鹹安磚茶遠近聞名,是用天然優質的老青茶為原料,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的效果。另外,同屬咸寧的赤壁,青磚茶歷史悠久,也是同類名茶。

2、漳河茶葉;漳河茶葉是湖北荊門的特產,主要以荊門市漳河鎮所產的茶葉為優,特別是觀音茶,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屬於漳河茶葉的翹楚。漳河鎮因漳河水庫而得名,這裏風景優美,水潤大地,很適合茶葉的生長,所長之茶,茶湯谷黃透綠,清澈明亮,回味無窮。

3、五峯茶;五峯茶產地在湖北宜昌,因五峯土家族自治縣故而得名“五峯茶”,這裏屬於鄂西南邊陲,武陵山支脈,山多水潤,適合茶葉生長,山間終年煙霧繚繞,一年四季氣候温和,雨水充沛,土壤肥沃,所以才形成了五峯“雲霧山中出好茶”的自然條件,被譽為中國名茶之鄉。

4、宜紅茶;宜紅茶是紅茶的一種,主要產於湖北宜昌,又稱宜紅、宜昌工夫茶,注意,這裏的工夫茶,不同於功夫茶,閩粵的功夫茶,是指泡茶的技法,宜昌工夫茶,更是指茶葉,所謂工夫,來之不易,不過,也往往混用,讓人搞不清。宜紅茶不只限於宜昌,它是產於武陵山系和大巴山系的湖北、湖南三市州,即湖北的宜昌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的常德市等20多個縣,茶葉具有條索緊細,色澤烏潤、香味鮮爽的特點。

5、木魚綠茶;所謂木魚綠茶,是指產於湖北神農架林區木魚鎮的一種茶,神農架林區,林海茫茫,是動植物的天堂,木魚鎮更是山大林密,茶區高山雲霧出好茶,主要分芽茶和炒青兩種,具有香氣高,滋味甘醇的特點,是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6、富硒茶;富硒茶是湖北恩施的特產,其中以“恩施玉露”最著名,之所以叫富硒茶,是因為恩施是“世界硒都”,土壤富含硒元素,富硒茶自然是深受人們青睞。恩施玉露久負盛名,在不同的時期,可能有不同的稱謂,是我國傳統蒸青綠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在國外,也有極高的知名度。

宜紅茶是指的哪裏的紅茶?名字是怎麼來的?

宜紅茶區位於東經109°-112°,北緯29°-31°31′。產於武陵山系和大巴山系的湖北、湖南三市州(湖北的宜昌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的常德市)二十餘縣,是我國曆史悠久的著名茶區

1850年,俄商開始在漢口購茶,漢口開始單獨出口。1861年漢口列為通商口岸,英國即設洋行大量收購紅茶。因交通關係,由宜昌轉運漢口出口的紅茶,取名"宜昌紅茶",宜紅因此而得名。

採花茶業集團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

湖北採花茶業有限公司的是“五峯中心茶站”,始建於1951年,中心茶站下設7個分站,生產的“宜洋紅”茶葉名揚全國。

1990年,中心茶站升級為國營茶廠,茶廠擁有6000平方米廠房、機械設備80餘套,固定資產128萬元。

1998年3月,茶廠改製為“五峯綠珠採花毛尖茶葉有限公司”。

2005年12月,五峯綠珠採花毛尖茶葉有限公司與五峯天麻劍毫有限公司、五峯向師傅茶葉有限公司、五峯民族茶廠、五峯土家自治縣茶科所聯合組建湖北採花茶業股份合作有限公司,同時改製為民營企業,公司註冊資本2280萬元,員工280人,擁有“採花”、“暑天”兩個湖北省著名商標和採花毛尖、天麻劍毫、採花綠茶、宜紅茶等系列優質產品,企業下轄18家分廠,擁有茶葉加工、保鮮、儲藏、包裝等機械設備588套,總資產10648萬元。

2007年10月,湖北採花茶業有限公司與宜昌國貿大廈集團有限公司、湖北萬維投資有限公司實施戰略合作,實現新一輪改制,改制後企業註冊資本人民幣4000萬元,總資產近4億元,公司加快整合縣域、省域茶業資源步伐,與五峯、十堰、恩施等地知名茶葉企業強強聯手,快速拓展企業生產能力,健全營銷網絡,企業年產採花毛尖系列茶葉近萬噸,企業生產規模、銷售業績等主要指標位居全省同行前列。

2008年公司整合五峯縣內20餘家茶廠,擁有商標32件,五峯縣內5件著名茶葉商標有4件整合到公司。

2009年,採花茶業已經不滿足在五峯、宜昌市的資源整合。先後在恩施開設分廠,併成功投資控股宜都市宜紅茶業有限公司,將中國三大紅茶之一的“宜紅”茶收歸旗下。

2009年12月,公司加大資金投入,企業註冊資本達7000萬元,正式步入紅茶、烏龍茶、花茶、速溶茶等系列產品的研發與生產,公司進入跨越式發展軌道。

五峯的環境特徵

五峯,位於中國湖北省西南部,鄰接湖南省。面積2072平方千米。人口約20.77萬,以土家族為主。明洪武六年(1373)置五峯石寶長官司,十四年廢。永樂五年(1407)復置,清雍正十三年(1735)析置長樂縣,以境內長樂坪得名。1914年因與福建長樂縣同名改為五峯縣,以縣治西南五峯山得名。1984年成立五峯土家族自治縣。礦藏資源有煤、鐵、銅、重晶石等,以重晶石、煤炭儲量最大。境內河流多,水能藴藏量大。茶機是國家定點產品,暢銷省內外茶區。農業主產玉米、薯類、大豆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山羊為主,為中國山羊板皮基地縣。林業資源豐富。後河原始森林有珙桐、連香樹、香果樹、銀杏等珍貴樹種。產天麻、杜仲、芍藥、牡丹、車前草、黨蔘、獨活、當歸等多種藥材。綠茶、宜紅茶產區。名勝古蹟有興文塔等。

全境皆為山區,屬武陵山支脈,系雲貴高原東延部分的尾部地帶,系喀斯特地貌,溶洞伏流遍佈全境,地勢由西向東逐漸傾斜,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佔總面積的86.3%,其中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佔44.8%,縣境內最高點白溢寨頂峯——黑峯尖海拔2320.3米,海拔最低點東部漁洋河橋河峽口150米。境內溝壑縱橫,峯巒重疊,羣山之間夾有小塊平地,縣境東部的漁洋關(低山河谷),中部的長樂坪(半高山)和西部的灣潭(高山地帶)均有萬畝平原展開。東半部山形渾圓,坡緩谷淺,西半部山勢高峻。主要河流有漁洋河、天池河、泗洋河、南河、灣潭河、百溪河。

五峯地處中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內,四季分明,冬冷夏熱,雨量充沛,雨熱同季,暴雨甚多。山間谷地熱量豐富,山頂平地光照充足。境內垂直氣候帶譜明顯,適合多種農作物及經濟林木生長。年平均氣温12.8℃,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毫米左右。

參考資料:http://ke.baidu.com/view/185883.htm?fr=ala0_1_1

TAG標籤:紅茶 五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