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順昌縣美食

順昌縣美食

“順昌縣美食”主要包括:仁壽灌蛋、高陽鍋巴、仁壽灌蛋、高陽鍋巴,並且大部分用户都認為仁壽灌蛋更好。

高陽鍋巴、仁壽灌蛋、仁壽扁肉、雙溪烏米飯、鄭坊豆腐、畲家蘆葦粽、順昌紅心柚等。

高陽鍋巴、仁壽灌蛋、李默素丸、元坑餈粑等10種最具代表性的順昌美食,引爆五湖四海“吃貨們”的味蕾。

“順昌縣美食”主要包括:仁壽灌蛋、高陽鍋巴、仁壽灌蛋、高陽鍋巴,並且大部分用户都認為仁壽灌蛋更好。

高陽鍋巴、仁壽灌蛋、仁壽扁肉、雙溪烏米飯、鄭坊豆腐、畲家蘆葦粽、順昌紅心柚等。

高陽鍋巴、仁壽灌蛋、李默素丸、元坑餈粑等10種最具代表性的順昌美食,引爆五湖四海“吃貨們”的味蕾。

1、高陽鍋巴:順昌高陽鍋巴通常由大米、黃豆、小米制成,是受人們喜愛的小食品之一,可分為芝麻鍋巴、瓜仁鍋巴、三鮮鍋巴、肉片鍋巴、紅薯鍋巴等十幾種。

2、仁壽灌蛋:灌蛋是順昌的特產,名列南平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順昌仁壽鎮是灌蛋的發源地,做法也最為正宗。蛋灌好之後,下鍋煮熟即可食用。

3、仁壽扁肉:扁肉是由餛飩演變而來的,是福建傳統的地方名點,屬於閩菜系,在福建的很多地方都有的,仁壽扁肉和外地扁肉的區別在於肉餡質感更加鮮美,皮質更硬挺,泡於湯中不易碎爛。

4、雙溪烏米飯:烏米飯就是五色糯米飯,畲族人用山上的一種特殊的樹葉,取葉煮湯,然後將糯米泡在湯裏數小時撈起,放在木甑裏蒸熟而成。烏米飯色澤烏黑油亮,糯香清甜又可口,讓人記憶深刻。

5、鄭坊豆腐:先把豆腐放在山茶油裏炸至金黃,然後釀入肉餡,再下鍋煎熟,勾芡澆汁即可。食之外香裏嫩,肉餡鮮香。

6、畲家蘆葦粽:畲族粽是用蘆葦的葉子包成枕頭管狀,再用龍草捆紮五節,又稱蘆葦粽、枕頭粽、五節粽。粽子外形成長條狀,並分成五節寓意,吃在嘴裏清香撲鼻,軟糯香甜,獨具風味。

7、順昌紅心柚:順昌紅心柚是福建省南平市順昌縣的特產。順昌縣紅心柚具有個頭適中,香氣濃郁,果肉鮮紅無核,脆嫩多汁,酸甜適口等特點。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1、高陽鍋巴:順昌高陽鍋巴通常由大米、黃豆、小米制成,是寫英向期找勢技受人們喜愛的小食品之一,可分為芝麻鍋巴、瓜仁鍋巴、三鮮鍋巴、肉片鍋巴、紅薯鍋巴等十幾種。

2、仁壽灌蛋:灌蛋是順昌的特產,名列南平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順昌仁壽鎮是灌蛋的發源地,做法也最為正宗。蛋灌好之後,下鍋煮熟即可食用。

3、仁壽扁肉:扁肉是由餛飩演變而來的,是福建傳統的地方名點,屬於閩菜系,在福建的很多地方都有的,仁壽來自扁肉和外地扁肉的區別在於肉餡質感更加鮮美,皮質更硬挺,泡於湯中不易碎爛。

4、雙溪烏米飯:烏米飯就是五色糯米飯,畲族人用山上的一種特殊的樹葉,取葉煮湯,然後將糯來自米泡在湯裏數小時撈起,放在木甑裏蒸熟而成。還聽土影前樹萬修烏米飯色澤烏黑油亮,糯香清甜又可口,讓人記憶深刻。

5、鄭坊豆腐:先把豆腐放在山茶油裏炸至金黃,然後釀入肉餡,再下鍋煎熟,勾芡澆汁即可。食之外香裏嫩,肉餡來自鮮香。

6、畲來自家蘆葦粽:畲族粽是用蘆葦的葉子包成枕頭管狀,再用龍草捆紮五節,又稱蘆葦粽、枕頭粽、五節粽。粽子外形成長條狀,並分成五節寓意,吃在村自出錢嘴裏清香撲鼻,軟糯香甜,獨具風味。

7、順昌紅心柚:順昌紅心柚是福建省南平市順昌縣的特產。順昌縣紅心柚具有個頭適中,香氣濃郁,果肉鮮紅無核,脆嫩多汁,酸甜適口等特點。

其他比較有用的內容推薦1:

1、高陽鍋巴:順昌高陽鍋巴通常由大米、黃來自豆、小米制成,是受人們喜愛的小食品之一,可分為芝麻鍋巴、瓜仁鍋巴、三鮮鍋巴、肉片鍋巴、紅薯鍋巴等十幾種。

2、仁壽灌蛋:灌蛋是順昌的特產,名列南平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順昌仁壽鎮是灌蛋的發源地,做法也最為正宗。蛋灌好之後,下鍋煮熟即可食用。

3、仁壽扁肉:扁肉是由餛飩演變而來的,是福建傳統的地方名點,屬於閩菜系,在福建的很多地方都有的,仁壽扁肉和外地扁肉的區別在於肉餡質首感更加鮮美,皮質更硬挺,泡於湯中不易碎爛。

4、雙溪烏米飯:烏米飯就是五色糯米飯,畲族人用山上的一種特殊的樹葉,取色戰肥葉煮湯,然後將糯米來自泡在湯裏數小時撈起,放在木甑裏蒸熟而成。烏米飯色澤烏黑油亮,拉代單益角斤糯香清甜又可口,讓人記憶深刻。

5、鄭坊豆腐:先把豆腐放在山茶油裏炸至金黃,然後釀入肉餡,再下鍋煎熟,勾芡澆汁即可。食之外香裏嫩,肉餡鮮香。

6、畲城雖家蘆葦粽:畲族粽是用蘆葦的葉子包成枕頭管狀,再用龍草捆紮五節,又稱組乙營遠掉蘆葦粽、枕頭粽、五節粽。粽子外形成長條狀,並分成五節寓意,吃在嘴裏清香撲鼻來自,軟糯香甜,獨具風味。

7、順昌紅心柚:順昌來自紅心柚是福建省南平市順昌縣的特產。順昌縣紅心柚具有個頭適中,香氣濃郁,果肉鮮紅無核,脆嫩多汁,酸甜適口等特點。

蔡茂強的胖拉是哪裏人

蔡茂強的胖拉是福建人。

胖拉是福建話,意為“胖子”。蔡茂強是著名的福建籍演員,他在電影《喜劇之王》中飾演的胖子角色深受觀眾喜愛,因此被稱為“胖拉”。

福建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着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方言。福建話在福建省內廣泛使用,也是海外閩南人的共同語言。蔡茂強作為福建籍演員,使用福建話並且有着典型的福建人面孔,所以他飾演的角色胖拉也被認為是福建人。

實際解答方式:通過網絡搜索或查閲相關資料,可以得到蔡茂強的個人背景和他飾演角色的信息,從而得知胖拉是福建人。

拓展説明:福建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省份,擁有着眾多的名勝古蹟和美食文化。福建話是閩南語的一種方言,在福建省及其周邊地區廣泛使用。除了蔡茂強之外,也有許多其他知名的福建籍演員、歌手、作家等。因為福建人勤勞勇敢、富有創造力,所以在各行各業中都有不少的傑出代表。

福建南平有啥特色美食?

福建南平有啥特色美食?南平是福建省轄地級市,一直是小編我很喜歡的一座城市,不僅美食很多而且風景也很優美,更是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隨便逛逛,胃就滿了!今天小編就來分享福建南平的六大特色美食,一起來看看吧。

一、筍燕

筍燕是福建南平市延平區最具特色的名餚,對於小編來説,它是從小陪伴的家鄉味,是逢年過節餐桌上必不可少經典味,更是很多年後,已經不再那麼常吃,卻時時會縈繞在心頭的滋味。筍燕嚐起來鮮香微辣,入口順滑,炒制時,伴以香菇,肉沫,灑上葱花,吃上一口,齒頰留香,回味無窮。

二、建甌光餅

一提到建甌小吃,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建甌光餅,因為深入民心,建甌光餅現為南平傳統名點,童年故事,從一塊熱乎乎的建甌光餅開始。這一塊塊擁有着深厚歷史背景的特色小吃,鮮香酥脆,美味可口。各地的做法都稍有不同,但都一樣好吃。金面銀邊,香酥綿口,輕咬,炭火的味道,肉香,面香混合出建甌人心中的光餅。

三、水吉扁肉

水吉扁肉是福建水吉鎮傳統的地方小吃。我對水吉扁肉是瞭解的,一個朋友家在建陽,我又是愛吃扁肉的,所以以前有去都會去覓食!真正的水吉扁肉表皮很薄,入口即化感覺,內陷很嫩,扁肉煮過後塊頭變的很大,很有嚼勁,味道濃郁具有地方特色,建陽人從小愛吃,家喻户曉哦!

四、嵐谷薰鵝

嵐谷薰鵝是南平地區家喻户曉的名菜,在當地相當有名,極具南平地方風味,製作技藝講究色、香、味,其營養價值要高,且脂肪含量低 。不論是白切單吃,還是炒點辣椒,小編我都是能幹下好幾碗飯的!小時候只有寒暑假去南平找奶奶,才能嚐到這份美味。

五、建甌板鴨

建甌板鴨是福建建甌傳統特色美食。做法精細,鴨肉不幹不燥,鴨肉細膩可口,嫩滑噴香。買的時候用鼻聞聞香氣,有鹼的氣味就不要買了,千萬別放冰箱冷藏,不吃就不要買了,板鴨的煮制也很簡單,板鴨洗淨切塊裝盤,淋上三冬老酒、小磨麻油等配製的調味料,文火蒸熟便可食用。

六、順昌灌蛋

小編我前不久到福建南平順昌縣出差,發現有道菜很有特色,寓意也很美好,寓含“生活安康,財源廣進”之意,也是個技術活,灌蛋一定要選用新鮮的青皮鴨蛋,生蛋裏灌入香菇肉泥,煮後還是一顆荷包蛋樣式,肉餡的加入,使蛋本身的美味進一步昇華。

順昌綠仙椒罐頭怎麼吃

綠仙椒罐頭可以配飯吃。

綠仙椒引進台灣優良高產加工品種牛角椒,在武夷山脈順昌深山,畝產萬斤,加工成“綠仙椒”罐頭,產品嫩脆香辣,素食開胃,美容瘦身,配飯神器,餐桌佳品,是不可多得的美食。

順昌綠仙椒罐頭的生產商是福建省順昌合億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

生蛋黃可做皮兒包肉餡是真的嗎?

生蛋黃可做皮兒包肉餡是真的。在福建省順昌縣仁壽鎮有一種用蛋黃包入肉餡製作而成的美食叫做灌蛋。

按灌蛋製作者張振健介紹:“把豬肉先切成條,再切成肉丁。再把香菇、紅菇、筍這些原料也切成丁與之前剁好的肉泥和在一起;和完以後再加入醬油、胡椒粉、生粉、葱花等調料,把所有的配料配完以後,最好醃製半個小時或者二十幾分鍾。”

“首先要準備道具,就是一個杯子、三根竹籤。然後就把洗好的鴨蛋敲到杯子裏,要點就是找到這個蛋眼。”

張師傅口中的蛋眼其實就是蛋黃中的小白點。張師傅拿筷子輕輕轉動蛋黃,終於發現了蛋眼。就見張師傅拿起一根細長的竹籤,直接刺入了蛋眼,蛋黃居然沒有破,張師傅用筷子夾住一坨肉餡,從蛋眼處直接塞了進去,此時的蛋黃仍然是一副堅不可摧的樣子,完好無損;張師傅夾起一筷子又一筷子的肉餡,持續不斷的塞入蛋黃中,至少有100克的肉餡被統統塞入了一個鴨蛋黃裏,眼看着蛋黃在張師傅並不温柔的動作下被撐得鼓鼓囊囊,但依然保持着完好的身形。接下來,張師傅小心翼翼的把杯子裏的蛋倒入湯鍋裏煮。

“水不能太開,大概在六七十度左右,以温火給它煮熟為止。”

大概四五分鐘左右,一顆顆蛋浮起水面,這個時候灌蛋就熟了。煮好的灌蛋也並沒有破裂,一個個完好無損。最後,張師傅將蛋一個個舀出,撒上一點葱花,澆上一點油。此時的灌蛋,蛋白如花朵般晶瑩,蛋黃如花朵般嬌豔,一盤美食讓人垂涎欲滴。而灌蛋的口感不但肉香四溢,還包裹着濃濃的蛋香。

灌蛋起源於仁壽,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自從有了仁壽就有了仁壽灌蛋。因為選擇當地的土鴨蛋,它韌性特別好,所以灌的時候不易破掉。每到大年三十,仁壽的老百姓都有製作灌蛋的習俗。灌蛋也是節慶宴客的必備菜餚。另外,蛋形極似金元寶,外白內黃,人們也稱它為銀包金,寓意財源廣進,團團圓圓。灌蛋在仁壽並不僅僅是一道美食,它作為一種文化的傳承深深紮根在仁壽老百姓的心中。

順昌端午節特有的習俗,有哪些???

端午節期間,從閩南到閩北,從閩東到閩西,海濱湖汊,大江小河,幾乎都能看到競渡的龍舟,都能聽到喧天的鑼鼓。龍舟競渡俗稱“扒龍船”,龍舟的樣式、參賽人員和比賽方式等,全省各地大同小異。

福州重龍舟競渡,舊時台江、西湖皆有之,而蘇岐特盛,龍舟長3丈多,寬5尺左右,首尾如龍形,兩側繪有五彩的龍身。劃舟手28至30人,加上司舵、執旗、鑼鼓手、放鞭炮者,合計有34至38人之多。福州沿江及臨湖的鄉社,都擁有自己的龍舟。端午節前,準備“扒龍船”的鄉社便開始集資。人們敲鑼打鼓,帶着本鄉龍舟的旗幟,挨户募捐,俗稱“採蓮”。鄉間大户出錢請“扒龍船”者宴飲的,就可坐“龍船”頭,這是一件很風光的事。坐龍船頭的人,還負責背本鄉龍船神(各鄉的龍船都奉有一種神)的香火袋,成為本鄉龍船的領頭人。“扒龍船”的場面熱烈壯觀,清代有詩云:“涼船過處水生風,鰲鼓聲喧萬槳同。若個錦標先奪得,蒲葵扇系手巾紅。”詩作者自注:“土音呼鬥龍舟為扒涼船。好事者以中扇為標系竹竿,插岸上。眾舟鼓木世爭先,以得為榮。鼓聲、鑼聲為與人聲共闐,水為之沸。”(清·董平章:《秦川焚餘草》中《榕城端午竹枝詞》)現在,福州的賽龍舟依然紅火。雖然象“採蓮”及掛香火袋的習俗不多見了,但在人員組成、訓練及參賽等事宜,仍然由各鄉村農民自發組織。

莆田龍舟船首的造型大有講究。雕成龍頭的,説明龍舟所屬的村子出過舉人,船頭齊平,上畫有龍頭的,表示這個村沒有出過舉人;船頭齊平、上畫着太陽的,表明出過孝子;船頭齊平、畫着龍頭,但龍鼻子卻又是雕成的,則表示這村出過貴人。唐代梅妃故鄉江東村的龍舟便是如此。莆田龍舟最短的是“九對”,有18名劃手,加上司鼓、司鑼、掌舵各1人,全船共21人。最長的是’十五對”,即全船劃手30人,外加3人,共33人。莆田以木蘭溪為界分南北兩洋。北洋龍舟,掌舵者是舟上的總指揮,以村中頭面人物充任。南洋龍舟,司鑼者為舟上的總指揮,也是村裏的頭面人物。競賽時,北洋在終點處立一標竿,上系綵球,以得球者勝。南洋則無,僅以先到達終點者勝。民間有《龍船歌》道:“天時好,天時好,早稻收了田插好。田工閒,扒龍船,是輸是贏無‘單倒’(方言,意為沒關係)。搶龍珠,跳龍門,‘扶背’(方言,即掌舵)須要用心思。你也爭,伊也搶,搶起大家試本事。要同心,要協力,第一船漿要齊落,你也扒,我也扒,比賽一了也就過。伊請你,你請伊,大家齊唱龍船歌”。《龍船歌》描繪了莆田龍舟競渡活動既激烈又和諧的場面。

閩南一帶龍舟競渡更為盛行。廈門、漳州、泉州每年都有規模很大的賽事,參賽者除本地之外,還有來自鄰近縣區的龍舟。龍舟造型呈長而狹的柳葉狀,船頭雕刻大龍頭,鬚眉齊全,雙目炯炯。龍頭上披掛綵綢,船兩側彩繪鱗甲。有的龍嘴還能張能合,舌頭能伸能縮。整條龍舟如活龍一般。龍舟因顏色不同而有“白龍”、“黃龍”、“青龍”、“黑龍”等名稱。也有些地方船頭安上蛙、蝦、虎等模型,稱為“蛙龍”、“蝦龍”、“虎龍”等。據道光版《廈門志》“歲時”(卷15)載:端午“競渡於海濱,龍船分五色,惟黑龍不出。富人以銀錢、扇帕懸紅旗招之,名曰‘插標’,即古錦標意。”廈門、漳州等地還在競渡終點停泊“標船”,以鴨子為標。競賽開始,一艘艘龍舟如箭離弦,飛速破浪前進,岸上觀戰者人山人海,鼓掌喝彩。當龍舟到達終點時,“標船”把鴨子投入水中。龍舟上的健兒紛紛跳往水中追捉,觀眾吶喊助威,極為熱鬧。

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倡導的集美學村龍舟賽,蜚聲海內外。他生前在集美學村親自設計和修建了寬300米、長800米的龍舟池,並建造了可容16名劃手的龍舟10艘,每年舉行龍舟賽會。1957年端午節,陳嘉庚曾親自主持龍舟賽會,邀請同安、海滄、杏林等鄰近90多個社鄉龍舟隊,男女運動員2000多人蔘加。1987年端午節,首屆“嘉庚杯”國際龍舟邀請賽在集美舉行,參賽的除福建省隊、廈門市隊外,還有日本、澳大利亞、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代表隊參加。1988年6月24日,在福清東張水庫也舉辦過國際龍舟邀請賽,是規模空前的一次龍舟國際盛會。

各地龍舟競渡還有不同的習俗。在長樂,龍舟一般按親族建造。小姓的以一族為單位,大姓的以族之下的房為單位,甚至細分到房以下的派系,大致幾十户或上百户擁有一艘龍舟。新船竣工後,人們抬舟遊鄉,而後放到河裏“試水”。坐船頭者和司舵、司鑼、司鼓的都要“投標”決定,即誰出的錢多誰當。新船試水後,便舉行邀請賽,由本族青壯年分成幾組與外姓的龍舟比賽,俗稱“請二班”。在泰寧,從五月初五至六月初六都屬賽龍舟的日子。最熱鬧的是五月廿七的廟會。賽事全由農民自發組織。比賽分甲、乙兩隊,甲隊為青龍船公,乙為黃龍船媽,每舟設司鼓、司鑼、司舵各1人,劃手8人。與別處不同的是,比賽時應逆水而上。龍舟上的司鼓是村中德高望重者,不論比賽輸贏,司鼓者都得請賽手晚餐宴飲,以示慰問。在霞浦的一些地方,龍舟競渡時還把粽子拋入水中。在漳平,從四月初一起就有試龍舟的鼓聲,俗稱“龍船鼓”。男女老少聽到第一聲“龍船鼓”,都要在原地跳幾下,據傳説這樣可以抖掉身上的跳蚤,不會再被跳蚤咬了。在清流,緊張激烈的龍舟競渡後,有別開生面的遊花船。花船上搭着平台,四周飾以綵帶紙花,演員身着古裝表演。表演之後,還有捉鴨活動(即把鴨子拋入水中讓人去捉),與他處不同的是,無論龍舟上的劃手,還是岸上的觀眾,均可入水追捉,誰捉到歸誰。一時熱鬧非凡,平添許多節日喜慶氣氛。在沙縣,競渡之後在木排上表演肩膀戲,以盡觀眾餘興。在上杭,龍舟分的黃龍和黑色的烏龍兩種。另有神船,祀神並司號令,且有鼓樂隊。開賽時,神船令下,黃、黑兩舟鼓槳猛進。此時神船上鼓樂齊鳴,場面熱烈壯觀。龍舟以先達終點者為勝。又有用豬膀胱(俗稱“豬尿泡”)吹如氣球,染紅黃各色,上寫發獎者名號,投入江中,漂流而下。龍舟競渡爭奪,奪得的憑此向給獎者取獎。在平和,舊時龍舟賽時間分二天。初四叫“划水花”,地點在南山大塘,先把水攪渾,至有魚跳上龍舟為止,然後把魚蒸熟祭江。初五舉行決賽。

1949年之後,除了在“文化大”時期外,全省各地每年都有規模不等的龍舟競賽,並且大多是民間自發組織。現在人們已把賽龍舟視為一項水上競賽的體育活動。1984年國家體委把賽龍舟列為正式的體育比賽項目,更推動了這一活動的開展。

包粽子是端午節的又一大習俗。粽子古稱“角黍”,舊時相傳是為紀念屈原的,現在已成為節日的時令美食。粽子從五月初一起就開始製作,其方法是:以稻草灰鹼水、或豆殼灰鹼水、或其他植物鹼水浸糯米(現有以食用鹼,味道稍遜),待浸透後用俗稱“粽葉”的狹長竹葉包成三角錐體狀,再以一種細韌的草(福州稱蒯草)或小麻繩紮好,10個1串或50個一串,放入鍋中煮熟即可。

省內各地粽子品種多樣,風味迥殊。按外部造型分,有牛頭粽(即三角粽,又稱牛角粽,是最普通的一種)、四角粽、尖尾粽,以及用筍殼葉裹成的大粽(將樂一帶俗稱“棕母”)等。據記載,古時還有九子粽、百索粽、筒粽、秤椎粽(清·乾隆《福州府志》卷24《風俗》),現已不見。

按用料分,有鹹粽、豆粽、鹼粽等。鹼粽又稱肉粽,其用料除糯米外,還有精肉或蝦仁、或牡蠣幹、或香菇丁等。講究的人家還先把浸透的糯米拌上好醬油或滷肉汁,放在鍋裏炒過,然後再加上豬肉、香菇、栗子等佳品,包成粽子。豆粽則是在糯米中加上豇豆或黃豆、或花生,所以福州地區也稱“花生粽”。在長泰,豆粽又稱赤米粽,製法特殊,即先把黃豆磨碎,然後同粘性不強的赤米混拌,並注入少許鹽水包成粽子。講究的則拌以葱花、五香、油炒五花肉等,吃起來又香又脆。鹹粽又稱甜粽,僅以糯米浸鹼水,並無其它佐料,最為普及。煮熟後剝開竹葉,顏色淺黃、晶瑩透亮,蘸上蜂蜜或白糖,吃起來涼滑爽口。鹼粽可久貯不變質。涼成的鹼粽幹還可以煮成鹼粽甜湯,有助於消化,因此人們常以鹼粽幹消積。這是鹹粽與豆粽所不及的。

互相饋送粽子之俗,省內很普遍,俗稱饋節、分節或送節。將樂有俗語稱:“鬥米粽,家家送。”在山村,學生提粽送老師,晚輩提粽送長輩,以示對師長的敬意。凡有新喪的人家,該年端午不包粽子,由親戚(多數是對門親家)送粽。在詔安,送此類粽子固定在初一這天,其他地方在端午節之前均可。而在福州一帶,上年紀者至今篤信端午不能送粽(送終)。舊時,海澄的一些地方在半夜裏把粽子沉入江中,以祭屈原,據説這樣蛟龍便無所得。今無此俗。在莆田、福鼎、大田、尤溪、南平、壽寧、霞浦等地,粽子是節日祀祖先必可不少的供品。

畲族同胞在端午節也有包粽子的習俗,其粽子更具特色。取菅草葉包裹,俗稱“五節粽”。據版《霞浦縣誌》“禮俗”(卷24)記載:“山鄉畲民制粽橫式,謂之‘橫巴’。米亦糯,而鹼獨佳,故質柔韌,較尋常的角式者更可口,俗稱‘畲婆粽’。亦互相饋送如常儀。”

漳平的端午節還包“假粽”和“乖粽”。所謂“假粽”是用竹葉包穀皮,然後送到屋外去,據説這是為送蚊送蟲,以避免蟲蟻的叮咬。所謂“乖粽”,是專門包給小孩子吃的,據説小孩吃了後便會變乖,很聽話。“乖粽”用料與一般粽子相同,只不過包粽時間提前些。

端午節除粽子外,各地還有不同的應時食品。廈門舊時有食黃鱔之俗,目的是“驅邪”。福安人吃大螺,俗稱“炒鬼眼”,也有辟邪之意。“泉、莆是日多食鸜鵒螺,以能明目。”(明·何喬遠:《閩書》卷38《風俗志》)在泉州一帶,吃“煎”(煎海蠣),拌菜煎的又稱“菜”。端午煎據説是為了補天。傳説女蝸煉石補天處有裂隙,因此陰雨連綿(閩南此時正是多雨季節),於是大家煎補天。此外,泉州一帶還吃“潤菜餅”。與潤菜餅同時是祭祀祀祖先與諸神必不可少的供品。

莆田有俗語説:“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蛋”(有些地稱“初五扒”,即扒龍船)。這概括了該地賽龍舟之外的端午節所有習俗。“初一糕”指的是五月初一莆田民間做米糕。糕的樣式雖有不同,但製作的原料與方法大致相同,都以大米磨成粉,後加糖、香料、花生等蒸制而成,叫“早米糕”;也有以佐料特徵命名的“薄荷糕”等。“初二粽”指的是初二包粽子,其製作與其他地方大致相同,只是多為四角粽。“初三螺”指的是初三時,民間百姓大多要吃螺,意在明目。“初四艾”指的是初四這天,家家在門上插艾葉、菖蒲避邪,也有的認為初四插艾會使人清醒。“初五蛋”指的是初五這天要煮蛋、吃蛋。清晨,人們採集香草、菖蒲、石榴枝、桃枝、柑桔枝等,統稱“午時草”。中午,“午時草”與雞蛋一起煮,味道芬香。人們以煮蛋的湯水洗澡,浴後換上夏令新裝,每人再吃上兩個雞蛋,以圖吉利。小孩子在浴後要在肚臍和額頭上點雄黃,藉以驅邪除病。有的小孩身上還掛着裝上染成紅色雞蛋的小網兜。

福清也有一首概括端午節事內容的民謠:“初一釘門葱(按:門葱指艾、蒲);初二起炸猛(福清方言,起炸是米麥粉發酵製成的甜果。猛,即發酵。)初三煎麪餅,初四做節仔,初五曬午時,龍船賽起來。”

端午懸艾插蒲的習俗在全省各地普遍流行。一船做法是初五這天,採艾葉、菖蒲,以紅紙條卷束,懸掛門首(或釘於門柱兩邊)。因艾形似虎,蒲形如劍,可藉以驅魅壓邪。實際上艾與菖蒲均為中草藥,藥用功能頗多,故有健身祛病的效果。在閩南,除艾、蒲之外,有的還懸插帶綠葉的榕枝或桃枝,有的還懸插鬆、柳、大蒜頭。諺語説:“插艾身手健,插鬆壯如龍”。在光澤、將樂,與艾、蒲同懸門户的還有葛藤,謂可壓兇禁蛇。艾、蒲不但用於懸、插,而且還用於薰、灑。在政和,“取菖蒲根及雄黃石磨酒,噴室中,並燃艾揮薰,相傳能闢蛇蠍”(《政和縣誌》20《禮俗》)。在光澤,“切菖蒲根泡酒,硃砂雄黃末調服,謂可延年,用以塗足噴牀,闢蛇解毒。”(清·乾隆《光澤縣誌》卷4《輿地志·風俗》)在福州地區,“以蒲與雄黃入酒飲之,並制雄黃為筒,燃於屋壁牀帳之上。小兒則以其末塗耳鼻,雲避百毒”(清·乾隆《福州府志》卷24《風俗》)。現在,大家知道雄黃酒有害健康,因此不再飲用。舊時,武平有“泛蒲觴”之俗,即以菖蒲酒密封於瓶中,放在溪河上游,任其逐流而下,再取而飲之,今已無此俗。

福建民間尤重端午節的中午時分,因此有采“午時草”、“午時茶”,取“午時水”、寫“午時書”與“曬午時”之俗。

“午時草”有兩種類型:一是初五清晨便上山採集各種應時中草藥,曬到午時,或用於燒水沐浴,或用於煮蛋,或製成藥貯藏備用,莆田、仙遊等地即屬此。另一是指午時採集的藥草,“傍午採蓄藥物,為‘午時草’”(清·乾隆《福鼎縣誌》卷2《風俗》),閩東的福鼎等地即屬此。“午時茶”實際上與“午時草”相類似,也是以多種中草藥合成,並非是茶葉。福州地區常稱“藥”為“茶”,以避不吉利,“午時茶”即此義。古田端午節“飲蒲酒,合藥配製午時茶。”(《古田府志》卷21《禮俗志》)崇安端午“採藥作午時茶”(清·康熙《崇安縣誌》卷1《風俗》)。在將樂,初五午時,許多婦女上山採集“午時茶”,以備全年消毒滅病之用。福州地區及閩北各地,此俗至今仍相沿不改。

“午時水”也有兩種,一種是以“午時草”熬的湯,“午時取草煎湯,曰‘午時水’”(《龍巖縣誌》卷21《禮俗志》),用於沐浴,可以祛毒除病。此俗在全省流行很廣。另一種“午時水”指的是初五日午時的井水。據説這時水質最好,人們趕緊從井裏汲水,裝到甕裏保存起來,説是不會變質,可當藥用;用這種“午時水”沐浴,百姓認為能祛濁除病。這一習俗主要流行於閩南,漳平亦有此俗。汲完午時水,人們便趁此時清洗水井,因此閩南便有端午清井的習慣。在福州,人們卻忌於端午節中午汲井水,傳説此時天神降毒水,不宜汲用。

“午時書”是初五午時正所寫的對聯。如同春聯一般,以紅紙寫成(居喪之家用素色紙),貼在門户上,以避邪祛魅。“午時書”的內容大多是納福迎祥、驅邪消災之類,也有涉及地方風物習俗,各地不同。福州通用的句子是:“海國中天傳令節,江城五月落梅花”,“談忠説孝,飲酒讀”,“端取乎正,午得其中”等等。江濱人家寫:“十丈龍旗,此日奪標應在我;滿江鼉鼓,中流擊楫有何人”。也有詠節日風俗的:“無事陶情,四日先支五日酒;不能免俗,未時才寫午時書”。福州的“午時書”之俗在本世紀三四十年代尚有,今已很少見到。南靖多寫:“龍舟下水千災散,虎艾懸門百福臻”。或有“五月五日午時書,千祥萬福集門閭”等對聯貼於門上。在建寧、泰寧、政和,門邊張貼的是:“艾葉如旗招百福,菖蒲似劍斬千邪”。在漳平,以紅紙條寫着:“五月五日午時書,四海龍王進寶珠。孔子筆頭千斤重,掃盡蟲蟻永消除。”只是這些紅紙條不是貼在門户上,而是貼在牆壁上。在連城,以黃紙條寫“五月五日天中節,行病鬼王口吐血”,“五月五日送毛娘(即毛蟲),毛娘一去不返鄉”,“五月五日午時書,四海龍王進寶珠”等等,張貼於廳堂、廚房各處。在大田,也有“書門貼,粘棖間”之舉(《大田縣誌》卷5《禮俗志》)這與福州的“午時書”,有相似之處。

端午之前的三四月多為黃梅雨季,屋裏屋外陰濕黴變,雜菌蟲豸滋生。端午來臨,天氣轉晴,正是清污的日子。初五是端午節衞生活動的。在福清,清晨,人們便把洗乾淨的傢俱、被帳等,放到屋頂、陽台或屋前的空地上曬,一直到午時陽光直射為止。這就是“曬午時”。據説,曬過午時的被帳傢俱不生蟲豸。

端午節時,各地還流行用石灰撒牆根壁角,以除蟲蟻。有的則以雄黃粉末製成小紙炮,稱“黃煙”,於中午在室內點燃,以薰煙驅除蚊蟲。在建陽,婦女與小孩以粽葉折成小船,內放五六枚螺殼,將其置與牀下,説是可以送跳蚤。在上杭,民間以方形白紙寫上24個“白”字,繞成一個圓圈,圈中寫“祛病驅邪”4字,圓圈兩旁,寫上“董老仙人真口訣,二十四字白如雪,艾旗蒲劍逐妖魔,除蟲斬蟻無蹤跡”字句。待中午祀神時,以雄黃酒噴上,張貼於房中牆上。連城、龍巖亦有此俗。據版《龍巖縣誌》“禮俗志”(卷21)載:“溶雄黃於酒,塗兒童手、面,以為可闢蟲也。書寫廚壁,以為可避蟲蟻也。書雲:‘五月五日午,天師騎艾虎。口舌上天台,蟲蟻歸地府’,或書雲:‘五月五日午時節,董仲仙師傳口訣。二十四字白如雪,驅蟲逐蟻走無跡。’”在廈門、同安、金門等地,端陽午時,民間以紙為人,寫上一家生辰,送水邊焚之,名為“闢瘟”。

在福建民間,端午節還有些專屬於兒童習俗。一是為孩子們系“長命縷”。“長命縷”實為五色絲線,於端午時系在手腕處,須到七夕方能解下,意在祈求小孩平安成長。這一習俗在各地普遍流行。二是以雄黃酒在孩子的額頭上寫個“王”字,據説可以驅邪避祟。三是佩香囊。香囊多以彩色絲線結織而成,有三角形、球形、菱形,內裝沉香、硃砂或樟腦丸,或以白芷、丁香、木香等研磨成的細粉,清香四溢,用以祛穢逐疫。

馬站有什麼景點好玩

1. 簡介

馬站位於福建省南平市順昌縣,是一座有着深厚歷史文化底藴的小城鎮。這裏有美麗的自然景觀、古老的文物古蹟、傳統的民俗文化和特色的美食,是一個既能讓你放鬆身心,又能讓你領略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好地方。

2. 特色景點

馬站最著名的景點是海韻公園。它佔地面積廣大,環境幽靜,有着美麗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文化底藴。其中的玉華山是古時候道教的發源地之一,在那裏你可以看到許多古老的建築和道教文物。除了海韻公園外,馬站還有許多其它的景點,如梧桐山、魯南山、中洞寶殿等。這些景點都各有特色,一定會讓你流連忘返。

3. 文化活動

在馬站,你可以嘗試參加許多有特色的文化活動。例如,每年的神仙會就是馬站最著名的傳統節日之一。在這個節日裏,人們會穿着傳統的服飾,拿着各種祭品,向神仙祈福,同時也會舉行各種有趣的遊戲和比賽。此外,馬站還有許多其它的文化活動,如踩茶、賞花、放風箏等,都是你不能錯過的文化體驗。

4. 美食文化

馬站有着美味的特色小吃,如油煎餅、藕粉、花捲、糖粥等。這些小吃都有着濃郁的地方特色,讓你在品嚐美食的同時,也能瞭解到當地的民俗文化和歷史淵源。

5. 自然風光

馬站有着豐富的自然風光。那裏有着壯闊的山川、寧靜的湖泊、綠意盎然的公園和花海。這些美景都能讓你迴歸大自然,放鬆身心,感受大自然給我們帶來的美好。

6. 住宿推薦

如果你想在馬站停留一段時間,可以選擇住在當地的旅店。馬站的旅店多樣化,從簡單便宜的青年旅舍到豪華的商務酒店,應有盡有。其中比較推薦的是海韻公園內的度假村。這個度假村環境美麗,價格適中,設施完備,你可以在那裏度過一段舒適的時光。

7. 交通方式

到達馬站最方便的方式便是乘坐公共汽車。從福州、廈門等城市出發,經過南平市,然後再轉乘到馬站的公共汽車即可。另外,你也可以自駕或者騎行到達馬站,途中能夠欣賞到美麗的景色。

8. 總結

馬站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傳統的文化底藴、美味的特色小吃、有趣的文化活動和舒適的住宿環境而聞名於世。如果你想找一個能夠放鬆身心,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好地方,馬站絕對是一個不可錯過的選擇。

青要山在什麼地方

1. 簡介

青要山位於福建省南平市順昌縣境內,海拔約1305米,是福建省地理界線上的名山之一。山峯之上為一處絕佳的觀景台,可以俯瞰整個山脈和小鎮。青要山是南平市著名的旅遊勝地,遊客可以在這裏感受到青山綠水的自然風光以及古老的文化底藴。

2. 歷史背景

青要山歷史悠久,據傳説在古代戰爭時期,南平地區的一位將軍帶領軍隊經過此處,因為山勢險峻,不得不下令停留休整。將軍第二天早上上山巡視,發現前方有一座山峯,形似青龍,將軍認為此山陰氣藴涵,兇險異常,便命令擇日移軍。此後,當地人便稱此山為“青要山”。

3. 景點介紹

青要山以其清幽的環境和獨特的風景吸引了眾多遊客。山頂的觀景台是旅遊者必去之處,俯瞰整個山脈和小鎮,極目遠眺,令人心曠神怡。此外,登山路線沿途風光秀美,有野生動物、水源和植物等,非常適合徒步旅行。如果您前來此處,別忘了品嚐當地的美食,尤其是最具特色的“青要山板栗”,口感香甜,極具特色。

4. 旅遊提示

如果您想來青要山遊玩,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穿着合適的衣服和鞋子,以免摔倒受傷。其次,準備足夠的水和食品,以防止登山途中口渴和飢餓。第三,在保護自然環境的基礎上,不亂扔垃圾。最後,注意安全,在夜晚勿在山上逗留,以免出現意外情況。

5. 交通路線

青要山位於福建省南平市順昌縣,交通較為便利。您可以坐公交車到順昌縣,然後轉乘班車或出租車到達青要山。有個小貼士,如果您開車前往,建議提前查詢路況,以避免路上出現意外情況。

6. 最佳旅遊季節

南平地區屬於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最佳的旅遊季節在春季和秋季,此時氣候宜人,風景優美。冬季氣温較低,不太適合登山,夏季氣温較高,不太適合長時間户外活動。

7. 結語

青要山是福建省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適合徒步旅行和觀景,也可以品嚐當地美食。在此,我們提醒遊客勿亂扔垃圾、注意安全,並且珍惜自然環境。青要山期待您的到來,一起感受美好的自然風光和歷史底藴。

阿嬌榜山在哪裏

榜山坐落在順昌縣、西南部鄭坊鄉內,距縣城23公里,主峯海拔1078米,面積30多萬畝,林木蒼綠,蓄積量40多萬立方米,有3萬多畝竹海,是竹木、毛邊紙的主要產地。

榜山可追溯到宋代這裏就是避暑休閒度假的風景區了。這裏有秀麗挺拔的七寶峯,有直下、天湖、甲頭等,富有傍山而居的小村莊,與天台山風景區相聯,與沙縣雞聲崇山峯相接,組成一幅山清水秀七峯奇峭,高山流水小橋人家,山水田園風光畫面。

這裏有千年古樹,有孫悟空的古蹟,有古代的榔橋、有白雲奄、有古村落。有優美的環境適宜的氣候,是四季如春的無蚊區。是候鳥的遷棲場所,這裏有狗熊,蘇門羚,有黑獐、山麂、有山鷹、山雞、飛狐等野生動物。

這裏有南江黃羊的美味,有燕尾湖魚的鮮味,有土雞土鴨的土味,有柑桔草莓的酸味,有招杉桃的甜味,有食用菌的香味,有竹筍的美食,有竹製品木製品的引力。真是數不勝數,若與茫蕩山國家名勝風景區的寶珠村相比,確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裏有古人錢澄詩讚曰:“九仙峯色插天寒,七寶堆蘭近可觀。畢竟愛仙輸愛寶,人來先指此山看”。宋代朱熹登榜山天湖,與好友劉諄叟、方柏林、劉彥集等、飲泉時揮筆贊曰“閒居寡儔侶,掩關抱孤清。良友攸來此,曠然舒我情。矧此涼秋初,暑退裳衣輕。相與一雋手,東山眇遐徵。前穿林嶺幽,俯瞰川原平。降集崖寺古、徘徊濁醪傾。長吟伐木篇,潛鱗亦相驚。願結沮溺耦,窮年此巖耕。”贊楊這裏山水秀麗風景宜人,村民享樸善良、勤勞可親。

這裏有京福高速公路的聯接線,假如在這裏建設一個廣場,蓋好竹樓客棧,宣傳旅遊品牌,鼓勵村民向浙江農村學習,向寶珠村學習,打造海峽西岸綠色腹地亮點,辦好生態旅遊,歡迎旅遊車輛在這裏停靠休息,讓遊客來這裏避暑度假盡享鄉土樂趣。

鄭坊鄉:"鄭坊鄉地處順昌縣西南部,與沙縣、將樂兩縣毗鄰,鄉所在地距縣城20千米。全鄉總面積134.54平方千米。現轄7個行政村(33個自然村、65個村民小組)、1個鄉辦林場、1個毛竹採育場,總人口10677人。山青水秀,氣候宜人。鄭坊屬半丘陵地貌,全境海拔在300~800米之間;屬帶海洋季風氣候,温暖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温12.4℃

順昌縣張墩村 怎樣?

有山,有水,還有鄉愁。張墩村景區內不僅有生態、完整的自然景觀,還有豐富的歷史人文景觀,古民居、龍興寺、竹工具、每一個背後都有其歷史文化故事。

穿過一片柿子林,低矮的竹柵欄圍起一座通透的屋舍,一張張竹匾、竹篩懸掛在屋檐下,屋舍門口,有上了青苔的石臼和石磨,這裏就是張墩村的全國首座鄉愁館。

全村現有葡萄園400多畝,遊客可以從每年6月底開始採摘葡萄,同時還可以體驗葡萄酒釀造。

葡萄採摘園(每年6月底開始採摘葡萄)、醉最酒坊等展示了張墩獨特的葡萄種植文化。

村裏有多家家庭賓館,可以品嚐葡萄酒、山茶油、農家蜂蜜等原生態美食,以及金包銀等當地農家菜。

景區以鄉村休閒體驗為主題,打造休閒品牌,建設休閒垂釣、觀光采摘、1.3公里環遊漫道,穿梭瓜果長廊。

更多關於順昌縣張墩村

怎麼樣?,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c541891615677990.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順昌縣寄榴蓮6斤到福州多少錢?

東省內:首重12元/KG、續重2元/KG。江蘇、浙江、上海、北京、福建、首重20元/KG、續重13元/KG。

蔡茂強的胖拉是哪裏人

蔡茂強的胖拉是福建人。

胖拉是福建話,意為“胖子”。蔡茂強是著名的福建籍演員,他在電影《喜劇之王》中飾演的胖子角色深受觀眾喜愛,因此被稱為“胖拉”。

福建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着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方言。福建話在福建省內廣泛使用,也是海外閩南人的共同語言。蔡茂強作為福建籍演員,使用福建話並且有着典型的福建人面孔,所以他飾演的角色胖拉也被認為是福建人。

實際解答方式:通過網絡搜索或查閲相關資料,可以得到蔡茂強的個人背景和他飾演角色的信息,從而得知胖拉是福建人。

拓展説明:福建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省份,擁有着眾多的名勝古蹟和美食文化。福建話是閩南語的一種方言,在福建省及其周邊地區廣泛使用。除了蔡茂強之外,也有許多其他知名的福建籍演員、歌手、作家等。因為福建人勤勞勇敢、富有創造力,所以在各行各業中都有不少的傑出代表。

福建南平有啥特色美食?

福建南平有啥特色美食?南平是福建省轄地級市,一直是小編我很喜歡的一座城市,不僅美食很多而且風景也很優美,更是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隨便逛逛,胃就滿了!今天小編就來分享福建南平的六大特色美食,一起來看看吧。

一、筍燕

筍燕是福建南平市延平區最具特色的名餚,對於小編來説,它是從小陪伴的家鄉味,是逢年過節餐桌上必不可少經典味,更是很多年後,已經不再那麼常吃,卻時時會縈繞在心頭的滋味。筍燕嚐起來鮮香微辣,入口順滑,炒制時,伴以香菇,肉沫,灑上葱花,吃上一口,齒頰留香,回味無窮。

二、建甌光餅

一提到建甌小吃,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建甌光餅,因為深入民心,建甌光餅現為南平傳統名點,童年故事,從一塊熱乎乎的建甌光餅開始。這一塊塊擁有着深厚歷史背景的特色小吃,鮮香酥脆,美味可口。各地的做法都稍有不同,但都一樣好吃。金面銀邊,香酥綿口,輕咬,炭火的味道,肉香,面香混合出建甌人心中的光餅。

三、水吉扁肉

水吉扁肉是福建水吉鎮傳統的地方小吃。我對水吉扁肉是瞭解的,一個朋友家在建陽,我又是愛吃扁肉的,所以以前有去都會去覓食!真正的水吉扁肉表皮很薄,入口即化感覺,內陷很嫩,扁肉煮過後塊頭變的很大,很有嚼勁,味道濃郁具有地方特色,建陽人從小愛吃,家喻户曉哦!

四、嵐谷薰鵝

嵐谷薰鵝是南平地區家喻户曉的名菜,在當地相當有名,極具南平地方風味,製作技藝講究色、香、味,其營養價值要高,且脂肪含量低 。不論是白切單吃,還是炒點辣椒,小編我都是能幹下好幾碗飯的!小時候只有寒暑假去南平找奶奶,才能嚐到這份美味。

五、建甌板鴨

建甌板鴨是福建建甌傳統特色美食。做法精細,鴨肉不幹不燥,鴨肉細膩可口,嫩滑噴香。買的時候用鼻聞聞香氣,有鹼的氣味就不要買了,千萬別放冰箱冷藏,不吃就不要買了,板鴨的煮制也很簡單,板鴨洗淨切塊裝盤,淋上三冬老酒、小磨麻油等配製的調味料,文火蒸熟便可食用。

六、順昌灌蛋

小編我前不久到福建南平順昌縣出差,發現有道菜很有特色,寓意也很美好,寓含“生活安康,財源廣進”之意,也是個技術活,灌蛋一定要選用新鮮的青皮鴨蛋,生蛋裏灌入香菇肉泥,煮後還是一顆荷包蛋樣式,肉餡的加入,使蛋本身的美味進一步昇華。

順昌綠仙椒罐頭怎麼吃

綠仙椒罐頭可以配飯吃。

綠仙椒引進台灣優良高產加工品種牛角椒,在武夷山脈順昌深山,畝產萬斤,加工成“綠仙椒”罐頭,產品嫩脆香辣,素食開胃,美容瘦身,配飯神器,餐桌佳品,是不可多得的美食。

順昌綠仙椒罐頭的生產商是福建省順昌合億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

生蛋黃可做皮兒包肉餡是真的嗎?

生蛋黃可做皮兒包肉餡是真的。在福建省順昌縣仁壽鎮有一種用蛋黃包入肉餡製作而成的美食叫做灌蛋。

按灌蛋製作者張振健介紹:“把豬肉先切成條,再切成肉丁。再把香菇、紅菇、筍這些原料也切成丁與之前剁好的肉泥和在一起;和完以後再加入醬油、胡椒粉、生粉、葱花等調料,把所有的配料配完以後,最好醃製半個小時或者二十幾分鍾。”

“首先要準備道具,就是一個杯子、三根竹籤。然後就把洗好的鴨蛋敲到杯子裏,要點就是找到這個蛋眼。”

張師傅口中的蛋眼其實就是蛋黃中的小白點。張師傅拿筷子輕輕轉動蛋黃,終於發現了蛋眼。就見張師傅拿起一根細長的竹籤,直接刺入了蛋眼,蛋黃居然沒有破,張師傅用筷子夾住一坨肉餡,從蛋眼處直接塞了進去,此時的蛋黃仍然是一副堅不可摧的樣子,完好無損;張師傅夾起一筷子又一筷子的肉餡,持續不斷的塞入蛋黃中,至少有100克的肉餡被統統塞入了一個鴨蛋黃裏,眼看着蛋黃在張師傅並不温柔的動作下被撐得鼓鼓囊囊,但依然保持着完好的身形。接下來,張師傅小心翼翼的把杯子裏的蛋倒入湯鍋裏煮。

“水不能太開,大概在六七十度左右,以温火給它煮熟為止。”

大概四五分鐘左右,一顆顆蛋浮起水面,這個時候灌蛋就熟了。煮好的灌蛋也並沒有破裂,一個個完好無損。最後,張師傅將蛋一個個舀出,撒上一點葱花,澆上一點油。此時的灌蛋,蛋白如花朵般晶瑩,蛋黃如花朵般嬌豔,一盤美食讓人垂涎欲滴。而灌蛋的口感不但肉香四溢,還包裹着濃濃的蛋香。

灌蛋起源於仁壽,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自從有了仁壽就有了仁壽灌蛋。因為選擇當地的土鴨蛋,它韌性特別好,所以灌的時候不易破掉。每到大年三十,仁壽的老百姓都有製作灌蛋的習俗。灌蛋也是節慶宴客的必備菜餚。另外,蛋形極似金元寶,外白內黃,人們也稱它為銀包金,寓意財源廣進,團團圓圓。灌蛋在仁壽並不僅僅是一道美食,它作為一種文化的傳承深深紮根在仁壽老百姓的心中。

順昌端午節特有的習俗,有哪些???

端午節期間,從閩南到閩北,從閩東到閩西,海濱湖汊,大江小河,幾乎都能看到競渡的龍舟,都能聽到喧天的鑼鼓。龍舟競渡俗稱“扒龍船”,龍舟的樣式、參賽人員和比賽方式等,全省各地大同小異。

福州重龍舟競渡,舊時台江、西湖皆有之,而蘇岐特盛,龍舟長3丈多,寬5尺左右,首尾如龍形,兩側繪有五彩的龍身。劃舟手28至30人,加上司舵、執旗、鑼鼓手、放鞭炮者,合計有34至38人之多。福州沿江及臨湖的鄉社,都擁有自己的龍舟。端午節前,準備“扒龍船”的鄉社便開始集資。人們敲鑼打鼓,帶着本鄉龍舟的旗幟,挨户募捐,俗稱“採蓮”。鄉間大户出錢請“扒龍船”者宴飲的,就可坐“龍船”頭,這是一件很風光的事。坐龍船頭的人,還負責背本鄉龍船神(各鄉的龍船都奉有一種神)的香火袋,成為本鄉龍船的領頭人。“扒龍船”的場面熱烈壯觀,清代有詩云:“涼船過處水生風,鰲鼓聲喧萬槳同。若個錦標先奪得,蒲葵扇系手巾紅。”詩作者自注:“土音呼鬥龍舟為扒涼船。好事者以中扇為標系竹竿,插岸上。眾舟鼓木世爭先,以得為榮。鼓聲、鑼聲為與人聲共闐,水為之沸。”(清·董平章:《秦川焚餘草》中《榕城端午竹枝詞》)現在,福州的賽龍舟依然紅火。雖然象“採蓮”及掛香火袋的習俗不多見了,但在人員組成、訓練及參賽等事宜,仍然由各鄉村農民自發組織。

莆田龍舟船首的造型大有講究。雕成龍頭的,説明龍舟所屬的村子出過舉人,船頭齊平,上畫有龍頭的,表示這個村沒有出過舉人;船頭齊平、上畫着太陽的,表明出過孝子;船頭齊平、畫着龍頭,但龍鼻子卻又是雕成的,則表示這村出過貴人。唐代梅妃故鄉江東村的龍舟便是如此。莆田龍舟最短的是“九對”,有18名劃手,加上司鼓、司鑼、掌舵各1人,全船共21人。最長的是’十五對”,即全船劃手30人,外加3人,共33人。莆田以木蘭溪為界分南北兩洋。北洋龍舟,掌舵者是舟上的總指揮,以村中頭面人物充任。南洋龍舟,司鑼者為舟上的總指揮,也是村裏的頭面人物。競賽時,北洋在終點處立一標竿,上系綵球,以得球者勝。南洋則無,僅以先到達終點者勝。民間有《龍船歌》道:“天時好,天時好,早稻收了田插好。田工閒,扒龍船,是輸是贏無‘單倒’(方言,意為沒關係)。搶龍珠,跳龍門,‘扶背’(方言,即掌舵)須要用心思。你也爭,伊也搶,搶起大家試本事。要同心,要協力,第一船漿要齊落,你也扒,我也扒,比賽一了也就過。伊請你,你請伊,大家齊唱龍船歌”。《龍船歌》描繪了莆田龍舟競渡活動既激烈又和諧的場面。

閩南一帶龍舟競渡更為盛行。廈門、漳州、泉州每年都有規模很大的賽事,參賽者除本地之外,還有來自鄰近縣區的龍舟。龍舟造型呈長而狹的柳葉狀,船頭雕刻大龍頭,鬚眉齊全,雙目炯炯。龍頭上披掛綵綢,船兩側彩繪鱗甲。有的龍嘴還能張能合,舌頭能伸能縮。整條龍舟如活龍一般。龍舟因顏色不同而有“白龍”、“黃龍”、“青龍”、“黑龍”等名稱。也有些地方船頭安上蛙、蝦、虎等模型,稱為“蛙龍”、“蝦龍”、“虎龍”等。據道光版《廈門志》“歲時”(卷15)載:端午“競渡於海濱,龍船分五色,惟黑龍不出。富人以銀錢、扇帕懸紅旗招之,名曰‘插標’,即古錦標意。”廈門、漳州等地還在競渡終點停泊“標船”,以鴨子為標。競賽開始,一艘艘龍舟如箭離弦,飛速破浪前進,岸上觀戰者人山人海,鼓掌喝彩。當龍舟到達終點時,“標船”把鴨子投入水中。龍舟上的健兒紛紛跳往水中追捉,觀眾吶喊助威,極為熱鬧。

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倡導的集美學村龍舟賽,蜚聲海內外。他生前在集美學村親自設計和修建了寬300米、長800米的龍舟池,並建造了可容16名劃手的龍舟10艘,每年舉行龍舟賽會。1957年端午節,陳嘉庚曾親自主持龍舟賽會,邀請同安、海滄、杏林等鄰近90多個社鄉龍舟隊,男女運動員2000多人蔘加。1987年端午節,首屆“嘉庚杯”國際龍舟邀請賽在集美舉行,參賽的除福建省隊、廈門市隊外,還有日本、澳大利亞、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代表隊參加。1988年6月24日,在福清東張水庫也舉辦過國際龍舟邀請賽,是規模空前的一次龍舟國際盛會。

各地龍舟競渡還有不同的習俗。在長樂,龍舟一般按親族建造。小姓的以一族為單位,大姓的以族之下的房為單位,甚至細分到房以下的派系,大致幾十户或上百户擁有一艘龍舟。新船竣工後,人們抬舟遊鄉,而後放到河裏“試水”。坐船頭者和司舵、司鑼、司鼓的都要“投標”決定,即誰出的錢多誰當。新船試水後,便舉行邀請賽,由本族青壯年分成幾組與外姓的龍舟比賽,俗稱“請二班”。在泰寧,從五月初五至六月初六都屬賽龍舟的日子。最熱鬧的是五月廿七的廟會。賽事全由農民自發組織。比賽分甲、乙兩隊,甲隊為青龍船公,乙為黃龍船媽,每舟設司鼓、司鑼、司舵各1人,劃手8人。與別處不同的是,比賽時應逆水而上。龍舟上的司鼓是村中德高望重者,不論比賽輸贏,司鼓者都得請賽手晚餐宴飲,以示慰問。在霞浦的一些地方,龍舟競渡時還把粽子拋入水中。在漳平,從四月初一起就有試龍舟的鼓聲,俗稱“龍船鼓”。男女老少聽到第一聲“龍船鼓”,都要在原地跳幾下,據傳説這樣可以抖掉身上的跳蚤,不會再被跳蚤咬了。在清流,緊張激烈的龍舟競渡後,有別開生面的遊花船。花船上搭着平台,四周飾以綵帶紙花,演員身着古裝表演。表演之後,還有捉鴨活動(即把鴨子拋入水中讓人去捉),與他處不同的是,無論龍舟上的劃手,還是岸上的觀眾,均可入水追捉,誰捉到歸誰。一時熱鬧非凡,平添許多節日喜慶氣氛。在沙縣,競渡之後在木排上表演肩膀戲,以盡觀眾餘興。在上杭,龍舟分的黃龍和黑色的烏龍兩種。另有神船,祀神並司號令,且有鼓樂隊。開賽時,神船令下,黃、黑兩舟鼓槳猛進。此時神船上鼓樂齊鳴,場面熱烈壯觀。龍舟以先達終點者為勝。又有用豬膀胱(俗稱“豬尿泡”)吹如氣球,染紅黃各色,上寫發獎者名號,投入江中,漂流而下。龍舟競渡爭奪,奪得的憑此向給獎者取獎。在平和,舊時龍舟賽時間分二天。初四叫“划水花”,地點在南山大塘,先把水攪渾,至有魚跳上龍舟為止,然後把魚蒸熟祭江。初五舉行決賽。

1949年之後,除了在“文化大”時期外,全省各地每年都有規模不等的龍舟競賽,並且大多是民間自發組織。現在人們已把賽龍舟視為一項水上競賽的體育活動。1984年國家體委把賽龍舟列為正式的體育比賽項目,更推動了這一活動的開展。

包粽子是端午節的又一大習俗。粽子古稱“角黍”,舊時相傳是為紀念屈原的,現在已成為節日的時令美食。粽子從五月初一起就開始製作,其方法是:以稻草灰鹼水、或豆殼灰鹼水、或其他植物鹼水浸糯米(現有以食用鹼,味道稍遜),待浸透後用俗稱“粽葉”的狹長竹葉包成三角錐體狀,再以一種細韌的草(福州稱蒯草)或小麻繩紮好,10個1串或50個一串,放入鍋中煮熟即可。

省內各地粽子品種多樣,風味迥殊。按外部造型分,有牛頭粽(即三角粽,又稱牛角粽,是最普通的一種)、四角粽、尖尾粽,以及用筍殼葉裹成的大粽(將樂一帶俗稱“棕母”)等。據記載,古時還有九子粽、百索粽、筒粽、秤椎粽(清·乾隆《福州府志》卷24《風俗》),現已不見。

按用料分,有鹹粽、豆粽、鹼粽等。鹼粽又稱肉粽,其用料除糯米外,還有精肉或蝦仁、或牡蠣幹、或香菇丁等。講究的人家還先把浸透的糯米拌上好醬油或滷肉汁,放在鍋裏炒過,然後再加上豬肉、香菇、栗子等佳品,包成粽子。豆粽則是在糯米中加上豇豆或黃豆、或花生,所以福州地區也稱“花生粽”。在長泰,豆粽又稱赤米粽,製法特殊,即先把黃豆磨碎,然後同粘性不強的赤米混拌,並注入少許鹽水包成粽子。講究的則拌以葱花、五香、油炒五花肉等,吃起來又香又脆。鹹粽又稱甜粽,僅以糯米浸鹼水,並無其它佐料,最為普及。煮熟後剝開竹葉,顏色淺黃、晶瑩透亮,蘸上蜂蜜或白糖,吃起來涼滑爽口。鹼粽可久貯不變質。涼成的鹼粽幹還可以煮成鹼粽甜湯,有助於消化,因此人們常以鹼粽幹消積。這是鹹粽與豆粽所不及的。

互相饋送粽子之俗,省內很普遍,俗稱饋節、分節或送節。將樂有俗語稱:“鬥米粽,家家送。”在山村,學生提粽送老師,晚輩提粽送長輩,以示對師長的敬意。凡有新喪的人家,該年端午不包粽子,由親戚(多數是對門親家)送粽。在詔安,送此類粽子固定在初一這天,其他地方在端午節之前均可。而在福州一帶,上年紀者至今篤信端午不能送粽(送終)。舊時,海澄的一些地方在半夜裏把粽子沉入江中,以祭屈原,據説這樣蛟龍便無所得。今無此俗。在莆田、福鼎、大田、尤溪、南平、壽寧、霞浦等地,粽子是節日祀祖先必可不少的供品。

畲族同胞在端午節也有包粽子的習俗,其粽子更具特色。取菅草葉包裹,俗稱“五節粽”。據版《霞浦縣誌》“禮俗”(卷24)記載:“山鄉畲民制粽橫式,謂之‘橫巴’。米亦糯,而鹼獨佳,故質柔韌,較尋常的角式者更可口,俗稱‘畲婆粽’。亦互相饋送如常儀。”

漳平的端午節還包“假粽”和“乖粽”。所謂“假粽”是用竹葉包穀皮,然後送到屋外去,據説這是為送蚊送蟲,以避免蟲蟻的叮咬。所謂“乖粽”,是專門包給小孩子吃的,據説小孩吃了後便會變乖,很聽話。“乖粽”用料與一般粽子相同,只不過包粽時間提前些。

端午節除粽子外,各地還有不同的應時食品。廈門舊時有食黃鱔之俗,目的是“驅邪”。福安人吃大螺,俗稱“炒鬼眼”,也有辟邪之意。“泉、莆是日多食鸜鵒螺,以能明目。”(明·何喬遠:《閩書》卷38《風俗志》)在泉州一帶,吃“煎”(煎海蠣),拌菜煎的又稱“菜”。端午煎據説是為了補天。傳説女蝸煉石補天處有裂隙,因此陰雨連綿(閩南此時正是多雨季節),於是大家煎補天。此外,泉州一帶還吃“潤菜餅”。與潤菜餅同時是祭祀祀祖先與諸神必不可少的供品。

莆田有俗語説:“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蛋”(有些地稱“初五扒”,即扒龍船)。這概括了該地賽龍舟之外的端午節所有習俗。“初一糕”指的是五月初一莆田民間做米糕。糕的樣式雖有不同,但製作的原料與方法大致相同,都以大米磨成粉,後加糖、香料、花生等蒸制而成,叫“早米糕”;也有以佐料特徵命名的“薄荷糕”等。“初二粽”指的是初二包粽子,其製作與其他地方大致相同,只是多為四角粽。“初三螺”指的是初三時,民間百姓大多要吃螺,意在明目。“初四艾”指的是初四這天,家家在門上插艾葉、菖蒲避邪,也有的認為初四插艾會使人清醒。“初五蛋”指的是初五這天要煮蛋、吃蛋。清晨,人們採集香草、菖蒲、石榴枝、桃枝、柑桔枝等,統稱“午時草”。中午,“午時草”與雞蛋一起煮,味道芬香。人們以煮蛋的湯水洗澡,浴後換上夏令新裝,每人再吃上兩個雞蛋,以圖吉利。小孩子在浴後要在肚臍和額頭上點雄黃,藉以驅邪除病。有的小孩身上還掛着裝上染成紅色雞蛋的小網兜。

福清也有一首概括端午節事內容的民謠:“初一釘門葱(按:門葱指艾、蒲);初二起炸猛(福清方言,起炸是米麥粉發酵製成的甜果。猛,即發酵。)初三煎麪餅,初四做節仔,初五曬午時,龍船賽起來。”

端午懸艾插蒲的習俗在全省各地普遍流行。一船做法是初五這天,採艾葉、菖蒲,以紅紙條卷束,懸掛門首(或釘於門柱兩邊)。因艾形似虎,蒲形如劍,可藉以驅魅壓邪。實際上艾與菖蒲均為中草藥,藥用功能頗多,故有健身祛病的效果。在閩南,除艾、蒲之外,有的還懸插帶綠葉的榕枝或桃枝,有的還懸插鬆、柳、大蒜頭。諺語説:“插艾身手健,插鬆壯如龍”。在光澤、將樂,與艾、蒲同懸門户的還有葛藤,謂可壓兇禁蛇。艾、蒲不但用於懸、插,而且還用於薰、灑。在政和,“取菖蒲根及雄黃石磨酒,噴室中,並燃艾揮薰,相傳能闢蛇蠍”(《政和縣誌》20《禮俗》)。在光澤,“切菖蒲根泡酒,硃砂雄黃末調服,謂可延年,用以塗足噴牀,闢蛇解毒。”(清·乾隆《光澤縣誌》卷4《輿地志·風俗》)在福州地區,“以蒲與雄黃入酒飲之,並制雄黃為筒,燃於屋壁牀帳之上。小兒則以其末塗耳鼻,雲避百毒”(清·乾隆《福州府志》卷24《風俗》)。現在,大家知道雄黃酒有害健康,因此不再飲用。舊時,武平有“泛蒲觴”之俗,即以菖蒲酒密封於瓶中,放在溪河上游,任其逐流而下,再取而飲之,今已無此俗。

福建民間尤重端午節的中午時分,因此有采“午時草”、“午時茶”,取“午時水”、寫“午時書”與“曬午時”之俗。

“午時草”有兩種類型:一是初五清晨便上山採集各種應時中草藥,曬到午時,或用於燒水沐浴,或用於煮蛋,或製成藥貯藏備用,莆田、仙遊等地即屬此。另一是指午時採集的藥草,“傍午採蓄藥物,為‘午時草’”(清·乾隆《福鼎縣誌》卷2《風俗》),閩東的福鼎等地即屬此。“午時茶”實際上與“午時草”相類似,也是以多種中草藥合成,並非是茶葉。福州地區常稱“藥”為“茶”,以避不吉利,“午時茶”即此義。古田端午節“飲蒲酒,合藥配製午時茶。”(《古田府志》卷21《禮俗志》)崇安端午“採藥作午時茶”(清·康熙《崇安縣誌》卷1《風俗》)。在將樂,初五午時,許多婦女上山採集“午時茶”,以備全年消毒滅病之用。福州地區及閩北各地,此俗至今仍相沿不改。

“午時水”也有兩種,一種是以“午時草”熬的湯,“午時取草煎湯,曰‘午時水’”(《龍巖縣誌》卷21《禮俗志》),用於沐浴,可以祛毒除病。此俗在全省流行很廣。另一種“午時水”指的是初五日午時的井水。據説這時水質最好,人們趕緊從井裏汲水,裝到甕裏保存起來,説是不會變質,可當藥用;用這種“午時水”沐浴,百姓認為能祛濁除病。這一習俗主要流行於閩南,漳平亦有此俗。汲完午時水,人們便趁此時清洗水井,因此閩南便有端午清井的習慣。在福州,人們卻忌於端午節中午汲井水,傳説此時天神降毒水,不宜汲用。

“午時書”是初五午時正所寫的對聯。如同春聯一般,以紅紙寫成(居喪之家用素色紙),貼在門户上,以避邪祛魅。“午時書”的內容大多是納福迎祥、驅邪消災之類,也有涉及地方風物習俗,各地不同。福州通用的句子是:“海國中天傳令節,江城五月落梅花”,“談忠説孝,飲酒讀”,“端取乎正,午得其中”等等。江濱人家寫:“十丈龍旗,此日奪標應在我;滿江鼉鼓,中流擊楫有何人”。也有詠節日風俗的:“無事陶情,四日先支五日酒;不能免俗,未時才寫午時書”。福州的“午時書”之俗在本世紀三四十年代尚有,今已很少見到。南靖多寫:“龍舟下水千災散,虎艾懸門百福臻”。或有“五月五日午時書,千祥萬福集門閭”等對聯貼於門上。在建寧、泰寧、政和,門邊張貼的是:“艾葉如旗招百福,菖蒲似劍斬千邪”。在漳平,以紅紙條寫着:“五月五日午時書,四海龍王進寶珠。孔子筆頭千斤重,掃盡蟲蟻永消除。”只是這些紅紙條不是貼在門户上,而是貼在牆壁上。在連城,以黃紙條寫“五月五日天中節,行病鬼王口吐血”,“五月五日送毛娘(即毛蟲),毛娘一去不返鄉”,“五月五日午時書,四海龍王進寶珠”等等,張貼於廳堂、廚房各處。在大田,也有“書門貼,粘棖間”之舉(《大田縣誌》卷5《禮俗志》)這與福州的“午時書”,有相似之處。

端午之前的三四月多為黃梅雨季,屋裏屋外陰濕黴變,雜菌蟲豸滋生。端午來臨,天氣轉晴,正是清污的日子。初五是端午節衞生活動的。在福清,清晨,人們便把洗乾淨的傢俱、被帳等,放到屋頂、陽台或屋前的空地上曬,一直到午時陽光直射為止。這就是“曬午時”。據説,曬過午時的被帳傢俱不生蟲豸。

端午節時,各地還流行用石灰撒牆根壁角,以除蟲蟻。有的則以雄黃粉末製成小紙炮,稱“黃煙”,於中午在室內點燃,以薰煙驅除蚊蟲。在建陽,婦女與小孩以粽葉折成小船,內放五六枚螺殼,將其置與牀下,説是可以送跳蚤。在上杭,民間以方形白紙寫上24個“白”字,繞成一個圓圈,圈中寫“祛病驅邪”4字,圓圈兩旁,寫上“董老仙人真口訣,二十四字白如雪,艾旗蒲劍逐妖魔,除蟲斬蟻無蹤跡”字句。待中午祀神時,以雄黃酒噴上,張貼於房中牆上。連城、龍巖亦有此俗。據版《龍巖縣誌》“禮俗志”(卷21)載:“溶雄黃於酒,塗兒童手、面,以為可闢蟲也。書寫廚壁,以為可避蟲蟻也。書雲:‘五月五日午,天師騎艾虎。口舌上天台,蟲蟻歸地府’,或書雲:‘五月五日午時節,董仲仙師傳口訣。二十四字白如雪,驅蟲逐蟻走無跡。’”在廈門、同安、金門等地,端陽午時,民間以紙為人,寫上一家生辰,送水邊焚之,名為“闢瘟”。

在福建民間,端午節還有些專屬於兒童習俗。一是為孩子們系“長命縷”。“長命縷”實為五色絲線,於端午時系在手腕處,須到七夕方能解下,意在祈求小孩平安成長。這一習俗在各地普遍流行。二是以雄黃酒在孩子的額頭上寫個“王”字,據説可以驅邪避祟。三是佩香囊。香囊多以彩色絲線結織而成,有三角形、球形、菱形,內裝沉香、硃砂或樟腦丸,或以白芷、丁香、木香等研磨成的細粉,清香四溢,用以祛穢逐疫。

馬站有什麼景點好玩

1. 簡介

馬站位於福建省南平市順昌縣,是一座有着深厚歷史文化底藴的小城鎮。這裏有美麗的自然景觀、古老的文物古蹟、傳統的民俗文化和特色的美食,是一個既能讓你放鬆身心,又能讓你領略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好地方。

2. 特色景點

馬站最著名的景點是海韻公園。它佔地面積廣大,環境幽靜,有着美麗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文化底藴。其中的玉華山是古時候道教的發源地之一,在那裏你可以看到許多古老的建築和道教文物。除了海韻公園外,馬站還有許多其它的景點,如梧桐山、魯南山、中洞寶殿等。這些景點都各有特色,一定會讓你流連忘返。

3. 文化活動

在馬站,你可以嘗試參加許多有特色的文化活動。例如,每年的神仙會就是馬站最著名的傳統節日之一。在這個節日裏,人們會穿着傳統的服飾,拿着各種祭品,向神仙祈福,同時也會舉行各種有趣的遊戲和比賽。此外,馬站還有許多其它的文化活動,如踩茶、賞花、放風箏等,都是你不能錯過的文化體驗。

4. 美食文化

馬站有着美味的特色小吃,如油煎餅、藕粉、花捲、糖粥等。這些小吃都有着濃郁的地方特色,讓你在品嚐美食的同時,也能瞭解到當地的民俗文化和歷史淵源。

5. 自然風光

馬站有着豐富的自然風光。那裏有着壯闊的山川、寧靜的湖泊、綠意盎然的公園和花海。這些美景都能讓你迴歸大自然,放鬆身心,感受大自然給我們帶來的美好。

6. 住宿推薦

如果你想在馬站停留一段時間,可以選擇住在當地的旅店。馬站的旅店多樣化,從簡單便宜的青年旅舍到豪華的商務酒店,應有盡有。其中比較推薦的是海韻公園內的度假村。這個度假村環境美麗,價格適中,設施完備,你可以在那裏度過一段舒適的時光。

7. 交通方式

到達馬站最方便的方式便是乘坐公共汽車。從福州、廈門等城市出發,經過南平市,然後再轉乘到馬站的公共汽車即可。另外,你也可以自駕或者騎行到達馬站,途中能夠欣賞到美麗的景色。

8. 總結

馬站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傳統的文化底藴、美味的特色小吃、有趣的文化活動和舒適的住宿環境而聞名於世。如果你想找一個能夠放鬆身心,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好地方,馬站絕對是一個不可錯過的選擇。

青要山在什麼地方

1. 簡介

青要山位於福建省南平市順昌縣境內,海拔約1305米,是福建省地理界線上的名山之一。山峯之上為一處絕佳的觀景台,可以俯瞰整個山脈和小鎮。青要山是南平市著名的旅遊勝地,遊客可以在這裏感受到青山綠水的自然風光以及古老的文化底藴。

2. 歷史背景

青要山歷史悠久,據傳説在古代戰爭時期,南平地區的一位將軍帶領軍隊經過此處,因為山勢險峻,不得不下令停留休整。將軍第二天早上上山巡視,發現前方有一座山峯,形似青龍,將軍認為此山陰氣藴涵,兇險異常,便命令擇日移軍。此後,當地人便稱此山為“青要山”。

3. 景點介紹

青要山以其清幽的環境和獨特的風景吸引了眾多遊客。山頂的觀景台是旅遊者必去之處,俯瞰整個山脈和小鎮,極目遠眺,令人心曠神怡。此外,登山路線沿途風光秀美,有野生動物、水源和植物等,非常適合徒步旅行。如果您前來此處,別忘了品嚐當地的美食,尤其是最具特色的“青要山板栗”,口感香甜,極具特色。

4. 旅遊提示

如果您想來青要山遊玩,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穿着合適的衣服和鞋子,以免摔倒受傷。其次,準備足夠的水和食品,以防止登山途中口渴和飢餓。第三,在保護自然環境的基礎上,不亂扔垃圾。最後,注意安全,在夜晚勿在山上逗留,以免出現意外情況。

5. 交通路線

青要山位於福建省南平市順昌縣,交通較為便利。您可以坐公交車到順昌縣,然後轉乘班車或出租車到達青要山。有個小貼士,如果您開車前往,建議提前查詢路況,以避免路上出現意外情況。

6. 最佳旅遊季節

南平地區屬於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最佳的旅遊季節在春季和秋季,此時氣候宜人,風景優美。冬季氣温較低,不太適合登山,夏季氣温較高,不太適合長時間户外活動。

7. 結語

青要山是福建省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適合徒步旅行和觀景,也可以品嚐當地美食。在此,我們提醒遊客勿亂扔垃圾、注意安全,並且珍惜自然環境。青要山期待您的到來,一起感受美好的自然風光和歷史底藴。

阿嬌榜山在哪裏

榜山坐落在順昌縣、西南部鄭坊鄉內,距縣城23公里,主峯海拔1078米,面積30多萬畝,林木蒼綠,蓄積量40多萬立方米,有3萬多畝竹海,是竹木、毛邊紙的主要產地。

榜山可追溯到宋代這裏就是避暑休閒度假的風景區了。這裏有秀麗挺拔的七寶峯,有直下、天湖、甲頭等,富有傍山而居的小村莊,與天台山風景區相聯,與沙縣雞聲崇山峯相接,組成一幅山清水秀七峯奇峭,高山流水小橋人家,山水田園風光畫面。

這裏有千年古樹,有孫悟空的古蹟,有古代的榔橋、有白雲奄、有古村落。有優美的環境適宜的氣候,是四季如春的無蚊區。是候鳥的遷棲場所,這裏有狗熊,蘇門羚,有黑獐、山麂、有山鷹、山雞、飛狐等野生動物。

這裏有南江黃羊的美味,有燕尾湖魚的鮮味,有土雞土鴨的土味,有柑桔草莓的酸味,有招杉桃的甜味,有食用菌的香味,有竹筍的美食,有竹製品木製品的引力。真是數不勝數,若與茫蕩山國家名勝風景區的寶珠村相比,確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裏有古人錢澄詩讚曰:“九仙峯色插天寒,七寶堆蘭近可觀。畢竟愛仙輸愛寶,人來先指此山看”。宋代朱熹登榜山天湖,與好友劉諄叟、方柏林、劉彥集等、飲泉時揮筆贊曰“閒居寡儔侶,掩關抱孤清。良友攸來此,曠然舒我情。矧此涼秋初,暑退裳衣輕。相與一雋手,東山眇遐徵。前穿林嶺幽,俯瞰川原平。降集崖寺古、徘徊濁醪傾。長吟伐木篇,潛鱗亦相驚。願結沮溺耦,窮年此巖耕。”贊楊這裏山水秀麗風景宜人,村民享樸善良、勤勞可親。

這裏有京福高速公路的聯接線,假如在這裏建設一個廣場,蓋好竹樓客棧,宣傳旅遊品牌,鼓勵村民向浙江農村學習,向寶珠村學習,打造海峽西岸綠色腹地亮點,辦好生態旅遊,歡迎旅遊車輛在這裏停靠休息,讓遊客來這裏避暑度假盡享鄉土樂趣。

鄭坊鄉:"鄭坊鄉地處順昌縣西南部,與沙縣、將樂兩縣毗鄰,鄉所在地距縣城20千米。全鄉總面積134.54平方千米。現轄7個行政村(33個自然村、65個村民小組)、1個鄉辦林場、1個毛竹採育場,總人口10677人。山青水秀,氣候宜人。鄭坊屬半丘陵地貌,全境海拔在300~800米之間;屬帶海洋季風氣候,温暖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温12.4℃

順昌縣張墩村 怎樣?

有山,有水,還有鄉愁。張墩村景區內不僅有生態、完整的自然景觀,還有豐富的歷史人文景觀,古民居、龍興寺、竹工具、每一個背後都有其歷史文化故事。

穿過一片柿子林,低矮的竹柵欄圍起一座通透的屋舍,一張張竹匾、竹篩懸掛在屋檐下,屋舍門口,有上了青苔的石臼和石磨,這裏就是張墩村的全國首座鄉愁館。

全村現有葡萄園400多畝,遊客可以從每年6月底開始採摘葡萄,同時還可以體驗葡萄酒釀造。

葡萄採摘園(每年6月底開始採摘葡萄)、醉最酒坊等展示了張墩獨特的葡萄種植文化。

村裏有多家家庭賓館,可以品嚐葡萄酒、山茶油、農家蜂蜜等原生態美食,以及金包銀等當地農家菜。

景區以鄉村休閒體驗為主題,打造休閒品牌,建設休閒垂釣、觀光采摘、1.3公里環遊漫道,穿梭瓜果長廊。

更多關於順昌縣張墩村

怎麼樣?,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c541891615677990.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順昌縣寄榴蓮6斤到福州多少錢?

東省內:首重12元/KG、續重2元/KG。江蘇、浙江、上海、北京、福建、首重20元/KG、續重13元/KG。

TAG標籤:美食 順昌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