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黎族魚茶是非遺文化嗎

黎族魚茶是非遺文化嗎

黎族魚茶是非遺文化。黎族魚茶是中國海南省黎族傳統的一道食品,是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海南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之一。黎族魚茶是由黎族人民創造和發展而來的一種獨特的食品,製作過程需要選用新鮮的魚類、香料和當地特有的食材,慢火熬煮幾個小時,製成湯汁濃郁、味道鮮美的魚茶。黎族魚茶不僅是一道美食,更代表了黎族文化和傳統生活方式的重要體現,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和民俗價值。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黎族魚茶是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是指具有代表性、傳承性和歷史文化價值的傳統技藝、表演藝術、口述傳統和社會實踐等文化元素的總稱。黎族魚茶是黎族人民流傳已久的傳統飲食文化,以其獨特的烹飪方式和豐富的口味而聞名。作為一種代表性的傳統美食,黎族魚茶傳承了黎族人民的烹飪技藝和文化傳統,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因此被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黎族有哪些特產

黎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黎族的飲食獨具特色,今天就來看看黎族有哪些特色小吃吧!

黎族特產一:珍珠椰子船

珍珠椰子船是黎族的傳統特色小吃,選用椰子和糯米為主要原料,將糯米加椰漿、桔餅等釀進椰子裏蒸熟,所製作出來的珍珠椰子船脆糕結合,慢品細嚼,椰香濃郁,清甜爽口,具有濃厚的椰鄉氣息。

黎族特產二:竹筒飯

竹筒飯是黎族的傳統特色小吃,有着悠久的歷史,其製作方法並不複雜,選用米飯,豬肉,竹子為主要原料,將米飯和豬肉攪拌均勻,再配以各種調料,放入竹筒中,最後蒸熟,所製作出來的竹筒飯香軟可口,營養美味。

黎族特產三:黎族三色飯

三色飯是黎族的傳統特色小吃,有着非常悠久的歷史,其製作方法之風精細,選用黎族獨產的山蘭米為主要原料,取色於天然新鮮植物紅藍藤、黃姜和三角楓的汁液,採用傳統的製作方法蒸制而成,所製作出來的三色飯形態美觀,飯糰甜滑,還含有豐富的營養。

黎族特產四:黎族甜糟

黎族甜糟是黎族的傳統特色小吃,其製作工藝十分精細,選用山蘭糯米為主要原料,在拌以黎山特有的植物做成的酵母,採用傳統的製作方法制作而成,所製作出來的甜糟甜美可口。

黎族特產五:黎族魚茶

黎族魚茶是黎族的傳統特色小吃,其製作工藝十分精細,選用高山熟稻米為主要原料,再加上鮮魚肉,魚腩,豬肉,牛皮或雞蛋等做配料,採用傳統的製作方法制作而成,所製作出來的魚茶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魚茶的介紹

在海南的五指山,當地人普遍自制一種“魚茶”。魚茶是黎族苗族招待客人的主要菜餚,也是黎苗 族人的風味食品。在海南少數民族地區的市場上都會有魚茶銷售。雖然它名為茶”,實際上和我們平日裏喝的紅茶、綠茶等等毫無關係。

“魚茶”的來歷?

魚茶即將魚作“葉”沏成的茶。有人會問,把魚來泡,那肯定是魚湯而不是茶汁。當然並不是什麼魚都可以泡茶,而是一種被稱作“琴魚”的才能夠經特製成為茶,所以魚茶就是“琴魚茶”。

在安徽涇縣有一山溪衝擊而成的深澗,叫琴溪。這溪澗獨產一種小魚,當地人取名為琴魚。琴魚長不過寸,寬嘴,龍鬚,眼如菜籽,細尾,鱗呈銀色。魚茶其實是一種特製的魚。因食用時要用水沖泡,喝其水,食魚肉,和泡茶的方法類似,所以“盜”用了茶名。凡是喝過魚茶的人都對它讚不絕口,認為堪稱一絕。魚茶的製作較為複雜,先把淡水小活魚收拾乾淨,拌上鹽,醃上一二個小時,然後擠幹鹽水,摻入涼米飯、酒麴或炒米攪勻,再裝進乾淨的罈子裏密封起來,如天氣炎熱,放至7天~10天即可啟蓋食用;如天氣寒冷,則放半個月或一個月方可食用。魚茶味酸而微鹹,甘香可口,誘人食慾。特點:魚茶絕無腥膩味,這是製茶的香料湯汁把魚的腥膩味沖掉或壓住了。魚茶沖泡時,魚乾會“死而復生”般地頭朝上、尾朝下齊齊整整地排列開來,如在戲水,頗具觀賞性。所以,品賞魚茶是既過茶福又飽眼福。做法:先把淡水活魚收拾乾淨,切塊加鹽,醃上一二個小時。擠幹鹽水後,摻入涼米飯、酒麴或炒米攪勻,再裝進沒有油漬的罈子裏,加蓋密封。夏季放至7-10天即可啟蓋食用;冬天,則放半月或一月方可食用。其實魚茶是黎族、苗族招待客人的主要菜餚,也是黎苗族人的風味食品。魚茶味酸甜而芳香,咬食時柔軟且稍韌,氣爽神清,五內透明,深受中外食客的青睞。據當地黎族、苗族同胞説,他們世代食之,傳説是在很久以前的一次豐收慶宴後,為了不浪費吃剩的東西,便無意把米飯和生魚放在一罈子裏蓋好,幾天後發現其味鮮美異常,“魚茶”因而流傳至今。

該答案來自飯菜網官方網站

魚茶做法

魚茶的製作較為複雜,先把肥大的淡水活魚收拾乾淨,切成塊拌上鹽,醃上一二個小時,然後擠幹鹽水,摻入涼米飯、酒麴或炒米攪勻,再裝進乾淨的罈子裏密封起來,如天氣炎熱,放至7-10天即可啟蓋食用;如天氣寒冷,則半個月或一個月方可食用。魚茶味酸而微鹹,甘香可口,誘人食慾。 “魚茶”可分為“濕魚茶”和“乾魚茶”兩種。“濕魚菜”要將魚和炒米粉或將大米煮成的熟飯趁熱攪拌在一起,加上適量的鹽,用陶罐密封七到十幾天後便可取食,封存時間越長越好吃。密封過程十分忌沾到油,否則便會腐爛。制“乾魚茶”則要把魚曬乾。 在白沙,魚茶也叫魚酸,製作很簡單,先把魚開膛、洗淨、去頭去尾,再切成小塊。把食鹽摻和,醃泡兩三小時,然後將魚洗淨、涼幹,再把煮熟的乾飯或小米等與魚混淆均勻,再加些薑片、蒜等,然後,盛入罈子或玻璃瓶中,密封發酵。如是夏季,10天左右就可吃用;如是冬季,15天左右才能食用。當然,選料也有講究,一般最好選取石鯪魚、鰱魚、鱅魚、歪嘴魚、福壽魚等。 白沙魚茶,其味酸怪,初嘗者,難入口,不適應。吃白沙魚茶,一次怯之,二次適之,三次癮之。此言不錯。白沙魚茶尤如北京臭豆腐、四川怪味豆,聞時臭,吃時香,又臭又香。

三月三吃什麼傳統食物

在廣西梧州,吃烏米飯是“三月三”的傳統習俗,很多人會選擇在市場上買楓葉,自己在家裏做烏米飯,三月三當天,街道上烏米飯飄香。烏米飯的口味分為鹹、甜兩種,有人説烏黑髮亮的烏米飯有祛邪扶正,健身暖胃的功效,吃起來也是相當美味。

很早以前,人們就發現了這種作用,每年的農曆三月又正是地菜花開得正茂的時候,每年農曆三月,大家都紛紛去採集地菜花煮着雞蛋吃,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種習俗,為了方便記憶和把這種好的傳統傳下來,人們就把三月初三定為吃地菜花。

在湖南湖北等地,每逢農曆三月初三,都有薺菜煮雞蛋的習俗,説吃了薺菜煮的雞蛋,一年當中腰腿不疼、頭不疼。

黎族的風俗文化

黎族的風俗文化:

1、黎族女性服飾習俗

在黎族傳統服飾中女性一般都會,穿立領、無紐對襟寬鬆上衣,當然同一形制的服飾還有無領之分;還有一種服飾形制為貫頭式上衣,簡而言之就是沒有衣襟直接套頭的衣服。下身一般都會穿長短不同的筒裙。

黎族女子特別注重個人形象,所以她們在外出之前一定會打扮一番。髮式方面主要將頭髮束在腦後,用皮套或者是絲帶成馬尾辮當然年紀稍長的女性也會梳髮髻。黎族女子與壯族、苗族女子一樣,對銀製首飾耳環、項圈和手鐲等,也都具有非常強烈的認知感。

2、黎族男性服飾習俗

相比較於黎族女子來講男性的服飾,無論是顏色、樣式還是裝飾都更簡單。黎族男性的傳統服飾為無領、對胸開襟上衣,下身穿着極具民族特色的“吊襜”。鞋子一般都為千層底布鞋,雖然看起來比較簡單但卻十分有內涵。

3、黎族食俗

黎族人一般按照一日三餐的形式用餐,他們的主食多以大米飯為主,同時每一餐都會吃“山欄”香米。這種香米不僅顆粒飽滿、口感軟糯,而且在煮飯時還會有一種,特別濃郁的米香味飄逸出來。

由於黎族人世代居住在海南島,所以他們日常生活中的菜品一般都以海鮮為主。在日常生活中很多黎族人都會吃生魚、肉摻炒米粉。這種食物的主要特色就是味道鮮美,不僅可以刺激味蕾同時還能解饞。

實際上黎族最主要的飲食特色就是醃製食品,用陶罐封存製作而成的肉茶、魚茶,是黎族最具特色的風味食品。由於當地盛產檳榔所以黎族男女,日常生活中吃檳榔就像吃口香糖一樣方便。

4、黎族特色風俗

黎族傳統居民一般都住在比較簡陋的茅草房中,當然也有一種名為“船形屋”的竹樓。這種房子的主要材料就是竹子,然後用茅草覆蓋在牆壁和屋頂,再以藤條或竹字做地板。由於當地氣候條件比較濕潤,所以人們在建好房屋之後還要外糊泥土。

黎族聚居區大多數都是同一個姓氏,自古以來黎族人都實行一夫一妻制。而且還規定同一個姓氏或宗族的人不能通婚,相比較而言黎族的這種婚俗根據禮教風格。而且黎族女孩在結婚之後也與苗族女孩一樣,有“不落夫家”的特殊民族習俗。

海南島上最早的居民“黎族”

黎族是古代社會中“百越”族羣中,隸屬於古代越族的一個小眾支系。但如果從古代民族發展史去分析,可以發現“百越”其實有很多分支。吳越、南越、揚越、閩越;東甌、西甌、駱越等都屬於越族支系。

而黎族則屬於先秦時期古越族駱越部支系,在秦朝或西漢建立之前黎族先民,一直都被當時中原王朝稱為“駱越”。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黎族自古以來,就居住在秦朝時期的百越之地,亦或是漢唐時代的嶺南地區。

別具風味的海南黎族飲食文化

黎族是主要聚居在海南地區的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也是最接近漢族地區的少數民族。黎族人民多能講漢語,苗語海南方言等,所以也有和其他少數民族雜居的情況存在。黎族的飲食文化作為海南文化中的一部分,也含着濃濃的海南氣息,你難道不想見識見識?

黎族的飲食文化一樣多資多彩。黎族習慣一日三餐,主食大米,有時也吃一些雜糧。做米飯的方法一是用陶鍋或鐵鍋煮,與漢族燜飯的方法大體相同。另一種是頗有特色的野炊方法,即取下一節眾筒,裝進適量的米和水,放在火堆裏烤熟,用餐時剖開竹筒取出飯,這便是有名的“竹筒飯”。若把獵獲的野味、瘦肉混以香糯米和少量鹽,放進竹筒燒成香糯飯,更是異香撲鼻,是招待賓客的珍美食品。香糯米是黎族地區的特產,用香糯米燜飯有“一家香飯熟,百家聞香”的讚譽。

“雷公根”是一種黎族同胞經常食用的野菜,與河裏的小魚蝦或肉骨同煮,是極為可口的佳餚;“雷公根”也可藥用,能消炎解毒。“南殺”是黎族同胞過去常吃的小菜,但“南殺”製作的衞生條件不易掌握,現已很少製作和食用了。

“祥”是黎族的風味佳餚,只有在節慶或貴客登門時才能吃到,有“魚茶”和“肉茶”兩種。

食鼠也是黎族的風俗,無論是山鼠、田鼠、家鼠、松鼠均可捕食。食鼠時,先把鼠投入火中燒一會,然後颳去毛,除去內臟,再烤或燒即可。

黎族人的主食分為以下幾種:

一、大米飯。材料為稻米。稻米又分白米、紅米和糯米3種。米飯的製作過程為,在三角石灶生火置鍋,把鍋內的水煮沸後,按水下米,用勺子攪均勻,火候適中。米飯煮半熟時蓋上鍋蓋,將灶裏柴火取出,用火炭的餘熱將米燜成香噴噴的米飯。

二、山欄米飯。山欄米質好,營養豐富,煮成米飯,清香撲鼻,是黎家迎賓待客的上品。

三、竹筒飯。用水把米浸泡、濾幹後,配上瘦肉、五香料和適量食鹽拌勻填入竹筒(用生山竹或家種雲竹的幼竹製作)內,再灌上適量清水,用芭蕉葉堵塞封口。然後把竹筒放進火堆裏慢慢翻烤,製成竹筒乾飯。黎語稱竹筒飯為“眉萬”。竹筒飯芳香可口,人們出門遠行多帶竹筒飯用餐。喜慶佳節也要製作竹筒飯。竹筒飯不易變質,可保存一週。當代竹筒飯已成為賓館酒店宴席上人們品嚐黎家風味的佳品。

四、紅薯飯。黎族家家户户都種紅薯。紅薯飯的製作頗具特色:把生紅薯洗淨切成小塊,先下米待煮半熟時放入紅薯,以三成米、二成紅薯混合煮成稀飯或乾飯。另一種是把紅薯切成小片曬乾,摻米煮成稀飯。夏天吃紅薯稀飯清甜可口,涼爽解熱,有保健的作用。

五、南瓜飯。五指山地區,人們常煮南瓜飯食。製作南瓜飯時,先削去瓜皮,清除瓜瓤,把瓜肉切成小塊摻米下鍋,煮成稀飯或乾飯。或是糯米摻南瓜肉,用蒸鍋蒸成米飯後,用木臼舂爛,製成南瓜飯糰,這是一種獨特的風味。

六、黃姜飯。把生黃姜舂爛,取其姜水煮米飯。飯質,有獨特的香味,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給產婦補身。

七、玉米飯。山區多把玉米種植在山欄園,收回的玉米脱粒曬乾。將幹玉米粒放進木臼里加入適量清水,把玉米舂成碎粒後用簸箕揚去殼,保留均勻的玉米粒。可熬成玉米稀飯,也可摻進大米煮成乾飯。玉米飯營養豐富,是黎家主食之一。

黎族的風土人情和風俗習慣

1、黎族人民文化豐富多彩。黎族婦女的紡織繡早已聞名於世,尤對於木棉的紡織更是獨具匠心,對推動我國棉紡織技術的發展功不可沒。

2、男子傳統裝束一般結髮於額前或腦後,上衣無領、對胸開襟,下着腰布(吊襜),部分美孚黎男子上衣與女子無多大分別。在哈、杞、美孚、潤黎少數健在的老年婦女中還一直保持着傳統的文身習俗。

3、黎族一般日食三餐,以大米為主,“山欄”香米是黎區特產。

把生魚、肉摻以炒米粉,加入少許食鹽,用陶罐封存製作而成的肉茶、魚茶是黎家醃製的特色風味食品。黎族男子喜好煙、酒。檳榔是婦女的嗜品,吃時和以貝殼灰,用一種青蔞葉包着吃,吃後口脣染紅。

4、黎族多同姓聚居。傳統民居多是簡陋的茅草房,在五指山腹地住傳統的船形房屋,船形屋以竹木扎架,用茅草覆蓋,以藤條或竹做地板,離地約半公尺左右。一般居屋是用竹條或樹枝為牆架,外糊以泥土。

5、黎族婚姻普遍實行一夫一妻制。新中國成立前,婚姻多由父母做主,但姨表及同宗均不得通婚。

部分地區存在婚後“不落夫家”的習俗,女子出嫁後不久就返回孃家,一直到懷孕,才回夫家定居。

6、黎族一般實行土葬,葬俗因地區、方言不同而存在差異。

在五指山腹地,人死後,則鳴報喪,男人用獨木棺葬於本村氏族公共墓地,外村嫁來的女子,則需抬回其孃家由孃家料理喪事,並葬在孃家的墓地。

三月三為什麼要吃五色糯米飯 三月三吃什麼食物

畲族烏米飯

畲族,家家都做烏米飯,全家共餐,饋贈親友,歡度“烏飯節”。傳説,唐代畲族英雄雷萬興率起義軍抗擊官軍圍剿,以烏稔果充飢而軍威大振,於三月三這天突圍成功,連戰連捷。畲民為紀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烏米飯,集會對歌。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梧州也有吃烏米飯的習俗。

烏米飯驅邪扶正,健身暖胃,加上獨有的楓香味、烏黑油亮的顏色,再配以炒香並搗碎了的花生米及臘腸等配料一起蒸煮,吃起來味道相當美味,是一道深受市民青睞的傳統美食。

壯粽

寧明壯粽是用糯米、豬肉等煮製成的一種大粽粑,是壯族“三月三”特製的傳統食品。

壯家粽子起源於宋代,叫“風莫”。它是一種特大的粽粑。大年夜,姑娘們便把煮熟的“風莫”從鐵鍋裏撈出來,以備正月食用。正月十五,出嫁姑娘都要回孃家吃風莫飯,父母打開風莫,分給全家人。兒女須將風莫吃完,以示孝敬父母,祈求父母高壽。

雞屎藤餅

農曆三月三吃雞屎藤,是廣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種傳統習俗,我們將葉與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雞絲藤面,用這種面做成的雞絲藤粿仔湯,味道清香甜美,是本地人喜愛的特色小吃。相傳農曆三月初三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誕辰,北海人以此紀念這位偉人。

農曆三月初三,在僑鄉江門家家户户都有吃“雞矢藤”餅的習俗。先將其葉子洗淨,與糯米一同磨碎,拌入煮溶的糖水,搓成粉團,壓成餅狀。部分還會在餅面印有“福、祿、壽”等吉祥字。用雞矢藤葉做出的餅甘涼可口,別有風味,食後清熱解毒。

五色糯米飯

黑、紅、黃、白、紫——五色糯米飯是壯族地區的傳統美食,因糯米飯呈多種色彩而得名,又稱“烏飯”。壯家人把五色糯米飯看作吉祥如意、五穀豐登的象徵。

傳説古時候壯家村寨有個青年叫特儂,外出幹活總是帶着糯米飯。而山上的猴子總是把糯米飯搶去。有一次,特儂隨手扯了楓葉驅趕猴子,卻發現自己掐楓葉的手被染上了黑色。他靈機一動,回家後把楓葉浸泡到糯米飯裏蒸煮,製成了黑色糯米飯。猴子看見一大團黑乎乎的東西,以為是毒物不敢碰。特儂吃了黑色糯米飯,口不幹不燥也不膩倦,反而覺得渾身是力。後來,壯家人都學着特儂做黑色糯米飯,後又逐漸用黃梔子、紅藍草等做成了、紅色、紫色糯米飯。

魚茶——聞名即聞香

魚茶並非普通意義上泡水喝的茶,而是一種醃製食品,其香味卻可與茶香媲美,用來“下飯”,胃口大開。

魚茶是黎族苗族招待客人的特色菜餚,也是黎苗族人的風味食品。傳説很久以前的一次豐收盛宴後,為了不浪費吃剩的東西,黎苗族同胞無意把米飯和生魚放在一罈子裏蓋好,幾天後發現其味鮮美異常,“魚茶”因而流傳至今。

魚茶”分為“濕魚茶”和“乾魚茶”兩種。它的製作比較複雜,將肥大的淡水活魚“拾掇”乾淨,用刀將其切成塊狀,在魚塊上抹上鹽,放置一兩個小時,後濾幹鹽水,“乾魚茶”則要把魚曬乾。再將做好涼米飯摻入、酒糟或炒米攪勻,再裝進乾淨的罈子裏密封起來,如天氣炎熱,放至7-10天即可啟蓋食用;如天氣寒冷,則半個月或一個月方可食用。

魚茶含有什麼元素 對人體有害處嗎?

魚茶是黎族、苗族招待客人的主要菜餚,也是黎苗族人的風味食品,對身體沒有壞處,反而有好處(魚茶發酵過)。

營養專家建議,現代人應該提醒自己每天攝取一種或兩種發酵食品,發酵後的食物中富含硒、鉻等礦物質能抗衰老、抗腫瘤、預防動脈硬化,並提高人體免疫力;乳酸菌等成分,能抑制腸道菌的生長,又能刺激機體免疫系統,調動機體的積極因素,有效地預防癌症;蘇氨酸等成分,可以防止記憶力減退;發酵後的酵母還是一種很強的抗氧化物,可以保護肝臟,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因此,有特別的身體瘦弱的人、兒童和老年人等消化功能較弱的人,不妨多選擇發酵食物,這樣可以維持健康、促進長壽及給人體帶來活力。

魚茶的製作工藝

先把淡水活魚收拾乾淨,切塊加鹽,醃上一二個小時。擠幹鹽水後,摻入涼米飯、酒麴或炒米攪勻,再裝進沒有油漬的罈子裏,加蓋密封。夏季放至7-10天即可啟蓋食用;冬天,則放半月或一月方可食用。

TAG標籤:是非 魚茶 黎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