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坦洋工夫產地

坦洋工夫產地

坦洋工夫是福建省三大工夫紅茶之一,原產於福安境內的坦洋村。傳統手工工藝的製作流程分為:萎凋、揉捻、發酵、焙籠烘乾。在解放之前,福安地區所制紅茶全部由手工製作而成,採用這種工藝製出的坦洋工夫茶。

坦洋工夫(Tanyang Gongfu)是中國茶的一種,產地為江西省上饒市信州區的坦洋鎮。該地品種原名“坦口茶”,是明朝所創制的一種名茶,後被列為清朝御用茶之一。該茶以嫩芽、肥壯、細嫩為特點,產區海拔高度在800-1300米之間,土壤肥沃,氣候温和濕潤,適宜茶樹的生長。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坦洋工夫是哪裏的特產

坦洋工夫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坦洋工夫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坦洋工夫:原產於白雲山下清虹溪畔的坦洋村。條型肥壯緊秀,香高味濃,鮮爽甘醇,葉底紅豔。該茶於清咸豐、同治年間(1851-1874)由福安坦洋村民胡福四試製成功。

地域範圍

福安是我國著名的茶葉之鄉,是全國第二大茶葉主產市(縣)、最大的綠茶、花茶主產區和紅茶原產地。但説起當地的茶葉品牌,福安人必稱“坦洋工夫”。“坦洋工夫”的輝煌歷史,是所有福安茶人心中的驕傲和光榮,也是夢想的起源。

特定品質

坦洋工夫源於福安境內白雲山麓的坦洋村,相傳清咸豐、同治年間(公元1851--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進四)者,試製紅茶成功,經廣州運銷西歐.很受歡迎,此後茶商紛紛入山求市,接踵而來並設洋行,後因茶類佈局的變更,由“紅”改“綠”,坦洋工夫尚存無幾。近年來,經有關部門的努力,坦洋工夫又有所恢復和發展。

文化典故

坦洋工夫分佈較廣,主產穆陽、福安及屏南北部等地。坦洋工夫源於福安境內白雲山麓的坦洋村,相傳清咸豐、同治年間(公元1851--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進四)者,試製紅茶成功,經廣州運銷西歐.很受歡迎,此後茶商紛紛入山求市,接踵而來並設洋行,周圍各縣茶葉亦漸雲集坦洋.

坦洋工夫紅茶和滇南紅玉的區別

產地、口感不同。

1、坦洋工夫紅茶產地福建福安坦洋村,千畝茶園延綿不絕,亮麗風景如詩如畫。歷史悠久,品種獨特,工藝精良。作為傳統的工夫紅茶,製作技藝都是手工製作,八道工序樣樣不落。十年來,坦洋工夫紅茶品種得以改良,工藝得到創新,供不應求。

2、紅玉茶產地:紅玉茶,是台灣日月潭紅茶,屬全發酵茶,由大葉種製成的紅茶。產自於台灣,是亞洲地區著名的紅茶精品之一。台灣利用島嶼中天然山丘種植茶葉,選用優質嫩茶葉經過加工精製而成,茶葉枝葉結實、茶湯紅潤,飲品甘甜回味、口感醇厚,是台當地歷史悠久的紅茶特產。

坦洋工夫·鮮桂圓冰茶的茶底屬於哪一種茶呢?

坦洋工夫·鮮桂圓冰茶的茶底屬於綠茶。

坦洋工夫是產於福建安溪,是鐵觀音茶葉的原產地,鐵觀音是綠茶的一種。

所以,坦洋工夫·鮮桂圓冰茶的茶底屬於綠茶。

三大功夫茶是哪幾種茶

三大功夫茶是指政和工夫茶、坦洋工夫、白琳工夫三類功夫茶。

政和工夫:政和工夫產於政和縣,創制於1874年,前身是“遂應場仙巖工夫”,以小葉茶製成紅茶俗稱“小紅”。

坦洋工夫:坦洋工夫源於福安境內白雲山麗的坦洋村,相傳清咸豐、同治年間(公元1851—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進四)者,試製紅茶成功,經廣州運銷西歐,很受歡迎。

白琳工夫:白琳工夫產於福鼎市境內的太姥山,興起於19世紀50年代前後,以主產地福鼎市白琳鎮,命名“白琳工夫”,其以高超的純手工製作工藝和獨特優質的產質,在海內外享有盛名,是閩紅三大工夫之一。

擴展資料:

白琳工夫多以福鼎大白茶,大毫茶品種採製。外形條索細長,稍帶彎曲,色澤黃黑,帶金白毫,香氣毫香顯,具甘草香,湯色淺黃紅亮,滋味清鮮醇和,葉底鮮紅帶黃。

政和工夫外形條索肥壯,金毫尖多,色澤烏褐油潤,內質香氣高而濃烈帶甜香,湯色紅豔,金圈顯目,滋味醇厚甘甜,葉底鮮嫩勻整,呈紅銅色。

坦洋工夫外形條索緊結整齊,葉色潤澤,毫尖金黃,香氣高鋭持久,內質清鮮甜和,甘爽醇厚,湯色紅豔呈深金,葉底紅勻光潤,滋味醇厚,略帶桂圓香氣。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政和工夫茶

百度百科-坦洋工夫

百度百科-白琳工夫

福建福安生產什麼茶葉?

福建福安生產坦洋工夫茶。

閩紅三大功夫茶之首的坦洋功夫紅茶,是福建省福安市紅茶品牌。首創於清咸豐元年既(1851),當時的“坦洋功夫”紅茶名聲鵲起,遠銷荷蘭、法國、日本、東南亞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更為荷蘭、英國等國家貴族所青睞。

4年既(1915)“坦洋功夫”紅茶與國酒茅台一起在萬國博覽會上贏得金獎,躋身國際名茶品牌之列。留下“閩紅精品天下高,坦洋功夫列榜首”的讚譽。2007年1月16日,福安坦洋功夫國家地理標誌名稱保護正式通過國家批准。認定該產品的地理標誌名稱為“坦洋功夫”。

以百年老字號“坦洋功夫”區域品牌提供了法律保障。2008年“坦洋功夫”成功註冊證明商標。並作為中國申奧第一茶登上國際舞台。

擴展資料

坦洋工夫茶形態特徵:明洪武四年(1371年),當地茶農從野生叢林中發現一株神異的古茶樹,遂將母本原株移到家園,經悉心培育分離選育出有性羣體小葉種。

該茶樹為灌木型,樹高2米左右,樹勢半披張,分枝適中較密,枝條細小;葉中型,為橢圓形或長橢圓形,葉呈水平着生,葉平均長8.8釐米,寬為3.5釐米,葉面多隆起,葉色綠或淡綠。

有少數呈紫紅色,芽葉茸毛稀少,多數屬於中葉類,一般大葉類佔30%,中葉類佔60%,小葉類佔10%左右;花型尚大,花萼5片,花瓣6-9瓣,柱頭多數為三分叉,雌蕊高於雄蕊,子房較大;育芽能力較強,芽頭密度大。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坦洋工夫茶

三大功夫茶是哪幾種茶

1、福建三大功夫茶——政和工夫。 原產於福建北部,以政和縣為主產區。成品茶系以政和大白茶品種為主體,適當拼配由小葉種茶樹羣體中選制的具有濃郁花香特色的工夫紅茶。

2、福建三大功夫茶——白琳工夫。 白琳工夫茶成品外形條索緊結纖秀,白毫多呈橙,毫香鮮爽愉快,湯色紅豔,滋味醇厚,葉底紅亮。白琳工夫主產地白琳鎮位於福鼎市中部,製作技藝傳承至今有250多年的歷史。

3、福建三大功夫茶——坦洋工夫。 原產於白雲山下清虹溪畔的坦洋村。條型肥壯緊秀,香高味濃,鮮爽甘醇,葉底紅豔。該茶於清咸豐、同治年間由福安坦洋村民胡福四試製成功。

坦洋工夫紅茶產地

坦洋工夫紅茶產地是福建省。坦洋工夫紅茶是福建省三大工夫紅茶之一,相傳於清咸豐、同治年間(1851一1874),由福安市坦洋村人試製成功,迄今已有100多年。產區分佈很廣,以福安市坦洋村為中心遍及福安、柘榮、壽寧、周寧、霞浦及屏南北部等地。以當地有性羣體種為原料,外形緊結圓直勻整,帶白毫,色澤烏黑有光,內質香氣清鮮高爽,湯鮮豔呈金,滋味醇厚,葉底紅勻光亮。

寧德特產有哪些

1、茶葉,寧德各縣普遍栽培,歷史悠久。紅茶、綠茶、白茶、花茶,質地優良,名茶甚多。“坦洋工夫”、“白琳工夫”佔福建三大工夫茶之二。福安“坦洋工夫”生產的紅茶,香味濃,以“條索緊細,略有白毫,葉色油潤,葉底明亮,湯色棕紅,滋味清醇”著稱。遠在明末,就打入國外市場,福安年均產量居全省第二位,是全國茶葉生產基地之一。

  2、綠竹筍,又稱馬蹄筍、綠筍,主產地福安、賽岐,產於夏季,質嫩味美,甜脆可口,清暑解渴,是盛夏酒筵的八閩山珍之一。已有400多年栽培歷史,獨創“清水白玉筍”罐頭,銷往國內外市場。2011年,福安約3萬農户參與綠竹生產,綠竹面積達5.5萬畝,年產綠竹筍1.2萬噸,產竹材1萬噸,年產值達1.2億元。

  3、紅曲,系古田、屏南特產,其中古田是紅曲正宗產地。明萬曆年間,《古田縣誌》有“由家鄉制曲,畲家鄉租山”的記載。生產歷史悠久,品質優良,工藝獨特,素以顏色鮮紅、表裏色澤好、糖化發酵能力強而聞名。年出口量佔全省同類產品的80%以上,其中屏南酒麴廠曾獲全國金牌、銀牌的七大名酒用曲。

  4、福安蜜沉沉酒,福安酒廠紅福牌蜜沉沉酒,已有130多年曆史,色澤金黃透亮,味甜香醇和,有舒筋活絡、滋補營養之功能。

  5、茶油,主產於福安,栽培歷史悠久。產品質純、色清、味美、氣香,可降血壓、抑膽固醇。

  6、獼猴桃,主產屏南,種植歷史悠久;營養和藥用價值高,質好、香氣濃、適宜加工,產品深受歡迎。

工夫紅茶產地

當前中國十九個省產茶(包括試種地區新疆、),其中有十二個省先後生產工夫紅茶。

中國工夫紅茶品類多、產地廣。按地區命名的有滇紅工夫、祁門工夫、浮樑工夫、寧紅工夫、宜紅工夫、湘江工夫、閩紅工夫(含坦洋工夫、白琳工夫、政和工夫)、越紅工夫、台灣工夫、江蘇工夫及粵紅工夫等。

祁門工夫

祁門工夫紅茶,主產於安徽省祁門縣,周邊地區也有生產,創制於清末,有着百餘年的生產歷史。

國外把祁紅、印度大吉嶺紅茶、斯里蘭卡烏伐紅茶列為世界三大高香紅茶,並把祁紅似蘭似蜜又藴蘭花香的氣味稱為“祁門香”,尤其受英國皇室貴族喜歡。

祁紅既適合清飲,領略特殊的香味,又適合調飲,加奶後乳色粉紅,香味猶存。

寧紅工夫

寧紅,我國最早的工夫紅茶之一,產於江西省修水縣、武寧縣、銅鼓縣等地,因修水、武寧古屬義寧州,故而所產紅茶稱之為寧州紅茶,簡稱寧紅。

遠在唐代時,修水縣就已盛產茶葉,紅茶則始於清朝道光年間,到十九世紀中葉,寧州工夫紅茶已成為當時著名紅茶之一。

寧紅除了散條形茶外,還有一種捆紮茶——龍鬚茶,用五彩線捆紮而成,形如紅纓之頭,沖泡時宛如一朵鮮豔的菊花,若沉若浮,有“杯底菊花掌上”之稱。

宜紅工夫

宜紅工夫,主產於湖北鄂西山區的宜昌、恩施兩地區,起源於19世紀中葉,至今有百餘年曆史。

條索緊細有毫,色澤烏潤,香氣甜純,滋味醇厚,湯色紅亮,葉底柔軟。

宜紅工夫,簡稱宜紅,容易混淆成江蘇宜興紅茶。

坦洋工夫是什麼茶(圖文)

      坦洋工夫是福建省三大工夫紅茶之一,原產於福安境內的坦洋村,曾以產地分佈最廣、產量、出口最多而名列“閩紅”之首。

      坦洋工夫的製作工藝可以分為四種:傳統手工製作工藝、傳統機械製作工藝、新工藝、創新工藝。

      傳統手工工藝的製作流程分為:萎凋、揉捻、發酵、焙籠烘乾。在解放之前,當時福安地區茶葉生產設備極其落後,所制紅茶全部由手工製作而成,採用這種工藝製出的坦洋工夫茶,聞起來帶着淡淡的炭火松香,入口後是桂圓的滋味,也就是享譽英倫、馳名中外的“桂香茶”。

      傳統機械製作工藝與傳統手工最大的區別是引進和改進製茶機械。因為機械化生產,茶味產生了變化,這個時期的香氣慢慢出現了焦糖香與薯香,新工藝在毛茶初制工藝方面,基本流程與上述傳統工藝相同,不同之處在於降低了發酵程度,保留了茶葉中的很大一部分活性成分,提倡後發酵,這種工藝之下的坦洋工夫滋味非常豐富,而且窖藏陳放之後的口感滋味特別爽滑。

      創新工藝其實是近年來花香型產品大受市場歡迎下研製出來的,這個工藝其實是融合了烏龍茶製作的一道搖青工藝,所製成坦洋工夫兼具紅茶的甜與烏龍茶的韻,深受諸多女性的喜愛。

      重要步驟提示:

      1、原產地:福安坦洋村。

      2、製作工藝:傳統手工製作工藝、傳統機械製作工藝、新工藝、創新工藝。

      3、傳統工藝:萎凋、揉捻、發酵、焙籠烘乾。

TAG標籤:產地 坦洋 工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