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烘青綠茶的品質特徵

烘青綠茶的品質特徵

烘青綠茶的品質特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外形:烘青綠茶的外形整齊勻稱,色澤綠潤,有光澤。

2. 香氣:烘青綠茶的香氣濃郁,清香持久,有類似鮮嫩蔬菜的味道。

3. 潤滑度:烘青綠茶口感柔滑細膩,口感圓潤。

4. 滋味:烘青綠茶的滋味清爽甘醇,口感舒適。

5. 色澤:烘青綠茶的湯色清澈明亮,色澤綠中帶黃。

6. 葉底:烘青綠茶的葉底顏色嫩綠,柔軟細嫩,具有一定的透明度。

總的來説,烘青綠茶是一種外形整齊,香氣清雅,回甘舒適,品質上乘的綠茶,適合廣大消費者飲用。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炒青綠茶和烘青綠茶的優缺點各是什麼

炒青綠茶優點:因綠茶乾燥方式採用炒幹而得名。按外形可分為長炒青、圓炒青和扁炒青三類。長炒青形似眉毛,又稱為眉茶。圓炒青外形如顆粒,又稱為珠茶。扁炒青又稱為扁形茶。長炒青的品質特點是條索緊結,色澤綠潤,香高持久,滋味濃郁,湯色、葉底黃亮。圓炒青有外形圓緊如珠、香高味濃、耐泡等品質特點。扁炒青成品扁平光滑、香鮮味醇,如西湖龍井。

烘青綠茶優點:大部分用於窨制各種花茶,稱之為茶坯。特點是外形完整稍彎曲、鋒苗顯露、幹色墨綠、香清味烘青綠茶醇、湯色葉底黃綠明亮。是用烘籠進行烘乾的,烘青毛茶經再加工精製後大部分作熏製花茶的茶坯,香氣一般不及炒青高,少數烘青名茶品質特優。

缺點比較:

1.湯色:烘青較炒青淺綠

2.滋味:炒青口味重於烘青,烘青較醇爽於炒青

3.香氣:烘青以清香幽雅,炒青清香高鋭,以粟香為好

4.葉底:烘青較炒青完整

拓展資料:

炒青外形:條索緊結、鋒苗顯,色澤灰綠光潤,內質:香氣高板栗香顯,滋味濃收斂性強,湯色、葉底黃綠欠亮。

烘青外形:條索較緊結,白毫顯色澤墨綠潤,內質:香氣清純豆香,滋味濃醇鮮爽,湯色綠亮明淨,葉底黃綠芽葉完整。

炒青:安徽屯炒青、舒炒青、江西饒炒青、浙江遂炒青、温炒青、湖南湘炒青。

炒青綠茶因綠茶乾燥方式採用炒幹而得名。按外形可分為長炒青、圓炒青和扁炒青三類。長炒青形似眉毛,又稱為眉茶。圓炒青外形如顆粒,又稱為珠茶。扁炒青又稱為扁形茶。長炒青的品質特點是條索緊結,色澤綠潤,香高持久,滋味濃郁,湯色、葉底黃亮。

圓炒青有外形圓緊如珠、香高味濃、耐泡等品質特點。扁炒青成品扁平光滑、香鮮味醇,如西湖龍井。貿易上審評眉茶品質,常採用法定的茶葉實物標準樣為對照依據,一般採用比準高、“低”、“相當”的三個檔次定級定價。

烘青:乾燥時採用烘焙烘乾過程由於不齊整性,作用只是提及幹縮,所以烘青條索比較粗鬆,表面顯露皺紋緊卷度較差體積較大,顯毫墨綠光潤,內質香氣清正,不及炒青香高滋味醇,清澈葉底完整,深綠稍黃,毛茶加工為窨制花茶茶坯。

直接烘乾的茶葉稱為烘青綠茶。烘青綠茶是用烘籠烘乾的,烘青綠茶經再加工精製後大部分作熏製花茶的茶坯,香氣一般不及炒青高,少數烘青名茶品質特優。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詞條:炒青綠茶, 百度百科詞條:烘青綠茶

綠茶品質特徵有哪些

綠茶有三綠特徵:即幹茶綠,湯色綠,葉底綠。因製法不同,有蒸青、烘青、曬青和炒青,特徵各異。1.蒸青綠茶特徵採用蒸氣殺青製成的綠茶稱蒸青,有中國蒸青、日本蒸青、俄羅斯蒸青、印度蒸青等。蒸青應具三綠特徵,即幹茶深綠色、菜湯黃綠色、葉底青綠色。大部分蒸青綠茶外形做成針狀。2.烘青綠茶特徵鍋炒殺青後烘乾的綠茶稱烘青,分普通烘青和特種烘青兩種。烘青綠茶一般有耐泡的特點。普通烘青採用一芽二、三葉製成,毛茶精製後稱素烘青,主要供作窨制各種花茶的茶坯。特徵是條索長直帶扁,有毫,色澤深綠,香清純,味醇和,湯色葉底黃綠明亮。特種烘青一般都是名優茶。3.曬青綠茶特徵鍋炒、殺青、揉捻、曬乾的綠茶稱曬青。曬青一般特徵是色澤墨綠或黑揭,湯色橙黃,有不同程度的日曬氣味。其中以雲南大葉種鮮葉製成的品質較好,稱滇青。其特徵是條索肥壯多毫,色澤深綠,香味較濃,收斂性強。4.炒青綠茶特徵鍋炒、殺青、揉捻、炒乾的綠茶稱炒青。因炒制方法和茶葉形狀的不同,分長炒青、圓炒青和特種炒青。(1)長炒青特徵:條形緊直渾圓,有鋒苗、色綠潤、香清高、味濃醇,湯色葉底黃綠明亮。炒青比烘青條緊而身骨重,湯味較濃。長炒青精製後稱眉茶供出口,分珍眉、秀眉、貢熙等。(2)圓炒青特徵:圓炒青顆粒細圓緊實,色澤綠潤,香味醇和。精製後的珠茶顆粒更圓緊光滑似珍珠,烏綠起霜,香味也提高,葉底有盤花芽葉。(3)特種炒青特徵:按形狀可分為扁片形、捲曲形、針形、圓珠形、直條形等。如西湖龍井是特種炒青綠茶,葉片扁平光滑挺直,以色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著。

綠茶的特點--炒青

綠茶,屬不發酵茶,特點是綠湯、綠葉。根據殺青方式和最終乾燥方式的不同,綠茶可分為炒青綠茶、烘青綠茶、蒸青綠茶、曬青綠茶。

綠茶的特點--炒青

(1)炒青綠茶

用鍋炒的方式進行乾燥而製成的綠茶稱為炒青綠茶。又由於在乾燥過程中受到的作用力的不同,有長炒青、圓炒青、扁炒青和特種炒青之分

長炒青 它的品質要求:外形條索緊結,色澤潤綠,香氣高鮮,湯色明綠,滋味濃爽,葉底嫩綠明亮。各種長炒青由於各地茶樹所處的生態條件不一,炒制技術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它們除具有炒青綠茶的一般特徵外,又有各自的地區品質特徵。

圓炒青 它的品質要求:顆粒圓緊。圓炒青產於浙江、安徽等地。要求顆粒圓結重實,色澤墨綠油潤;香醇味濃,湯色明綠、明亮;葉底勻嫩、明亮。因產地不同,品質又不盡相同。

扁炒青 它的品質要求:扁平光滑。因製法不同,品質特徵也有差異。

特種炒青 它是在製造過程中,雖以炒為主,但因採摘的原料細嫩,為了保持芽葉完整,最後當成品茶快乾燥時,改為烘乾而成。名茶有洞庭碧螺春、廬山雲霧、南京雨花茶等。

(2)烘青綠茶

它是以烘焙方式進行乾燥製成的綠茶。除了部分烘青名優綠茶直接供消費者品飲外,多數烘青綠茶,主要通過精製後,用來作為窨制花茶的茶坯。

一般烘青綠茶的品質特點:外形條索緊直,色澤深綠有潤。沖泡後,香氣清新,滋味鮮醇,湯色清明,葉底明綠。

精製後的烘青綠茶的品質特點:條索緊結細直,平伏勻稱,色澤深綠油潤。沖泡後,香氣較醇,湯色、葉底顯黃。精製茶經過鮮花窨制後,外形與精製茶基本相同。但其內質,特別是香氣發生了較大變化,香型依鮮花品種而異,均具有明顯花香,香氣鮮靈,清高純正。另外,滋味由鮮爽變為濃厚,澀味減輕而苦味略增;幹茶、茶湯、葉底都略黃

(3) 蒸青綠茶

它是用高温蒸汽殺青而製成的,這是我國古代茶葉製作的一種工藝。唐代時傳至日本,相沿至今,如日本的玉露茶、玉綠茶、等都是採用蒸汽殺青製作的。而我國自明代起,已改用鍋炒殺青,很少用蒸青的。蒸汽殺青與鍋炒殺青相比,蒸汽殺青製成的綠茶具有“三綠”風格:幹茶色澤深綠,茶湯淺綠,葉底青綠。但香氣較悶,澀味較重。

(4) 曬青綠茶

它是鮮葉經過殺青、揉捻,以後利用日光曬乾而成,主要產於:中南、西南地區,其茶樹呈喬木型,茶樹葉粗老,主要用於製作黑茶的原料。

本文轉自: 茶葉網 https://www.chayyy.com/knowledge/changshi/1732.html

綠茶品質應如何鑑定?

辨別綠茶的外形

長炒青的外形要求條索細緊、勻齊、有鋒苗,色澤綠潤。而烘青綠茶條索尚緊直,有鋒苗,顯毫,色澤深綠油潤。珠茶外形要求圓結如珠,重實勻淨,色澤綠潤。蒸青煎茶外形緊直,色澤深綠油潤。

各種名優綠茶更加註重外形,如龍井茶外形必須扁平光滑,單芽形綠茶必須芽形挺直完整,直條形綠茶條索必須緊直如針,曲條形綠茶必須細緊稍捲曲而顯毫,曲螺形綠茶必須緊捲曲成螺肉形且十分顯毫,珠粒形綠茶必須顆粒緊結如珠,蘭花形綠茶必須芽葉分開如蘭花,扎花形綠茶必須只只如干花。

辨別綠茶的內質

1、綠茶香氣:一是有煙焦氣味,這是殺青温度過高造成焦葉,或殺青機、烘乾機漏煙造成煙味所致。二是有油墨、塑料等異味,這是包裝材料印刷油墨或包裝塑料有異味所污染。三是有水悶氣味,這是茶葉在制中堆積時間過長,或烘炒温度過低造成。

2、綠茶湯色:一是黃湯,這是殺青中悶炒時間過長,殺青葉未攤涼,揉捻中重壓時間過長,烘炒温度過低或存放時間過長所致。二是混濁不明亮,這是鮮葉帶有泥土夾雜物,揉捻過重,烘炒時間過長之故。

3、綠茶滋味:一是有煙焦味,這與香氣有煙焦氣味造成原因一樣。二是滋味粗澀不鮮爽,這是鮮葉粗老或是殺青不足,烘炒温度過低造成。三是滋味淡薄,這是鮮葉嫩度不夠,或過嫩,或揉捻不充分所致。四是有異味,這是包裝或存放中污染造成。

看、聞、摸、品辨別綠茶

1、色澤-——綠茶中的炒青應呈黃綠色,烘青應呈深綠色蒸青應呈翠綠色,龍井則應在鮮綠色中略帶米;如果綠茶色澤灰暗、深褐,質量必定不佳。綠茶的汽色應呈淺綠或黃綠,清澈明亮,若為暗黃或混濁不清,也定不是好茶。

2、香氣——各類茶葉本身都有香味,如綠茶具清香,上品綠茶還有蘭花香、板栗香等。

3、口味——上等綠茶初嘗有其苦澀感,但回味濃醇,令口舌生津;粗老劣茶則淡而無味,甚至澀口、麻舌。

4、外形——如好的龍井茶,外形光、扁平、直,形似碗釘;好的珠茶,顆粒圓緊、均勻;好的毛峯 茶芽毫多、芽鋒露等等。如果條索鬆散,顆粒鬆泡,葉表粗糙,身骨輕飄,就算不上是好茶了。

注意事項

沖泡外形緊結重實的茶(碧螺春、平水珠茶、湧溪火青、都勻毛尖、君山銀針、廬山雲霧等):燙杯之後,先將合適温度的水衝入杯中,然後取茶投入,不加蓋。一段時間之後,茶湯涼至適口,即可品茶。第一泡的茶湯,尚餘三分之一,則可續水。

沖泡條索鬆展的茶(六安瓜片、黃山毛峯、太平猴魁、舒城蘭花等):燙杯後,取茶入杯。衝入適温的水,至杯容量三分之一(也可少一些,但需覆蓋茶葉),稍停約兩分鐘,待幹茶吸水伸展,再衝水至滿。

綠茶的種類

綠茶的種類分為四種,分別是炒青綠茶、蒸青綠茶、曬青綠茶、烘青綠茶。

1、炒青綠茶,炒青綠茶是通過採用炒乾的方式而獲得的成品綠茶。按外形可分為長炒青、圓炒青和扁炒青三類。長炒青的品質特點是條索緊結,色澤綠潤,香高持久,滋味濃郁,湯色、葉底黃亮。

2、蒸青綠茶,指利用蒸汽來殺青的製茶工藝而獲得的成品綠茶。蒸青綠茶在唐宋時比較盛行,當時蒸青製法還經佛教途徑傳入日本。日本仍沿用這種製茶方法,比如日本盛行的抹茶就是蒸青綠茶中的一種。

3、曬青綠茶,大葉曬青毛茶是雲南的原料。具有香高味醇、厚重甘甜的品質特徵。其芽葉肥大、茸毛密長、節間長、含水量高、嫩莖粗、持嫩性強。

4、烘青綠茶,烘青綠茶大部分用於窨制各種花茶,稱之為茶坯。特點是外形完整稍彎曲、鋒苗顯露、幹色墨綠、香清味醇、湯色葉底黃綠明亮。烘青綠茶大部分用於窨制各種花茶,稱之為茶坯。

綠茶的品鑑方法:

綠茶之色澤亦隨茶類而異,如眉茶珠茶輝白均以灰白綠色為上。毛峯則以墨綠而略帶褐色者為上,龍井玉露瓜片均以翠綠色為上。總之,色澤須深而鮮,潤而均勻者為上。暗而枯,淺而不均勻,或甚至有不正色,劣變色,起泡者,有斑點者,均為劣品。

尤須注意者,即茶條之彎曲部位亦須均勻適度,方為上品。鑑定形狀與色澤時,須將茶翻拌均勻,上下多看,並使光線分別自身前後來以對照之,兩盤茶葉,亦須隨時交換其位置以比較之。

炒青綠茶和烘青綠茶的區別?

區別一、乾燥工藝不同

烘青綠茶

烘青乾燥工序,分為毛火烘焙和足火烘焙兩種,現分述如下:

毛火烘焙:採用高温薄攤,快速烘乾法。温度80-90℃,每籠攤葉3-4斤,均勻攤在烘籠口,中心較厚,四周稍薄,葉攤好後,再置於火爐上。每隔3-4分鐘翻一次,手離攤葉5cm處有熱感,感到有温度,將烘籠取下,置於竹蓋上,以免茶未落入火爐,產生煙味,影響茶葉質量,烘約15分鐘,達六七成幹,茶葉稍硬有觸手感覺,即可起烘攤晾半

呈火烘焙:採用低温慢烘法。温度70℃左右,每籠攤葉4-5斤,每隔10分鐘翻拌一次,(翻拌方法同毛火一樣,手勢要輕)。當手揉茶葉成粉末時,即可下烘,呈火烘焙,歷時60分鐘左右。

炒青綠茶

採用輕揉、輕炒手法,達到固定形狀,繼續顯毫,蒸發水分的目的。當九成幹左右時,起鍋將茶葉攤放在桑皮紙上,連紙放在鍋上文火烘至足幹。鍋温約30~40°C,足幹葉含水量7%左右,歷時6~8分鐘。全程約為40分鐘左右。

區別二、主要品種不同

烘青綠茶

主要有黃山毛峯、太平猴魁、六安瓜片、敬亭綠雪、天山綠茶、顧渚紫筍、江山綠牡丹、峨眉毛峯、金水翠峯、峽州碧峯、南糯白毫等。

炒青綠茶

炒青綠茶的主要品種,有眉茶、珠茶、西湖龍井、老竹大方、碧螺春、蒙頂甘露、都勻毛尖、信陽毛尖、午子仙毫、南京雨花茶、金獎惠明、高橋銀峯、韶山韶峯、安化松針、古丈毛尖、江華毛尖、大庸毛尖、桂平西山茶、廬山雲霧等等。

區別三、品質特徵不同

炒青綠茶

品質特徵是,條索緊結光潤,湯色、葉底碧綠,香氣鮮鋭,滋味濃厚而富有收斂性,耐沖泡。

烘青綠茶

烘青綠茶有青香味,且幹色澤一般表現為綠色,白毫較顯,一般用拿上手會看見白毫四散,飄在空中。因為乾燥到位。

但條索略粗鬆,因為製茶過程中如果揉捻過重、過長,則會出現黑條,幹茶有明顯的火烘味,香氣較鋭,沖泡後一般的茶湯會表現為黃綠色,或嫩綠色,翠綠色。

滋味鮮爽,回甘,但不耐泡,葉底香氣一般不持久,因為高温烘培後,部分香氣物質如芳香類會揮發,所以香氣不持久,葉底表現為嫩綠,或綠亮。不會顯褐色。

綠茶的特點

綠茶的特點為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

綠茶是不發酵茶,由於其特性決定了它較多的保留了鮮葉內的天然物質。其中茶多酚、咖啡鹼保留了鮮葉的85%以上,葉綠素保留50%左右,維生素損失也較少,從而形成了綠茶“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的特點。

綠茶的四大種類及代表茶

1、炒青綠茶

炒青綠茶是指採用滾筒或鍋炒的方式殺青、乾燥的綠茶,其外形緊結、色澤綠潤、香氣高鮮、湯色綠眀,滋味濃而爽口。炒青綠茶是綠茶中產量最龐大的,還可以細分為長炒青、圓炒青、扁炒青等。代表性名茶如:婺綠、平水珠茶、西湖龍井、碧螺春、六安瓜片、松蘿茶、信陽毛尖等。

2、烘青綠茶

烘青綠茶是指在乾燥工藝中,用烘籠或烘乾機烘乾的綠茶,其外形完整、色澤深綠油潤、香氣清高、湯色清澈明亮、滋味鮮醇。其中名品有黃山毛峯、太平猴魁、敬亭綠雪、天山綠茶、江山綠牡丹、峨眉毛峯、南糯白毫等。

3、蒸青綠茶

蒸青綠茶是中國綠茶最早的製法,利用熱蒸汽來對鮮葉進行殺青,再經揉捻、乾燥。蒸青綠茶外形緊細呈針狀,色澤鮮綠或深綠油潤有光,湯色澄清,呈淺黃綠色,有清香,滋味醇或略澀。目前我國蒸青綠茶生產量較少,主要品種有恩施玉露,中國煎茶以及台灣部分茶區產品等。

4、曬青綠茶

曬青綠茶就是用日光進行乾燥的綠茶,其外形粗大,色澤深綠尚油潤,香氣高,湯色黃綠明亮,滋味濃尚醇,收斂性強,主要分佈在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等省有少量生產,其中以雲南大葉種的品質最好,稱為“滇青”,不過大都被用作緊壓茶的原料了。

按照製作方式來分綠茶有哪些代表茶類

1、炒青綠茶

炒青綠茶是指在初加工過程中,乾燥以炒為主,形成的是香氣濃郁高爽,滋味濃醇厚爽的風格。

炒青綠茶在乾燥的過程中,由於受到手工或機械的作用力不同,形成長條形、圓珠形等不同形狀,故又分為長炒青、圓炒青、扁炒青、特種炒青等。

代表茶1:西湖龍井

龍井茶屬於扁炒青。產地分佈在杭州西湖西南龍井村四周的秀山峻峯,有“獅峯龍井”、“梅塢龍井”、“西湖龍井”三個品類。三個茶品以“獅峯龍井”品質最佳。外形嫩葉包芽,扁平挺直,色澤翠綠。

龍井茶宜用85℃左右的開水進行沖泡,沖泡後芽葉簇立杯中交錯相映,上下沉浮,栩栩如生。

代表茶2:洞庭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屬於特種炒青。碧螺春產於江蘇吳縣太湖洞庭山,品質特點為:外形條索纖細,捲曲似螺,白毫特顯,色澤銀綠隱翠光潤。

湯色碧綠清澈,滋味清鮮回甜,葉底幼嫩柔勻亮,故素有“一嫩三鮮”之稱。嫩是指芽葉幼嫩;三鮮是:香氣鮮爽、味道鮮醇、湯色鮮明。

2、烘青綠茶

烘青綠茶是指在初加工過程中,乾燥以烘為主,形成的是香氣清高鮮爽,滋味清醇甘爽的烘青綠茶。

烘青綠茶一般根據原料的嫩度分普通烘青綠茶和特種烘青綠茶。特種炒青綠茶是指乾燥時烘乾的名優綠茶,如黃山毛峯、太平猴魁等。

代表茶: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屬於特種烘青綠茶。產於安徽黃山山脈,產量不多,外形平展挺直,白毫隱伏,有“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之稱。色澤蒼綠勻潤,葉脈綠中隱紅,俗稱“紅花線”。

香氣高爽持久,湯色青綠明淨,滋味鮮醇回甜,葉底芽葉肥壯。品飲時能領略到“頭泡香高、二泡味濃、三泡四泡幽香猶存”的感覺。

3、曬青綠茶

曬青綠茶是指在初加工過程中,乾燥以曬乾為主。

曬青綠茶香氣較高,滋味濃厚,有日曬氣味的曬青綠茶風格。其中以雲南大葉種的品質最好,稱為“滇青”。

代表茶:滇青

外形條索粗壯,有白豪,色澤深綠尚油潤,內質香氣高,湯色黃綠明亮,滋味濃尚醇,收斂性強,葉底肥厚。

4、蒸青綠茶

蒸青綠茶是我國古代的殺青方法,唐代傳至日本,相沿至今。

蒸青是利用蒸汽量來破壞鮮葉中酶活性,形成幹茶色澤深綠,茶湯碧綠和葉底青綠的品質特徵。

代表茶:恩施玉露

恩施玉露產於湖北市恩施市東南部,是中國歷史名茶。其原料採用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大小均勻,節短葉密的鮮葉為原料。外形條索緊圓光滑,色澤蒼翠綠潤。湯色嫩綠明亮,香氣清爽,滋味醇和。

5、烘炒結合型綠茶

烘炒結合型綠茶是指在初加工過程中,乾燥程序有烘有炒。

其分類的茶葉產品品質風格各不相同,如雁蕩毛峯茶,昭關翠須,惠明茶,高橋銀峯等。

如何鑑別綠茶的品質?它有哪些品種?如何沖泡飲用?

分類: 生活

解析:

外形:茶葉的外形包括色澤在內,為決定茶葉品質的重要因素。審評處形,即檢驗茶葉外形鬆緊、整碎、粗細、輕重、均勻程度及片、梗含量與色澤。

嫩度:茶葉的老嫩與品質有密切關係。凡茶身緊結重實,完整飽滿、芽頭多、有苗鋒的,均表示茶葉嫩、品質好;反之,枯散、碎斷輕飄、粗大者為老茶製成,品質次。

淨度:即正茶內含有梗、片末、樸及其它雜質的程度。

勻度:是指茶葉是否整齊一致,長短粗細相差甚少者為佳。

色澤:凡色澤調和、光滑明亮,油潤鮮豔的,通常稱為原料細嫩,或做工精良的產品,品質優,反之則次。

二、香氣:北方通稱“茶香”。茶葉經開水沖泡五分鐘後,傾出茶汁於審評碗內,嗅其香氣是否正常。以花香,果香、蜜糖香等令人喜受的香氣為佳。而煙、餿、黴,老火等氣味,往往是由於製造處理不良或包裝貯藏不良所致。

三、滋味:北方通常稱“茶口”凡茶湯醇厚、鮮濃者表示水浸出物含量多而且成份好。茶湯苦澀,粗老表示水浸出物成份不好。茶湯軟弱、淡薄表示水浸出物含量不足。

四、水色:也稱“湯色”。審評水色主要的區別品質的新鮮程度和鮮葉的老嫩程度。最理想的水色是綠茶要清碧濃鮮,紅茶要求紅豔而明亮。低級或變質的茶葉,則水色混濁而晦暗。

五、葉底:審評葉底主要是看它色澤及老嫩程度。芽尖及組織細密而柔軟的葉片愈多,表示茶葉嫩度愈高。葉質粗糙而硬薄則表示茶葉粗老及生長情況不良。色澤明亮而調和且質地一致,表示製茶技術處理良好 .

綠 茶 的 種 類

1、烘青綠茶

普通烘青:閩烘青、浙烘青、徽烘青、蘇烘青等。

細嫩烘青:黃山毛峯、太平猴魁、華頂雲霧、高橋銀峯等。

2、炒青綠茶

眉茶:炒青、特珍、珍眉、鳳眉、秀眉、貢熙等。

珠茶:珠茶、雨茶、秀眉等。

細嫩炒青:龍井、大方、碧螺春、雨花茶、松針等。

3、曬青綠茶

滇青、川青、陝青等。

4、蒸青綠茶

煎茶、玉露等。

綠茶味道清晰,含許多有益人體的茶葉成分,所以一直被視為養身佳品,尤其是老年人更喜歡喝綠茶,認為喝綠茶能延年益壽。綠茶的沖泡方式和烏龍茶一樣,只是綠茶含有許多嫩葉,所以沖泡時需要注意小細節 ,以免破壞茶葉成分。

茶壺的選擇

綠茶的味道較清淡,適合用瓷壺沖泡,香味較容易揮發出來。

茶葉分量

因為綠茶葉較為膨鬆,所以茶葉放置容量可以佔壺身1/2或2/3。

泡茶的水温

綠茶多采用樹的嫩葉,所以不適合用滾燙的開水沖泡,以免破壞維生素或其他茶葉成分,適合沖泡的水温為70—80℃。

泡茶的方式

由於味道清爽,所以不適合將第一泡(温潤泡)倒掉。第二泡以後,每增一泡即增加15秒鐘,以此類推,約可沖泡三次。

煎茶、抹茶和綠茶粉有何不同?

煎茶是蒸青綠茶。沖泡方法和一般茶葉相同,茶湯有海苔香味。抹茶和綠茶粉則是將茶葉研磨成粉末連着茶湯一起喝,也就是近幾年流行 的“吃茶”。不過,抹茶是日本碾茶,利用石磨磨成幾微米,可以懸浮在熱水中而不沉澱,價格很高。綠茶粉則是將茶葉磨成粉狀,沖泡後還是會沉澱,茶湯顏色呈淡綠色

湯色明亮、葉嫩勻齊、香凜持久,醇厚味甘”。是(  )的品質特點。

湯色明亮、葉嫩勻齊、香凜持久,醇厚味甘。”是廬山雲霧的品質特點。

通常用“六絕”來形容廬山雲霧茶,即“條索粗壯、青翠多毫、湯色明亮、葉嫩勻齊、香凜持久,醇厚味甘”。這是廬山雲霧茶的品質特徵的直接體現。

廬山雲霧茶雲霧茶風味獨特,由於受廬山涼爽多霧的氣候及日光直射時間短等條件影響,形成其葉厚,毫多,醇甘耐泡,含單寧,芳香油類和維生素較多等特點,不僅味道濃郁清香,怡神解瀉,而且可以幫助消化,殺菌解毒,具有防止腸胃感染,增加抗壞血病等功能。

廬山雲霧:

廬山雲霧茶是中國名茶系列之一,屬於綠茶中的一種,蘭花型,烘青綠茶,主產於江西省九江市的廬山,這裏北靠長江、南臨鄱陽湖,羣山秀麗,植被茂盛,其幹茶條索粗壯,青翠多毫,湯色明亮,葉嫩勻齊,香凜持久,味甘醇厚。

東漢時期,佛教徒雲集於江西廬山,他們攀崖登峯,親闢園圃種植茶樹,明太祖朱無璋登基前曾在廬山屯兵,廬山之名廣為人知,廬山雲霧茶也是明朝開始生產的,由僧侶培植,質優而量少,很快便聞名於世了。

TAG標籤:綠茶 烘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