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美食

當前位置 /首頁/健康美食 > /列表

艾餈需要放姜嗎

艾餈需要放姜嗎

艾餈需要放姜嗎:答案是不需要。

1、艾餈不需要放姜。

2、青團中餡料可以放甜的也可以放鹹的,和包子差不多。做青團,有的採用漿麥草,有的採用青艾汁,也有用其他綠葉蔬菜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而更多被人用來當作春遊小吃。

3、青團中含有豐富的澱粉,是一種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果食用過多,則容易增加腸胃負擔,引起腹脹、打嗝等胃腸不適反應。

1、艾餈不需要放姜。

2、青團中餡料可以放甜的也可以放鹹的,和包子差不多。做青團,有的採用漿麥草,有的採用青艾汁,也有用其他綠葉蔬菜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而更多被人用來當作春遊小吃。

3、青團中含有豐富的澱粉,是一種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果食用過多,則容易增加腸胃負擔,引起腹脹、打嗝等胃腸不適反應。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1、艾餈不需要放姜。

2、青團中餡料可以放甜的也可以放鹹的,和包子差不多。做青團,有的採用漿麥草,有的採用青艾汁,也有用其他綠葉蔬菜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而更多被人用來當作春遊小吃。

3、青團中含有豐富的澱粉,是一種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果食用過多,則容易增加腸胃負擔,引起腹脹、打嗝等胃腸不適反應。

艾草的各種做法?

艾草的做法

一.艾餈(艾草青團)的做法

1.首先把新鮮的艾葉留葉去柄清洗乾淨放到鍋裏用沸水焯一下,然後撈出來加適量清水用料理機打成糊或者用刀剁成艾葉糊備用。

2.接下來就是做餡,將冬筍、五花肉、葱、香菇、等餡料剁碎,要求餡不能剁太粗或太細,太粗了則不好包皮,也不利於各種味道的散發和相融,太細了口感不好。餡料剁碎完成後加少量味精、胡椒粉和鹽攪拌均勻備用。

3.將準備好的糯米粉置入大盆中,同時加入艾草糊和適量的白糖,把糯米粉、艾草糊、白砂糖混合在一起,一斤的糯米粉大約加半斤白砂糖,如果不希望味太甜,白砂糖可適當減量。然後加上花生油,一邊攪拌一邊加水(主要加水的時候切莫心急加太多水了,水太多了就沒辦法搓成團了),揉成糯米糰,再把糯米糰均勻地分成許多小團,在手心把糯米小團均勻的攤成薄厚均勻的片,這就是青團的皮。

4.接下來開始往皮裏放入做好的餡,然後將皮收口捏圓做成生胚。(注意:餡不要太多或太少,太多的話在蒸的過程中容易爆裂,餡會散落,太少香味不夠濃郁)將這一個個捏好的青團放在芒果葉上,因為芒果葉有一股香味,青團可以吸收它的香味,吃起來有一股淡淡的清香。當然如果沒有芒果葉子的話也可以把青團放在荷葉片上。

最後將青團整齊擺放在蒸籠裏,面上蘸水同時點上炒香的黑芝麻,完了之後就可以把大鍋裏的水燒開,然後把蒸籠放到鐵鍋上面去蒸了,中火蒸上15分鐘到20分鐘即可。

二.艾葉老母雞湯

取新鮮艾葉15g,宰殺乾淨老母雞去內臟一隻。把老母雞洗淨切塊放入蠱中,加入少許薑絲、適量米酒和清水,用大火燒開後加入艾葉,見艾葉煮熟即可。取用新鮮艾葉煲湯沒有老艾那麼苦,食之有一股濃香。此湯可分2~3次食用,適合婦女月經期服用,此湯有具有温陽散寒,活血化瘀、温經補血的功效。

三.艾葉紅棗煮雞蛋

將艾葉、大棗、雞蛋洗淨一同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煮沸直到雞蛋煮熟然後剝去雞蛋殼放入湯汁中再文火 5~10 分鐘,放入適量紅糖,待紅糖溶解後過濾去艾葉,食用紅棗湯汁和雞蛋。

我家的黃餈的做法步驟圖,我家的黃餈怎麼做

用料  

糯米粉    

艾草    

餡料    

灰水或鹼水    

我家的傳統客家艾餈、黃餈的做法  

艾餈的甜味餡料: 花生米炒熟去皮碾碎,糖刮成粉(顆粒大影響口感),加入少量芝麻混合,比例按各人口味調整。

黃餈的鹹味餡料: 家裏常吃的組合有兩種,這次做的是芥蘭頭、沙葛、木耳、豆腐泡切丁,與肉末和少許葱末混合,豆腐泡也是少許即可,用花生油炒熟待用。 家裏常做的鹹味餡料組合還有筍和肉末,鮮筍或筍乾都可以,一樣需要切丁炒熟。

揉麪團: 糯米粉有乾粉和濕粉之分,家裏這次用的是親戚用濕糯米打的濕粉,艾餈和黃餈各用了兩斤半的粉。

介紹下灰水(如果沒有可用鹼水代替): 食用灰水是某些植物燒灰製成的天然鹼水,沒有灰水的餈不是好餈。

艾餈的麪糰: 艾餈的麪糰需要煮艾,取嫩艾草,洗淨,灼水殺青就撈起用涼水洗兩遍,祛澀味。

煮艾草: 將殺青後的艾草加入適量水熬煮,水不超過艾草,大火燒開後加入一點灰水轉中火熬煮(家裏這次是兩斤左右的艾草加了50ml左右的灰水),不時攪拌下,不需要蓋蓋子,直至艾草葉子輕輕用手一揉便化開即可關火。

趁熱將煮好的艾草撈起揉麪,如果感覺麪糰太乾,可以加入適量熬煮艾草的水,麪糰揉開後,再加一點灰水揉麪(按這次的比例是50ml不到)

揉好的大面團忘記拍了,給大家看個小的,色澤是不是很漂亮,完全手機拍攝並且沒有任何修圖。

黃餈的麪糰: 比較簡單,如果使用濕粉則是炒幹一點,加入灰水直接揉麪,家裏這次大概用了兩斤半濕粉,350ml灰水; 乾粉的話則首先使用開水揉麪,開始的時候大家小心燙手,很快會涼下來的(説到這不得不感謝媽媽的雙手),注意不要一下加太多水,還要加灰水的呢。 揉麪需要力量,有力道揉出來的麪糰才會有勁道,這個需要看個人手感把握,如果自己拿不準的話,有個檢驗的小竅門,就是捏一點點放去開水裏煮熟嚐嚐口感。

開始捏陶瓷般的手工活了: 麪糰圖中的小麪糰,是一個餈的大概用量,在雙手手心反向迴旋揉成上圖的陀螺形。用拇指沾點花生油在頂端按壓一個小坑。

像這樣一手轉動麪糰,一手不停的往裏捏。(媽媽的手是摘了艾草弄得黑黑洗不掉)

往裏捏,上窄下寬。

像不像鬱金香?

口要稍微薄點。

艾餈的皮要做得比黃餈的厚些小些,因為糖餡多了會膩。

盛入餡料。

一手托住底部轉動,一手虎口輕輕將麪皮的口往回收。

口部收緊的後期手勢,手指漸漸下壓。彷彿在捏陶瓷。

成品特寫。

燒一鍋水,水開了以後,直接將餈下水,量多需要分批;煮至餈都浮起來再煮一會就可以出鍋了,不用太久。裝餈的盤子先刷一層油防止粘底。

蒸艾餈的做法,蒸艾餈怎麼做好吃,蒸艾餈的家常做法

主料艾葉250g糯米粉400g澄粉100g 輔料油適量糖適量花生適量芝麻適量

步驟

艾餈的做法步驟11.取新鮮艾草,留葉去莖,洗淨備用。

艾餈的做法步驟22.適量清水入鍋燒開,艾葉下鍋,大火煮15分鐘左右。

艾餈的做法步驟33.撈出艾葉,儘量多瀝些水,然後將其剁碎。

艾餈的做法步驟44.事先將糯米粉、澄粉、少許糖、幾滴油混合均勻,然後趁熱加入剁好的艾末,然後與粉和勻成麪糰(忘記拍麪糰了)備用。

艾餈的做法步驟55.事先選好花生、芝麻。

艾餈的做法步驟66.鍋燒乾,花生下鍋,大火快速翻炒,至花生米稍開裂,出鍋裝盤,趁熱去其紅衣(花生的紅衣其實也是個好東西,不過熱鍋爆炒過後已經有點焦,還是去了好)。然後用擀麪杖或刀面將其壓碎(個人喜歡粗顆粒,吃起來比較有嚼勁)。

艾餈的做法步驟77.取一小團面,先用雙手揉成圓,然後左手五指合攏成窩狀,右手大拇指插入麪糰中,其它四指在麪糰外,配合着大拇指,逆時針方向,慢慢將麪皮捏薄,最後形成一個圓底的上開口袋。將備好的餡料裝入其中,右手合攏,蓋於左手上,慢慢地揉着開口部分的麪皮,慢慢將口袋收口,最後雙手將其搓圓即可。

艾餈的做法步驟88.包好的艾餈

艾餈的做法步驟99.事先取幾片木菠蘿的葉子(蕉葉、粽葉均可),清水洗淨後用熱水燙煮,瀝乾水,放涼。蒸籠上鍋,用剪刀剪下合適大小的木菠蘿的葉片,將其光滑面鋪在蒸籠上面,然後放上包好的艾餈,最後蓋上蓋子,大火蒸15分鐘即可。

艾餈的做法步驟1010.蒸熟的艾餈

小貼士

1、澄粉主要是用來做粉餃面片的,這裏加入少許,可以使做好的餈粑不那麼粘、吃起來沒那麼膩。

2、加入少許油的目的是使得麪皮較光滑,不粘,而且成型好。

很愛吃南方的餈粑,艾葉餈粑怎麼做呢?

艾葉餈耙在我們這裏叫做“ 青團 ”,是清明前後必吃的傳統點心,作為江南一帶的經典點心,傳統的做法是以艾草汁或者煮熟剁碎的艾葉與糯米麪混合,讓麪糰自帶青色,分成小劑子,包入豆沙餡,蒸熟就是經典的紅豆沙青團。

艾草 是時令食材,只在每年的3-5月可採摘,到了後期也會因為艾葉比較老,而不不適合製作艾葉餈粑。作為家庭比較簡單製作方法,我們可以選 擇乾燥過的艾葉粉來代替新鮮艾葉 ,這樣一年四季想吃的時候,都可以製作,不受季節的。

我製作艾葉餈粑(青團)的時候,通常會 除了糯米粉,還會加入一些粘米粉, 通過熱水把它燙熟( 燙麪 做法), 麪粉糊化,來增加麪糰的韌性 。粘米粉本身沒有黏性,還可以用於 降低糯米粉的黏性 ,讓口感保持軟糯的同時,做到 好吃不粘牙 。這個在傳統方子上有所改變的方法,製作出來的艾葉餈粑(青團)得到了家人的一致認可。

下面把方法分享給大家,希望給大家一些參考!

配料:(14個量)

艾草粉:8g,温水(用於艾草粉):90g,糯米粉:150g,豬油:15g,

澄粉(小麥澱粉):45g,開水(用於澄粉):100g,

温水(用於調節麪糰軟硬度):適量。豆沙餡:280g。

1、艾草粉用温水慢慢化開,攪拌均勻。

2、開水一次性倒入澄粉中,不停的攪拌,將其完全燙熟至半透明狀。這一步叫做“燙麪”,麪粉糊化,可以增加麪糰的韌性。

3、澄粉糊倒入糯米粉中,先倒入一半艾草汁,翻拌均勻。再慢慢加入剩餘的艾草汁,慢慢把麪糰揉搓成型,如果麪糰不成團,適當加入温水,知道揉成一個光滑不沾手的麪糰。

4、將豬油慢慢揉入麪糰中,讓其完全吸收。

5、麪糰搓成長條,蓋保鮮膜鬆弛20分鐘。

6、麪糰和豆沙餡都分成14份,分別包餡搓圓,收口向下,儘量修復裂痕,否則蒸出來容易開裂。

7、青團在蒸籠碼好,表面刷一層豬油,蒸鍋大火上汽以後,蒸15-20分鐘即可。

8、出爐以後立即在表面再刷一層豬油,防止乾燥和開裂,略涼以後,用保鮮膜一個個包好。

1、不同品牌的糯米粉、澄粉 吸水性 有所不同,在麪糰揉搓成團的過程,額外加入的温水,要慢慢加入,按照實際情況而定,最後的麪糰是不軟不硬的狀態。

2、如果做出來的青團有 不成形、變形或塌陷 的情況,一般有兩種情況, 艾草麪糰太軟或者蒸鍋密封性不好 ,水汽迴流讓青團生胚沾濕,最後成品就不美觀。解決方法:最後調節麪糰軟硬的温水的量要把控好,慢慢的加。蒸鍋可以包裹上一塊大的紗布,防止水汽倒流。

3、兩次刷豬油是防止青團表面開裂和乾燥,不要忘記喲!

4、青團蒸的時間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如果青團做的比我的大,建議增加蒸的時間。

這就是我製作“ 艾葉餈粑 ”的方法,喜歡的夥伴趕緊學起來吧,相信你們一定會比我做的更好喲!

夥伴們, 你們家鄉是怎麼製作艾葉餈粑的呢?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獨家 美食 心得喲! 歡迎一起交流和感受中國傳統 美食 和文化!

艾葉。生長在春天的3月份,採摘的最佳時節是在4月份左右,清明節左右,那個時候的艾葉是最嫩的。

艾葉的藥用價值很高,既能食用,也能外用。艾葉具有理氣血,温經脈,逐濕寒,止冷痛等等的功效。

在我們南方,艾葉也通常會作為一道食材而放上餐桌。艾葉可以做成:艾葉煎蛋,艾餈。這些都是較為平常可以看到的。

艾餈,我們客家人在三四月,艾葉最嫩的時期,進行採摘,用於製作艾餈。

其中製作方法也是較為簡單的。

1.把採摘回來的艾葉,比較嫩的部分,洗乾淨備用。

2.艾餈的餡料,我們通常是用花生,糖,芝麻。把炒肉的花生,敲碎,可以用料理機,但是不要打的太碎,有顆粒感最佳。把打碎的花生跟糖芝麻一起攪拌均勻備用

3.把上面洗乾淨的艾葉,鍋中燒開水,放入艾葉,燙一分鐘撈出。

4.撈出的艾葉放入料理機中,放入少許的水,打成艾葉汁。

5.把艾葉汁倒入糯米粉中(糯米粉中加上少許的粘米粉)反覆揉搓成麪糰。

6.把麪糰分成小份的圓團,然後把小份的團包入餡料,再搓成圓團。

7.把揉搓好的小圓團,讓入開水鍋隔水蒸熟即可食用。

相信很多城市裏面的人都沒有自己做過艾葉餈粑吧?下面小饞就要為大家來介紹一下艾葉餈粑的做法,在下次艾葉生長的季節,大家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做艾葉餈粑需要用什麼東西。做艾葉餈粑需要準備的材料,有 新鮮的艾葉,糯米粉,粘米粉,紅糖,花生,粽子葉, 這是每次做艾葉餈粑都必備的幾種食物。

首先要處理的就是這些新鮮的艾葉,我們需要將採回來的艾葉洗乾淨,然後再將它們放到鍋裏去煮,煮的時候一定要把他們煮爛,並且煮完之後還需要用冷水浸泡。這樣才能夠將艾葉當中的苦味給去掉。

艾葉餈粑是南方傳統小吃,有些地方有清明,端午吃艾葉餈粑的習俗。艾葉餈粑口味獨特,而且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艾葉具有,散寒止痛,温經止血,排濕,止汗,安胎,調經等功效。艾葉粽子對於脾胃虛寒食慾減少,泄瀉和氣虛引起的氣短無力,妊娠腹墜脹等症患者有治療作用。

糯米有收澀作用,所以艾葉餈粑也適合尿頻,自汗患者食用。

再來説説艾葉餈粑怎麼做

一摘取新鮮的嫩艾適量,洗淨。燒開水把艾葉倒入鍋中焯熟,要煮熟透。撈出來,倒入冷水中漂洗乾淨,然後用手使勁擠出水,去除艾葉的苦澀。

二,把焯水後的艾葉剁碎,越碎越好,如果有榨汁機最好用榨汁機,把艾葉倒入榨汁機,加入適量的白糖榨成汁。這樣加入白糖容易混勻,否則在揉糯米粉的時候要加適量白糖,這樣糯米餈粑口感才好吃。

三,把艾葉汁調入適量的糯米粉,揉搓成糯米粑粑。注意糯米粉的量,要保證能成型,酌情加入。如果水太少也要加水,避免艾葉太多,影響口感。

四,揉搓好艾葉糯米,然後就要包餡料。可以包豆沙餡料,芝麻餡,肉餡,按照自己的喜好來。一個一個的包好,捏成圓餅狀,放入準備好的蒸籠裏,最好用粽葉墊上,這樣防止沾粘。

五,包好艾葉餈粑以後就開鍋蒸了,大火蒸15分鐘左右就可能熟了,試試艾葉餈粑發軟香濃的就熟了。接着就可以開吃了。

我每年都要做不少的艾葉餈粑,真的是非常好吃,做法也不復雜,流程如下:

把艾葉洗淨焯水,撈出後把水濾幹,用果汁機打碎備用。

把兩勺糯米粉和清水攪拌均勻,放到火上煮熟,一邊煮一邊攪拌,不要讓它糊了,倒出來和另外的糯米粉搓勻,可以理解為和麪。

我做艾葉餈粑,最喜歡的餡心是花生芝麻和紅糖,一樣不能少。

餈粑好不好吃最關鍵的就是餡心,把花生和芝麻分別炒香粉碎,和紅糖混在一起。

接下來把和好的糯米麪按照自己的喜好包上餡心,好了。

我的習慣是在粑粑下面墊柚子葉,沒有柚子葉的可以墊芭蕉葉。不過,柚子葉特別香,好吃。

艾草有好多種,做餈粑的艾草不是做艾灸用的艾草,千萬別搞錯了,文中配圖是做餈粑的艾草。

首先地裏或田野摘回來,去除雜質洗乾淨!放鍋裏煮一下(放點鹼灰水),撈起來抓成團,然後放石臼加姜食鹽搗爛,拿起來。

二,用搗好的艾草,與石磨(或打漿機打的)推的米漿攪拌一起,放鍋裏再擦拌成韌勁,可以清吃就可以出鍋了。

三,包艾餈粑。包的配料有很多種!有春筍酸菜包(餃)茄子酸筍餃(包)紅白薯卜絲包(餃)等等!還可以包糖包:花生糖包,黑芝麻糖包等等!

以上都做好了,就可以放蒸籠子裏,再放到鍋裏蒸熟就可以出鍋了!清香好吃的艾餈儘管放開來猛吃了

陽春三月,艾葉飄香,又到了做艾餈的時間。年後的幾場春雨過後,田埂裏,水溝旁,空閒的土地裏,一叢叢艾草就會像雨後春筍般冒出來,此時的艾草鮮嫩壯實,是拿來做艾葉餈粑的最好材料。挎着小籃子,慢慢行走于田間羊腸小道,看到艾草低頭採下艾葉最上面最嫩的部分,很快一小籃子裝滿了,可以回家做艾餈了!

步驟1.從籃子裏倒出艾草重新摘選一次 ,只留下嫩葉嫩莖。用清水反覆清洗幾次,洗淨泥土和雜質後就可以放進鍋裏煮了。煮二十分鐘,艾葉要煮得很爛 才可以用來和麪,煮好的艾葉撈出控幹水份備用。

步驟2.艾葉用刀剁碎,盆裏倒入糯米粉加入適量糖攪拌均勻,中間開個口子,放入剁碎的艾葉,加入適量水揉成麪糰,揉好的麪糰醒十五分鐘備用。

步驟3.花生炒香碾碎拌入糖調成餡料,把麪糰分成大小均勻的相同份量的小劑子,包入花生碎,包成糰子。

步驟4.蜜菠蘿葉子擺入蒸籠,上面刷一層油,一片葉子擺放一個糰子,一個蒸籠四個糰子。做好了,蒸熟,艾餈就做好了。

三月是春天的季節,春天是艾餈的季節,艾餈是我們的季節,喜歡就動手做吧!

這個季節艾草最嫩,最適合做艾草粑粑了。

首先 去田間地頭採上一把艾草,回家用清水洗淨,鍋裏燒開水放入洗淨的艾草(如果一次做的比較多,吃不完防止下次再蒸容易變黃,那我們可以在焯水時加食用鹼,不加也沒關係)焯完撈起放冷水裏浸泡一下,抓團捏幹水分。

二 把艾草變成漿,這裏可以用石磨或者破壁機。取適量的糯米粉加入艾草漿,和成光滑的麪糰。

三 要開始包餡料了可以包豆沙 紅糖花生芝麻 或者直接包白糖,喜歡吃鹹的也可以包自己喜歡的餡料。一定要用葉子墊底哦,粽子葉 芭蕉葉 桑葉 枇杷葉都可以。

最後就是上鍋蒸啦,大火十到十五分鐘就可以開吃了。

答完這題我都餓了,作為吃貨 要有實際行動 走 去採艾草......。

今天我剛做了艾葉粑粑!

我來説一個吧,把嫩艾葉用過濾過的石灰水或者火灰水煮一下,煮到用手能把梗掐斷就好,然後撈起過冷水,用冷水漂到沒有苦味,再擠幹水分剁細。然後把泡過的糯米下鍋蒸成糯米飯,又把糯米飯舂成餈粑,加入剁好的艾葉蓉舂勻做成餈粑,包入花生芝麻糖餡就好了。沒有圖片,可是這樣做出來的艾葉餈粑顏色碧綠,清香可口。

艾葉餈粑的做法 艾葉餈粑的做法與步驟

1、食材:材料:新鮮艾葉、糯米粉,餡(花生、白糖),餡兒裏面加一點芝麻會更香哦。

2、將新鮮的艾葉去梗(只要葉子),洗淨,放到已燒開了水的鍋中煮15分鐘左右(煮軟一些可以剁得更碎),撈起,用清水沖洗幾次,讓它泡兩天,把艾葉的苦水去掉。

3、兩天過了之後,把它抓幹水,放到砧板上剁碎,越碎越好。

4、準備好糯米粉,把剁碎的艾葉和到糯米粉裏面,和到能成團不散就好了。

5、用包棕子那種竹葉,剪成小塊,將包好的艾餈粑放在上面。放到鍋裏隔水蒸10-15分鐘,就可以吃了。

艾餈的做法是什麼?怎樣做艾餈才能好看又好吃?

艾草的營養價值不菲,可入藥也可以做成美食,在中國南方傳統食品中,有一種餈粑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原料做成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餡料(部分地區會加上綠豆蓉),再將之蒸熟即可。

現在是艾草生長的季節,在農村艾草長得遍地都是,這會閒暇時間大家就可以去田野裏面踏青,順便採摘新鮮的艾草啦,艾草採摘回來之後,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將艾草清洗乾淨,因為艾草基本都長得比較矮,所以葉子上面可能會有比較多的泥巴,大家清洗的時候,儘量的多洗幾次,把艾葉上面的泥巴清洗乾淨,然後放籃子裏瀝乾水分備用!

艾草採摘回來清洗乾淨之後,我們要做的就是先將艾草煮熟,起鍋加水煮沸,然後加入1湯勺的食油,然後將艾草放入鍋中,再加入2湯匙的食用鹼粉,再用鍋鏟把艾草往水裏壓一壓,大火開煮!説明:放食用鹼粉的效果,可以使艾草更加容易煮爛,從而去掉剁艾草的步驟!

艾草大概煮20分鐘左右,煮至軟爛即可出鍋!怎樣辨別艾草有沒有煮好呢,給大家提供一個測試的方法,用筷子夾起一點艾草的杆子,然後用手輕輕的捏一下,如果能夠很容易的將艾草捏爛就可以了,這時我們就可以拿漏勺把艾草撈起,放籃子裏稍微瀝乾放涼備用!

接下來開始和麪,準備一個大盆,放入1500克的糯米粉,再放入500克的粘米粉,把煮好的艾草也放到裏面,然後將這些食材揉成一個麪糰,儘量的揉均勻一點,揉麪團的時候由於艾草煮得比較爛了,所以也很容易就跟米飯融合在一起,變成一個綠油油的麪糰了!

麪糰揉好之後,放在一邊擱置一會,讓它自然醒發!

接下來,我們做艾餈的餡料,準備500克的花生米,將花生米倒入鍋中,中小火幹炒至熟透,炒出來的花生比較香!花生炒好之後盛出放涼,放涼後用手捏去花生的外皮,我們要取花生肉,花生肉取出來後,用瓶子或者擀麪杖將花生米擀成大小不均勻的顆粒狀,然後加入100克的白糖,喜歡芝麻的可以再放一點芝麻在裏面,這樣我們的餡料就做好了!

麪糰醒發一段時間後,我們就開始製作艾餈啦,用手抓一小團麪糰出來,然後將麪糰捏變,捏成中間凹下去,再在麪糰中間加入適量的花生白糖餡料,最後把麪糰捏圓,將餡料包到麪糰中間,再用兩隻手把麪糰搓成圓形的,放盤子裏就可以了!注意:放艾餈的盤子,最好提前刷一層花生油,這樣可以防止蒸好之後粘盤子!

艾餈做得差不多的時候,就可以開始起蒸鍋了,沒必要做好再一起蒸,我們可以一邊做一邊蒸,除非你家的蒸鍋特別的大,可以一次蒸完!等蒸鍋上汽之後,將我們做好的艾餈放入蒸鍋,蓋上鍋蓋,大火蒸上10~12分鐘,蒸熟了就可以吃了,艾香四溢,香甜可口,非常的好吃!

廣東艾餈的做法是什麼?

廣東艾餈的做法如下:

原料:艾葉、糯米粉、糖、花生、油等。

1、艾清洗乾淨,鍋裏燒一鍋開水,水開後將洗乾淨的艾倒入鍋裏出一下水。汆水後撈起放到乾淨的清水中清洗兩次,去除澀味。

2、洗好後再次煮艾,水量為沒過艾即可,水開後倒入40克梘水,繼續煮,不必蓋鍋蓋。煮至用手輕輕捏葉子會爛就可以撈起。

3、把艾趁熱放入糯米粉中揉搓,如果水份不夠就加梘水(70克,逐次加)。到加完梘水後,粉還是不夠軟,就可以加剛才煮艾的水揉粉。

4、拿艾去料理機打碎,其實煮爛的艾不必打,大力揉搓也可。

5、揉好後分劑子包餡料就行了,用模具壓了一下,。煮好艾趁熱揉粉哦,加艾水也要加熱。

6、在蒸盤裏塗一層油,把艾餈放在蒸盤裏蒸大概40分鐘,就可以出鍋了。

艾餈怎樣做不塌?

今天一早,麻溜的就做了一鍋青團,又甜又糯不粘牙,太好吃了!朋友看了我發朋友圈曬的青團後,都問為啥我做的青團不塌,她們説蒸好了總是塌了,青團癟癟的,快變成餅了,所以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做了20年的青團配方,照着做,保證不會塌,一次成功。還有一點也要注意,青團個頭不大,餡兒也是熟的,所以開水下鍋蒸10分鐘就好了,不要蒸太久,蒸久了也容易塌。

青團,又叫清明果。青團是江南一帶的小吃,是一種用艾草汁做成的綠色糕團,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油均勻地刷在糰子表面,所以青團綠油油的,糯軟綿滑,甘甜細膩,清香爽口,從色澤到口感都有着春天的氣息。青團有很多種餡料,有甜的也有鹹的,常見的有豆沙,綠茶,芝麻,花生,紫薯,鹹蛋黃,肉鬆,豬肉等口味,不知道大家都喜歡吃哪一種呢?

----【青團】----

食材:糯米粉300克 玉米粉60克 白糖15克 艾草100克 玉米油1勺 豆沙丸子

青團皮的配料比例大家一定要按我的方子做哦,這樣蒸出來的青團不塌陷,不變形,色澤碧綠,口感軟糯微甜,特別好吃。餡兒我用的是買的現成的豆沙丸子,大家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口感隨意搭配,喜歡吃什麼就包什麼吧!自己喜歡的才是最好的,您説呢。

做法:

1,新鮮艾草放入開水中焯水1分鐘,撈起來,取100克艾草放入料理機中,加入100克清水打成汁,過濾掉渣渣。剩下的艾草捏幹水分,分成小份裝入保鮮袋,放冰箱裏冷凍保存,隨吃隨取,放一年都不會壞呢!(艾草打成汁,如果不想過濾渣渣,也可以,不影響口感,做出來的青團顏色更深更綠喲)

2,糯米粉里加入玉米粉,白糖,玉米油,倒入打好的艾草汁,用筷子攪拌成大顆粒。

3,下手揉成軟硬適中,光滑的糯米麪團。

4,把艾草團搓成長條,分成大小相等的小面劑,取一塊麪劑,搓圓後整理成圓形,在上面放一個紅豆丸子。

5,將麪皮放在虎口上,慢慢收緊,最後搓成圓形就做好了。

6,青團生坯下墊一張油紙,放在蒸鍋上,中火蒸10分鐘。(蒸鍋裏的水提前燒開,再放入青團,蒸10分鐘就好了。)

7,青團蒸熟後,用刷子在表面刷一層 薄薄的玉米油,防止水分蒸發乾裂,變硬,影響口感。

8,把刷了油的青團放在保鮮膜裏包好,保存濕潤也防粘,吃不完的放冰箱保存,再吃的時候熱一熱就行。除了豆沙餡,我還做了芝麻餡,肉鬆餡的,風味口感各不同,老公説都好吃,嘻嘻!

9,這個是黑芝麻餡兒的,綠綠的鬆軟的皮兒,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有一點兒黏,卻不粘牙齒,再加上清甜的芝麻餡兒,入口即溶,簡直讓人停不了口。

10,這個是肉鬆餡兒的,一共做了5個,女兒特別愛吃,出鍋分分鐘就吃完了,點名明天還要吃,哈哈!這還不好辦,冰箱裏還有3個艾草團,還可以做幾回呢!

小貼士:

1,因為艾草汁的濃度不一樣,所以每家做的顏色也不一樣,不用太在意顏色,好吃就行了,哈哈!

艾草青團的做法

艾草青團的做法

簡介清明時節吃青團是南方一帶的傳統習俗,艾草是一種野生的草.做出的青團有一種特別的清香味,而外表又青綠無瑕,眼下正是艾草又鮮又嫩的生長期是吃艾草青團的最佳時節。

材料

糯米粉100克.澄面30克.艾草汁75克.開水15克.花生芝麻餡適量

做法

1、將適量的艾草洗淨放開水鍋焯燙一分鐘撈出,放入料理機.加少許水攪打成漿過濾成汁。

2、澄面加15克開水混合揉成麪糰,糯米粉加75克艾草汁混合後再加入澄麪糰反覆揉捻成麪糰。

3、分成五份包入餡料搓圓,紙杯刷油放入青團擺放在蒸格上開水鍋蒸8分鐘即可。

艾草的藥用價值

【物種名稱】 艾 Artemisia argyi

【別 名】 冰台、遏草、香艾、蘄艾、艾蒿、艾﹑灸草﹑醫草﹑黃草﹑艾絨、艾葉、青

【拉丁學名】 Artemisia argyi

【英文名稱】 Argy Wormwood

【科屬分類】 菊科, 蒿屬

【出處】魯迅 《故事新編·非攻》:“ 墨子讓耕柱子用水和着玉米粉,自己卻取火石和艾絨打了火,點起枯枝來沸水。”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主根明顯,略粗長,直徑達1.5釐米,側根多;常有橫卧地下根狀莖及營養枝。莖單生或少數,高80一 150(一250)釐米,有明顯縱稜,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化,上部萆質,並有少數短的分枝,枝長3—5釐米;莖、枝均被灰色蛛絲狀柔毛。葉厚紙質,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並有白色腺點與小凹點,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密絨毛;基生葉具長柄,花期萎謝;莖下部葉近圓形或寬卵形,羽狀深裂,每側具裂片2 —3枚,裂片橢圓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每裂片有2—3枚小裂齒,幹後背面主、側脈多為深褐色或鏽色,葉柄長0.5一o.8釐米;中部葉卵形、三角狀卵形或近菱形,長5一8釐米,寬4一7釐米,一(至二)回羽狀深裂至半裂,每側裂片2—3枚,裂片卵形、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2.5—5釐米,寬1.5—2釐米,不再或每側有1—2枚缺齒,葉基部寬楔形漸狹成短柄,葉脈明顯,在背面凸起,干時鏽色,葉柄長0.2一0.5釐米,基部通常無假託葉或極小的假託葉;上部葉與苞片葉羽狀半裂、淺裂或3深裂或3淺裂,或不,而為橢圓形、長橢圓狀披針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頭狀花序橢圓形,直徑2.5—3(一 3.5)毫米,無梗或近無梗,每數枚至10餘枚在分枝上排成小型的穗狀花序或復穗狀花序,並在莖上通常再組成狹窄、尖塔形的圓錐花序,花後頭狀花序下傾;總苞片3—4層,覆瓦狀排列,外層總苞片小,草質,卵形或狹卵形,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綿毛,邊緣膜質,中層總苞片較外層長,長卵形,背面被蛛絲狀綿毛,內層總苞片質薄,背面近;花序託小;雌花6一1O朵,花冠狹管狀,檐部具2裂齒,紫色,花柱細長,伸出花冠外甚長,先端2叉;兩性花8—12朵,花冠管狀或高腳杯狀,外面有腺點,檐部紫色,花葯狹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有不明顯的小尖頭,花柱與花冠近等長或略長於花冠,先端2叉,花後向外彎曲,叉端截形,並有睫毛。瘦果長卵形或長圓形。花果期9—10月。

【藥用價值】

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關係,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總是將艾置於家中以“避邪”,乾枯後的株體泡水燻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燻蒸。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腎。《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藥,性温、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於鍼灸。故又被稱為“醫草”,現在台灣正流行的“藥草浴”,大多就是選用艾草。關於艾葉的性能,《本草》載:“艾葉能灸百病。”《本草從新》説:“艾葉苦辛,生温,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説明用艾葉作施灸材料,有通經活絡,祛除陰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等作用。現代藥理發現,艾葉揮發油含量多,1.8-桉葉素(佔50%以上),其他有α-側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風乾葉含礦物質10.13%,脂肪2.59%,蛋白質 25.85%,以及維生素A、B1、B2、C等。灸用艾葉,一般以越陳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 的説法。 全草有調經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濕之效。治月經不調﹑經痛腹痛﹑流產﹑子宮出血, 根治風濕性關節炎﹑頭風﹑月內風等。因它可削冰令圓,又可炙百病,為醫家最常用之藥。現代實驗研究證明,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這特殊的香味具有驅蚊蟲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門前掛艾草,一來用於避邪,二來用於趕走蚊蟲。長期使用艾草葉的副作用:如果揮發油(香味成分)使用過多,對神經會有抑制。

艾餈的做法

春季清明時節左右,郊外的田間、房前、屋後會長出野生的艾葉,清香撲鼻,色澤喜人,摘下嫩葉部分,越多越香;

(在南越地區,艾草除了冬季以外都是很常見的。而且有一種植株大小外觀很像艾草的植物,有些人喚其叫“假艾草”。兩種草常會在一起,採摘時最簡單的辨別方法是聞它們有沒有艾草的香氣。“假艾草”不能用來做艾餈。) 將餡包入和入艾葉糊的麪糰中,就象包湯圓一樣,但最後壓扁並給每個艾餈附上一小片柚子葉/芭蕉葉,環狀碼放入蒸籠裏;

艾餈的外衣極難包,一種包法異於上面的説法,先要瓣一塊25克左右的小麪糰,乾淨的雙手要同時用拇指按麪糰中間,四指同時在外轉,不斷翻動,按出內圍包餡,最後按出一個過半圓的外衣,再小心地加餡,最後在本來沒有封頂的頂端加一個‘小尾巴’,手法要極其嫻熟,按皮的時候很容易失手按穿,薄厚最難把握,而阿嫲做成的艾餈們像一個模子印出來的一樣,表面光滑完美無缺,不留接口的痕跡,這種做法做成的艾滋個子比較大。

另外,有些艾餈是包出來是長條形的,像餃子,應該是不同地區不同做法。 還有一種煮法是:油炸。像其他的粳米或糯米餈一樣可以用油炸的方法。

艾餈清香獨特,深受當地人的喜歡,尤其是小孩與老人,在製作與分享艾餈的場合常常能體現客家家庭的和諧與關愛。

因為做艾餈成本低,費心思費時間,製作之前家人往往想好了要送哪些朋友親戚,所以一送至少一兩家,有的多至做幾大鍋拿去派送,分送到艾餈的人家往往會很開心,把艾餈留着自己吃,做得好的艾餈特別受人歡迎。

然而艾餈涼了以後容易出現硬心,涼的艾餈最好熱透心了再吃,品嚐起來味道也比較香甜。

另外,艾餈常用來當作早餐,街上小攤常將其與黃餈一起賣,做法是將已經蒸好的涼艾餈用一些油用慢火煎熟。廣東酒樓早茶檔有的也有這道小吃,也多是用煎熟的方法弄,包的是芝麻花生餡。

艾草味越香的艾餈味道越好。

TAG標籤:放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