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鎮康縣美食

鎮康縣美食

鎮康縣美食有酸扒菜、傣族牛撒撇、竹宴席、雞肉爛飯、鎮康核桃等。

1、酸扒菜:鎮康特產酸扒菜是鎮康地地道道的風味菜,從縣城到農村,鎮康人都有做酸扒菜的歷史,酸扒菜是鎮康人的拿手菜,是鎮康人的招牌菜之一。

2、傣族牛撒撇:牛撒撇是傣族傳統藥膳佳餚。

牛撒撇菜,以牛肚、腰裏肉、直腸、肝、脾、苦腸汁為原料加佐料製作而成。

3、竹宴席:德昂族的竹宴席,酸筍煮雞、酸筍煮魚、黃筍絲炒豆米之類的“竹菜”,配以竹子燒火、竹甑蒸飯、竹筒打水、竹盒裝飯,竹勺盛飯,竹筷吃飯再加竹桌竹凳,構成了頗具特色的“竹宴席”。

4、雞肉爛飯:佤族語稱“布安納亞”,是佤族菜譜中最著名的一道菜,也是佤族待客的上等佳餚,因其比稀粥要稠一些,有經過加工的雞肉混合,故俗稱雞肉爛飯。

5、鎮康核桃:鎮康核桃是雲南省臨滄市鎮康縣的特產。

核桃在鎮康縣已經有上百年的種植歷史,是鎮康縣的傳統產業。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鎮康縣美食有酸扒菜、傣族牛撒撇、竹宴席、雞肉爛飯、鎮康核桃等。

1、酸扒菜:鎮康特低統院打滑貨產酸扒菜是鎮康地地道道的風味菜,從縣城到農村,鎮康人之感倒修臨織都有做酸扒菜的歷史,酸扒菜是鎮康人的拿手菜,是鎮康人的招牌菜之一。

2、傣族牛撒撇:牛撒撇是傣族傳統藥膳佳餚。

牛撒撇菜,以牛肚、腰裏肉、直腸、肝、脾、苦腸汁為原料加佐料製作而成。

3、竹宴席:德昂族的竹宴席,酸筍煮雞、酸筍煮魚、黃筍絲炒豆米來自之類的“竹菜”,配以竹子燒火、竹甑蒸飯、竹筒打水、竹盒裝飯,竹勺盛飯,竹筷吃飯再加竹桌竹凳,構成了頗具特色的“竹宴席”。

4來自、雞肉爛飯:佤族語稱“布安納亞”,是佤族菜譜中最著名的一道菜,也是佤族待客的上等佳餚,因其比稀粥要稠一些,有經過加工的雞肉混合,故俗稱雞肉爛飯。

5、鎮康核桃:鎮康核桃是雲南省臨滄市鎮康縣的特產。

核桃在鎮康縣已經有上百年的種植歷史,是鎮康縣的傳統產業。

其他比較有用的內容推薦1:

鎮康縣美食有酸扒菜、傣族牛撒撇、竹宴席、雞肉爛飯、鎮康核桃等。

1、酸扒菜:鎮康特產酸扒菜是鎮康地地道道的風味菜,從縣評劑迫劇口沿城到農村,鎮康人都有做酸扒菜的歷史,酸扒菜是鎮康人的拿手菜,是鎮康人的招牌菜之一。

2、傣族牛撒撇:牛撒撇是易境絲換傣族傳統藥膳佳餚。

來自牛撒撇菜,以牛肚、腰裏肉、直腸、肝、脾、苦腸汁盟站屬育參成聯洋為原料加佐料製作而成。

3、竹宴席:德昂族的竹宴席,酸筍煮雞、酸筍煮魚、黃筍絲炒豆米之類的竹菜,配以竹子燒火、竹甑蒸飯、竹筒打水、竹盒裝飯,竹勺盛飯,竹筷吃飯再加竹來自桌竹凳,構成了頗具特色的竹宴席。

4、雞肉爛飯:佤族語稱布安納亞,是佤族菜譜中最著名的一道來自菜,也是佤族待客的上等佳餚,因其比稀粥要稠一些,有經過加工的雞肉混合,故俗稱雞肉爛飯。

5、鎮康核桃:鎮康核桃是雲南省臨滄市鎮康縣的特產。

核桃在鎮康縣已經有上百年的種植歷史,是握鎮康縣的傳統產業。

雲南臨滄有什麼好吃的地方美食?

臨滄是中國佤文化的薈萃之地,是世界著名的"滇紅"之鄉,世界種茶的原生地之一,全國著名的"核桃之鄉",也是昆明通往緬甸仰光的陸上捷徑,因此又被譽為""南方絲綢之路"、"西南絲茶古道",也是雲藥通小編“海多多”的故鄉,那麼去臨滄旅遊,有什麼必吃小吃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1、卷粉

簡介

腸粉起源於廣東的漢族特色小吃,早在清代末期,廣州街頭上就已經聽到賣腸粉的叫賣聲。那時候,腸粉分鹹、甜兩種,鹹腸粉的餡料主要有豬肉、牛肉、蝦仁、豬肝等,而甜腸粉的餡料則主要是糖浸的蔬果,再拌上炒香芝麻。腸粉又叫布拉蒸腸粉,是一種米制品,亦稱拉粉、卷粉、豬腸粉(因腸粉形似豬腸),廣式腸粉應該跟北方的涼皮類似。

做法

主料:米漿,豬肉或牛肉或蝦仁,青菜,雞蛋,菜脯粒。

做法:腸粉的製作很簡單,在大網篩子上鋪一塊白布,將磨好的米漿澆在白布上,隔水蒸熟成粉皮,再在粉皮上放上餡料,捲成豬腸形,置於盤上,淋上熟花生油、生抽、辣醬便成。

2、醬豆腐

簡介

醬豆腐是經典的漢族美食。北方部分地區對豆腐乳的別稱也叫“醬豆腐”或者“醬豆腐乳”。例如北京,天津地區就有這種叫法。另外也稱“紅方”。阜新等地區有這個叫法。“青方”是臭豆腐乳,是當年慈禧太后賜名。

做法

原料:豆腐200克、芝麻2克、葱20克、醬油20克、蒜5克、白糖5克、味精5克、芝麻油10克、醬牛肉湯10克、辣椒絲少許

製作方法:1.把豆腐控幹水後,切成3~4釐米長、2釐米寬、1釐米厚的塊。2.葱切成絲,蒜剁碎。3.在平底鍋上抹上油,把平腐塊煎成。4.在小鍋裏倒進肉湯、醬油和白糖,邊燒邊放進煎好的豆腐塊。5.燒到湯快沒有的時候,放進葱、蒜、味精,在微火上熬到沒有湯為止。取出裝到盆裏。6.吃時撒上芝麻和辣椒絲。

3、清燉牛肉

簡介

清燉牛肉是一道家常菜品,主要食材是牛肉和白蘿蔔,主要烹飪工藝是燉。牛肉是補氣血的佳品,可治療由氣血虛弱引起的脾胃虛弱都,健脾養胃,對面黃肌瘦以及虛胖的人羣都有好處。

做法

材料:牛肉1000克,大葱3根,生薑1塊,大料適量,桂皮適量,調料:料酒2大匙,精鹽2小匙,冰糖適量。

製作方法:1.牛肉洗淨,切塊,放沸水中氽燙,以去除血水,撈出後用冷水洗淨,2.葱、姜洗淨後拍鬆,與牛肉、大料、桂皮、料酒、冰糖、鹽一併放入燉鍋,大火煮開後改小火燉1小時,至牛肉鬆軟即可。

4、雞肉爛飯

簡介

佤族喜歡吃“雞肉爛飯”,視之為上等佳餚。其做法是把剛開口叫的公雞用竹籤戳死後放在火上把毛燒光,拔去毛根,掏去內臟,然後切塊,放入冷水裏煮。等水沸後放入大米、五茄皮、酸筍、姜、芝麻、辣椒、花椒、木漿子、香芭草、鹽、蘇子等佐料,邊煮邊攪,米煮成稀粥便成雞肉爛飯。佤族雞肉爛飯選用本地土雞,忌諱用白毛雞煮制。拉祜族也把雞肉爛飯視為上等佳餚。

做法

手撕雞肉爛飯的製作程序為:將收拾好的雞體在清水中煮熟,撈出雞後將淘洗好的大米倒入雞湯裏煮,稍煮一陣放入一把酸筍,至大米煮爛,稠度在米飯與稀粥之間為止,端下蓋好。這時,用手將煮熟的雞肉撕碎成肉絲塊,將備好的薄荷葉、茴香、香辣蓼等切細撤在雞絲塊上,再撤上花椒麪、食鹽、辣椒麪,加以攪拌均勻倒入爛飯調勻即可上席使用。

5、豬血腸

簡介

豬血腸是一道漢族風味名菜,屬於東北菜。把生豬血放入盆內,凝成塊的要劃碎;白肉湯燒熱,加入精鹽、花椒、味精、胡椒麪,攪拌均勻晾涼;過籮後倒在豬血盆內,並加香菜末攪拌均勻;灌入洗淨的腸子內,用線繩把口捆好;把準備好的腸子在清水鍋內燒煮開,開鍋後用慢火煮15分鐘取出,用冷水泡涼,把線繩解去即成。

做法

原料:豬血1000克。輔料:豬小腸300克。調料:鹽30克、花椒6克、胡椒20克、香菜20克、味精5克。

做法:1、把生豬血放入盆內,凝成塊的要劃碎;2、白肉湯燒熱,加入精鹽、花椒、味精、胡椒麪,攪拌均勻晾涼;

3、過籮後倒在豬血盆內,並加香菜末攪拌均勻;4、灌入洗淨的腸子內,用線繩把口捆好;5、把準備好的腸子在清水鍋內燒煮開,開鍋後用慢火煮15分鐘取出,用冷水泡涼,把線繩解去即成。

6、酸扒菜

簡介

酸扒菜是雲南鎮康地地道道的風味菜,從縣城到農村,鎮康人都有做酸扒菜的歷史,酸扒菜是鎮康人的拿手菜,是鎮康人的招牌菜之一。酸扒菜還有藥作功效,特別對感冒有一定療效。做一道酸扒菜並不難,但吃起要香味俱全就很不容易。不同的人用同樣的材料和同一個人用不同的材料,做出的酸扒菜味道也有差別。衡量酸扒菜做得如何,關鍵是吃起來要:酸到位、辣到位、香到位。總的感覺是酸香酸香的。

做法

做酸扒菜必須有酸筍子。其它調料要有精鹽、辣子、蕪荽、花椒油、味精、醬油等。選擇主料也十分講究,並不是什麼原料都可以做酸扒菜的。做酸扒菜最主要的原料是豆包、青菜、南瓜尖、洋芋等。它們既可單獨烀,也可以有選擇性的混合烀。例如選擇飽熟的豆包,在清水裏泡洗淨後,放入鍋內放上適量清水先用武火燒至沸騰,後用文火慢慢的燉着,直至豆包扒了再放酸筍子,最後放其它原料和作料調料。也可選擇肉類做酸扒菜,如酸豬蹄、酸辣魚、酸辣雞等。還可以把肉類和蔬菜類混合烀酸扒菜。

7、紅燒雞樅

簡介

紅燒雞樅是昆明特有的一道名菜。雞樅是雲南特產的名貴野生食用菌,味道鮮、甜、嫩、香,簡直可以和雞肉相媲美,還能養胃、提神。

做法

食材:雞翅、葱姜、八角、米酒、生抽、老抽、冰糖、鹽、味精

1、雞翅每個上面斜切三刀,方便入味。焯水撈出控幹備用。2、用油把雞翅煎兩面微黃,燒雞樅是昆明特有的一道名菜。雞樅是雲南特產的名貴野生食用菌,味道鮮、甜、嫩、香,簡直可以和雞肉相媲美,還能養胃、提神。3、油全部倒出去,鍋裏沾的一點油,放入葱姜八角,小火乾煸一下,出香味。4、倒入生抽老抽一比一,沿着鍋邊澆,可以祛除醬油的醬味。放入米酒,冰糖5、:大火煮開後,放入雞翅,湯汁要和雞翅齊平,不夠的加米酒。6、全程大火燒,不時的翻動一下雞翅。直到湯汁濃郁。放點味精提味即可出鍋。

8、涼米線

簡介

雲南的米線分幹漿(細)和酸漿(粗,滑),幹漿米線一般做成過橋米線,而酸漿米線做豆花和涼拌才好。

做法

取新鮮米線,拌入芝麻醬、芝麻泥、香椿水、鹽水、蒜汁、辣椒油、酸醋,再放韭菜、香菜、剁醃菜等,即可食用。其味清涼酸辣,香郁鮮美,為夏、秋兩季美食。其又有特殊作法者,或配以鱔魚,稱“鱔魚涼米線”;或配以特製酸湯,稱“酸湯涼米線”,最普遍的吃法就是配上雞絲、雜醬等。

9、竹蓀湯爆肚

簡介

竹蓀湯爆肚是雲貴高原著名的湯菜。在湯爆肚的基礎上。加入竹蓀,以提高菜餚檔次和增加營養價值。湯清味鮮,肚頭脆嫩,竹蓀爽脆。竹蓀具有人蔘的補益功用,入菜可葷可素。令人驚奇的是,用竹蓀做的菜,放幾天不會餿壞。雲南鎮雄縣的苗胞還用它和糯米一同泡水喝,用以醫治身體虛弱、跌打損傷和咳嗽氣喘等病,對肥胖症更有明顯的減肥效果。

做法

原料:豬肚頭700克、葱10克、幹竹蓀20克、姜10克、香菜20克、味精3克、胡椒3克、芝麻油5克、精鹽15克、雞清湯1000毫升

製作方法:1.竹有用清水漲發,洗淨,順長剖開,用平刀法切大片。再用二湯餘透,撈出瀝去水分,放入湯碗中。豬肚頭用水洗淨,剔去外皮和油筋,從裏面一側剞成蓑衣形花刀,刀深為厚度的 2/3.再切為 3.5釐米長,l釐米寬的塊。香菜、葱、姜洗淨,切成末。2.炒鍋上旺火,注入清水 1000毫升,沸後下肚頭氽至半熟,用漏勺撈出,放入竹蓀碗內,同時下葱、薑末。3.炒鍋上火,注入雞清湯,加鹽、味精、胡椒粉調好味,沸後去浮沫,迅速倒入竹蘇碗中,撤上香菜未,淋上芝麻油即成。

舌尖上的雲南 之臨滄美食小吃 臨滄,古稱緬寧,是雲南省管轄的一個地級市。以瀕臨瀾滄江而得名。位於中國西南,瀾滄江畔,雲南省的西南部。

臨滄民族眾多,其中佤族佔全國佤族總人口的三分之二。此外還生活着着佤、傣、拉枯、布朗、德昂、彝、景頗等23個少數民族。

臨滄是中國佤文化的薈萃之地,是世界著名的“滇紅”之鄉,世界種茶的原生地之一,全國著名的“核桃之鄉”,也是昆明通往緬甸仰光的陸上捷徑,因此又被譽為""南方絲綢之路"、“西南絲茶古道”。

臨滄稱為“百淮”(佤族、布朗族、德昂族先民)的族羣已向商王獻珠寶、短狗等特產。武王十三年春,睽參與伐封,會於孟津。

  秦、西漢,今臨滄地市屬哀牢國地,出現永康巖畫。

臨滄市轄區臨翔區、鳳慶縣、雲縣、永德縣、鎮康縣和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滄源佤族自治縣8個縣(區),89個鄉鎮,898個村民委員會(含居委會),27個社區。總面積2.45萬平方千米。

(圖:臨滄的地理位置)

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10),滇置益州郡,轄二十四縣,雲縣屬益州郡轄。

由於築通“五尺道”,雲南開始了和內地的聯繫。鐵器和其他物資從四川進入雲南,促進了雲南邊疆 社會 經濟的發展。

西漢時期,益州郡的設置,使滇東北和滇池地區的人們在農業方面學會牛耕、灌溉;在工業方面學會銅、錫、銀的開發和加工等先進的生產技術。雖然僅是運用手工方式進行生產,但卻開闊了邊疆人民的視野,提高了產品的產量,使滇中、滇西、滇東北的一些壩區逐步向奴隸制生產方式過渡。三國時,諸葛亮平定南中後,便在雲南勸課農桑,大興屯田,發展生產,使今曲靖地區成為當時雲南的經濟文化發展中心。下面就由我為大家挨個盤點臨滄那些好吃的:

1

傣族撒撇,頗受當地各族羣眾喜愛,就連北京、上海、廣東及港澳遊客吃了後都感覺獨特良好,再到德宏後,有的人還點名要這道菜。牛撤撇的製作是用淨瘦黃牛肉一公斤剁成肉醬,在開水裏氽熟,再把剛殺的牛苦腸兑水煮漲,用紗布過濾後備用,然後把新鮮韭菜和茴香切細後擠去水分,再配以香柳、鹽巴、辣椒麪、味精等調料把牛肉醬、苦水在一起拌勻,即可食用。撒撇的吃法是用米線或牛肚絲、牛肉片在撒撇裏蘸一下就吃。

2

登上高高的景頗山寨,走進一片綠色的世界,那誘人慾滴的墨綠,定能使你敞開擁抱自然的胸懷。“綠”,是景頗山寨永恆的主題。它不僅存在於雲霧繚繞,令人無限遐思的遠山竹樓,就連招待你的餐桌上也會發現一個個綠色的世界。這就是景頗族聞名遐爾的綠葉宴。綠葉宴從景頗族古老傳統的飲食習慣中誕生的,桌上除了綠色還是綠色,就連餐桌,也全為綠葉鋪就,那一張張寬大的綠葉,就是一個個特別的“菜盤”,“盤”中盛滿了景頗人獨特的山珍野味,也盛滿了一個古老民族質樸的深情。

3

利用竹筒烹飪, 歷史 久遠。最遠的文字記載見於《齊民要術·炙法第八十》"筒炙"的菜,用肉餡敷在竹筒上用明火烘烤而成。清代朱彝尊《食憲鴻祕》的"蟹丸",則是將蟹丸入竹筒煮熟而成。時至當代,雲南和各少數民族仍保留竹筒烹飪的傳統餚饌,這與"滿山的翠竹根連根",竹子取之不竭有關,又因竹筒菜清香秀氣,故沿襲不衰。

4

綠葉包蒸的工藝據説是由古時一位位封建領主做飯的老廚師挖空心思想出來的。老廚師原先伺候原先伺候的老召勐(地方之王),只喜歡吃又香又脆的食物。因此,他烹飪的菜餚豆是烤雞、烤鴨、烤肉、烤魚,煎炸昆蟲和乾巴之類。老召勐病逝以後,多病的王子繼承了王位。這位年輕的召勐雖然對香脆菜餚並不反感,但他吃了這些食物以後,常常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咳嗽不止。因此,管家要老廚師給新召勐製作一種既鮮香又不燥熱的菜餚食用。老廚師苦思冥想了幾個晝夜,才想出了烤後再蒸這種烹飪辦法。接着,他又將大葱、芫荽、姜、蒜、荊芥、苤菜等佐料加豬油炒熟後,填在烤好的雞、鴨腹內;然後,用芭蕉葉將雞、鴨包好,放在木甑裏蒸制去燥;蒸熟後端給新召勐品嚐。老廚師特別地把蒸好的全雞擺成跪卧之勢,稱為“蓋不喝考”(雄雞下跪);又將蒸好的全鴨擺在存有湯汁的綠葉盤內,叫做“別萊暖波”(鴨遊河塘)。年輕的召勐見到這兩道菜,立刻產生新奇的感覺。當老廚師把兩道菜的名字告訴他時,他的臉上浮起了笑容。他舉着筷子問:“它們是祖上流傳下來的嗎?”廚師恭恭敬敬的回答:“稟告召勐,是小人想出來的,名字叫錯了請您別見怪。”召勐嚐了一點雞肉、鴨肉,覺得既有烤品的香脆,又有綠葉的清香,味道好極了!他又吃了些填在雞腹、鴨腹內的佐料,味道清香而又微微帶辣,十分可口。召勐笑容滿面地對管家説:“這菜的名字叫得好,味道也好。”並賞給了老廚師不少銀子。

5 紅茶燒肉

紅茶燒肉是一道香而不膩的美味菜餚,用紅茶燒出的肉不僅有着茶葉的清香,而且肥而不膩,非常可口。

  紅茶燒肉一:五花肉半斤,紅茶5g,糖、鹽各適量。將紅茶用100ml的開水泡10分鐘。濾去茶葉。肉切成小塊。鍋裏放少許的油,放入肉翻炒片刻,加入茶水,加鹽(不要用醬油),加少量的糖(可去除茶的苦澀味)。將肉用小火煮20分鐘就可以裝盤了。

6 佤族雞肉爛飯

佤族雞肉爛飯是雲南省臨滄市耿馬縣的特色 美食 。雞肉爛飯是取鮮嫩烏骨子雞切隨和新穀米一起放入鍋中煮,然後再放入茴香葉、青辣椒、辣料、阿佤芫荽、葱、蒜、香子、薄荷等佐料稍煮即可。其色澤鮮豔,味道糯滑鮮香,獨具特色。

  凡到過佤族地區或曾在佤族地方生活過的人,對“模尼亞布繞”——雞肉爛飯並不陌生,它是佤族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佤族人民人人喜愛的食品,也是佤族人民迎賓待客的美味佳餚。“摸尼亞布繞”有它產生和發展的 歷史 條件和 社會 基礎。

  建國前的阿佤山,生產力水平低下,處於刀耕火種的原始生產方式,生活條件很差。為了生存,人們以各種植物為主,摻以少量的糧食,熬成稀粥輪着吃,佤族的爛飯便在這樣貧困的 社會 環境中產生和發展。團結和睦、直爽好客歷來是佤族人民的良好道德風尚。誰家蓋了新房或撒了谷種,或逢紅白喜事,全村都來幫忙。這時,主人根據自己的條件,或殺豬宰牛,煮成雞肉爛飯或豬肉爛飯、牛肉爛飯,並用自己釀成的水酒,熱情招待客人。

  雞肉爛飯品種繁多,有大米爛飯、包穀米爛飯等。隨着 社會 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雞肉爛飯在廣大佤族羣眾中盛行不衰。只要機會和條件允許,隨時均可享用。諸如逢年過節、撒谷種、栽秧、收莊稼、討媳婦、辦喪事、接送親戚好友、蓋新房等等,它都是缺少不了的佳餚。

7石板蕎粑粑

石板蕎粑粑:選用臨滄苦蕎麪,用石板烤制而成。找一塊很平整的石塊,把石塊在火塘上烤燙,用老鼠核桃樹皮燒成灰兑上水,過濾後倒入蕎麪中攪拌,然後攤在石板上翻烤,即成苦蕎粑粑。

苦蕎粑粑不僅好吃,還有藥用的功效,可以治胃熱引起的頭昏頭痛、腸胃不適、消化不良等疾病。

8 雲縣樹頭菜

 雲縣樹頭菜是雲南省臨滄市雲縣湧寶鎮的特產。雲縣湧寶鎮的樹頭菜歷來為人稱道,因為是在冷涼山區生長的緣故,所以味道與眾不同,清涼爽口,苦味濃郁,具有很好的清火功效。

  “樹頭菜”是雲縣湧寶特色產品之一,全鎮現有種植面積1100畝,分佈在木瓜河村、石龍村、茶山村、棠梨樹村,勝利村為主產區。

  樹頭菜屬珍稀野生蔬菜,據云南省產品監督檢驗所檢測《雲質食檢字97001號》樹頭菜含有的膽鹼是印磷脂和鞘磷脂的重要組成部份,對人體細胞的生命活動有重要的調節作用,是功能性食品的重要活性物質。其嫩芽可以食用,根、莖可以入藥,營養豐富,藥用價值高,味道鮮美獨特,適口性好,是純天然食品。

9 鳳慶核桃

 鳳慶核桃栽種 歷史 悠久,據專家考證,距今約有3000多年。鳳慶核桃由於大多種植生長在山區和高山峽谷的自然生態環境中,無污染,且果大、殼薄、仁白、味香、含油量高。是傳統的出口創匯商品,有“中國核桃之鄉”之稱。

    被國家宣佈命名為“中國核桃之鄉”的雲南省鳳慶縣其實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山區、半山區。1976年鳳慶縣被定為全省發展泡核桃基地縣,2004年12月被國家林業局命為“中國核桃之鄉”。羣眾一直沿襲着種值核桃的傳統,泡核桃林成了全縣主要的特色經濟林。鳳慶核桃因果大、殼薄、肉厚、味香的優良品質受到人們的青睞。

10 鳳慶臘肉

  用酒、鹽和各種香料醃製一個星期左右並掛乾的豬肉,炒、煮、蒸皆可,十分美味,尤其是豬腿肉,比外地的煙燻肉要好吃得多。在鳳慶成為別具一格的地方風味食品。

11 永德豌豆涼粉

製作方法是以豌豆粉為原料合水調成漿加以過濾,放入鍋,邊攪拌邊煮,熟後入盆放置冷卻待用。食用時將涼粉劃成細條或方砣狀,加入酸醋、麻油、蒜汁、芫荽、辣椒等佐料。在永德,城鎮鄉村小店,交通要道多有擺攤設點出售服務,行路人或趕集人往往以之為理想的晌午餐。

12 佤族水酒

 佤族水酒採用一般的釀酒方法進行釀製的,發酵了的小紅米或小麥等,裝入一個高 80 公分 左右的竹筒內,然後倒入清水,再插入一根細竹管或膠管,用口吸飲浸泡的液汁,這種液汁即是佤族水酒。

佤族水酒為低濃度的釀酒,有清涼解渴,消化助食,供給熱量,促進血液循環,使人興奮的作用。難怪喝過佤族水酒的人説,長期喝水酒能使人發胖。

13

耿馬香蕉

耿馬香蕉是雲南省臨滄市耿馬縣的特產。香蕉具有清熱解毒、滑腸通便、生津、活血等功效。同時,香蕉是高鉀的食品,可平衡鈉的不良作用,對維持心腦血管的正常功能、醒腦十分有利。

  地處西南邊陲的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光熱資源豐富,特別適宜香蕉等熱區作物種植,為加快現代農業進程,大力推進 科技 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優質香蕉。

  耿馬孟定鎮香蕉種植面積大,產品遠銷全國各地,近年素有香蕉小王國之美譽,由於農户接觸種植就走上標準化路線,加上獨特的地熱資源優勢,孟定香蕉平均畝產可達3噸以上,而香蕉目前全國平均畝產1.56噸、雲南平均畝產僅1.26噸。目前,孟定鎮香蕉種植面積已達8萬多畝,畝產值達1萬元以上,產值超8億元,農民人均收入5000多元。並建成年加工2000噸的香蕉純粉加工廠,香蕉遠銷四川、重慶、山東、北京等地,香蕉產業已經發展成為孟定農民增收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14 竹蓀湯爆肚

1.竹有用清水漲發,洗淨,順長剖開,用平刀法切大片。再用二湯餘透,撈出瀝去水分,放入湯碗中。豬肚頭用水洗淨,剔去外皮和油筋,從裏面一側剞成蓑衣形花刀,刀深為厚度的2/3.再切為3.5釐米長,l釐米寬的塊。香菜、葱、姜洗淨,切成末。2.炒鍋上旺火,注入清水1000毫升,沸後下肚頭氽至半熟,用漏勺撈出,放入竹蓀碗內,同時下葱、薑末。3.炒鍋上火,注入雞清湯,加鹽、味精、胡椒粉調好味,沸後去浮沫,迅速倒入竹蘇碗中,撤上香菜未,淋上芝麻油即成。

15 傣族烤崩

 “烤崩”(油炸米花糖):雙江傣族在每年的潑水節前都要製作“烤崩”。具體做法是:將上好的糯米用冷水浸泡,淘洗乾淨後用蒸籠蒸熟,做成餅狀,晾曬到三成幹,然後放入紅糖水中浸濕,又把它曬乾,這樣重複兩三次後,將浸過糖水的幹糯米餅放在香油鍋裏炸脆,即成成品。傣族製作的烤崩香、脆、甜,顏色金黃,油而不膩,是款待賓客的美味佳餚。

16冰島茶

最貴重的雲南普洱茶之一,它是典型的勐庫大葉喬木樹,長大葉、墨綠色,葉質肥厚柔軟、茶香濃烈,非常獨特,它是勐庫茶的極品、也是雲南普洱茶的極品。絕對是值得高端珍藏的極品。目前,雙江縣“勐庫”牌茶葉已獲中國馳名商標,“勐康”牌茶葉獲雲南省著名商標,茶葉產業已成為雙江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17 滄源牛乾巴

滄源牛乾巴選用佤山半野生壯態下放養的黃牛精肉,經當地民族民間傳統工藝加工而成,營養價值高,色香味獨特,香酥可口。

18 蔗糖

臨滄是雲南最大的蔗糖生產基地。有280多年的種糖製糖 歷史 。全區甘蔗產量達300多萬噸,有機制糖廠15座,日處理甘蔗能力3萬噸,年產糖30多萬噸。

19 "滇紅"茶

臨滄市是世界著名的"滇紅"之鄉。是世界種茶的原生地之一,有500餘年的種茶製茶 歷史 。193年,"滇紅"在鳳慶試製成功,成為中國的出口名茶,年出口量均佔全省茶葉出口量的40%以上,創匯佔全省茶葉出口量的50%以上,雲南鳳慶滇紅茶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雲南目前最大的茶葉生產企業。全區茶葉面積達65萬畝,年產量達2萬多噸,面積和產量均為雲南第一。

20 雲縣白花木瓜

雲縣白花木瓜是雲南省臨滄市雲縣的特產。雲縣特定的氣候條件下生長的白花木瓜形成了繁殖力強、適應性廣、掛果早、果實大、香味濃郁、產量高、果肉肥厚、細膩、無渣等特點,其營養成分優於其他品種木瓜,是獨具 歷史 淵源和發展 歷史 的特色農產品。雲縣白花木瓜獲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雲縣地處雲南省西南部,瀾滄江西岸,臨滄市的東北部,位於北緯23°56′—24°46′,東經99°43′—100°33′之間,屬於低緯度地區,海拔760—2834米。雲縣由於地形複雜,高差懸殊,形成了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分明特點。雲縣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雲縣白花木瓜的生長,是中國白花木瓜生長的最佳適宜區和原產地,在雲縣特定的氣候條件下生長的白花木瓜形成了繁殖力強、適應性廣、掛果早、果實大、香味濃郁、產量高、果肉肥厚、細膩、無渣等特點,其營養成分優於其他品種木瓜,是獨具 歷史 淵源和發展 歷史 的特色農產品。縣內十二個鄉鎮均有云縣白花木瓜分佈。

  白花木瓜泡酒具有‚保肝護肝、舒筋活絡、抗衰養顏‛ 三大功能。雲南有動植物王國的美譽,白花木瓜生長在滇西南1800米至2300米之間的高海拔地區,生長過程中沒有受到任何的工業污染,是一種自然生長的生態林果。

21 鎮康咖啡

 

美團眾包雲南臨滄市鎮康縣有嗎

雲南臨滄市鎮康縣沒有美團眾包,開通美團眾包的城市一般是一、二、三線大城市,或者是每一個省的省會城市,處在省級單位的大城市裏一般會有美團眾包,這些縣級城市是沒有美團眾包的,只有美團專送。美團眾包是為美團外賣上的用户服務的,用户在外賣上點的美食,可以由美團眾包的用户進行配送。

美團是一家科技零售公司。自2010年3月成立以來,美團持續推動服務零售和商品零售在需求側和供給側的數字化升級,和廣大合作伙伴一起努力為消費者提供品質服務。2018年9月20日,美團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美團始終以客户為中心,不斷加大在新技術上的研發投入。

永德縣旅遊景點永德縣有哪些旅遊景點

:1.永德縣旅遊景區有哪些

1.元謀土林AAAA[雲南省楚雄州元謀縣]

袁某林圖

一旦踏入元謀土林,各種形狀彷彿讓人進入另一個新奇的世界。各種土柱的混合分佈,使得土林形成了多姿多彩、變化多端的姿態,令人歎為觀止。説到以土為林

2.南澗土林[雲南省大理州南澗縣]

南澗圖林

一位畫家説。石林是凝固的雕塑,土林是流動的油畫。南澗圖林位於南澗壩子周圍。有四五個景點,有西山腳,總府莊,營地。最大最壯觀的是

3.永德土林[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

永土林

永德土林永德土林——雲南臨滄旅遊景點永德土林,又名土佛、芒礦土林,位於雲南臨滄永德縣芒礦縣芒嶺河西北。森林形似古塔,形似古城堡,200多個座位集中在0.15平方米上

4.京東土林【京東,普雲南省洱市]

東土林

圖林位於文井鎮東部,景觀面積約一平方公里,距縣城25公里。是雲南四大土林(元謀土林、永德土林、南澗土林)之一。東土林是地質變化形成的,形成年代不詳。整個地球

2.永德縣有哪些景點

是的,永德:萬茶歸祖之地——永德縣

3.永德縣旅遊景區有哪些景點

芒海水庫景區,著名景點,吐佛向恩,傈僳族桑努瑪力。

4.永德風景區

永德縣。

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位於臨滄市西北部。東西寬71.5公里,南北長75.8公里,總面積3220平方公里,95%為山地。截至2019年,永德縣轄3鎮7鄉(含2個民族鄉)。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永德縣常住人口為328864人。

永德縣是傳統的滇緬邊境通道,東有南汀江,西有怒江。周邊有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鎮康縣、龍陵縣、施甸縣、昌寧縣、鳳慶縣、雲縣。縣內有德當鎮,故名永德。總體來説,氣候屬於南帶與北熱帶交匯處的河谷季風氣候。地勢東南西高,向北傾斜,形似桑葉。是中國訶子主產區、中國澳洲堅果之鄉、中國芒果之鄉、中國訶子之鄉、國家糖料基地縣、省級茶葉、畜牧、商品糧、玉米種子生產基地、雲南自然旅遊風景區。主要景點有永德大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永德土佛等。

2018年12月,永德縣被授予氣候生態國家氣候標誌。2020年5月17日,永德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2020年,永德縣國內生產總值(GDP)832493萬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3.8%,居全市第四位,高於全市0.1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1088萬元,同比增長5.6%,第二產業增加值199176萬元,同比增長3.4%,第三產業增加值382229萬元,同比增長3%。第三產業比例由2019年的27.9:24.7:47.4調整為30.2:23.9:45.9。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430680萬元,同比增長3.1%,佔地區生產總值的51.7%。

5.永德縣旅遊景點

臨滄還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大景點如下!漫灣百里長湖景區瀾滄江流經臨滄200多公里。這一段流域建有三座百萬千瓦級電站——漫灣、大朝山和亞洲最高的大壩電站——小灣電站。三座電站形成了瀾滄江峽谷百里長湖的壯闊壯麗景觀。湖面平靜美麗,萬虎半島星羅棋佈,兩岸山峯秀麗、雄偉、壯觀,珍稀動物眾多,風景如畫。沿線有許多景點,如瀾滄江大峽谷、海雲山莊、芒槐和曼支新石器遺址、潮汕寺廟、滇緬鐵路遺址、民族村、電站景觀等。臨滄雪山臨滄雪山位於臨滄縣大朝山電站西岸,緊鄰214國道,林(滄)邦(東邦)公路直達景區腹地。景區由雪洞、主峯石、杜鵑林、桫欏、黃草壩等18個景點組成,總面積160平方公里,海拔3429.6米。景觀隨着立體的氣候和季節而變化。山頂白雪皚皚,日出雲海,賞心悦目。山腰茫茫,杜鵑花一片林,四季花開變化無窮。山上的瀑布和溪流終年不斷。山間電站轟鳴,平湖漣漪。隨着瀾滄江梯級水電站的開發,交通得到逐步改善,遊客數量將與日俱增。開發臨滄雪山景區前景廣闊。廣運面寺廣運面寺位於滄源自治縣蒙東街北側。建於清代,是大乘佛教建築。現存的住宅大廳寬14.8米,深24.4米,為木結構。它是由一個有廓的三檐大殿和一個方形的五檐亭組成的。殿內牆壁和藻井上繪有彩畫,殿內牆壁壁畫10幅,共計48平方米,保存完好。在建築方面,漢式建築的造型與傣族寺院的內部有機結合,別具一格。它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滄源自治縣距昆明840多公里,昆明各大汽車站都有班車。耿馬南汀河耿馬南汀河景區位於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境內,由孟定區、經閣區、福音山區、清水河區、孟省——清水河旅遊線四條線路組成,總面積約146平方公里。有孟定壩帶風光,俗稱版納、瑞麗、孟定,風景優美;有鬱鬱葱葱的原始熱帶雨林和季風森林景觀;豐富的珍稀瀕危植物景觀;有青翠的大青山、活草山生物景觀;豐富的民族文化、民族風俗、民族服飾和手工藝品;有許多佛寺、白塔、巖畫、古人類洞穴遺址等名勝古蹟;有繁華的邊貿口岸。可用於邊貿購物、跨境旅遊、邊境民族文化、邊貿歷史調查研究。滄源巖畫滄源巖畫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古老的巖畫之一。1965年、1978年和1981年,發現了11處巖畫遺址。一般畫在垂直的石灰巖峭壁上,畫面離地面約2至10米。大圖高3米,長27米。單個圖像大小約為0.3米,0.05米。有1063個可識別的圖像,包括人、動物、房屋、道路、洞穴、樹木、太陽、船隻、手印等。多為狩獵、聚會場景,也有舞蹈、戰爭。據測量,巖畫產生於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這些巖畫已被列為雲南省重點文物。滄源翁丁佤族原組村翁丁佤族原組村位於滄源佤族自治縣翁丁村。周圍自然景觀優美,民族風情濃郁。翁頂村保留了原始佤族民居的建築風格

景區是中國典型的佤族自然景觀區,佤族風情濃郁獨特,服飾絢麗多彩。歷史簡單而豐富,巖畫以文物聞名。自然環境優美,佤山青翠。炎熱的雨林無邊無際,珍稀生物雲集。鳥類和珍奇動物出沒,孔雀和大象穿梭。石刀砍斧,山洞迷宮成羣。日出滿天彩霞,雲海變幻莫測。在邊境口岸購物,出國去緬甸旅遊。崛起的遊客,科研的理想之地。雲大朝山-幹海子云大朝山-幹海子景區位於雲縣境內。由萬文-文竹河、大朝山-大雪山、愛華鎮、梁山天池四個區和萬文-大朝山水陸旅遊線組成。共有129個景點,總面積190.8平方公里。景觀中有巍峨壯麗的雪山,遼闊無邊。風景獨特迷人,民族風情濃郁,是旅遊的好去處。永德雪山永德雪山景區位於臨滄縣東北部的永德縣,瀾滄江西岸,西南距臨滄縣城直線距離19公里。雪山是怒江支流羅比雪山的分支。山脈自西北向東南延伸,南北長24公里,東西長15.6公里,總面積約300平方公里。大雪山主峯是大雪山,海拔3429米。主峯西北為小雪山,海拔3177米。峯南有紅花山,海拔2723米。高峯東面有古古山,海拔2843米。最東邊是大朝山,屬於雲縣界,海拔1813米。由大雪山地區、土林地區、堂裏山-觀音洞山地區、南汀河旅遊線組成,共有90個景點,總面積174平方公里。該地區的景觀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多彩的杜鵑花海,變幻無窮的瀑布和雲彩,各種地球森林奇觀,獨特的森林和村莊習俗,睡佛s巖畫、樹陰筆塔、滇西温泉洞、香蕉園、甘蔗林的熱帶風光、濃郁淳樸的民族民俗、獨特的景觀、優美的環境。是觀光和科研的好地方。五老山國家森林公園五老山森林公園位於臨滄縣城郊區25公里處。它的景色在歷史上曾是緬甸、寧夏十大之一,據説是因五仙談道而得名。景區內山川壯觀,怪石眾多,密林入海,流泉飛瀑,湖光山色,鳥語花香,天文奇觀可謂美不勝收。主要景點有五老瀑布、情人s谷、鹿蓮湖、金竹林、五鳳閣等。它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優秀旅遊目的地,集勇、險、奇、美、隱於一體的美學特徵。南滾河自然保護區南滾河自然保護區位於滄源自治縣西北部,面積約600公頃。由於是熱帶雨林區,各種闊葉植物生長迅速,形成了平衡的生態羣落,為各種動物提供了理想的棲息地。珍稀動物有:豹、亞洲象、孟加拉虎、金絲猴、長臂猿、蟒蛇、巨蜥等。珍稀鳥類有:綠孔雀、犀鳥、白鷳、錦雞等。滄源自治縣和湖北神農架一樣,曾經有一個野蠻。雖然沒有人能證實野蠻到目前為止,這裏的確是一片神祕的土地。

6.臨滄市永德縣十大旅遊景點

鎮康縣,隸屬於臨滄,位於雲南省西南邊陲,臨滄西部,南汀江下游與怒江南北水之間,南與耿馬縣,東與永德縣,西與緬縣,北與保山龍陵縣隔河相望。

全縣面積2642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鎮康縣下轄三鎮四鄉,縣設在南三鎮。總人口為176,356人(2010年)。2012年總產值28.6億元。先軫縣屬低緯山地南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温18.7,降雨量1625.4毫米。一個洞橫跨兩個國家國內風景名勝區南傘洞、南彭河自然保護區。當地小吃有酸烤蔬菜、竹蓆、腐雞飯、牛肉和餡餅等。

7.永德旅遊路線

不需要。根據臨滄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指揮部最新文件的通知,臨滄人進出八縣無需開具證明。但這並不意味着臨滄的疫情防控工作有所減弱,而是疫情防控工作實現了更高水平的規範化,全市實現了一體化防控措施。縣區互認的旅行代碼和健康代碼,並相互識別美國核酸檢測證書。

8.永德縣旅遊景區有哪些地方

臨滄地處祖國西南邊陲。臨滄雪山位於臨滄橫斷山脈怒山山脈羅比雪山支脈的南端,海拔3429.6米。緊鄰214國道,臨滄東邦公路可直達大雪山景區,主要由雪洞、主峯石、杜鵑林、桫欏黃草壩等18個景點組成。

9.永德縣城周邊有哪些景點

雲南臨滄所屬的永德縣,是國家蔗糖基地縣,全國南藥訶子主產區,省級茶葉、畜牧、商品糧、玉米種子生產基地,雲南省芒果之鄉,雲南省自然旅遊風景區,滇緬邊境傳統通道。

永德縣位於臨滄西部和東北部,與雲縣、鳳慶縣、昌寧縣相鄰,東南隔南汀河與耿馬縣相望,西依鎮康縣山水,西北與龍陵縣、施甸縣接壤。屬於南帶與北熱帶交匯的河谷季風氣候,總面積3296平方公里。擁有永德大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永德土佛等景區。

1969年孟大光(哀牢國)設永昌縣,屬永昌縣布維縣;1964年,屬臨滄區;1970年,屬臨滄地區;2003年,屬臨滄;2018年6月,它被命名為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工作先進單位。

10.永德縣旅遊景區有哪些好玩的

海口市龍華區觀瀾湖陽山大道鎮/街道行政區劃信息如下:

省份:海南省

城市:海口市

區縣:龍華區

鎮/街道:永興鎮

村委會/居委會:永德村委會

海口觀瀾湖旅遊度假區是集旅遊觀光、休閒娛樂、環球美食、温泉水療為一體的旅遊度假區。該度假村位於海南島的火山區。

世界各地的民風民俗

德昂族

原名“崩龍族”。是西南邊疆現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於雲南省潞西縣三台山和鎮康縣軍弄等地。1985年9月17日經批准正式改名為德昂族。德昂族有自已的語言,無本民族的文字,通用傣語文、漢語文。篤信小乘佛教中的潤教派。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水稻、玉米、蕎子、薯類等,擅長種茶葉。

德昂族的潑水節

德昂族人也過潑水節,時間在清明節後的第七天,除了潑水祝福和跳象腳鼓舞等節目與傣族潑水節一致外,德昂族潑水節最具特色的習俗是為長輩洗手洗腳。屆時,每家的晚輩年輕人要準備一盆熱水,端來放在堂屋,把家裏的父母等長輩請出來坐在堂上,向他們叩頭請罪,請他們原諒晚輩的一年來不孝順的地方。長輩們也要檢討一年來在為晚輩樹立榜樣方面做得不足的地方。然後,晚輩為長輩洗手洗腳,同時互祝來年在和睦、勤勞的氣氛中度過。如果父母去世,兄長、姐姐和嫂嫂、姐夫就成為洗手洗腳的對象。

這個習俗來源於一個古老的傳説:一個忤逆的兒子在清明節後第七天在山上幹活,看到雛鳥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決心好好伺奉母親,這時,他母親正在向山上走來,為兒子送飯,不小心滑了一跤。兒子趕來扶她,她卻以為兒子要來打她,一頭撞死在樹上。兒子痛悔莫及,把樹砍下來雕成一尊母親雕像,每年清明後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灑着花瓣的温水中清洗。以後就演變為一種習俗。

習俗

德昂族大部分信奉小乘佛教,在絕大多數的村寨裏都有自己的佛寺和供奉的佛爺,並有小和尚。所有小和尚的齋飯由全寨人輪流佈施。在部分德昂族中,過去一直有見殺不吃、聞聲不吃的習慣。直至1950年後,這些情況才有所改變。每逢節日,相互宴請成俗,不論酒席宴上菜餚多少,均要有一碗用新鮮蔬菜白煮的素菜,食用時蘸辣椒水吃,別具風味,真是流連忘返啊!

婚俗

德昂族男女青年的訂婚儀式上要斬雞頭,如果雞頭與雞身分為兩半,雙方都不能反悔;如果女方不贊同這門親事,就不許殺雞。婚禮通常要進行3天,3天之內全寨男女老幼要到新郎、新娘家裏賀喜,由新郎新娘的雙方家長宴請,並伴以對歌,徹夜不眠地歡歌笑語。

食俗

德昂族絕大多數以大米為主食,部分地區雜以包穀和薯類。均以蒸燜而食,擅長製作各種糧食製品,如:豌豆粉、豆腐、米粉、年糕、粑粑、湯圓等。

蔬菜種類繁多,竹筍是四季不斷的蔬菜之一,除鮮吃外,多加工成酸筍或幹筍食用。其他蔬菜的食用,都習慣於在煮燉時配酸筍。酸筍用途十分廣泛,即使在燉雞、炒肉或烹魚時都要加酸筍調味。受當地漢族的影響許多漢族風味的醃菜、腐乳也是德昂族餐桌上常見的小菜。

德昂族種茶歷史慫久,茶在德昂族民間不僅是常備的飲料,也是饋贈親友的最好禮品。德昂族也飲酸茶,又稱濕茶,古稱谷茶或沽茶。味酸澀,能生津解渴。並有解暑清熱,消食的作用。飲酒則多是自家釀製的竹筒米酒。

節慶

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如: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節日,都要敬佛。

開門節時有寺廟的村寨要進行“格聽祭”(慶祝豐收,喜嘗新米之意),要從傣歷12月13日開始準備,有舂新米、煮新飯、做年糕等活動,並要選出兩塊年糕送入本寨的公房(專供全寨祭祀用的房屋),次日全寨開祭,要由本寨裏的能工巧匠用竹篾做成小房(傣語稱格聽),內裝年糕,由眾人抬着小竹房到寺廟朝拜。

燒白柴這天,各家要殺雞備酒,全寨共聚一餐,各家還要製作各式糯米糕點,用芭蕉葉包好,蒸熟並隨身攜帶相互贈送,相互品嚐各家的風味,新婚夫妻要帶上加糖的年糕到本寨頭人和長輩家中告拜。

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一般選在春季,屆時要殺豬、殺雞,由祭司畫紙龍,眾人叩拜,然後一起飲酒野餐,醉酒後相互打罵,發泄平時相互之間的不滿。此間不許別人勸阻,直到雙方鬥得精疲力盡為止,第二天再相互道歉。

[編輯本段]藏 族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生活習慣,藏族是一個古老而熱情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習慣和生活中的禁忌。

1、兩個久別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時,你的手不能搭在對方的肩膀上。

2、不能跨過或踩在別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別人的衣服上,更不能從人身上跨過去

3、婦女晾衣服,尤其褲子,內褲不能晾在經常有人經過的地方。

4、不能在屋裏吹口哨或大聲哭叫。

5、家裏人出遠門,客人剛走,中午和太陽落山後及藏曆大年初一不能掃地或倒垃圾。

6、外人不能當着已故人的親屬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

7、今年該完成的活不能留在明年幹,如捻毛線、織毛衣、織地毯等。

8、黃昏時,不能隨便到人家裏走,尤其人家將有分娩的孕婦及剛生產的產婦或重病人時,陌生人更不能去。

9、過了中午以後,不能把家裏的任何財產拿出去。

10、一個陌生人到你從來沒有到過的大山及懸崖峽谷,不能大聲喧譁。

11、不能跨或踩吃飯的用具、鍋碗、瓢盆等。

12、家裏有兩個人同時出門,並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時出家門,必須前後出門而且出門時間要隔開。

13、婦女到晚上不能梳頭和洗頭,也不能披着頭髮出門。

14、在使用掃把和簸箕時,不能直接用手傳遞,必須先放在地上,然後另一個人從地上撿起來。

15、每當親朋好友到你家串門或看望你時,會拿些酥油茶或青稞酒等物品作為禮物送你,客人臨走時把東西騰出來,不能全部騰空,必須留一點在裏面或換一點自家的東西裝上。

16、有缺口或有裂縫的碗不能用來吃飯,也不能給客人倒茶。

[編輯本段]彝 族

彝族火把節是所有彝族地區的傳統節日,流行於雲南、貴州、四川等彝族地區。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族也過這一節日。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場面最壯觀、參與人數最多、最富有濃郁民族特徵的節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把節多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舉行,節期三天。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語支的民族都要過火把節,有的學者認為此節原系彝族十月曆法的一個年節,火把節又叫星迴節,俗有"星迴於天而除夕"之説,相當於彝歷的新年。因此又稱過大年。彝族火把節,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裏,火象徵光明、正義、興盛,象徵着能夠摧毀一切的強大力量。火把節是彝族人民歡樂、愛情和幸福的節日。

火把節是彝、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聲海內外,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鬥羊、鬥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火把節”慶祝共三天:

火把節第一天:祭火。這一天,人人穿着自己心愛的禮服,高高興興。村村寨寨都會宰牛殺羊,擺好宴席,五花八門的肉,又香又甜的酒,這些香味芬芳四溢,把它敬神,神也會讚不絕口。夜幕降臨時,臨近村寨的人們會在老人們選定的地點搭建祭台,以傳統方式擊石取火點燃聖火,由畢摩(彝族民間祭司)誦經祭火。然後,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會從畢摩手裏接過用蒿草紮成的火把,遊走于田邊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驅蟲的傳説。

火把節第二天:傳火。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聖火下,舉行各式各樣的傳統節日活動。小夥們要效仿傳説中的阿體拉巴,賽馬、摔跤、唱歌、鬥牛、鬥羊、鬥雞。姑娘們則效仿傳説中的阿詩瑪,身着美麗的衣裳,撐起黃油傘,唱起“朵洛荷”、達體舞。在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莫過於彝家的選美了。年長的老人們要按照傳説中阿體拉巴勤勞勇敢、英武神俊和阿詩瑪善良聰慧、美麗大方的標準從小夥姑娘中選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臨,一對對有情男女,在山間,在溪畔,在的油傘下,拔動月琴,彈響口弦,互訴相思。故也有人將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稱作是“東方的情人節”。

火把節第三天:送火。這是整個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的。這一天夜幕降臨時,人人都會手持火把,競相奔走。人們將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歡樂的人們會聚在篝火四周盡情地歌唱、舞蹈,場面極其壯觀。故也有“東方狂歡夜”之稱。

彝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穀穗像火把一樣粗壯。後人以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節慶期間,各族男女青年或點燃松木製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間活動,邊走邊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穢求吉;或唱歌、跳舞、賽馬、鬥牛、摔跤;或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徹夜狂歡。現在,人們還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並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

香港年俗

農曆新年是我國傳統上一個盛大的節日,相信無一箇中國人不識。然而,在香港過農曆年,在習俗上和氣氛上卻和傳統的截然不同。

近年來,已很少香港人在農曆新年時按傳統在家裏貼春聯、年畫的了,取而代之的則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貼上“生意興隆”、“出入平安”等的揮春。雖然如此,但貼揮春的原意和貼春聯和年畫一樣,取其吉利之意,希望來年事事順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獅、舞龍燈等也會在一些新界鄉村、圍村中出現,在新年的市區街頭上也很難看到的大型的舞獅、舞龍燈的表演了。至於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過自一九八二年開始每年農曆年初二的晚上,在維多利亞港上都會舉行盛大的煙花表演,這已成為這十多年來迎春的一個節目了。

香港被稱為“美食天堂”,春節有關吃的習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會在春節期間吃“團年飯”,一般是在家裏設宴,於除夕全家上上下下、裏裏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飯。而飯後的一大節目,首選相信是逛花市了,農曆新年期間,港九多處都設有年宵市場,其中以維多利亞公園的花市最大、最熱鬧。香港市民習慣於晚飯後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時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歡度佳節。

在香港過農曆新年,最開心的莫過於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節拜年時,到處可以聽到“討”利是的歡笑聲。“利是”原為“利事”,取大吉大利寬好意頭,同時也成為了春節時與親人不可缺少的習俗。

[編輯本段]澳門年俗

澳門年俗,別有風情。 "謝灶"是澳門保存下來最傳統的中國年俗之一。臘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門人謂之"謝灶"。澳門人給灶神按中國傳統也用灶糖,説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説壞話。我在澳門花街的一澳門人家的灶頭見過一張聖誕老人像,奇怪的是,聖誕老人像邊貼着"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聯兒。

澳門人過年是從臘月二十八開始的,臘月二十八日在粵語中諧言"易發",商家老闆大都在這歲晚之時請員工吃"團年飯"以示財運亨通,吉祥如意。澳門的年味,從臘月二十八這天便能真切的感受到的。

除夕之夜,守歲和逛花市是澳門人辭舊迎新的兩件大事。守歲是打麻將,看電視,敍舊聊天,共享天倫之樂;大概受西方聖誕節和情人節的影響,年宵澳門人還爭相購買一些吉祥的花木迎接新春,現今已成了一個澳門年俗。澳門在年宵興辦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桔,花開富貴,祝報平安,鮮花瑞木兆示着新年的美好前程。澳門的花市辦三天,這三天給奔波一年的澳門人無窮的慰藉。

春節這天,澳門人講究"利市","利市"就是紅包,這天老闆見到員工,長輩見到晚輩,甚至已婚人見到未婚人都得"利市"。"利市"純粹是以示吉利。 澳門人把大年初二叫作"開年"。習俗是要吃"開年"飯,這餐飯必備髮菜、生菜、鯉魚,意在取其生財利路。從"開年"這天起,三天內澳門允許公務員""()。 "開年"過後,澳門又完全回到中國傳統春節習俗中,直至元宵佳節,也是煙節爆竹,玩龍舞獅,歡天喜地。

[編輯本段]部分台灣春節習俗

春節,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最為隆重的民間傳統佳節。在與福建省一水之隔的台灣,其歷史文化、風士人情、生活習俗、親緣血統等等均與祖國,尤其是福建閩南地區一脈相承,因而島內民眾的春節習俗自然與祖國民間大同小異。

由於寶島居民的祖先(多為閩南和客家人)去台開發,距今年代久遠且屢經滄桑,那裏的春節習俗也逐漸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模式和色彩。每到農曆臘月二十三"祭灶"日這天,台灣同胞都要穿上好衣服,在家中供上豬、羊、雞、鴨、魚之類禽畜海鮮,以及甜瓜、糖果、香茶等供品,再燒香放鞭炮,為灶神送行,冀望其"上天言好事"。而從這天起,"過年"也就開始了。

除夕之前,台灣同胞也都要進行全面大掃除和整理庭院居室,紛紛備辦年貨,忙得不亦樂乎。

到了除夕這天每家每户往往先將象徵新春祥瑞、萬事如意、招財進寶等內容的春聯,貼在自家的門窗、糧囤、豬圈、井台等處,爾後在堂屋供桌上擺設供品、香燭,以祭拜祖先並迎接他們"回家過年"。從這時開始,燃放煙花、爆竹之聲此伏彼起,熱鬧非凡,而且一直延續到大年初一的早晨。

除夕之夜,島內全家人都要歡聚在一起"圍爐",即一家男女老少團團圍坐在火爐或火鍋旁吃年夜飯(或叫"團圓飯")。這一餐當然要格外豐盛。

年夜飯中,除要吃象徵全家團圓的魚丸、肉丸和寓有"食雞起家"之意的雞肉,以及表示"年壽長久"的韭菜,還有各種極富地方風味的油炸食品、湯圓、年糕,特別是吃"烏龜豆沙年糕"(一種用刻有烏龜形狀的木模壓制而成、內包豆沙餡子的年糕),則有益壽延年之意。此外,還有一種鹹味蘿蔔年糕,食用時需經火烤熱後再用紫菜包起來吃。它除了具有解葷腥、調口味之作用外,又含有來年"好彩頭"之祝願(台灣地區稱蘿蔔為菜頭,與"彩頭"諧音)。

年夜飯吃過之後,便是長輩們給子孫贈送"壓歲錢"的給法也頗具特色:年齡大的孩子,其"壓歲錢"是用紅紙預先包好遞到他們手裏的;而年幼孩子的"壓歲錢",則是大人們事先用紅線繩纏好並系成一個小套環,套在他們頸項上的。

正月初一這天,人們都會早早起牀,梳粧打扮和洗漱停當之後,便開始了極富人情味的互相拜年、請安、祝福,以及走親訪友或遊覽公園等等,迎來送往,熱鬧而愜意。人們普遍沉浸在歡樂、慶賀、幸福、美滿的節日氛圍之中。

大年初二,是新女婿帶着妻子去丈人家拜日子。女婿登門,女兒回到孃家,自然更有一番情趣。

初三這天,被台灣同胞視為不吉利之日。人們多不出門,晚上也早吃早睡,這也是鬧中取靜的休息良機。

初四,是迎接"灶神"下凡的日子,自然又得熱鬧一場。

從大年初五日開始,許多人便開業的開業,上班的上班了。

初九這天,相傳是"天公"的生日,家家户户都需備下最好的美酒佳餚並燒香祭拜、演戲誦經,為這位"天公"祝壽。此乃一年一度新春佳節的最後的一天。

此後,接踵而來的"元宵節",乃是整個春節的最後一幕。這天,每個家庭都要按傳統習慣吃湯圓、賞花燈。在圓月之下,各式彩燈競放光明,並有舞獅子、耍龍燈、迎"鼓仔"等活動,豐富多彩,令人炫目耀眼。特別是那些充滿童趣的孩子們,紛紛手提花燈、口誦歌謠地過街串巷,如同魚遊海底,為熱鬧紛呈的元宵之夜更錦上添花!

台灣民間的春節,起源於祖國,尤其是講閩南話的台灣人,過年方式與閩南地區更為相近。

台灣人過年活動從農曆12月16日的"尾牙"開始。這天家家户户都要祭拜土地公,特別是生意人,為祈求新年發財,輒以牲體、金紙祭祀,並以祭品分享同仁犒賞員工,此叫"食尾牙"。"食尾牙"時,將要解聘的員工,僱主以雞頭相向,表示明年請另謀高就。因此,台灣有諺語:"吃尾牙面憂憂,吃頭牙撫嘴須"。意為尾牙餐事關工作去留。

農曆24日是老百姓送神的日子,與閩南的臘月23日送灶神一樣。祭品中必須有"甜圓仔"(湯圓),粘在灶口,讓灶神"好話傳上天,壞話去一邊"。這一天,還要大掃除,將家中一切"晦氣"掃除掉,好迎新年。

除夕,台灣叫作"二九暝"、"三十暝",依農曆十二月的大小而別。"暝"即歲暮之意。天色未晚之前,家家準備供品,像甜桔、甜米果(年糕)、"春飯"、"壓歲錢"等。"春飯"就是在盛得尖尖的米飯上插上剪紙的春字。因為閩南話"春"與"剩"諧音,意為"歲歲有餘糧,年年食不盡"。此外,還在大門後面,豎放兩根連須帶葉的甘蔗,叫"長年蔗",取又長又甜,以"堅定家運吉利"之意。

吃年夜飯"圍爐"時,八仙桌下安放新炭爐和一把新葵扇,扇上和爐上貼有紅紙書寫的"春"和"福"字。圍爐時要説吉利話,如"吃紅棗,年年好!"、"吃年飯,年年賺!"等,桌上一定要有芥菜,叫"長年菜",象徵命長。也有的人家桌上要有"韭菜",即"韭"和"久"諧音,象徵長壽。蘿蔔也不可少,閩南話叫它"菜頭",表示"好彩頭"(吉兆)。還要有雞肉,雞的諧音"家","食雞起家",可大振家聲。"圍爐"時的蔬菜也不用刀切碎,洗淨後連根煮熟,吃時也不咬斷,而是從頭到尾,慢慢地吃進肚裏,以祝父母長壽。

年夜飯過後便是守歲。在台灣,"守歲"也叫"長壽夜",象徵晚輩祝願父母長壽。"交時"(半夜12點)一過,進入初一,人們就集合老少,用紅白米糕來敬祀神明,祭拜公媽(即祖公祖婆),然後燃放鞭炮,以迎春接福。

台灣人過年,還要製作紅龜米果、發米果、菜頭米果為年糕。紅龜米果以形體像一隻龜,外染紅色,上打龜甲印,用來象徵人們益壽延齡。家家都用這種糕來敬奉撫育萬物的天公。倘若客人上門拜年要請吃糖果和甜仁,並按男女老少説不同的吉祥話。如孩子對老人可以説:"吃個甜,祝你長壽萬年!"同輩之間可以説:"吃個甜,祝你賺大錢!"

[編輯本段]有趣的江蘇春節習俗

春節的江蘇民間,除了貼春聯、掛年畫、守歲、舞獅子、大拜年等和全國一樣的習俗外,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現輯錄數則以饗讀者。

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隻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

武進人年初一早晨,將先祖畫像懸掛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禮,謂之"拜神影子”。“他們掃地不許從家裏往外掃,惟恐把"財氣"、"如意"掃了出去,只能從外往裏掃。

江寧人有春節"打神鼓"之習俗,由大旗開路,鑼鼓手渾身使勁地擂鼓助興,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氣氛熱烈。

南通人有在家門口或堂前插芝麻稈、冬青、柏枝的習俗,取意生活開花節節高,長年青翠。

淮陰人還有初六給孩子"烤頭風"之習俗。是夜帶孩子到田頭空地點燃火把,為孩子驅除病邪,邊烤邊唱:"烤烤頭,醒醒腦,烤烤腳,步子矯,烤烤肚皮不拉稀,滿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見。"

無錫漁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廟之習,祈求水神保佑,祭鰲賧佛,謂之"上�",禹王廟拆除後,此俗漸漸淡漠。

春節期間,江蘇地區的舊習俗中還有許多禁忌,諸如年初一不動剪刀,免得口舌之爭;不動菜刀,以免殺身之禍;不吃稀飯,怕出門遇雨;不掃地,怕把財運掃光等等。隨着科學知識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學的習俗也逐漸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娛樂休閒活動,卻一直延續下來。

[編輯本段]桂林春節習俗

從"小年夜"到除夕:

春節踏着農曆12月24日零時的鐘聲,走入桂林的城鄉。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過小年"。過小年這天,人們宰狗、殺鴨,慶賀春節來臨。這天的爆竹聲,帶着人們送灶王爺"上天言好事"的心願噼哩啪啦地炸響,聲傳高宇。人們認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惡功過禍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將盡,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為全家降福免災。祭灶的儀式多由家裏的長輩去辦,他們將糖果放在灶頭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讓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讓他甜甜的嘴巴盡説好話,不使人間遭殃。除夕夜幕降臨後,再放爆竹接灶王爺下凡。這是桂林"過小年"的古俗,現在即便是鳴放鞭炮,也僅是古俗遺存的儀式罷了。

從臘月二十四到三十,人們忙着置辦年貨,打掃居室內外,以乾乾淨淨迎接新年。過節的傳統食品種類繁多,且寓有美好的願望:臘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葷、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昇。

除夕的晚餐,人們喜歡闔家團聚,菜餚中必有"圓子"、"歡喜",取其團團圓圓,歡歡喜喜之意。這個夜晚,萬人空巷,都在家中守歲。守歲時,要把火盆的炭火燒得紅紅火火,以象徵生活歲歲興旺。當零時一到,老老少少喜氣盈盈,以爆竹聲聲迎接新年。這喜炮聲不絕於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靜,人們仍無睡意,爐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會忘記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種,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種猶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財旺、家旺的好兆頭。人們對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許是因為火給人類帶來了文明、帶來了温暖吧。愛火就如同熱愛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大年初一清晨,人們爭相早起開門,用熱烈的爆竹聲來迎接財神爺爺的光臨。街坊鄰里、朋友、同事,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恭祝新年好。小孩們給大人拜年,大人要給小孩們壓歲錢。春節是人們增進感情,鞏固友誼的好時機,人們互相拜年,寓情於樂,回顧過去,憧憬未來,情濃意濃。

街頭巷尾,一隊隊拜年的瑞獅邊舞邊行,十分活躍,許多孩子尾隨獅子隊去看獅子拜年的熱鬧。當獅子隊走到一家商店門前,主人便點響鞭炮迎接,獅子在門前向主人行拜大禮,領隊也走上前向主人拱手作揖致新年祝福。獅子富有人情味的拜年禮、領隊致的吉祥辭使主人心花怒放,商店也會生意興隆。獅子在鞭炮聲中起舞,舞出一身瑞氣,舞出一身雄風。它那喜氣洋洋的大腦袋、寬闊的額頭、神氣的大眼睛、突起的鼻子、方方的大嘴,金紅色的長毛,其形象既威武又憨態,逗人喜愛。只見獅子剛健而勇猛,出洞、過橋,在抬頭亂雲飛渡,低頭“萬丈深淵”的橋上奮起神威。此時驚獅鼓點如疾風驟雨,驚險而精彩的獅子表演驚心動魄。然後是上下山、飲水吃青、踏星走樁、上雲梯,九天攬月等,獅頭、獅尾配合默契。舞到酣時,疊羅漢採青,獅子採得青後點頭向觀眾作揖。然後理毛、理項,頗有趣味。鼓聲嘎然而止,獅子從九天廣寒直落,驚得全場譁然,待定睛看時,獅子卻穩穩地落在眾羅漢的手中,正在回頭望月。這一絕技於無聲處攝人心魄,贏得了滿場掌聲。

跪求大理2天自主旅遊攻略

麗江旅遊阿拉丁為你帶來大理旅遊温馨物語:近期雲南除西雙版納及其周邊地區外,均處於秋冬轉換期,請做好防寒,注意保暖。行程不做具體推薦,自行選擇和安排即可。住宿客棧這段時間的均價在150元,賓館在50元左右。

大理美食:

大理沙鍋魚、彌渡卷蹄、木瓜雞、鄧川乳扇、喜洲粑粑、鶴慶豬肝鮓、洋芋粑粑、洱源乳扇、涼雞米線、火腿雜雞餌絲、火燒豬肉、活水煮活魚、生皮、巍山扒肉餌絲、一根面、雜醬米線、祥雲朱古拉咖啡、燒餌塊、揉餌塊、千張肉、雕梅扣肉、永平黃燜雞、劍川羊乳餅、洱源頓梅、蒼山竹蓀菌、洱海銀魚、漾濞核桃乳、土八碗等。

大理古城:

交通指向:

乘火車到大理,可直接在大理火車站坐8路公交車,終點站就是大理古城。

門票:在古城內遊覽免費

注:南城樓可以上去看一看,從正門上,要交兩元錢門票。繞開城樓正門,沿着裏面的城牆根走,周圍有兩個出口可以上城牆不用花錢。城牆不完整,順着西邊走一大段就沒了。在城牆上可以遠遠看到洱海,如果有長焦最好。復興路上商鋪都是賣旅遊紀念品和當地特產。古城有賣大理古城手繪地圖,標價6元。

蒼山洱海:

交通指向:

從古城去洱海很方便,步行即可到,也可乘2路公交車(中巴),還可以打的或乘馬車(事先與車主談好價錢)。從下關到洱海碼頭,可乘6路車或的士。如果你在大理古城遊覽之後在到洱海的話,可以步行到洱海邊。

門票:洱海遊船142元(含白族三道茶),洱海公園無票。含南昭風情島門票、洱海資源保護費和白族三道茶歌舞表演。

注:如果不坐索道,蒼山遠遠望去沒什麼看頭,上蒼山有兩條索道,蒼山小索道往返60元;清碧溪(感通)大索道往返80元,建議乘感通大索道上去,然後乘蒼山小索道下山。在蒼山和杜鵑號的大遊船上還舉行“三道茶”和大約3個小時的白族歌舞表演。

崇聖寺三塔:

交通指向:遊客可在下關乘班車至崇聖寺三塔,票價3元。如果從大理古城前往景區,可選擇步行,只需半小時;也可乘小馬車至三塔,費用4元;或者坐私人巴士直達,票價1元。

門票:121元

注:如果喜歡攝影,可到距三塔公園僅十幾米遠的三塔倒影公園內,那裏是完成三塔倒影的最佳角度。三塔公園的門票可以優惠但不是60元,當地人憑身份證門票20元/人。不過在找不認識的人買還要注意買到假票和過期票。

大理三月街:

交通指向:

盛會地址在大理城西點蒼山中和麓,大理火車站8路公交車可達,票價1.5元/人,終點站就是三月街口。還可以徒步前往,從古城任何一個方向都可以去三月街,走路大約15—20分鐘就可到達。

門票:無門票 

注:每年三月街,四面八方的商人羣眾都會趕來參加交易,大理全州所有單位都要放假三天。這裏貨物很齊全,本地人都會集中這幾天時間購買平日難買到的東西。

天龍八部影視城:

交通指向:影視城位於大理古城西面的蒼山山麓,距古城2公里,有大路相通。騎馬8元/人,乘出租車10元,馬車5元。步行約需30分鐘。

蝴蝶泉:

交通指向:旅遊專線車票價5—8元

門票:60元

注:蝴蝶數量下降很多,但還是可以去的。

喜洲白族民居:

交通指向:

從古城或下關乘坐開往喜洲的中巴,沿滇藏公路招手即停,從下關至喜洲需1小時。

門票:嚴家大院 50元

雞足山:

門票:62元(2元保險),索道往返60元

注:雞足山上有很多野生菌,一般當地人都把部分菌子曬乾收藏,在山上或山腳的餐館內都能吃到,最好吃的應該是野生新鮮的竹筍了,還有長在樹皮上的一種綠色的像樹皮一樣的東西,當地人稱作“青蛙皮”,涼拌或炒來吃都不錯哦。要是上山進香想吃素飯,祝聖寺的素食很好吃。

石寶山:

交通指向:

在劍川縣乘開往沙溪方向客車15元/人或包車

門票:30元/人

注:石寶山每年農曆7月末8月初都會有一年一度的傳統歌會令人流連忘返。

溪沙古鎮:

交通指向:大理至劍川126公里,乘中巴車約180分鐘,票價15元。劍川縣城有開往沙溪的客運車。

門票:無票

以上是麗江阿拉丁旅遊為你帶來的回答,希望能給你幫助。

祝你旅途愉快,如有問題,請私信、追問或者加羣——雄心雕旅。

為了申請優質答案而認真排版,不是複製粘貼,純屬正確信息,求採納,謝謝!

(大理三塔)

追問謝謝!你介紹的好詳細,給你一個贊......我最想去的是蒼山和洱海,雙廊那邊,還有聽説有個周城,裏面的蠟染布很有意思。這個路線2天怎麼安排呢?我訂的客棧在才村碼頭,離古鎮遠嗎?從才村碼頭怎麼去這些地方?

追答

行程建議:

才村碼頭——大理古城——蒼山

(1)才村碼頭(洱海旁)——大理古城

坐2路車到大理古城的博愛路

(2)大理古城——蒼山

南門口朝東走到第一個叉路口(城牆上面寫着“博愛”),然後向左轉,去坐4路車,票價1.5元,“觀音塘”下車,那裏有面包車到蒼山索道,2元一位。

以上是第一天的行程,第二天的行程(蒼山):

(1)下關北站乘坐至雙廊的班車(40分鐘一班,早班8:40,末班17:30,如果乘客多,也會推遲到6點鐘左右),車程約一小時多,車費15元。

(2)下關北站乘坐至江尾的班車,中途在江尾(上關)下車,再乘至雙廊的車(可以搭面包車),車程約20分鐘,車費5元(如果人少,或者只是一個人,那司機就會要很高的價,所以可以和司機還價的)。

可以加羣——雄心雕旅,有很多去過的朋友,進來討論吧。

鎮康縣美食城,鎮康縣美食

1.鎮康縣美食有酸扒菜、傣族牛撒撇、竹宴席、雞肉爛飯、鎮康核桃等。

2.酸扒菜:鎮康特產酸扒菜是鎮康地地道道的風味菜,從縣城到農村,鎮康人都有做酸扒菜的歷史,酸扒菜是鎮康人的拿手菜,是鎮康人的招牌菜之一。

3.傣族牛撒撇:牛撒撇是傣族傳統藥膳佳餚。

4.牛撒撇菜,以牛肚、腰裏肉、直腸、肝、脾、苦腸汁為原料加佐料製作而成。

5.竹宴席:德昂族的竹宴席,酸筍煮雞、酸筍煮魚、黃筍絲炒豆米之類的“竹菜”,配以竹子燒火、竹甑蒸飯、竹筒打水、竹盒裝飯,竹勺盛飯,竹筷吃飯再加竹桌竹凳,構成了頗具特色的“竹宴席”。

6.雞肉爛飯:佤族語稱“布安納亞”,是佤族菜譜中最著名的一道菜,也是佤族待客的上等佳餚,因其比稀粥要稠一些,有經過加工的雞肉混合,故俗稱雞肉爛飯。

7.鎮康核桃:鎮康核桃是雲南省臨滄市鎮康縣的特產。

8.核桃在鎮康縣已經有上百年的種植歷史,是鎮康縣的傳統產業。

鎮康縣美食

鎮康縣美食有酸扒菜、傣族牛撒撇、竹宴席、雞肉爛飯、鎮康核桃等。

1、酸扒菜:鎮康特產酸扒菜是鎮康地地道道的風味菜,從縣城到農村,鎮康人都有做酸扒菜的歷史,酸扒菜是鎮康人的拿手菜,是鎮康人的招牌菜之一。

2、傣族牛撒撇:牛撒撇是傣族傳統藥膳佳餚。牛撒撇菜,以牛肚、腰裏肉、直腸、肝、脾、苦腸汁為原料加佐料製作而成。

3、竹宴席:德昂族的竹宴席,酸筍煮雞、酸筍煮魚、黃筍絲炒豆米之類的“竹菜”,配以竹子燒火、竹甑蒸飯、竹筒打水、竹盒裝飯,竹勺盛飯,竹筷吃飯再加竹桌竹凳,構成了頗具特色的“竹宴席”。

4、雞肉爛飯:佤族語稱“布安納亞”,是佤族菜譜中最著名的一道菜,也是佤族待客的上等佳餚,因其比稀粥要稠一些,有經過加工的雞肉混合,故俗稱雞肉爛飯。

5、鎮康核桃:鎮康核桃是雲南省臨滄市鎮康縣的特產。核桃在鎮康縣已經有上百年的種植歷史,是鎮康縣的傳統產業。

雲南臨滄有什麼好吃的地方美食?

臨滄是中國佤文化的薈萃之地,是世界著名的"滇紅"之鄉,世界種茶的原生地之一,全國著名的"核桃之鄉",也是昆明通往緬甸仰光的陸上捷徑,因此又被譽為""南方絲綢之路"、"西南絲茶古道",也是雲藥通小編“海多多”的故鄉,那麼去臨滄旅遊,有什麼必吃小吃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1、卷粉

簡介

腸粉起源於廣東的漢族特色小吃,早在清代末期,廣州街頭上就已經聽到賣腸粉的叫賣聲。那時候,腸粉分鹹、甜兩種,鹹腸粉的餡料主要有豬肉、牛肉、蝦仁、豬肝等,而甜腸粉的餡料則主要是糖浸的蔬果,再拌上炒香芝麻。腸粉又叫布拉蒸腸粉,是一種米制品,亦稱拉粉、卷粉、豬腸粉(因腸粉形似豬腸),廣式腸粉應該跟北方的涼皮類似。

做法

主料:米漿,豬肉或牛肉或蝦仁,青菜,雞蛋,菜脯粒。

做法:腸粉的製作很簡單,在大網篩子上鋪一塊白布,將磨好的米漿澆在白布上,隔水蒸熟成粉皮,再在粉皮上放上餡料,捲成豬腸形,置於盤上,淋上熟花生油、生抽、辣醬便成。

2、醬豆腐

簡介

醬豆腐是經典的漢族美食。北方部分地區對豆腐乳的別稱也叫“醬豆腐”或者“醬豆腐乳”。例如北京,天津地區就有這種叫法。另外也稱“紅方”。阜新等地區有這個叫法。“青方”是臭豆腐乳,是當年慈禧太后賜名。

做法

原料:豆腐200克、芝麻2克、葱20克、醬油20克、蒜5克、白糖5克、味精5克、芝麻油10克、醬牛肉湯10克、辣椒絲少許

製作方法:1.把豆腐控幹水後,切成3~4釐米長、2釐米寬、1釐米厚的塊。2.葱切成絲,蒜剁碎。3.在平底鍋上抹上油,把平腐塊煎成。4.在小鍋裏倒進肉湯、醬油和白糖,邊燒邊放進煎好的豆腐塊。5.燒到湯快沒有的時候,放進葱、蒜、味精,在微火上熬到沒有湯為止。取出裝到盆裏。6.吃時撒上芝麻和辣椒絲。

3、清燉牛肉

簡介

清燉牛肉是一道家常菜品,主要食材是牛肉和白蘿蔔,主要烹飪工藝是燉。牛肉是補氣血的佳品,可治療由氣血虛弱引起的脾胃虛弱都,健脾養胃,對面黃肌瘦以及虛胖的人羣都有好處。

做法

材料:牛肉1000克,大葱3根,生薑1塊,大料適量,桂皮適量,調料:料酒2大匙,精鹽2小匙,冰糖適量。

製作方法:1.牛肉洗淨,切塊,放沸水中氽燙,以去除血水,撈出後用冷水洗淨,2.葱、姜洗淨後拍鬆,與牛肉、大料、桂皮、料酒、冰糖、鹽一併放入燉鍋,大火煮開後改小火燉1小時,至牛肉鬆軟即可。

4、雞肉爛飯

簡介

佤族喜歡吃“雞肉爛飯”,視之為上等佳餚。其做法是把剛開口叫的公雞用竹籤戳死後放在火上把毛燒光,拔去毛根,掏去內臟,然後切塊,放入冷水裏煮。等水沸後放入大米、五茄皮、酸筍、姜、芝麻、辣椒、花椒、木漿子、香芭草、鹽、蘇子等佐料,邊煮邊攪,米煮成稀粥便成雞肉爛飯。佤族雞肉爛飯選用本地土雞,忌諱用白毛雞煮制。拉祜族也把雞肉爛飯視為上等佳餚。

做法

手撕雞肉爛飯的製作程序為:將收拾好的雞體在清水中煮熟,撈出雞後將淘洗好的大米倒入雞湯裏煮,稍煮一陣放入一把酸筍,至大米煮爛,稠度在米飯與稀粥之間為止,端下蓋好。這時,用手將煮熟的雞肉撕碎成肉絲塊,將備好的薄荷葉、茴香、香辣蓼等切細撤在雞絲塊上,再撤上花椒麪、食鹽、辣椒麪,加以攪拌均勻倒入爛飯調勻即可上席使用。

5、豬血腸

簡介

豬血腸是一道漢族風味名菜,屬於東北菜。把生豬血放入盆內,凝成塊的要劃碎;白肉湯燒熱,加入精鹽、花椒、味精、胡椒麪,攪拌均勻晾涼;過籮後倒在豬血盆內,並加香菜末攪拌均勻;灌入洗淨的腸子內,用線繩把口捆好;把準備好的腸子在清水鍋內燒煮開,開鍋後用慢火煮15分鐘取出,用冷水泡涼,把線繩解去即成。

做法

原料:豬血1000克。輔料:豬小腸300克。調料:鹽30克、花椒6克、胡椒20克、香菜20克、味精5克。

做法:1、把生豬血放入盆內,凝成塊的要劃碎;2、白肉湯燒熱,加入精鹽、花椒、味精、胡椒麪,攪拌均勻晾涼;

3、過籮後倒在豬血盆內,並加香菜末攪拌均勻;4、灌入洗淨的腸子內,用線繩把口捆好;5、把準備好的腸子在清水鍋內燒煮開,開鍋後用慢火煮15分鐘取出,用冷水泡涼,把線繩解去即成。

6、酸扒菜

簡介

酸扒菜是雲南鎮康地地道道的風味菜,從縣城到農村,鎮康人都有做酸扒菜的歷史,酸扒菜是鎮康人的拿手菜,是鎮康人的招牌菜之一。酸扒菜還有藥作功效,特別對感冒有一定療效。做一道酸扒菜並不難,但吃起要香味俱全就很不容易。不同的人用同樣的材料和同一個人用不同的材料,做出的酸扒菜味道也有差別。衡量酸扒菜做得如何,關鍵是吃起來要:酸到位、辣到位、香到位。總的感覺是酸香酸香的。

做法

做酸扒菜必須有酸筍子。其它調料要有精鹽、辣子、蕪荽、花椒油、味精、醬油等。選擇主料也十分講究,並不是什麼原料都可以做酸扒菜的。做酸扒菜最主要的原料是豆包、青菜、南瓜尖、洋芋等。它們既可單獨烀,也可以有選擇性的混合烀。例如選擇飽熟的豆包,在清水裏泡洗淨後,放入鍋內放上適量清水先用武火燒至沸騰,後用文火慢慢的燉着,直至豆包扒了再放酸筍子,最後放其它原料和作料調料。也可選擇肉類做酸扒菜,如酸豬蹄、酸辣魚、酸辣雞等。還可以把肉類和蔬菜類混合烀酸扒菜。

7、紅燒雞樅

簡介

紅燒雞樅是昆明特有的一道名菜。雞樅是雲南特產的名貴野生食用菌,味道鮮、甜、嫩、香,簡直可以和雞肉相媲美,還能養胃、提神。

做法

食材:雞翅、葱姜、八角、米酒、生抽、老抽、冰糖、鹽、味精

1、雞翅每個上面斜切三刀,方便入味。焯水撈出控幹備用。2、用油把雞翅煎兩面微黃,燒雞樅是昆明特有的一道名菜。雞樅是雲南特產的名貴野生食用菌,味道鮮、甜、嫩、香,簡直可以和雞肉相媲美,還能養胃、提神。3、油全部倒出去,鍋裏沾的一點油,放入葱姜八角,小火乾煸一下,出香味。4、倒入生抽老抽一比一,沿着鍋邊澆,可以祛除醬油的醬味。放入米酒,冰糖5、:大火煮開後,放入雞翅,湯汁要和雞翅齊平,不夠的加米酒。6、全程大火燒,不時的翻動一下雞翅。直到湯汁濃郁。放點味精提味即可出鍋。

8、涼米線

簡介

雲南的米線分幹漿(細)和酸漿(粗,滑),幹漿米線一般做成過橋米線,而酸漿米線做豆花和涼拌才好。

做法

取新鮮米線,拌入芝麻醬、芝麻泥、香椿水、鹽水、蒜汁、辣椒油、酸醋,再放韭菜、香菜、剁醃菜等,即可食用。其味清涼酸辣,香郁鮮美,為夏、秋兩季美食。其又有特殊作法者,或配以鱔魚,稱“鱔魚涼米線”;或配以特製酸湯,稱“酸湯涼米線”,最普遍的吃法就是配上雞絲、雜醬等。

9、竹蓀湯爆肚

簡介

竹蓀湯爆肚是雲貴高原著名的湯菜。在湯爆肚的基礎上。加入竹蓀,以提高菜餚檔次和增加營養價值。湯清味鮮,肚頭脆嫩,竹蓀爽脆。竹蓀具有人蔘的補益功用,入菜可葷可素。令人驚奇的是,用竹蓀做的菜,放幾天不會餿壞。雲南鎮雄縣的苗胞還用它和糯米一同泡水喝,用以醫治身體虛弱、跌打損傷和咳嗽氣喘等病,對肥胖症更有明顯的減肥效果。

做法

原料:豬肚頭700克、葱10克、幹竹蓀20克、姜10克、香菜20克、味精3克、胡椒3克、芝麻油5克、精鹽15克、雞清湯1000毫升

製作方法:1.竹有用清水漲發,洗淨,順長剖開,用平刀法切大片。再用二湯餘透,撈出瀝去水分,放入湯碗中。豬肚頭用水洗淨,剔去外皮和油筋,從裏面一側剞成蓑衣形花刀,刀深為厚度的 2/3.再切為 3.5釐米長,l釐米寬的塊。香菜、葱、姜洗淨,切成末。2.炒鍋上旺火,注入清水 1000毫升,沸後下肚頭氽至半熟,用漏勺撈出,放入竹蓀碗內,同時下葱、薑末。3.炒鍋上火,注入雞清湯,加鹽、味精、胡椒粉調好味,沸後去浮沫,迅速倒入竹蘇碗中,撤上香菜未,淋上芝麻油即成。

舌尖上的雲南 之臨滄美食小吃 臨滄,古稱緬寧,是雲南省管轄的一個地級市。以瀕臨瀾滄江而得名。位於中國西南,瀾滄江畔,雲南省的西南部。

臨滄民族眾多,其中佤族佔全國佤族總人口的三分之二。此外還生活着着佤、傣、拉枯、布朗、德昂、彝、景頗等23個少數民族。

臨滄是中國佤文化的薈萃之地,是世界著名的“滇紅”之鄉,世界種茶的原生地之一,全國著名的“核桃之鄉”,也是昆明通往緬甸仰光的陸上捷徑,因此又被譽為""南方絲綢之路"、“西南絲茶古道”。

臨滄稱為“百淮”(佤族、布朗族、德昂族先民)的族羣已向商王獻珠寶、短狗等特產。武王十三年春,睽參與伐封,會於孟津。

  秦、西漢,今臨滄地市屬哀牢國地,出現永康巖畫。

臨滄市轄區臨翔區、鳳慶縣、雲縣、永德縣、鎮康縣和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滄源佤族自治縣8個縣(區),89個鄉鎮,898個村民委員會(含居委會),27個社區。總面積2.45萬平方千米。

(圖:臨滄的地理位置)

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10),滇置益州郡,轄二十四縣,雲縣屬益州郡轄。

由於築通“五尺道”,雲南開始了和內地的聯繫。鐵器和其他物資從四川進入雲南,促進了雲南邊疆 社會 經濟的發展。

西漢時期,益州郡的設置,使滇東北和滇池地區的人們在農業方面學會牛耕、灌溉;在工業方面學會銅、錫、銀的開發和加工等先進的生產技術。雖然僅是運用手工方式進行生產,但卻開闊了邊疆人民的視野,提高了產品的產量,使滇中、滇西、滇東北的一些壩區逐步向奴隸制生產方式過渡。三國時,諸葛亮平定南中後,便在雲南勸課農桑,大興屯田,發展生產,使今曲靖地區成為當時雲南的經濟文化發展中心。下面就由我為大家挨個盤點臨滄那些好吃的:

1

傣族撒撇,頗受當地各族羣眾喜愛,就連北京、上海、廣東及港澳遊客吃了後都感覺獨特良好,再到德宏後,有的人還點名要這道菜。牛撤撇的製作是用淨瘦黃牛肉一公斤剁成肉醬,在開水裏氽熟,再把剛殺的牛苦腸兑水煮漲,用紗布過濾後備用,然後把新鮮韭菜和茴香切細後擠去水分,再配以香柳、鹽巴、辣椒麪、味精等調料把牛肉醬、苦水在一起拌勻,即可食用。撒撇的吃法是用米線或牛肚絲、牛肉片在撒撇裏蘸一下就吃。

2

登上高高的景頗山寨,走進一片綠色的世界,那誘人慾滴的墨綠,定能使你敞開擁抱自然的胸懷。“綠”,是景頗山寨永恆的主題。它不僅存在於雲霧繚繞,令人無限遐思的遠山竹樓,就連招待你的餐桌上也會發現一個個綠色的世界。這就是景頗族聞名遐爾的綠葉宴。綠葉宴從景頗族古老傳統的飲食習慣中誕生的,桌上除了綠色還是綠色,就連餐桌,也全為綠葉鋪就,那一張張寬大的綠葉,就是一個個特別的“菜盤”,“盤”中盛滿了景頗人獨特的山珍野味,也盛滿了一個古老民族質樸的深情。

3

利用竹筒烹飪, 歷史 久遠。最遠的文字記載見於《齊民要術·炙法第八十》"筒炙"的菜,用肉餡敷在竹筒上用明火烘烤而成。清代朱彝尊《食憲鴻祕》的"蟹丸",則是將蟹丸入竹筒煮熟而成。時至當代,雲南和各少數民族仍保留竹筒烹飪的傳統餚饌,這與"滿山的翠竹根連根",竹子取之不竭有關,又因竹筒菜清香秀氣,故沿襲不衰。

4

綠葉包蒸的工藝據説是由古時一位位封建領主做飯的老廚師挖空心思想出來的。老廚師原先伺候原先伺候的老召勐(地方之王),只喜歡吃又香又脆的食物。因此,他烹飪的菜餚豆是烤雞、烤鴨、烤肉、烤魚,煎炸昆蟲和乾巴之類。老召勐病逝以後,多病的王子繼承了王位。這位年輕的召勐雖然對香脆菜餚並不反感,但他吃了這些食物以後,常常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咳嗽不止。因此,管家要老廚師給新召勐製作一種既鮮香又不燥熱的菜餚食用。老廚師苦思冥想了幾個晝夜,才想出了烤後再蒸這種烹飪辦法。接着,他又將大葱、芫荽、姜、蒜、荊芥、苤菜等佐料加豬油炒熟後,填在烤好的雞、鴨腹內;然後,用芭蕉葉將雞、鴨包好,放在木甑裏蒸制去燥;蒸熟後端給新召勐品嚐。老廚師特別地把蒸好的全雞擺成跪卧之勢,稱為“蓋不喝考”(雄雞下跪);又將蒸好的全鴨擺在存有湯汁的綠葉盤內,叫做“別萊暖波”(鴨遊河塘)。年輕的召勐見到這兩道菜,立刻產生新奇的感覺。當老廚師把兩道菜的名字告訴他時,他的臉上浮起了笑容。他舉着筷子問:“它們是祖上流傳下來的嗎?”廚師恭恭敬敬的回答:“稟告召勐,是小人想出來的,名字叫錯了請您別見怪。”召勐嚐了一點雞肉、鴨肉,覺得既有烤品的香脆,又有綠葉的清香,味道好極了!他又吃了些填在雞腹、鴨腹內的佐料,味道清香而又微微帶辣,十分可口。召勐笑容滿面地對管家説:“這菜的名字叫得好,味道也好。”並賞給了老廚師不少銀子。

5 紅茶燒肉

紅茶燒肉是一道香而不膩的美味菜餚,用紅茶燒出的肉不僅有着茶葉的清香,而且肥而不膩,非常可口。

  紅茶燒肉一:五花肉半斤,紅茶5g,糖、鹽各適量。將紅茶用100ml的開水泡10分鐘。濾去茶葉。肉切成小塊。鍋裏放少許的油,放入肉翻炒片刻,加入茶水,加鹽(不要用醬油),加少量的糖(可去除茶的苦澀味)。將肉用小火煮20分鐘就可以裝盤了。

6 佤族雞肉爛飯

佤族雞肉爛飯是雲南省臨滄市耿馬縣的特色 美食 。雞肉爛飯是取鮮嫩烏骨子雞切隨和新穀米一起放入鍋中煮,然後再放入茴香葉、青辣椒、辣料、阿佤芫荽、葱、蒜、香子、薄荷等佐料稍煮即可。其色澤鮮豔,味道糯滑鮮香,獨具特色。

  凡到過佤族地區或曾在佤族地方生活過的人,對“模尼亞布繞”——雞肉爛飯並不陌生,它是佤族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佤族人民人人喜愛的食品,也是佤族人民迎賓待客的美味佳餚。“摸尼亞布繞”有它產生和發展的 歷史 條件和 社會 基礎。

  建國前的阿佤山,生產力水平低下,處於刀耕火種的原始生產方式,生活條件很差。為了生存,人們以各種植物為主,摻以少量的糧食,熬成稀粥輪着吃,佤族的爛飯便在這樣貧困的 社會 環境中產生和發展。團結和睦、直爽好客歷來是佤族人民的良好道德風尚。誰家蓋了新房或撒了谷種,或逢紅白喜事,全村都來幫忙。這時,主人根據自己的條件,或殺豬宰牛,煮成雞肉爛飯或豬肉爛飯、牛肉爛飯,並用自己釀成的水酒,熱情招待客人。

  雞肉爛飯品種繁多,有大米爛飯、包穀米爛飯等。隨着 社會 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雞肉爛飯在廣大佤族羣眾中盛行不衰。只要機會和條件允許,隨時均可享用。諸如逢年過節、撒谷種、栽秧、收莊稼、討媳婦、辦喪事、接送親戚好友、蓋新房等等,它都是缺少不了的佳餚。

7石板蕎粑粑

石板蕎粑粑:選用臨滄苦蕎麪,用石板烤制而成。找一塊很平整的石塊,把石塊在火塘上烤燙,用老鼠核桃樹皮燒成灰兑上水,過濾後倒入蕎麪中攪拌,然後攤在石板上翻烤,即成苦蕎粑粑。

苦蕎粑粑不僅好吃,還有藥用的功效,可以治胃熱引起的頭昏頭痛、腸胃不適、消化不良等疾病。

8 雲縣樹頭菜

 雲縣樹頭菜是雲南省臨滄市雲縣湧寶鎮的特產。雲縣湧寶鎮的樹頭菜歷來為人稱道,因為是在冷涼山區生長的緣故,所以味道與眾不同,清涼爽口,苦味濃郁,具有很好的清火功效。

  “樹頭菜”是雲縣湧寶特色產品之一,全鎮現有種植面積1100畝,分佈在木瓜河村、石龍村、茶山村、棠梨樹村,勝利村為主產區。

  樹頭菜屬珍稀野生蔬菜,據云南省產品監督檢驗所檢測《雲質食檢字97001號》樹頭菜含有的膽鹼是印磷脂和鞘磷脂的重要組成部份,對人體細胞的生命活動有重要的調節作用,是功能性食品的重要活性物質。其嫩芽可以食用,根、莖可以入藥,營養豐富,藥用價值高,味道鮮美獨特,適口性好,是純天然食品。

9 鳳慶核桃

 鳳慶核桃栽種 歷史 悠久,據專家考證,距今約有3000多年。鳳慶核桃由於大多種植生長在山區和高山峽谷的自然生態環境中,無污染,且果大、殼薄、仁白、味香、含油量高。是傳統的出口創匯商品,有“中國核桃之鄉”之稱。

    被國家宣佈命名為“中國核桃之鄉”的雲南省鳳慶縣其實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山區、半山區。1976年鳳慶縣被定為全省發展泡核桃基地縣,2004年12月被國家林業局命為“中國核桃之鄉”。羣眾一直沿襲着種值核桃的傳統,泡核桃林成了全縣主要的特色經濟林。鳳慶核桃因果大、殼薄、肉厚、味香的優良品質受到人們的青睞。

10 鳳慶臘肉

  用酒、鹽和各種香料醃製一個星期左右並掛乾的豬肉,炒、煮、蒸皆可,十分美味,尤其是豬腿肉,比外地的煙燻肉要好吃得多。在鳳慶成為別具一格的地方風味食品。

11 永德豌豆涼粉

製作方法是以豌豆粉為原料合水調成漿加以過濾,放入鍋,邊攪拌邊煮,熟後入盆放置冷卻待用。食用時將涼粉劃成細條或方砣狀,加入酸醋、麻油、蒜汁、芫荽、辣椒等佐料。在永德,城鎮鄉村小店,交通要道多有擺攤設點出售服務,行路人或趕集人往往以之為理想的晌午餐。

12 佤族水酒

 佤族水酒採用一般的釀酒方法進行釀製的,發酵了的小紅米或小麥等,裝入一個高 80 公分 左右的竹筒內,然後倒入清水,再插入一根細竹管或膠管,用口吸飲浸泡的液汁,這種液汁即是佤族水酒。

佤族水酒為低濃度的釀酒,有清涼解渴,消化助食,供給熱量,促進血液循環,使人興奮的作用。難怪喝過佤族水酒的人説,長期喝水酒能使人發胖。

13

耿馬香蕉

耿馬香蕉是雲南省臨滄市耿馬縣的特產。香蕉具有清熱解毒、滑腸通便、生津、活血等功效。同時,香蕉是高鉀的食品,可平衡鈉的不良作用,對維持心腦血管的正常功能、醒腦十分有利。

  地處西南邊陲的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光熱資源豐富,特別適宜香蕉等熱區作物種植,為加快現代農業進程,大力推進 科技 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優質香蕉。

  耿馬孟定鎮香蕉種植面積大,產品遠銷全國各地,近年素有香蕉小王國之美譽,由於農户接觸種植就走上標準化路線,加上獨特的地熱資源優勢,孟定香蕉平均畝產可達3噸以上,而香蕉目前全國平均畝產1.56噸、雲南平均畝產僅1.26噸。目前,孟定鎮香蕉種植面積已達8萬多畝,畝產值達1萬元以上,產值超8億元,農民人均收入5000多元。並建成年加工2000噸的香蕉純粉加工廠,香蕉遠銷四川、重慶、山東、北京等地,香蕉產業已經發展成為孟定農民增收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14 竹蓀湯爆肚

1.竹有用清水漲發,洗淨,順長剖開,用平刀法切大片。再用二湯餘透,撈出瀝去水分,放入湯碗中。豬肚頭用水洗淨,剔去外皮和油筋,從裏面一側剞成蓑衣形花刀,刀深為厚度的2/3.再切為3.5釐米長,l釐米寬的塊。香菜、葱、姜洗淨,切成末。2.炒鍋上旺火,注入清水1000毫升,沸後下肚頭氽至半熟,用漏勺撈出,放入竹蓀碗內,同時下葱、薑末。3.炒鍋上火,注入雞清湯,加鹽、味精、胡椒粉調好味,沸後去浮沫,迅速倒入竹蘇碗中,撤上香菜未,淋上芝麻油即成。

15 傣族烤崩

 “烤崩”(油炸米花糖):雙江傣族在每年的潑水節前都要製作“烤崩”。具體做法是:將上好的糯米用冷水浸泡,淘洗乾淨後用蒸籠蒸熟,做成餅狀,晾曬到三成幹,然後放入紅糖水中浸濕,又把它曬乾,這樣重複兩三次後,將浸過糖水的幹糯米餅放在香油鍋裏炸脆,即成成品。傣族製作的烤崩香、脆、甜,顏色金黃,油而不膩,是款待賓客的美味佳餚。

16冰島茶

最貴重的雲南普洱茶之一,它是典型的勐庫大葉喬木樹,長大葉、墨綠色,葉質肥厚柔軟、茶香濃烈,非常獨特,它是勐庫茶的極品、也是雲南普洱茶的極品。絕對是值得高端珍藏的極品。目前,雙江縣“勐庫”牌茶葉已獲中國馳名商標,“勐康”牌茶葉獲雲南省著名商標,茶葉產業已成為雙江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17 滄源牛乾巴

滄源牛乾巴選用佤山半野生壯態下放養的黃牛精肉,經當地民族民間傳統工藝加工而成,營養價值高,色香味獨特,香酥可口。

18 蔗糖

臨滄是雲南最大的蔗糖生產基地。有280多年的種糖製糖 歷史 。全區甘蔗產量達300多萬噸,有機制糖廠15座,日處理甘蔗能力3萬噸,年產糖30多萬噸。

19 "滇紅"茶

臨滄市是世界著名的"滇紅"之鄉。是世界種茶的原生地之一,有500餘年的種茶製茶 歷史 。193年,"滇紅"在鳳慶試製成功,成為中國的出口名茶,年出口量均佔全省茶葉出口量的40%以上,創匯佔全省茶葉出口量的50%以上,雲南鳳慶滇紅茶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雲南目前最大的茶葉生產企業。全區茶葉面積達65萬畝,年產量達2萬多噸,面積和產量均為雲南第一。

20 雲縣白花木瓜

雲縣白花木瓜是雲南省臨滄市雲縣的特產。雲縣特定的氣候條件下生長的白花木瓜形成了繁殖力強、適應性廣、掛果早、果實大、香味濃郁、產量高、果肉肥厚、細膩、無渣等特點,其營養成分優於其他品種木瓜,是獨具 歷史 淵源和發展 歷史 的特色農產品。雲縣白花木瓜獲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雲縣地處雲南省西南部,瀾滄江西岸,臨滄市的東北部,位於北緯23°56′—24°46′,東經99°43′—100°33′之間,屬於低緯度地區,海拔760—2834米。雲縣由於地形複雜,高差懸殊,形成了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分明特點。雲縣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雲縣白花木瓜的生長,是中國白花木瓜生長的最佳適宜區和原產地,在雲縣特定的氣候條件下生長的白花木瓜形成了繁殖力強、適應性廣、掛果早、果實大、香味濃郁、產量高、果肉肥厚、細膩、無渣等特點,其營養成分優於其他品種木瓜,是獨具 歷史 淵源和發展 歷史 的特色農產品。縣內十二個鄉鎮均有云縣白花木瓜分佈。

  白花木瓜泡酒具有‚保肝護肝、舒筋活絡、抗衰養顏‛ 三大功能。雲南有動植物王國的美譽,白花木瓜生長在滇西南1800米至2300米之間的高海拔地區,生長過程中沒有受到任何的工業污染,是一種自然生長的生態林果。

21 鎮康咖啡

 

跪求大理2天自主旅遊攻略

麗江旅遊阿拉丁為你帶來大理旅遊温馨物語:近期雲南除西雙版納及其周邊地區外,均處於秋冬轉換期,請做好防寒,注意保暖。行程不做具體推薦,自行選擇和安排即可。住宿客棧這段時間的均價在150元,賓館在50元左右。

大理美食:

大理沙鍋魚、彌渡卷蹄、木瓜雞、鄧川乳扇、喜洲粑粑、鶴慶豬肝鮓、洋芋粑粑、洱源乳扇、涼雞米線、火腿雜雞餌絲、火燒豬肉、活水煮活魚、生皮、巍山扒肉餌絲、一根面、雜醬米線、祥雲朱古拉咖啡、燒餌塊、揉餌塊、千張肉、雕梅扣肉、永平黃燜雞、劍川羊乳餅、洱源頓梅、蒼山竹蓀菌、洱海銀魚、漾濞核桃乳、土八碗等。

大理古城:

交通指向:

乘火車到大理,可直接在大理火車站坐8路公交車,終點站就是大理古城。

門票:在古城內遊覽免費

注:南城樓可以上去看一看,從正門上,要交兩元錢門票。繞開城樓正門,沿着裏面的城牆根走,周圍有兩個出口可以上城牆不用花錢。城牆不完整,順着西邊走一大段就沒了。在城牆上可以遠遠看到洱海,如果有長焦最好。復興路上商鋪都是賣旅遊紀念品和當地特產。古城有賣大理古城手繪地圖,標價6元。

蒼山洱海:

交通指向:

從古城去洱海很方便,步行即可到,也可乘2路公交車(中巴),還可以打的或乘馬車(事先與車主談好價錢)。從下關到洱海碼頭,可乘6路車或的士。如果你在大理古城遊覽之後在到洱海的話,可以步行到洱海邊。

門票:洱海遊船142元(含白族三道茶),洱海公園無票。含南昭風情島門票、洱海資源保護費和白族三道茶歌舞表演。

注:如果不坐索道,蒼山遠遠望去沒什麼看頭,上蒼山有兩條索道,蒼山小索道往返60元;清碧溪(感通)大索道往返80元,建議乘感通大索道上去,然後乘蒼山小索道下山。在蒼山和杜鵑號的大遊船上還舉行“三道茶”和大約3個小時的白族歌舞表演。

崇聖寺三塔:

交通指向:遊客可在下關乘班車至崇聖寺三塔,票價3元。如果從大理古城前往景區,可選擇步行,只需半小時;也可乘小馬車至三塔,費用4元;或者坐私人巴士直達,票價1元。

門票:121元

注:如果喜歡攝影,可到距三塔公園僅十幾米遠的三塔倒影公園內,那裏是完成三塔倒影的最佳角度。三塔公園的門票可以優惠但不是60元,當地人憑身份證門票20元/人。不過在找不認識的人買還要注意買到假票和過期票。

大理三月街:

交通指向:

盛會地址在大理城西點蒼山中和麓,大理火車站8路公交車可達,票價1.5元/人,終點站就是三月街口。還可以徒步前往,從古城任何一個方向都可以去三月街,走路大約15—20分鐘就可到達。

門票:無門票 

注:每年三月街,四面八方的商人羣眾都會趕來參加交易,大理全州所有單位都要放假三天。這裏貨物很齊全,本地人都會集中這幾天時間購買平日難買到的東西。

天龍八部影視城:

交通指向:影視城位於大理古城西面的蒼山山麓,距古城2公里,有大路相通。騎馬8元/人,乘出租車10元,馬車5元。步行約需30分鐘。

蝴蝶泉:

交通指向:旅遊專線車票價5—8元

門票:60元

注:蝴蝶數量下降很多,但還是可以去的。

喜洲白族民居:

交通指向:

從古城或下關乘坐開往喜洲的中巴,沿滇藏公路招手即停,從下關至喜洲需1小時。

門票:嚴家大院 50元

雞足山:

門票:62元(2元保險),索道往返60元

注:雞足山上有很多野生菌,一般當地人都把部分菌子曬乾收藏,在山上或山腳的餐館內都能吃到,最好吃的應該是野生新鮮的竹筍了,還有長在樹皮上的一種綠色的像樹皮一樣的東西,當地人稱作“青蛙皮”,涼拌或炒來吃都不錯哦。要是上山進香想吃素飯,祝聖寺的素食很好吃。

石寶山:

交通指向:

在劍川縣乘開往沙溪方向客車15元/人或包車

門票:30元/人

注:石寶山每年農曆7月末8月初都會有一年一度的傳統歌會令人流連忘返。

溪沙古鎮:

交通指向:大理至劍川126公里,乘中巴車約180分鐘,票價15元。劍川縣城有開往沙溪的客運車。

門票:無票

以上是麗江阿拉丁旅遊為你帶來的回答,希望能給你幫助。

祝你旅途愉快,如有問題,請私信、追問或者加羣——雄心雕旅。

為了申請優質答案而認真排版,不是複製粘貼,純屬正確信息,求採納,謝謝!

(大理三塔)

追問謝謝!你介紹的好詳細,給你一個贊......我最想去的是蒼山和洱海,雙廊那邊,還有聽説有個周城,裏面的蠟染布很有意思。這個路線2天怎麼安排呢?我訂的客棧在才村碼頭,離古鎮遠嗎?從才村碼頭怎麼去這些地方?

追答

行程建議:

才村碼頭——大理古城——蒼山

(1)才村碼頭(洱海旁)——大理古城

坐2路車到大理古城的博愛路

(2)大理古城——蒼山

南門口朝東走到第一個叉路口(城牆上面寫着“博愛”),然後向左轉,去坐4路車,票價1.5元,“觀音塘”下車,那裏有面包車到蒼山索道,2元一位。

以上是第一天的行程,第二天的行程(蒼山):

(1)下關北站乘坐至雙廊的班車(40分鐘一班,早班8:40,末班17:30,如果乘客多,也會推遲到6點鐘左右),車程約一小時多,車費15元。

(2)下關北站乘坐至江尾的班車,中途在江尾(上關)下車,再乘至雙廊的車(可以搭面包車),車程約20分鐘,車費5元(如果人少,或者只是一個人,那司機就會要很高的價,所以可以和司機還價的)。

可以加羣——雄心雕旅,有很多去過的朋友,進來討論吧。

美團眾包雲南臨滄市鎮康縣有嗎

雲南臨滄市鎮康縣沒有美團眾包,開通美團眾包的城市一般是一、二、三線大城市,或者是每一個省的省會城市,處在省級單位的大城市裏一般會有美團眾包,這些縣級城市是沒有美團眾包的,只有美團專送。美團眾包是為美團外賣上的用户服務的,用户在外賣上點的美食,可以由美團眾包的用户進行配送。

美團是一家科技零售公司。自2010年3月成立以來,美團持續推動服務零售和商品零售在需求側和供給側的數字化升級,和廣大合作伙伴一起努力為消費者提供品質服務。2018年9月20日,美團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美團始終以客户為中心,不斷加大在新技術上的研發投入。

永德縣旅遊景點永德縣有哪些旅遊景點

:

1.永德縣旅遊景區有哪些

1.元謀土林AAAA[雲南省楚雄州元謀縣]

袁某林圖

一旦踏入元謀土林,各種形狀彷彿讓人進入另一個新奇的世界。各種土柱的混合分佈,使得土林形成了多姿多彩、變化多端的姿態,令人歎為觀止。説到以土為林

2.南澗土林[雲南省大理州南澗縣]

南澗圖林

一位畫家説。石林是凝固的雕塑,土林是流動的油畫。南澗圖林位於南澗壩子周圍。有四五個景點,有西山腳,總府莊,營地。最大最壯觀的是

3.永德土林[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

永土林

永德土林永德土林——雲南臨滄旅遊景點永德土林,又名土佛、芒礦土林,位於雲南臨滄永德縣芒礦縣芒嶺河西北。森林形似古塔,形似古城堡,200多個座位集中在0.15平方米上

4.京東土林【京東,普雲南省洱市]

東土林

圖林位於文井鎮東部,景觀面積約一平方公里,距縣城25公里。是雲南四大土林(元謀土林、永德土林、南澗土林)之一。東土林是地質變化形成的,形成年代不詳。整個地球

2.永德縣有哪些景點

是的,永德:萬茶歸祖之地——永德縣

3.永德縣旅遊景區有哪些景點

芒海水庫景區,著名景點,吐佛向恩,傈僳族桑努瑪力。

4.永德風景區

永德縣。

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位於臨滄市西北部。東西寬71.5公里,南北長75.8公里,總面積3220平方公里,95%為山地。截至2019年,永德縣轄3鎮7鄉(含2個民族鄉)。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永德縣常住人口為328864人。

永德縣是傳統的滇緬邊境通道,東有南汀江,西有怒江。周邊有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鎮康縣、龍陵縣、施甸縣、昌寧縣、鳳慶縣、雲縣。縣內有德當鎮,故名永德。總體來説,氣候屬於南帶與北熱帶交匯處的河谷季風氣候。地勢東南西高,向北傾斜,形似桑葉。是中國訶子主產區、中國澳洲堅果之鄉、中國芒果之鄉、中國訶子之鄉、國家糖料基地縣、省級茶葉、畜牧、商品糧、玉米種子生產基地、雲南自然旅遊風景區。主要景點有永德大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永德土佛等。

2018年12月,永德縣被授予氣候生態國家氣候標誌。2020年5月17日,永德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2020年,永德縣國內生產總值(GDP)832493萬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3.8%,居全市第四位,高於全市0.1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1088萬元,同比增長5.6%,第二產業增加值199176萬元,同比增長3.4%,第三產業增加值382229萬元,同比增長3%。第三產業比例由2019年的27.9:24.7:47.4調整為30.2:23.9:45.9。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430680萬元,同比增長3.1%,佔地區生產總值的51.7%。

5.永德縣旅遊景點

臨滄還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大景點如下!漫灣百里長湖景區瀾滄江流經臨滄200多公里。這一段流域建有三座百萬千瓦級電站——漫灣、大朝山和亞洲最高的大壩電站——小灣電站。三座電站形成了瀾滄江峽谷百里長湖的壯闊壯麗景觀。湖面平靜美麗,萬虎半島星羅棋佈,兩岸山峯秀麗、雄偉、壯觀,珍稀動物眾多,風景如畫。沿線有許多景點,如瀾滄江大峽谷、海雲山莊、芒槐和曼支新石器遺址、潮汕寺廟、滇緬鐵路遺址、民族村、電站景觀等。臨滄雪山臨滄雪山位於臨滄縣大朝山電站西岸,緊鄰214國道,林(滄)邦(東邦)公路直達景區腹地。景區由雪洞、主峯石、杜鵑林、桫欏、黃草壩等18個景點組成,總面積160平方公里,海拔3429.6米。景觀隨着立體的氣候和季節而變化。山頂白雪皚皚,日出雲海,賞心悦目。山腰茫茫,杜鵑花一片林,四季花開變化無窮。山上的瀑布和溪流終年不斷。山間電站轟鳴,平湖漣漪。隨着瀾滄江梯級水電站的開發,交通得到逐步改善,遊客數量將與日俱增。開發臨滄雪山景區前景廣闊。廣運面寺廣運面寺位於滄源自治縣蒙東街北側。建於清代,是大乘佛教建築。現存的住宅大廳寬14.8米,深24.4米,為木結構。它是由一個有廓的三檐大殿和一個方形的五檐亭組成的。殿內牆壁和藻井上繪有彩畫,殿內牆壁壁畫10幅,共計48平方米,保存完好。在建築方面,漢式建築的造型與傣族寺院的內部有機結合,別具一格。它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滄源自治縣距昆明840多公里,昆明各大汽車站都有班車。耿馬南汀河耿馬南汀河景區位於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境內,由孟定區、經閣區、福音山區、清水河區、孟省——清水河旅遊線四條線路組成,總面積約146平方公里。有孟定壩帶風光,俗稱版納、瑞麗、孟定,風景優美;有鬱鬱葱葱的原始熱帶雨林和季風森林景觀;豐富的珍稀瀕危植物景觀;有青翠的大青山、活草山生物景觀;豐富的民族文化、民族風俗、民族服飾和手工藝品;有許多佛寺、白塔、巖畫、古人類洞穴遺址等名勝古蹟;有繁華的邊貿口岸。可用於邊貿購物、跨境旅遊、邊境民族文化、邊貿歷史調查研究。滄源巖畫滄源巖畫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古老的巖畫之一。1965年、1978年和1981年,發現了11處巖畫遺址。一般畫在垂直的石灰巖峭壁上,畫面離地面約2至10米。大圖高3米,長27米。單個圖像大小約為0.3米,0.05米。有1063個可識別的圖像,包括人、動物、房屋、道路、洞穴、樹木、太陽、船隻、手印等。多為狩獵、聚會場景,也有舞蹈、戰爭。據測量,巖畫產生於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這些巖畫已被列為雲南省重點文物。滄源翁丁佤族原組村翁丁佤族原組村位於滄源佤族自治縣翁丁村。周圍自然景觀優美,民族風情濃郁。翁頂村保留了原始佤族民居的建築風格

景區是中國典型的佤族自然景觀區,佤族風情濃郁獨特,服飾絢麗多彩。歷史簡單而豐富,巖畫以文物聞名。自然環境優美,佤山青翠。炎熱的雨林無邊無際,珍稀生物雲集。鳥類和珍奇動物出沒,孔雀和大象穿梭。石刀砍斧,山洞迷宮成羣。日出滿天彩霞,雲海變幻莫測。在邊境口岸購物,出國去緬甸旅遊。崛起的遊客,科研的理想之地。雲大朝山-幹海子云大朝山-幹海子景區位於雲縣境內。由萬文-文竹河、大朝山-大雪山、愛華鎮、梁山天池四個區和萬文-大朝山水陸旅遊線組成。共有129個景點,總面積190.8平方公里。景觀中有巍峨壯麗的雪山,遼闊無邊。風景獨特迷人,民族風情濃郁,是旅遊的好去處。永德雪山永德雪山景區位於臨滄縣東北部的永德縣,瀾滄江西岸,西南距臨滄縣城直線距離19公里。雪山是怒江支流羅比雪山的分支。山脈自西北向東南延伸,南北長24公里,東西長15.6公里,總面積約300平方公里。大雪山主峯是大雪山,海拔3429米。主峯西北為小雪山,海拔3177米。峯南有紅花山,海拔2723米。高峯東面有古古山,海拔2843米。最東邊是大朝山,屬於雲縣界,海拔1813米。由大雪山地區、土林地區、堂裏山-觀音洞山地區、南汀河旅遊線組成,共有90個景點,總面積174平方公里。該地區的景觀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多彩的杜鵑花海,變幻無窮的瀑布和雲彩,各種地球森林奇觀,獨特的森林和村莊習俗,睡佛s巖畫、樹陰筆塔、滇西温泉洞、香蕉園、甘蔗林的熱帶風光、濃郁淳樸的民族民俗、獨特的景觀、優美的環境。是觀光和科研的好地方。五老山國家森林公園五老山森林公園位於臨滄縣城郊區25公里處。它的景色在歷史上曾是緬甸、寧夏十大之一,據説是因五仙談道而得名。景區內山川壯觀,怪石眾多,密林入海,流泉飛瀑,湖光山色,鳥語花香,天文奇觀可謂美不勝收。主要景點有五老瀑布、情人s谷、鹿蓮湖、金竹林、五鳳閣等。它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優秀旅遊目的地,集勇、險、奇、美、隱於一體的美學特徵。南滾河自然保護區南滾河自然保護區位於滄源自治縣西北部,面積約600公頃。由於是熱帶雨林區,各種闊葉植物生長迅速,形成了平衡的生態羣落,為各種動物提供了理想的棲息地。珍稀動物有:豹、亞洲象、孟加拉虎、金絲猴、長臂猿、蟒蛇、巨蜥等。珍稀鳥類有:綠孔雀、犀鳥、白鷳、錦雞等。滄源自治縣和湖北神農架一樣,曾經有一個野蠻。雖然沒有人能證實野蠻到目前為止,這裏的確是一片神祕的土地。

6.臨滄市永德縣十大旅遊景點

鎮康縣,隸屬於臨滄,位於雲南省西南邊陲,臨滄西部,南汀江下游與怒江南北水之間,南與耿馬縣,東與永德縣,西與緬縣,北與保山龍陵縣隔河相望。

全縣面積2642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鎮康縣下轄三鎮四鄉,縣設在南三鎮。總人口為176,356人(2010年)。2012年總產值28.6億元。先軫縣屬低緯山地南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温18.7,降雨量1625.4毫米。一個洞橫跨兩個國家國內風景名勝區南傘洞、南彭河自然保護區。當地小吃有酸烤蔬菜、竹蓆、腐雞飯、牛肉和餡餅等。

7.永德旅遊路線

不需要。根據臨滄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指揮部最新文件的通知,臨滄人進出八縣無需開具證明。但這並不意味着臨滄的疫情防控工作有所減弱,而是疫情防控工作實現了更高水平的規範化,全市實現了一體化防控措施。縣區互認的旅行代碼和健康代碼,並相互識別美國核酸檢測證書。

8.永德縣旅遊景區有哪些地方

臨滄地處祖國西南邊陲。臨滄雪山位於臨滄橫斷山脈怒山山脈羅比雪山支脈的南端,海拔3429.6米。緊鄰214國道,臨滄東邦公路可直達大雪山景區,主要由雪洞、主峯石、杜鵑林、桫欏黃草壩等18個景點組成。

9.永德縣城周邊有哪些景點

雲南臨滄所屬的永德縣,是國家蔗糖基地縣,全國南藥訶子主產區,省級茶葉、畜牧、商品糧、玉米種子生產基地,雲南省芒果之鄉,雲南省自然旅遊風景區,滇緬邊境傳統通道。

永德縣位於臨滄西部和東北部,與雲縣、鳳慶縣、昌寧縣相鄰,東南隔南汀河與耿馬縣相望,西依鎮康縣山水,西北與龍陵縣、施甸縣接壤。屬於南帶與北熱帶交匯的河谷季風氣候,總面積3296平方公里。擁有永德大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永德土佛等景區。

1969年孟大光(哀牢國)設永昌縣,屬永昌縣布維縣;1964年,屬臨滄區;1970年,屬臨滄地區;2003年,屬臨滄;2018年6月,它被命名為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工作先進單位。

10.永德縣旅遊景區有哪些好玩的

海口市龍華區觀瀾湖陽山大道鎮/街道行政區劃信息如下:

省份:海南省

城市:海口市

區縣:龍華區

鎮/街道:永興鎮

村委會/居委會:永德村委會

海口觀瀾湖旅遊度假區是集旅遊觀光、休閒娛樂、環球美食、温泉水療為一體的旅遊度假區。該度假村位於海南島的火山區。

世界各地的民風民俗

德昂族

原名“崩龍族”。是西南邊疆現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於雲南省潞西縣三台山和鎮康縣軍弄等地。1985年9月17日經批准正式改名為德昂族。德昂族有自已的語言,無本民族的文字,通用傣語文、漢語文。篤信小乘佛教中的潤教派。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水稻、玉米、蕎子、薯類等,擅長種茶葉。

德昂族的潑水節

德昂族人也過潑水節,時間在清明節後的第七天,除了潑水祝福和跳象腳鼓舞等節目與傣族潑水節一致外,德昂族潑水節最具特色的習俗是為長輩洗手洗腳。屆時,每家的晚輩年輕人要準備一盆熱水,端來放在堂屋,把家裏的父母等長輩請出來坐在堂上,向他們叩頭請罪,請他們原諒晚輩的一年來不孝順的地方。長輩們也要檢討一年來在為晚輩樹立榜樣方面做得不足的地方。然後,晚輩為長輩洗手洗腳,同時互祝來年在和睦、勤勞的氣氛中度過。如果父母去世,兄長、姐姐和嫂嫂、姐夫就成為洗手洗腳的對象。

這個習俗來源於一個古老的傳説:一個忤逆的兒子在清明節後第七天在山上幹活,看到雛鳥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決心好好伺奉母親,這時,他母親正在向山上走來,為兒子送飯,不小心滑了一跤。兒子趕來扶她,她卻以為兒子要來打她,一頭撞死在樹上。兒子痛悔莫及,把樹砍下來雕成一尊母親雕像,每年清明後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灑着花瓣的温水中清洗。以後就演變為一種習俗。

習俗

德昂族大部分信奉小乘佛教,在絕大多數的村寨裏都有自己的佛寺和供奉的佛爺,並有小和尚。所有小和尚的齋飯由全寨人輪流佈施。在部分德昂族中,過去一直有見殺不吃、聞聲不吃的習慣。直至1950年後,這些情況才有所改變。每逢節日,相互宴請成俗,不論酒席宴上菜餚多少,均要有一碗用新鮮蔬菜白煮的素菜,食用時蘸辣椒水吃,別具風味,真是流連忘返啊!

婚俗

德昂族男女青年的訂婚儀式上要斬雞頭,如果雞頭與雞身分為兩半,雙方都不能反悔;如果女方不贊同這門親事,就不許殺雞。婚禮通常要進行3天,3天之內全寨男女老幼要到新郎、新娘家裏賀喜,由新郎新娘的雙方家長宴請,並伴以對歌,徹夜不眠地歡歌笑語。

食俗

德昂族絕大多數以大米為主食,部分地區雜以包穀和薯類。均以蒸燜而食,擅長製作各種糧食製品,如:豌豆粉、豆腐、米粉、年糕、粑粑、湯圓等。

蔬菜種類繁多,竹筍是四季不斷的蔬菜之一,除鮮吃外,多加工成酸筍或幹筍食用。其他蔬菜的食用,都習慣於在煮燉時配酸筍。酸筍用途十分廣泛,即使在燉雞、炒肉或烹魚時都要加酸筍調味。受當地漢族的影響許多漢族風味的醃菜、腐乳也是德昂族餐桌上常見的小菜。

德昂族種茶歷史慫久,茶在德昂族民間不僅是常備的飲料,也是饋贈親友的最好禮品。德昂族也飲酸茶,又稱濕茶,古稱谷茶或沽茶。味酸澀,能生津解渴。並有解暑清熱,消食的作用。飲酒則多是自家釀製的竹筒米酒。

節慶

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如: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節日,都要敬佛。

開門節時有寺廟的村寨要進行“格聽祭”(慶祝豐收,喜嘗新米之意),要從傣歷12月13日開始準備,有舂新米、煮新飯、做年糕等活動,並要選出兩塊年糕送入本寨的公房(專供全寨祭祀用的房屋),次日全寨開祭,要由本寨裏的能工巧匠用竹篾做成小房(傣語稱格聽),內裝年糕,由眾人抬着小竹房到寺廟朝拜。

燒白柴這天,各家要殺雞備酒,全寨共聚一餐,各家還要製作各式糯米糕點,用芭蕉葉包好,蒸熟並隨身攜帶相互贈送,相互品嚐各家的風味,新婚夫妻要帶上加糖的年糕到本寨頭人和長輩家中告拜。

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一般選在春季,屆時要殺豬、殺雞,由祭司畫紙龍,眾人叩拜,然後一起飲酒野餐,醉酒後相互打罵,發泄平時相互之間的不滿。此間不許別人勸阻,直到雙方鬥得精疲力盡為止,第二天再相互道歉。

[編輯本段]藏 族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生活習慣,藏族是一個古老而熱情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習慣和生活中的禁忌。

1、兩個久別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時,你的手不能搭在對方的肩膀上。

2、不能跨過或踩在別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別人的衣服上,更不能從人身上跨過去

3、婦女晾衣服,尤其褲子,內褲不能晾在經常有人經過的地方。

4、不能在屋裏吹口哨或大聲哭叫。

5、家裏人出遠門,客人剛走,中午和太陽落山後及藏曆大年初一不能掃地或倒垃圾。

6、外人不能當着已故人的親屬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

7、今年該完成的活不能留在明年幹,如捻毛線、織毛衣、織地毯等。

8、黃昏時,不能隨便到人家裏走,尤其人家將有分娩的孕婦及剛生產的產婦或重病人時,陌生人更不能去。

9、過了中午以後,不能把家裏的任何財產拿出去。

10、一個陌生人到你從來沒有到過的大山及懸崖峽谷,不能大聲喧譁。

11、不能跨或踩吃飯的用具、鍋碗、瓢盆等。

12、家裏有兩個人同時出門,並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時出家門,必須前後出門而且出門時間要隔開。

13、婦女到晚上不能梳頭和洗頭,也不能披着頭髮出門。

14、在使用掃把和簸箕時,不能直接用手傳遞,必須先放在地上,然後另一個人從地上撿起來。

15、每當親朋好友到你家串門或看望你時,會拿些酥油茶或青稞酒等物品作為禮物送你,客人臨走時把東西騰出來,不能全部騰空,必須留一點在裏面或換一點自家的東西裝上。

16、有缺口或有裂縫的碗不能用來吃飯,也不能給客人倒茶。

[編輯本段]彝 族

彝族火把節是所有彝族地區的傳統節日,流行於雲南、貴州、四川等彝族地區。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族也過這一節日。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場面最壯觀、參與人數最多、最富有濃郁民族特徵的節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把節多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舉行,節期三天。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語支的民族都要過火把節,有的學者認為此節原系彝族十月曆法的一個年節,火把節又叫星迴節,俗有"星迴於天而除夕"之説,相當於彝歷的新年。因此又稱過大年。彝族火把節,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裏,火象徵光明、正義、興盛,象徵着能夠摧毀一切的強大力量。火把節是彝族人民歡樂、愛情和幸福的節日。

火把節是彝、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聲海內外,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鬥羊、鬥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火把節”慶祝共三天:

火把節第一天:祭火。這一天,人人穿着自己心愛的禮服,高高興興。村村寨寨都會宰牛殺羊,擺好宴席,五花八門的肉,又香又甜的酒,這些香味芬芳四溢,把它敬神,神也會讚不絕口。夜幕降臨時,臨近村寨的人們會在老人們選定的地點搭建祭台,以傳統方式擊石取火點燃聖火,由畢摩(彝族民間祭司)誦經祭火。然後,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會從畢摩手裏接過用蒿草紮成的火把,遊走于田邊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驅蟲的傳説。

火把節第二天:傳火。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聖火下,舉行各式各樣的傳統節日活動。小夥們要效仿傳説中的阿體拉巴,賽馬、摔跤、唱歌、鬥牛、鬥羊、鬥雞。姑娘們則效仿傳説中的阿詩瑪,身着美麗的衣裳,撐起黃油傘,唱起“朵洛荷”、達體舞。在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莫過於彝家的選美了。年長的老人們要按照傳説中阿體拉巴勤勞勇敢、英武神俊和阿詩瑪善良聰慧、美麗大方的標準從小夥姑娘中選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臨,一對對有情男女,在山間,在溪畔,在的油傘下,拔動月琴,彈響口弦,互訴相思。故也有人將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稱作是“東方的情人節”。

火把節第三天:送火。這是整個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的。這一天夜幕降臨時,人人都會手持火把,競相奔走。人們將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歡樂的人們會聚在篝火四周盡情地歌唱、舞蹈,場面極其壯觀。故也有“東方狂歡夜”之稱。

彝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穀穗像火把一樣粗壯。後人以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節慶期間,各族男女青年或點燃松木製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間活動,邊走邊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穢求吉;或唱歌、跳舞、賽馬、鬥牛、摔跤;或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徹夜狂歡。現在,人們還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並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

香港年俗

農曆新年是我國傳統上一個盛大的節日,相信無一箇中國人不識。然而,在香港過農曆年,在習俗上和氣氛上卻和傳統的截然不同。

近年來,已很少香港人在農曆新年時按傳統在家裏貼春聯、年畫的了,取而代之的則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貼上“生意興隆”、“出入平安”等的揮春。雖然如此,但貼揮春的原意和貼春聯和年畫一樣,取其吉利之意,希望來年事事順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獅、舞龍燈等也會在一些新界鄉村、圍村中出現,在新年的市區街頭上也很難看到的大型的舞獅、舞龍燈的表演了。至於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過自一九八二年開始每年農曆年初二的晚上,在維多利亞港上都會舉行盛大的煙花表演,這已成為這十多年來迎春的一個節目了。

香港被稱為“美食天堂”,春節有關吃的習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會在春節期間吃“團年飯”,一般是在家裏設宴,於除夕全家上上下下、裏裏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飯。而飯後的一大節目,首選相信是逛花市了,農曆新年期間,港九多處都設有年宵市場,其中以維多利亞公園的花市最大、最熱鬧。香港市民習慣於晚飯後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時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歡度佳節。

在香港過農曆新年,最開心的莫過於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節拜年時,到處可以聽到“討”利是的歡笑聲。“利是”原為“利事”,取大吉大利寬好意頭,同時也成為了春節時與親人不可缺少的習俗。

[編輯本段]澳門年俗

澳門年俗,別有風情。 "謝灶"是澳門保存下來最傳統的中國年俗之一。臘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門人謂之"謝灶"。澳門人給灶神按中國傳統也用灶糖,説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説壞話。我在澳門花街的一澳門人家的灶頭見過一張聖誕老人像,奇怪的是,聖誕老人像邊貼着"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聯兒。

澳門人過年是從臘月二十八開始的,臘月二十八日在粵語中諧言"易發",商家老闆大都在這歲晚之時請員工吃"團年飯"以示財運亨通,吉祥如意。澳門的年味,從臘月二十八這天便能真切的感受到的。

除夕之夜,守歲和逛花市是澳門人辭舊迎新的兩件大事。守歲是打麻將,看電視,敍舊聊天,共享天倫之樂;大概受西方聖誕節和情人節的影響,年宵澳門人還爭相購買一些吉祥的花木迎接新春,現今已成了一個澳門年俗。澳門在年宵興辦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桔,花開富貴,祝報平安,鮮花瑞木兆示着新年的美好前程。澳門的花市辦三天,這三天給奔波一年的澳門人無窮的慰藉。

春節這天,澳門人講究"利市","利市"就是紅包,這天老闆見到員工,長輩見到晚輩,甚至已婚人見到未婚人都得"利市"。"利市"純粹是以示吉利。 澳門人把大年初二叫作"開年"。習俗是要吃"開年"飯,這餐飯必備髮菜、生菜、鯉魚,意在取其生財利路。從"開年"這天起,三天內澳門允許公務員""()。 "開年"過後,澳門又完全回到中國傳統春節習俗中,直至元宵佳節,也是煙節爆竹,玩龍舞獅,歡天喜地。

[編輯本段]部分台灣春節習俗

春節,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最為隆重的民間傳統佳節。在與福建省一水之隔的台灣,其歷史文化、風士人情、生活習俗、親緣血統等等均與祖國,尤其是福建閩南地區一脈相承,因而島內民眾的春節習俗自然與祖國民間大同小異。

由於寶島居民的祖先(多為閩南和客家人)去台開發,距今年代久遠且屢經滄桑,那裏的春節習俗也逐漸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模式和色彩。每到農曆臘月二十三"祭灶"日這天,台灣同胞都要穿上好衣服,在家中供上豬、羊、雞、鴨、魚之類禽畜海鮮,以及甜瓜、糖果、香茶等供品,再燒香放鞭炮,為灶神送行,冀望其"上天言好事"。而從這天起,"過年"也就開始了。

除夕之前,台灣同胞也都要進行全面大掃除和整理庭院居室,紛紛備辦年貨,忙得不亦樂乎。

到了除夕這天每家每户往往先將象徵新春祥瑞、萬事如意、招財進寶等內容的春聯,貼在自家的門窗、糧囤、豬圈、井台等處,爾後在堂屋供桌上擺設供品、香燭,以祭拜祖先並迎接他們"回家過年"。從這時開始,燃放煙花、爆竹之聲此伏彼起,熱鬧非凡,而且一直延續到大年初一的早晨。

除夕之夜,島內全家人都要歡聚在一起"圍爐",即一家男女老少團團圍坐在火爐或火鍋旁吃年夜飯(或叫"團圓飯")。這一餐當然要格外豐盛。

年夜飯中,除要吃象徵全家團圓的魚丸、肉丸和寓有"食雞起家"之意的雞肉,以及表示"年壽長久"的韭菜,還有各種極富地方風味的油炸食品、湯圓、年糕,特別是吃"烏龜豆沙年糕"(一種用刻有烏龜形狀的木模壓制而成、內包豆沙餡子的年糕),則有益壽延年之意。此外,還有一種鹹味蘿蔔年糕,食用時需經火烤熱後再用紫菜包起來吃。它除了具有解葷腥、調口味之作用外,又含有來年"好彩頭"之祝願(台灣地區稱蘿蔔為菜頭,與"彩頭"諧音)。

年夜飯吃過之後,便是長輩們給子孫贈送"壓歲錢"的給法也頗具特色:年齡大的孩子,其"壓歲錢"是用紅紙預先包好遞到他們手裏的;而年幼孩子的"壓歲錢",則是大人們事先用紅線繩纏好並系成一個小套環,套在他們頸項上的。

正月初一這天,人們都會早早起牀,梳粧打扮和洗漱停當之後,便開始了極富人情味的互相拜年、請安、祝福,以及走親訪友或遊覽公園等等,迎來送往,熱鬧而愜意。人們普遍沉浸在歡樂、慶賀、幸福、美滿的節日氛圍之中。

大年初二,是新女婿帶着妻子去丈人家拜日子。女婿登門,女兒回到孃家,自然更有一番情趣。

初三這天,被台灣同胞視為不吉利之日。人們多不出門,晚上也早吃早睡,這也是鬧中取靜的休息良機。

初四,是迎接"灶神"下凡的日子,自然又得熱鬧一場。

從大年初五日開始,許多人便開業的開業,上班的上班了。

初九這天,相傳是"天公"的生日,家家户户都需備下最好的美酒佳餚並燒香祭拜、演戲誦經,為這位"天公"祝壽。此乃一年一度新春佳節的最後的一天。

此後,接踵而來的"元宵節",乃是整個春節的最後一幕。這天,每個家庭都要按傳統習慣吃湯圓、賞花燈。在圓月之下,各式彩燈競放光明,並有舞獅子、耍龍燈、迎"鼓仔"等活動,豐富多彩,令人炫目耀眼。特別是那些充滿童趣的孩子們,紛紛手提花燈、口誦歌謠地過街串巷,如同魚遊海底,為熱鬧紛呈的元宵之夜更錦上添花!

台灣民間的春節,起源於祖國,尤其是講閩南話的台灣人,過年方式與閩南地區更為相近。

台灣人過年活動從農曆12月16日的"尾牙"開始。這天家家户户都要祭拜土地公,特別是生意人,為祈求新年發財,輒以牲體、金紙祭祀,並以祭品分享同仁犒賞員工,此叫"食尾牙"。"食尾牙"時,將要解聘的員工,僱主以雞頭相向,表示明年請另謀高就。因此,台灣有諺語:"吃尾牙面憂憂,吃頭牙撫嘴須"。意為尾牙餐事關工作去留。

農曆24日是老百姓送神的日子,與閩南的臘月23日送灶神一樣。祭品中必須有"甜圓仔"(湯圓),粘在灶口,讓灶神"好話傳上天,壞話去一邊"。這一天,還要大掃除,將家中一切"晦氣"掃除掉,好迎新年。

除夕,台灣叫作"二九暝"、"三十暝",依農曆十二月的大小而別。"暝"即歲暮之意。天色未晚之前,家家準備供品,像甜桔、甜米果(年糕)、"春飯"、"壓歲錢"等。"春飯"就是在盛得尖尖的米飯上插上剪紙的春字。因為閩南話"春"與"剩"諧音,意為"歲歲有餘糧,年年食不盡"。此外,還在大門後面,豎放兩根連須帶葉的甘蔗,叫"長年蔗",取又長又甜,以"堅定家運吉利"之意。

吃年夜飯"圍爐"時,八仙桌下安放新炭爐和一把新葵扇,扇上和爐上貼有紅紙書寫的"春"和"福"字。圍爐時要説吉利話,如"吃紅棗,年年好!"、"吃年飯,年年賺!"等,桌上一定要有芥菜,叫"長年菜",象徵命長。也有的人家桌上要有"韭菜",即"韭"和"久"諧音,象徵長壽。蘿蔔也不可少,閩南話叫它"菜頭",表示"好彩頭"(吉兆)。還要有雞肉,雞的諧音"家","食雞起家",可大振家聲。"圍爐"時的蔬菜也不用刀切碎,洗淨後連根煮熟,吃時也不咬斷,而是從頭到尾,慢慢地吃進肚裏,以祝父母長壽。

年夜飯過後便是守歲。在台灣,"守歲"也叫"長壽夜",象徵晚輩祝願父母長壽。"交時"(半夜12點)一過,進入初一,人們就集合老少,用紅白米糕來敬祀神明,祭拜公媽(即祖公祖婆),然後燃放鞭炮,以迎春接福。

台灣人過年,還要製作紅龜米果、發米果、菜頭米果為年糕。紅龜米果以形體像一隻龜,外染紅色,上打龜甲印,用來象徵人們益壽延齡。家家都用這種糕來敬奉撫育萬物的天公。倘若客人上門拜年要請吃糖果和甜仁,並按男女老少説不同的吉祥話。如孩子對老人可以説:"吃個甜,祝你長壽萬年!"同輩之間可以説:"吃個甜,祝你賺大錢!"

[編輯本段]有趣的江蘇春節習俗

春節的江蘇民間,除了貼春聯、掛年畫、守歲、舞獅子、大拜年等和全國一樣的習俗外,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現輯錄數則以饗讀者。

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隻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

武進人年初一早晨,將先祖畫像懸掛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禮,謂之"拜神影子”。“他們掃地不許從家裏往外掃,惟恐把"財氣"、"如意"掃了出去,只能從外往裏掃。

江寧人有春節"打神鼓"之習俗,由大旗開路,鑼鼓手渾身使勁地擂鼓助興,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氣氛熱烈。

南通人有在家門口或堂前插芝麻稈、冬青、柏枝的習俗,取意生活開花節節高,長年青翠。

淮陰人還有初六給孩子"烤頭風"之習俗。是夜帶孩子到田頭空地點燃火把,為孩子驅除病邪,邊烤邊唱:"烤烤頭,醒醒腦,烤烤腳,步子矯,烤烤肚皮不拉稀,滿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見。"

無錫漁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廟之習,祈求水神保佑,祭鰲賧佛,謂之"上�",禹王廟拆除後,此俗漸漸淡漠。

春節期間,江蘇地區的舊習俗中還有許多禁忌,諸如年初一不動剪刀,免得口舌之爭;不動菜刀,以免殺身之禍;不吃稀飯,怕出門遇雨;不掃地,怕把財運掃光等等。隨着科學知識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學的習俗也逐漸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娛樂休閒活動,卻一直延續下來。

[編輯本段]桂林春節習俗

從"小年夜"到除夕:

春節踏着農曆12月24日零時的鐘聲,走入桂林的城鄉。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過小年"。過小年這天,人們宰狗、殺鴨,慶賀春節來臨。這天的爆竹聲,帶着人們送灶王爺"上天言好事"的心願噼哩啪啦地炸響,聲傳高宇。人們認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惡功過禍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將盡,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為全家降福免災。祭灶的儀式多由家裏的長輩去辦,他們將糖果放在灶頭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讓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讓他甜甜的嘴巴盡説好話,不使人間遭殃。除夕夜幕降臨後,再放爆竹接灶王爺下凡。這是桂林"過小年"的古俗,現在即便是鳴放鞭炮,也僅是古俗遺存的儀式罷了。

從臘月二十四到三十,人們忙着置辦年貨,打掃居室內外,以乾乾淨淨迎接新年。過節的傳統食品種類繁多,且寓有美好的願望:臘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葷、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昇。

除夕的晚餐,人們喜歡闔家團聚,菜餚中必有"圓子"、"歡喜",取其團團圓圓,歡歡喜喜之意。這個夜晚,萬人空巷,都在家中守歲。守歲時,要把火盆的炭火燒得紅紅火火,以象徵生活歲歲興旺。當零時一到,老老少少喜氣盈盈,以爆竹聲聲迎接新年。這喜炮聲不絕於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靜,人們仍無睡意,爐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會忘記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種,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種猶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財旺、家旺的好兆頭。人們對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許是因為火給人類帶來了文明、帶來了温暖吧。愛火就如同熱愛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大年初一清晨,人們爭相早起開門,用熱烈的爆竹聲來迎接財神爺爺的光臨。街坊鄰里、朋友、同事,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恭祝新年好。小孩們給大人拜年,大人要給小孩們壓歲錢。春節是人們增進感情,鞏固友誼的好時機,人們互相拜年,寓情於樂,回顧過去,憧憬未來,情濃意濃。

街頭巷尾,一隊隊拜年的瑞獅邊舞邊行,十分活躍,許多孩子尾隨獅子隊去看獅子拜年的熱鬧。當獅子隊走到一家商店門前,主人便點響鞭炮迎接,獅子在門前向主人行拜大禮,領隊也走上前向主人拱手作揖致新年祝福。獅子富有人情味的拜年禮、領隊致的吉祥辭使主人心花怒放,商店也會生意興隆。獅子在鞭炮聲中起舞,舞出一身瑞氣,舞出一身雄風。它那喜氣洋洋的大腦袋、寬闊的額頭、神氣的大眼睛、突起的鼻子、方方的大嘴,金紅色的長毛,其形象既威武又憨態,逗人喜愛。只見獅子剛健而勇猛,出洞、過橋,在抬頭亂雲飛渡,低頭“萬丈深淵”的橋上奮起神威。此時驚獅鼓點如疾風驟雨,驚險而精彩的獅子表演驚心動魄。然後是上下山、飲水吃青、踏星走樁、上雲梯,九天攬月等,獅頭、獅尾配合默契。舞到酣時,疊羅漢採青,獅子採得青後點頭向觀眾作揖。然後理毛、理項,頗有趣味。鼓聲嘎然而止,獅子從九天廣寒直落,驚得全場譁然,待定睛看時,獅子卻穩穩地落在眾羅漢的手中,正在回頭望月。這一絕技於無聲處攝人心魄,贏得了滿場掌聲。

鎮康縣美食

酸扒菜、傣族牛撒撇、竹宴席、雞肉爛飯、鎮康核桃等。1、酸扒菜:鎮康特產酸扒菜是鎮康地地道道的風味菜,從縣城到農村,鎮康人都有做酸扒菜的歷史,酸扒菜是鎮康人的拿手菜,是鎮康人的招牌菜之一。2、傣族牛撒撇:牛撒撇是傣族傳統藥膳佳餚。牛撒撇菜,以牛肚、腰裏肉、直腸、肝、脾、苦腸汁為原料加佐料製作而成。

鎮康縣美食有酸扒菜、傣族牛撒撇、竹宴席、雞肉爛飯、鎮康核桃等。

1、酸扒菜:鎮康特產酸扒菜是鎮康地地道道的風味菜,從縣城到農村,鎮康人都有做酸扒菜的歷史,酸扒菜是鎮康人的拿手菜,是鎮康人的招牌菜之一。

2、傣族牛撒撇:牛撒撇是傣族傳統藥膳佳餚。牛撒撇菜,以牛肚、腰裏肉、直腸、肝、脾、苦腸汁為原料加佐料製作而成。

3、竹宴席:德昂族的竹宴席,酸筍煮雞、酸筍煮魚、黃筍絲炒豆米之類的“竹菜”,配以竹子燒火、竹甑蒸飯、竹筒打水、竹盒裝飯,竹勺盛飯,竹筷吃飯再加竹桌竹凳,構成了頗具特色的“竹宴席”。

4、雞肉爛飯:佤族語稱“布安納亞”,是佤族菜譜中最著名的一道菜,也是佤族待客的上等佳餚,因其比稀粥要稠一些,有經過加工的雞肉混合,故俗稱雞肉爛飯。

5、鎮康核桃:鎮康核桃是雲南省臨滄市鎮康縣的特產。核桃在鎮康縣已經有上百年的種植歷史,是鎮康縣的傳統產業。

鎮康縣美食

鎮康縣美食有酸扒菜、傣族牛撒撇、竹宴席、雞肉爛飯、鎮康核桃等。

1、酸扒菜:鎮康特產酸扒菜是鎮康地地道道的風味菜,從縣城到農村,鎮康人都有做酸扒菜的歷史,酸扒菜是鎮康人的拿手菜,是鎮康人的招牌菜之一。

2、傣族牛撒撇:牛撒撇是傣族傳統藥膳佳餚。牛撒撇菜,以牛肚、腰裏肉、直腸、肝、脾、苦腸汁為原料加佐料製作而成。

3、竹宴席:德昂族的竹宴席,酸筍煮雞、酸筍煮魚、黃筍絲炒豆米之類的“竹菜”,配以竹子燒火、竹甑蒸飯、竹筒打水、竹盒裝飯,竹勺盛飯,竹筷吃飯再加竹桌竹凳,構成了頗具特色的“竹宴席”。

4、雞肉爛飯:佤族語稱“布安納亞”,是佤族菜譜中最著名的一道菜,也是佤族待客的上等佳餚,因其比稀粥要稠一些,有經過加工的雞肉混合,故俗稱雞肉爛飯。

5、鎮康核桃:鎮康核桃是雲南省臨滄市鎮康縣的特產。核桃在鎮康縣已經有上百年的種植歷史,是鎮康縣的傳統產業。

TAG標籤:鎮康縣 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