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工夫茶四寶

工夫茶四寶

工夫茶四寶指的是茶壺、茶杯、茶匙、茶瓶四件茶具。它們是品嚐工夫茶必不可少的器具,簡單介紹如下:

1. 茶壺:主要用來泡茶,是工夫茶中最重要的器具之一。茶壺有砂、紫砂等不同材質,每一種材質都會對茶的味道和香氣產生影響。

2. 茶杯:質地整潔光滑,易於清洗。通常用小杯子,這樣可以嚐到茶的精髓味道。同樣,茶杯的材料和形狀也對口感有影響。

3. 茶匙:用於量茶葉,通常為扁形、小口匙狀,帶有一些藝術性設計。茶匙的大小和形狀應與茶壺相匹配。

4. 茶瓶:主要用於儲存茶葉。要保證密封性好,能夠防潮防曬。茶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取材質和尺寸。

以上就是關於工夫茶四寶的簡單介紹。不同的茶壺、茶杯、茶匙、茶瓶都會對茶的口感和香氣產生影響,因此選擇適合自己的茶具也是品賞工夫茶的重要一環。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工夫茶四寶:宜興紫砂壺,景德鎮若琛杯,楓溪砂桃,潮陽紅泥爐。1、宜興紫砂壺,製作原料為紫砂泥,宜興紫砂壺泡茶既不奪茶真香,又無熟湯氣,能較長時間保持茶葉的色、香、味。紫砂茶具還因其造型古樸別緻、氣質特佳,經茶水泡、手摩挲,會變為古玉色。2、若琛杯,漢族茶具,茶室四寶之一。是一種薄瓷小杯,薄如紙,白似雪,小巧玲瓏,酷似半個乒乓球和微型飯碗,3只小杯疊起來可含於口內而不露。3、楓溪砂桃,用砂泥製成的,很輕巧,水一開,小蓋子會自動掀動,發出一陣陣的聲響。這時的水沖茶剛剛合適。4、潮陽紅泥爐,使用引火棒是引燃後,將橄欖碳置於蜂窩孔隔層。底部有酒精泥壺,也可燃燒酒精煮水。擴展資料:工夫茶的衝罐有單杯至四杯等規格。一般是:三人用二杯壺,四人用三杯壺,五人以上用四杯壺。這樣,當每一輪茶灑罷,總有一位座客要輪空。因此在斟完首輪茶之後,小輩必敬長輩,主人要讓客人,便成為不成文的品茶規範。其後,則主客互讓、長幼互讓,謙讓之聲不絕於耳,和融氣氛充溢茶座,“和敬”的精神得到最充分又非常自然的體現。工夫茶既是可登大雅之堂的飲茶藝術,又是跳出了狹隘的文人圈、紮根於大眾沃壤的民俗。雅中有俗,俗中有雅,雅俗共賞,大雅而大俗。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宜興紫砂壺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工夫茶

閲讀全文 >

功夫茶茶房四寶及起功用

“茶室四寶”即玉書(石畏)、潮汕爐、孟臣罐、若琛甌。 

玉書(石畏)即燒開水的壺。水沸時,蓋子“卜卜”作聲,如喚人泡茶。

潮汕爐是燒開水用的火爐。小巧玲瓏,可以調節風量,掌握火力大小,以木炭作燃料。

孟臣罐即泡茶的茶壺。為宜興紫砂壺,壺的大小,因人數多少而異,一般是300毫升以下容量的小壺。

若琛甌即品茶杯。為白瓷翻口小杯,杯小而淺,容水量約10-20毫升。

近代相關飲茶法

一是蓋碗式,乃近代飲茶最主要的方式,上至朝廷、宮府,下至民間,都以蓋碗飲茶,清朝康熙年間畫家冷枚的賞月圖,最足以代表這種茗飲方式。

二是茶娘式,自古以來民間最主要的飲茶方式,即以大茶壺沖泡分飲,乾隆年間畫家丁觀鵬所繪的“太平春市圖”最能表示此種飲茶方式。

第三種飲茶法則是功夫茶法。

不屬於潮汕工夫茶四寶的是

孟臣壺。潮汕工夫茶是廣東潮汕地區一帶特有的傳統飲茶習俗,是中國茶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潮汕功夫茶的四寶是宜興紫砂壺、景德鎮若琛杯、楓溪砂桃、潮陽紅泥爐,不包括孟辰壺,潮汕工夫茶它既是一種茶藝,也是一種民俗。

潮汕功夫茶的四寶是哪四寶

玉書煨、潮汕烘爐、孟臣衝罐、若琛甌。

玉書煨即燒開水的壺,款式有側把,也有提樑。一般用砂泥製成,叫“砂銚,音(diao四聲)”以潮安楓溪出產最為著名,俗稱“茶鍋”。

潮汕的烘爐一種紅泥小火爐,傳統是燒炭的,現代為了方便用,也有做酒精爐。

孟臣衝罐,也就是茶器中的紫砂壺,潮汕方言叫做“衝罐”,也有叫“蘇罐”的,因為它出自江蘇宜興,是宜興紫砂壺中最小的一種。

若琛甌,也就是品茶杯,潮汕茶客常以白地藍花底平口闊,杯底書“若深珍藏”的“若深杯”為珍,可是已不易得。

功夫茶具“四件寶”

功夫茶具

功夫茶具“四件寶”

中國的飲茶之道,最為講究的恐怕要算功夫茶了。《清朝野史大觀》載“中國講求烹茶,以閩之汀、泉、漳三府,粵之潮州府功夫茶為最。”功夫茶大都是閒情逸興烹飲或作為待客的禮節,故有“閒來細品功夫茶”、“無茶不成禮”之説。

前些年,筆者有幸到了一趟粵東,所到之處,熱情好客的主人招待的都是色、香、味、藝俱全的功夫茶,至今回想起來,仍“茶”韻猶存,遂“作文以記之”。

這功夫茶的“功夫”所在,首先是講究“水為友,火為師”,水以活泉為佳,火以猛烈為上,茶以烏龍茶為適。入壺須三分之一茶末,因末少不香,末多苦澀。泡沏技法大致有“高山流水”,“關公巡城”、“韓信點兵”等。而且,須有一套南國特色的茶具。看到這些美妙絕倫的功夫茶具,我不惜囊中銀錢,破費一番,覓到了功夫茶具四件寶來。

功夫茶具雖多,但茶人們卻認為“四寶”是必具:孟臣衝罐(小紫砂陶壺)、若深甌(小薄瓷杯)、玉書畏(燒水陶壺)、潮汕烘爐。閩、粵、台茶人對茶壺衝罐排名次有句茶諺:“一無名、二仕亭、三萼圃、四孟臣、五逸公。”不知何為,“孟臣”排名第四卻備受茶人寵愛。史傳,孟臣是明代制壺名匠惠孟臣,他最早制壺於明代天啟年間,最初壺底刻有“大明天啟丁卯荊溪惠孟臣制”字樣。《桃溪客語》載:“孟臣筆法絕類褚遂良。”孟臣罐具有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色,暑夏不變餿的優點。茶人選購它的標準是“三山齊”,即把壺去蓋覆置平桌,滴嘴、壺口,把柄三點平成一線就是真品了。泡茶越頻越久,壺壁長的茶鏽越厚,可節省茶葉,即使空壺注入沸水也有茶香茶色,茶鏽厚的孟臣壺常是茶主人炫耀“茶齡長”的物證。若深甌是清代江西景德鎮瓷的名匠若深的佳作,杯底書有“若深珍藏”如今業已罕見。

功夫茶另“兩寶”之一的玉書畏以潮州百年老號《陶聖居》做的尤佳,有極好的耐冷熱驟變性能。隆冬,拿出爐外許久保温。功夫茶講究水不能過熱,玉書畏便於觀察火候且不易生水垢。而潮汕烘爐則是選取粵東優質高齡土精工燒製的紅泥小火爐,這種爐具早在唐宋年間即出名,特點是長形,有一尺多高,很雅觀。爐心深又小,能使火熱均勻省炭,爐有蓋有門,通風性能好,值得稱道的是水溢爐中“火猶燃,爐不裂”,有的藝匠還喜歡在爐門兩側配一對茶聯。

可見古今藝人、茶人對功夫茶具傾注了多麼誠摯的匠心!

功夫茶主要器具是什麼

茶具中,紅泥火爐、砂銚、茶壺、茶杯被人們稱為“工夫茶四寶”。

福建工夫茶具是烹茶“四寶”,即

潮汕風爐:是一隻縮小了的粗陶炭爐,為廣東潮汕地區所制,專用生火用;

玉書煨:是一個縮小的瓦陶壺,架在風爐上,專作燒水用;

孟臣罐:是一把比普通茶壺還小的紫砂壺,專作泡工夫茶用;

若琛甌:是隻有半個乒乓球大小2---4只小茶杯,通常用江蘇宜興紫砂製作,專供飲工夫茶用。

當代,福建工夫茶具更為簡便,通常是一個盤(或茶洗),四隻小茶杯,一把用水量約150毫升的小茶壺。質地以紅泥或白瓷為最多。其中茶盤主要用來承接茶杯、茶壺或廢水。倘若是茶洗,不泡茶時還有貯存茶杯和茶壺的功能。

潮汕沖泡法與福建沖泡法所用茶具相差不多,主要有泥爐、砂銚、衝罐或蓋碗(泡茶用)、茶杯和茶洗。一套茶具茶杯通常為三隻,這叫“茶三酒四”,品茶以三人為趣;

潮汕工夫茶必備的“四寶”中的“若琛杯”是指精細的()。

潮汕工夫茶必備的“四寶”中的“若琛杯”是指精細的()。

A.紫砂小品茗杯

B.白色小瓷杯(正確答案)

C.青色小瓷杯

D.黑釉小瓷杯

飲茶方式有很多,現在工夫茶最流行,你知道工夫茶有何特點嗎?

潮汕 · 工夫茶。潮汕的工夫茶並非指某種茶葉或茶類,而是一種泡茶的技藝。因為這種泡茶工藝比較複雜和講究,操作起來需要花費不少功夫,故得名“工夫茶”。主要流行於閩南及廣東的潮州、汕頭一帶,最大的特點是:茶具精緻小巧、烹製考究及以茶寄情。泡飲潮汕功夫茶,一般選用半發酵的烏龍茶,如鳳凰單叢、鐵觀音等。相對來説,潮汕工夫茶,更講究的是茶具器皿。其沖泡須有“四寶”:玉書碨,即燒開水的壺;潮汕爐,即燒開水用的火爐;孟臣罐,即泡茶的茶壺;若琛甌,即品茗杯。

潮汕是個好客之鄉,無論是在公司單位、街頭巷尾,還是在豪宅農舍,以茶待人向來是潮汕人的迎客禮儀,每杯茶都伴隨着茶香、茶情。

“功夫茶”的意義,就是經過精選的茶葉,是名詞組成的茶葉類型。如果用“功夫茶”來形容泡茶的一種形式,則容易被不懂潮州話的人誤解。因為除了“功勞”義項為“功”獨有,其它義項二者皆同。特殊的是在“素養、本領、造詣”義項中,現代人將“武術、武工”類單獨賦予了“功夫”,就不能用“工夫”了。這就等於説,如果泡茶不需要功夫,就不能説是功夫茶了。有空閒時間,還需要有講究,才是工夫茶的全部意義。

文化和旅遊產品,講究的是精髓,追求的是精品,傳承的是內涵,範圍大名聲不好並不強勢,魚目混珠的結果是滿盤皆輸。這也是延續城市文脈的必然。實際上,工夫和功夫,都包含時間、本事、素養的意義,工夫也有功底的意思,在閩語系指的是同一個意思,只是和茶搭配,究竟是用工夫還是功夫,就只能看歷史,結合源地人文歷史內涵,外人是不能理解的。

潮汕茶文化歷史_潮汕茶文化

潮汕地區氣候炎熱,當地人飲茶量大、泡茶技巧也精緻。潮汕名茶薈萃,最具特色的乃是潮汕功夫茶和擂茶。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潮汕茶文化歷史,一起來看看。

潮汕茶文化歷史

  工夫茶是潮汕文化中的精髓。所謂功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工夫茶即是烏龍茶茶藝,為何稱為工夫茶?之所以叫功夫茶,有人説是因為製作烏龍茶工序複雜、極費工夫,有人説是因為沖泡烏龍茶頗費工夫,也有人説是因為烏龍茶須細啜慢飲。功夫茶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為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功夫茶起源於宋代,我國的工夫茶茶藝可分為潮汕、台灣、閩南、武夷山四大流派,以潮汕工夫茶最富有古香古色,堪稱中國茶藝的活化石。蘇轍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

  潮汕功夫茶是廣東潮汕地區獨特的飲茶習慣。“功夫茶”對茶具、茶葉、水質、沏茶、斟茶、飲茶都十分講究。傳統的潮汕工夫茶一般是四寶齊備,一是陶水壺;二是紅泥小火爐;三是小茶壺;四是小瓷杯。陶水壺裏裝入色香味俱全的烏龍茶,放茶葉要把壺裏塞滿,並用手指壓實,倒上水,放在小火爐上煮,茶煮好後拿起茶壺在擺成品字形的瓷杯上面作圓周運動依次斟滿每一個小杯,此時就可以捧起香氣四溢的小茶杯慢慢吊嘗。斟茶時不能一杯斟滿再斟一杯,而要按杯的多少來回輪流順序斟,以免出現前濃後淡的情況。飲時是用舌頭**慢慢地品,一邊品着茶一邊談天説地,這叫功夫。功夫茶茶汁濃,鹼性大,剛飲幾杯時,會微感苦澀,但飲到後來,會愈飲愈覺苦香甜潤,使人神清氣爽,特別是大宴後下油最好。因此功夫茶除了泡製要功夫外,飲茶也需要費功夫。潮汕工夫茶以三泡為止,要求三泡水的茶湯濃淡一致。有人説,沒有功夫就莫飲功夫茶。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為一體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潮州茶人曾楚楠先生認為潮汕工夫茶的理念是和、敬、精、樂四趣。和、敬講的是茶德,精、樂講的是茶技與茶趣。説的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

  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而擂茶作為一種古老而獨特的澈飲方式,倍受人們的喜愛,被稱為“古代茶文化的孑遺”。

  擂茶,顧名思義,就是把茶和一些配料放進擂缽裏擂碎衝沸水而成擂茶。擂茶,盛行於潮汕地區的揭陽、普寧等地,其中大部分聚居的是客家人。客家人熱情好客,以擂茶待客更是傳統的普遍的禮節,無論是婚嫁喜慶,還是親朋好友來訪,都請他們喝擂茶。擂茶有一套稱為“擂茶三寶”的工具:一是口徑50釐米且內壁有粗密溝紋的陶製擂缽;二是用上等山楂木或油茶樹幹加工製成的約85釐米長的擂棍;三是用竹篾製成的撈濾碎渣的“撈子”。擂茶以花生、油麻、香茶葉、園香、金不煥、苦辣芯等為原料,用一把好茶葉,適量芝麻,幾片甘草等,置入擂缽,手握擂棍沿缽內壁順溝紋走向有規律旋磨,間或缽中間擂擊,將茶葉等研成碎泥,即用撈子濾出渣,缽內留下的糊狀食物或叫“茶泥”、或稱“擂茶腳子”。再衝入沸水,適當攪拌,再佑以炒米、花生米、豆瓣、米果、燙皮等,就是一缸集香、甜、苦、辣於一體的擂茶了,喝之會覺得喉嚨清爽,迴腸蕩氣,別具風味,至今仍是客家人待客的“保留節目”。

  潮汕的茶文化介紹

  潮汕人不可一日無茶,所以潮人平時待客,第一件事便是泡茶。婚、喪、喜、慶,無一離得開茶,如過去結婚之曰,就有新娘向長輩下跪捧茶的儀式。有親人自海外歸來,家中媳婦及下輩,如第一次見,也要得行“跪茶”之禮。至於喪事,如其孃家長輩到來,晚輩媳婦也要捧甜茶叩跪行禮,然後才議事。祭祀拜神,也要“清茶三杯”等等。

  潮汕功夫茶,已成為當前研究潮汕文化的重要內容。飲工夫茶則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交際禮尚,因而產生了許多禮俗。這些禮俗也體現出了潮汕人的心理。在這次的《功夫茶座》裏,我們就來談談這方面的話題。

  潮汕人愛喝茶這其中便有着潮汕人的好客心理。早在明朝中期,飲茶之風就已經遍及潮汕地區,從城市到農村,從有錢人家到普通家庭,幾乎家家都擺設有一套工夫茶具。無論家居自飲、客來禮敬、拜祖祭神或是婚喪嫁娶,處處可以看見茶的蹤跡。喝功夫茶是潮汕人的風俗,以茶待客,更是潮汕人的優良傳統之一,暗合了工夫茶道“和、敬、精、樂”的文化精髓。 茶在日常生活中,已成為潮汕禮俗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主人,泡茶待客,對於“茶葉”是非常有講究的:

  “頭衝腳惜(音同),二沖茶葉”主人沖茶時,頭衝必須衝後倒掉不可喝。因為裏面有雜質不宜喝飲,本地有“頭衝腳惜(音同),二沖茶葉”之稱,要是讓客人喝頭沖茶就是欺侮人家。

  “新客換茶”賓主喝茶時,中間有新客到來,主人要表示歡迎,立即換茶,否則被認為“慢客”,“待之不恭”。換茶葉之後的二沖茶要新客先飲,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卻之不恭”。

  “暗下逐客令”本地羣眾熱情好客,每以濃茶待人,但遇到飲茶時間過長或是互相的話不投機,主人故意不換茶葉,這時,客人就要知道這是主人“暗下逐客令”,只有抽身告辭。

  “無茶色”主人待茶,茶水從濃到淡,數衝之後便要更換茶葉,如不更換茶葉會被人認為“無茶色”。

  潮汕人愛喝茶這其中也暗含着潮汕人的儒雅心理。

  潮汕平原獨特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結合起來,演化成一種雅緻、儒氣的潮汕文化。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推潮汕工夫茶。早在北宋,就已經有有關潮汕茶事的最早記錄,那時潮汕已經在宴席間有品茶的程序了。從燒炭、洗杯到沏茶、喝茶,每道工序都體現了“仁愛致祥”的儒家氣息。飲工夫茶不是以解渴為惟一目的,它繁瑣的技藝、程序包涵了自然生活的情趣,是一種藝術化的品飲。工夫茶濃而不膩、淡而悠遠的清香,淳樸天然,令人在品茗過程中心神清淨,一種享受生活的感覺油然而生。

  很多諺語就體現了潮汕人飲工夫茶的儒雅心理,一敬一請之間,潮汕人的温文儒雅展現無遺。

  “酒滿敬人,茶滿欺人”因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會被燙,而茶是熱的,滿了接手時茶杯很熱,這就會讓客人之手被燙,有時還會因受燙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給客人造成難堪。

  “先客後主,司爐最末”。在敬茶時除了論資排輩,按部就班之外,還得先敬客人後敬自家人。待在場的人全都喝過茶之後,這個司爐的,俗稱“櫃長”(煮茶沖茶者)才可以飲喝,否則就是對客人的不敬,叫“蠻主欺客”、“待人不恭”。

  “強賓壓主,響杯檫盤”客人喝茶提盅時不能任意把盅腳在茶盤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輕手,不能讓盅發出聲響,否則是“強賓壓主”或“有意挑釁”。

  “喝茶皺眉,表示棄嫌”客人喝茶時不能皺眉,這是對主人示警動作,主人發現客人皺眉,就會認為人家嫌棄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飲茶的時候主客之間的禮讓更是體現在“先尊後卑,先老後少”這句諺語之中,蔡先生説到:

  “先尊後卑,先老後少”到人家跟前説聲“請喝茶”,對方回以“莫拘禮”、“莫客氣”、“謝謝”。如果是較多人的場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時,要先尊老後卑幼,第二遍時就可按序斟上去。對方在接受斟茶時,要有回敬反應,喝茶是長輩的,用中指在桌上輕彈兩下,表示感謝;小輩平輩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輕彈二次表示感謝。

  潮汕地區地少人多,農業生產精耕細作。精巧的生產方式潛移默化地塑造了潮汕人的細膩心靈,因此工夫茶精巧茶具的使用和沖泡程序的講究,又與潮汕人細膩的心理相吻合。潮汕工夫茶,從茶葉的採製,茶具的選配,到用水、候湯、衝飲,都非常有學問,細膩講究,正好反映潮汕人精細的性格特徵。此外,潮汕人有很強烈的文化認同感,那些闖蕩四方的潮汕生意人更是自覺不自覺地流露出這種“潮汕情結”。 “獨在異鄉為異客”,遠遊的海外潮人總會珍藏着工夫茶具和上好的茶葉,見是家鄉來的客人,一定會以茶相待。

潮州功夫茶具都有哪些呢?

中國的飲茶之道,最為講究的恐怕要算功夫茶了。《清朝野史大觀》載“中國講求烹茶,以閩之汀、泉、漳三府,粵之潮州府功夫茶為最。”功夫茶大都是閒情逸興烹飲或作為待客的禮節,故有“閒來細品功夫茶”、“無茶不成禮”之説。 功夫茶具功夫茶具雖多,但茶人們卻認為“四寶”是必具:孟臣衝罐(小紫砂陶壺)、若深甌(小薄瓷杯)、玉書畏(燒水陶壺)、潮汕烘爐。閩、粵、台茶人對茶壺衝罐排名次有句茶諺:“一無名、二仕亭、三萼圃、四孟臣、五逸公。”不知何為,“孟臣”排名第四卻備受茶人寵愛。史傳,孟臣是明代制壺名匠惠孟臣,他最早制壺於明代天啟年間,最初壺底刻有“大明天啟丁卯荊溪惠孟臣制”字樣。《桃溪客語》載:“孟臣筆法絕類褚遂良。”孟臣罐具有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色,暑夏不變餿的優點。茶人選購它的標準是“三山齊”,即把壺去蓋覆置平桌,滴嘴、壺口,把柄三點平成一線就是真品了。泡茶越頻越久,壺壁長的茶鏽越厚,可節省茶葉,即使空壺注入沸水也有茶香茶色,茶鏽厚的孟臣壺常是茶主人炫耀“茶齡長”的物證。若深甌是清代江西景德鎮瓷的名匠若深的佳作,杯底書有“若深珍藏”如今業已罕見。 功夫茶另“兩寶”之一的玉書畏以潮州百年老號《陶聖居》做的尤佳,有極好的耐冷熱驟變性能。隆冬,拿出爐外許久保温。功夫茶講究水不能過熱,玉書畏便於觀察火候且不易生水垢。而潮汕烘爐則是選取粵東優質高齡土精工燒製的紅泥小火爐,這種爐具早在唐宋年間即出名,特點是長形,有一尺多高,很雅觀。爐心深又小,能使火熱均勻省炭,爐有蓋有門,通風性能好,值得稱道的是水溢爐中“火猶燃,爐不裂”,有的藝匠還喜歡在爐門兩側配一對茶聯。

廣東潮州喝工夫茶為什麼只有3個杯子?

潮州有句俗話:“茶三酒四鐵桃二”意思是説喝茶三個人為佳,喝酒是四個人,鐵桃是玩的意思,遊玩是二人最好。

“寧可三日無米,不可一日無茶”。風爐、燒水壺、茶壺、茶杯,謂之“烹茶四寶”。飲茶用的小杯,稱之若琛甌,只有半個乒乓球大。用如此小杯啜茶,實是漢民族品茶藝術的展現。

工夫茶

潮州工夫茶的茶道“和、敬、精、樂”。敬——體現一個人,一個民族的精神。將“敬”這個字融入到工夫茶藝中,並稱之為“差額比飲法”,就是説,3個人的時候用2個杯,4個人用3個杯,5個人則用4個杯。其他三個字所代表的工夫茶道的意思。

之所以只用3個茶杯,就是“敬”的體現!

第一杯是酸、二杯是苦、最後一杯是甜,潮州人喝茶講究先苦後甜,能反映出潮州人的生活態度。

工夫茶

傳統的潮州功夫茶三個杯子,不管多少客人都只用三個杯子。

第一杯茶一定先給左手第一位客人,無論其身份尊卑,無論其年齡大小,也無分性別。每喝完一杯茶要用滾燙的茶水洗一次杯子,然後再把帶有熱度的杯子給下一個用。這種習俗據説是人們為了表示團結、友愛和互相謙讓的美好品德。

工夫茶

拳館的工夫茶,通常設左、中、右三杯,以待客人。左面的稱為主人茶,中心的稱為老爺茶或叫師傅茶,右邊的稱為客人茶;主人敬茶,客人有必要要拿右邊那一杯,假若客人茶被人先拿了,須借左面主人茶移到右邊客人茶方位上,然後再飲。切不行端拿中心那杯老爺茶,假若進館就飲老爺茶,此屬不尊重主人,有意搗亂之意;再者端茶杯時,杯腳切不行擦茶盤,若擦茶盤,一場較量剎那到來。

TAG標籤:四寶 工夫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