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台地茶的樹齡

台地茶的樹齡

台地茶(又稱高山茶)的樹齡可以非常長,一般來説,台地茶的樹齡在50-100年以上,甚至有些茶樹可以活到200年左右。這是因為台地茶是在海拔較高的山區生長的,土地瘠薄,氣候條件苛刻,茶樹因此會慢慢生長,長時間的積累讓茶樹的年齡變得很長。而隨着茶樹年齡的增長,它的口感質量和價格也會隨之提高。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普洱茶,台地茶,小樹,大樹,古樹茶怎麼區分

阿曼普洱茶:百年古樹、中小樹、台地茶樹齡劃分

普洱茶古樹茶,樹齡劃分,一直以來爭議不斷,今天就為大家整理一下能得以普遍認可,呼聲高的劃分説法。

阿曼普洱茶

千年野生古茶樹

原始雨林中野生的古茶樹,樹高15m以上、樹齡千年以上,極其稀有。葉大、粗壯、葉脈鼓出,葉緣鋸齒深。

產量稀少,價格非常昂貴。

野生大茶樹

滇南茶區的少數民族茶農,把樹高5m以上,難以採摘的栽培型古茶樹叫做大茶樹,大茶樹一般都是該茶園樹齡最老的幾棵或是最大的茶樹王。一般情況下,樹高5~15m左右,樹齡多在500~1000年之間。

阿曼普洱茶

原生態古茶樹

樹高3~6m,樹齡多在三四百年,在臨滄、勐海、易武各大茶區都有為數不多的這類古樹資源,這類古樹茶多被茶區掛牌採摘,或被冠於單株美譽,價格不菲,值得一提的是這類古樹都在所在地登記入冊得以保護。

百年古茶樹

大多樹高2.5~4.5m,樹齡多在一二百年。在廣大的古樹茶認知中,這類古樹得以認知最全,品鑑最多,愛喝普洱茶的茶友們都認為自己所喝到的古樹茶屬於這一類,所以這類百年古樹茶產量最高、銷量最好,廣受好評。

大茶樹

種植於1912-1949年間,多數樹高1.5~3m,樹齡70~100年,不夠100年。這類古樹茶,產量大,多為機制,也有手工製作,呈現穩定,可製茶類多樣,曬青毛茶、白茶、紅茶等,絕對的佔具了主流,真正的成為了大眾消費。

阿曼普洱茶

中小茶樹

樹齡35~70年之間,多數植株樹高80~120cm,現在的茶園茶區,中小樹多為混採製茶。

台地茶樹

台地茶指的是人工種植茶葉,是與古樹茶相對而言的,1976年以後,條列式密植的扦插苗無性系茶樹,多數植株樹高60~90cm,每畝約2000~3000株。台地茶的幾大特徵是密植,無性繁殖,運用現代技術培育,往往樹齡比較短,品種比較新,茶葉品質更是比不上古樹茶,是以增產和提高經濟效益為主要目的。

點擊瞭解阿曼普洱茶,純乾貨知識分享!

ampuer01

台地茶是什麼意思?

台地茶是指用現代茶葉種植技術和新種植的密植高產的現代茶園產出的茶葉,台地茶大部分是人工選育的良種,為保持品種的純系,多采用無性繁殖,這樣茶樹變異幅度較小,品質與母樹相似,但其抗性較弱,每年須打農藥來抵禦病蟲害的侵襲,而輕劑量的農藥效果欠佳,重劑量的農藥則會導致農殘問題,魚與熊掌,難以兼得。

古樹茶原始型古茶樹特點:

野生、數百年樹齡、樹高可達10米;栽培型古茶樹特點:人工栽培、數百年樹齡、樹高3~5米;生態型茶樹特點:在自然原生態環境生長,未經人工干擾和處理。原始型古茶樹與栽培型古茶樹,因為這些喬木型茶樹屬於深根性植物,有一主根,一直向紅土壤深處生長。

什麼是台地茶,喬木茶,小樹茶,大樹茶,古樹

台地茶——是指種植在在具有一定坡度的山地上開墾成等高梯狀台地(梯地)上的茶(樹)或者由這種茶樹生長的茶芽製作的茶葉。

台地茶茶樹特點是:帶狀密集種植,種植密度大,株高修剪成80—100cm左右,茶芽產量高,適合機械採摘,市場上大多數茶葉都屬於台地茶。

喬木茶——一般指穴狀分散種植在不同坡麪茶園上,基本不僅修剪、自然生長成型(株)的喬木狀茶樹或者由喬木茶樹產出的茶芽製作的茶葉。喬木茶一般是專指分佈在滇(雲南)西南的普洱、西雙版納,滇西的大理、臨滄、保山、德宏一帶的喬木茶(雲南大葉茶種),樹高可達4—6米,樹齡都在數十年至數百年,一般種植於明清及解放初期。雲南台地茶中也有許多是喬木茶(雲南大葉茶)的矮化栽培型。            喬木茶的特點:稀植,散生狀態,基本不修剪,茶芽稀,芽壯,內含物與台地茶及其它小樹茶有較大的差別。

小樹茶——是指灌木型性狀的茶樹類型的茶樹或者其產出的茶芽製作的茶葉。小樹茶種類大多用於做台地茶栽培,

小樹茶的特點:由於矮化、分支多茶芽密集,便於管理,產量高,也是台地茶種植的主要品種及類型及產品類型。

大樹茶——是指樹齡比較大,未經修剪矮化管理的自然成型的茶樹及產出茶芽加工的茶葉。大樹茶可包括喬木茶、小樹茶及其它各種未經矮化控制,自然成株的中型株高種類,其樹形自然形成,未經矮化整形,高度不一,品種多樣。

古樹茶——是專指雲南滇西南普洱、版納,滇西大理、臨滄、保山、德宏在近幾十年內先後發現的樹齡幾百年及上千年的古樹型雲南大葉茶茶樹或者其茶芽製作的茶葉。

古樹茶的特點:樹齡幾百年以上,數目有限,完全處於自然生長狀態,植株高大或者粗壯。真正的古樹茶茶芽加工製品稀少,價格昂貴。

喝茶時應該怎麼鑑別普洱茶大樹茶種和台地茶種

講大樹茶與台地茶的區別,首先要弄清楚兩者的定義。大樹茶也稱古樹茶、老樹茶、喬木茶,是喬木型樹種,有明顯的主幹與樹冠,樹齡在幾十年到幾百年之間,一般是自然生長,樹枝較為高挺,分為栽培型和野生型兩種;野生型大樹茶一般不能喝。

台地茶也稱茶園茶、基地茶、小樹茶,雲南的大葉種台地茶也是喬木型,品種經過“改良”,根系淺,樹枝矮小,密植成片。樹齡在幾年到幾十年之間。

面對混亂的市場,作為一個愛喝普洱茶的茶人,要有基本的鑑別大樹茶與台地茶的能力。鑑別的前提是同一地區的大樹茶與台地茶相比較。值得一提的是,一般來説,大樹茶比台地茶的品質優勝,但也不是説大樹茶就是多麼多麼難得,僅景邁就有萬畝古茶林。古樹茶的價格高的原因一是茶質更加優勝,而是產量相對低於採摘相對困難,最主要的還是市場的炒作。

基本的鑑別的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

一:通過查看葉底。一般來説,大樹茶的葉底較為肥厚,葉面革質感明顯,葉脈清晰,葉邊齒狀無規律狀,葉背毛少。

台地茶葉身比較單薄,葉子裙邊起波浪,葉邊齒狀呈規律性,葉背多毛。

(個人經驗:現在的JS已經可以通過在加工過程中運用特別的手法,把台地茶製作出大樹茶的特徵。除了老班章、景邁、冰島大樹茶葉底比較特別不容易模仿外,大多數都可以做出來。所以葉底只有參考意義)

二:苦澀的轉化與回甘生津

大樹茶苦澀低,化的快。回甘綿長。

台地茶苦澀感明顯,化的慢。回甘慢或者不明顯。

(個人經驗:很多人以回甘來的快不快做標準,這是不準確的。事實上苦澀越重的茶,比如下關沱,回甘就來的非常快。大樹茶的回甘有的來的快,有的慢,但是都會有延綿不絕的感覺。並非化的慢就不是大樹茶,布朗很多寨子的大樹茶苦底明顯,化得也不快,甚至有些寨子的大樹茶苦到無法入口。)

三:茶氣與茶質

大樹茶茶氣足,喝到嘴裏有充盈飽滿的感覺;茶湯浸出物豐富,湯汁粘稠。

台地茶茶氣弱,湯汁寡淡。

(個人經驗:鑑別大樹茶與台地茶最重要的指標就是茶氣與茶質。這兩點最不容易作假。)

四:香氣

大樹茶的香氣相對濃郁、深沉些

台地茶香氣相對來説會飄揚而短暫。

(個人經驗:香氣的區別不是很容易把握,每個山頭的茶香氣都不相同,並且香氣與製作加工有很大關係,可做一般參考。)

以上幾點是比較基本容易上手的鑑別方法,綜合以上幾點可以得出較為準備的判斷。

台地茶什麼意思

台地茶就是指那些運用現代茶葉種植技術,新種植的密植高產的現代茶園產出的茶葉。

台地茶,是指那些新種植的茶,它們一般樹齡是比較短,且品種較新,多數是人工所種植的。台地茶,是建國之後,才發展起來的茶,人工進行培育是比較好進行打理的,所以人們也會將台地茶給稱之為人工養殖茶。

台地茶,一般都比較矮小,因為在茶園中沒有高大的植物進行遮擋,所以是很容易造成陽光的直射的,光照過強,很容易造成茶葉粗老,纖維素含量比較高,對於茶葉的品質是很不利的,所以台地茶泡出來的味道會帶有着一絲苦味。

台地茶與古茶樹的區別

1、外觀上有區別

古樹茶它的葉片是比較修長的,且質感比較明顯,葉子的邊緣齒狀比較清晰,且葉背的毛比較少,沖泡出來的葉子肥大且有彈性。而台地茶,它屬於是人工種植的,所以它的葉身是比較單薄的,葉片也比較寬,葉子邊緣沒有什麼規律性,葉子背部的毛較多。

2、香氣有不同

古樹茶的茶香味比較深沉且厚重,在脣中停留的時間比較長,而台地茶它的香氣雖然比較濃重,可以在脣齒間所停留的時間卻比較短。

3、口感不同

古樹茶的口感比較豐富,可以感受到一種來自於高山間雄邁的氣息,茶湯的醇厚度也比較高。而台地茶,它的口感比較單薄,味道還比較雜,苦澀的味道比較重,很難讓舌尖有舒適的感覺。

台地茶與古樹茶的區別?

古樹普洱茶與台地普洱茶的區別和特點:\x0d\x0a歷史意義上載統的普洱茶的含義是以雲南古樹喬木大葉種為原料的,普洱茶作為我國的傳統名茶,有着極為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在漫長的成長歲月裏,普洱茶以自身獨特的品質,滋養了無數的蒼生。尤其是近年來,隨着其醫藥保健功能深入研究和發現,普洱茶受到越來越多茶人和社會精英、社會大眾的喜愛,並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內容。隨着普洱茶市場的需求量的增大,自上世紀後期雲南開闢了規模化的茶園(台地)茶,以使普洱茶的產量更大些、採收更方便。但從茶葉內含主要具有轉化價值的成分(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兒茶素等)來看,喬木的古樹茶與茶園的台地茶的特點不同,存在着最基本的區別:\x0d\x0a\x0d\x0a(1)外形:古樹茶的葉子相對台地茶壯碩,葉面革質感明顯,葉脈清晰,葉邊齒狀無規律狀,葉背毛少;台地茶因為是栽培的,葉身比較單薄,葉子裙邊起波浪,葉邊齒狀呈規律性,葉背多毛。\x0d\x0a\x0d\x0a(2)香氣:古樹茶香氣深沉而厚重,停留時間長,台地茶香氣則飄揚而短暫。\x0d\x0a\x0d\x0a(3)口感:古樹茶會帶來感覺豐富的口感,且感受到一股來自高山闊野般的氣息,茶湯的細密度和醇厚度較高、滲透力順暢;而台地茶讓人感覺口感單薄且有時味會雜些,茶湯的滲透難以讓舌根感到舒暢,有的雖入口時感到霸氣,苦澀味比古茶也重。\x0d\x0a\x0d\x0a(4)葉底:古樹茶沖泡後葉子舒展程度好,肥大且彈性、柔韌性好;而台地茶不易舒,質感薄小且脆硬。\x0d\x0a\x0d\x0a(5)韻味:古樹茶入口滋味醇厚,苦澀味所化出的甘性讓口腔生津,韻味久留於口腔、喉頭,陳茶的能量釋放得慢些,茶氣的表現也慢慢體現出來,讓人體感覺舒服的指數高。而台地茶的後度及留存在口腔中的茶味短暫,生津不明顯,韻味短暫,陳茶所含的能量也相對較少且釋放得快,人體口感的舒服程度也偏弱。\x0d\x0a\x0d\x0a(6)潛質:古樹茶因葉子是來自樹根深入土壤的大樹,根部吸收地下的養分多而使葉子具有轉化價值的物質多,潛質空間當然也高;台地茶來自根部短淺的台地,所內含的能隨時間轉化的物質稀少,轉化空間也有極限性。\x0d\x0a\x0d\x0a因還有很多在人為因素的關係,致使古樹茶和台地茶存在着一些“變異”的方面。例如現在有的台地茶也因肥水充足,氣候等給予的養份好,葉子也很肥大;而有的古樹茶因少有人工管理,順其自然成長,有時生長的葉子也較薄。而人為過度採摘古樹茶,也會造成古樹茶的葉部光合作用的葉子少,根部萎縮,採摘下來的茶青也就有所不同了。\x0d\x0a\x0d\x0a普洱茶不僅是深受世人歡迎的飲品,也是一種減肥健美、能治療多種疾病的好藥,古今中外用其治病者不乏其人。古醫書《本草拾遺》記載;“治瘡痛化膿,年久不愈,用普洱茶隔夜腐後敷洗患處,神效。”《聖濟總錄》稱:“治霍亂煩悶,用普茶一錢煎水,調幹薑末一錢,服之即愈。”《驗方新篇》則雲:“治傷風、頭痛、鼻塞:普茶三錢、葱白三莖,煎湯熱服,蓋被卧。出熱汗,愈。”據云南省茶科所提供的資料:1956年,前蘇聯的一位科學家曾將弗氏痢疾桿菌放入普洱茶濃液中,僅20分鐘,所有的細菌均被殺死。\x0d\x0a\x0d\x0a影響台地茶葉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有:\x0d\x0aA.化學性有害因素。茶葉中的有害化學物質首先來源於農藥、生長調節劑等的正常或違規使用,導致茶葉中有害化學物質殘留。其次是產地環境污染,如土壤、大氣和水污染,導致茶葉中有毒有害元素和放射性物質殘留;另外,還有茶葉加工、包裝等不當引起的化學物質污染。\x0d\x0aB.生物性有害因素。茶葉生產環節多,在生產、加工、包裝、貯藏、運輸和銷售等過程中都有被微生物污染的機會,如生產加工用具和包裝材料等被微生物污染;茶葉在加工過程中放置不當,如將茶葉半成品或成品直接放置在地上造成微生物污染;從事茶葉加工、包裝等工作人員的健康有問題,也可能導致茶葉被致病性病源微生物污染。\x0d\x0aC.人為故意因素。個別茶葉生產經營者受經濟利益的驅使,違規使用色素、香精、水泥和滑石粉等物質,導致茶葉中對人體有害成分的增加。\x0d\x0aD.生理性因素。由於茶樹的生理性原因造成茶樹對某些化學物質的富集,如茶樹是富氟植物,導致每公斤茶葉中氟含量低的幾十毫克,高的數百毫克,最高可超過一千毫克,人體少量攝入氟有利於健康,但攝入量過多,則對人體健康帶來危害。\x0d\x0a安全是根本,沒有安全作保障,茶葉的質量尤其是茶葉的營養和保健價值就無從談起。\x0d\x0a2.古樹茶\x0d\x0a原始型古茶樹特點:野生、數百年樹齡、樹高可達10米;\x0d\x0a栽培型古茶樹特點:人工栽培、數百年樹齡、樹高3~5米;\x0d\x0a生態型茶樹特點:在自然原生態環境生長,未經人工干擾和處理。\x0d\x0a原始型古茶樹與栽培型古茶樹,因為這些喬木型茶樹屬於深根性植物,有一主根,一直\x0d\x0a向紅土壤深處生長(雲南當地人認為“樹有多高,根就有多深”),吸取到的養分較灌木茶樹充足,茶葉品質佳,但因產量不高,所以比較珍貴。同樣是剛剛採摘下來的茶菁,前兩者的價格可能是灌木茶的十幾倍。所以,收藏首選由原始型古茶樹與栽培型古茶樹採摘茶菁製作的普洱茶。(這樣的才是真正的古樹普洱茶)\x0d\x0a\x0d\x0a如果你厭倦了逛茶市,那你可以到淘寶網裏去看一下,而參與網購,我個人到還是推薦到淘寶商城裏去買,品質能得到一定的保證。雲茶九嵐茶葉專營——淘寶商城店,雲南雲茶九嵐管理諮詢有限公司——阿里巴巴誠信通商户,都是我買過幾次的商家,每次買的茶葉價格都不一樣,但品質還是如一的好哦。在這裏買到的不僅僅是一件好的商品,更是一份好的服務!

什麼是台地茶? 台地茶解釋

1、台地茶是那些運用現代茶葉種植技術,新種植的密植高產的現代茶園產出的茶葉,它們通常樹齡較短,品種較新,由於密植和過多的人工增產干預,茶葉品質上較老樹茶稍遜。台地茶是指採製於建國後發展起來的密植茶園的茶,該類茶園的基本特點是“集中連片、高產”,伴隨的是“噴藥施肥、中耕修剪”。該類茶人工栽培後一直處於相對比較好的管理之中,如修剪、施肥、打藥等措施是台地茶管理過程中的基本措施。 所以台地茶也可以説是人工養殖茶。

2、台地茶質量不如古樹,二者產量相差數十倍。

3、台地茶大部分是人工選育的良種,為保持品種的純系,多采用無性繁殖,這樣茶樹變異幅度較小,品質與母樹相似,但其抗性較弱,每年須打農藥來抵禦病蟲害的侵襲,而輕劑量的農藥效果欠佳,重劑量的農藥則會導致農殘問題,魚與熊掌,難以兼得。

4、良種的選育主要是為了提高經濟效益,增產是首要目的,增產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是發芽率,所以良種台地茶的發芽率相較地方羣體種的大樹茶要高的多,同時為了增產,茶區百姓也常使用催芽素催產,造成台地茶發芽期長而蔭芽週期短,茶質沒有適當的積累期,芽葉外表肥壯而質薄,且茶樹沒有合理的休養期,對茶樹的生長和來年的茶質都有較大影響。

台地茶的台地茶與喬木(古樹)茶的區別

古樹茶 原始型古茶樹特點:野生、數百年樹齡、樹高可達10米; 栽培型古茶樹特點:人工栽培、數百年樹齡、樹高3~5米; 生態型茶樹特點:在自然原生態環境生長,未經人工干擾和處理。 原始型古茶樹與栽培型古茶樹,因為這些喬木型茶樹屬於深根性植物,有一主根,一直 向紅土壤深處生長(雲南當地人認為“樹有多高,根就有多深”),吸取到的養分較灌木茶樹充足,茶葉品質佳,但因產量不高,所以比較珍貴。同樣是剛剛採摘下來的茶菁,前兩者的價格可能是灌木茶的十幾倍。所以,收藏首選由原始型古茶樹與栽培型古茶樹採摘茶菁製作的普洱茶。

喬木是指樹身高大的樹木,由根部發生的主幹,樹幹和樹冠有明顯區分。有一個直立主幹、且高達5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稱為喬木。與低矮的灌木相對應,通常見到的高大樹木都是喬木,如木棉、松樹、玉蘭、白樺等。喬木按冬季或旱季落葉與否又分為落葉喬木和常綠喬木。喬木類 樹體高大(通常6米至數十米),具有明顯的高大主幹。又可依其高度而分為偉喬(31米以上)、大喬(21-30米)、中喬(11-20米)、小喬(6-10米)等四級所以一棵要長到6-31米以上的茶樹,需要幾十年至幾百年的時間。

喬木茶指採製於百年以上的古老茶園的茶,這種茶樹是喬木茶。這些老樹茶病蟲害少,不需用藥防治,也不進行修剪、中耕施肥等管理措施,是一種地道的天然老樹茶。 也可以説是天然茶,其產量自然較台地茶低得多。

區別:

1、看外觀--喬木(古樹)茶的葉子相對台地茶壯碩,葉片較修長,葉面革質感明顯,葉脈清晰,葉邊齒狀無規律狀,葉背毛少;台地茶因為是栽培的,葉身比較單薄,葉片較寬、圓,葉子裙邊起波浪,葉邊齒狀呈規律性,葉背多毛。

2、品香氣:喬木(古樹)茶香氣深沉而厚重,停留時間長,台地茶香氣則飄揚而短暫。

3、憑口感:喬木(古樹)茶會帶來感覺豐富的口感,且感受到一股來自高山闊野般的氣息,茶湯的細密度和醇厚度較高、滲透力順暢;而台地茶讓人感覺口感單薄且有時味會雜些,茶湯的滲透難以讓舌根感到舒暢,有的雖入口時感到霸氣,苦澀味比古茶也重。

4、觀葉底:喬木(古樹)茶沖泡後葉子舒展程度好,肥大且彈性、柔韌性好;而台地茶不易舒,質感薄小且脆硬。

5、論韻味:喬木(古樹)茶入口滋味醇厚,苦澀味所化出的甘性讓口腔生津,韻味久留於口腔、喉頭,陳茶的能量釋放得慢些,茶氣的表現也慢慢體現出來,讓人體感覺舒服的指數高。而台地茶的後度及留存在口腔中的茶味短暫,生津不明顯,韻味短暫,陳茶所含的能量也相對較少且釋放得快,人體口感的舒服程度也偏弱。

古樹茶與台地茶的區別有哪些

古樹普洱茶與台地普洱茶的區別和特點:\x0d\x0a歷史意義上載統的普洱茶的含義是以雲南古樹喬木大葉種為原料的,普洱茶作為我國的傳統名茶,有着極為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在漫長的成長歲月裏,普洱茶以自身獨特的品質,滋養了無數的蒼生。尤其是近年來,隨着其醫藥保健功能深入研究和發現,普洱茶受到越來越多茶人和社會精英、社會大眾的喜愛,並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內容。隨着普洱茶市場的需求量的增大,自上世紀後期雲南開闢了規模化的茶園(台地)茶,以使普洱茶的產量更大些、採收更方便。但從茶葉內含主要具有轉化價值的成分(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兒茶素等)來看,喬木的古樹茶與茶園的台地茶的特點不同,存在着最基本的區別:\x0d\x0a\x0d\x0a(1)外形:古樹茶的葉子相對台地茶壯碩,葉面革質感明顯,葉脈清晰,葉邊齒狀無規律狀,葉背毛少;台地茶因為是栽培的,葉身比較單薄,葉子裙邊起波浪,葉邊齒狀呈規律性,葉背多毛。\x0d\x0a\x0d\x0a(2)香氣:古樹茶香氣深沉而厚重,停留時間長,台地茶香氣則飄揚而短暫。\x0d\x0a\x0d\x0a(3)口感:古樹茶會帶來感覺豐富的口感,且感受到一股來自高山闊野般的氣息,茶湯的細密度和醇厚度較高、滲透力順暢;而台地茶讓人感覺口感單薄且有時味會雜些,茶湯的滲透難以讓舌根感到舒暢,有的雖入口時感到霸氣,苦澀味比古茶也重。\x0d\x0a\x0d\x0a(4)葉底:古樹茶沖泡後葉子舒展程度好,肥大且彈性、柔韌性好;而台地茶不易舒,質感薄小且脆硬。\x0d\x0a\x0d\x0a(5)韻味:古樹茶入口滋味醇厚,苦澀味所化出的甘性讓口腔生津,韻味久留於口腔、喉頭,陳茶的能量釋放得慢些,茶氣的表現也慢慢體現出來,讓人體感覺舒服的指數高。而台地茶的後度及留存在口腔中的茶味短暫,生津不明顯,韻味短暫,陳茶所含的能量也相對較少且釋放得快,人體口感的舒服程度也偏弱。\x0d\x0a\x0d\x0a(6)潛質:古樹茶因葉子是來自樹根深入土壤的大樹,根部吸收地下的養分多而使葉子具有轉化價值的物質多,潛質空間當然也高;台地茶來自根部短淺的台地,所內含的能隨時間轉化的物質稀少,轉化空間也有極限性。\x0d\x0a\x0d\x0a因還有很多在人為因素的關係,致使古樹茶和台地茶存在着一些“變異”的方面。例如現在有的台地茶也因肥水充足,氣候等給予的養份好,葉子也很肥大;而有的古樹茶因少有人工管理,順其自然成長,有時生長的葉子也較薄。而人為過度採摘古樹茶,也會造成古樹茶的葉部光合作用的葉子少,根部萎縮,採摘下來的茶青也就有所不同了。\x0d\x0a\x0d\x0a普洱茶不僅是深受世人歡迎的飲品,也是一種減肥健美、能治療多種疾病的好藥,古今中外用其治病者不乏其人。古醫書《本草拾遺》記載;“治瘡痛化膿,年久不愈,用普洱茶隔夜腐後敷洗患處,神效。”《聖濟總錄》稱:“治霍亂煩悶,用普茶一錢煎水,調幹薑末一錢,服之即愈。”《驗方新篇》則雲:“治傷風、頭痛、鼻塞:普茶三錢、葱白三莖,煎湯熱服,蓋被卧。出熱汗,愈。”據云南省茶科所提供的資料:1956年,前蘇聯的一位科學家曾將弗氏痢疾桿菌放入普洱茶濃液中,僅20分鐘,所有的細菌均被殺死。\x0d\x0a\x0d\x0a影響台地茶葉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有:\x0d\x0aA.化學性有害因素。茶葉中的有害化學物質首先來源於農藥、生長調節劑等的正常或違規使用,導致茶葉中有害化學物質殘留。其次是產地環境污染,如土壤、大氣和水污染,導致茶葉中有毒有害元素和放射性物質殘留;另外,還有茶葉加工、包裝等不當引起的化學物質污染。\x0d\x0aB.生物性有害因素。茶葉生產環節多,在生產、加工、包裝、貯藏、運輸和銷售等過程中都有被微生物污染的機會,如生產加工用具和包裝材料等被微生物污染;茶葉在加工過程中放置不當,如將茶葉半成品或成品直接放置在地上造成微生物污染;從事茶葉加工、包裝等工作人員的健康有問題,也可能導致茶葉被致病性病源微生物污染。\x0d\x0aC.人為故意因素。個別茶葉生產經營者受經濟利益的驅使,違規使用色素、香精、水泥和滑石粉等物質,導致茶葉中對人體有害成分的增加。\x0d\x0aD.生理性因素。由於茶樹的生理性原因造成茶樹對某些化學物質的富集,如茶樹是富氟植物,導致每公斤茶葉中氟含量低的幾十毫克,高的數百毫克,最高可超過一千毫克,人體少量攝入氟有利於健康,但攝入量過多,則對人體健康帶來危害。\x0d\x0a安全是根本,沒有安全作保障,茶葉的質量尤其是茶葉的營養和保健價值就無從談起。\x0d\x0a2.古樹茶\x0d\x0a原始型古茶樹特點:野生、數百年樹齡、樹高可達10米;\x0d\x0a栽培型古茶樹特點:人工栽培、數百年樹齡、樹高3~5米;\x0d\x0a生態型茶樹特點:在自然原生態環境生長,未經人工干擾和處理。\x0d\x0a原始型古茶樹與栽培型古茶樹,因為這些喬木型茶樹屬於深根性植物,有一主根,一直\x0d\x0a向紅土壤深處生長(雲南當地人認為“樹有多高,根就有多深”),吸取到的養分較灌木茶樹充足,茶葉品質佳,但因產量不高,所以比較珍貴。同樣是剛剛採摘下來的茶菁,前兩者的價格可能是灌木茶的十幾倍。所以,收藏首選由原始型古茶樹與栽培型古茶樹採摘茶菁製作的普洱茶。(這樣的才是真正的古樹普洱茶)\x0d\x0a\x0d\x0a如果你厭倦了逛茶市,那你可以到淘寶網裏去看一下,而參與網購,我個人到還是推薦到淘寶商城裏去買,品質能得到一定的保證。雲茶九嵐茶葉專營——淘寶商城店,雲南雲茶九嵐管理諮詢有限公司——阿里巴巴誠信通商户,都是我買過幾次的商家,每次買的茶葉價格都不一樣,但品質還是如一的好哦。在這裏買到的不僅僅是一件好的商品,更是一份好的服務!

7541是台地茶嗎

7541是指當年的拼配技術做的茶,和經典大紅印就是包裝有區別。拼配的台地茶,200元一餅。

台地茶

一般是扦插種植,生長狀態類似灌木,密集種植,使用現代農業統一管理,需要定期修剪台刈定期施肥。通常台地茶茶樹平均高度一致,1米左右,非常規範整齊,茶樹植株間隔緊密。

目前的台地茶樹齡都較短,品種較新。由於密植和人工增產干預,茶葉品質上較老樹茶稍遜。

TAG標籤:台地 樹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