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坦洋工夫特點

坦洋工夫特點

坦洋工夫是福建省三大工夫紅茶之一,原產於福安境內的坦洋村。傳統手工工藝的製作流程分為:萎凋、揉捻、發酵、焙籠烘乾。在解放之前,福安地區所制紅茶全部由手工製作而成,採用這種工藝製出的坦洋工夫茶。

1. 坦洋工夫是以平穩柔和的動作為主,既有柔軟的風采,又有快速的威猛;

2. 坦洋工夫注重修身養性,講究韻律和節奏,需要吸收大量的自然元素和哲學思想;

3. 坦洋工夫重視剛柔結合和內外協調,強調身心一致,提高自我修養,強化習武心態;

4. 坦洋工夫是傳統武術中最具特色的一種,講究細緻精湛的技術,在跳躍、翻滾、旋轉等動作上有着獨到的表現力;

5. 坦洋工夫具有非常高的技術難度和表演性,它突出了身體的協調性、靈敏性、平衡性等身體素質,也是一項高難度的競技運動。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坦洋工夫紅茶的特點是外形條索緊細勻直,葉色潤澤,淨度良好,毫尖金黃,香氣高鋭持久,滋味濃醇鮮爽,醇甜、有桂圓香氣,湯色紅亮,葉亮紅明。

坦洋紅茶是福建省三大工夫紅茶之一,相傳於清咸豐參視兵審盡僅由福安市坦洋村人試製成功,故而得名。其外形緊結圓直勻整,帶白毫,色澤烏黑有光,內質香氣清鮮高爽,湯鮮豔呈金黃色,滋味醇厚,葉底紅勻光亮。

坦洋工夫紅茶是歷史盛名的紅茶,原產地主要位於海峽兩岸的福建省東北部,茶業是我市農業傳統優勢產業,以茶葉加工為主的食品工業是我市主導產業,全市現有茶園面積30萬畝,茶葉產量2.43萬噸,產值11.32億元,無性系茶樹良種29.4萬畝,佔總面積的98%,有國家來自、省級良種40多個,年出口茶葉4000多噸,是全國第二大產茶縣(市),全市涉茶人口41萬人,茶葉加工經營企業400多家,3萬多名茶商遍佈全國各地。

坦洋工夫茶感官分級國家標失憲老杆運準樣品,是根據GB/T24710-2009《地理標誌產構額什告危品坦洋工夫》的規定研製的,該款茶葉每盒都有“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會員”“全國標準樣品技術委會員”核發的證書及編號,以福建省福安市為核心原產區研製而成。該款茶葉的感官分級標準樣品級別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

經授權,“坦洋工夫茶感官分級紙院國家標準樣品”屆時來自將入駐福建標樣茶城股份有限公司所經營的“標樣茶城”商城,面向全國限量發行!“標樣茶城”作為宣貫中國茶葉標準,重在推動國家茶葉標準化建設,讓消費氫照普縮者喝上明白茶。讓世界認識中國茶!

福安市倚山臨海,地貌以中情擊裝靜、低山、丘陵為主。交溪南北貫穿全來自境,形成西北高、中間低的河谷丘陵地。茶園主要分佈在這些丘陵山甲地。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西北部有鷲峯山,洞宮山、白雲山三條屏障低禦寒潮,東南部受海洋性季風影響,氣候温暖濕潤,光照充足,雨量豐沛。年平均氣温13.6℃~19.8℃,年平均無霜期230d~300天,年平均降雨量1350毫米~2050毫米,年相對濕度78%~83%,年平酸部英座趕規軸均日照時數達1餘道主905.8小時。茶園土壤以紅壤、黃壤為主,土層深厚達1米以上,土壤有機質含量1%以上,土壤pH值為5.0~6.5。

坦洋村位於社口鎮西部,白雲山東麓,現有523户,2100人(其中畲族人口1好害媽師20人),距鎮區6公里,社曉公路橫貫東西,下轄坦洋、巖頭面、巖頭下、山頭4個自然村,均已實現“五通”。來自全村面積6.75平方公里,其中,茶園3200畝,林地面積4154畝,森林覆蓋率達石紀西74.5%。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於茶葉種植及勞動含揮振圍由力轉移,年茶葉產量300多噸,農民人均純收入4900多元。

正山小種與坦洋工夫有什麼區別?

主要區別有,品質特徵不同、發源地不同、製作工藝不同,具體如下:

一、品質特徵不同

1、正山小種

正山小種外形條索肥實,色澤烏潤,泡水後湯色紅濃,香氣高長帶松煙香,滋味醇厚,帶有桂圓湯味,加放牛奶,茶香味不減,形成糖漿狀奶茶,液色更為絢麗。

2、坦洋工夫

坦洋工夫茶條索圓緊勻秀芽毫金黃,色澤烏黑油潤有光澤,湯色紅豔清澈明亮,滋味清鮮甜和爽口,香氣醇厚桂花香,葉底紅亮勻整。

二、發源地不同

1、正山小種

首創於福建省崇安縣桐木地區。是世界上最早的紅茶,亦稱紅茶鼻祖,至今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由福建武夷山深處當地茶農於明朝中後期機緣之下創制而成。

2、坦洋工夫

坦洋工夫茶,是福建省福安市坦洋村特產,相傳於清咸豐、同治年間(1851一1874),由福安市坦洋村人試製成功。

三、製作工藝不同

1、正山小種

製法分為傳統制法和非傳統制法兩類。

①、傳統紅碎茶:以傳統揉捻機自然產生的紅碎茶滋味濃,但產量較低。

②、非傳統制法的紅碎茶:分為轉子紅碎茶(國外稱洛託凡(RotOvane〕紅碎茶),C。T。C紅茶和L。T。P(勞瑞製茶機)紅碎茶。如以C。T。C揉切機生產紅碎茶,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揉切方法。萎凋葉通過兩個不鏽鋼滾軸間隙的時間不到一秒鐘就達到了破壞細胞的目的,使葉子全部軋碎衣顆粒狀,青葉經萎凋、揉捻、發酵完成後,再用帶有鬆柴餘煙的炭火烘乾。

2、坦洋工夫

製作工藝為:鮮葉採摘——揉捻——解散茶團——發酵——乾燥——精製。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正山小種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坦洋工夫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坦洋工夫紅茶

坦洋紅茶的特點是什麼

“坦洋紅茶”全稱“坦洋工夫茶”

坦洋工夫紅茶是福建省三大工夫紅茶之一,相傳於清咸豐、同治年間(1851一1874),由福安市坦洋村人試製成功,迄今已有100多年。產區分佈很廣,以福安市坦洋村為中心遍及福安、柘榮、壽寧、周寧、霞浦及屏南北部等地。以當地有性羣體種為原料,外形緊結圓直勻整,帶白毫,色澤烏黑有光,內質香氣清鮮高爽,湯鮮豔呈金,滋味醇厚,葉底紅勻光亮。

工藝

歷史上坦洋工夫在初制過程中,要着重掌握好萎凋工藝,在高山茶區則十分重視加温發酵的技術處理。坦洋工夫的精製一般採用多級付制,主產品回收的辦法,由於其產區遼闊,地拼配高山、平地,春夏秋季原料,取長補短,相得益彰,使坦洋工夫紅茶保持穩定的規格要求和質量標準乃是精製的關鍵。   

坦洋工夫紅茶試製成功後,經廣州遠銷西歐,很受歡迎。此後名聲就不脛而走,大批茶商接踵而至,入山求市。自光緒六年至二十五年(1881一1936)的50餘年,坦洋工夫紅茶每年出口都在500噸左右,其中以1898年為最盛,出口量達1500噸。坦洋街長一公里,設茶行達36家,成為福安市的主要紅茶產區和周圍七八個縣的集散地,產品遠銷荷蘭、英國、日本、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當前隨着國際貿易格局的變化和國際市場上,尤其是東歐、英、俄等國對茶葉需求量的增長,發展坦洋工夫紅茶的生產,擴大出口創匯,具有十分廣闊的前景。

參考資料:http://ke.baidu.com/view/689763.htm

福建“三大功夫紅茶”是什麼?

福建三大工夫紅茶分別是:坦洋工夫、政和工夫、白琳工夫。

這三種紅茶是福建紅茶的當家品種,都藴含着深厚的文化內涵。其中坦洋工夫紅茶1915年就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為閩紅三大工夫紅茶之首。據有十幾年專業坦洋工夫紅茶製茶、售茶歷史的福建南方佳木茶業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紅茶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國際、國內紅茶消費都在升温。福建紅茶重新崛起是茶產業發展的必然。

白琳工夫:產於福建福鼎的太姥山白琳、湖林一帶,屬於小葉種紅茶。其品質特點是:外形條索細長彎曲,茸毫多呈絨球狀,色澤黃黑。沖泡後,香氣鮮爽帶甘草香,滋味清鮮甜和,湯色淺亮,葉底鮮紅帶黃。

坦洋工夫:產於福建福安、拓榮、壽寧、周寧、霞浦一帶。相傳,坦洋工夫為清代咸豐(公元1851--1861年)、同治年間(公元1862--1874年)福安縣坦洋村人胡福四所創制。其品質特點是:外形細長勻整,有白毫,色澤烏黑有光。沖泡後,香氣清純甜和,滋味鮮醇,湯色鮮豔呈金,葉底紅勻。

政和工夫:產於閩北,主產地為政和,有大茶和小茶之分。大茶採用政和大白茶製成,是閩紅三大工夫茶的上品;外形近似滇紅,但長索較細,毫多,色澤烏潤。沖泡後,香氣高而鮮甜,滋味濃厚,湯色紅濃,葉底肥壯。小茶用小葉種茶樹原料製成,條索細緊,色澤暗紅。沖泡後,香似祁紅,滋味醇和,湯色淺,葉底紅勻。

這就是以上三款茶的介紹,您可以看看,然後根據自己的口味以及喜好選擇一款您喜歡的茶,我這三種茶都有品嚐過,我比較喜歡坦洋工夫,如果您有機會可以去茶城等一些信譽好的地方,讓賣家分別給您泡一泡,嘗一嘗,感受一下,最後再決定那款茶是自己心儀的,如果自己喝,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

詳談坦洋工夫紅茶

詳談坦洋工夫紅茶

  導語:坦洋工夫紅茶是福建省三大工夫紅茶之一,相傳於清咸豐、同治年間(1851一1874),由福安市坦洋村人試製成功,迄今已有100多年。產區分佈很廣,以福安市坦洋村為中心遍及福安、柘榮、壽寧、周寧、霞浦及屏南北部等地。條索圓緊勻秀芽毫金黃,色澤烏黑油潤有光澤,湯色紅豔清澈明亮,滋味清鮮甜和爽口,香氣醇厚桂花香,葉底紅亮勻整,深受消費者青睞。

  福安是“中國茶葉之鄉”,古往今來歷代文人雅士曾留下眾多茶葉讚美之辭,民間也流傳着大量茶葉生產和茶農生活的傳説、歌謠和諺語,並形成了一套十分講究的品茶技藝。因此,獨具特色的茶文化成了探索福安歷史人文的一個窗口。福安茶樹品種最多,生產茶類最多,最著名的當屬“坦洋工夫”。坦洋工夫紅茶創產於清代的咸豐年間,曾作為和平的使者,遠銷荷蘭、日本、英、法、俄等國家,為世界不同民族間的相互瞭解做出了重大貢獻。我市在申報“坦洋工夫”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獲得成功的今天,又將“坦洋工夫”作為福安茶葉的區域品牌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大角逐。與此同時,我們作為茶文化的工作者對“坦洋工夫”茶藝進行深入探討,以促進茶產業茶文化共同創新和發展是十分必要和有意義的。

  一、“坦洋工夫”之鄉茶藝探源

  坦洋工夫被列為福建省三大工夫紅茶之首,它的原產地福安市社口鎮坦洋村,位於閩東最高的峯巒——白雲山麓。這裏常年煙雲緲緲,雨霧濛濛。清朝咸豐、同治年間有個叫胡進四的茶農用萎凋、揉捻、發酵、烘焙等工序精製而得湯色紅、味鮮醇、耐沖泡的的工夫紅茶,取名:坦洋工夫。酒香不怕巷子深,茶好引來四方客,坦洋工夫紅茶以其翹楚的魅力迅速扣開國門,銷往海外,芳名遠播。最鼎盛時,光坦洋村一條街就有三十六家茶行。每年制幹茶兩萬多箱,茶葉收購範圍幾百裏,攬括周圍七、八個縣,暢銷二十多個國家。國外來信只要直書“中國坦洋”,無須冠以省、地、縣名便可準確無誤地送達收信人手中。現如今,福安已擁有茶園30餘萬畝,年產量兩萬多噸,出口茶葉3000餘噸。福安,不僅是坦洋工夫的原產地,還是我國綠茶,花茶的主產區。

  在悠久種茶、飲茶歷史的薰陶下,福安人在懇親訪友、饋贈禮品、婚喪喜慶、古葬習俗、治病藥方等生活和民俗的領域中,茶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福安人喜茶重茶,將茶葉列為開門七件事之列,接待客人先茶後飯,謂之“茶哥米弟”。有句茶諺“天亮一碗茶,藥店無交家”,意則每天喝茶有益健康。飲茶,植根於民間生活,有時粗獷,有時精細。比如農家人田間地頭勞作,以大陶壺沖茶,大碗飲喝,隨意而又簡單,不拘禮節,不講章法,主要用以解渴。而一旦有客至家中,必以小瓷盅沖泡,還要用茶盤端上敬客。如果是不常造訪的貴客或遠道而來的稀客,則要以冰糖茶招待,並佐以茶食,以表熱情周到。泡茶之水也有講究,一定要是剛燒開的水,最忌“無意沖茶半浮沉”。

  飲茶習俗,流傳於福安民間更是趣味生動,多姿多彩。鬆羅鄉一帶的畲族村莊沿襲着一個諧趣橫生的習俗——寶塔茶。畲族新娘過門之前,女方“送嫁嫂”用五隻碗疊成一個三層的寶塔,一碗作底,中間三碗,再在頂層壓一碗。倒上泡好的茶水,託舉到前來迎親的“親家伯”面前,“難為”親家伯,要求他一滴不濺喝完這些茶,才可接走新娘。親家伯接茶盤拆寶塔的過程也有技巧:用牙咬住頂上的一隻碗,雙手攏住中間的三隻碗,仰脖喝盡茶水,將其餘四碗分給同伴共享。遊戲逗趣畢,敲敲打打新娘踏着米篩出孃家門;新娘茶是福安畲漢兩族同有的一個習俗:新娘婚後第二天上午要到廳堂上會見夫家的女眷,在伴娘媽的指引下,新娘沿大廳四周向左右長輩一一施禮,俗稱走“四角坪”。之後由伴娘媽引席認親,新娘敬獻用紅棗、冬瓜糖、冰糖、花生和茶葉沖泡的糖茶;過年茶是正月初一早飯後,住在同一座大院的左鄰右舍按各家人數互相敬獻糖茶和年糖年餅,氣氛喜慶祥和,並互祝新的一年甜甜蜜蜜、和和順順、早發大財;出行茶就是新的一年裏家人第一次出遠門、上學、上班要喝蜜糖茶,喻意:嘴甜好辦事。除此之外,福安人敬茶如神,在祭祀儀式中茶總是擺在最前頭。畲鄉人還有病逝帶茶歸的風俗:去世的老人手上要執一茶枝,據説茶枝一拂能使黑暗變光明,歸陰時好開路。茶還作為定情信物,小夥子第一次到女方家,送一包茶葉,一包冰糖,要是女方家長樂意收下,這門親事就有七分成了。諸此種種,可見福安人愛茶敬茶的心理態勢。

  流傳於民間的象徵型、生活型、藥用型的茶俗,還有藝術型、祈福型的茶道,都充分體現了福安人對美好事物的嚮往與追求。林語堂説:中國人最愛品茶。其實,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的品茶習俗往往是茶文化最直接的體現。這些生活茶藝就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和取之不盡的茶文化的源頭。

  二、“坦洋工夫”茶藝探討

  根植於福安這片茶香飄溢的沃土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古老獨特、絢麗多彩的福安茶文化,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為我們的茶藝節目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茶藝與繪畫、音樂、文學、舞蹈一樣,雖形式不同,但都力求表達一種思想。茶藝的主題與核心通過泡茶者傾情演繹表達出來。自九十年代初福安市連續舉辦兩屆“中國(閩東)福安國際茶文化交流會”以來,歷經十餘載,我們茶藝團按各種茶藝自身的技術要求進行編創、移植、改編,形成了一系列茶藝節目。有:茉莉茶藝、烏龍茶藝、禪茶藝、畲族新娘茶藝、畲漢新娘茶茶俗、畲族寶塔茶茶俗表演等。組合成一台集茶歌、茶舞、茶藝、茶俗於一體的茶藝晚會。以這種茶藝晚會的形式接待到當地指導工作的專家、洽談商貿的外賓,高雅而獨特。茶藝團還多次受邀到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福州、武夷山等地演出,為宣傳福安,發展經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然而,坦洋工夫紅茶應該以怎樣的形式呈現於舞台,它獨具的內涵和獨特的魅力應當用怎樣的手法表現出來呢?早期,坦洋紅茶的沖泡是用一套黑瓷燙金梅花圖案的樸實穩重的咖啡茶具,配上茶匙、糖夾和黑色脱胎百福茶盤,由茶藝小姐分到各桌上衝泡來完成的。表演前茶藝小姐在後台燙杯,温壺,用茶量按一人5克計,一桌30克上等紅茶。在壺中泡好,糖罐內盛放滿方糖,奶杯裏泡勻咖啡伴侶。這些都備好後裝入茶盤,茶藝小姐們身穿暗色素雅的印花絲絨旗袍,右手將茶盤高高托起,左手護着茶盤邊沿,魚貫而出,分成一人一桌,按“鳳凰三點頭”的招式,分三輪(每杯三次)將紅茶湯注入茶杯,按西式咖啡茶禮擺放好杯、託和茶匙,恭恭敬敬地獻給每位賓客,而後,再禮貌地依次為需要調飲的客人添上方糖和咖啡伴侶。這套茶藝親切、温馨,樸實無華。

  隨着國家經濟文化的發展與繁榮,人們的.文化生活要求、藝術欣賞、審美能力不斷提高,先前的泡法延續多年,顯得陳舊乏味,推陳出新迫在眉睫。更何況坦洋工夫曾經有着輝煌的歷史,榮登英國女皇下午茶的大雅之堂,獲得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金獎而名噪歐羅巴洲。作為聞名遐邇的坦洋工夫紅茶故鄉的茶文化人,沒有為坦洋工夫紅茶設計出一套獨具特色的茶藝,終究是個缺憾。為了填補此項空白,帶着這個心結,我苦思冥想、探索、實驗,終於發現坦洋工夫紅茶可以佐以少量高度白蘭地酒進行參調,口味更加濃烈芬芳,且絲毫無損於紅茶高貴醇香的品質。設計出由內到外,由中到西,循序漸進的泡法,不正彰顯出當年坦洋工夫從白雲山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獨特魅力與嬌容?

  三、坦洋工夫紅茶藝編創

  美稱“紅衣佳人”的坦洋工夫紅茶,其外形條索,緊結圓直,色澤烏潤,茶毫細細,略顯金黃,香氣高爽,湯色明亮,滋味醇厚,適於清飲。也可調成檸檬茶、奶茶、玫瑰紅茶、冰紅茶,還可以用濃香型的高度醇酒調配成奶酒茶。初步設計好的方案得到領導的支持後,我立即趕赴省城配齊一套頗為滿意的、非常適合表演紅茶藝的、格外別緻的歐式咖啡茶具,另外還加入了6個與其花色幾近一般的中式茶盞。這以後就開始埋頭不斷調試茶、湯、料的比例,琢磨表演的招式、手法,甚至於每個茶具的起落放置都力求合理、美觀又協調。這期間,我和團裏的兩位茶藝同仁從影視資料中拷下英式晚禮服的照片,請來美術老師根據意圖畫出服裝設計稿,並送往省城藝術服裝店製作,許多貼花、花邊裁縫做不出來的,我就自己動手縫上。我們又一起選擇伴奏音樂,購來一張歐式玻璃桌,旁邊置放一個酒瓶架,上面擺放一籃非常真的裝飾瓜果……。經過近兩個月演練,一套完整而有新意的坦洋紅茶茶藝終於可以登台了。這個節目有一個主泡茶藝小姐,一(4)[方糖入盞]把高度濃香型醇酒澆在方糖上,點燃片刻,放入杯中

  (5)[注茶敬客]助泡小姐捧杯,主泡小姐起身走在前面,將一杯杯醇香奶酒茶恭敬地獻給嘉賓。這種調飲法,能使紅茶的香氣更加濃烈芬芳,茶香、奶香、酒香兼容幷蓄讓您刻骨銘心。在哪裏品飲此茶,便難以忘卻那個地方……

  (6)[盡杯謝客]坦洋紅茶表演禮畢

  茶藝美學是一個綜合的體系,吸納了眾多的文化基因。每種茶可以採用不同的茶具,不同的泡法,但都必須掌握一個核心:享用好這泡茶,讓它達到最佳的沖泡效果,最佳的口感,最佳的觀感。坦洋工夫紅茶還可以沖泡成玫瑰紅茶、香檳紅茶等等。茶文化的興起促進了茶產業的發展,而茶經濟的發展又向茶藝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茶文化是個發展的大舞台,還有很大的空間留待你我去不斷地發掘、探討和創新.

;

坦洋工夫是什麼茶?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葉種類繁多,據不完全統計已有500多種。在這裏,我們以圖佐文,幫您輕鬆認識茶葉。通過我們的介紹,你會了解到某種茶的特點和品質特徵,以及如何初步辨識它的品質優劣、如何避免常見的購買誤區。今天要認識的是坦洋工夫。

一、什麼是坦洋工夫?

坦洋工夫條索緊細勻直

坦洋工夫,福建省三大工夫紅茶之一,屬於紅茶。聞名中外的坦洋工夫原產地就在福建福安市坦洋村,這裏常年煙雲緲緲,雨霧濛濛。所產的紅茶外形緊細勻直,毫尖金黃,茶湯紅亮香氣高鋭持久帶桂圓香,滋味濃醇鮮爽醇甜。

二、級別區分

三、購買誤區

工夫茶沖泡

1. 是“坦洋工夫”不是“坦洋功夫”。經常有人會提及這個問題,因為“工夫”與“功夫”發音一致,所以經常被誤以為是同一個意思。當中的爭論也有很多,在這裏我們只要記住是“坦洋工夫”即可,這裏的“工夫”是指茶葉的品質優良以及沖泡的時候方法講究而且步驟多用時長,而不是習武之人所説的“功夫”。

2. 坦洋工夫的原產地不只生產紅茶。雖然坦洋工夫紅茶銷往海外,芳名遠播。但坦洋工夫紅茶的原產地福安市除了生產紅茶外同時也生產綠茶與花茶。如今的福安市茶園面積達到30餘萬畝,所生產的福安綠茶與茉莉花茶同樣品質優良,受到大眾的喜歡。

坦洋工夫是哪裏的特產

坦洋工夫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坦洋工夫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坦洋工夫:原產於白雲山下清虹溪畔的坦洋村。條型肥壯緊秀,香高味濃,鮮爽甘醇,葉底紅豔。該茶於清咸豐、同治年間(1851-1874)由福安坦洋村民胡福四試製成功。

地域範圍

福安是我國著名的茶葉之鄉,是全國第二大茶葉主產市(縣)、最大的綠茶、花茶主產區和紅茶原產地。但説起當地的茶葉品牌,福安人必稱“坦洋工夫”。“坦洋工夫”的輝煌歷史,是所有福安茶人心中的驕傲和光榮,也是夢想的起源。

特定品質

坦洋工夫源於福安境內白雲山麓的坦洋村,相傳清咸豐、同治年間(公元1851--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進四)者,試製紅茶成功,經廣州運銷西歐.很受歡迎,此後茶商紛紛入山求市,接踵而來並設洋行,後因茶類佈局的變更,由“紅”改“綠”,坦洋工夫尚存無幾。近年來,經有關部門的努力,坦洋工夫又有所恢復和發展。

文化典故

坦洋工夫分佈較廣,主產穆陽、福安及屏南北部等地。坦洋工夫源於福安境內白雲山麓的坦洋村,相傳清咸豐、同治年間(公元1851--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進四)者,試製紅茶成功,經廣州運銷西歐.很受歡迎,此後茶商紛紛入山求市,接踵而來並設洋行,周圍各縣茶葉亦漸雲集坦洋.

有多少人瞭解福建坦洋工夫紅茶

一、“坦洋工夫”的問世,至今有着150多年的發展歷史,以其原料優質、製作工藝獨特、技術精湛、品味香醇等特點,名列“閩紅”三大工夫紅茶之首,1915年與貴州“茅台酒”同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曾一度風靡世界。坦洋工夫頗具傳奇意味,其誕生過程,就充滿了傳奇色彩。其傳奇版本,已知的有兩種:其1,雍正版:傳説清雍正年間,坦洋胡氏家族有個叫胡福四的年輕人(即胡桂禹,坦洋胡氏第四世,出生於康熙61年,即1722年,他老人家活到七十歲,仙逝於1791年),當時依父兄之命,從水路前往廣東辦事,途中,在廣州附近水域遇風翻船落水,幸遇一過往船隻搭救,船上的主人是一對母女,是某英商洋行買辦的眷屬,買辦大人見胡福四機靈俊朗,十分賞識,有意相攜,得知這個後生來自茶鄉,就透露以商機,説是洋人喜歡一種紅茶,這種紅茶是一個少數民族製作的,因為產量極少,英商往往重金都求之不得。這位熱心的買辦大人,還將這種紅茶的基本製作方法告訴給了胡福四,並囑咐其返鄉如法制作,説是如果能做出來,那麼做好後可運抵廣州,由其洋行銷往海外。胡福四回到坦洋,便依法試製這種紅茶,經過一番努力,最初的坦洋工夫紅茶從此面世 。這種製法後來漸漸傳開,鄉人競相仿製。 其2,咸豐版:相傳清朝咸豐元年,坦洋有位胡姓茶商外出做生意,途中在一客棧遇見一位建寧茶客身患痢疾,那人上吐下瀉,病情萬分危急。事茶者往往心善,胡姓茶商見狀,便以坦洋出產之茶,加生薑、紅糖泡衝為藥,那人服下之後,彷彿神蹟出現,病情大為好轉,並很快康復。為報答救命之恩,建寧茶客與胡氏結拜為兄弟,並傳他一門獨特的私家紅茶製法。後來胡氏回家以坦洋之茶為原料照法一拭,發現製出的新茶品質果然不凡,外人品過,也讚不絕口。因為此茶以坦洋當地茶葉為原料,且製作工藝頗費工夫,胡氏有感而發,稱之為“坦洋工夫”。二、歷史發展:坦洋工夫屢屢為國爭光:當年清朝深受鴉片毒害,華夏財富源源不斷被掠往英倫三島,但令人驕傲的坦洋工夫,卻能從大不列顛帝國虎口奪食,為中國爭回無數真金白銀;公元1915年,其聲譽更達到一個歷史巔峯:與國酒茅台一起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實乃工夫不負有心人,坦洋工夫亦醉迷天下愛茶人!1、1371年(明洪武四年),福安坦洋村民發現野生“坦洋菜茶”。2、1851年(清咸豐元年),福安坦洋村胡氏成功試製“坦洋工夫”紅茶。3、1875年(光緒元年),安徽籍閩官徐幹臣返鄉,將坦洋工夫種苗及工藝帶回祁門,始創“祁紅”,其後,坦洋工夫工藝又由祁門傳到雲南,稱“滇紅”。清代·坦洋工夫通過閩商航運,遠銷英國,併成為英國王室特供茶。4、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5、2007年11月,中國申奧第一茶。6、2008年2月,“坦洋工夫”成功註冊為“中國證明商標”7、2009年3月,“坦洋工夫”成為“福建省著名商標”8、2009年10月,“坦洋工夫”獲得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准的國家標準,成為第一個獲得國家標準的本土產品。9、2010年1月15日,“坦洋工夫”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稱號。

坦洋工夫紅茶有什麼特點?

1鮮葉原料 以福安菜茶、福鼎大毫、福安大白為佳,採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芽葉要求新鮮完整,防止擠、壓、折損傷。

2萎凋

特種坦洋工夫紅茶萎凋主要採用室內自然萎凋。萎凋室要求地勢涼爽,南北方向,四面通風,門窗多容易開閉,以使空氣流通,便於控制濕度和空氣,最適宜温度22℃左右,空氣相對濕度70%0左右,鮮葉攤放在萎凋架的萎凋簾上,每m?攤葉1-1.5kg左右。在正常情況下,一般需18-24h即可完成萎凋,在温度較高、相對濕度低的條件下,萎凋時間可縮短到10-12h,在陰雨低温時萎凋時間有時長達36至40h。應注意上下翻葉動作要輕,以免鮮葉損傷紅變,地面和萎凋簾要保持清潔,攤葉的厚薄要均勻。萎凋槽萎凋温度、風量先高後低,時間4--5個h。

良好的萎凋是形成紅茶優良品質的前提。萎凋不足,葉子經揉捻必然產生較高碎片,部分葉子發酵不良,茶湯淡薄,色不紅豔,葉底夾帶花青;如萎凋過度,則細胞芽葉乾枯,湯色深暗。萎凋適度應同時掌握:1、葉色由鮮綠轉為暗綠,失去光澤;2、芽葉失去緊張狀態;3、鮮葉部分青草氣消失並散發出一定的清香;4、葉質柔軟,嫩莖折之不斷;5、一般含水量60%左右。

3揉捻

揉捻室温度一般要求在20-24℃,相對濕度85-90%,並避免陽光直射,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採用55型揉捻機,每桶裝葉量35-40kg,揉時為60min左右,其壓力掌握方法為:不加壓(30min)--輕壓(15min)--重壓(l0min)--鬆壓(5min)--解塊發酵。

揉捻充足細胞破碎率高是發酵良好的重要基礎,使成茶滋味濃厚,條索緊結;揉捻不足時細胞破碎率低,會降低發酵效果,造成茶葉滋味淡薄,湯色不濃,甚至帶青草味或葉底花青;揉捻過度,芽葉破碎,茶汁損失,也損害茶葉品質。揉捻程度應掌握細胞破碎率達80--90%,細胞汁大量流出,局部揉捻芽葉泛紅,併發出濃烈的青草氣味。茶團、茶包用手工解塊後發酵。

4發醉

紅茶特有色、香、味的形成,主要是由於葉子內部各種化學成分發生氧化的結果。這種變化不管是有酶參與的活動或是自動氧化,都與外界環境條件有密切的關係,特別是温度、濕度、空氣的控制尤為重要。因此:1、温度。發酵室温度應控制在22--24℃為適宜,最高不超過28℃,時間2h至2h30min。在控制發酵室温度的同時,亦應考慮到發酵葉內部由於氧化過程的進行,發酵葉的温度常比室温高,一般較室温高2-6℃,如果葉温過高,可在室內牆壁上灑水,以降低室温來維持正常的葉温。2、濕度。發酵室相對濕度應保持85一90%為宜,可用冷熱水噴霧調節,也可採用塑料薄膜搭設簡便發酵室保持温濕度,或在發酵盤上蓋上濕布,達到保濕目的。3,發酵室須有良好的通氣,注意避免日光直射。

發酵是在發酵室進行,將揉好的茶攤在框內,攤葉厚4cm左右,不需加壓,不需翻拌,保持疏鬆通氣。一般發酵時間春茶3-5h,夏茶1-2h,但發酵因條件特別是氣温的變化,時間要靈活掌握,特種坦洋工夫紅茶發酵程度比正常紅茶稍偏輕。發酵適度的特徵是葉色基本上變為新銅紅色,一般紅中帶黃,青色消失,發出濃厚的蘋果香氣乃至桂花香氣,葉脈及汁液泛紅。發酵不足,葉色不紅,香氣不純帶青草氣,湯色泛青,葉底花青,滋味苦澀。發酵過度則香氣低悶,湯色葉底紅暗,滋味平淡。發酵完成後,如果烘乾設備不足,應立即將發酵葉薄攤於陰涼處,以免發酵過度。

5幹操

特種工夫紅茶採用二次烘籠人工乾燥,中間攤涼一次,以雜木炭為燃料。1、明火高温初烘。以焙蒂燙手為宜,茶葉厚度2cm,時間15至20min,每分鐘進行翻拌一次。2,闇火低温復火。以焙蒂灼手為宜,厚度4cm,時間30min,每10min翻拌一次。每次翻拌時,焙籠須離開焙穴,輕拿輕放,防止茶葉片末下落燃燒,使茶葉產生焦味。焙至聞到甘甜清香,幹茶手捏有刺手感,幹度達到93%即可。

特種坦洋工夫紅茶“金針王”成品茶特點:外形條索緊結勻稱,色澤烏黑油潤稍顯白毫,香氣清甜,湯色紅豔,滋味甘醇,葉底鮮紅明亮。

坦洋工夫紅茶和滇南紅玉的區別

產地、口感不同。

1、坦洋工夫紅茶產地福建福安坦洋村,千畝茶園延綿不絕,亮麗風景如詩如畫。歷史悠久,品種獨特,工藝精良。作為傳統的工夫紅茶,製作技藝都是手工製作,八道工序樣樣不落。十年來,坦洋工夫紅茶品種得以改良,工藝得到創新,供不應求。

2、紅玉茶產地:紅玉茶,是台灣日月潭紅茶,屬全發酵茶,由大葉種製成的紅茶。產自於台灣,是亞洲地區著名的紅茶精品之一。台灣利用島嶼中天然山丘種植茶葉,選用優質嫩茶葉經過加工精製而成,茶葉枝葉結實、茶湯紅潤,飲品甘甜回味、口感醇厚,是台當地歷史悠久的紅茶特產。

閩紅工夫茶有什麼特點?

閩紅工夫茶系政和工夫、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的統稱,均系福建特產。三種工夫茶產地不同、品種不同、品質風格不同,但各自擁有自己的消費愛好者,盛興百年而不衰。..政和工夫:政和工夫產於閩北,以政和縣為主,松溪以及浙江的慶元地區所產紅毛茶,亦集中政和加工。政和縣全縣山嶺重疊,丘陵起伏,氣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温為18.5℃,年降雨量為1600毫米以上,茶園多開闢在緩坡處的森林跡地,土層深厚,微酸性,茶樹生長繁茂。坦洋工夫:坦洋工夫外形細長勻整,帶白毫,色澤烏黑有光,內質香味清鮮甜和,湯鮮豔呈金,葉底紅勻光滑。

其中坦洋、壽寧、周寧山區所產工夫茶,香味醇厚,條索較為肥壯,東南臨海的霞浦一帶所產工夫茶色鮮亮,條形秀麗。白琳工夫:白琳工夫產於福鼎縣太姥山白琳、湖林一帶。太姥山地處閩東偏北,與浙江毗鄰,地勢較高,羣山疊翠,巖壑爭奇,茶樹常種於崖林之間。茶樹根深葉茂,芽毫雪白晶瑩。閩紅工夫有哪些種類?綜上所述,是為政和工夫、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閩紅功夫茶,是政和功夫、坦洋功夫和白琳功夫三種紅茶的統稱,都是福建特產。三種功夫茶產地和風格各有不同,各自擁有消費愛好者,百年不衰。政和功夫按品種分為大茶、小茶兩種。大茶採用政和大白條製成,屬閩紅上品,條索緊結,肥壯多毫,色澤烏潤;沖泡後,湯色紅濃,香高鮮甜,滋味濃厚,葉底肥壯尚紅。小茶用小葉種製品,條索細緊,香似祁宏但欠持久,湯味稍淺。

TAG標籤:工夫 坦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