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湧溪火青加工工藝

湧溪火青加工工藝

温州市湧溪火青是中國的傳統手工藝品之一,其製作工藝涉及以下步驟:

1. 配料:粘土、陶土、金絲、銀絲等,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的原材料。

2. 製作:將粘土和陶土混合並搓揉成團,然後在桌面上揉成長條狀。

3. 揉制:取適當長短的一面扯成三股細條,然後分別三股旋成一股,兩股樓房鈎成圓環狀,大股再用樓房、對卷等招子穿線同心旋轉後揉製成花瓣形。

4. 鋪貼:將花瓣形鋪在土條上,成一片一片逐漸鋪貼。

5. 燒製:將製成的器物放入窯中進行燒製,温度在1000℃左右。

6. 上色:燒製後將器物取出,根據設計需要進行上色裝飾。

湧溪火青加工工藝歷史悠久、技藝精湛,其中一些工藝甚至已經失傳。作為一種文化遺產,湧溪火青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同時也是很多人收藏品的首選。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綠茶製作工藝步驟

綠茶製作工藝步驟具體如下:

1、殺青

殺青對綠茶品質起着決定性的作用。通過高温,破壞鮮葉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類物質氧化,以防止葉子紅變;同時蒸發葉內的部分水份,使葉子變軟,為揉捻造形創造條件。隨着水分的蒸發,鮮葉中具有青草氣的低沸點芳香物質揮發消失,從而使茶葉香氣得到改善。

除特種茶外,該過程均在殺青機中進行。影響殺青質量的因素有殺青温度、投葉量、殺青機種類、時間、殺青方式等。它們是一個整體,互相牽連制約。

2、炒青

由於在乾燥過程中受到機械或手工操力的作用不同,成茶形成了長條形、圓珠形、扇平形、針形、螺形等不同的形狀,故又分為長炒青、圓炒青、扁炒青等等。

長炒青精製後稱眉茶,成品的花色有珍眉、貢熙、雨茶、針眉、秀眉等,各具不同的品質特徵。如珍眉:條索細緊挺直或其形如仕女之秀眉,色澤綠潤起霜,香氣高鮮,滋味濃爽,湯色、葉底綠微黃明亮;貢熙:是長炒青中的圓形茶,精製後稱貢熙。

外形顆粒近似珠茶,圓結勻整,不含碎茶,色澤綠勻,香氣純正,滋味尚濃,湯色黃綠,葉底尚嫩勻。

雨茶:原系由珠茶中分離出來的長形茶雨茶大部分從眉茶中獲取,外形條索細短、尚緊,色澤綠勻,香氣純正,滋味尚濃,湯色黃綠,葉底尚嫩勻;圓炒青:外形顆粒圓緊,因產地和採製方法不同,又分為平炒青、泉崗輝白和湧溪火青等。

平炒青:產於浙江嵊縣、新昌、上虞等縣。因歷史上毛茶集中紹興平水鎮精製和集散,成品茶外形細圓緊結似珍珠,故稱"平水珠茶"或稱平綠,毛茶則稱平炒青;扁炒青:因產地和製法不同,主要分為龍井、旗、大方三種。

3、烘青

是用烘籠進行烘乾的。烘青毛茶經再加工精製後大部分,作熏製花茶的茶坯,香氣一般不及炒青高,少數烘青名茶品質特優。以其外形亦可分為條形茶、尖形茶、片形茶、針形茶等。

條形烘青,全國主要產茶區都有生產;尖形、片形茶主要產於安徽、浙江等省市。其中特種烘青,主要有馬邊雲霧茶、黃山毛峯、太平猴魁、汀溪蘭香、六安瓜片、敬亭綠雪、天山綠茶、顧渚紫筍、江山綠牡丹、峨眉毛峯、金水翠峯、峽州碧峯、南糯白毫等。如黃山毛峯:產於安徽歙縣黃山。

外形細嫩稍捲曲,芽肥壯、勻整,有鋒毫,形似"雀舌",色澤金黃油潤,俗稱象牙色,香氣清鮮高長,湯色杏黃清澈明亮,滋味醇厚鮮爽回甘,葉底芽葉成朵,厚實鮮豔。

4、曬青

是用日光進行曬乾的。主要分佈在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等省有少量生產。曬青綠茶以雲南大葉種的品質最好,稱為"滇青";其他如川青、黔青、桂青、鄂青等品質各有千秋,但不及滇青。

5、蒸青

以蒸汽殺青是我國古代的殺青方法。唐朝時傳至日本,相沿至今;而我國則自明代起即改為鍋炒殺青。

蒸青是利用蒸汽量來破壞鮮葉中酶活性,形成幹茶色澤深綠,茶湯淺綠和茶底青綠的"三綠"的品質特徵,但香氣較悶帶青氣,澀味也較重,不及鍋炒殺青綠茶那樣鮮爽。由於對外貿易的需要,我國從80年代中期以來,也生產少量蒸青綠茶。主要品種有恩施玉露,產於湖北恩施;中國煎茶,產於浙江、福建和安徽三省。

綠茶是歷史最早的茶類。古代人類採集野生茶樹芽葉曬乾收藏,可以看作是廣義上的綠茶加工的開始,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但真正意義上的綠茶加工,是從公元8世紀發明蒸青製法開始,到12世紀又發明炒青製法,綠茶加工技術已比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並不斷完善。

6、揉捻

揉捻是綠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過利用外力作用,使葉片揉破變輕,卷轉成條,體積縮小,且便於沖泡。同時部分茶汁擠溢附着在葉表面,對提高茶滋味濃度也有重要作用。

制綠茶的揉捻工序有冷揉與熱揉之分。所謂冷揉,即殺青葉經過攤涼後揉捻;熱揉則是殺青葉不經攤涼而趁熱進行的揉捻。嫩葉宜冷揉以保持黃綠明亮之湯色於嫩綠的葉底,老葉宜熱揉以利於條索緊結,減少碎末。

7、乾燥

乾燥的目的,蒸發水分,並整理外形,充分發揮茶香。乾燥方法,有烘乾、炒乾和曬乾三種形態。綠茶的乾燥工序,一般先經過烘乾,然後再進行炒幹。因揉捻後的茶葉,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幹,會在炒幹機的鍋內很快結成團塊,茶汁易粘結鍋壁。故此,茶葉先進行烘乾,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鍋炒的要求。

綠茶和紅茶有什麼區別 個有什麼好處呢 哪個比較好呢?

【紅茶和綠茶的區別】

一、紅茶和綠茶的外形。

1、紅茶芽毫顯露,色澤烏潤,湯色紅豔明亮,葉底鮮紅明亮,香氣芬芳,馥郁持久。

2、綠茶茸毫披露,顯芽鋒,湯色明亮,香氣清高,滋味醇爽,成綠茶色調。

二、紅茶和綠茶的製作工藝。

1、紅茶屬於全發酵茶類,是以茶樹的芽葉為原料,經過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精製而成。綠茶則屬於不發酵茶類,採取茶樹新葉,未經發酵,經殺青、揉擰、乾燥等典型工藝製作而成。經過發酵後紅茶中的茶多酚產生了化學反應減少了百分之九十以上,併產生了茶黃素、茶紅素等新成分。

2、綠茶未經過發酵,因此保留了許多茶葉中原有的成分,含有的茶多酚,兒茶素,葉綠素,咖啡鹼,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成分也較多。因為這兩種茶葉中所含有的天然營養成分上存在差別,就導致了二者之間茶葉功效與作用的效果上存在差別之處。

【紅茶和綠茶的功效與作用】

一、紅茶的功效與作用

1、利尿功效,在紅茶中的咖啡礆和芳香物質聯合作用下,增加腎臟的血流量,提高腎小球過濾率,擴張腎微血管,並抑制腎小管對水的再吸收,於是促成尿量增加。如此有利於排除體內的乳酸、尿酸(與痛風有關)、過多的鹽分(與高血壓有關)、有害物等,以及緩和心臟病或腎炎造成的水腫。

2、消炎殺菌功效,紅茶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具有消炎的效果,再經由實驗發現,兒茶素類能與單細胞的細菌結合,使蛋白質凝固沉澱,藉此抑制和消滅病原菌。所以細菌性喇疾及食物中毒患者喝紅茶頗有益,民間也常用濃茶塗傷口、褥瘡和香港腳。

3、解毒功效,據實驗證明,紅茶中的茶多礆能吸附重金屬和生物礆,並沉澱分解,這對飲水和食品受到工業污染的現代人而言,不啻是一項福音。

4、提神消疲功效,經由醫學實驗發現,紅茶中的咖啡礆藉由刺激大腦皮質來興奮神經中樞,促成提神、思考力集中,進而使思維反應更形敏鋭,記憶力增強;它也對血管系統和心臟具興奮作用,強化心搏,從而加快血液循環以利新陳代謝,同時又促進發汗和利尿,由此雙管齊下加速排泄乳酸(使肌肉感覺疲勞的物質)及其他體內老廢物質,達到消除疲勞的效果。

5、生津清熱功效,夏天飲紅茶能止渴消暑,是因為茶中的多酚類、醣類、氨基酸、果膠等與口涎產生化學反應,且剌激唾液分泌,導致口腔覺得滋潤,並且產生清涼感;同時咖啡礆控制下丘腦的體温中樞,調節體温,它也刺激腎臟以促進熱量和污物的排泄,維持體內的生理平衡。

6、此外,紅茶還具有防齲、健胃整腸助消化、延緩老化、降血糖、降血壓、降血脂、抗癌、抗輻射等功效;紅茶還是極佳的運動飲料,除了可消暑解渴及補充水分外若在進行需要體力及持久力的運動(如馬拉松賽跑)前喝,因為茶中的咖啡礆具有提神作用,又能在運動進行中促成身體先燃燒脂肪供應熱能而保留肝醋,所以讓人更具持久力。

7、紅茶的作用

紅茶在加工過程中發生了以茶多酚促氧化為中心的化學反應,鮮葉中的化學成分變化較大,茶多酚減少90%以上,產生了茶黃素、茶紅素等新的成分。

二、綠茶的功效與作用

綠茶較多的保留了鮮葉的天然物質。其中茶多酚、咖啡鹼保留鮮葉的85%以上,葉綠素保留50%左右,維生素損失也較少,從而形成了綠茶“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的特點。科學研究表明,綠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質成分,對防衰老、防癌、抗癌、殺菌、消炎等均有一定效果。茶具有降血脂、防血管硬化等藥用價值。夏季炎熱,以飲用性味苦寒的綠茶為宜,有清熱解暑、解毒止渴的作用。綠茶內茶多酚、咖啡鹼、氨基酸等含量較多,有刺激口腔粘膜、促進消化腺分泌的作用,利於生津,是盛夏消暑止渴的佳品。

結語:從上述來看他們從色澤,性質以及製作工藝和口感上都有很大的差別,區分他們也比較的容易。

涇縣茶葉

涇縣位於黃山北麓,太平湖畔,境內山清水秀,氣候温和。古代李白、汪士慎等文人墨客曾多次遊覽涇縣,將其讚譽為“涇川三百里,佳境千萬曲”,並由此留下了眾多名勝古蹟。涇縣物產豐富,是舉世聞名的宣紙之鄉,多種名優綠茶更是天然綠色食品中的佼佼者。

涇縣產茶歷史悠久。據《寧國府志》記載:“宋時涇縣有茶樹四百萬六千六百八十七株”。遠在唐代就曾出產過白雲茶,塗尖等名貴茶葉。相傳清朝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途經寧國府時,知府大人獻上涇縣產的貢尖,乾隆嘗後龍顏大悦,讚不絕口,吩咐隨從帶上飲用。清朝晚期,涇縣尖茶已暢銷沿江各大城市,並隨出洋華人批量銷往東南亞一帶,故在當時,尖茶又有“洋尖”之稱。明朝末年,居住在涇縣黃田湧溪的羅隱和尚,又創制出風格獨特的“湧溪火青”,並以其腰圓緊結,味甘香濃的特點享譽全國,1982年被國家商業部和中國茶學會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

上世紀九十年代,涇縣茶區廣泛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名優茶創制活動,清末著名的茶業專家陳椽、王鎮恆、林鶴林、嚴浩、方誌輝、莫慧琴等教授,指導名優茶的研製和開發。經過多次試驗,結合當地茶樹鮮葉的創造性和茶農的製茶傳統,最後確定在尖茶的工藝基礎上,提高鮮葉嫩度,改進做形技術,創制出一種“蘭香”系列名優綠茶新產品。經隨後多年的提高和培訓,其採製技術在全縣茶區迅速普及,先後榮獲全國農業博覽會銅獎、金獎,“中茶杯”評比特、一等獎,和2002年韓國“第四屆國際名茶評比金獎”等十多項名茶稱號。

湧溪火青也經工藝改革,實行全和機械加工,大大改善了色澤和香氣,並在98中國國際名茶展覽會上被評為“名茶推薦品”。近年來,涇縣茶區又在積極推廣無公害生產技術,開發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茶產品,現在全縣已有1.78萬畝茶園獲得上述無公害認證,汀溪蘭香更成為宣城市唯一通過有機茶生產、加工和銷售認證證書的有機名優茶,涇縣名優茶產銷從此躍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盛產名優茶的涇縣東南部山區系黃山山脈的餘峯公佈地帶,擁有一片原始森林。這裏重巖疊翠,溪流瀠洄,複雜的地貌構成眾多相對封閉的小範圍生態環境,為茶業的無害化生產提供了優良的生態資源。“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雲”。據測定,該地區最高山峯海拔高度1175米,年降雨量1800毫米,年均氣温15度,平均相對濕度85%,平均日照百分率41%,無霜期260天,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2—6%,生長在這裏的茶樹常以山花為友,清泉為鄰,雲霧為伴,幽谷為家,尤其對綠茶品質的形成極為有利。優越的生態環境孕育出肥嫩滴翠的茶芽,再經過精心柔制,就成為香高味醇的名茶了。其精品開美綠潤,香似幽蘭,味如甘霖,近乎仙人所賜,難以多得。沖泡一杯滿堂飄香,品嚐一口回味無窮。因芽葉肥壯整齊,茶葉泡在杯中枝枝如含苞欲放的蘭花,豎立於一杯翡翠玉液之中。水靜具如士兵列隊,水動其似歌手齊詠,很有觀賞趣味,所以,喝過涇縣名茶的人,常會成為涇縣茶葉的永久顧客。有年夏日,同志登黃山路過涇縣,品嚐了涇縣名茶後稱讚道“此茶甚好,有黃山毛峯、西湖龍井之好,以後就喝此茶。”

涇縣現有茶園5萬多畝,年產幹茶近千噸,產值4500萬元,是涇縣經濟的主要支柱之一,更是山區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涇縣茶區可簡單地分為東南部山地茶區和中西北部丘陵茶區。前者是傳統的名優茶產地,茶園面積佔全縣的70%以上,縣內現有一座擁有1535畝茶園、30畝扦插苗圃的較大型國有茶場,及20多個小型鄉村茶場,還有咖啡因提取廠及速溶茶廠,2個茶葉深加工廠家,和9個以經營名優茶為主的民營茶葉企業,現在大都還處在起步階段。

涇縣茶葉生產,尤其在無公害名優茶技術開發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已有茶業方面的國家技術發明專利1項,名優茶產品(企業)標準4部。已榮獲省科技進步和農村科技獎1項,省農業廳技術進步獎1項,宣城市科技進步獎1項和縣科技興農獎8項,及省部級以上的名優茶稱號近20個。全縣現有茶業研究員1名,高級農藝師4名,農藝師5名。涇縣茶區還擁有大批種製茶能手和農村科技帶頭人,這些都為涇縣茶業的產業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近年來,涇縣和廣大茶人對茶業工作更加重視,已成功舉辦了兩屆涇縣名茶交易會,大大提高了涇縣名優茶的市場知名度。為促進茶葉產業化的發展步伐,涇縣農委牽頭組織全縣茶農、茶商和茶業技術管理人員成立了|涇縣茶業協會“,以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優化整合產銷佈局,努力挖掘市場潛力,繼續提高綜合效益,加速涇縣的茶農增收,茶業增效和縣域經濟的全面發展,讓涇縣千噸名優茶香飄祖國大江南北。

安徽歷史名茶,湧溪火青

湧溪火青

產地:安徽省宣城市涇縣榔橋鎮境內湧溪,品種:六大茶類之一·綠茶·不發酵·性偏。寒榔橋鎮是著名的茶葉之鄉,湧溪火青曾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並多次獲得國內外茶葉博覽會金獎,實屬綠茶中的精品。湧溪火青在清代已是貢品。其外形獨特美觀,顆粒細嫩重實,色澤墨綠瑩潤,銀毫密披。沖泡形似蘭花舒展,湯色杏黃明亮,清香馥郁,味濃甘爽,並有特殊清香。

如何挑選?

形狀:外形似腰圓,緊結重實,色澤:墨綠油潤、隱毫,湯色:嫩綠,清澈明亮,香氣:清香持久,滋味:滋味醇厚,回味甘甜,葉底:嫩綠微黃,勻齊成朵。

歷史發展

起源明朝,清代已是貢品。據《涇縣誌》記載:清順治二年(1645年)“由磨盤山南起至湧溪,廣闊三十餘里,多產美茶並杉木。”可見三百多年前,湧溪茶就相當有名了。清咸豐年間,火青年產量有百餘擔,其中高檔火青達20%左右,為火青生產的最盛時期。

清代與湧溪毗鄰的黃田村(古“洋船屋”景區)出現了鉅商朱氏家族,茶農在引鑑徽州炒青製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將茶葉揉炒、擠壓成緊結的腰圓形,由此形成了風格獨特的湧溪火青。

沖泡方法

1、温杯潔具。

2、備茶,取3g湧溪火青。

3、沖泡,85℃開水,1/3滿。

4、舒展,輕輕搖晃。

5、加水,七分滿,靜置2-3分鐘。

6、飲用。

沖泡事宜:茶具選擇玻璃杯最佳,茶與水的比例為1:50,茶水飲用至1/3處時,即可續水,一般沖泡三泡最佳。

工藝

鮮葉、殺青、揉捻、抖頭坯、復揉、炒二坯、攤放、掰老鍋、分篩。

儲存方法

綠茶的保質期一般為12個月。保存綠茶的環境為:避光、隔離潮濕、防異味、密封,建議將綠茶裝入鋁箔袋,擠掉袋內多餘空氣,並將袋口密封。封口後將茶葉袋放入鐵罐或錫罐內,蓋好蓋子最後放入冰箱冷藏室直立保存。

可以提前取出1~2周的用量,不要頻繁取出。如短期2個月內可以飲用完的,可放置在常温、陰涼處存放,控制温度:10℃以下,相對濕度:50%以下。

各種綠茶有什麼區別呢?

綠茶是未發酵茶,在我國的產地很大,品種繁多。按照製作工藝,綠茶可以分為蒸青、炒青、烘青、曬青四類;按照綠茶的外形,綠茶可以分為芽茶、針形茶、扁形茶、曲形茶、螺形茶、珠形茶、蘭花形茶等。

按照採青製茶季節的不同,綠茶一般可以分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少見。從產地上來説,綠茶種類極其繁多,常見的品種有西湖龍井、信陽毛尖、洞庭碧螺春、湧溪火青、恩施玉露、安吉白茶、黃山毛峯、峨眉竹葉青等。

根據製作工藝,綠茶可以分為蒸青、炒青、烘青、曬青四類

蒸青、炒青、烘青、曬青綠茶在外形、口感、茶性上有着明顯的區別,功效大同小異。

1.蒸青綠茶

蒸青綠茶利用蒸汽的高温來殺青,代表有恩施玉露、玉泉仙人掌茶等。蒸青綠茶的幹茶顏色為深綠,茶湯淺綠,茶底青綠。蒸青綠茶口感鮮醇,香氣略低,香氣多為略帶青味的綠豆香和板栗香。

蒸青綠茶的寒性很大,澀度比較高,刺激性強,在四類茶中只低於曬青綠茶。腸胃功能衰弱者慎喝。

2.炒青綠茶

炒青綠茶是我國綠茶中最常見的品種,幹茶外形各一,顏色較蒸青稍淺,茶湯嫩綠清澈;口感沒有蒸青綠茶那樣濃郁,以清爽見長,香氣高雅,以蘭香、花果香居多。代表有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信陽毛尖等。

炒青綠茶的寒性、苦澀、刺激性較曬青綠茶(新茶)、蒸青綠茶低。

3.烘青綠茶

所謂烘青綠茶,是指製茶時在炒青的基礎上再加一道烘焙程序的綠茶。烘青綠茶幹茶墨綠,茶湯和茶底多為黃綠色。口感濃厚甘醇,鮮度略低,在眾多綠茶中回甘最好,香氣沉鬱。

在蒸青、炒青、烘青、曬青綠茶中,烘青綠茶的寒性、苦澀度、刺激性是最小的。烘青綠茶的代表有安吉白茶、黃山毛峯、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

綠茶的種類有哪些 陝西綠茶有哪些品種

綠茶,是中國的主要茶類之一,在我國被譽為“國飲”。主要的七大綠茶品種:西湖龍井、黃山毛峯、太平猴魁、洞庭碧螺春、信陽毛尖、新林玉露、中嶽仙茶。陝西綠茶有秦巴霧毫、午子仙毫等。

1、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屬於炒青綠茶,產於浙江杭州西湖的獅峯,翁家山,虎跑,梅家塢,雲棲,靈隱一帶的羣山之中。杭州產茶歷史悠久,早在唐代陸羽《茶經》中就有記載,龍井茶則始產於宋代。龍井茶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著稱於世,素有“國茶”之稱。

2、黃山毛峯

特級黃山毛峯堪稱我國毛峯之極品,其形似雀舌,勻齊壯實,峯毫顯露,色如象牙,魚葉金黃,香氣清香高長,湯色清澈明亮,滋味鮮醇,醇厚,回甘,葉底嫩黃成朵。“黃金片”和“象牙色”是黃山毛峯的兩大特徵。

3、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是兩葉抱一芽,平扁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隱伏,有“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之稱。葉色蒼綠勻潤,葉脈綠中隱紅,俗稱“紅絲線”。

4、洞庭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產於江蘇吳縣太湖洞庭山。乾隆下江南時已是聲明赫赫了。其條索纖細,捲曲成螺,滿身披毫,銀白翠隱,香氣濃郁,滋味鮮醇,甘厚,湯色碧綠清澈,葉底嫩綠明亮,有一嫩(芽葉嫩)三鮮(色,香,味)之稱,是我國名茶中的珍品,以“形美,色豔,香濃,味醇”而聞名中外。

5、秦巴霧毫

該茶在創制期的1981年與1982年,連續兩年榮獲陝西省名茶優質獎;1985年陝西省名茶評比會上,名列第一。並被選送1985年全國優質農產品展覽會上展出。

扁平光滑勻整,色綠,該茶產於高山雲霧之中,故取“霧”字,秦巴霧毫的採製技術十分精湛。秦巴霧毫,條扁壯實,毫尚顯,色油潤;內質香氣具有熟板栗香,濃郁持久,湯色清澈明亮,滋味醇和回甘,葉底鮮嫩明亮,成朵。

一開始的清代外銷畫有哪些不同的題材?()

一開始的清代外銷畫的題材有茶葉、陶藝、絲的製作。

1、茶葉的製作

綠茶的基本工藝為殺青、揉捻和乾燥這三個工序。屬於不發酵茶,茶性偏寒,主要品種有龍井茶、碧螺春、黃山毛峯、六安瓜片、信陽毛尖、安吉白茶、日照綠茶、湧溪火青、太平猴魁等等品種。

2、陶藝的製作

在旋轉過程中,對含水半固化狀態的泥料按照設計構思拉伸成型。拉坯成型在古時已經普遍使用,絢爛奪目的彩陶,晶瑩透徹的越窯陶瓷,都留下了拉坯成型的痕跡。現代陶藝繼承了古代陶瓷藝術的創作形式,又有了新的藝術創造,旋轉是現代陶藝極為普遍的成型方法。

3、絲的製作

生絲經過加工後可以分成經線和緯線,工人並按一定的組織規律相互交織形成絲織物,就是織造工藝。在生活當中,各類絲織品的生產過程不盡相同,大體可以把它們分為生織和熟織這兩大類。

生織,就是經緯絲不經煉染先製成織物,稱之為坯綢,然後再將坯綢煉染成成品。這種生產方式成本低、過程短,是絲織生產中運用的主要方式。熟織,就是指經緯絲在織造前先染色,織成後的坯綢不需再經煉染即成成品。

綠茶怎麼做出來的呢?

綠茶,又稱不發酵茶。以適宜茶樹新梢為原料,經殺青、揉捻、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製成的茶葉。其幹茶色澤和沖泡後的茶湯、葉底以綠色為主調,故名。 綠茶的特性,較多的保留了鮮葉內的天然物質。其中茶多酚咖啡鹼保留鮮葉的85%以上,葉綠素保留50%左右,維生素損失也較少,從而形成了綠茶“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的特點。最科學研究結果表明,綠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質成分,對防衰老、防癌、抗癌、殺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為其他茶類所不及。

綠茶為我國產量最大的茶類,產區分佈於各產茶省、市、自治區。其中以浙江、安徽、江西三省產量最高,質量最優,是我國綠茶生產的主要基地。在國際市場上,我國綠茶佔國際貿易量的70%以上。行銷區遍及北非、西非各國及法、美、阿富汗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際市場上綠茶銷量佔內銷總量的1/3以上。同時,綠茶又是生產花茶的主要原料。

二、綠茶製造工藝

綠茶是歷史最早的茶類。古代人類採集野生茶樹芽葉曬於收藏,可以看作是廣義上的綠茶加工的開始,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但真正意義上的綠茶加工,是從公元8世紀發明蒸青製法開始,到12世紀又發明炒青製法,綠茶加工技術已比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並不斷完善。

綠茶的加工,簡單地可以分為殺青、揉捻和乾燥三個步驟,其中關鍵在於初制的第一道工序,即殺青。鮮葉通過殺青,酶的活性鈍化,內含的各種化學成分,基本上是在沒有酶影響的條件下,由熱力作用進行物理化學變化,從而形成了綠茶的品質特徵。

1、殺青

殺青對綠茶品質起着決定性作用。通過高温,破壞鮮葉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類物質氧化,以防止葉子紅變;同時蒸發葉內的部分水份,使葉子變軟,為揉捻造形創造條件。隨着水分的蒸發,鮮葉中具有青草氣的低沸點芳香物質揮發消失,從而是茶葉香氣得到改善。 除特種茶外,該過程均在殺青機中進行。影響殺青質量的因素有殺青温度、投葉量、殺青機種類、時間、殺青方式等。它們是一個整體,互相牽連制約。

2、揉捻

揉捻是綠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過利用外力作用,使葉片揉破變輕,卷轉成條,體積縮小,且便於沖泡。同時部分茶汁擠溢附着在葉表面,對提高茶滋味濃度也有重要作用。 制綠茶的揉捻工序有冷揉與熱揉之分。所謂冷揉,即殺青葉經過攤涼後揉捻;熱揉則是殺青葉不經攤涼而趁熱進行的揉捻。嫩葉宜冷揉以保持黃綠明亮之湯色於嫩綠的葉底,老葉宜熱揉以利於條索緊結,減少碎末。 目前,除名茶仍用手工操作外,大宗綠茶的揉捻作業已實現機械化。

3、乾燥

乾燥的目的,蒸發水分,並整理外形,充分發揮茶香。乾燥方法,有烘乾、炒乾和曬乾三種形式。綠茶的乾燥工序,一般先經過烘乾,然後再進行炒幹。因揉捻後的茶葉,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幹,會在炒幹機的鍋內很快結成團塊,茶汁易粘結鍋壁。故此,茶葉先進行烘乾,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鍋炒的要求。

三、綠茶的品種

中國綠茶中,名品最多,不但香高味長,品質優異,且造型獨特,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綠茶按其乾燥和殺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為炒青、烘青、曬青和蒸青綠茶。

1、炒青綠茶

由於在乾燥過程中受到機械或手工操力的作用不同,成茶形成了長條形、圓珠形、扇平形、針形、螺形等不同的形狀,故又分為長炒青、圓炒青、扁炒青等等。

長炒青精製後稱眉茶,成品的花色有珍眉、貢熙、雨茶、針眉、秀眉等,各具不同的品質特徵。如珍眉:條索細緊挺直或其形如仕女之秀眉,色澤綠潤起霜,香氣高鮮,滋味濃爽,湯色、葉底綠微黃明亮;貢熙:是長炒青中的圓形茶,精製後稱貢熙。外形顆粒近似珠茶,圓葉底尚嫩勻;雨茶:原系由珠茶中分離出來的長形茶,現在雨茶大部分從眉茶中獲取,外形條索細短、尚緊,色澤綠勻,香氣純正,滋味尚濃,湯色黃綠,葉底尚嫩勻;

圓炒青:外形顆粒圓緊,因產地和採製方法不同,又分為平炒青、泉崗輝白和湧溪火青等。平炒青:產於浙江嵊縣、新昌、上虞等縣。因歷史上毛茶集中紹興平水鎮精製和集散,成品茶外形細圓緊結似珍珠,故稱“平水珠茶”或稱平綠,毛茶則稱平炒青;

扁炒青:因產地和製法不同,主要分為龍井、旗、大方三種。龍井:產於杭州市西湖區,又稱西湖龍井。鮮葉採摘細嫩,要求芽葉均勻成朵,高級龍井做工特別精細,具有“色綠、香郁。味甘、形美”的品質特徵。旗:產於杭州龍井茶區四周及毗鄰的餘杭、富陽、肖山等縣。大方:產於安徽省歙縣和浙江臨安、淳安毗鄰地區,以歙縣老竹大方最為著名。

在炒青綠茶中,因其製茶方法不同,又有稱為特種炒青綠茶,為了保持葉形完整,最後工序常進行烘乾。其茶品有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金獎惠明、高橋銀峯、韶山韶峯、安化松針、古丈毛尖、江華毛尖、大庸毛尖、信陽毛尖、桂平西山茶、廬山雲霧等等。在此只簡述二品,如洞庭碧螺春:產於江蘇吳縣太湖的洞庭山川碧螺峯的品質最佳。外形條索纖細、勻整,捲曲似螺,白毫顯露,色澤銀綠隱翠光潤;內質清香持久,湯色嫩綠清澈,滋味清鮮回甜;葉底幼嫩柔勻明亮。金獎惠明:產於浙江雲和縣。曾於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金質獎章而得名,外形條索細緊勻整,苗秀有峯毫,色澤綠潤;內質香高而持久,有花果香,湯色清澈明亮,滋味甘醇爽口,葉底嫩綠明亮。

2、烘青綠茶

是用烘籠進行烘乾的,烘青毛茶經再加工精製後大部分作熏製花茶的茶坯,香氣一般不及炒青高,少數烘青名茶品質特優。以其外形亦可分為條形茶、尖形茶、片形茶、針形茶等。條形烘青,全國主要產茶區都有生產;尖形、片形茶主要產於安徽、浙江等省市。

其中特種烘青,主要有黃山毛峯、太平猴魁、六安瓜片、敬亭綠雪、天山綠茶、顧諸紫筍。江山綠牡丹、峨眉毛峯、金水翠峯、峽州碧峯、南糯白毫等。如黃山毛峯:產於安徽軟縣黃山。外形細嫩稍捲曲,芽肥壯、勻整,有鋒毫,形似“雀舌”,色澤金黃油潤,俗稱象牙色,香氣清鮮高長,湯色杏黃清澈明亮,滋味醇厚鮮爽回甘,葉底芽葉成朵,厚實鮮豔。

3、曬青綠茶

是用日光進行曬於的。主要分佈在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等省有少量生產。曬青綠茶以雲南大葉種的品質最好,稱為“滇青”;其他如川青、黔青、桂青、鄂青等品質各有千秋,但不及滇青。

4、蒸青綠茶

以蒸汽殺青是我國古代的殺青方法。唐朝時傳至日本,相沿至今;而我國則自明代起即改為鍋炒殺青。蒸青是利用蒸汽量來破壞鮮葉中酶活性,形成千茶色澤深綠,茶湯淺綠和茶底青綠的:“三綠”的品質特徵,但香氣較悶帶青氣,澀味也較重,不及鍋炒殺青綠茶那樣鮮爽。由於對外貿易的需要,我國從80年代中期以來,也生產少量蒸青綠茶。主要品種有恩施玉露,產於湖北恩施;中國煎茶,產於浙江、福建和安徽三省。

安徽三大名茶是哪三大?

安徽不止是三大名茶,其實安徽有十大名茶。

安徽十大名茶指的是黃山毛峯、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祁門紅茶、屯溪綠茶、霍山黃芽、嶽西翠蘭、涇縣特尖、湧溪火青、桐城小花。

一、黃山毛峯

1、徽茶,屬於綠茶。產於安徽省黃山。由清代光緒年間謝裕大茶莊所創制。每年清明穀雨,選摘展肥壯嫩芽,手工炒制,該茶外形微卷,狀似雀舌,綠中泛黃,銀毫顯露,且帶有金魚葉。

2、入杯沖泡霧氣結頂,湯色清碧微黃,葉底黃綠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氣如蘭,韻味深長。由於新制茶葉白毫披身,芽尖峯芒,且鮮葉採自黃山高峯,遂將該茶取名為黃山毛峯。

二、六安瓜片

1、六安瓜片(又稱片茶),為綠茶特種茶類。採自當地特有品種,經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過獨特的傳統加工工藝製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葉。“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歷史底藴和豐厚的文化內涵。

2、早在唐代,《茶經》就有“廬州六安(茶)”之稱;明代科學家徐光啟在其著《農政全書》裏稱“六安州之片茶,為茶之極品”;明代李東陽、蕭顯、李士實三名士在《詠六安茶》中也多次提及,日“七碗清風自六安”“陸羽舊經遺上品”,予“六安瓜片”以很高的評價。

3、到了近代,“六安瓜片”被指定為特貢茶,開國總理周恩來同志臨終前還念嘮着“六安瓜片”;1971年美國前國務卿第一次訪華,“六安瓜片”還作為國家級禮品饋贈給外國友人。可見,“六安瓜片”在中國名茶史上一直佔據顯著的位置。 

三、太平猴魁:

1、中產於黃山區新明鄉,尤以猴坑高山茶園所採製的尖茶品質最優,特稱“猴魁”。外形兩葉抱一芽,平扁挺直,不散、不翹、不曲。

2、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葉面色澤倉綠勻潤,葉背淺綠, 葉脈綠中藏紅。

3、入杯沖泡,芽葉成朵,或懸或沉,懸在明澈嫩綠的茶計之中, 似乎有好些小猴子在杯中對你伸頭縮尾,有刀雲集.龍飛鳳舞的特色。其滋味鮮綠醇甘甜,香氣高爽持久,湯色清綠明淨,有爽口、潤喉、明目、提神之效。

四、祁門紅茶:

常簡稱“祁紅”,也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祁紅產區,自然條件優越,山地林木多,温暖濕潤,土層深厚,雨量充沛,常有云霧繚繞,且日照時間較短,構成茶樹生長的天然佳境,釀成“祁紅”特殊的芳香厚味。

五、屯溪綠茶:

1、黃山市屯溪綠茶的簡稱,為我國極品名茶之一。主要產地有休寧、歙縣、旌德、績溪、寧國等地。因歷史上在屯溪加工輸入出,故名“屯綠”。

2、該茶條索緊密,勻正壯實,色澤綠潤,沖泡後湯色綠明,香氣清高,滋味濃厚醇和,是我國綠茶中的名品。“屯綠”屬炒青類,屯綠毛茶又稱“長炒青”。

3、其做法起源於鬆羅匹茶的製法,品種有珍眉、貢熙、特針、雨茶、秀眉、綠片等6個花色18個不同級別,此外還可窖制茉莉、珠蘭、玉蘭、玳玳、桂花、玫瑰等花茶。

六、霍山黃芽:

1、霍山黃芽主產於霍山縣海拔600米以上山區金竹坪、金雞山、金家灣、烏米尖、磨子潭等地,這裏山高雲霧大、雨水充沛、空氣相對濕度大、漫射光多、晝夜温差大、土壤疏鬆、土質肥沃、PH值5.5左右,林茶並茂,生態條件良好,極適茶樹生長。

2、霍山黃芽的歷史悠久,唐代即有“壽州霍山之黃芽”的記載,明代王象亞的《羣芳譜》亦稱“壽州霍山黃芽之佳品也。”由於金子山頭日照較短,雲霧繚繞,低温濕潤,土質肥沃,“黃芽”在此生長,芽嫩葉肥,形成別具一格的茶葉品質。

3、該茶條形緊密,形如雀舌,顏色金黃,白毫顯露,湯色黃綠,香醇濃郁,甜和清爽,有板栗香氣。上等“霍山黃芽”,外形緊細成條,有如蓮心;色澤黃嫩油潤,芽葉成朵,湯色澄黃而明亮,香氣清鮮。

七、嶽西翠蘭:

1、嶽西翠蘭名茶是生長在大別山區的優質雲霧茶。新創名茶。產於皖西大別山腹地嶽西縣境內的主薄、頭陀、來榜區。

2、茶園大多分佈在海拔600-800米的深山峽谷之中,周圍樹木葱蘢,百花溢香,雲霧瀰漫。“嶽西翠蘭”是在地方名茶小蘭花的傳統制作技術基礎上創制的。

3、穀雨前後選採一芽二葉,用竹帚翻炒殺青,繼而手工造形,後經炭火烘焙而成。其外形優美,芽葉相連,自然舒展,酷似小蘭花;其湯翠綠明亮,香氣持久;其味醇厚而回甘。

八、涇縣特尖:

涇縣特尖具有色澤翠綠、勻潤顯毫、嫩香持久、高爽馥郁、滋味鮮醇、甘爽耐泡、湯色嫩綠、清澈明亮、葉底嫩黃、勻整肥壯的優異品質特徵。新創名茶,入杯沖泡,霧氣結頂,蘭花清香四溢,芽葉徐徐展開,清澈明淨,品之鮮醇爽口。

九、湧溪火青:

1、產於安徽涇縣榔橋鎮湧溪村,生產歷史已有五百餘載,曾為歷朝之貢茶,現為饋贈之佳品;產地風景秀麗,層巒疊嶂,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常年雲霧繚繞,泉水潺潺。鮮茶葉如碧玉,味似花香。

2、採摘標準,製作精良。成品火青形似珠粒,落杯有聲;色如墨玉,油泣顯毫;湯色杏黃明淨,滋味醇正甘甜;質優形美,耐泡持久,攜帶方便,實乃茶中之珍品。

十、桐城小花:

1、桐城小花是一種產於安徽省桐城市北部山區的茶葉,明清時期,伴隨着桐城文派的崛起,桐城小花被作為貢品,特貢朝廷,屬於中國歷史名茶。

2、“桐城小花”名字的由來是因為採茶時山上的蘭花也開放了。花香沁入茶中,沖泡時一股香氣撲鼻而來,像沉醉如茶林之中。桐城小花的核心產地為桐城市龍眠山。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安徽十大名茶

我國六大茶類的特徵

我國茶類有六大類:綠茶、紅茶、黃茶、白茶、青茶和黑茶類 一、 紅茶特徵:紅湯紅葉。 紅茶,以適宜製作本品的茶樹新芽葉為原料,經萎調、揉捻(切)。發酵。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精製而成。因其幹茶色澤和沖泡的茶湯以紅色為主調,故名。 各類紅茶名:祁門功夫;湖紅功夫;滇紅功夫;功夫紅茶;寧紅功夫;宜紅功夫;越紅功夫;川紅功夫;政和功夫;閩紅功夫;坦洋功夫;白琳功夫。

二、青茶特徵:色澤青綠、湯色金黃。

北烏龍(武夷巖茶,水仙,大紅袍,肉桂等)

南烏龍(鐵觀音,奇蘭,水仙,黃金桂等)

廣東烏龍(凰單樅,凰水仙,嶺頭單樅等)

台灣烏龍(凍頂烏龍,包種,烏龍等)

三、綠茶特徵;清湯綠葉。

綠茶,又稱不發酵茶。以適宜茶樹新梢為原料,經殺青、揉捻、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製成的茶葉。其幹茶色澤和沖泡後的茶湯、葉底以綠色為主調,故名。

綠茶的特性,較多的保留了鮮葉內的天然物質。其中茶多酚咖啡鹼保留鮮葉的85%以上,葉綠素保留50%左右,維生素損失也較少,從而形成了綠茶“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的特點。最科學研究結果表明,綠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質成分,對防衰老、防癌、抗癌、殺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為其他茶類所不及。

各類綠茶名:西湖龍井;惠明茶;洞庭碧螺春;顧渚紫茶;午子仙毫;黃山毛峯;信陽毛尖;平水珠茶;寶洪茶;上饒白眉;徑山茶;峨眉竹葉青;南安石亭綠;仰天雪綠;蒙頂茶;湧溪火青;仙人掌茶;天山綠茶;永川秀芽;休寧松蘿;恩施玉露;都勻毛尖;鳩坑毛尖;桂平西山茶;老竹大方;泉崗輝白;眉茶;安吉白片;南京雨花茶;敬亭綠雪;天尊貢芽;灘茶;雙龍銀針;太平猴魁;源茗茶;峽州碧峯;秦巴霧毫;開化龍鬚;廬山雲霧;安化松針;日鑄雪芽;紫陽毛尖;江山綠牡丹;六安瓜片;高橋銀峯;雲峯與蟠毫;漢水銀梭;雲南白毫;遵義毛峯;九華毛峯;五蓋山米茶;井崗翠綠;韶峯;古勞茶;舒城蘭花;州碧雲;小布巖茶;華頂雲霧;南山白毛芽;天柱劍毫;黃竹白毫;麻姑茶;車雲山毛尖;桂林毛尖;建德苞茶;瑞州黃檗茶;雙橋毛尖;覃塘毛尖;東湖銀毫;江華毛尖;龍舞茶;龜山巖綠;無錫毫茶;桂東玲瓏茶;天目青頂;新江羽絨茶;金水翠峯;金壇雀舌;古丈毛尖;雙井綠;周打鐵茶;文君嫩綠;前峯雪蓮;獅口銀芽;雁蕩毛峯;九龍茶;峨眉毛峯;南山壽眉;湘波綠;曬青;山巖翠綠;蒙頂甘露;瑞草魁;河西圓茶;普陀佛茶;雪峯毛尖;青城雪芽;寶頂綠茶;隆中茶;松陽銀猴;龍巖斜背茶;梅龍茶;蘭溪毛峯;官莊毛尖;雲海白毫;蓮心茶;金山翠芽;峨蕊;牛抵茶;化佛茶;貴定雲霧茶;天池茗毫;通天巖茶;凌雲白茶;蒸青煎茶;雲林茶;盤安雲峯;綠春瑪玉茶;東白春芽;太白頂芽;千島玉葉;清溪玉芽;攢林茶;仙居碧綠;七境堂綠茶;南嶽雲霧茶;大關翠華茶;湄江翠片;翠螺;窩坑茶;餘姚瀑布茶;蒼山雪綠;象棋雲霧;花果山雲霧茶;水仙茸勾茶;遂昌銀猴;墨江雲針。

四、白茶特徵:白湯白葉、白毫滿身、湯色淺談

白茶,顧名思義,這種茶是白色的,一般地區不多見。白茶是我國的特產,產於福建省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陽等縣,台灣省也有少量生產。白茶生產已有200年左右的歷史,最早是由福鼎縣首創的。該縣有一種優良品種的茶樹——福鼎大白茶,茶芽葉上披滿白茸毛,是製茶的上好原料,最初用這種茶片生產出白茶。茶色為什麼是白色?這是由於人們採摘了細嫩、葉背多白茸毛的芽葉,加工時不炒不揉,曬乾或用文火烘乾,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來,這就是它呈白色的緣故。

白茶最主要的特點是毫色銀白,素有“綠粧素裹”之美感,且芽頭肥壯,湯色黃亮,滋味鮮醇,葉底嫩勻。沖泡後品嚐,滋昧鮮醇可口,還能起藥理作用。中醫藥理證明,白茶性清涼,具有退熱降火之功效,海外僑胞往往將銀針茶視為不可多得的珍品。白茶的主要品種有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等。尤其是白毫銀針,全是披滿白色茸毛的芽尖,形狀挺直如針,在眾多的茶葉中,它是外形最優美者之一,令人喜愛。湯色淺黃,鮮醇爽口,飲後令人回味無窮。

各類白茶名:銀針白毫;白牡丹;貢眉;白牡丹;壽眉等。

五、 黃茶特徵:黃湯黃葉。

黃茶的品質特點是“黃葉黃湯”。這種是製茶過程中進行悶堆渥黃的結果。黃茶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三類。黃茶芽葉細嫩,顯毫,香味鮮醇。由於品種的不同,在茶片選擇、加工工藝上有相當大的區別.比如,湖南省岳陽洞庭湖君山的“君山銀針”茶,採用的全是肥壯的芽頭,製茶工藝精細,分殺青、攤放、初烘、復攤、初包、復烘、再攤放、復包、乾燥、分級等十道工序。加工後的“君山銀針”茶外表披毛,色澤金黃光亮。

黃茶具有“黃葉黃湯”的特色,屬於輕發酵茶。這種主要是製茶過程中進行渥堆悶黃的結果。黃茶可分為黃大茶、黃小茶和黃芽茶三類。

黃大茶:著名的品種有安徽的霍山黃大茶、廣東的大葉青等。

黃小茶:著名的品種有湖南寧鄉的溈山毛尖、湖南嶽陽的北港毛尖、湖北的遠安鹿苑、浙江的平陽黃湯等。

黃芽茶:著名的品種有湖南嶽陽的君山銀針、四川名山的蒙頂黃芽、安徽霍山的霍山黃芽、浙江德清的莫幹黃芽等。

各類黃茶名:君山銀針;蒙頂黃芽;北港毛尖;鹿苑毛尖;霍山黃芽;溈江白毛尖;温州黃湯;皖西黃大茶;廣東大葉青;海馬宮茶。

六、黑茶特徵:湯色暗褐油黑。

由於原料粗老,黑茶加工製造過程中一般堆積發酵時間較長,因為葉色多呈暗謁色,故稱黑茶。此茶主要供一些少數民族飲用,藏族、蒙古族和維吾爾族羣眾喜好飲黑茶,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在加工工藝上,黑茶也有自己獨特的工藝。黑茶產區廣闊,品種花色很多,有湖南黑茶加工的黑磚、花磚、茯磚,湖北老青茶加工的青磚茶、廣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邊茶、雲南的緊茶、扁茶、方茶和圓茶等。

各類黑茶名:湘尖、湖南黑茶;老青茶;四川邊茶;六堡散茶;普洱茶、黑磚茶、獲磚茶、康磚子等

TAG標籤:加工 湧溪 火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