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老子·第五十三章》原文及翻譯

【 原文】

《老子·第五十三章》原文及翻譯

使我介然有知①,行於大道②,唯施是畏③。

大道甚夷④,而民好徑⑤。朝甚除⑥,田甚蕪⑦,倉甚虛⑧;服文綵⑨,帶利劍,厭飲食B10,財貨有餘;是謂盜誇B11。非道也哉!

〔註釋〕 ①介然:“《荀子·修身》:‘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楊倞注:‘介然,堅固貌’,是確實、毫無懷疑的樣子。今從勞健的解釋。”(任繼愈《老子新譯》) ②道:指老子的道。 ③施:是“邪”字,指斜路。王念孫説:“施,讀為迆。迆,邪也。”唯施是畏:“言行於大道之中,唯懼其入於邪道也。”(王念孫語) ④夷:平也。高亨説:“夷借為侇,侇,道平也。”(《老子正詁》) ⑤徑:斜徑。 ⑥除:整潔。王弼説:“除,潔好也。” ⑦蕪:荒蕪。 ⑧虛:空虛。 ⑨綵:同“彩”字。 ⑩厭:借為“猒”,《説文》:“猒,飽也。” ⑪誇:《韓非子·解老》引作“竽”,並解釋説:“竽也者,五音之長者也。故竽先則鍾瑟皆隨,竽唱則諸樂皆和。今大奸作……則小盜必和,故……謂盜竽。”故“盜竽”即盜魁、強盜頭子。

〔賞析〕 本章老子由“道”講到人舍道由徑、亡本殉末的種種表現;其中對舍道由徑的為政者的敗壞表現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抨擊。

老子以崇本不盈為道,以謹卑斂退為道,反對的就是矜誇炫耀、馳騖於末。然而人卻常常舍道由徑、亡本殉末,於是就出現外炫飾而內空虛、侈其末而耗其本,表現在為政當權者身上,就出現朝廷甚美而田疇荒蕪、倉廩虛耗,而且還彩服佩劍以為飾,飲食侈饜以自奉,並多積無用之貨以誇富強。

而這還不僅僅是反映為政者的“舍道”,更為重要的是反映了這些為政者的一種政治素質,這按陸希聲説來:“觀朝闕甚修除,牆宇甚雕峻,則知其君上好土木之功,多嬉遊之娛矣。觀田野甚荒蕪,則知其君好力役,奪民時矣。觀倉廩甚空虛,則知其君好末作,廢本業矣。觀衣服多文彩,則知其君好淫(滛)巧,蠹女工矣。觀佩服皆利劍,則知其君好勇矣。觀飲食常厭飫,則知其君好醉飽,忘其民事矣。觀資貨有餘,則知其君好聚斂,困民財矣。”(《道德真經傳》)設想如以這種當政者來當政,這社會會好到哪裏去?所以也難怪老子要對此作揭露與抨擊,稱這些人為強盜頭子。就這點,《老子》對後世起到過積極的作用。

【作者簡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諡伯陽,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人,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大約出生於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與莊子並稱老莊。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認為李姓始祖。

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老子傳世作品《道德經》(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