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怎麼寫教案備課

1. 如何備課,寫教案

教師怎樣備課和書寫教案

怎麼寫教案備課

做到目中有人。否則,對學生的基礎、學習態度、需要等情況若明若暗,一無所知。即使教材備得滾瓜爛熟,也容易因為脱離學生實際,而造成教學的失敗。

教師備學生應做到以下六個瞭解。

(一)瞭解班級基本情況。教學班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教師應該對班級有一個全面的瞭解,瞭解班級的學生構成、特點、風氣、智能結構、學習情況、學習興趣,以及多數學生對自己教學所持的態度,班級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意見,班級中各正式閉體和非正式團體的構成等。

(二)瞭解學生個體自然情況。一個班級是由每一個學生個體組成的。教師要對全班學生做到了解,還應去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個體自然情況。個體自然情況包括:學生姓名、年齡、視力、聽力、身體狀況,同學和老師關係,家庭教育環境等。

(三)瞭解學生學習基礎。瞭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包括班級的整體的學習基礎,學生個人的學習基礎。優中差生的比例等。而在講授新課前,教師又要了解學生以下幾個方面的情況。1.瞭解學生是否具備學習新知識的準備知識;2.新課可能產生的困難和障礙;3.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四)瞭解學生對教學方法的意見。教學的科學與藝術,既體現在教學內容上,又體現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必須要經常瞭解學生對自己教學方式方法的意見。要了解學生對哪些方法適應,哪些方法不適應,喜歡什麼樣的方法,不喜歡什麼樣的方法等。

(五)瞭解學生個性品質差異。個性品質包括學生的觀察山、記憶山、想像山、思維力等智力因素,還包括學生的動機、興趣、能力、氣質、性格、自信等非智力因素。“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學生是有很大個性差異的:教師要從通過各種渠道各種力式來了解學生興趣愛好、氣質類型、性格特點、智力差異,從而為因材施教提供依據。

(六)瞭解學生的變化與進步。要全面準確地瞭解學生,教師不僅要從靜態上了解學生,還要從動態上了解學生;即及時瞭解學生的變化和進步。例如學習情緒、學習積極性的變化,組織紀律、興趣愛好的變化,作業情況、課堂表現等:還了解受到老師的批評或表揚產生的變化,同學之間鬧糾紛吵架後的變化,在家裏受到叱責或打罵後的情緒變化,考試成績下降後的情緒變化等,針對這些變化,教師要及時瞭解和發現,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尤其在教學中,教師特別要注意發現學生的進步,哪怕是微小的進步,都要及時地強化引導,使之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愉悦,產生鞏固自己成績的力量和繼續前進的願望。

3、備教學資料——掌握四項原則。教材是教學的依據和根本.教師必須吃透:但是,如果教師上課只是依照教材照本宣科,這勢必就像清水煮白菜一樣,讓學生感到一點油、鹽、醬、醋的味道也沒有。怎樣才能把課上“活”呢?他山之石可攻玉。教學參考的恰當利用,教學參考資料的學習吸收,生活經驗的觀察積累。給教材“添油””加醋”,讓教學內容豐富起來,這就會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這是死課活教。

那麼教師怎樣去學習和吸收各種教學資料呢?應掌握這樣幾項原則。

(—)博覽精選,厚積薄發。作為教師應是—個學識淵博的人,他不僅要精通本學科的知識,同時對教育學、心理學、天文、地理、文史哲等各方面的知識都略知一些。

(二)消化吸收,貴在創新。對學習積累的各種教學資料不能機械照搬照抄,更不能喧賓奪主,重在消化吸收,貴在創新運用。如對教學參考書不能照搬,而作為開拓思路的工具,在此基礎上去發揮,去創造。

(三)凡引入教學內的資料中的觀點和事例必須科學可靠,要避免錯誤。

(四)引入教學的資料應儘可能是新鮮的,要避免陳糠亂穀子。

4、備教學方法——掌握教改動態。備教學方法是教師備課的又一項重要任務。什麼是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採取的一種活動方式。教學方法具有多層次、多形式。

2. 如何備課寫好教案如何備課 寫好教案

當老師備課、寫教案(文字教案,下同)是必不可少的。

但備課又不完全等同於寫教案,寫教案只是備課的一項內容,教案可以千篇一律,使用同一的,但備課卻有着凸顯的個性,無法雷同。經驗豐富的老師,有時不寫教案也能上好課,而有的教師寫了教案也不一定能把課上好,這裏除了教師個人的素質差異之外,恐怕就是備課的原因了。

上課的前提是備課,可以肯定地説,認真備好課才能上好課。常常聽到一些教師感慨地説“這一節課我備幾年(十幾年)了”,這並不是故弄玄虛,而是經驗體會之談。

教師是財富,備課是使教師成為財富的門檻。教師備課的過程首先是一個將學生、教材和教師自己進行多維整合的過程,是一個教師知識準備、心理準備(如策略與方法等)和情感準備的過程。

常見一些青年教師備課,他們將教參上的內容摘抄到教案本上,標上“過程”“步驟”之類的就算是備課了。——這樣的備課沒有多少教師自己的東西,充其量是一個對教參的梳理過程。

雖然教案是寫了,但課備得怎樣卻不好説,能否上好課就更是一個未知數了。有的學校將檢查教案作為教學的頭等大事來抓,殊不知是隔靴搔癢,雖然是“抓”了,卻難以觸及實質。

時下(一定時期內)教材改變不大,寫好一本教案就可以年年抄用,大家抄用,教師的備課往往就成了抄教案,或者抄教參,學生和教材反倒是成了“遺忘的角落”,無暇去顧及了。 備課首先是考慮學生,以便根據學生的實際有針對性地化解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其次是把握教材,“吃準”教材的知識點,考慮用什麼方法來向學生傳授這些必要的知識,學生通過怎樣的途徑來獲得這些知識。第三是讀教參,看知識點是否有遺漏,再做適當的補遺和擴充。

這樣備課,教師的業務水平才會不斷提高,如果教師備課採取一種本末倒置的做法,圖方便,圖省事,不備學生,不備教材,照搬教參,自己的業務水平就不會長進,這樣的教學就是捧着“聖經”在誤人子弟,不僅教“死”了學生,自己也走進了教條主義的死衚衕。如此使用教參也違背了編寫者的初衷。

備課應有教師自己的東西,教案也應突出教參所沒有的內容。不僅有對教參的割捨與放棄,也有具體的知識拓展與補充,以及傳授的方法與步驟。

新課標下編寫的教材,在體例上有“從簡”的趨勢,不知是否與“減負”有關,但據界內的人士説,是為了“解縛”,為了放開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但讓人疑惑的是學生不知道學(使學生懂得學還要有一個過程),而教師手頭的教參卻是日見其繁瑣與完備,薄本變成了厚本,小本變成了大本。

教材簡化得像個讀本,教參完備得像個百科全書,不知這樣的一改,是“重”了學還是“重”了教,或許是教與學並重了吧。教育的新理念使我們對教育的本質已經有了清醒的認識,在教與學的天平上,添加砝碼的應是學,而不是教,即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使他們始終處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認知過程中,達到以教促學,以學促教,教學相長的目的,教學改革的重心無疑應放在如何促進學生的學上。

可是我們的教材卻偏離了這個重心,“簡化教材”(如刪除“預習指導”和“讀中提示”)帶來了學生學習上的盲目與懈怠,“豐富教參”(如將課文也編排進去)使教師因方便而產生了懶惰,又因教的繁瑣(“指導”太多,教師怕遺漏知識點而難以應對考試)而使其勞累,苦不堪言。面對新教材,學生的預習便只能是讀一讀(如果缺少老師指導的話),至於讀出了什麼,學到了什麼,學到了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的備課就顯得尤為重要。就一般情況而言,我主張備課要詳,教案要略,這樣有利於教學機智的發揮。

這裏的關鍵是要“吃透”教材,嚼出點味道來,而不是叮住教參不放。通讀教材,熟爛於心,是沒有必要寫詳案的。

我在備課時注意到,趙麗宏《為你打開一扇門》(蘇教版,下同)中的“高智商的野蠻人”很令人費解,查閲教參也未能明確,如果不能解決好這個問題,就不好向學生交代(我們嘗試“主問”教學法,倡導學生提問,學生也常常會提出自己的問題來),無法“解人之惑”。經過認真思考,虛心求教,集體研究,我們作了這樣的解釋,“高智商的野蠻人”是指在某一方面有專長,甚至有成就,但因缺少文學薰陶而情感匱乏、人性醜陋的一些人。

雖然這未必準確,但總比沒有好。再如《冰心詩四首》,教參在註釋“妄棄”時,將“輕易丟棄”中的“輕易”誤作“輕意”了(大概是04_05年本),如果備課時不加以訂正,照搬照教,就會以訛傳訛,貽誤後人。

由於我將備課的重心放在教材上,同樣也發現了教材中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教沈復的《幼時記趣》,備課時發現“忽有龎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一句中的“拔山”,教材注為“搬開土山。拔,移,搬開。”

其實,就我個人的理解,“拔”有超出、超越的意思,如“出類拔萃”這個成語中的“拔”即是此意,這裏可以作“跨越”講。從生活的角度看,多見癩蛤蟆爬行,跨越,未見其有過“手”上的動作,同時,“拔”作跨越講,也突出了“龐然大物”威猛、迅疾、高大的特點。

我們雖然還不能將這一點明確地講給學生。

3. 幼兒園教師如何寫好教案

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撰寫活動設計是備課的重要環節.教案寫得好,目標明確、條理清晰、層次分明,那麼在教案的實施過程即上課時就能得心應手、有條不紊、中心明確.反之,則條理不清、輕重不分,教者思緒不明,學者一頭霧水,就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可見,寫好活動設計是上好課的重要前提,那麼,怎麼樣才能準備好一個好的教案呢,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 一、教材的選擇 我們選擇教材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一節課的內容深了、淺了、多了、少了,都是不恰當的,只有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能引發幼兒興趣的教學內容,才能先發制人,從根本上達到教育的目的. 二、目標的確定 目標的制定原則上要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確定一個活動目標主要從三個方面來確定: 1、認知 2、能力 3、情感 如兒歌《過橋》的目標是: 1、學習口齒清楚、聲音自然地朗讀詩歌. 2、嘗試簡單地仿編. 3、體驗活動的樂趣. 目標1 學習朗讀、學習兒歌是知識層面的,是知識的積累和鞏固; 目標2 嘗試簡單地仿編是能力層面的,是能力的提高和鍛鍊; 目標3 體驗活動的樂趣是情感層面的,是情緒的體驗和表達. 當然,在確定目標時雖然基本是從以上三個方面來考慮,但也不是説每個活動設計都是這樣三條目標,有時候也可以結合起來,而且可以根據每個活動的側重點來安排目標的前後.如兒歌《太陽和月亮》的目標就是這樣的: 1、能積極地參與活動,體驗詩歌帶來的樂趣. 2、嘗試創編詩歌,激發幼兒的創造精神. 目標1中參與和體驗就包含了知識和情感兩方面的內容,參與活動就是在活動中學習兒歌,完成知識上的學習和積累;體驗樂趣就是情感方面的感受.目標2中的創編和激發就是能力方面的培養,使幼兒的創造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創造精神也有了開拓.而且在兩個目標中顯然體驗是更為重要的,因此放在第一目標中.也就是説,在不同的活動中,有時候是知識目標最為重要的,有時候是情感目標最為重要的,而有時候是能力目標最為重要的,可以在目標的排序中體現出來.如果是三者並重的,那就可以按照知識、能力、情感來排列. 三、流程的設計 流程的安排正如做菜的順序,是先放主料還是先放佐料,放佐料時是先放姜蒜還是先放酒醋都是有講究的,放得好放得適時則色美味鮮,入口回味無窮;若放料放得不好則食慾全無,再好的營養再好的材料也是付之東流,失去應有的價值. 一堂課能不能在第一時間引發幼兒的興趣,開場的第一環節很重要.引題能不能先聲奪人,對一堂課的發展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這第一炮一定要打響打好而且要打得準確,把孩子的注意力最大力度的吸引過來. 一般在引題後就是重點內容的學習了,這裏有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的過程.也就是説要教之有法,要讓幼兒學得開心,學有所得.而怎麼教、怎麼學就看你活動過程怎麼去設計.所以在設計的過程中還有老師的許多隱性因素滲透在設計中,自己的心中一定要明白這個環節要安排在哪裏,要如何安排,為什麼要這樣安排,只有做到設計時的心中有數,才能做到上課時的運用自如. 在活動的最後,我們很容易犯一個低級錯誤,即認為反正課已經完了,趕緊收場了事,殊不知這樣做很容易造成頭重腳輕、牛頭蛇尾的感覺,所以在最後的環節也一定要從容不迫、有始有終,最好能與開場相呼應,使整個活動有圓滿的感覺.而且在整個活動設計中要有一條主線貫穿始終,使整節課條理清晰,不要中餐西餐滿堂彩,一會兒用筷子一會兒用刀叉,造成不必要的混亂. 在每一個活動中都有一個學習、鞏固、提升、遷移的過程.一個好的活動設計在結束時也是留有懸念的,一節好課上完了也不應該是嘎然而止,而應該是餘味無窮,意猶未盡. 四、教具的準備 教具是為教學服務,所以宜精不宜多,宜巧不宜花,每一件教具都要用在刀刃上.教具的設計和準備即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更要考慮課的需要. 教具的份量要足,但不要多了,多了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教具的製作要精巧,但不要花俏.可以利用現成的實物,也可以利用廢舊物品製作,但絕不可粗製濫造,以免給人造成不負責任的感覺.但也不必太多花俏,既浪費時間,又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力,甚至有時候會中看不中用. 在寫教案時只要把本課有關的教具寫清楚就好了,當然,教案裏寫到的準備並不單單只是教具的準備,還包括幼兒的知識準備,如有一些特殊的活動還要有天氣準備等等. 五、教案的要素 一個完整的活動設計包含四個要素,即上面説到的四個大點: 1、設計意圖,也可以是教材分析 2、活動目標 3、活動準備 4、活動過程 如有必要,還可以加上第五點:活動延伸. 總之,要寫好教案,首先要選擇適合各年齡層次的幼兒學習的教材,然後對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慎重地確定活動的目標,圍繞目標展開流程設計,每一個環節都要切實為目標服務,以達到教得輕鬆、學得開心的目的,每一次活動都能真正讓幼兒得到應有的提高和發展. 當前,上級評審組評估要求教師寫教案,我們按觀摩課的要求和格式書寫: 如:教學名稱(科目):大班語言:秋天的雨 幼兒園名稱及教師姓名 設計意圖:用簡練語言闡述自己的設計意圖。

4. 新教師怎樣備課寫教案1

[新教師怎樣備課寫教案1]

第一節 備課的步驟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認真備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新教師怎樣備課寫教案1。備好課,就能爭取工作中的主動權。這種準備工作愈充分.主動性就愈大,教學效果就愈高。 可是有的教師對認真備課認識不足,往往對於教材-知半解,因而在課堂上只能照本宣科,不能講清道理。有的教師備課不深不透,因而課堂上只能平鋪直敍,不能重點突出。所以,教學工作的首要條件是做好課前準備,老師講課首先要過好備課這一關。

備課一般分為五個步驟,即:

(一)學期(或學年)備課;

(二)單元備課,

(三)課時備課,

(四)課前備課,

(五)課後備課。

現分別敍述如下:

學 期 備 課

在學期(或學年)開始前,要在鑽研教學大綱和通覽教材的基礎上訂出全學期(或全學年)的教學計劃。其主要內容是:

(一)確定全學期的教學目的、要求和重點;

(二)安排一個學期的教學進度;

(三)合理分配教學內容和時間

(四)考慮教學方法

(五)做好教學(包括教具)準備。

學期授課計劃,可以寫成文字,也可以列成表格,視需要而定。

學期備課的主要任務是通覽教材。在假期裏,教師就應該鑽研全冊教材,領會編輯意圖,熟悉知識範圍;明確各個單元的目的要求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繫,同時掌握重點,分清主次,作出課時劃分。 通覽教材的作用是:

(一)可以明確教材的邏輯系統。知道它是在什麼基礎上被提出來的,它又能為後面的哪些教材作好準備。如果備一節,講一節,不僅不能全面掌握教材的編排體系,更不能貫穿教材的內在聯繫。因此。通覽教材是掌握知識系統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二)有助於教師講課時分清主次,突出重點。比如要讓學生掌握分數的四則運算,那麼分數的意義和性質與分數乘法兩個單元就是全冊教材的重點。在前一個單元裏,要給學生建立分數最基本的概念;在後一個單元要建立的乘法概念及其法則是教好分數除法以至分數四則運算的關鍵。所以重點教好這兩個單元,就為教好全冊教材打下牢固的基礎。

(三)通覽教材,就可以綜覽全局;居高臨下,給制訂學期授課計劃提供依據;通覽教材,才能通盤安排教學進度,不致於前鬆後緊或前緊後鬆。

(四)通覽教材,就能瞭解教這冊教材有什麼困難,及早進行準備;通覽教材,有利於有計劃的安排學習及參考書籍;同時把需用的教具都事先準備齊全。

通覽教材、應防止兩種情況:

一種是走馬觀花,一味瀏覽,結果印象不深,所獲無兒;

一種是細嚼慢嚥,玩味不已,結果時間精力有限,往往只能備出幾篇。這樣做的結果,前者是有名無實,後者是得不償失。都不能達到通覽教材的目的。因此,通覽教材認要從教學的實際出發,根據時間和精力,明確通覽的目的,確定通覽的重點。

單 元 備 課

在一個單元或一個課題的教學之前,還應進行單元(或課題)備課,擬出一個單元(或課題)的教學計劃。單元備課主要解決以下問題:

(一)進一步熟悉與掌握教材內容,領會本單元編排的目的與意圖,確定單元(或課題)的教學目的與要求;

(二)妥善地處理教材,配備習題,安排授課時數及教學步驟;

(三)根據教材重點、難點、關鍵,確定主次、先後、詳略;

(四)以單元為單位,把講、讀、寫、練、實驗和實踐恰當地結合起來,通盤考慮學生能力的培養。

單元備課的好處是:

(一)便於全面分析一個單元的教材,從整體出發,通盤考慮這一單元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 (二)能有較充分的時間來鑽研課本中的疑難問題,事先加以解決;

(三)能把備課和業務學習更好地結合起來,不致於臨渴掘井、臨陣磨槍,並起相互促進的作用。

5. 怎樣寫好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案,有哪些方面要注意的

教案(教學方案)即預設的教學實施計劃.編寫教案必須以鑽研教材、充分備課為基礎.教案的構成包括總案(也叫做“總貌”)和分案(分課時教案)兩部分.總案是一個課題的總的教學計劃,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時數、預習內容和要求”等項內容;分案指每一課時的教學實施方案,主要有“教學要點、教學過程和內容、板書設計”等項目.按詳略程度的不同,教案有詳案、簡案之分.詳案接近於講稿,不僅寫出問題解析的內容要點,還寫出講解、分析部分的表述語言.簡案只列明各環節、具體步驟及其內容要點,講述語言則從略.教案的寫法有基本的格式,但實際工作中的教案可以有種種的便於施教的寫法.新教師宜按規範格式寫詳案.教案的呈現形式有文本式和表格式兩種,但內容是一樣的.按照教學規範,不論什麼課型,上課前都應編寫教案.下面主要介紹閲讀課教案的基本項目和寫法(作文課教案主要在“教學過程和內容”部分有區別).你可以參照一下別人比較成功的教案.例如火星學習網上有不少這方面的教案.你可以下載後看看,並體會其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TAG標籤:教案 備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