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養生

當前位置 /首頁/保健養生 > /列表

養生飲食

在我國古代養生強調“飲食有節”,即飲食必須定時、適量、有規律。飲食安排的規律性,一般來説,飲食的規律性是按照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的安排而定。使攝入的熱量和各種營養素適應人體的消耗,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保證進食與消化過程協調一致,

1、材料:黃豆30克、文蛤300克、豆腐200克、食鹽2茶匙、姜5克、白胡椒粉1/2茶匙、水適量。

 中醫養生的基本原則中醫養生學有着豐富的實踐基礎,方法頗多,但其基本的原則,大體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一)順其自然人與自然界息息相通,人類生活在自然環境中,大自然是人類生命的源泉,而自然界的各種變化,無論是四時氣候、晝夜

做法:將鮮活文蛤放入清水中,加入1茶匙鹽浸泡3小時,之後沖洗淨泥沙,瀝乾水分待用。幹黃豆用清水浸泡6小時,豆腐切小塊備用。泡好的黃豆放入鍋內加水煮熟,鍋中倒入植物油,燒至七成熱時,放入薑片爆香,倒入文蛤,炒至開殼。然後加適量清水,開鍋後加入煮熟的黃豆、豆腐,調入1茶匙鹽和白胡椒粉,再煮3分鐘,出鍋即可。

古人云,“民以食為天”。的確,在人類面臨的一切問題中,沒有比飲食更為重要、更令人關注的了。 從本質上説,人類對飲食美的追求是一種價值追求。反過來説,對這種價值追求不同,也就導致不同飲食文化的出現。中國傳統飲食養生,就是一種由於獨特

功效:鮮嫩可口的豆腐是食藥兼備的食品,具有益氣、補虛等多方面的功能,常吃豆腐可以保護肝臟,增加免疫力並且還有解毒作用。

補充營養 飲食在進入人體以後,滋養臟腑、氣血、經脈、四肢、肌肉乃至骨胳、皮毛、九竅等的作用。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必須依靠飲食源源不斷地予以補充。食物對人體的營養作用,還表現在各種食物對人體臟腑、經絡、部位的選擇性上。 “精氣神”的

養生飲食

2、天麻白芍生蠔湯

中醫養生的飲食6原則:食要早、食要少、食要暖、食要緩、食要淡、食要軟。 食要早早就是到了飯點得吃飯。另外,從中醫的角度講,上午7點~9點是胃經當令的時候,所以早飯最好安排在這個時間。中醫還説“胃不和則卧不安”,因此晚飯也儘量早吃,這樣

材料:天麻20克、白芍10克(中藥店均有售),生蠔肉300克,西芹50克,生薑4片。

補充營養 飲食在進入人體以後,滋養臟腑、氣血、經脈、四肢、肌肉乃至骨胳、皮毛、九竅等的作用。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必須依靠飲食源源不斷地予以補充。食物對人體的營養作用,還表現在各種食物對人體臟腑、經絡、部位的選擇性上。 “精氣神”的

做法:各物分別洗淨。藥材、生蠔稍浸泡;西芹切段。先把藥材下瓦煲,加清水20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1個半小時,棄藥渣留藥液,改為武火下生蠔,再下西芹、鹽和油便可。

1、冬季的氣候特點是什麼?冬季從立冬開始,經過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至立春前一天。“冬者,天地閉藏,水冰地坼”,冬季之風為北風,其性寒。“寒”是冬季氣候變化的主要特點。從自然界萬物生長規律來看,冬季是萬物閉藏的季節,自然界

功效:天麻白芍煲生蠔有滋陰益血、養肝補腎、祛風止顫的功效,此湯可安神平肝潛陽。

飲食與養生之間的關係: 酸與鹼:食物分為酸性與鹼性,一般糧食類(大米、麪粉、玉米等)、肉類(豬、牛、羊等)、禽類(雞、鴨、鵝等)、水產類(魚、蝦、貝等)、蛋類、花生、核桃、糖類、用穀物釀製的酒等,含磷、硫、氯等元素較多,是酸性食物;而蔬

3、瘦肉蛋花枸杞湯

1、主食與副食的比例是4:6 通常我們所説的主食是指米、面、雜糧等,副食是指肉、蛋、菜等食物。主食和副食二者缺一不可。有人提倡多食肉少吃糧,這不符合養生之道。有人要減肥,只吃主食,不吃副食,結果卻適得其反,多餘的澱粉在體內會分解成

材料:枸杞1斤,瘦肉100克,雞蛋1個,生薑一塊。

飲食養生對於人體最重要的意義,即在於補充人體所需要的營養。一方面,飲食是人體精、氣、神的營養基矗另一方面,食物各有不同的味道,對於各種味道相對應的臟腑亦有不同的功效。此外,食物不僅有性味之分,還有“歸經”的問題。各種食物對於人體

做法:枸杞清洗乾淨,摘下葉子,枸杞莖切成段;鍋裏放3~4碗水,放進薑片和枸杞莖,大火煮開後轉慢火煮15分鐘;轉大火,把提前用鹽、油醃好的瘦肉和枸杞葉放進鍋裏;接着加入切得很薄的胡蘿蔔片,不用蓋蓋子,煮5分鐘,放鹽調味即可。

中醫觀點是天人合一,如《內經》上説,人體要順天時,即順五運六氣的變化,其祕決關鍵是順應四時陰陽之氣的變化,人體才能長久地保持健康;因此,人體養生一定要注意從春季開始。春季是人體新陳代謝最為活躍的時期,常言道“百草回生,百病易發”

功效:枸杞葉中醫稱之為“天精草”,含有與果實(枸杞子)單位量近似的各種營養物質,其性味甘寒,枸杞素有護肝明目,清熱舒肝的食療作用。適合初春養肝食用。

1.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土豆類食品 不吃主食之意是,儘量避免食用含糖量高的碳水化合物。土豆雖然也屬於碳水化合物,但是富含維生素C,即使蒸烤也不會被破壞。吃得過飽適得其反,與其他食品同時食用,則營養平衡效果更佳。 2.晚餐食用大量蛋白質 蛋

養生飲食 第2張

4、波菜豬肝湯

補充營養 飲食在進入人體以後,滋養臟腑、氣血、經脈、四肢、肌肉乃至骨胳、皮毛、九竅等的作用。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必須依靠飲食源源不斷地予以補充。食物對人體的營養作用,還表現在各種食物對人體臟腑、經絡、部位的選擇性上。 “精氣神”的

材料:菠菜1把、豬肝250克、油、鹽、姜、白醋。

春天是一個慢慢回暖的季節,但是這個季節的天氣也是多變的,所以人們總是感到疲憊的,這些都是因為春天的天氣影響我們的新陳代謝的,從而讓我們感到疲憊的,所以我們可以在春季多吃一些能夠抗疲勞的食物。 乾果:能量補充劑 在進行體力(遠足、打

做法:豬肝切薄片,放進大碗,加入沒過豬肝的水,滴入幾滴白醋,浸泡15分鐘後用流動水沖洗至沒有血沫為止;菠菜清洗乾淨,切兩段;生薑刮皮後切薑絲。燒鍋開水,放菠菜焯水,撈出,放進涼水中浸泡。重新燒開一鍋水,放進菠菜、豬肝、薑絲,淋少許油,豬肝熟透後放鹽調味即可。

古人云,“民以食為天”。的確,在人類面臨的所有問題中,飲食是最為重要、最令人關注的了。 從本質上説,人類對飲食美的追求是一種價值追求。反之,對這種價值追求的差異,也就導致不同的飲食文化。中國傳統飲食養生,就是一種由於獨特的價值追求

功效:中醫指出,菠菜性甘涼,具有補血止血、利五臟、滋陰平肝、助消化、清理腸胃熱毒的功效,對肝氣不舒的輔助治療常有良效。

春季養生食譜 春季飲食要掌握一個原則:根據氣温變化,食物由温補、辛甘逐漸轉為清淡養陰之品。 早春飲食取温避涼。早春應適當吃些春筍、香椿、菠菜、柳芽、薺菜、葱、姜、蒜、韭菜、芥菜等偏於温補的蔬菜和野菜,不能一味食用人蔘等温熱補品,

5、胡蘿蔔豬肝湯

一、飲食安全常識有哪些 (1)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吃東西時不要狼吞虎嚥;吃東西時不要同時做別的事情,更不要相互追逐、打鬧;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 (2)養成吃東西以前洗手的習慣。人的雙手每天干這幹那,接觸各種各樣的東西。會沾染病

材料:胡蘿蔔,豬肝,各種調味品。

飲食養生是古人養生的主要觀點之一。《黃帝內經》中“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的觀點,被譽為“世界上最早論述合理營養與平衡膳食”的理論,堪稱中華民族飲食和營養的綱要。古人飲食養生的主要思想觀點

做法:把豬肝和胡蘿蔔一起洗乾淨,然後把豬肝成切成片越薄口感會越好,把胡蘿蔔切成絲,鍋裏用燒開水備用,等水開的時候再把胡蘿蔔放進走煮,後放豬肝,因為豬肝比胡蘿蔔容易煮爛。

①春季陽氣生髮,少吃油膩、辛辣食物,多吃菠菜、芥菜、捲心菜、山藥等。 ②夏季暑濕重,可吃些利濕的扁豆、冬瓜、薏米。 ③秋季乾燥,應多吃些雪梨、玉竹、百合、銀耳等滋陰潤燥食物。 ④冬季可選山藥、芝麻、羊肉、枸杞、蝦、板栗、核桃、芝麻等適

功效:補血、明目、養肝,適用於春季肝火旺的問題,對緩解春困,預防頭暈腦花等都能起到一個很好的食補的作用。

春天的養生飲食~中醫認為,春天是陽氣生髮的季節,所以人應該順應天時的變化,通過飲食調養陽氣以保持身體的健康,總的飲食養生原則是: 1.貝美森藥房親情提示主食中選擇高熱量的食物。 是指主食中除米麪雜糧外,適量加入豆類、花生等熱量較高的

6、香菇雞翅湯

夏季可以吃紅豆紅棗排骨湯比較養生,紅豆去濕氣、紅棗健脾養胃,排骨可以提供人體必需的優質蛋白,維生素,尤其是豐富的鈣質,可以維護骨骼健康,具有益精補血之功效,

葱姜適量、八角一個、紹酒1小勺、鹽胡椒粉各3克。

春季的氣候變幻莫測,人極易患玻醫學專家以為,要使身體健康,就必須做好日常保健工作。下面就向您先容春季飲食要留心的“五多五少”。 1、多“還原”少“氧化”活潑大腦 還原食品則含胡蘿蔔素、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成分,可阻攔腦血管壁的氧化反應進行,

做法:雞翅加一塊姜,放入冷水中煮開,撈出備用;香菇沖洗乾淨,去蒂。用小刀在香菇頂端斜着切上四刀,切出星星的形狀。鍋中倒入清水或者高湯,將雞翅、香菇、葱姜等一同倒進去。大火煮開,並加入紹酒,轉用小夥煮20分鐘。

1、飲食要營養平衡 從飲食科學的觀點來看,春季強調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要保持相對比例,防止飲食過量、暴飲暴食,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礙和膽汁分泌異常。 2、春季飲食養肝為先 按中醫觀點,春季養陽重在養肝。在五行學説中,肝屬木

功效:增強人體免疫力,起到良好的防病抗病功效

木:屬春天春天和風煦日,萬物復甦,正是草木生髮的時機。日出東方,與木相似。古人稱“木曰曲直”。“曲直”,實際是指樹木的生長形態,為枝幹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為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於木。屬木的器官

7、黃豆芽大骨湯

材料:豬骨、黃豆芽、紅蘿蔔、薑片、全貝幹、葱花、鹽、胡椒粉適量。

做法:豬骨洗淨;黃豆芽摘去根部,洗淨;紅蘿蔔切塊,全貝去掉黑黑的部分,泡去沙子。豬骨用沸水煮出血水。取一湯煲放入適量的水,燒沸後加入豬骨、薑片和全貝先煲。煲至湯色濃白時加入紅蘿蔔塊煲30分鐘左右,再加入黃豆。所有材料再煲10-15分鐘左右,下鹽調味。

功效:豬骨煮湯能壯腰膝,益力氣,補虛弱,強筋骨。黃豆芽味甘、性涼,入脾、大腸經;具有清熱利濕、消腫除痺、祛黑痣、治疣贅、潤肌膚的功效。春季上火的人可以多喝這款湯。

養生飲食 第3張

8、薏米白胡椒豬肚湯

材料:豬肚1個,腐竹少許,薏米50克,棗幹3個,食鹽、生薑、白胡椒、食用油、料酒少許。

做法:將豬肚切條,生薑切片,薏米和紅棗放入水中浸泡一會兒,用刀在紅棗上劃兩刀備用,腐竹切段備用;取鍋放入清水,下入生薑與豬肚,再加入少量料酒,開大火煮3-4分鐘後撈出,將水倒掉;將豬肚、紅棗、薏米、腐竹等一起放入鍋中,下入白胡椒粒,可多放一些,放入足夠的水,淹沒食材後開大火煮沸,轉小火燉煮一小時左右,即可食用。

功效:早春潮濕微冷,煲薏米白胡椒豬肚湯可以養胃暖胃。

二月適合煲什麼湯?二月已是早春時節,養生以養肝為先,不妨多喝養肝湯,除了以上十款養生湯外,你可以多喝番茄雞蛋湯、枸杞葉豬肝湯、胡蘿蔔排骨湯等。

9、花膠紅棗燉雞

材料:花膠80~100克、瘦老母雞1只、紅棗8個、生薑3片。

做法:花膠浸泡8小時,置有姜、葱、紹酒的沸水稍滾片刻,再浸泡1小時,切塊;母雞宰洗淨,去髒雜、尾部,亦可去皮,切塊;紅棗去核。一起下燉盅,加温水1500毫升(約6碗量)和紹酒半匙,加蓋隔水燉約3小時便可。進飲方下鹽,為4~5人量。

功效:這是冬末春初的養生湯飲。花膠性平和且味甘、鹹,有補腎益精、滋養筋骨的功效。雞肉能温中、益氣、補精、添髓;紅棗能養血健脾益胃。合而為湯有滋陰潤燥、補腎養顏、健筋強骨之功,尤宜中老年人和女性養生之用。

10、百合銀耳肉排骨湯

材料:豬排骨250克、鮮百合40克(幹百合15克)、銀耳15克。

做法:百合去蒂,拆成片狀洗淨,如果使用幹百合的話,用温水泡10分鐘;銀耳用水泡發後,去蒂撕成小塊;排骨洗淨,用開水焯去血水後撈出沖洗乾淨,瀝乾待用;在砂鍋內放入3大湯碗水和所有材料,燒開後轉小火煲2小時,用鹽和葱花調味即可。

功效:用百合、銀耳和排骨煲制的湯有滋陰潤燥的作用,不僅可以潤肺清熱、益氣健脾,還具有很強的美容功效。這是一款適合全家人飲用的春季靚湯。

擴展閲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如何健康飲食與養生

中醫養生的飲食6原則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37393463:食要早、食要少、食要暖、食要緩、食要淡、食要軟。

食要早早就是到了飯點得吃飯。另外,從中醫的角度講,上午7點~9點是胃經當令的時候,所以早飯最好安排在這個時間。中醫還説“胃不和則卧不安”,因此晚飯也儘量早吃,這樣才不會給腸胃增加負擔。

食要少古人常説“飯吃八分飽,少病無煩惱”,就是説每餐飯留那麼一兩口,給肚子兩分的空間。《黃帝內經》也提倡“飲食有節”。澳大利亞研究發現,如果人類時常保持兩分飢餓,其壽命將增長20%~30%。

食要暖中醫講,脾胃乃後天之本。胃喜燥惡寒,所以要避免冰的涼的食物刺激,要暖食。但是要注意,暖食不等於燙食,經常吃過燙的食物會損傷食管,是食管癌的誘因之一。

食要緩這個緩,一來是説要細嚼慢嚥,這樣可以充分吸收營養、保護腸胃、促進消化等。二來是想強調要把吃飯當成一件愜意的事情,別吃得太累。

食要淡就是要少油少鹽少加工。之所以要特別強調這個淡字,是因為中國人現在食鹽和食油量超標,由此引發的高血脂、高血壓等病正在增多。

食要軟老年人牙口不好、脾胃消化力弱,宜“吃軟不吃硬”,所謂“硬食”,除了指堅硬的果實類物品外,還包括煎炒油炸、肥甘厚膩一類的不好消化的食物。

説到底,6原則其實就是讓飲食順應食物和人體的自然。

現代人很注意飲食,網上關於長壽老人怎麼吃、吃什麼的介紹很多,發現,這些長壽食譜都不一樣,有些老人平生吃素,另外一些老人卻很愛吃肉,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心情開朗,沒有憂慮。所以,調攝精神、心態,才是養生的重點。

飲食養生的作用是什麼?

補充營養

飲食在進入人體以後,滋養臟腑、氣血、經脈、四肢、肌肉乃至骨胳、皮毛、九竅等的作用復。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必須依靠飲食源源不斷地予以補充。食物對人體的營養作用,還表現在各種食物對人體臟腑、經絡、部位的選擇性上。

“精氣神”的物質基礎

飲食是精、氣、神的營養基礎,制只有機體營養充盛,精、氣才會充足,神志才能健旺。

治療疾病

食療往往比藥療的效用來得好。能夠用於疾病治療的食物很多,如豬骨髓可補腦益智、山楂消食積、大蒜治痢疾、當歸羊肉湯治產後血虛、赤小豆治水腫等知。道

抗老防衰

對於老年人,必須注意飲食的調配及保養,只有這樣才能延緩衰老。飲食之所以抗老防衰,其作用是通過補腎益氣、滋腎強身而產生的。腎的精氣不足,會導致牙齒鬆動、鬚髮早白、健忘等未老先衰的徵象。

冬季養生飲食小常識

最低0.27元/天開通百度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善良的斌寶

1、冬季的氣候特點是什麼?冬季從立冬開始,經過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至立春前一天。“冬者,天地閉藏,水冰地坼”,冬季之風為北風,其性寒。“寒”是冬季氣候變化的主要特點。從自然界萬物生長規律來看,冬季是萬物閉藏的季節,自然界呈現陰盛陽衰,各物都潛藏陽氣,以待來春。2、在冬季人體會有哪些生理變化?(1)人體的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1333433623739新陳代謝速度會變得緩慢,以儘可能保持體力,但同時也降低了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冬季自然界陰氣最盛,陽氣最弱,陰長陽消達到頂點。人體順應自然變化,冬季精氣封藏。冬季寒主令,寒邪最易入腎引起多種疾患,,這時要注重温腎,抑陰護陽,以提高抗禦風寒的能力。(2)天冷血管收縮造成血液供給不足而導致手腳冰冷,女性尤其多見,應注意平時不吸煙,避免攝入過多含咖啡因的食物,如咖啡、濃茶、可樂等,多吃性温熱的活血食物,注意保暖及健身,避免長時間固定不動的姿勢和精神集中,如持續用電腦達7小時以上。(3)冬季皮膚的血管經常處於收縮狀態,汗腺、皮脂腺的分泌明顯減少,易出現皮膚乾燥,還有人會出現皮膚瘙癢、紅腫,嚴重的還會出現不規則的皸裂和脱皮,尤其下肢部位明顯。注意洗澡次數不要太頻,最好不用香皂洗澡,水温不要過高。3、如何預防冬季常見疾病?(1)支氣管炎、哮喘:天氣變冷後,易發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對策:適度鍛鍊;衣物不宜過厚或過薄;居室要經常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清新;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吸煙、不酗酒;

飲食與養生之間有怎樣的關係

飲食與養生之間的關係:

酸與鹼:食物分為酸性與鹼性,一般糧食類(大米、麪粉、玉米等)、肉類(豬、牛、羊等)、禽類(雞、鴨、鵝等)、水產類(魚、蝦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1333361326330、貝等)、蛋類、花生、核桃、糖類、用穀物釀製的酒等,含磷、硫、氯等元素較多,是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牛奶、紅薯、土豆、海帶、豆類、香菇、黃瓜等,含鉀、鈣、鈉、鎂等元素較多,則屬鹼性食物。酸性與鹼性食物分別會給人體血液和體液帶來酸性或鹼性傾向。在健康狀態下,人的體液一般呈弱鹼性,如攝入太多酸性食物,會影響營養吸收,形成酸性體質,易患疾病;過多進食鹼性食物會使人體液偏鹼,也不利身體健康。日常膳食中應注意兩類食物的適量搭配,力求酸鹼平衡。

寒與熱:食物從中醫角度來説都可入藥,且具寒、涼、温、熱、平等性質。因體質應以陰陽協調為好,日常飲食應針對性多吃或少吃某些食物,使陰陽相調和,才是健康之本。某些病患更應注意食物寒温性。適當忌口,更有利疾病治療。如温性食物有雞肉、芋頭、南瓜、辣椒、生薑、大蒜、韭菜、糯米、柑桔、柿子、李子、石榴等,羊肉、狗肉、胡椒、荔枝、菠蘿等則性熱助火;寒性食物有鴨肉、豬肉、海帶、田螺、竹筍、白菜、茄子、苦瓜、香蕉等;涼性食物則有黑豆、黃瓜、芥菜、梨子、桃果、柚子等;平性食物有雞蛋、食糖、番茄、紅薯、玉米、蓮藕、蘋果等。要注意不同食物性質的合理搭配,保持身體陰陽調和。體質虛寒者不宜多吃温熱性食物,也應視氣候適當擇性偏食。

精與粗:現代人越來越食而偏精,近年來出現粗食雜食熱。精食通過加工已屬非天然食品,並不利健康;但精食在加工中損失大量營養物質,容易導致營養不平衡,產生高生活水平下的營養不良。因此,要改變“食不厭精”的不良飲食習慣,主食粗精搭配,保證充足營養。

肥與瘦:過去,人們愛吃肥肉以保證足夠脂肪。生活好了,人們又怕脂肪過多產生脂胖或膽固醇過多,易患上腦血管疾病、冠心病、動脈硬化症等。其實,脂肪在人體能量代謝中起重要作用。肥肉中含膽固醇為每百克107毫克,遠低於蛋黃、蝦米、魚籽等,但含有維生素A、D,所以應肥瘦兼取。特別是正在發育的青年人吃些肥肉更有益於生長。人們普遍愛食用植物油,更應適量進食肥肉,使部分動物油發揮調節營養作用。

軟與硬:食物有軟硬之分,飯也有幹稀之別。幼兒應多吃硬食,利於牙齒生長;老年人體質衰退多進食軟食以加快營養吸收。腸胃病患者不可常食太硬太乾的食物,會加重腸胃負擔,誘使病情復發或加重。年輕人常食硬食利於保持良好的咀嚼功能。故生活中可多食軟性食物,保證營養充分吸收。最好軟硬相配而有所側重。

鹹與淡:鹽有助於維持人體正常血容量,控制人體細胞內外水分的流通。人體進食鹽分過少會影響健康,但食鹽量過高已被證明與高血壓、心臟病的高發病率有聯繫。目前人們的食鹽量普遍過高,所以要適當控制食鹽量。一般正常成年人每天攝入鹽的量應在5~6克之間,相當於15~35克醬油的含鹽量。

甜與苦:常吃甜食能補氣血,利於解除肌肉緊張,還有解毒作用;但食甜過多會導致血糖升高和血液中膽固醇增加,使身體虛胖。青少年吃糖過多會影響營養吸收造成營養不良,故每人每年有8千克糖足矣。苦味食品多含氨基酸、維生素、生物鹼、甙類、苦味素、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解熱去暑、幫助消化、增進食慾、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等作用。研究發現苦味食物具抗癌及降血糖作用,適當多些“自找苦吃”,能得到“苦口良心”的好處。

葷與素:葷者,肉食也。葷食過多給現代人帶來許多身體的不適和疾病,如使膽固醇增多,心血管疾病增加,高血壓及肥胖症高發等,由此人們特別是國外開始興起“吃素”。確實,葷食過多給健康帶來消極影響,多吃素食會促進酸鹼平衡,預防心血管疾病及避免肥胖,還能養顏美容,但長期素食也是弊多利少。素食者會使蛋白質得不到充分供給,人體某些消化功能逐漸衰退,引起物質交換失調,導致記憶力下降、精神萎靡、反應遲鈍,長期蛋白質不足還是消化道腫瘤和胃癌的重要致病原因。建議每週一素食或一日葷一日素的飲食方式。

快與慢:社會節奏加快,“快餐”應運而生,大受青睞,但快餐也存在不少問題,化學添加劑較多,營養不全面,衞生條件較差,有違傳統飲食文化及飲食習慣。國外目前已在興起“慢餐”運動,以保護歷史形成的飲食文化為己任,推薦豐富多彩的傳統烹調方式,提倡進餐時細嚼慢嚥,以幫助消化,保護胃、胰、膽等器官不受強烈刺激,降低餐後高血糖。

飢與飽:人餓了要進食。現代人生活優越,有人以享口福為首選,大吃大喝引來身體諸多疾病。那麼,人應該吃飽一些還是飢餓一些好呢?《內經》説“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飲食有節”是“度百歲乃去”的重要條件之一。孫思邈説: “不欲極飢而食,食不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欲過多。”現代人科學飲食觀應是“凡食之道,無飢無飽”,即不可經常餓極也不可時常飽極。長期飢餓會使人體肝臟解毒能力降低,而短時間內大量攝入高蛋白食物會超過肝、腎處理氨的能力,產生氨中毒,毒害中樞神經,故最好能做到早餐好、中餐飽、晚餐少,飢飽有度。有關醫學研究還表明,人飢一餐或一日還可使人體處於空虛狀態利於排除體內的廢物雜質,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和改善身體代謝狀況。

女人在養生飲食上應該注意什麼

遠離寒涼的食物~

TAG標籤:養生 飲食 #